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家乐设计

农家乐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家乐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1篇

一、农家乐旅游市场价格营销战略—(“4PS”的组合与搭配)

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是农家乐旅游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受到研究农家乐旅游市场的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农家乐旅游可控制的市场营销因素很多,市场学有几种分类方法,其中E•J麦卡锡分类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把各种营销因素归纳为四大类:产品、价格、地点、促销,简称“4PS”。见下页图。

将这四个“PS”的适当组合与搭配,它体现着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整体营销策略。四个“PS”之中又包括若干小的因素,形成各个“PS”的次组合。因此,农家乐旅游市场在确定营销策略时不但应求得四个“PS”之间的最佳搭配,而且要注意安排好四个“PS”内部的搭配,使所有这些因素达到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这样更适合我国乡村农家乐经营者搭配使用。农家乐经营者可以根据目标市场的需要,灵活自主地决定对这些营销手段的运用和搭配。但农家乐经营者在做出决定时还要受本身资源和目标的制约以及各种微观和宏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是农家乐不可控因素,农家乐经营者的任务就是适当安排四个“PS”之间的营销组合,使之与不可控因素相适应,这是农家乐旅游市场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农家乐经营者可以经常对照检查四个“PS”要素图,使用因素越多,搭配组合形式越多,说明你的农家乐营销就越科学,形成游客多,效益好局面。

二、农家乐旅游市场定位

(一)有效农家乐市场价格定位的三要素

1.树立农家乐旅游市场的形象要素。树立市场形象可以从旅游产品自身的有形特征与无形属性入手。如:强调农家乐的地理位置或服务水平的特征,也可以从旅游者对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心里趋向入手。如辽宁省丹东市大梨树村的农家乐旅游促销口号就是“干”字当头,在广场上树立起一个大大的“干”字,一下子就传达和树立了大梨树精神的市场形象。

2.确定旅游者购买一定旅游产品的所获利益要素。旅游者对一定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利益期求,是促成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农家乐经营者的一项重要收入因素。农家乐旅游所带来的新奇的经历、舒心的体验、绿色的农产品,都是旅游者对农家乐旅游产品的不懈追求。农家乐为旅游者提供附带服务项目,使旅游者得到附加利益,增加了旅游者自尊心的满足,构成了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利益追求。

3.形成本农家乐旅游产品与市场上同类旅游产品的区别要素。这是形成本农家乐旅游产品特色的必备条件,否则农家乐只能树立雷同的市场形象,具体来说,可以从施行农家乐旅游产品市场定位的各方面因素入手。不论其是确有区别还是难以区别,都必须充分挖掘或创造出本农家乐与竞争对手在同类旅游产品上的区别来。

(二)农家乐旅游产品市场价格定位的具体步骤

1.发掘“新常态”,改变“老常态”。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与产品差别化优势上。形成农家乐旅游新产品的成本优势,要从开发新旅游产品及其营销组合设计。农家乐内部的经营管理,以及供应与服务等等方面下功夫。发掘新旅游产品差别化优势,就是要创新选出易识别的比竞争者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服务特色,这一方面取决于农家乐市场的可细分化程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农家乐对一定旅游产品营销组合的创意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即使不易进行市场细分化的某些单项旅游产品,农家乐也应尽可能创新出比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包括服务区别特征。

2.选择竞争优势。即运用一定方法对本农家乐旅游产品的若干竞争优势加以具体评估,以准确选定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定位优势。通常采用评分法,即在本农家乐产品可能具有竞争优势的若干因素上,让有关专业人员和顾客同时给本农家乐和竞争者的产品评分,以此优选出本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因素和竞争力因素。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北京地区 农家乐 消费额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巨大的变化,对农家乐的消费需求日渐上升,北京地区农家乐也在飞速发展。各地区农家乐利润有巨大差别,消费者的消费额是决定农家乐利润的决定因素。因此,如何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得到最大的收益是农家乐发展的关注点。消费者消费额的影响因素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分析了一系列影响农家乐消费额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于农家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针对农家乐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三类:消费者行为的实证分析,农家乐模式的实证分析,消费者决策的实证研究。

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实证分析,孙莹(2011)对上王村农家乐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城郊型农家乐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提出“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特色餐饮,加强餐饮卫生管理,加强巩固回头客市场,制订合理的价格策略和畅通信息渠道的城郊型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对策。徐宏,宋章海(2008)通过对贵州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

关于农家乐模式的实证研究,张建国,严超,崔会平,夏盛民,丁双双(2010)提出“原生态的乡村氛围、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交通区位,注重规范管理,实施营销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农户的主体地位,形成特色旅游品牌”都是农家乐开发模式中的重要因素。

关于农家乐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实证研究,彭文喜,孙虎,刘宇峰(2010)提出:“农家生活氛围、农家娱购条件、可进入性和农村特色是农家乐旅游者旅游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农家乐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涌现出大量研究农家乐消费行为,这些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有益借鉴,但同时在该领域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开展分析的空间。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文献很少对消费额进行实证研究,多局限于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频率统计。本文则较全面分析农家乐消费额影响因素,并利用交叉分析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以期为农家乐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北京地区农家乐消费额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据来源

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五区进行调研,随机选取五区之内人口密集的商业区进行问卷的发放,问卷对象也随机选择。项目组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29份,其中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为93.8%。数据来源于实地调研,真实可靠。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和对农家乐的需求情况。

(二)农家乐项目消费额影响因素基本分析

项目组根据网络搜索、文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不同群体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农家乐项目消费需求。消费者参与农家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但同时也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项目组决定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城区、性别、年龄、职业、最高学历这六个方面分析,对消费者的人口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消费群体的农家乐消费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和家庭月平均收入会对被调查者对农家乐项目的消费需求产生影响。

参与过农家乐项目的被调查者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下,占总样本的77.6%,30―40岁、40―50岁和50岁以上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均不到样本总量的10%。由此得出结论,年龄对于农家乐项目的参与率有显著影响,农家乐项目消费需求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农家乐项目消费需求主要以年轻人为主,相较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很多年轻人具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更喜欢进行休闲放松的活动。具体数据见表1。

