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抄报 灵活运用 提高兴趣

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是听、说、读、写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理解识记理解运英语知识。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方法运用的多了机械了,就会流于形式。一些学生在这种形式化的教学中会逐渐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会失去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麻木地听课、写作业,被动机械地执行“上课程序”,这也许正是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甚至厌学的原因。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有对英语学习的愿望、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乐于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假如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其他学习方法,并交替或者说灵活运用,一定会改变上面所说的问题。初中英语课文中的内容大部分是活泼、新鲜、时尚、贴近学生生活及时代的,所以我尝试把英语的教学与手抄报这种生动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方法其实也就是将课堂的听、说、读、写延伸到课下的应用中,侧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激发,改变了单调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的学习及审美疲劳。利用课堂所学的单词、语法、句子以及相关知识英语手抄报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其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当课文中接触到重要的西方的节日时,可利用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冀教版第三册课本第二十一课关于Thanksgiving的内容,介绍了感恩节在西方国家的庆祝时间,方式等,第六十三课是关于Merry Christmas的内容,介绍了圣诞节的时间,庆祝方式以及起源等知识,是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不容易接触到的内容,符合初中学生追求新鲜时尚事物的心理。

我就将圣诞节、感恩节这类西方节日等方面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知识点,结合平时积累或上网查到的相关信息,用英语手抄报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有时还要求把中国的类似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同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进行比较,分析中西方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英语的学习还和语文及其他科目的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不仅复习巩固了课内所学的语言单词、句式、语法等语言素材,还增强了学生对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在情感的教育上,培养了学生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二、让学生把平时搜集到的英语诗歌、歌词以及成语谚语、百科知识等,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让学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扩大学生知识面。

三、让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自己所学过的或知道的生产生活用品、动物、花卉、国家、名胜古迹等等,展示这些内容的英语写法、具体内容以及包含的文化内容。如今是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期,英语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无论居家生活、出商场购物还是外出旅游,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使用到英语,所以它们的英文名称以及其内涵的英语表达,学生必须掌握,学生将所知道的事物名称及其英文内涵在办手抄报的过程中进行次综合应用,从课堂学习回归现实的应用,实现生活与学习的衔接。

当然除了上述几点,重大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等专题内容,凡与英语学习,尤其能将英语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都可以展示,英语手抄报的内容可以不限,形式可以不限,只要学生能用英语展示的都应该鼓励他们展示。

为了激励学生办手抄报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应该采用多种展示方法及评价机制。

一、个人制作,独立思考,提高动手和运用课本所学英语知识的能力,人人上交,老师评价,避免个别学生做学习的旁观者;与他人合作制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小组展示,组内自评,选出制作最好的上课时展示评价,可请别的组的学生评价,即组间互评,提高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三、班内张贴,集中展示。每期手抄报都要求学生将评选出的各组最好的张贴在教室后黑板上,大家共同欣赏、学习,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兴趣和学生办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点及探究应用的能力。

初中由于其心理特征,所制作的手抄报版面设计符合孩子的审美特征及认识能力,由于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知识层次选编的内容,所以难度适合他们的理解能力,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不同的知识面,所以手抄报的内容多样新颖,色彩鲜艳,再配上各种可爱幽默的插图或者符号,首先从视觉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学生主动办报、读报、评报的积极性也很高,使在应用中的英语课内学习更鲜活生动,课下学习更有趣益。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运用中让学生有了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这正是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第2篇

本文中,笔者拟就“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作业设计,阐述自己的思考。

一、灵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布置一定数量的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又要适当设计一些通过合作探究才能完成的作业。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作业:一是要求学生自己到图书馆、书店或者网上查找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认真阅读后,做好读书笔记;二是任选一个角度,围绕“母亲和亲情”这一话题谈谈感想;三是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这两篇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后,获得了独特的感悟;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他们又懂得了,无论何时何地,亲情都是永存于人们内心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即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这样的情感也不会淡化。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熏陶,提升了语文素养。而在活动中,笔者则从作者情感、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点拨。

二、出发点——独特体验、贴近生活

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具有这样的理念:通过完成语文作业,学生应当能把从课本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真正做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设计作业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要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其实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学好语文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热情。

例如教学“气象物候”这一综合性学习专题时,教师不应当简单机械地就课本中提到的相关气象物候知识设计作业,因为学生通过学习,对这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公园,亲近大自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气象物候知识,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鱼兽,并做适当的观察记录。随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笔记、课本上学到的气象物候知识以及查阅到的古今中外气象物候的发展变化等内容,出一期专题手抄报,看看谁的手抄报内容丰富、版面设计新颖独特。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中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让学生畅想其对我国未来气象物候的影响等。

这样的作业,最大限度地让气象物候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人人可以参与,在具体的实践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规范要求——严谨统一、适合操作

