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故事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听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播完第一段后说话:还记得这首歌吗?是什么歌?让我们一起唱一唱。
2.回忆小时候,导入孝敬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唱了《我的好妈妈》。唱着这首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想起了妈妈为了这个家而忙碌的身影,想起了小时候为妈妈端茶递水,为妈妈捶背……这些都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做的,这也就是孝敬。孝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二、回忆经典孝敬故事
1.我国古代人孝敬父母是怎样理解的?师引读生接:父母呼——,父母命——。
2.我国古代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出示黄香温席、涌泉跃鲤、卖身葬父等简单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浏览)
过渡:这些孝敬故事感人至深、永久流传,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学习和传承传统美德的典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孝敬故事《喻安性孝母立德》,来认识了解孝敬母亲的喻安性。
三、学习故事品评人物
1.学习1、2段,简介喻安性(出示简介内容)。
2.喻安性为什么有这样的胆识气魄?说说母亲对他的影响。
3.学习3——6段,喻安性做了哪几件好事?用~~~线画出。
在这两件事中,他是如何孝敬母亲的?
读通句子。
想象一下母亲与喻安性为处理事情的对话。(出示填空练习)
4.说一说:你觉得喻安性是怎样一个人?对母亲的叮嘱百依百顺,可见他是一个孝顺的人。
5.想象:每当喻安性按照母亲的叮嘱做好一件事,喻老夫人心里会感受到什么?会说什么?(出示填空练习)
四、联系生活,引导实践
1.孝敬父母并不是要奉上锦衣玉食,只要听从父母的话,为父母做一些真正的事就可以。说说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读《孝敬作业本》中每周为长辈做的最有价值的事。)
2.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孝心之花盛开。学生写一写“我的打算”。
板书:
廿五间头不准逼债
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根据故事主要清洁度简单复述故事,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种子,椅子,手推车”图。当这3样事物在一起时,你能编出第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方2:如果请你用这3样事物编童话故事,你会怎么编呢?谁先来试试用这3个词编一个一句话的童话。)
2、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方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名叫流火的作者,他是怎么编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请自由默读课文:
(1)想一想:这一粒种子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用“”圈出关键词。
(2)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它。
2、同桌合作:说说你是怎么识记这8个生字的。
3、自学反馈:
(1)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2)这一粒种子经历了哪些变化,你圈出了哪些关键词。
(种子)(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4、哪位同学能在这简单示意图的帮助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粒种子这一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简单的情节复述)
如果故事就这么写,可以吗?为什么?那作者是怎么让这故事编的生动,有趣的呢?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研究。
三、探究学习各个转变历程,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力与神奇
1、引导发现故事线索:大家发现了吗,在这个神奇的故事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推动这一粒种子经历了这一次次的变化呢?(愿望)
2、感受种子的愿望: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注意这一粒种子在每段历程中的愿望,用横线划下来。
(1)生带问题2次默读课文,
(2)交流:(交流范例)种子的第一愿望在()自然段:(读出句子)
(3)分组读这4个愿望,说说自己的发现。(每次都说“那一定会很好”)是的,他总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这种心态就叫“乐观”。
(4)指导朗读。(个别读)
3、探究愿望的实现。但这故事最有趣,最有神奇的不是愿望,而是(引导语:什么,你发现了吗)——(愿望总能实现)。
(1)生带问题3次默读课文。你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种子的一次次愿望是如何实现的?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
(2)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体会心情个别朗读指导。
(3)探究“为什么种子的愿望总能实现”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与神奇。
(师的小结语:是的,童话的丰富神奇的想象,让种子的一次次的愿望总能实现。)
5、探究愿望产生的原因。(弄清每个阶段起因,为完整复述铺垫)
这一粒种子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愿望呢?它的每个愿望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你知道吗?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请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第4次默读)
(1)生默读课文
(2)交流:例:它产生第一次是因为(),所以()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课文,理清愿望产生的原因,练习口头表达,也会完整复述做准备。
(此环节只交流原因,不做朗读指导)
师小结:是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并没有把这粒种子压倒,打败,而是激发它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愿望,它始终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与信心。这种的生活态度就叫做——(乐观、幸福)
四、总结全文
这真是一粒()的种子。请用一个词来说你对这粒种子。(幸福,乐观,幸运)
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以及它丰富的想象力,还有这粒种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童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 侯新颖
教材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教材分析
这是两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学习这两篇课文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夸父不断追求、甘于奉献的忘我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题目拓展法”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 读文找出神奇之处,体会神话特点,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3.感受女娲一心拯救人类的高尚品格和夸父不断追求、甘于奉献的忘我精神。
4.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设想
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到女娲的精神和神话语言夸张、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以及故事的神奇色彩。
通过以文带文的形式,学习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感受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看图画猜故事。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
2.读故事名字,发现其特点。总结,题目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题目就是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揭示《女娲补天》的课题。
4.用“题目拓展法”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5.从题目中感受神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品读故事 感受神奇
1.故事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神奇?学生默读课文标画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交流故事的神奇之处。
3.全班交流。
预设:(1)交流天塌地陷、水深火热的相关语句。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神奇、可怕。从女娲造船救人、求神灭火的行为中感受女娲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2)交流炼石补天的相关语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女娲动作的字词体会神奇,感受女娲不畏艰险、一心为人类的品质。
4. 女娲虽然是天神,但在补天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女娲寻石的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么做的呢?