从家庭月平均收入来看,不同的家庭收入水平会影响到被调查者对农家乐项目的消费需求。根据可以看出,参与过农家乐项目的被调查者中,中等收入人群所占比例较大,1600―3000元、3000―5000元和5000―8000元所占比例均达到20%以上,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农家乐项目消费需求有明显的收入差异,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中收入人群。具体数据见表1。

根据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有82.5%的被调查者认为合理的日人均消费额在100―500元,其中200―500元的占37.5%,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以大约300元左右的价格进行消费。具体数据见表2。

在有过农家乐游玩经历的消费者中,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的消费者占到了40%以上,说明消费者进行农家乐消费的频率不是很高,在进行农家乐项目设计时要注意区分淡季和旺季,以保障农家乐行业的整体收益。具体数据见表2。

(三)消费者消费能力实证分析

以下对已调查的消费者进行实证分析,以了解决定北京市区游客农家乐消费能力的因素。

1、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年龄之间关系的分析

基于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通过交叉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发现30岁以上游客日人均消费与年龄成正相关,关系显著。20―30岁游客日人均消费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显著。30岁以上消费者倾向于日人均150元,而30岁以下消费者倾向于日人均350元。针对消费额与年龄的关系,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得出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年龄与收入有关。年龄越大其可支配收入越大,有更多的资金盈余来满足消费需求。尤其是30岁以上的年轻人,刚刚成家立业,面对房贷、车贷以及子女教育经费,往往表现得捉襟见肘,因此,刚刚结婚后的年轻人,消费额度最低,其农家乐需求也最低。

②年龄与体验需求有关。年龄在30岁以下的消费者,其体验需求是最大的,他们也更愿意参与到体验中来,而农家乐旅游正是将体验旅游发挥到了极致,最大化的满足了体验的需求。因此,30岁以下的消费者,农家乐需求较强,是值得关注的对象,具体结果见表3。

2、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平均收入之间关系的分析

基于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通过交叉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发现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游客平均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显著。收入越高支出越大,这一点也可以用消费函数来表示,即Y=ax + b ,Y代表总支出,b代表自发性支出,a表示边际消费倾向,x表示可支配收入,即可支配收入越大,总支出越大。因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制约了农家乐项目的消费需求,具体结果见表3。

四、结论

一是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显著,30岁以上游客日人均消费与年龄成正相关,而30岁以下的日人均消费额又偏高。

二是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显著,呈正相关。

五、政策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30岁以下的消费者是主要的消费群体。而且他们的日人均消费额也较高。建议农家乐项目设计时考虑到这点,尽力切合这个年龄阶段消费者的偏好需求。30岁以上的消费者日人均消费和年龄呈正相关,所以50岁以上的消费者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对象。他们的消费额度很高,有利于农家乐增加利润。农家乐项目应该设计体验无公害绿色健康蔬菜水果的种植、培育、采摘项目,高度切合老年人养生健康的心态。

日人均消费额与收入之间呈正相关,收入越高,日人均消费额越高。农家乐项目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增值服务,从而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提高农家乐利润。调查显示消费者的家庭平均月收入集中在1600―8000元这一区间,故农家乐项目设计时不必全面考虑所有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只需针对这一区间设计相应的增值服务,以使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刘敏.休闲农业旅游消费行为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相重光. 消费行为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1987

[3]秦金亮.模型化消费行为研究的新趋向[J]. 山西师大学报,1993

[4]孙莹.城郊型“农家乐”旅游者消费行为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5]彭文喜,孙虎,刘宇峰.游客对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J].旅游资源,2010:740―742

[6]张建国,严超,崔会平,夏盛民,丁双双.浙江农家乐开发模式的实证研[N].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9―42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家乐;发展;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1 湖北省荆州市“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荆州市农家乐起步早、规模大、普及早。截止目前,荆州已有星级农家乐380多家,其中2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300多家三星级。现在,一家小型的农家乐1a有5万左右的利润,一家大型的农家乐1a的最高利润可达50万,这种良好的经济效益让荆州市民对荆州农家乐旅游前景信心倍增。农家乐也将成为荆州农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荆州是“鱼米之乡”中部粮仓,以农家乐饮食文化为例。荆州的农家乐在饮食产品上有荆州本地生产的农产品、水产品和禽产品等多种产品,就烹调方式而言,荆州的农家乐也展现出了荆州民间多用的烧、炒、煨、炖等工艺。此外,荆州的农耕文化、渔业文化以及与民俗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都在荆州农家乐这个橱窗中得以展示和传播。同时,农家乐将不再是单薄的旅游产品,而能够在传承和保护楚地民俗文化方面有更重要的意义。

荆州最大的农家乐——紫荆农庄,作为农家乐发展队伍中的佼佼者,其最初的创办理念就是低碳环保。农庄建有养猪场和沼气池,每年产出生猪300余头,利用猪的排泄物制成沼气,残余物作为天然饲料用于浇灌蔬菜和鱼类养殖。农庄中的供水系统全部采用太阳能,厨房使用的燃气40%来自沼气。这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节约了经济投入成本,也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稻香村农业生态园在荆州的农家乐也是走在最前列的,其创办者杨学岭说:“人们对农家乐的普遍认为就是一个吃饭的地方,但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农家乐已经成为一种旅游文化,而在荆州,农家乐也是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杨学岭介绍,在稻香村农业生态园里,有最原始的荆楚农具展示,有水车、风车及很多农耕用品,那是很多80后的城市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些农具代表了荆州的农耕文化,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再和今天的生活水平相对比,让孩子们更懂得珍惜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

2 荆州市郊区生态农业——“农家乐”的区位选址及基础设计

2.1 基础选址

农家乐造林模式在荆州城市近郊农村,由于依托城市,交通方便,农产品商率较高,经济较为发达。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怀,新农村建设逐步加快,荆州市村湾绿化行动对改变农民居住环境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荆州市的郊区。在郊区经济效应的指导下,农民经济状况大大改善,普遍步入小康。

