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三文科学习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2.上课听好课(不要只顾着记笔记,听明白其实更重要)

3.哪不懂,这些就是今天自己要消化的东西。

4.晚上不用苦命的熬夜!

5.每个周末都要把这周的知识,哪怕是草草的,也要过一遍。

好的学习成绩,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规律

要想分配好学习时间就要制定学习计划!!!!这是相当重要的!!!

①学习计划主要是计划对空余时间的利用。这个时间一般规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

②列出具体任务,然后把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周、每一天去,再计算一下,每天可以有多少学习时间,每项内容大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计划中一定要安排严格的、足够数量的基本功训练,力戒好高骛远。

③检查效果,及时调整:每个计划执行到结束或执行一个阶段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检查内容是: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计划任务是否完成?学习效果如何?没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地方安排太紧?哪些环节安排轻松?等等。通过检查后,再修订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④不要贪心,要注意留出空余时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计划制定时,也要考虑吃饭、睡觉、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时间。

⑤灵活调整学习计划:确定计划后,就应该严格执行,但在学习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不可过于拘泥。注意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及时充实调整学习计划。

最后补充几句:计划虽然制定好了,但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去做,否则辛苦制定的计划一点用也没有!!!而且还浪费墨水!! 呵呵! 开个玩笑! 总之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的去做,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高三复习计划

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高三文科复习四忌

一忌抛开考纲,盲目复习。高考各科都有《考试说明》,学生首先应该依据《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忌急于求成,忽视小题。有些学生认为文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太多,而在高考中基础知识题的分值不高,所以索性就放弃了。他们不知道解决好基础知识,正是提高文科成绩的关键所在。

三忌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有些学生认为与理科相比,文科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随意捡章节进行复习。其实文科复习应兼顾知识、能力、方法三个层次。

四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有些学生只重视知识的背诵,缺乏专题性反思,不知道自己的涨分点在哪里。

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概要】根据高考方案改革,由原来的X专业科改为考查文综,其考查的内容均为学科的主干知识。我们通过平时的测验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通过讲评及时补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已经重点讲过的知识点和考过的试题,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测试,结果失分仍然较大。因此,教师需要对讲评后发现的问题进行对应性补偿训练。通过对主干知识进行量化和系统化以及细致分析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地需要补偿训练的知识点。通过科学地指导学生做好错题集、个性化辅导与集体辅导等措施进行补救,让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树立足够的信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讲评 补偿训练 错题集 辅导

高考改革方案由X专业科改为考查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以后,考察的内容变得庞杂。尤其是文科综合,需要记忆与学习的知识变得更为零碎。而在实际考试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有重点有目的地考察。事实上,文科综合考察的内容均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即便是这样,学生在实际学习和训练中,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将所学的东西完全消化。

学生进入高三以后,面临着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学习任务非常繁重。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教师的压力也非常大,教学任务也繁重,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教学方法。在高三的第二个学期,一般是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测试,测试后就进行总结。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重点讲过的题目和已经考过的知识点,重新测评时仍然会出错;有些学生做错过的试题也会一错再错。是学生没有用功,还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为承载高考繁重任务的高三课堂,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积极履行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呢?笔者认为,要在测评后进行对应性补偿训练。而要明确对应性补偿训练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必须对问题的存在和原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问题的提出

1、为什么做过的试题一错再错?

经常碰到教高三的老师这样抱怨:“这个知识已经评讲过、做过好几遍了,怎么还做得这么差?真不知道他们上课听了些什么……”讲过的知识点转眼就忘,考过的试题一错再错,这是在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一些带毕业班的老师非常头疼,可是又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仔细想一想:以前重点讲过的知识点、考过的试题,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测试,结果仍然失分较大,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应该如何应对呢?

2、如何把握文综的特点进行复习?

由于文综不同于X专业科,其考查的内容均为学科的主干知识,教师能把握住主干知识,但对主干知识的考察角度可能把握得不够准确。我们通过测验发现了学生的知识缺陷,那么,如何对同一个知识点设置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命题角度设置题目,对学生重新考察呢?如果能够通过一种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进行对应性补偿训练,进而深化复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这样最好不过。具体的操作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3、如何让学生树立信心?