5.品读寻石的相关语句,感受女娲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
6.方法总结。标画体现神奇的语句,抓住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形象。
三、以文带文 学法迁移
1. 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夸父追日》。
(1)用题目拓展法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标画体现神奇的语句,可以在旁边记下自己的想法。
(3)从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夸父。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四、对比阅读 感悟特点
1.刚才我们一起读了《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这两篇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预设:
(1)都很神奇——这是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
(2)美好的愿望——这就是人们要通过神话故事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都是英雄——每个神话故事中都会有一个让我们敬佩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都有神奇的力量。
2.总结神话特点。
四、拓展阅读 走进神话
【关键词】哲学 信息化技术 教学设计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61-02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让学生将学习哲学的原理与人生的成长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哲学观点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哲学的理论性较强,而中职学校学生只对专业课感兴趣,对文化基础课则缺乏学习动力。因此,要想上好哲学课,教师一定要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将过去沉闷的哲学课设计为生动的人生教育课,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了教学效果。
一、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所谓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哲学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分析研究哲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相应的教学媒体去解决哲学教学的问题,并对教学结果做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以达到哲学教学效果最优化。哲学课教师只有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二、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主要考核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哲学课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解决一节课、一个原理,还是一个单元的内容,然后进行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环境和资源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反思,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
下面以笔者在参加全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哲学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教学设计者选用哪一类教材、所选章节在全书中所占的地位如何。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改新教材《哲学与人生》的第五课第二框题,阐述的是唯物辩证法中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掌握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在整个辩证法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对象分析。主要分析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以便因材施教。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对象为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1班的学生,她们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二是喜欢上网、交谈,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等网络交流工具获取信息;三是由于全部是女生,娇气怕苦,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大多数采用消极躲避的方法。所以让学生明确人生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正确看待和解决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是很有必要的。
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理解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时,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要学生掌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二是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是要求学生理解顺境和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5.教学策略设计。围绕教学大纲,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运用了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搜集相关事例,并运用所学哲学原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分组学习、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交往,培养集体观念。
6.教学环境和资源设计。教学环境和资源包括教学设施、仪器、信息资源、技术等,笔者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中运用到如下的教学资源:
(1)课前,提出预习问题,运用电脑或手机信息化手段将问题到学生Q群、微信上,供学生课前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课中,通过原创的PPT课件、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供学生在课堂浏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视频”、“图片”、“情景任务”等模块内容,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原理和培养积极的情感目标;
(3)课后,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这一信息化技术手段查找中外名人成才的经历,供课后拓展学习交流。同时,设想自己将来就业时的困难,通过微信、QQ、邮箱等信息技术手段,师生进行交流共勉,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顺境逆境。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环节。设计整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让学生环环紧扣地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掌握大纲要求的哲学知识。
2.师生的课堂活动。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布置预习讨论题目、课中播放视频、讲述故事、引用名言、创设故事情境,启发学生学习哲学新知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做中教”;学生则在QQ、微信上讨论、交流预习题目,课中通过观看视频,听故事看名言,理解哲学原理,在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的基础上,选出代表续写故事,领会、理解、巩固哲学新知识,体现“做中学”。