在荆州的村湾绿化行动中,他们一户或数户联合甚至整个村湾一致行动,充分利用立地条件较好的四旁隙地、村级公路两旁、小广场及公共场所等,利用档次较高的园林绿化树种进行绿化、美化;利用新开发出来坡地或低产田实行经济果园建设,对现有农村水塘进行改造为养鱼池;将居住的房屋改建为“农家乐”或“农耕年华”。形成房前屋后,大树参天,夏日浓阴,整个村湾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四季美景。从景观上构成春景桃花、夏日荷花、秋风丹桂、冬雪寒梅的布局。让平日拥挤不堪的城市人民,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到这里来休闲度假,深深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春天踏青,夏日避暑,秋天摘果,冬天赏梅。这是一种新的城市农业模式,是城市人民迫切要求的休闲方式,也是荆州农村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设计思路

依托农村现有山、水、渠、路进行植树造林,在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进行补植,提高档次。

植树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注重景观效果和社会效益。用材林经济林并重,经济效益与景观效益并重。

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各业都要办出特色。

2.3 主要技术措施

规划布局。按农家乐经营面积的大小,统一规划、布局。规划要从农村实际出发,一般要包涵优良品种农业区、果树区、丰产林区、养殖区(包含水面养殖、家禽养殖)等。

房间隙地营造竹园,竹类刚劲挺拔,枝叶滴翠,给人以优美之感,房屋左、右、前3方栽1排常绿树,2排阔叶树,形成林盘,房前栽两株桂花和各种花卉,形成错落有致、芳香四溢的环境。

选择3333.5~6667m2面积,集中栽植常绿樟树和落叶树杨树形成片林,特别是夏季烈日酷暑时,形成浓阴,林下休闲娱乐。按6667~13334m2面积不等的地块,栽植桃、李、梨、苹果等,品种要优良,管理要精细,在果实成熟季节实现自采自摘,让城市人特别是儿童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园内小道和步道两边建立木泥柱搭建葡萄架。

家禽鹅、鸭、鸡集中圈养,以供城市儿童喂食参观。水面种植莲藕、养鱼,实现夏日荷花满池和林荫垂钓的乐趣。

餐饮部要办出农家特色,尽量做到粗菜细做,就地取材,粗茶淡饭,享受回归自然纯真年华。

3 荆州市“农家乐”转型升级对策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新变化及和人们旅游生活的新改变,荆州市“农家乐”发展秉承“以农为本,贴近生活,发展楚都文化”的新型旅游;以“战国”为魂魄,突出特色,发展有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以“融合”为途径,农、旅结合,发展产业化的”农家乐”旅游;以“环保”为前提,绿色低碳,发展低碳化的“农家乐”旅游。同时,在湖北构建世界现代卫生城市的背景下,“农家乐”的发展也必须体现“自然生态、城乡一体”的概念,即实现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体现促进农村发展、惠及农民生活、融通城乡一体、服务大众社会的核心理念。

荆州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推动荆州市“农家乐”的发展,为实现未来荆州市“农家乐”的转型升级,应从以下3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创新:

3.1 荆州市“农家乐”人才转型培养升级方案

高素质人才是荆州市“农家乐”的升级的重要支撑,荆州市“农家乐”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转变观念,积极引进人才。人才的教育与培训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荆州市服务行业人员的素质,从而提升荆州郊区旅游农业服务业的整体行业素质。“农家乐”的经营者和企业也要摒弃传统家庭经营观念和守旧思想,加强自身学习和参观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农家乐”整体行业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采取“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大力普及岗前培训,使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大幅度提升;充分利用荆州市的人力资源,与大学城展开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合作。与大学展开“暑期实习合作”和“课余时间兼职培训”等项目,尽量让学习旅游专业和管理专业的人才深入到“农家乐”行业中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

3.2 荆州市“农家乐”市场转型升级方案

乡村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产业。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荆州市“农家乐”市场的转型升级主要侧重于以下2个方面:

3.2.1 市场的基础性拓展

目前荆州市“农家乐”的市场覆盖程度低,产业规模较小,远未不及成都市“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产业规模。在市场的基础性拓展上,荆州市应该着重于营销合作模式,推动荆州市乃至整个湖北省的乡村生态农业市场由“区域化竞争”向“区化域合作”的转型,从而实现市场资源共享、人才交流提升的共赢局面。

3.2.2 深入和细分市场的营销

荆州市需要深入研究湖北省乡村生态农业产业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营销方案。针对湖北省荆州市的楚都文化、关公祠堂、三国争霸等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着重扩展湖北省周边的消费者,针对节假日休闲、旅游团等大型散客为主设置相应的与旅游风格结合的“农家乐”活动,积极发展营销合作组织,形成统一协调的市场,顺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潮流,进行网站建设和在线服务。

3.3 荆州市“农家乐”产业化转型升级方案

荆州市“农家乐”的发展应置于湖北省“农家乐”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湖北省旅游经济的统筹发展,在实现湖北省产业的转型升级的前提下,实现荆州市“农家乐”郊区生态农业的大发展。

在发展荆州市“农家乐”郊区生态农业产业的同时,将旅游业、农业、饮食产业、交通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等产业融合贯通,形成共同良性发展的局面。在荆州市大力发展花园城市、黄花菜基地、鄂菜产业化基地、中部花乡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同时,抓住荆州市的“农家乐”的发展机遇,借助其他产业发展的“东风”,使荆州市的郊区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在发展荆州市“农家乐”郊区生态农业产业的同时,重视产业链的强化发展上,大力大胆推广创新思维,以生态农业产业为优先,合理配置其他相关资源,建立旅游——文化——娱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郊区生态农业在产业链上的完善和创新;将引进旅游和农业项目作为实现手段。荆州市引进了鱼米之乡、关公祠堂、中国战国文化博览园、楚都文化探秘之旅等大型推广项目,应充分利用这些项目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整合产业内要素资源。

4 荆州市发展郊区生态农业的重大意义

大力发展城市郊区生态农业符合我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顺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潮流,同时能够满足社会人群对农业现状的需求。“农家乐”是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农村经济商业化社会化发展的独特产物, 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就郊区生态农业——“农家乐”农业形式本身而言,它涵盖了4大消费优势:价格、区位、消费群体和文化特色,有成为大众化消费首选的良好先天条件。对“农家乐”旅游经营者而言,经营城市郊区生态农业——“农家乐”并不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而是可以作为农业的附属产业来经营。而这也是“农家乐”产业的得以迅速开展的原因。

