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狱警职责

狱警职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狱警职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狱警职责范文第1篇

大家好!

我是一名监狱警察,我的名字叫XXX。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以严为大爱以松为害,监狱警察以心铸精魂。

站在这里,我有些激动,看着大家熟悉的脸庞,想起这几年的经历和感悟,我无法恪守平静。

监狱警察,虽然同为警察,却很少机会四处去查案搜索罪证,去战斗在战壕或者查案的路途中。我们的战场就是监守四面高高围墙内关押的众多被判刑的罪犯。这样的工作性质,反复的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看守生活。部分年轻的监狱民警很容易失去最初的战斗意志,变得,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完全忽视了监狱管理工作的威严性和重要性。

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案情: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于2003年1月19日被刑事拘留,现羁押于某市看守所。涉嫌杀死一人、重伤一人的王某自知难逃法律的严惩,遂伺机脱逃。1月25日下午,因为监狱警察XXX的失职,监号钥匙随便放,上班打瞌睡,给犯人有可乘之机,导致犯人逃跑。最后这名民警XXX受到了法律的追究,变为阶下囚。

以这个犯人脱逃的案为例,看出部分监狱民警自身要求不严,居然松懈的细节,给了犯人有可乘之机,导致犯人逃跑。这说明,我们部分监狱干警对本身的职业认识不够。对于自身要求严格不够。监狱警察应该以严为大爱以松为害,以心铸造精魂。

严是爱,松是害,监狱警察要对犯人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组织纪律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要求从自身点滴细节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身正形。影响着犯人的从善,杜绝犯人的逃跑机会。

以严为大爱,就是以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严格要求自己,严在要求上,不在手段中。严在形象里,不在说教中。用细心规范犯人的看管工作,用耐心燃起犯人对未来的希望,用党的号召使得犯人回归正途。

一路走来,我知道身为一名监狱警察,大家曾经争取过、曾经抱怨过、曾经陕隘过、也曾放弃过,诸多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养成多听、多看、多做、少说的习惯,喧嚣的沉默后,我们年轻的监狱民警应该学会用心去品周围的人和事,用心去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职责。就会发现在平凡中的感悟是如此动人,也如此令人感动。

狱警职责范文第2篇

关键词:调动提高监狱警察工作积极性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警察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主体,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管理者。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监狱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党和人民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调动、提高监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调动提高监狱警察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性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发展,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监狱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法治平安文明和谐监狱,推动监狱工作迈上新台阶,就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监狱警察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主体,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管理者。要胜利完成监狱工作的各项任务,维护好安全稳定,把服刑人员改造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实现监狱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使命和价值,关键在监狱警察。

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只有工作积极性调动提高了,才能把一项工作干好,落到实处。当然干好工作,人才的素质很重要,但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那么,即使他有多高的素质也不可能干好工作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以调动提高监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在创建平安监狱的工作中至关重要,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关系着监狱警察能否创造性地实现党和人民的新期望,切实发挥好监狱这个国家机器的职能作用。

二、目前监狱警察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发生着迅猛的变化。监狱警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负面的影响,在有部分监狱警察思想中就出现了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讲奉献比享受,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享乐、比待遇等不良思潮。表现为工作得过且过,出现了上班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到下班,或存在无事可干吹牛谈天,上班玩电脑,有的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心中只关心自己的股票、基金等。甚至有的出现消极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严重影响了监狱的正常工作及监狱人民警察的形象。

三、监狱警察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政治责任感不强

有的警察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有的受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把手中的权利视为商品交换的筹码,用相同的工作质量攀比不同的工作待遇,用相同的劳动效果对待社会存在的分配不公,产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情绪。由于政治上、经济上、甚至民利上导致的失落感,使主人翁意识淡化甚至丧失,因而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各种待遇偏低

在职级待遇上,由于职数限制,一些工作成绩、表现突出的警察,不能提升级别,提高薪酬待遇,当几十年的中层领导,最后还是以一个主任科员退休,鲜有升到副调研员的;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中,任实职领导和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工资区别微小,任实职领导的警察工作职责、任务加重、加大,但是工资待遇没有提高;部分警察住房、子女上学问题仍然难以解决;规范津补贴后,监狱警察值班、加班没有任何补贴和加班费,都是无私奉献。

(三)压力大

监狱警察的压力过高,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作压力,公安警察的压力常常是一阵子过后再接着一阵子,有一个空隙缓冲区,而监狱警察则是长期面对服刑人员,没有缓冲区和调整空隙。二是发展压力,监狱警察的职业前景不是很灿烂,有的警察干到了一个科长和监区长的位置,但到了一定的年纪,最后只能去门卫当一名值班员或者去车间当一个带班警察,这种角色的转换,也给当事人带来了压力;三是执法压力,监狱各级管理机关对监狱警察的执法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适应,检察机关对监狱工作的监督力度也越来越大,监狱警察要适应执法的高要求,高标准,高难度,也无形中形成巨大压力。

(四)警力不足

目前,很多监狱警察与服刑人员的比例为1:8-10,实际监区警察与服刑人员的比例为1:20-25。这当中又要除去监区领导、干事、(男犯监狱的女警)等。实际在车间或分队直接管理服刑人员的1名警察要管50名服刑人员。三分之一的警力值班时,一个警察所要面对的服刑人员是100余名了,既要管理生产、服刑人员生活,还要维护监管秩序,防止非正常[!]死亡,加上物防、技防手段跟不上,在这样的监管情况下,值带班警察只有不求有功,只求在带、值班期间别出事了。

(五)学习培训少。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缺乏资金支持,基层的警察培训机 会少,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知识结构缺乏更新,素质提高慢,甚至不提高。

(六)心理问题

大部分的基层警察长期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工作内容、环境单一,接触面狭窄,周而复始的重复劳动本来就容易让人产生疲倦心理,加上基层警察外出培训的、参观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容易对工作形成固步自封的厌倦心理。

(七)工作环境较差

现在监狱生产主要是组织服刑人员进行来料加工,由于服刑人员密度大,厂房狭窄、简陋、通风差、夏天炎热、冬天寒冷。长年在车间带、值班的基层警察工作环境较差。

三、调动提高警察工作积极性措施、方法

要提高调动监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笔者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即外部环境(或者叫外因)和内部环境(内因)。外部环境又包括领导重视;领导表率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切实建立、落实人文关怀;加强狱务、场务公开,让警察了解监狱的状况,搭建警察实现自我平台、激励警察。内部环境主要是自身的因素即:加强教育、学习;精神激励;外出参观培训激励;带薪轮休假的激励;培养警察的自豪感;鼓励发挥警察的主观能动性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变化。要调动提高警察的积极性主要靠内部环境,但外部环境也不可忽视。两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起到更大的效果。