3.信息技术的应用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多层次利用智能手机、QQ与学生进行课前课后的交流,课堂上通过播放MV《中国女排和女篮的姑娘们》和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吕蒙和桑兰的故事图片、引用孟子和陶行知的名言、创设小辉成长的情境故事、制作PPT教学课件等,将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教学中,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每次课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次课教学的思考,为以后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笔者认为,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借助原创的教学课件、视频、QQ、微信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运用图片、创设情境、案例等多种手段破解本课的重难点。但如何将抽象的哲学理论转化为自已的行动,则需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去实践。
三、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要以哲学教学内容为本,学生为主,信息技术为辅。教师在进行哲学教学设计时要防止出现单单只有哗众取宠、眼花缭乱的图像音频动画,却忽视了真正要传授给学生实际掌握的哲学知识。
2.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哲学重难点。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前课后可通过QQ、微信等信息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课中运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破解哲学的重难点,使哲学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3.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粉笔为主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转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创设情景、播放歌曲、引用名言等,将深奥的哲学原理简化为学生容易接受、通俗易懂的知识,以此解决教学目标,促进哲学的信息化教学。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2年9月5日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哲学课对信息技术的积极运用,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如何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恰当地运用在哲学教育教学的设计中,有待哲学教师进一步的实践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向永.信息技术教育如何迎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访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博士[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
[2]赵青,周鹏.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哲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4)
[3]司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弊端[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4]禚学军.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0-0176-0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职学校的发展普遍受到关注,这固然与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投资逐年加大有关,更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紧密相联。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中职数学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果的引擎。因此,中职数学教师一定要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当作谋划教学全程的重中之重,以此引发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灵感,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教学设计中注入生活元素
数学在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中是处于专业课教学次要地位,但其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对专业课教学的辅助和促进力道不小,因此,中职数学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着眼于数学的生活化,在教学中大量渗透生活的元素,使中职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切身生活融合一体,打造富于生活韵味的中职数学教学新模式。数学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被不断总结和剥离出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随着人们生活情境的发展改变,数学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说,数学中闪耀着生活的色彩,生活中彰显数学的风采。如,在讲解概率的系列知识时,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直接切入正题,从一开始就将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抛给学生,恐怕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惯性陷于数学概念和基本运算的“泥潭”中,这是传统教法带来的强烈的负面效应,学生烦躁、厌学的心理便会不断滋长。鉴于此,中职数学教师可尝试以下情境教法:同学们在赶集或庙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免费抽奖”的招牌,摊主的帆布口袋中有红白各10个球,任意由顾客从中摸出10个,在摸得非5红5白的情况下,就算抽奖成功,会得到摊主奖金或礼品的奖励。奖金设置大体是:10红或10白,奖50元;9红1白或9白1红奖25元;8红2白或8白2红,奖5元,以此类推,金额会相应减少。陈述完大体情境后,学生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大脑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这时数学教师看准时机顺势抛出问题:这种抽奖活动大家都不陌生,想必有些人也参加过,但你真的懂得其中的玄机吗?如果你去摸,中奖的几率有几成?正当大家的思绪处在对情境剖析中时,我快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白颜色的乒乓球各10个,让学生亲自体验,体会、思索其中的门道。这样的话,将现有学生“化妆”成顾客,教师自然就幻化成“摊主”了,类似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将学生带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中,从而为引出“概率”的概念搭建好氛围框架,学生也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课内容,深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妙用,激发其学数学、用数学的强烈欲望。
2教学设计新颖别致,使人耳目一新