从城市郊区生态农业——“农家乐”的产业联动效应来看,它对于我国城乡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推动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农家乐”利用郊区农村现有资源,自发承接城市消费“辐射”,促进了城乡经济互动,繁荣了郊区农村经济。随着它的发展,农民的陈旧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收入途径开始增加,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同时,“农家乐”产业的发力发展提升了农业的附属价值,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对湖北省乃至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俞富强,沈培玲,于伟东.“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苏商论,2011(2):111-113.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品牌;昌吉州;农家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090-02

1 农家乐旅游品牌的概念

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在国外开展得比较成功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在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由此可见,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2 目前昌吉州农家乐旅游品牌的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杜氏旅游度假村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率先在乌昌地区创办了农家乐旅游度假村,为广大农牧民开辟了增收创业的新天地,农家乐旅游像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昌吉州由于独特而浓郁的民俗风情、区位特点成就了昌吉州乡村旅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昌吉州已拥有农家乐接待点约65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达到126家,工业旅游点7家,旅游购物街5家,游服务质量、服务方式存在水平不高、方式单一等现象。随着昌吉州农家乐数量的快速增长,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一批乡村旅游点已经跳出了单纯品尝农家饭菜的简单模式,乡村旅游收入已占据昌吉州旅游收入的60%左右。农家乐旅游品牌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无序开发多,品位高者少。针对自治州“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规划滞后、档次不高,70%以上的“农家乐”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盲目竞争、相互攀比的状况尤为普遍,开发层次低、品位不高的问题也越发明显。管理体制不顺,引导监管不力。“农家乐”开业手续简便,准入门槛低,无序经营现象较为普遍。目前的农家乐普遍的规模小,娱乐简单,设施简陋,无外乎就是“小平房里K歌王、葡萄架下打牌忙”,顶多“一亩鱼塘忙垂钓”,似乎这些加上厨房、厕所就可以成为“农家乐度假村”。仅昌吉市农家乐的旅游人才和收入占到了全昌吉州总体规模近一半,星级农家乐25家。

(2)管理未从头开始,指导未能及时。旅游主管部门对“农家乐”的准入没有管理权,对“农家乐”在总量布局、经营规模、发展方向、开业审批等方面不能及时有效地监管调控,仅限于后续的星级评定和授牌过程中的监管指导。经营内容单一,服务功能不强;设施条件简陋,规模不大。过去旅游局有个规定:厕所达标才能成为合格农家乐,才可以挂牌经营。但对于农家乐品牌的监管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怎一个卫生间可以概括?

(3)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品牌意识。从业人员主要以农牧民为主,文化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经营理念落后、饭菜品种单一、卫生条件差、餐具清洁不及时、消毒不彻底、前厅后堂脏、乱、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着重开业、轻管理,重效益、轻质量的短期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可能要求农家乐经营者从品牌命名到品牌标志设计、品牌维护、品牌评价、品牌创新的一系列运营过程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许多农家乐品牌名就是“小杨农家乐”、“张勇度假村”、“回民农家乐”等,缺乏长远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维护常识。甚至“杜氏”这个品牌有几年改叫“杜庄”也是在品牌名被恶意抢注的情况下为维权暂时改为“杜庄”。

(4)定位模糊,没有文化内涵,特色未体现。大多数“农家乐”经营项目雷同、功能单一,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定位,没有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宣传推介不得力,品牌不响亮。借助中介组织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意识不强,特色品牌观念淡薄,整体宣传氛围没有形成,推介能力弱等问题。例如,很多农家乐的经营项目就是提供农家饭菜和唱歌、打牌、打麻将、钓鱼等服务给游客,所以,这样的农家乐一到秋天就歇业,来年春天再开始营业。条件好点的农家乐增加冬季旅游服务包括提供简单的滑雪和滑冰项目。没有任何农家乐想要用文化内涵武装自己,用特色吸引游客,这样的现状已经持续了一些年头,使得不少农家乐处在“处在深闺人未识,只好低价吸引人”的阶段。

3 昌吉州打造农家乐旅游品牌的对策分析

由于乡村旅游发展惠及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乡镇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农业、林业、畜牧、建设、规划等多部门,需要集聚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集中合力,需要相关部门更多的关注,才能真正把乡村旅游这件惠及千百农牧民的好事做好。

(1)权责明确,加强引导和监管,为品牌创造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尽快启动《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尽快批准下发《自治州星级“农家乐”动态管理暂行规定》,建立更为有效的“农家乐”发展综合协调机制,赋予旅游职能部门行业管理权。加大“农家乐”在选址、准入、开业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能及时介入、靠前指导、规范准入门槛,做到管得上、管得了、管得好。突出特色,提升发展层次。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可控性资产整合,嫁接和改造,提高资本运营的功能和效果,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增强示范性“农家乐”的辐射带动作用,有计划地分步实现连户整体推进和连片规模效应。

(2)资源整合为品牌发挥效应铺垫基础。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经营理念,以农业、农村、农事作为主要发展载体,从装修到食宿,从休闲到娱乐,结合地方特色,突出“乡、野、土”的农家风味,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整体形象。将“农家乐”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开发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村居民舍、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资源,实现互促互动,营造“农家乐”生态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政策,加大投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合理确定“农家乐”专项发展扶持资金。将农业开发、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富民安居工程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加大通往“农家乐”集中发展乡镇或区域道路建设力度,实现“农家乐”集中区域的公路达到四级道路标准。

(3)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创意为动力打造品牌。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创意为动力,以投入为基础,依托风景区,在“五一”、“十一”前后组织开展烹饪、库钓、龙舟、包粽子大赛等活动,为“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营造宣传平台。积极引导“农家乐”业主增强市场促销意识,积极参与旅游市场宣传促销,通过编印“农家乐”旅游指南、宣传品、召开旅游推介会、网络宣传、新闻报道等多种方式,扩大“农家乐”的影响。创意方面,要推崇细节中的人性化服务营销,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品牌。一味照搬西方的乡村旅游营销,不如通过在细节上提高顾客满意度来成就品牌。如:杜氏旅游度假村在昌吉州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农家乐的气息十分浓郁,消费者满意度也不错,但是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把它的品牌形象给破坏了:夏天蚊子多。曾经有顾客说起在杜氏的餐厅吃饭,仅仅1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被蚊子咬了60多个疙瘩,再也不想去了。祛除蚊子花费不是很大,就是没有想到这样去做。