(一)外部环境(即外因)、措施

虽然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如果不解决好外部环境,那么就会影响内部环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最基础。在调动提高警察积极性方面,不是说领导不重视,而是说领导要重谋,要善谋。要多想办法,多出谋划策,制定出符合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保证监狱安全稳定,有利于提高警察积极性的措施,并落到实处。另外,领导要有长远眼光,要善于从长远着手。不能朝令夕改。例如:有的监狱制定出奖惩措施,到年底决算看到基层警察拿的奖金高,就改变政策,不执行原定的奖惩措施。或处罚措施因人而异不能一视同仁。有的又调整任务指标,使人望而生畏,这都会严重影响监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2.领导的表率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上仿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这都说明领导表率作用,榜样是无穷的。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围的警察。只有好的表率作用,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激励着警察,俗话又说“麻雀吃谷子,看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队伍,所以领导的表率作用不可忽视。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单位的领导正直了,工作积极性高了,就会带动全单位的警察积极工作。领导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能与时俱进,跟上监狱工作的发展步伐,在工作上正确评价和管理警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召人、鼓舞人。

3.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是提高调动警察积极性的又一措施,而且这种考核制度是以量化为基础,这就能区分出干好与干坏、干与不干;另外,全体警察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竟争;要注意这种考核机制必须公平公正,不以个别领导印象好坏为转移,不分亲疏远近;另外,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充分调研,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在考核奖项的设置上要适度,不能设置过高,令人望而生畏,没有盼头,又不能太简单,容易得到。

现行的警察考核内容笼统,不能全面反映警察的真实情况,考核的方法相对简单,量化指标少,导致警察对考核结果的认知度小,考核结果无法与奖惩挂勾,考核成了形式化的工作,进而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挫伤了部分积极工作的警察的热情。监狱应该建立科学、公平的考核机制,给警察一个真实、全面、公正的考核,配以科学的激励措施,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无疑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4.切实落实人文关怀

落实人文关怀就是要进一步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努力营造警察干事业、支持警察干事业、帮助警察干好事业的环境氛围,实现用光荣的监狱事业造就人、用环境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的目标。一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转变用人观念。要严格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规范用人制度,把实际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人选拔、任用到领导干部岗位上,坚决杜绝相互照顾用人的不良现象。二是要实行轮岗制度,既有利于减少警察长期在同一岗位上工作而产生心理疲倦,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工作表现积极、事业心、责任心强的警察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三是严格落实监狱人民警察带薪休假制度。带薪休假能让警察思想放松、心情舒畅,让长期高度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既有利于警察思想压力的释放,又能让警察身体得到恢复,保持旺盛的精力。四是要关心警察疾苦,提高警察待遇、福利,保护警察的合法权益等。特别是监狱还在偏僻山区的子女教育等是普遍警察较关心的问题,监狱应与相关部门联系,给予最大限度的解决,使警察能安心本职工作。另外,监狱转移到城镇后,住房、子女就学等也是关系到警察最切身利益的事,监狱应给予积极关注,在能力范围和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让警察知道,监狱已尽力。还有,在警察及家属生病住院时给以关怀、当警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监狱应给以积极关怀帮助,特别是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侵害。

5、增加警力

要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寻求支持,关注解决增加警察编制,缓解监狱警察的监管压力,提高监狱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

6、给警察搭建实现自我的平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要求就是自我实现,希望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要给警察创造、搭建这样平台氛围,使之其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能有效激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7、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一个单位的整体工作氛围好了,每一名警察的工作积极性跟着也就带动起来了,个别消极工作的警察也就没有了市场。一个单位如果没有相对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那些投机取巧、不干实事的人却有好的工作岗位,活的很滋润,其他警察的心理自然会失衡,这时再好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将失去作用。

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还要以人为本,保障监狱警察的执法环境。现在工作中很多警察存在一种不敢管、不愿管的心理。原因在于,一方面,监狱警察队伍强调严肃性管理的多,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少;强调无私奉献的多,维护合法权益的少。客观的说,随着监狱法规的不断规范和完善,人性化管理的深入人心,总体上给监狱执法理念带来了很大转变。但同时,部分服刑人员存在一种狭隘心理,对制度规范曲解利用,甚至出现只知道跟监狱讲权利忽视其义务,不服管服教,公开抗改等恶劣现象的发生,是干警执法工作开展起来有较大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改造的压力加大,有时候为了更多的体现人性化管理等现实监管内容,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种重视服刑人员权益高过重视干警权益,忽略了对警察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并在一些对警察的规章制度上缺乏变通,太过强制等,也严重挫伤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为此,我们应该从警察自身角度出发,更好的保护警察的权益。充分制定和落实一些对警察有益的措施,在各种方面调动警察积极性。同时,要以监狱为总体全局,充分做好警察的后盾,在服刑人员与警察之间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保护警察,避免通过牺牲警察利益来达到稳定服刑人员的现象发生,使警察在工作中能够以法律为准绳,充分行使自身职责而没有太多顾虑,摆脱后顾之忧,更好的在生产改造中奉献自我。

8、加强监狱 文化建设

监狱应该特别注重发挥自己的组织机能,起到其应有的协调组织作用,加强监狱文化建设,丰富监狱警察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在缓解干警工作压力的同时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一方面,保山监狱相当重视并开展了大量活动,每逢节假日,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培养了干警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使广大干警紧密团结在监狱党委的领导下为监狱事业的更上台阶共同努力。

9、加强警察的心理调适和辅导

监狱人民警察做为特殊的工作群体,其长期与服刑人员打交道,接触到的是社会的最阴暗面。引用弗罗伊德的话说“当一直对着镜子里面的我,我觉得镜子中的我更是真实的自我。”这种环境对干警心理的影响是比较巨大的,尤其是长期战斗在监狱工作第一线的带值班警察,很多人都存在一种恐惧焦虑心理,自感心理压力大,不堪重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我们不但要注重文化建设还要加强警察的心理辅导,比如定期组织警察体检,安排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情况较为特殊的警察还可以安排强制休假,暂时调换工作岗位等方式缓解和调整。并充分落实干警心理档案制度,对于产生心理问题的警察不排斥不歧视,及时予于帮助和治疗,使每一个警察都能够保证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内部环境(即内因)、措施、方法