虽说“教无定法”,但“活动单导学”这一教学模式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和要求的,而其作业设计也要讲求规范、严谨、统一,要让学生觉得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做事规范、严谨的习惯。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明确作业目的,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方向性引导,既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要为小组合作探究留有余地;最后,还不能忽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一定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只有通过这些规范、严谨的步骤,作业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课堂学习的效果才能得以最大化地呈现。

总之,作业设计不应该成为“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最薄弱的环节,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多花一点功夫,多一点严谨认真的态度,多一点可操作性,努力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第3篇

一、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并宣传发动。

在上学期末(201x年1月)就制定了读书教育活动计划,成立了专门的读书领导小组,排出了读书活动的行事历。在教师会和学生集会上做了宣传,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共建和谐家园读书教育活动”中来。

二、组织学习交流,并开展各项活动。

1、学习交流。

在寒假,每班布置了读书任务,还要求孩子和父母进行第二次阅读,并和父母交流感受。开学初,各班组织了交流读书心得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同步阅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同学们阅读《我们的节日》,跨越历史的长河了解了古代的故事,了解了传统的美德,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了启迪,意志得到了鼓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为建设祖国而奋发读书的责任感。

2、实践体验。

我们还把传统节日教育与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在三八妇女节就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与妈妈说说心里话;植树节动动手,为自己的家园添一份绿;清明节学校统一组织扫墓活动……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由认知走向实践,又通过班队课(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语文课、黑板报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3、手抄报比赛。

3月初,根据读书心得和实践体验,学校组织了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各班积极投入,每位学生一幅作品,先班级作好初评,学校共评出了一、二、三等奖60幅作品。这些作品都图文并茂,版面设计美观,有创意,充分体现了节日带给学生的思索、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这些主题。

4、撰写征文。

在3月下旬,各班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充分阅读了《我们的节日》这一读本的基础上,围绕“共建和谐家园”的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并在班里进行了评选,对优秀的文章又进一步指导修改。各班都推荐了3——5篇征文参加校级评选。本次读书征文,学校共收到50篇征文。征文都紧紧围绕“共建和谐家园”这个主题,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叙述自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的认识与感受。所推选的文章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文字流畅,感情真挚,富有特色。通过读书领导组成员的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18篇、优秀奖14篇。

5、诗歌朗诵比赛。

在4月中旬,我校举行了以“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各班选出了一名优秀的选手参加年段选拔赛。这次选拔赛非常精彩:诗歌内容有的很有诗意,有的很有号召力,参赛选手朗诵声情并茂。这次比赛决出了6名精英,将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才艺展示。

三、总结评选,教师撰写体会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第4篇

一、课堂教学,注重体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教”不会的。所以,课堂教学只是提供、营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条件和环境,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人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活动,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激发创新潜能,促进学习成果内化的目的。首先根据特定的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情境创设可以利用语言、图像、影视、表演等手段。例如:学习《看戏》时,利用影视手段,播放一段戏曲表演,使学生体验一下看戏的情景,很容易使学生进人角色;学习《口技》,让学生上台试着表演一项口技;学习《回声》,让学生听一段有关回声的录音……。这些手段,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行为,又能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培养创新意识。其次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任务或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活动,在交流的活动中提高认识,转变态度,培养情感。例如学习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生活时,在让学生品味景物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捕鸟,让学生现场表演捕鸟的过程,这种实践引导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是内化创新,通过总结,澄清是非观念,内化情感.迁移训练,达到创新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口头作文,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这是学生在实践中的再创造,也是自己情感的再体验。其他如课本剧的表演,改写文章结尾等,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二、活动课程,落实实践,锻炼创新能力

语文的阅读,学生没有实践体验,就无法理解;写作中,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就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文章。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舞台。例如课本剧的表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我在上完《皇帝的新装》后,组织学生分组改编课文,进行表演。学生都投人极高的热情,不时出现创造性的“火花”,学生在这里将知识与能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再如让学生编《班级日报》,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有一些读报、编报的有关知识,学习之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组稿、版面设计、题图插图、刊头设计、文学美术的搭配,亲身感受一下办报的辛苦和乐趣。经过几天的努力,大家的手抄报终于办成功了。通过展评,发现手抄报精彩纷呈.特色各异,同学们看到那一张张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小报,都异常兴奋,格外珍惜,他们创造性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其它的如朗诵会、演讲比赛、赛诗会、讲故事比赛等,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非常乐意投入这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社会实践,展示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是生活”。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但是,课堂教学的空间毕竟是狭小的,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毕竟也是有限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这条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等基本素质。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而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