(4)品牌定位应该准确而有特色。借鉴河南的观光休闲农业因不同游客形态而发展出特殊的体验形态,如租赁农园(市民农园),而河南金鹭鸵鸟乐园―少儿农庄(教育农园等)农家乐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里,我们也集中几种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开发案例,以供参考。如:法国的乡村旅游,通过让游客参观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参与酿酒的全过程、了解酿酒工艺和品酒、学配酒菜知识来拉动需求,为当地的乡村旅游商品消费加足了筹码。美国的汉堡之乡威斯康辛州每年举办“汉堡盛宴”来吸引大量旅游者。大宋山风景区推出“农家乐杀年猪体验游”以来,该体验成为大宋山风景区旅游新品牌,成为朋友相聚、单位团圆的新时尚。现场指认一头农家饲养的过秤后当场屠宰,农家大嫂按照土家农村方式用热的新鲜猪肉做出一桌丰盛的年猪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抬格子”,新鲜猪肉、猪排骨用农家玉米粉拌匀蒸得金黄,肉下面垫上土豆、南瓜,清香四溢,回家时每人可以带一份新鲜肉回家与家人分享。昌吉州还没有学会好好利用绿色食品概念、各种民俗节日提升品牌效益。回民的“九碗三行”、“粉汤”饮食文化、深山养殖的绿色羊肉宴也仅仅停留在满足消费者“吃”的层面上,没有成为特色旅游食品、没有向体验化方向发展。昌吉州农家乐品牌将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各种农家乐的功能细化,面向不同的消费者进行定位,选择自己的那一块“蛋糕”,而不是所有的农家乐品牌都强调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而是在凸显品牌个性和设计农家乐产品、创造顾客体验方面,要有自己独到之处。

参考文献: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大旅游格局的形成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规范和提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以休闲旅游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开发农业农村资源,积极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特征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做精做大做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

(二)总体目标: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重点,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着眼于农民得利、农村受益,通过政策规划引导、业主自主经营,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到2015年,发展市级以上不同类型的农家乐村(点)50家以上,新增投资额2亿元以上,从业人员2000人,一次餐饮容量1万人,床位2000个,年接待人数2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三)基本原则: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家乐开发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多渠道投入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机制;注重引进工商业主投资农家乐开发建设,着力提升农家乐开发经营水平。坚持有序发展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家乐休闲旅游行业发展规律,强化规划导向作用,加强行业内部管理,确保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布局合理、经营规范、有序发展。

二、加强规划引导和项目控制

(四)根据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村建设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结合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环境和谐"的原则,年内编制完成市域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业主经营能力,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的原则,2009-2012年,在城郊结合部、中心镇、旅游和环境相对优越区域,培育农家乐龙头10家。其中城北、吴宁、白云、江北、城东、六石、南马、巍山镇各1家,横店镇郊区2家。提升现有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培育特色农家乐20家,着力建设山水风光型、劳动体验型、运动休闲型、休闲垂钓型、水果采摘型、珍禽观赏型、景点依托型、度假休闲型、乡村文化型等不同类型与功能的农家乐,避免农家乐建设的类同化。

(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坚持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注重名胜古迹、古树名木、森林资源等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严格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农家乐的发展,现在已建的不再扩大。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六)资金扶持。市财政在效益农业项目资金中安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资金,用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规划编制、农家乐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农家乐经营村(点)等级评定和星级经营户评定、农家乐对外宣传促销等方面的扶持奖励,具体办法由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确定;与农家乐建设相配套的农业、林业、水产建设项目的补助由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市有关部门参与,统一组织验收,一个口子拨付资金。

(七)金融支持。开展"农家乐"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农家乐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解决"农家乐"发展过程中的小额贷款需求。农家乐经营户拥有的固定资产或受让林权、并取得合法林权证的,允许办理资产或林权抵押贷款手续。

(八)土地政策。经批准建设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其新增的永久性建筑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并优先安排项目用地指标;其不破坏耕作层或易于复耕的临时配套设施用地,经村级组织、镇(乡)政府、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国土局审核同意后,可作为设施农用地办理用地手续(涉及林地的,需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不纳入农用地转用范围,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并已确认为经营性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采取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用于农家乐项目用地。

(九)设施配套。市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村庄整治绿化、清水河道工程、生态建设、交通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和水域整治工程等项目时,对列入规划或取得等级认定的农家乐实行倾斜,解决好农家乐的交通、绿化、用水安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问题。

四、搞好服务和管理

(十)项目申报。农家乐开发建设实行项目申报管理制度。新建农家乐应符合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申报项目时需提供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规划图纸。项目建设方案应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特色文化和名木古树、名胜古迹、森林资源保护等内容。需占用林地和土地的,报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涉及土地流转的,应同时提供土地承包合同。

(十一)证照办理。农家乐经营业主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证照,取得合法的经营资格。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建立服务中心的,可由中心统一申报办理。市税收、卫生、环保、工商、消防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提供快捷、优质的审批服务;除法律规定外,不得设置其它审批条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家乐日常经营活动的业务指导、服务和日常监管,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对规范经营、信誉良好的经营业主免予年检。

(十二)等级评定。鼓励农家乐经营业主、农家乐服务中心按照省、金华、*级农家乐特色村(点)评定标准及省农家乐经营户旅游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自愿申报农家乐等级评定和星级质量等级评定;对获得农家乐等级评定和星级质量等级评定的农家乐业主或农家乐服务中心,将根据东政办〔2009〕20号文件的规定给予奖励。对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家乐特色点,经审定后可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待遇。农家乐特色村(点)的等级评定和农家乐经营户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

(十三)人员培训。市农办要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统一纳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并享受相关政策。市旅游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家乐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相关旅游知识、服务规范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水平。市人劳社保部门要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中开展技术等级鉴定,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十四)宣传促销。市农办和旅游部门要充分利用时令节气、民俗特产和文化特色挖掘农家乐内涵,加强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宣传,通过交易会、促销会、说明会、恳谈会、推介会等方式以及网站等媒体,进行形象设计包装,展示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风采,扩大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影响,提高知名度。经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审定并依法登记的农家乐经营户、农家乐服务中心,由市农办、旅游局提供统一的促销和旅游市场信息服务。农家乐发展的重点镇、村和发育较成熟的特色点,列入市旅游局的优秀旅游线路向外地旅行社推荐,统一营销,扩大市场份额。