1.加强对警察教育、学习

加强对警察教育、学习,一定要制度形式定出,要安排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并给足时间,让警察不断得到切实“充电”。一是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学习。对警察经常进行强化政治理论教育,使之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警察的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对警察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和不良倾向、苗头要积极防范,对错误的言行要及时教育和查处,要不厌其烦地做细做好警察特别是心理存在问题的警察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要加强爱岗敬业的教育学习。只有爱岗才能敬业。结合监狱实际,从关系警察切身利益的事情去分析、讲解,帮助警察产生“噢,原来我从事的职业还是挺不错的,是有优势的,是神圣的”感觉,从内心产生感想和感触。这样他们工作起来的基础、动机、底气就十足,不用外因去推,他们工作的热情、心情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另外是要培养警察的自豪感。过去人们说监狱警察是“三等”警察,使很多监狱警察思想上认为狱警与其他警种比起来低人一等,产生了自卑感,干工作没能激情,没有积极性。要经常教育提高监狱警察的荣誉感、使命感,提升自豪感。三是要加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就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增强警察的危机意识,提高警察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人们因为法律的强制性、惩罚性,而不去触犯法律,我们的警察如果不认真积极工作,甚至不负责任,严重的也将会触犯法律,轻则可能会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可能会被时代淘汰。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可以使警察牢记职责,明鉴工作中的缺失;加强危机意识教育,是触动其懒惰思想的良方,可以使之产生动力,使之奋发向上。

2.构建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应该包括目标体系、激励体系、责任体系、评估体系、保障体系等内容。构建和完善动力机制,可以充分调动每一名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每一名警察的聪明才智,形成合力,推动监狱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经验中,多数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取得较好的成绩。但现在警察津补贴规范后,就如当初实行统发工资一样,统一按照标准发放,忽视了能力、岗位、贡献的差异,导致平均主义,物质的激励作用根本无法实现,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极大影响。所以构建较为完善的动力机制,并综合运用,实现从传统物质激励到新型动力机制的转变迫在眉睫。

(1)目标体系。目标体系其实就是监狱工作目标任务,要让每一名警察都牢记监狱工作目标任务,并锁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推进,全员努力实现监狱工作目标。

(2)责任体系。责任体系的主体是监狱工作目标责任制。要通过有效地实施行政问责办法、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切实实现责任体系的功能。特别是要落实首问责任制,明确责任内容,划清责任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切实以四项制度的施行提高工作效能,转变工作作风。

(3)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典型案例。评估体系应包括对执法质量、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等的科学评估评定。监狱系统目标主要以考核办法为评估方式。

(4)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可以根据服务服刑人员改造的不同工作岗位分类,具体而言可以分行政管理、监管防暴、教育改造、劳动管理、行政后勤、警务技术等。实行监狱体制改革,将进一步促进监狱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监狱管理水平。

(5)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包括经费财政保障、政策保障、教育管理保障等。保障体系是动力机制的基础。

(6)激励体系。一是福利激励,主要是进一步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二是荣誉激励,包括授予工作业绩突出的警察以荣誉称号、嘉奖等方法、途径,使警察得到荣誉感、受尊重感,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要大力表彰监狱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开展先进工作者巡回演讲活动,鼓舞士气,弘扬正气。三是批评激励。从人性的角度讲,批评是最易挫伤人的积极性的,应当慎作、少用。但我们如果用的适度,也是可以调动警察的工作积极性的。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人是要面子的,批评有时能起到其他措施所无法起到的效果,只是我们要把握好度和时机。四是外出培训激励。目前,外出培训学习提高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单位的一种新型激励方式。监狱警察,特别是基层一线的监狱警察外出的机会是很少的,他们特别注重外出培训、参观的机会。增加监狱警察外出培训、参观的机会,既有利于监狱警察开拓视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素质,又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笔者对监区警察外出培训的重要性感触颇深:一次,笔者和科室人员到生产车间调研,笔者建议提高一点劳动定额,增加产量,当时带班的警察马上回 答“不可能,别说提高40粒,就是提高一粒都有困难”。事隔不久,监狱领导带领监区领导和部分基层警察到有关单位参观、学习,回来后完善了管理制度,改进了管理办法。结果监区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月产值从16万元提高至22万元,效果非常明显。五是参与激励,在开展某项工作、活动时,从立项、研讨到决定开展,如果让警察参与进来,或者让大家有提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将会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狱警职责范文第3篇

一年前,我满怀憧憬成为女警中的一员,义无反顾地踏入女监这片锵铿玫瑰园,看到女同事们穿着整齐划一的警服,既威武、又漂亮。我感觉同事们在时尚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年轻的心;在威严的警服背后,都有着神圣的职责。

面对崭新的岗位,我暗下决心,制订了自己的工作规划,抓住一切机会,向老狱警请教,一言一行、事事处处向同事们学习。以前我一直认为,监狱是混乱阴暗的地方,警察和犯人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狱警的老大姐在工作中给我树立了榜样。她们对我说:“我们每天面对的不仅仅是服刑人员,身份不一样,但人格一样。他们首先是人。对他们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于是,在家人、同事和外人面前,我暗自改变了“女犯”、“犯人”等称谓,一律称她们为“学员”。对于学员,既是严格执法的对象,每个学员,每一次违规都逃不过她们的眼睛。对轻微违规的学员及时批评教育;对恶意违规、屡次违规人员,弄清原因,毫不留情,坚决按规定扣分。树立了女狱警的权威,维护了法治的尊严。同时,学员也是需要热情服务的特殊人群。面对心灵迷失的罪犯,她们从未厌烦,送春风、化秋雨,倾注所有的热情和心血,殚精竭虑、百折不挠,千方百计使每一名罪犯的心灵得到净化,让一个个迷途的灵魂重新找到方向,焕发生命的光彩……

物换星移。当我和同事们一起真正战斗在监管改造第一线,我切身体会到穿上这身警服,肩负起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我们就选择了奉献与牺牲。为了让更多的失足囚子早获新生;为了让共和国多一份祥和与安宁,让更多的家庭尽享天伦之乐,我们愿将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狱园。当久卧在床的母亲,用深情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希望她的女儿能够留在身边,亲手为她端上一杯水,送上一片药的时候,我们却不能让她如愿;当年幼的孩子伸出小手,希望投进妈妈怀抱的时候,我们却不能抱抱自己疼爱的宝宝;当爱人热切盼望我们的归来,希望我们与亲人共度一个除夕之夜的时候,我们却正投入地陪着女犯过年。既然选择了女监,我们就应该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常人难以承受的一切!因为我们深知,高墙电网下,千百双渴求自由的眼睛正期盼着我们的出现,千百颗孤独无助的心灵正等待我们的关爱,千百个几近陨落的灵魂正需要我们的拯救!