我们应该注意到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如果每一次考试的成绩都得不到提高,或者说某个学生每次考试结果都不理想,排名靠后,学习上就会带一点情绪,有点力不从心,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干脆应付学习完事。出现这种思想问题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在高考前的复习中,出现这种情况就更加值得警惕。高三每一次的月测之后,成绩总得不到提高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出现信心不足的现象。这个时候,如何通过对应性补偿训练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呢?

4、个性化辅导是否可行?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精讲精练是一个关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学校学生起点较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差异大。由于时间紧,对测验的试题进行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每道题都讲,这样会造成一个结果:不同层次的学生听完讲评后的效果会有所不同。基础好的学生能跟得上进度,保质保量地把知识点吃透,基础差的学生可能非常吃力。那么,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课后补偿训练,从而让各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最后在高考中都能让成绩有较大的提高?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问题的归因

“存在就是合理的”,问题的存在肯定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一般地,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老师的原因和学生的原因。老师方面,可能是教学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对,也可能是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好的辅导材料。学生方面,可能是学生的学习的方法不对,也有可能是学生的心态没有摆正,不够积极,信心不足或者动力不足。当然,也有可能是学生因受到家庭和学习环境的影响而存在什么思想包袱。

有一句话这样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不会教的老师”。不管这句话是否说得正确,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在考试中屡屡出错,老师要帮助学生找原因、找方法;学生的信心不足、思想出问题,老师要进行疏导。只要教学的思路正确,方法得当,一定能够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三、措施与行动

1、辅导学生做好自己的错题集

对于重点讲解的知识点和做过的题目,学生还是一错再错。作为老师,不妨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自己做错的题目。学习安排上,老师不仅要对每个学生的错题集进行检查、批改,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如何做好错题集,并让学生消化自己的错题集。对于错题集中的一些经典的题目,老师还可以抽出来当做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解,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另外,对于错题集做得好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

2、针对文综的特点教学生梳理知识点

理综有理综的特点,文综有文综的特点。理综的特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计算,文综的特点是在知识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分析。文综相对于X专业科而言,知识点较多、较杂。老师不妨与学生一起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通过测评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针对这些知识缺陷,通过不同的角度再次设置问题,起到巩固主干知识的作用。这样反复思考和练习,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

3、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记忆的方法

文综的基础知识在于记忆,许多学生对于评讲过的题目,过一段时间再次测评时,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其原因就是对犯过的错误和讲过的知识点记忆得不够深刻,一转眼就忘记了。老师在进行补偿性训练的同时,除了给学生讲透知识点,还应该将一些增强记忆力的好方法。比如:一个人在睡觉前识记东西效率是最高的,不但记得牢,而且不容易忘记。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培养睡前回顾白天所学知识的习惯。这个习惯,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但时间一长,一定会受益匪浅。又比如:反复能够增强对事物的记忆,学知识也是一样。让学生对讲过的知识点每天多看几遍,也能增强记忆。

4、个性化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

老师在课堂上面对所有的学生讲课,进行辅导,这是一种集体辅导。老师私下里给学生进行 一对一的讲解,这是个性化辅导。集体辅导的优势是可以节约时间,但是缺乏针对性;个性化辅导的优势是有针对性,但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对应性补偿辅导,最好的办法是采取个性化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班上的优等生,采取集体辅导就可以了;对于一个班的中等生,应该进行强化,或者说让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对于班集体的差等生,教师应该多给予一些关注,进行个性化辅导。这样既有针对性,又不浪费时间,而且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

5、鼓励是学生树立信心的良药

学生在测评中,屡屡犯同样的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的问题,更不能说是“学生笨”。尤其是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批评。应该说,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看他们的方法是不是科学合理的。同时,也要给他们以更多的鼓励。学生在取得一点小成功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更要让他们树立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调整好心态,更客观地审视自己。

四、评估与反思

对学生的测评本身就是一种评估,教师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当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一般地说,评估有三种: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对学生学习的评估、综合评估。对教学的评估就是反思教学本身,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当然是检测学习成绩,综合评估则是各方面的考察。在高三学习最关键的时期,一定要不断地做好这三种评估,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校正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胡汉东,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三文综教学,《新课程中学》[J],20__年第10期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文科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存在以下问题:

(1)他们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用学习文科的方法学习数学。(2)不能正确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综合推理的困难。(3)思考问题不善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思维惰性明显。(4)对概念、公式、法则和定理的理解片面形式化,并由此导致应用上的绝对化。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只有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对此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指导学生根据切身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这样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有短期安排,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要求做到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几个方面。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四个步骤:“低、小、勤、细”。

1.低:高三文科数学复习的起点要“低”,怎样才算低起点呢?一方面,以课本例题为起点;另一方面,以课本练(习)题为起点,高考的内容是以课本为“源”。也可以以中(低)档题的练习为起点,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能力,就必须课堂上密切留意学生的掌握情况。不能只管自己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讲得浅显易懂,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多练习,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听得懂,基本习题会做,他们的自信心就容易建立了。

2.小:“小”即以基本知识点为单位复习。命制“小体系”练习题,坚持每周一练,其模式为6选4填1至2道解答题,时间45分钟。阶段测试: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位选题;第二阶段几个章节下来后,可以滚雪球地选题,其模式为10选6填5道解答题,时间2小时。

3.勤:俗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1)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2)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3)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对此长期坚持会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另外,对于每次考试、测试及上课后的题目进行复习整理,总结自己的解题最优的方法及解题思路,这样对所练到的知识就从“懂”到“会”,从“会”到“熟”,从“熟”到“活”。

4.细:“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是因为审题不细致,且其思维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层次造成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后再下手,否则将前功尽弃;另一方面答题中的细主要是指解答的规范性,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经常只分析思路,应时常有对一道题的完整的求解过程的示范。否则学生在自我练习时也出现只看不做、不算、不求甚解、似是而非的不良习惯。

在文科班里学生数学差异比较明显,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针对A类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敏捷活跃的特点,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探究,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为主,教学的起点要高点;针对B类学生的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良好,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师生共同探索为主,教学起点要适中,题目设计难度要控制;在C类学生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的自信心不强,主动性欠缺的现状,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起点要低点,多引导、小步子、多激励、多交流。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必修Ⅱ 历史发展脉络

经常听到高三文科班学生抱怨历史学科难学,认为历史知识点太多、太乱,不容易记忆,或者是虽然记住了一些历史知识点,但不会活学活用,导致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等现象,这就充分反映相当部分高三学生尚没有掌握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

实际上,通过高一、高二的系统学习,高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如基本了解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是这些知识点散落在各个章节中,如同分散在各处的“小珠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用“线”把这些“小珠子”串联起来,这些知识很快就会丢失。但问题在于相当多的学生缺乏这样的意识和认知水平,更欠缺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去主动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历史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建构知识体系,教会学生把历史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让学生高屋建瓴地进行历史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遇到的问题……经典的迁移问题的中心,与其说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意义重大。笔者以高三文科班历史必修Ⅱ一轮复习为例,谈谈如下两种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

一、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决定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矛盾。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研究,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经济、政治、思想诸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各种动力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其中经济动力归根到底起决定性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常用的“经济决定政治”和“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就是该理论的典型体现。

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这种编排方式深受诟病的地方就是教材打破了历史学科的整体性,将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内容进行了人为割裂,破坏了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时,就必须有意识地将教材加以整合,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统一在一个系统内,以体现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性。下面是笔者在讲授完历史必修Ⅱ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后呈现给学生的一张知识体系图:

通过该知识体系的展示,历史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正是因为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兴起和发展(经济),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外交)、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文化);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习和宗教改革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治和思想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在17、18世纪的进一步发展(经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资产阶级革命(政治)所提供的政治实践,为启蒙运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同时,学生通过该知识体系的学习,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为相关历史知识的比较提供便利。比如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活动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而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又丰富了文艺复兴的内容。再比如,通过本例的教学,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文艺复兴”是十四、十五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因此文艺复兴时期进行的反封建活动还披着宗教的外衣,并只是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且不敢与天主教会决裂;而“启蒙运动”则是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壮大(而此时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更加尖锐),所以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敢于公开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矛头直指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并且还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在本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对历史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所涉及的世界史的相关内容显然有了整体和系统的把握,从而可以克服一直困扰学生的史实错乱的情况,构建起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线,包含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国际关系史等辅线的世界史知识体系。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也可以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构起这样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授完历史必修Ⅱ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之后,可以给学生呈现如下知识体系图。