五、强化组织领导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6篇

为加快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培育,加强对农家乐的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展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渠道,根据省政府《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培育的若干意见》精神,现就推进农家乐提档升级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绿色家园、休闲"主题,以休闲旅游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农旅双赢为目标,依托我市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业已形成的农家乐特色村(点),逐步发展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经营规范、较具潜力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的提档升级,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2、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通过村点并建,规范与提升并重,建设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0个,省市级主题农庄5个,高质量培育一批星级农家乐经营户,使农家乐成为全市休闲旅游的重要节点、农村发展的创新平台和创业富民的重要领域。

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持续经营原则。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和传统特色产业,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持续经营。二是坚持立足"三农"、突出特色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托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民俗文化、传统特色产业等资源,发展具有地方区域和农耕文化特色的餐饮、民宿、娱乐体验、运动健身、养生休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传统加工及创意加工等产业,打造农家乐特色品牌。三是坚持产业联动、综合开发原则。综合考虑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与农业、农民、农居等形成产业链,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与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等联动发展和产业融合,提高农家乐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四是坚持规范管理、依法经营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和帮助经营主体认真落实安全、消防、卫生、环保等有关规定,同时要建立符合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特点和实际的监管办法和工作机制,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引导农家乐经营主体诚信经营,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规范、健康发展。

二、工作措施

1、加快创建促提升。一是加快创建一批特色村(点)。以"四季仙果之旅"特色游线为重点,依托历史文化名胜、自然风光资源和特色农业基地等,大力扶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积极推动农家乐特色村(点)提档升级,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零星分散向串点联线转变,由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转变。全市每年力争新创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2-3个,发展一批星级农家乐经营户,每年选择1至2个村(点)作为高星级品牌农家乐进行重点培育创建。二是培育建设主题农庄。按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要求,围绕凸现农村休闲、农业观光、农俗风情等各种主题,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农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兴办建设主题型农庄,深度开发农家乐"吃、住、游、玩、购"等旅游功能,使主题农庄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不断发展壮大。近年内重点培育农家乐主题农庄1-2个。三是继续抓好一批精品工程。积极引导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发展后劲强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完善设施、优化服务、集约经营,进一步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每年培育创建1-2家省市级精品工程。

2、注重"软件"促提升。一是提升文化内涵。各地和各特色村(点)要切实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合作,整理挖掘优秀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神话传说、农谚民谣、祭祀庆典、农耕器具、饮食习俗等文化元素,积极发展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积极推进农家乐摄影基地、绘画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乡村实地采风写生活动,提高农家乐的文化品位。扎实开展农家乐乡村风情体验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成为"假日农民",在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购农产品中体味农家文化。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在总结提炼农家乐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开发一套农家特色菜肴,编写一册服务指南,指导和推动农家乐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特色化发展。三是提升队伍素质。切实加强农家乐经营户主、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家乐各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每年组织一期农家乐研修班,重点对已命名和新创建市级以上特色村(点)的负责人开展培训,邀请有关专家授课指导,把先进的旅游服务理念引入农家乐经营管理之中,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市场营销能力、旅游接待能力和内部管理能力。要切实抓好农家乐餐饮、管理、服务等业务技能培训指导,为整体提升农家乐品质奠定基础。

3、加大投入促提升。一是财政设立农家乐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视财力可能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农家乐特色村(点)创建奖励、星级农家乐经营户达标奖励、提档升级项目奖励。二是相关部门及所在乡镇、街道要加大对农家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供电、供水、通信、交通、旅游、卫生、水利、安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中转等设施。三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提升农家乐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

三、政策奖励

为加快品牌培育,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市政府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150万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创建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点)称号的奖励、星级农家乐经营户达标奖励、提档升级项目奖励、对外宣传推介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1、对开展创建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和星级评定的经营户(点)给予奖励。

①对被评为二星级的经营点(户)奖励0.5万元。

②对被评为级农家乐特色村(点)、主题农庄、精品工程的村(点)奖励2万元;对被评为三星级的经营点(户)奖励1万元。

③对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主题农庄、精品工程的村(点)奖励5万元;对被评为五星级的经营点(户)奖励4万元,被评为四星级的经营点(户)奖励3万元。

2、提档升级项目奖励。

要与"四季仙果之旅"品牌打造相结合,对"四季仙果之旅"沿线的农家乐和其它已经被评为市级及以上农家乐特色村(点)、三星级及以上的经营点(户)的提档升级予以重点支持,当年有建设改造项目,且投入额在10万元以上的,按照项目实际投入的30%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

3、对外宣传推介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10万元)。

四、组织实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市农办负责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相关的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共同配合、相互协作,按照各自职能,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人员,共同为推动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的提档升级做好服务工作。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7篇

1银川市休闲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分布与类型

1.1银川市“农家乐”的空间分布

银川市的农家乐旅游是宁夏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银川市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优势来看,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大量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同时还有着独具风格的民俗文化,这些都能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所以银川市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塞上湖城———银川亲水环湖,湿地连片,景观优美,因而为发展以旅游、垂钓、娱乐、餐饮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此背景下,银川市依托资源,适时打出“农家乐”别具风格的旅游品牌.“吃农家饭、宿农家房、观农家貌、享农家乐”成为银川市居民新型时尚的休闲生活方式.如今,银川市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1].

目前,银川市共有农家乐151家,上规模的有30多家,从业人员1800多名,助推了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行政区划来看,银川市星级农家乐主要集中在兴庆区一带,共有农家乐38家,约占总数的25%,其中三星级6家,两星级2家,如月牙湖乡黄沙古渡人家,掌政镇五渡桥农庄,红墩子开发区龙泉山庄等;部分集中在西夏区和金凤区,约占总数的46%.辖区农民个体开发的“农家乐”旅游近70多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有18家,如金凤区沿爱伊河两岸有四水产业、渔家乐,西夏区贺兰山东麓的生态园、石头山庄、古夏山庄等农家乐;还有一小部分集中在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三地,约占总数的29%,其他小型规模的农家乐更是多如繁星.