狱警职责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肯定性评价;青年少罪犯改造;价值;设想

[中图分类号]D916.7 [文献标识码] A

肯定性评价,一般是指对一个人的成绩或进步进行的一种认同性评价,包括表扬、赞赏、肯定和鼓励。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性评价往往针对表现比较优秀的人进行,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得到别人的肯定,会使他们的进取心受到更大鼓舞,从而做出更大的进步。而对于表现较差,尤其是违法犯罪的人则很少给予肯定。其实,在青少年罪犯改造过程中引入这种评价机制,对于塑造青少年罪犯健康心理、激发改造热情,从而避免或减少重新犯罪具有积极意义。

一、肯定性评价机制的理论根据

在青少年罪犯改造过程中引入肯定性评价机制,其理论根据源于心理学自我概念理论。根据心理学理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探索并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及其与他人的差异,认识自己的形象,发展出具有个人独特性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这种自我概念的形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我概念形成后,它能使人保持内在一致性(即个人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一个人怎样理解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就去做怎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即认为自己是有价值、被社会认同的,就会对自己满怀信心,并引导他按照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即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为社会所接纳,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并引导他放松自我约束,实施不为社会所认同的行为。显然,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时,“好人”的自我概念也会使他倾向于做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的行为。因此,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引导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照社会心理学“镜像自我”理论,自我概念主要是通过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_当作镜子来看到自己的“镜映过程”(Looking-glass process)获得的,别人的态度不仅影响着儿童折射性的“镜像自我”(Looking-glass self),而且会经由这一途径使实际的自我发展也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在青少年时期,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还不能对自己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和评价,他们认识自己主要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实现的。如果一个人经常受到别人的表扬、肯定和赞许,他就会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被他人、社会接受的,随着这种认识的不断强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继而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和实际行为;而由积极的行为所产生的良好行为效果,又会使其获得更好的社会对待和评价,这样就使其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积极的自我概念产生于人际交往中,是通过一点点成就、表扬和鼓励来实现的。由于受到肯定和赞赏,个体就会高频率地实施被肯定的行为,减少甚至杜绝实施被否定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肯定和赞赏能够形成一种有力的导向功能,它引导着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并不断地去展示被肯定的行为。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的社会对待、评价和角色期望中,会直接导致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角色偏常,就会降低自我期望的水平和行为动机的强度,并最终导致消极的行为与行为后果。多年以来,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相信消极的自我概念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即犯罪是试图对消极自我感受的补偿。成绩不好、与正常的同伴难以相处、似乎什么事都做不好的那些社会个体,会对自己形成消极的自我感受,受到低自尊的困扰。为了对自己感觉好一点,他们就可能会和行为出轨的人在一起,而后者可能会强化和赞扬他们的犯罪行为。这会形成恶性循环,低自尊的人会变成罪犯,但他们的自尊在特定环境中会得到提升。

心理学理论一般认为,人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并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因此,改变人们已经形成的并正在发生作用的自我概念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但事物的发展并非绝对,人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也并非一成不变。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对人的高级神经系统作了深入研究后指出,运用我们的方法研究高级神经系统所得到的最主要、强烈的永久保持不变的印象就是在于这一活动的极度可塑性及这一活动巨大的可能性: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动摇的、固执不变的,只要适当的条件具备,一切都是可以达到的,向好的方向转变。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帮助形成了消极自我认同的人找到一个成熟的、积极的自我映象是可行的,只要针对个体形成消极自我概念的原因,采取一些心理干预措施,不断从情感支持和社会赞许方面给予鼓励,这样经过反复的刺激和强化,消极的自我意识就会逐渐消退,积极的自我概念便会逐渐得到提升,从而实现自我概念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由于自我概念在青少年期并没有完全巩固,并且会因为一些有影响力的事件而改变,因此,这种改善在青少年期比在成人期更容易做到。

二、肯定性评价机制在青少年罪犯改造中的价值

肯定性评价有利于塑造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继而实施积极的社会行为。如果将这种评价机制引入到青少年罪犯改造过程中,必将对提高青少年罪犯改造质量具有重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使青少年罪犯重建自我概念。因违法犯罪而受到刑罚处罚的青少年罪犯,他们之所以犯罪,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其自我概念往往处于消极状态,使自己的自我认识偏离社会期望,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来。特别是被法院做出有罪判决、接受刑罚处罚后,犯罪分子进一步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这更加强化了他们对自己的消极认识。在狱中,这种消极认识常常表现为:他们有的因自身缺陷,如身体残疾、家庭贫困、反应迟钝、技能不强等客观因素感到己不如人;有的因犯罪受罚而觉得无脸见人、受人歧视、无法承担家庭责任倍感自卑;有的因改造生活受挫,如违规受罚、奖励落空、关系紧张、求改造的行为受阻等而自惭形秽,如此等等。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青少年罪犯也不例外。尽管在他们身上有导致犯罪的消极因素,但仍存在着可以接受矫正的积极因素,即闪光点。青少年罪犯大都有着各自的正当的兴趣、爱好,如有的喜好体育,有的喜好文艺,有的喜好棋艺等;有的人在某方面有一定特长,如精通电脑;等等。这些“闪光点”是青少年罪犯自尊、自信、自强的重要基点。人性中的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即使是青少年罪犯也是如此。通过肯定青少年罪犯的优点和成绩,帮助他们认识过去做过的以及在生活中经历的所有的好事情,能够增强其成就感,促使他们改变对自己消极的自我认识,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积极的自我。因此,只要善于察觉和发现青少年罪犯身上的闪光点,并创造条件使其不断扩大,让“闪光点”照亮其暗点,他们在黑暗中就