通过构建如图所示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明确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层面的影响。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考英语 复习备考 班务工作 备考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98-01

在2013年的高考中,我班以优异的成绩居全校同类型班级之首。回顾高三一年的复习备考,我认为主要是做到了:狠抓班务工作,提升备考效率。

1 凝心聚力,狠抓班务工作

作为高三(1)、(2)班的英语课任教师,兼任高三(1)班的班主任,我一年以来一直倍感压力。在2012年的高考中,我校考出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而2013年的我们结果将如何呢?我既感到压力不小又觉得希望挺大,因为这一届学生我一直从高一带上来。我对他(她)们是了解的,他(她)们中有一些学生成绩非常优秀,有的甚至排到了年级前50名,为了能够胜利完成学校定下的高考任务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结合学校高二下学期的“拼在高二,赢在高三”活动,及时地更换班级口号、标语、条幅,以便让学生尽早地进入高考复习备考氛围之中。我班的自我激励语是:我叫×××/我坚持理想,信守诺言/我要把今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要忘记昨天的光荣与遗憾/我要把握今天的机遇和挑战/我要成就明天的辉煌与灿烂/我要以自信埋藏怀疑/我要以热情驱赶黑暗/我要以智慧拨开迷雾/我要用勤奋书写灿烂/我要让今天成为不巧的纪念日/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2)2012高考成绩揭晓后邀请我校当年的文科状元张嵛等同学到班上与学生就高三学习方法作经验交流。所有学生深受鼓舞,特别是当张嵛同学谈到自己在最初也是普通班的学生,也有过偏科现象,也曾经特别害怕地理课时,好多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感触颇多,决心一定要在高三拼个“一鸣惊人”。

(3)临放暑假前邀请我校2010年考入山东大学的杨宝龙等优秀文科毕业生到班上与本班学生交流高考复习备考的方法等,使学生受益匪浅。杨宝龙等同学对国内的高校特别是“211”和“985”名校作了介绍,班内学生明白了向这些大学进军才是自己真正的追求。

(4)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进入高三后心态、意志、方法等方面的教育与指导。通过一系列的主题班会就缓解学业焦虑、正确看待信心问题、如何改善人际沟通、怎样克服注意力分散、如何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如何摆脱苦闷自卑心理、学会缓减心理压力和如何使家长支持理解自己等方面进行了专项的心理疏导。

(5)认真总结每次的模拟考试,对班上所有学生的模拟考试成绩进行动态分析,让他(她)们总结经验教训。“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成绩比进步。”是我们的口头禅。

(6)狠抓班级学习纪律,绝不允许班上任何学生有影响别的同学学习的情况出现,否则我会对该生进行深刻的教育,直至他进入学习状态为止。

(7)作为普通班的学生,他们缺的就是一份自信,为此,我多次在不同场合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他们同样可以考上好的大学。

(8)我班学生在学校模考总结表彰大会上,连续两次荣获“复习备考优胜班级”。班上总体秩序良好,学生学习氛围浓。

(9)对每一次模考中成绩波动较大的同学及时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甚至与家长取得联系,从而做到知己知彼。

(10)6月6号一早我给班上每一位同学发了一条较长的短信,对他们进行鼓励,希望他们沉着冷静、从容面对、不急不燥、正常发挥!许多学生对我的短信很感激,他们也给我回了让我放心的短信!