在进行课前的数学设计时,中职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入手,在感知、记忆和思维实践方面布局,强力催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打造高效的教学效率。长期以来,数学一直是以枯燥乏味的形象著称,但真正了解数学、投身于数学的各界学者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其实数学也是百味横生的。反观数学的发展史,韩信点兵、猴子问题等撩逗人的情趣的数学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以不同的形式一遍又一遍演绎着数学王国的传奇故事,中职数学教师可将这些数学趣味题与新授知识链接起来,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求知欲撩拨到最强,然手趁势孵化出一系列带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带学生进入色彩斑斓的数学情境中,不断打磨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中职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章节一直以来是作为教学重点进行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些教师在开始是以故事的情节展开的,“阿凡提付钱”的故事就是较为常用的桥段,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利用分组的新颖形式,再加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学生的新奇感油然而生,学习兴趣立刻被点燃,僵化刻板的数学课堂瞬时变成快乐的海洋,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求索的欲望更加强烈了,为新知识的讲授做好了铺垫。
3教学设计力求规范、专业
在中职学校里,专业课是重中之重,文化课的开设必须围绕专业课教学展开,因此,文化课教学设计应主动对专业课教学的开设情况进行整体性考量,以便随时做出调整。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教授班级的专业课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为了确保数学课的功能发挥到位,建议数学教师与各专业课教师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了解更多的专业课讲授内容,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如,在为数控专业班打造数学教学设计框架时,数学教师可从其专业课机械基础和测量等内容着眼,多安排一些三角函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进度做出合理安排,将数学各模块的顺序做一些必要的微调,即将三角函数的知识提前教授,这样就能更好迎合、服务于专业课的教学了。此外,除了根据专业课讲授情况对数学进度做出微调外,教师还应以数学课本为核心,以专业课教学为指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出填充或删减,以期更贴近专业课教学。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时,不等式的解法是教学重点,对于物流班的学生,教师可在结尾设计一个探索题:某公司欲将25箱苹果运往某地,如果你是承办人,你准备如何选择物流企业负责运载?要求省时、省钱,收货人还要百分百满意。总之,中职教育的改革已是离弦之箭,倡导改革、谋求创新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中职教育的突飞猛进,以数学为代表的辅助学科功能尽显,设计符合中职学校发展实际的数学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更好的为专业课教学保驾护航,做到创造性的革新发展,这是中职数学教师孜孜以求、长远着眼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范玉衡,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漫谈,素质教育论坛[J],2014(11).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设计;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81-01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让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知识总量剧增,更新速度飞快。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育系统应当由传统“遗传型”教育转变为创新型教育,培养出具备创造性才能的学习者,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创新的途径及其原则做简要地探讨。
1化学教学设计创新要遵循的的原则
1.1坚持整体性。
教学设计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等彼此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各自又相互作用有机地连成一整体,因此,它们彼此之间的搭配不是随意的,教学设计所选择的教学策略、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定,而教学过程要兼顾教学目标,把不同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整体的最优化搭配,在教学设计创新时,不能刻意追求教学设计的创新,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创新而不兼顾其它方面,致使这一整体失去它原有的和谐,变成一个个散乱的碎片。
1.2遵循认知规律。
认识事物总是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因为教学设计的创新而只注重“新”,为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技巧却忽视了这样的认知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教科书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者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具有合理的知识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1.3具有新颖性。
教学设计的创新,重在“新”。教学设计的创新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把教学内容以一种更新、更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它要求出新意,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能吸引学生主动思考,能给听课者眼前一亮的感觉。
1.4符合有效性。
教学设计中课的导入、教学思路的策划、实验的探究、课的结尾、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无论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创新的目的,都必须注重它的有效性,发挥它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体会到有新意的同时有所思有所得,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且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发散思维。而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只为了创新而创新,学生只为了凑一会热闹却无所得。
2化学教学设计创新的途径
2.1设计新颖的导课方式。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的、成功的导入,不仅要很快揭示教学主题,更要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通过历史事实、科普故事引入。这些故事对高中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强大的吸引力后产生一种迫不及待去揭开故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如在《钠的化合物》中,播放蒸馒头的视频,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确实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到化学的重要作用,能做到学以致用。
(3)通过引人入胜的实验引入,如在《几种重要的金属》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展示铝热反应实验引入,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从而可以在实验情境中揭示教学主题。
(4)利用信息技术,制造出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动画,把教师需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通过动画呈现出来,成功地牵引着高中生进入教学主题。