会看到光明,在消极中就能看到积极,在不利中就可以看到有利,就有可能使积极因素在青少年罪犯身上最终占据主导地位,完成由旧我到新我的转换。

2.激发青少年罪犯的改造热情。由于青少年罪犯在消极的自我认识支配下,易出现消极的情感情绪,例如,他们遇到问题,怕担责任;碰到困难,缺乏信心;遭遇挫折,颓废消沉;甚至自伤、自杀,或者破罐子破摔,继续犯罪。因此,如何帮助青少年罪犯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消除消极的情感情绪,唤起对未来的希望,激发他们积极改造和改过自新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青少年罪犯来说,虽然因犯罪而被投入监狱监禁,受到了刑罚惩罚,但其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理解、沟通、关爱。如果在此时彻底地否定他们,就会使他们遭受进一步的打击,甚至会使他们永远地看不到光明而陷入绝望。此时,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待他们,对其予以综合全面地评价,而非彻底地否定,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对于他们自身积极的一面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和承认,就会使他们的内心受到莫大的鼓舞,进一步对生活充满希望。希望能使人们相信未来,它是基于在对现实选择基础上的个人自由信仰的培养。哲学家迈克(Marcel)认为,希望是对极端的拒绝来预测可能的限制。抱有希望的人更有可能与社会融合和结合。他们更能考虑不顾及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他们相信美好的事情将发生在未来,包括就业、教育、结婚和家庭。因此,通过肯定评价,让青少年罪犯意识到,只要自己积极投身于改造,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的,未来仍然具有可能性。这样,在希望中接受改造的青少年罪犯,其内心深处就会迸发出积极向上的火花,燃起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

3.有效预防重新犯罪。青少年因为犯罪而被投入监狱后,如果监管人员仍然以一种蔑视、卑下和偏见的眼光对待他们,“危险分子”的标签一直成为监狱对他们的评价方式,那么,青少年罪犯重建回归的自我认同是艰难和痛苦的。在监狱改造过程中,这种长期的被贬损的评价容易导致青少年罪犯对自己形成错误的自我概念,并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旦他们认同了自己被贬损的自我形象,就把自己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也就是说,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只是得到扭曲的承认能对人造成伤害,成为一种压迫形式,它能够把人囚禁在虚假、被扭曲和被贬损的存在方式之中。”

如果在改造过程中,全面客观地评价青少年罪犯,在惩罚、改造他们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的同时,对于他们自身既有的优点和改造中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承认,这会有助于青少年罪犯全面地认识自我,逐渐转变对自己消极的自我认同,建立正常公民的角色意识,就会不断提高改造的质量和效果。这样,青少年罪犯在刑满释放后,由于在内心已经消除了对自己的消极自我认识,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并按照内外一致的方式实施自己的行为,按照社会期望的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回归社会后重新坠入犯罪的泥潭。

三、肯定性评价机制在青少年罪犯改造中的实施设想

1.肯定性评价的内容。肯定性评价的内容,是指在改造过程中对青少年罪犯自身哪些方面的要素进行肯定和赞许。根据心理学关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规律来看,凡是对个体将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都对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凡是青少年罪犯自身存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都可以成为肯定性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个性品质。是指性格、品性方面存在的优点,如性情温和、意志坚定,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重义气、爱打抱不平,等等;(2)兴趣爱好。是指具有健康、向上的爱好和追求,如喜爱运动、酷爱艺术,等等;(3)教育背景。是指具有良好的教育经历,曾经学习优秀,在某类知识竞赛中获奖等;(4)社会阅历。是指在社会中从事过多种工作,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等;(5)家庭环境。是指在家庭方面存在的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积极条件,如家庭富裕,没有经济负担,家庭成员对自己非常关心,等等;(6)技能特长。是指自身具有的特殊才能和掌握一定的技术,如沟通能力强,会烹饪,懂管理等;(7)改造表现。是指在改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如积极遵守监规、认真悔罪,有立功表现,等等;(8)其他积极方面。

2.肯定性评价的方式。肯定性评价的方式,是指一定的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积极方面做出肯定或赞赏的方法、途径。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肯定性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肯定评价和他人肯定评价,他人肯定评价又可以分为同犯肯定评价、狱警肯定评价和监狱肯定评价。

(1)自我肯定评价。自我肯定评价是指青少年罪犯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等方面进行肯定的评价。自我评价具有反思性,是对自我行为、过程和结果的反思,重视结果但更重视过程。因此,自我评价更有利于发挥青少年罪犯的自主性、积极性,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优点,进而促进自我意识的完善,从而坚定信心,锲而不舍,为实现其理想而拼搏。总之,自我认识是个体自我调整的必要环节,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基本手段,是个体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对于青少年罪犯的自我肯定评价,可以通过自我思想汇报、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在监狱警察的引导下,让青少年罪犯反思自己具有的优点和进步。通过青少年罪犯对自身积极因素的反思,实现肯定性评价的目的。

(2)他人肯定评价。俗话说:“知人不易,知己更难”,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是一般人都容易犯的错误。而青少年罪犯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认知能力较低,又由于他们一般处于消极的自我认识之中,更容易不适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概念主要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人的自我是因为体验到别人的存在而出现的。没有别人的体验和将自身与他人进行比较,就不可能有自我的诞生。因此,对于青少年罪犯,更多地应该依靠他人来实现客观的评价。

同犯肯定评价。同犯肯定评价,是由同在一个监舍或在一个小队(组)服刑的青少年罪犯相互间进行的肯定性评价。群体成员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决定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并影响个体的自我认识。因此,群体成员都很重视同伴对自己的态度。由于在一起改造的青少年罪犯,朝夕相处,彼此间都比较熟悉,能够了解到他人身上的优点。由青少年罪犯之间相互进行肯定评价,能够使他们从别人的态度里认清自己,看到自己值得别人称道的一面,增强自尊心;同时,同犯间相互欣赏,能够融洽同犯间的相互关系,增强回归社会的能力。同犯肯定评价,可由监狱警察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既可以由同犯公开地、面对面地对对方给予肯定评价,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评价对方。

狱警肯定评价。狱警评价,是由承担管教职责的监狱人民警察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的肯定性评价。管教警察直接改造青少年罪犯,因此,在监狱改造过程中,青少年罪犯都非常看重监狱警察对自己的态度,一旦受到监狱警察的表扬和鼓励,他们都感到莫大的鼓舞,甚至兴奋不已。在日常工作中,狱警与青少年罪犯接触较多,对于每个罪犯的个体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既包括他们的缺点也有他们自身存在的优点。因此,监狱警察在改造青少年罪犯消极性的一面的同时,对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应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赏,这会促使他们全面地认识自我,增强改造信心。同时,监狱警察可以对青少年罪犯生活史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青少年罪犯自身存在的各种积极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肯定评价。监狱警察的评价,既可以口头进行,也可以在评语中做出,或者在会议上当众宣布。