2 想法设法,提升备考效率

同时,作为科任老师,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认真研究《高考大纲》和近五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从中寻找这几年高考试题中英语科的考点、重点及难点。分析陕西省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分类整理考点,并且总结考查规律:①语音题:三元两辅,组合增加;②情景对话题:生活情境,交际性强;③语法与词汇题:语法基础,辨析增多;④完形填空题:和谐主题,注重推理;⑤阅读理解题:常见题材,设题较易;⑥单词拼写题:《考纲》词汇,变形减少;⑦短文改错题:能力立意,常规考点;⑧书面表达题:汉语提示,熟悉话题。

(2)针对学生高考题型中的弱势项目,对他们进行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单词拼写等方面的专项训练。词汇复习――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根据课本编排顺序复习单元词汇(单元复习结束,检查词汇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复习考纲词汇,前100天复习《初中英语巧记2000词》(每复习100个单词,集中一次检查词汇学习情况),目前,此项工作基本完成。其后复习《高考英语词汇3000词》,计划复习三遍,第一遍每天复习50词;第二遍每天复习75词,第三遍每天复习100词。语法复习―集中学习,难点分散。根据“句法优先”的原则,首先进行句法复习,随后是词类内容。先集中复习语法规则,然后每天做15个相关语法题目(比如定语从句,先用两节课讲授语法规则,然后每天做15个题,连续10天复习150个定语从句题)。对于像非谓语动词这样比较难的语法项目,就采用难点分散的方法。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回归一次,潜移默化,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复习――40 min阅读训练。阅读理解按照陕西省高考英语试题模式编排5篇阅读材料,然后要求学生用40 min完成。每次记录自己所用的时间和正确率。并且查看每次的错误类型,究竟是细节理解的错误,还是推理判断方面的错误。写作复习――“三位一体”。书面表达训练遵循“三位一体”的写作模式。首先按照“审题―构思―成文”的方法,分析写作要点;其次按照“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文”的原则,遣词造句,逐步完善。

(3)学生的作文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利用周末训练和模拟考试,对他们的作文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利用自习、课余时间等对本学科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对他们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3 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班成绩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班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不够,有一些学生考前有明显的紧张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睡眠都受到影响;(2)对尖子学生的拔高效果不太明显,班上没有学生考上名校;(3)作为英语学科,我最为自信的是今年高考试题单选、完型、阅读、单词拼写、改错我们平时训练到位,学生总体发挥不错;最失望的是作文,由于近几年没有考看图作文,导致我也粗心大意,没有在这方面给学生进行专题训练,使得学生普遍反映作文不太好写,这是对把握高考题不够到位造成的。

总之,在过去一年里,我们确实付出了许多,我们为成功喜悦过,也为失败哭泣过,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一直在期盼。

参考文献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关心 中下层学生 影响

地理学科一直以来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不重视,还有课时的安排上。而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加上一上高中就是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导致中下层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如何提高中下层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习快乐,快乐学习,提高学习的动力,感受到学习地理的成功喜悦,是很多地理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中下层学生地理学习的关心。

一. 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及学科地位

中学地理具有区域性、空间性、综合性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很多很广泛。综合性是指组成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学生要有整体性和联系性的思维。同时地理又具有空间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所以学生要具备空间思维和想像力,建立心理地图。而每个区域又有自己的特征,又要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理虽然很早就参加高考了,但是其在学生心中还是属于副科,不是很受重视。所以地位尴尬。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地理是唯一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明确了地理学科的地位,但在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中并未十分体现。地理又是一门与我们自身生活环境最接近的学科,无论对文、理科学生都十分重要。地理学科知识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治理和保护、生产建设规划布局、人口控制等人类关心的问题上应用广泛。并在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宏观决策与微观调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提升地理学科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让学生更注重地理学科的学习和认识。

二.中下层学生学习地理的情况

正是因为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地位的特殊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可学可不学,随便学的情况,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还存在一个学习地理的高原状态。对于必修一,他们学习起来很困难,觉得抽象又难以掌握,特别是时间计算,地球运动那部分内容,学到最后还是一片模糊,还是非常生疏。而对于气候这部分也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人文地理部分本来比较简单,与生活也很贴近,但是又相对灵活。听的时候都听的很明白,一做题就发现自己问题很多。

因此中下层学生在学习地理这门既文又理的学科就非常不得法,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都不理想。

三、教师的关心形式

教师的关心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举止神情;二是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方式。学生和教师朝夕相处,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摹仿的榜样,都会给学生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教师的关心一般通过这些方式表现出来。