2.2开发新的实验手段。
化学实验现象具有直观、鲜明、形象等特点,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教材给出的某些验证性实验,学生早已见惯不怪,已失去了兴趣。根据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实验创新:
(1)多多开发实验教学资源,利用一些生活物品制造一些简易的仪器或是代用品,尽可能为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的魅力。
(2)把现有的一些传统实验微型化。
(3)把课本上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4)尝试现有的几种实验可否组合应用,有何新的效果。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某些危险性太大、我们难以做到的实验更真实地、更直观地展现给大家。
2.3巧设课堂结课。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教学设计也是如此,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一个有新意的课堂结尾,能给人耳目一新,余音绕梁之感,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如在《钠的化合物》结课时,教师把本节课的内容归纳成了小诗歌:过氧化钠色淡黄,二氧化碳也反应;与水反应可生氧,密封保存记心上;强氧化性能漂白,防毒面具里供氧;酚酞先红后退场,航天潜水受赞扬。
2.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这些练习可以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是板演练习等,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资源,把握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教师还要用用“小伎俩”,比如在练习中设计一些小陷阱,让某些学生深陷其中,通过大家的讨论解疑把问题解决,加深学生的印象。
2.5利用新的情境材料。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应用知识的场所。情境不是独立的个体,它蕴含于课的导入、实验教学、课的结尾等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设计创新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特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学科有很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就会找到更多更新更美妙的途径,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深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建构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文庆城.现代化学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5-39
[2]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7
[3]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4-50
下面,我将通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的风采》一课来具体阐述。
第一次教学
《我的风采》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在翻阅课本内容和教参后,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片段)。
1.课堂引入。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两张自我介绍幻灯片(分别设置动画和未设置动画),引导学生欣赏并比较。
师:幻灯片我们欣赏完了,这两张幻灯片有何不同?
生:会动的那张漂亮。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让我们的幻灯片动起来。
2.新授“让幻灯片动起来”。
师:PowerPoint可以设置幻灯片中文本、图片等对象的动画效果,让文稿的演示过程更富有趣味和动感。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按照课本中的介绍步骤为自己上节课完成的“我的风采”设置动画效果。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师:大家可以在“自定义动画框”中调整各项介绍出场的先后顺序。(学习“调整动画顺序”)
课后,笔者对教学成果进行了回访,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但我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像是缺少了什么。于是,我一遍遍翻看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次次回想课堂的教学场景。“死”,这是我反复思考后脑海中浮现的一个字。是的,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或许是学到了知识,但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在哪里呢?我给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了吗?
于是我重新思考,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
平行班的第二次教学
教学片段一
1.故事引入。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播放幻灯片,课件出示羊村背景。
师:这是羊族生活的地方——羊村。在这里,羊族和灰太狼发生了很多的故事。
学生们都充满好奇地看着大屏幕。这是他们熟悉的伙伴,孩子们明亮的眼睛使笔者忽然感觉一下子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这不正是最好的开始吗?
我接着解说:村长慢羊羊拿着红苹果宝石来了,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了灰太狼,他企图夺走慢羊羊手中的红苹果宝石……(慢羊羊和灰太狼通过动画方式出现在幻灯片中。)
这时,学生们已经坐不住了,很多人自言自语:“呀,这个怎么做的啊”、“这个怎么会动啊”、“灰太狼好像是飞出来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此时,我伺机引出本课主题,把“老师让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注意力易受环境影响而具有不稳定性,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所以在课堂初始的时候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很重要。两次教学,同样是出示动画幻灯片,效果却完全不同。第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抛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没有激情、没有火花,学生平平淡淡接受任务。第二次教学,通过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故事的情境,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解决问题。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考虑,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教学片段二
通过对动画片人物的设置,学生基本学会了如何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如果根据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到这里可以结束第一部分教学,转入下个知识点的学习。但是这样的设计会阻碍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或许学生自己有想法。所以我在第二次教学中做了改进。
师:老师的故事只是开了个头,下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对现有的幻灯片进行加工处理,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故事情节,对慢羊羊和灰太狼尝试不同的动画效果设置。
几分钟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1:在即将举行的羊村运动会中,村长慢羊羊打算将红苹果宝石奖励给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瞧,他带着红苹果宝石来了(从底部以百叶窗的形式缓慢进入)。