狱警职责范文第5篇

2016年6月7日下午,我参加了由单位组织的到阳江监狱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面对森森铁门,壁立高墙,引发了许多心灵震撼,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参观了监舍、服刑人员工作的的车间、文娱活动中心等劳教人员的活动场所,然后又召开了警示教育大会。

在警示教育大会上,我现场听到了2个服刑人员的忏悔和现身说法:他们的作案过程、思想过程、还有那悔恨的泪光,令我们感慨万千。其中一名服刑人员也曾是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组织的培养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担任了金融机构的领导,因为交友不慎,陷进了高利贷的深渊中,最终犯了挪用公款和杀人罪;另一名曾是部队基层领导,曾经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在党的教育下,转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但是因为经不起金钱和享乐的诱惑,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迈出了罪恶的一步,私利贪欲占据了灵魂,最终成为了铁窗人。

在这里,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灵魂再次得到了洗礼,更为震撼我心灵的是:这些劳教人员都曾经有过美好灿烂的往昔,然而,他们把握不住自己私欲的膨胀,经受不住金钱和私欲的诱惑,拜倒在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脚下,一念之差,使自己痛受牢狱之苦,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美好的前程,给社会、给家人、给自己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每个事例都讲述了一个令人惊心痛心的教训,给人启示、发人深思,我从中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教训是深刻的、令人痛心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透过这些反面典型案件,给了我们非常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狱警职责范文第6篇

社区矫正源起于西方,我国社区矫正起步晚,经验缺乏。在我国逐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构建一支高效、专业的社区矫正队伍乃是当务之急。而加拿大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社区矫正不仅起步早,发展完善,而且卓越成效,因此通过介绍、分析加拿大在社区矫正人员配置上的做法,相信能为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加拿大社区矫正现状的简介

(一)加拿大完善的社区矫正法规

加拿大《刑法典》对有关刑事犯罪惩罚和相关的刑事程序有较为详尽的规定,其中就包括了社区矫正的规定。1992年专门颁布的《矫正和有条件释放法》是目前指导加拿大成人矫正的主要法规。该法的第一部分是加拿大矫正局对于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的规定;第二部分是对于全国和省假释委员会工作的规定, 第三部分即是对于矫正调查者(负责犯人申诉的联邦检察官)和工作人员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制定了实施细则《矫正和有条件释放条例》,它对《矫正和有条件释放法》的有关规定做出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二)加拿大社区矫正人员构成

加拿大矫正署(CSC)是加拿大社区矫正的官方机构,依据加拿大相关法律其负责管理加拿大53个矫正机构和90个假释中心,而这些机构和中心则具体负责社区中犯人的社区矫正工作。1加拿大的社区矫正人员构成十分丰富,有牧师、个案管理工作者、社区假释官、心理学工作者等等。但社区矫正工作者是社区的刑事执法人员,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因为执法人员具备刑事执法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对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认罪伏法、加强矫正工作管理和控制犯罪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社区矫正工作者要求较高,一般有本科学历,还必须具有犯罪学、刑事执法、心理学、社会学的专业教育背景。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矫正则是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发挥其在对罪犯的矫治、帮扶方面的作用。

(三)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参与

加拿大政一直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是一项刑事执法活动,大多数机构是由政府出资运作。但是也有相当的非政府组织出资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及社会救助参与的类型包括企业性组织。它是由非政府机构的私人企业,通过与政府签订协议向社区矫正对象直接提供多种社会服务和人道服务。这些企业专门负责设计和管理社区犯人的居住和社区矫正,具体包括经营犯人的“中途住所”,协助开展犯人多样化的矫正计划。还有慈善组织参与到社区矫正之中,例如颇具影响力的“救世军”,其作为一项宗教和慈善运动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救世军”主要是通过基督的爱的方式来帮助犯人、违法者以及其他人员,救世军的机构向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探视和咨询服务以及释放后的计划居住服务,其在矫正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并做出了重要贡献。2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对社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也积极参加社区矫正的工作。在加拿大,志愿者人数较多,他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矫正对象,加拿大各级政府每年对志愿者中的优秀者给予精神方面的奖励。

二、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最早于2002年在上海试点,上海市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以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同时积极培育民间组织招聘社会工作者,让民间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充实到社区矫正队伍中来。在随后北京市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中,社区矫正的人员主要由专业矫正人员和社会志愿者两部分组成。其中,专业矫正人员主要是指司法助理员和监狱警察,司法助理员主要负责教育矫正并组织志愿者,而监狱警察则主要负责矫正工作的监督和对矫正对象的考核。社区矫正志愿者主要包括大学生以及居委会干部等人员。同时,北京大兴区充分利用劳动就业政策,开始招聘社区矫正协管员,这项措施对于今后我国社区矫正队伍的建设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目前而言,虽然刚刚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在法律层面上首次明确了社区矫正,但并没有明确社区矫正机关,我国尚缺乏社区矫正方面的专门立法,因此我国社区矫正的队伍构成仍然模糊。

三、对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的借鉴意义

(一)社会参与

公民参与罪犯矫正工作被认为是加拿大社会的传统,是市民社会自治精神和公益观念的体现。公民参与罪犯矫正工作的积极性很高,每年都有大量志愿者加入到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来自于社会不同阶层,成为推动实现罪犯回归社会目标的重要力量。社区矫正志愿者是专业力量的补充,是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刚刚起步,建立一支合格而稳定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是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基础。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考虑到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要求,各地应重点考虑从不同行业的现职人员、退休人员、学校教师、中等和高等院校学生选择合适的社区矫正志愿者,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可作为合适的人选,逐步建立一套符合本地社会实际的社区矫正志愿者制度。

(二)工作人员组成

美加的社区矫正工作者由司法部出资聘任,归司法部管理。我国开展社区矫正,也可以考虑将执行主体明确规定为由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其他部门和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至于具体工作人员,可由司法行政部门的政府公务员主导、聘用专职社会工作者、并广泛吸收社会志愿者一起工作。

1、司法人员

社区矫正是刑事司法活动的重要环节,由专司社区矫正的监管人员负责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一是对矫正对象的社区监管或执行社区刑罚,并及时向法院或监狱报告矫正情况;二是沟通社区与刑事司法系统的联系,一方面向社区传递司法信息,增强社区参与矫正的意识,另一方面了解社区情况,反映社区民意,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三是开展社区犯罪防控;四是培训和指导社区矫正其他工作人员,如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者开展社区矫正计划。