1).语言方式。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

2).动作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等,都可使学生产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3).眼神方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

四.教师的关心程度对中下层学生学习地理的影响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很有耐心,对同学一视同仁,但是教了一段时间,发现很基本的东西竟然那么多人不会,就有点着急了,有时就会在课堂上批评了,有时本来是想鼓励学生的,结果差一点的学生就不敢再问问题,也不回答问题了。久而久之,中下层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是比较注重理解的,与中学其他文科不同,不是说考前背一背就可以了,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很多知识你理解了根本不用记那么多,学习起来轻松又愉快。但是中下层学生在最初学习地理时就被老师的态度给吓懵了,再加上一上高中一开始就是地球这部分,抽象又空间思维能力强的内容,学生学的吃力,以为地理都是这个样子,后来就只是被逼无奈的学习,越学越不会,越害怕这门学科。特别是报文科的学生,地理就成了他们的梦魇。

所以教师这时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让地理学生变得不那么可怕,而是非常有趣。那么教师的关心程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当然中下层学生也分好多种,对于那些勇敢的还是有学习目标的学生,放手给他们,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了被牵着鼻子走,突然放手,可能不习惯,久而久之,那些学生自己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会觉得老师有点留白好,既给了他们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又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类老师看起来很懒惰,平时少辅导,给他们一些材料,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走路,最后效果显著。但是这种教师刚开始给学生的印象并不好,但是慑于他的威严,只好自己走路,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是这一方法和态度比较适用于必修二和高三复习。因为必修二是人文地理,学生都能看得懂,再给学生一定的材料,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效果会非常好。高三复习时,中下层学生已经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了,这时学习就不再是兴趣为主了,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任务,必须坚定不移的完成。教师再适当的指导,提供相应的材料和数据,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渐渐得到了提高。

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进行了小综合后,地理学科在中学学生和学科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和加强,但是从每年接触的学生和高考的结果来看,在文科中学生还是相对怕地理的,但地理又是高考中得分容易失分也最容易的科目。特别是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地理的成绩是高考中胜出的杀手锏。

总之,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教师的关心程度对他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他对地理的态度和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教育策略

一、什么是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第一、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从性质上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高中语文素质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个性舒展,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生活经验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起引导作用,重在激发学习兴趣,点拨学习方法。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但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

第二、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从对象上看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多种人才的教育。人的素质包含多方面内容且有优劣之别。传统应试教育把重心放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这是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将重心落在全体学生身上,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从实施途径上看是全方位多途径的教育。高中学生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较初中生有较大差别,初步形成了世界观。高中语文素质教育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超越课堂超越学校,多途径的实施,将素质教育的因素渗透到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中。

第四、高中语文素质教从过程看是重方法讲效率的启发式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创造性,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提高单位课时教学效果。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启发性,不能满堂灌,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重点放在指导学法上。

二、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的策略

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要求有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在教学中遵循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实效性原则,以现代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学原则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师德修养方面,应具有崇高的使命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忠诚事业,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以自身的形象和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在业务能力方面,要有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较强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能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育科研方面,能向科研要教学质量,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中生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把语文学习空间框定在课堂、教材这"一亩三分地"上,只能使朝气蓬勃的青春倍受压抑。因此大力解放语文学习空间,多方开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注意引进生活的活水,将学校语文与社会语文贯通,以增益他们的积累。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社区公益活动等等都是促进其生活积累的途径。

四、改革教材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1)阅读教材与写作、说话教材分编。长期以来,写作、说话训练没有专门的教材,后来有一点训练材料,也只是附着在阅读教材的每个单元之后。这种编排的好处是便于读写结合,但应当看到,阅读、写作和听说各有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和规律,各具相对的独立性,把三者机械地捏合在一起,难免顾此失彼,相互干扰。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分开编排,读写听说系列分明,易于体现各自训练的规律性,交相为用,互促互进,共同完成语文训练任务。

(2)阅读教材的编排,可以按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原则进行。高一学习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主要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学习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学习文化气息浓厚的议论文、科技说明文以及名家名作,主要培养研读文化论著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序列。这比现行教材单以文体为侧重点的编排更具层次感和渐进性。