1.2银川市“农家乐”的类型

1.2.1按分布格局特点分类

(1)贺兰山东麓形成的休闲度假和主题农庄型“农家乐”.该类型的“农家乐”主要是依山而建,主要以野生口味和自主采摘为特色.这些“农家乐”大部分区位条件好,地形多变,森林茂密,环境优良,气候宜人,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游客可以参与管理,观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气息,了解农作物种植、收获等农业生产知识,还可满足其渴望绿色、回归自然的时尚要求,从而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

(2)环阅海沿线形成的以垂钓为主的“农家乐”(渔家乐).渔家乐是当前新兴的一种休闲旅游活动,它是由居住在湖泊边缘地带的农民向都市人提供的“走入农村、接近自然”的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属于“农家乐”的一种特殊形式.银川市阅海公园是市区最大的一片湖泊湿地旅游地,享有“银川之肾”、“城市绿肺”之美誉.环阅海沿线居住的村民利用这种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经营了30多户渔家乐.这种“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做渔家活、享渔家乐”的休闲旅游,更以其亲近自然、返璞归真而成为游客的首选.

(3)以银川市为中心形成的边缘地带观光园区和种植基地.近些年,随着银川市经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形成了一些有规模的农业观光园区和种植基地.例如,银川市贺兰山东麓的气候、土壤条件特别适宜于葡萄种植,以玉泉营农场葡萄种植基地为依托,借助玉泉葡萄酿酒厂“西夏”干红等葡萄酒在国内外的品牌效应,增加观赏性强、品质优良、味美可口的葡萄新品种的栽种面积,建立自摘葡萄园,并结合已有的葡萄酿酒厂,集观光、娱乐、文化、品尝、购物、生产加工于一体,形成一个葡萄文化系列“农家乐”形式的旅游中心.

1.2.2按主题特色分类银川市“农家乐”旅游资源按主题特色分类结果见表1.

(1)农业旅游科技型.在旅游科技型的农家乐里面,都市人能够亲身体验农家生活,了解农家文化,并把游玩、购物、吃住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的“农家乐”能更好地让游客融入到农家生活中.通过对各种农作物的参观,会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也便于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农业科技成果.如银川市是有名的枸杞之乡,每年5月下旬到9月份,是枸杞的成熟与采摘季节,游客可以在枸杞园亲自采摘枸杞,购买新鲜的枸杞制品.在南梁农场还可以参观“枸杞展览馆”,全面了解枸杞的种植历史和药用价值.

(2)农村田园度假型.农村田园度假区一般会选址在空气清新的郊区,并且借用农村自身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人为地进行施工改造,成为都市人假日旅游、休闲度假或疗养的最佳去处[2].此种类型的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田园度假村,使城市人走进农村、接近自然.

(3)农家庄园休闲型.此种类型的农家乐是将与农家相关的事物设计包含其中,如家畜、农作物、自然景观等.农家庄园休闲型旅游是在农用庭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其自身优势以及周边的资源完美结合,让游客在“农家乐”里面了解农家生活,亲身体验农活、品尝农家美食,真正体会做农夫的感觉.

(4)民族风情型.银川市有着古老的西夏文化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情成为银川市传统文化的瑰宝.对银川市民族风情型“农家乐”进行开发,不但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伊斯兰文化和西夏文化.从农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为出发点,让游客不仅能品尝回族农家美食、观光回乡农家庭院,还能欣赏到代表伊斯兰文化和西夏文化的歌舞表演.

2银川市“农家乐”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休闲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为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而“农家乐”完全符合人们对“休闲体验”旅游方式的需求,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不断增加、扩大[3].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农家乐”是银川市休闲农业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银川市的“农家乐”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根据目前的“农家乐”现况和对相关资料的查阅,笔者认为未来银川市“农家乐”的发展趋势具有如下特征:

(1)参与互动式旅游取代传统体验式旅游.就目前情况来看,游客的旅游观光还是以体验式为主,无论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服务,游客只能感受而不能参与.但是参与互动式旅游就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它能让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全过程中,与各种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进行互动,吸引游客.

(2)观光旅游思想没落,休闲旅游理念兴起.就传统的观光旅游而言,游客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观光层面,长此以往会产生审美疲劳,体会不到游玩的真正乐趣.但随着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工作与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休闲旅游观念正逐步形成.

(3)“农家乐”休闲方式和类型更加多元化.随着“农家乐”不断发展,人们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单调枯燥、层次低的“农家乐”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人们更加看重的是“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品质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为了满足未来游客的心理需求,“农家乐”旅游规划和项目开发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使“农家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结语

银川市“农家乐”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存在着不足,再加上缺乏科学的理论和规划对其开发加以正确指引,这就需要大量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提出系统的策略,指导其开发管理.本文通过对银川市“农家乐”旅游的研究和探讨,做了一些思考:

(1)目前,对于银川市“农家乐”旅游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笔者在总结其他省区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银川市的“农家乐”进行了系统分类,并深入客源地市场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发展具有回乡特色的“农家乐”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银川市“农家乐”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认识不足、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功能单一、特色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为了使银川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得更快更好,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农家乐”精品,就应该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为银川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8篇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城市居民对“回归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农家乐”休闲旅游因开发成本低、需求多、见效快等特点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诸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乡村民宿、休闲观光、休闲农庄、乡村乐园等多种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态,为促进农民创业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诸暨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诸暨是西施的故乡。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前来,一睹“芳容”。近些年以来,诸暨市结合本土资源,大力发展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农家乐,基本构成了赵家、东及其十里坪、山下湖的榧(茶)乡淘宝游、安华湖同山水果采摘休闲游及其东白湖休闲观光游等三条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线路,将景区与园区密切串联,休闲与旅游有机结合,有效地增进了农家乐的发展。

(一)特色基地建设,市场反响良好

诸暨市与基地相结合的农家乐相对较多,比例占48%,基地总面积达3.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基地型农家乐有5家。如同山锦林原野山庄、赵家镇樱花山庄依托樱桃基地,在樱桃成熟季节开设“采时鲜水果、看田野风光、吃农家菜饭”等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旺季游客每日在1 000人以上;白塔湖鱼庄利用规模渔场开拓农家乐项目,游客在享受到湖面风光、垂钓乐趣的同时也可以品尝美味的鱼宴,客流源源接连不断。2014年五一小长假,晴好天气很给力,诸暨市各大景区人头攒动,游客络绎不绝。据市旅游部门统计,小长假三天,全市共接待游客56.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4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16.89%和17.38%,“好美诸暨”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