2、专业人员

社区矫正既要执行监管,又要开展矫治,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专长, 针对不同的矫正对象进行个别化的生理、心理治疗,思想劝导和行为矫正。

注释:

[1]刘武俊:《加拿大社区矫正制度巡礼》,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9期

[2]社区矫正考察组:《加拿大社区矫正概况及评价》,载《法治论丛》,2004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张学超:《罪犯矫正学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1日第一版

[2]刘武俊:《加拿大社区矫正制度巡礼》,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9期

狱警职责范文第7篇

关键词:规范执法;执法;执法风险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03-02

近年来,随着监狱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规范执法行为等各项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监狱基层民警队伍日趋稳定。同时,国家对监狱基层执法要求越来越严,考核要求也越来越高,监狱人民警察(以下简称监狱民警)对执法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上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从表面上看,监狱的各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执法工作严格执行,遵守法律法规,看似很好地规避了执法风险点,但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部分民警的执法意识淡薄等问题,最终还是触碰了执法风险点,对监狱的安全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监狱人民警察执法风险的界定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是指监狱民警在执行刑罚过程中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例如发生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执法错误和其他不可预测事件的可能性。监狱民警执法风险与其他风险一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根据性质不同,风险因素可分为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种类型。物质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属于监狱监管安全的硬件设施问题;道德风险因素是主观的,主要取决于民警自身的综合素质;心理风险因素是主观、客观都存在的,由于民警工作的疏忽、过失等原因造成的。

二、监狱人民警察执法风险的影响因素

监狱民警执法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进行探究。现就外在、内在这两方面因素对监狱民警执法风险进行探讨。

(一)外在因素对民警执法风险的影响

1.监狱领导对民警执法的影响。在监狱的执法过程中,监狱领导的执法安全意识、执法心理素质及执法行为模式对基层民警的执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执法过程中,作为监狱领导应该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维护各项制度的严肃性,确保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在其影响下,通过仿效、心理暗示等方式,使民警心理形成一种执法安全的标准,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真正做到执法安全、执法“零”风险。

2.队伍建设对民警执法风险的影响。除了民警对领导作风的仿效性,民警队伍整体的执法安全意识会直接引导着民警执法安全意识的方向。在不同的执法氛围当中,民警的执法思想也不一样。在好的执法环境里会紧抓监狱民警队伍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正确行使国家赋予的执法权,做到公正执法、为民执法。同时监狱民警之间广泛联系,使监狱民警队伍发展更和谐、更稳定。相反,如果不注重民警队伍思想建设,做不到令行禁止,工作只求过得去,纪律涣散,最终后果将会增加民警执法的风险性。

(二)内在因素对民警执法风险的影响

所谓内在因素,可以理解为民警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执法素质等,高标准的思想政治水平、正确的执法素质会指导民警执法的正确方向。相反,则会给出错误的判断。1.部分监狱民警法治观念淡薄。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法治的基本精神逐渐深入人心,但作为执行刑罚的监狱人民警察,仍然存在法治观念淡薄的情况。现阶段部分民警法治观念的问题主要是在执法过程中停留在传统的管教方式上,认为罪犯管得牢、不脱逃、不自杀就行,无过就是功;同时,存在严重的经验主义思想,纯粹地追求监管平稳,暗中扶持“牢头狱霸”等不良现象的滋生,以达到“监管平稳”的目的,没有真正达到惩罚和改造罪犯的目的。

2.部分监狱民警专业素质不强。监狱民警犹如教学育人的老师,只不过教育的对象换成了罪犯,这就决定了监狱民警的工作是一项运用多种手段教育改造罪犯的综合性工作。随着我国监狱发展建设的不断健全,在监狱硬件和软件得到提升的同时,提高监狱民警的专业素质成了当务之急。部分监狱民警因文化水平低、执法安全意识低、贪图小利等问题而使监狱工作缺乏实效性、统一性和严肃性,认为管理罪犯就是带带班、点点人数,不出问题就行,对自身没有更高的要求,对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定性。

3.部分监狱民警责任心不够。“人:一撇代表的是爱心,一捺代表的是责任心。我们监狱人民警察必须时刻牢记着责任心,充满爱心,才不负人民的期望和祖国的重托。”这是全国监所模范先进个人符益连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话虽然很平常,但在当前罪犯结构多元化等新情况下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肩上的责任感在无形地增加。人失去责任心最可怕,什么灾难都会随之而来,监狱民警追究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倦怠。总之,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只要在岗一分钟,就是尽职60秒,守好这“火山口”、“炸药库”,不能满足于“苦劳”,要有“功劳”,要有成就,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监狱”的大责任意识。

三、监狱人民警察执法风险的原因分析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的主要活动就是执法。所谓执法风险,问题肯定出现在执法环节或执法过程中,而决定监狱民警执法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监狱监管设施、法律法规、执法安全意识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狱民警执法法律依据不足

监狱法律体系是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上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为核心,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辅助的法律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我国监狱法律体系已基本完善,但这个完善也是相对而言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总体飞速发展,但监狱法律的体系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要求,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狱法》等法律法规不完善,在众多法律法规当中,《监狱法》犹如“孤军奋战”,没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二是监狱法律体系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无法形成与公、检、法等同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没有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行使、执行刑罚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在法律体系中的法律效力,没有真正体现司法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

(二)监管设施不完善,物防、技防不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押犯数量急剧上升,这对监管设施落后、设备简陋、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监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能充分利用物防、技防的前提下,再多的人防、心防也无济于事。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物防方面,监狱大门不符合监狱建设标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AB门,人车没有实现分流,不符合维护监管安全的要求。监狱围墙与生产区、生活区没有实现物理隔离,罪犯存在了解到监狱围墙附近情况的可能性,为罪犯伺机脱逃创造了机会。二是技防方面,生产区、生活区监控覆盖率不高,特别在监控暗角、死角,无法及时了解到监狱内部的情况,无法及时对突况进行处置。没有安装报警装置,发生例如暴狱等应急性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向监狱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容易延误最佳处置时期。

(三)监狱管理模式的问题

当前,监狱民警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实现“混层管理”,就是在监狱警务管理中,对内部不同业务工作线、不同性质岗位、执法类与辅助类岗位等不加区别地参照同一个考评制度执行的管理模式。一是岗位职责不够细化。作为逐步推进专业化建设的监狱民警队伍,在民警准入机制上没有很好地把好关;岗位分工不够明朗化、不够科学,导致岗位职责难以细化。二是绩效考评缺乏针对性。虽然化分有相应的考核细则,但考核相对比较粗,没有依据岗位性质制定详细的分级、分层、分类考评细则制度,如有的监狱单位,虽然推行具有较高的操作性的《民警一日工作流程规范》,只因没有具体的考核细则,工作规范如同一纸空文,不能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三是民警激励措施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前的激励体制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民警需求,加之监狱工作环境的封闭性,长期从事一类事情难以得到监狱的认可,晋升渠道单一,容易滋生“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惰性,安于现状。