(3)写作训练,以提高学生写作实用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行为、习惯为主体,辅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高一上期,在写作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辅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高一下期和高二,训练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能力,辅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高三,在继续训练实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培养文科生、理科生和预备就业生各具特点的写作能力。

(4)说话训练,主要训练学生日常口语的交际能力,学会即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七种口语样式,掌握必要的谈话技巧。可分为两个阶段:高一上期,培养口语单向表达能力,训练内容有即席发言、演讲、口语单向表达和双向交际的技巧;高一下期和高二,培养口语双向交际的能力,训练内容有体态语、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

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范文第8篇

——2015.2.5回母校宣讲会我的演讲稿

大家好,我们今天讲的东西可能会有互相冲突的地方,所以仅仅是提供一个参考。我们今天想讲学习,那么首先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让学习更有效率?或者现实一点说,怎么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大家不用回答,自己在心里面想,你的第一反应是怎么看的?可能有的人会说,一个音乐家可以给我答案,因为他叫贝多芬嘛,也有的人可能会说,要多刷题什么的之类,还有很多人我估计是这样子的: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也就是说你们的脑子一片空白。诶,这时候有的人就会说了:啊学长你今天不是来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吗那我自己肯定讲不出学习方法啊——不对,我们今天宣讲,不是来"创造"的,而是来"修补"的,我们今天的任务就像是电脑管家或者是360安全卫士一样,而不是去创造一台电脑。你们懂我的意思吗?回到刚刚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什么大家提出的"方法"会差别这么大?我相信所谓的方法,包括没有方法也算一种,肯定不止我刚刚提到的那么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有的人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但是这恰恰就是没有方法,不知道方法的表现。就好像面对一个病人,他在发热,有的人说要冰块敷,有的人说喝热水发汗,没有问题,因为这些方法都是依据冷热平衡的降温知识,降温的方法有很多,这些都行,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和看到发热了病急乱投医什么药都用上,什么人参啊什么地龙啊什么大黄啊什么药都下,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方法有很多,但是不是意味着可以被随便创造,也不是意味着可以被随便用。比如我现在提一个数学问题——(放缩法的原理) 所以从这个事情看到了,方法都是建立在原理之上的,所以你了解学习的原理,学习的构成,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那么学习过程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所谓学习,就是获取知识和技能。但是这一句简单的话你要真正理解其实不那么容易的。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知道做菜的时候要放油,知道要放盐,可能还知道要翻炒几下,但是你不见得能够做好一道菜,对不对?也就是说,孤立的去学习单个的知识点并不能够保证你学习取得进步。所以学习一定是要全面的把我整个知识体系,才能学得扎实。我结合一些学习研究的理论,自己也想了想,我大致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两条线索。第一个叫做从简单的学习到系统的学习过程,第二个叫做从孤立的学习到立体的学习过程。这两点很抽象,我慢慢分开来讲。

首先第一个,从简单学习到系统学习。所谓简单的学习,就是说获取单一的知识点的过程。按照现在高中的学习情况,我把它总结成2个步骤:获取知识强化知识。那么让我们想一想,获取。你从哪里获取?一般来说两种途径,书,和老师。强化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也就是做题,通过实际运用来告诉你你的知识是怎么用的。好比数学里你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然后课后习题就很傻的问你,求下列圆锥体的体积,就是这样。那么,强化知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去探索的,自己去钻研的,叫做主动强化,另一种,是别人告诉你的,叫做被动强化。主动强化,本质上叫思考,被动强化,本质上叫做记忆。而不断地刷题,其实就是不断地重复这种被动强化的过程,什么叫被动强化?意思就是:我本来不想的,本来没想过的,本来没去想的,别人告诉我的,我只是单纯地把它记下来而已。所以被动强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死。大量刷题,本质上的一个结果就是把原先需要思考的东西转化成记忆的东西。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思考的能力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提升,反而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一开始最初刷题的时候靠的是思考,锻炼了思考能力,但是后来这种思考能力因为大量重复这种被动强化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有些人抱怨做题太多反而感觉手感越来越差,错误反而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做题,只是强化了简单学习的一部分,所以做的过多其实无助于学习的实质性提高。好比吃饭是维持健康的一部分,但是你吃得太多对健康其实没多大的帮助,是一个道理。不过我要提醒一下,简单学习并不意味着很轻松,也不意味着很简单,你看你们天天刷题天天做练习,天利一万套嘛,是不是很辛苦?但是大部分都是简单学习。很多奥数的东西,以及现在的科学研究,大部分都是属于简单学习解答的范畴,简单学习不一定就简单,它仅仅是说学习的阶段是初级的,过程是比较简单的,这个道理就和滑板鞋不一定要来玩滑板,他也可以在地上摩擦摩擦是一个道理。