1.写调查报告。一般做法是,教师给出调查研究题目,并且告诉学生报告的内容要求和写作格式,由学生自己去实地调查,去查找资料,按要求完成。还可让学生去调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单独完成或分小组合作完成都可以。例如,我曾让学生以本地区环境卫生情况为例,写一份《关于本地区环保调查报告》,然后在全班展开交流,对可行性方案进行讨论答辩形成共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知识,锻炼了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学习了写作技能,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锻炼和运用。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新教育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只是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却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会阅读,还是停留在为了眼前的考试而读。

二、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尝试

一句话,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与方法,变教师的“满堂灌”、“透彻分析”为适当指导,稍微点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1.活用现有教材。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

2.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课堂和教室。把古今中外的图书都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去徜徉,去远航。

(二)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指点阅读方法。

1.阅读材料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老师启发,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都比较适应。

2.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比如读《三国演义》,关于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对曹操推崇有加,有的却对他全盘否定,于是两派唇枪舌战,各不相让。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这种语文学习方式,没有灌输,只有拿来,没有固定的答案提供,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说为学生找到了最好的语文学习课堂与语文学习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巩固阅读效果。

1.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自主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现在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

2.课堂外,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辩可使思维明晰,可以综合人人的不同意见,从而更容易看见新的思想火花。

(四)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进行自主阅读实践。

记得作家叶文玲曾说过一句话:“社会与人生这部无页码的,亘古的大书,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读得通啊!”这是广义的阅读,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以课本阅读为基础,在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后再作课外阅读的延伸,进而再去读社会、读人生这部无字大书,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1.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办手抄报、办文学社刊物,办壁报、黑板报等,从征题到写稿,到版面设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2.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去鄙弃社会生活的假恶丑,去同情去关爱,去憎恶去批判,把社会作为第二课堂。这实际上是课内阅读的又一延伸方式,只是阅读的材料不再是一本本黑底白字的书,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件件复杂的事,一幅幅生动的画……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

教育学专家潘涌认为:创新教育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自还给学生,进行种种符合创新教育理论的尝试时,创新人才就会逐步在我们的开放型的语文大课堂中成长起来。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第6篇

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应有计划地进行,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参加活动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发挥其学习潜力。学生课外活动要求自觉自愿,不可强求,因而活动内容必须有吸引力,同时还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主要责任,每项活动应有明确的目的,活动以后应有检查,教师起指导、启发和帮助作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意识。以下谈谈我在课文课外活动中所采取的几种形式。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各项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多种多样,让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对抗,从而使学生获取有益的知识。

1.开展基础知识竞赛。

此项活动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更广泛地阅读,学习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词汇。比赛时以个人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能写出最多的词语和成语,再由组织活动的学生评出其中的优秀学生,以学校名义开校会给予这些学生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2.开展丰富多样的诗歌、散文朗颂比赛。

此项活动先由学生收集一些诗、词和散文,再让他们从中选出优秀名篇,指导他们颂读,引导他们如何有感情地朗读,着重在读准字音、融入情感方面加以启发,让学生多听一些名篇朗读的磁带,然后举行比赛,赛后自评、互评、师评。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开展猜谜语活动。

猜谜语的游戏,多种多样,如猜字谜,说歇后语和生活中的一些谚语。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理解能力、联想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让一部分学生出题,另一部分学生猜,然后再倒回来进行,活动结束后由评委评出优胜者,并颁发奖状,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4.利用名胜古迹,诗、词、对联的知识竞赛,提高学生人文修养,陶治学生的情操。

开展这项活动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诗、词、对联。然后组织学生以手抄报的方式作书面交流,这样可以丰富大家搜集的内容。最后由我出题进行这方面的知识竞赛。学生准备―交流―竞赛,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文化品味。

二、组织学生开展墙报比赛活动。

这项比赛前,先由各班学生自愿写文章、并收集一些名言,然后由班委筛选出优秀篇目参比。对于参加比赛的班级、教师要指导他们如何设计版面,合理编排墙报的内容。评选要求要从各班墙报的内容、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比,评出优秀的班级,以学校的名义给予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而现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却成了一盲区,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在它面前,都成了新手。针对这一普遍情况,笔者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100%的教师都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可以培养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但是真正实施到位的确很难。由于实施力度低,有将近30%的学生根本不认识这门课;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地点、途径和成果呈现方式认识较少;活动中较少人会采取互动、合作的方式;活动方式保守,互动薄弱。

总而言之,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不够明确,对综合性学习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也是实施力度差的关键原因。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呢?我粗浅地罗列了以下几点:

一、降低控制,以生为本

学习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相关,教师应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让学习者拥有使用语言的主动权。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完全控制教学。与教师的控制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学生的自由度,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自主程度。显然,教师的高控制度就意味着学生的低自由度。

为了在综合性学习中降低教师的控制度、提高学生的主动

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氛围中放飞思绪,教师应做到“三不”:一不以传统的学科界限框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