四、降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之对策――规范执法

无论是解决监狱执法风险问题还是消除监狱民警执法风险的不确定因素,规范执法的最终归宿都是降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都将为规范执法做准备。

(一)完善监狱法律法规,有法可依

1994年《监狱法》出台至今,对我国的监狱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但一部法律的立法不能指望它一劳永逸。监狱法律法规应该紧跟国家发展建设的步伐,特别在教育改造、监管安全、社区矫正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立法,应对法律法规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适应监狱执法要求的同时与其他法律法规相衔接,使监狱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民警执法风险的根源。总之,只有不断完善监狱法律法规,使监狱民警执法有法可依,才能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二)提高民警整体素质,文明执法

监狱改造人、造就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监狱民警必须文明执法,监狱教育改造的对象是罪犯。在这里,文明和野蛮将会发生激烈的碰撞,民警的执法活动是“制服”野蛮的最有效手段。

在文明执法中,监狱民警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执法的效果。一是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它是构成民警整体素质的主要内容;二是具有相当的法律知识,要执法懂法和拥有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三是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四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包括法律知识和监狱工作常识,专业技能包括身体素质技能、公文写作技能等等;五是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监狱工作能力是衡量民警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准之一,包括各种组织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让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三)规范民警执法行为,降低风险

规范执法的具体要求是对监狱民警执法行为进行规范,规范办理建议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离监探亲以及禁闭等执法环节;规范对罪犯日常考核、行政处罚、罪犯会见等管理环节。整改民警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的是为了让民警对法律认真执行,按监狱内部法制机构建立和规范监狱内部的执法工作程序和执法责任制规范运行,促进民警在执法中最有效地降低执法风险。

参考文献:

[1]陈育生.防范和化解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风险初探[J].中国司法,2007(12).

[2]朱泳.监狱执法风险的复合治理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6).

[3]葛炳瑶,孟宪军.中国监狱法制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狱警职责范文第8篇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

输配电线路作为国家电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当前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输配电线路的保护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所以笔者针对于此,对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积极发展。

一、输配电线路运行的特点分析

目前,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特点主要有,首先建设配电线路的要求比较高;其次就是由于搭建配电线路需要宽阔的位置,另外由于沿途中可能会遭遇恶劣的天气,如高寒、高海拔以及昼夜温差大等,在这些区域进行作业时,进行线路运行与维护或者管理等都有一定的难度;再有,目前看来搭建铁塔或塔架的方式在许多的输配电线路中所采用的,而且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由于电压等级的增高,这会导致需要增加线路上的绝缘字串的长度,由于不断增多的绝缘子数量,从而导致加大配电线路的重量;最后,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在配电线路上的应用增加,对建设与维护输电线路的要求更加严格。

二、当前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1.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在输配电线路加以维护与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漏洞。区域划分的形式是传统输配电线路管理的主要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分段式管理,然而,由于距离较远的输配电线路的跨越距离,从而在管理上易出现疏忽。例如,有时会发生一人管理的线路较长,或者是无人管理输配电线路的现象,这对供电的水平与效率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监督管理方面切实有效的监管标准比较缺乏,因此如果发生一定的安全隐患时,对责任人的安全处罚也不会落到实处。

2.网络信息化的输配电线路更新速率较慢

由于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时,任务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就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运行维护的速度,从而使工作的难度降低,还可以使成本资金的投入相对减少。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管理上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的更新速率较慢;另外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致使对输配电线路的管理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3.从业者的安全观念比较薄弱

作为输配电线路的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因为输配电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操作属于高危工作之一,因此对于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安全意识。但是,当前的一些老员工们只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工作中仅仅是经验行事,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这样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也会对供电质量带来消极影响,从而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三、促进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的措施研究

1.对输配电线路信息力度的收集力度加大,建设现代化的狱警体系

从目前来看,应该对输配电线路运行资料与沿线信息的收集力度进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对线路的良好运行进行积极的保障。在进行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在信息化技术或者网络技术的帮助下,使信息的收集更加准确快捷,从而使后续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管理提供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管理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可以准确的将收集到的各项资料输进电脑中去,从而使配线线路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得以创建出来,而且使得在网上实时监控沿途的配电线路,防止问题一旦出现能够及时进行预警。因此,对于输配电线路预警体系的创建既可以对物力、人力与财力的投入得以减少,从而使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于输配电线路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得以增强,从而有效的提升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效率,有效促进电能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提升,从而迎合人民大众的基本需求。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

为了能够对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的到一定的保障,并且使电力的输送更加高效、可靠,还能对工作人员的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可以对输配电线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于科学的安全责任制度能够明确划分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工作,而且具体落实到每个负责任的身上。所以,责任人应该对自身的职责进行严格要求,才能使输配电线路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另一方面,对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线路,每个责任人应该做到定期的安全检查,从而使线路的安全隐患能够积极被发现并得到相应的处理。对于输配电线路中的设施进行切实保护,使工作得以安全正常运行,从而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出现。与此同时,在检测过程中,还要检查输配电线路抵抗大风、覆冰以及雷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发现不规范的情况应该及时得到处理,从而使电力系统的故障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最后,对于输配电线路发生的意外故障进行积极应对,进行一系列相关紧急措施的制定,从而使电力输送的工作得以正常运行。

3.积极开展管理从业者的培训学习工作,提升管理者的专业技能与素养

对于输配电线路的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中,既要对相关供电事故的处理技能有所掌握,还要学会反思与分析事故产生的成因与影响等。对于人为因素发生的故障,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彻查,不能姑息养奸,以此对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进行增强,并提升管理水平。另外,输配电企业应该对员工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活动,对线路的维护与管理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从而能够积极处理突发问题。通过培训学习不仅能够使从业者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从而提升安全意识,还能有效保障配电线路的运行安全。

四、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的不断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居民用电量也随之增加。这就要求国家电网事业对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管理更加重视。因此,对于相关得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与综合能力,努力深化研究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供电质量与水平,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贾冰.浅析日常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及维护措施[J].电子制作,2013,(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