那么接下来,什么叫系统学习?简单学习,你通过获取知识,强化知识这个过程,进行的是单个知识点的学习,而系统学习,就是把你的知识点串成一个网络,这也就是知识网络结构的来源。真正把好学生与普通学生分开差距的,就在于简单学习之上的学习,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系统学习。有些学生觉得学了东西总是记不住,抓不住重点,就源自这里。还是我们班的例子,有好几次数学课,很好笑的一个情景就是,数学老师教某某,说:啊某某,你起来一下,这一章讲了什么内容,或者说,诶,某某,你讲一下关于这一章的看法,结果,一片空白。我敢打包票在座的许多人被问到也是这样,或许你们会说,啊,我答的出来,对,但是你们一定答不全。比如我问你,三角函数讲了什么,肯定很多人讲那几个公式,但是其实你会发现你只讲了三角函数内容的五分之一,为什么呢?因为在你平时的练习里你见得多,剩下的五分之四,你做的是"选择性遗忘",也就是其实你记得的,如果别人提醒你,你肯定会说:哦,是哦,我记起来了,但是你自己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如果考试一旦考到了这里,无论是什么形式,迎来的吐槽肯定是,考得偏,考得新,所以在这里发现了吧,题目新并不意味着题目难,也不意味着偏题,而在于你没有用功相反,有的时候它考得东西甚至很基础,比如叫你写出一个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过程,又比如叫你画个茎叶图什么的,这些东西,其实有的时候比20题21题还能够考到人。

从简单的学习到系统的学习是一个知识完备的过程,它很像把很多零散的人聚合在一起的过程。而另外一方面,从孤立的学习到立体的学习,就像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什么叫由孤立的学习到立体的学习?所谓立体,就是有纵向有横向。苏格拉底曾经提倡四大步骤的学习方法,叫做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这些我们不谈,我们就单讲其中的"归纳",所谓归纳,就是把许多特殊的东西归纳出一般性的东西,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纵向"学习。呢么"特殊"的东西从哪里来呢?很明显,日常的一些题目,作业,都可以成为被归纳的对象。面对一道题目,不仅仅是像刷题那样子,刷完了就没啥事了,而是去想一想,这到题里面的东西,对一般情况成不成立?这样子去主动探索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一个纵向学习的过程。而横向学习,就是指每个知识点之间的交流。比如你学了三角函数,不仅仅是做了几道题就ok了,你有没有想过,诶,三角函数的知识,能不能用在其它方面呢?解析几何能不能用呢?可以的,很多的参数方程就是把三角函数引进来的。向量能不能用呢?可以的,向量也有三角函数形式嘛。现在很多的题目,不仅是数学,都会把许多的知识点糅合在一起考,这里考的其实就是你的横向学习能力,不懂得横向学习的人,面对这些题往往只能够参照老师所给的,或者是参考书或者是一些所谓的"拿分秘籍"的"技巧"来拿分,这样子很多时候往往会有这些现象:数学就是拿步骤分,列几个公式,然后不会算了,文综就是要么乱答,要么就是只答了一小部分。这些,就是你们的横向学习能力欠缺导致的,因为你的脑子里知识与知识是孤立的,所以你看到题目的时候你就像一个守城的将领,你的军队分在东西南北四个角落,结果南边来了敌人,你不会抽调兵力,你只会拿着南边的兵硬抗,结果当然就是壮烈牺牲——在高考里,这群人叫做"炮灰",所以,想不想当一个好学生,想不想变成炮灰,就是在于你想不想去思考,改变你的学习方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