游客对诸暨农家乐的消费水平的合理性评价普遍较好,认为合理的比例占62.83%,偏低与无法接受的均占3.54%。游客选择喜欢品尝当地农家菜的占70.8%,摘水果的占64.6%,钓鱼的占46.9%,爬山的占45.13%,开发得较好的基地与农家乐结合的摘水果活动较受人喜爱。

(二)客源群体有经济实力,省内城镇居民居多

诸暨交通便利,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金杭公路贯穿全境,境内山川秀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周边游客慕名而来。

1.年龄结构。20-30岁占20.35%,30-40岁的占25.66%,40岁以上占36.28%,中青年为主流消费对象。这部分人群身体素质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并且在城市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压力下有着强烈的对乡村宁静、柔缓生活方式的向往,因此这部分人是诸暨农家乐休闲旅游参与者的主要组成部分。

2.收入层次。比重最大的月收入分布段是3 000-5 000元,占36.28%,其次是5 000元以上,占28.32%,再次是1 000元以下和1 000-3 000元的,分别占20.35%和15.04%。这表明,诸暨目前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产品对中低收入的游客的吸引力比较大,而缺少吸引高收入游客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

3.职业分布。来诸暨农家乐的游客中,企事业人员与学生各占24.78%,公务员占19.47%,教育工作者占17.7%。说明随着国家公费旅游的控制,自费游成了主流。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否则只能关门。

4.地域结构。本地游客占30.09%,省内游客占64.6%,省外游客只占5.31%。省内知名度高,对外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强。来自城市的占47.79%,来自城镇的占37.17%,来自乡村的占15.04%。农村居民出游率很低,比城市居民的出游率明显低很多。这说明了农村居民出游流量很小,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对农民缺乏吸引。

5.消费结构。每次平均用于旅游消费1 500-3 000元的占26.55%,3 000元以上的占19.47%,500元以下与500-1 500元分别为25.66%、28.32%。农家乐定位为低层消费,从侧面反映出诸暨农家乐的总体价格比较低廉,高端、个性化的农家乐消费项目投资不足。在旅游支出中农家乐的花费一般占整个旅游消费的10%-20%的占42.48%、20%-30%的占40.71%,40%-50%的为0.88%,50%以上的占2.65%。调查数据表明,诸暨的农家乐消费所占比例普遍偏低,存在“能吃饱,还没有吃好”的现象。这表明大众菜肴多,特色、精品的菜肴有待研发。

二、诸暨农家乐存在问题与分析

目前诸暨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户)已达201个,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8个、绍兴市级27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经营点71个,农家乐经营档次和经营业绩不断提升。诸暨市农家乐已经发展成为“农游合一”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业态,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诸暨农家乐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游客认为旅游景区周边基础设施种类多、设施先进安全的占24.78%,种类多、设施陈旧的占19.47%,种类一般、设施一般的占53.1%。主要表现在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农家乐中的客房、餐厅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也有待提高。同时,许多乡村通往农家乐的道路比较狭窄、路面不平,自驾车行走比较艰难。游客认为目前诸暨市农家乐发展状况满意的占37.17%,一般的占54.87%,很满意只占4.42%,不满意占3.54%。

游客希望农家乐在未来发展中能结合自然风光特色的占64.6%,结合特色饮食的占56.64%,结合文化历史的占42.48%,结合观光购物的占29.2%。这表明,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与特色饮食是吸引客源的最主要原因。旅游饮食是旅游者精神文化享受的一种载体,现已上升为一种旅游项目。为此,诸暨农家乐必须深入挖掘当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沉淀下来的饮食习俗和传统,开发、利用、形成有相对独立性的特色饮食文化。

游客觉得在农家乐发展色菜肴尚待改进的占40.71%,餐饮住宿尚待改进的占37.17%,交通问题占10.62%,安全只占8.85%。表明随着农家乐的发展,游客对吃住最关心。如果农家乐经营户能开发出宾馆式标房,供游客选择居住,这样就能带动玩、吃、住、购物等产业一条龙服务,增加游客游玩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农家乐经营户的收入。

三、诸暨农家乐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诸暨农家乐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市场营销,实现诸暨市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生态诸暨、养生福地”农家乐品牌,力图把诸暨农家乐建设成杭州湾城市群的后花园。开拓高增长客源市场,开拓农家乐新产品,以求满足不同客源群体的需要、消费能力和喜好,提升诸暨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一)加强产品宣传,完善营销体系

网络宣传是推广农家乐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的重要手段。这一推广策略中除了使用传统的电视、电台、报纸推广外,主要还是运用新媒体推广。微博、微信操作简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好,拉近了农家乐与顾客的距离,为旅游品牌推广营销提供了新途径。农家乐行业协会首先要组建一支过硬的微博营销团队,建立完善旅游企业微博的资料、标签,并及时更新粉丝感兴趣、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微博间互动、微博认证的作用,对旅游品牌实施舆论加强监测。

进行品牌推广首先要深入剖析农家乐文化内涵,产品的特征和优势,特别是独有的专项优势,必须做重点宣传推广。只有长期连续不断的宣传推广,才有可能实现“有口皆碑”的最高目标。首先要做好产品科学定位,取得优势。在信息传递中把自己的突出特色宣扬给广大消费者,并能牢牢抓住消费者,让自己的产品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其次要做好同区域的联合营销,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农家乐产品的广告宣传推广上,既强调区域整体品牌的打造,又突出各自独到的资源魅力。变互相拆台为共同搭台以“合力效应”来达到凭个体力量不能达到的营销效果。

(二)挖掘当地特色,注重品牌效应

品牌代表着质量,意味着升值。旅游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是游客的基本需要,随着旅游消费的档次提高,进而发展到健、教、休、度、疗等需要。按照市场营销理念的认识,需要就是市场,这么多的需要给农家乐内涵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农家乐可以在景区内开展多种经营,开发与设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乡村民俗之旅、科技鉴赏之旅、高端体验之旅等,形成新的品牌效应。全方位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提升农家乐的服务档次,扩大农家乐的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