组;二“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三不以统一的评价标准“整合”多样化的学习个体。

二、拓宽空间,综合渗透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单单拓宽了知识空间,因为语文学科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语文,因此,语文学科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

其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语文能力的综合、与其他课程的综合以及学习方式的综合,这些方面的综合从不同领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兴趣浓厚,活动中处处渗透“语文味”。

三、全员参与,体现自我

在平时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把综合性学习变成少数学生活动展示的舞台,其他学生只作为观众这种状况。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融入活动中。大致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以自身兴趣为先。(2)以体验学习为原则。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验收获的过程更能带给学生成就感、满足感。(3)以多元评价促发展。互动、交流应注重过程,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最难得的是思维火花的碰撞,也就是生生间的评价或反驳。对于学生来说,参与是比结论更重要的。

总的来说,只有实现了全员参与,才能让学生真正体现自我,一个人发展不能代表班里所有成员的,并且少数人的发展脱离了集体也是非常有限的。

四、团结协作,有序分工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许多个体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

1.学习小组的组建

在编组之前,我向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了解,加上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研究之后进行混合编组,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各种行为习惯等方面各具特色,使学生能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子课题随机编组,这样,学生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中一起探索,为整个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安排合理的分工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没有了平时成绩的差异之分,每个人都是平等互动、交流的,而这要建立在各自明确、有序的分工基础之上。如,授完《地球只有一个》,我要求学生以“环保”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完成手抄报。为了让本组小报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学生就想方设法让本组同学发挥各自的特长,知识面广的同学去收集有关资料,绘画能力强的负责版面设计及插图,书写工整的负责抄写……学生就很自然地进行组合,完成后通过主题班会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同时评出团结合作奖、同心协力奖、最佳创意奖等,并把好的作品粘贴到学习园地。

3.组织民主的互动

在学生遇到有争议的学习内容或探究性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权衡同伴的意见,最后定下最恰当的活动目标或方案。比如,刚开始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小组成员经过商议后共同制订子课题目标和活动计划;在

体验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让小组成员随机交流收获或存在的疑问,然后共同制订解决方案等。

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01.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7-12.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第8篇

摘要: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与方法,变教师的“满堂灌”、“透彻分析”为适当指导,稍微点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关键词:语文 自主阅读 方法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1.1 活用现有教材。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注:现在初一初二使用的新教材这一矛盾已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初三用的仍是老教材)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如讲《孔乙己》和《范进》两篇文章时,可以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会怎样?孔乙己如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样一改传统的教法,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课堂和教室。把古今中外的图书都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去徜徉,去远航。

2 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指点阅读方法

2.1 阅读材料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再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外名著等。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老师启发,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都比较适应。

2.2 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比如读《三国演义》,关于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对曹操推崇有加,有的却对他全盘否定,于是两派唇枪舌战,各不相让。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这种语文学习方式,没有灌输,只有拿来,没有固定的答案提供,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说为学生找到了最好的语文学习课堂与语文学习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巩固阅读效果

鼓励学生读书,就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并鼓励他们有独到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主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3.1 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自主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现在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如在学《出师表》一课时,教参认为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对刘禅一片忠心,可彰日月。可有许多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就是愚忠,还举了许多刘备与刘禅的不得劲处,认为诸葛亮大可取而代之,那样倒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并由此谈及了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倒不是说这些人的忠本身有什么害处,而是他们的忠收到了危害于民族的反作用,观点可能偏颇,但思维活跃,表明学生已在自主思索了,较之低层的被动接受,这自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3.2 课堂外,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辩可使思维明晰,可以综合人人的不同意见,从而更容易看见新的思想火花。比如学生关于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一贯的介绍说这是一个爱虚荣的人所得的教训,是一个个人的悲剧。可却有学生认为,丢项链事件使玛蒂尔德得到了勤劳、务实、守信等美德,这些是无价的,她是因祸而得福,我们不应该为她难过,而应该为她高兴。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拔开沙石,顿见珠玑,透过现象,发掘本质。这种思维方式,已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领悟能力了。

4 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进行自主阅读实践

记得作家叶文玲曾说过一句话:“社会与人生这部无页码的,亘古的大书,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读得通啊!”这是广义的阅读,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以课本阅读为基础,在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后再作课外阅读的延伸,进而再去读社会、读人生这部无字大书,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4.1 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办手抄报、办文学社刊物,办壁报、黑板报等,从征题到写稿,到版面设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4.2 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去鄙弃社会生活的假恶丑,去同情去关爱,去憎恶去批判,把社会作为第二课堂。这实际上是课内阅读的又一延伸方式,只是阅读的材料不再是一本本黑底白字的书,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件件复杂的事,一幅幅生动的画……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