生2:……灰太狼突然之间变大,又马上恢复原样。(使用了“强调”按钮功能。)
生3:……灰太狼跑了,说:“我还会回来的”。(使用了“退出”按钮功能。)
“自定义动画”里的效果按钮几乎都被学生使用操作过,通过放手练习,再加上有故事情节作依托,学生可以不在教师的限制下自由探索,强化对各种设置效果的使用。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虽然在短时间内学生已经掌握了操作方法,但枯燥乏味的操作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适当改编故事情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了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的印象。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还会创造许多课堂上的小惊喜。
教学片段三
完成教学内容:调整动画顺序。
师:灰太狼抢走了红苹果宝石,羊村的村民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喜羊羊和另外的羊伙伴们准备齐心协力对付灰太狼,并抢回红苹果宝石。(切换到教师屏幕,出示第二张有很多羊的幻灯片。)
没等我讲完,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开始操作了起来。我将计就计,放手让学生尝试。可是不久教室里出现了“骚动”,很多学生举手了:“老师,过来帮我一下”、“老师,我想让这些羊按不同的顺序出来,怎么办啊”……
这时候,我顺水推舟出示任务:请大家解决下一个问题——调整动画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教学中出示这个任务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很突然。笔者也会感觉生硬,像跟前面的教学突然之间断开了。而这次,任务的布置水到渠成。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延续着故事情节再去解决这个任务,就不会觉得很突然。
关于教学设计的启示
《我的风采》一课暂时结束了,但留给笔者的思考却是无尽的。学生其实就像一粒种子,他们有自我成长的生命力。教师要做的是给他们创建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个环境的创建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深入地做好教材处理,精心地谋划教学设计。
强化学情分析,把握学习起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起点。学情分析一般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已知、学生的未知、学生的能知、学生的想知、学生的怎么知六方面。在《我的风采》第二次教学设计中,笔者正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学情创设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整堂课开了个好头。
运用迁移教学,强化自主学习
迁移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的学习迁移,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迁移中得到提高。在《我的风采》第二次教学的教学片段二中,笔者先让学生掌握教师课件中出现的动画效果设置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合理的动画效果,成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这样学生不仅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方法,更培养了思维能力。
设计任务梯度,提升学习层次
关键词: 高效;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99-01
一、精当
教学设计要精当,这不仅仅是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把握课标、教材、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展示。如在设计《邮票齿孔的故事》的品读课文时,教师:“邮票齿孔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呢?让我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了解,师相机出示“最早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2)最早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有什么不一样?书上怎么写的?(指导学生朗读本自然段的二、三两句话。让学生明白在1848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小刀是裁邮票的必要工具。)(3)齐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直观的视觉对比以及有针对性的读书,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起小刀是使用最早邮票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后面的感悟文本作铺垫。)2、学习2~4自然段:(1)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他又是怎样发明的呢?自由读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师相机板书:阿切尔)(2)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阿切尔的神情。书上哪一句话写出了此时的阿切尔看得很认真、很入迷的样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3)那个人指谁?那个人的什么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师:拿出笔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那个人举动的词或句子。(请学生说说自己画的地方)(4)再读读你画的句子,边读边试着做做那个人的举动。以文本的中心句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有个性地展现读书成果,在合作学习的状态下,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回归文本读出感情。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另一方面潜移默化的指导学生学习收集处理文本信息,发展学生的思维,可谓之精当。
二、精巧
教学设计要精巧,这要求教师在把握课标、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将其三维目标的达成巧妙的溶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达到授人于无行之中。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在教师让学生从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4个小正方体中,任选一种创造分数,交流完利用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创造的分数后)师:刚才这几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把一张长方形纸片、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得到了一些分数,他们平均分的都是一些什么,这是我们以前已经学过的。哪个小组敢于挑战,利用“4个小正方体”来创造分数?生1:我们组把4个小正方体看作一个整体(用“圆圈”圈起来),平均分成2份(画线),其中一份是它的1/2。生2(着急):老师,我认为应该用2/4来表示,你看,那一份不是2个小正方体吗?(众生附和)。生3:不对,应该是1/2。(有相同的声音。教师略显迟疑后,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师:这一份是2个小正方体,到底是这个整体的1/2,还是2/4呢?你们想不想和组内的同学商量商量,把它弄明白啊?(沉静的课堂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比划着、争论着。通过讨论,学生已经把握了分数的本质,但老师并没有就此完事,而是又杀了一道回马枪。)师:怎样分,是1/2?怎样分,是2/4?有区别吗?(这样学生对分数有了深刻理解,又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埋下了伏笔。)这位教师将“球”踢给学生,带领学生经历了一次思辩的过程,生成了一个个各不相同的对分数不同层次的理解。并把这些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设计可谓之精巧。
三、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