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家乐规划

农家乐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家乐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家乐规划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创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浙政办发〔*〕1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带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利于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带动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投入。

2.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总体要求: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立足于各地农村实际条件,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科学编制规划,改善基础设施,丰富内涵功能,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村,规范提升休闲旅游点,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努力,到2010年,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20个,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点50个,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农村建设新的支撑点。

3.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合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

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事活动,突出地方特色,开发休闲旅游项目。

坚持科学布局、合理开发。与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衔接,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依靠城镇和旅游区合理布局、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安全发展、规范经营。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业主、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农家乐经营主体的管理和引导,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

坚持政府引导、合力推动。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引导,鼓励支持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二、科学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

4.加快编制《*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一心、三带、八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建设。“一心”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围绕三大城镇组群,在城镇周边发展服务城镇居民的都市休闲型农家乐;“三带”即依托“杭州湾南岸、曹娥江两岸、浦阳江两岸”三大农业带,开发建设农业观光型农家乐;“八区”即依托我市旅游景区,发展与旅游景区相互补充又错位竞争的旅游配套型农家乐。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县(市)域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科学编制农家乐发展规划,明确农家乐发展的工作目标、空间布局、保障措施等。

5.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重点:

扶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因村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生态、环境、产业、文化等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扶持,优化管理服务,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

规范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点。统筹规划,量力而行,依托城镇、依托景区、挖掘特色,合理有序地开发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点。从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特色项目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6.严格农家乐开发建设的准入制度。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市场客源的承载和支撑能力,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禁止开发。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防止“借机圈地”、“以租代征”等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灾害区、自然保护区擅自开发经营农家乐。

三、明确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主要任务

7.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优先将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条件的村庄作为村庄整治建设对象,通过“百千工程”的实施,整合“乡村康庄”、“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村镇绿化”、“放心店工程”、“农村文化阵地”、“新农村电气化、信息化”等项目资源,加快建设村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8.不断丰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内涵。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利用神话传说、农谚民谣、祭祀庆典、农耕器具、饮食习俗、土特产品等文化元素,开发建设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游、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农业经贸游等特色主题农家乐旅游村(点),积极开展游客喜闻乐见、富有特色、形式多样,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休闲娱乐活动。

9.增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产业特性,按照“吃、住、游、玩、购”五大功能整体谋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旅馆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努力形成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特色,农村三次产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合理分工的良好发展态势。

10.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市、县两级每年开展农家乐特色村(点)、星级经营户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农家乐经营管理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技能。坚持以特创牌,以特聚客,创建一批农家乐特色品牌。

四、落实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1.对符合规划及相关规定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经认定后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县级以上农家乐特色点,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生产要求按不超过经营总面积1%比例的土地面积规划正常生产所需的仓库、办公室等生产设施,并按《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其发展用地享受支持家庭工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农民依托农家自有房屋等生产资料创办节地型农家乐,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开展各种形式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

13.支持镇、村、行业协会和经营业主组织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享受农民培训补贴政策。

14.工商、税收、卫生、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从促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根据有关规定,简化有关证照的办理手续,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一条龙”服务。

15.金融机构要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农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为农户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所需小额信贷提供信用担保,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要为农户及时提供小额信贷。

16.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从*年开始,市财政统筹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扶持农家乐特色村(点)的创建、项目开发建设、从业人员培训、宣传推介和工作考核。各县(市、区)财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

五、建立健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管理机制

17.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职能。市政府建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政策措施的制定及管理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置。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组织,明确牵头部门和主要职责。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建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行业协会。

18.乡镇政府负责区域内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日常管理及相关问题的处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乡镇要建立管理服务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加强服务管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村和重点区域要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的管理服务,促进行业自律。

农家乐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农家乐 ;乡村;环境

“农家乐”,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优化组合各种生产的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逐步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一、国内外农家乐发展现状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二、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差

经营理念上,业主只重视特色,忽视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 “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二)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加快农家乐发展的措施

(一)创立农家乐品牌意识

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农家乐景区和旅游线路的特色,确定各自的具体主题,组织开发农家乐产品,将农家乐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努力形成对旅游者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各地发展农家乐要与民俗旅游健身旅游劳动休闲旅游相结合,推出精特节目,提升旅游品位,扩大农家乐的活动内容,增加农家乐的趣味性和参与性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如植树节,土地日环境保护日等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加深游客的印象和受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旅游影点的环境保护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对“农家乐”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开发农家乐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

(三)提高农家乐旅游规划设计水平

科学规划是农家乐开发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彰显特色又是提升规划水平和品位的基础农家乐是一个投入较小市场较大收益较快的旅游项目,要避免项目雷同一哄而上盲目竞争无序发展的现象,就必须按照农家乐发展的趋势和旅游发展的大环境进行精心的规划,既要适应大众消费,又要体现不同层次的消费要求,要根据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及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有序地发展,避免相互效仿雷同,而培育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又是其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总之,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只有在观念上给予充分的重视,不断更新思想,不断开拓新项目,才能更好的发展农家乐旅游,从而为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曹瑞琴.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甘肃科技, 2008, (02) .

农家乐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家乐;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326-020 引言

农家乐是现代休闲产业在农村的延伸和发展,是一个日趋成长且前景广阔的旅游项目和产业。它充分的利用了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色、各色各样的田园风光、别具特色的乡土气息。把这些土乡土色的东西和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用一般的话来说,也就是游客深入到乡村生活中,品尝乡下的食物,参与到农业活动中去,居住在农家小院等,入乡随俗,亲身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所在。

近年来,汉中市农家乐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的主打品种,更是依托汉中沉淀深厚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态和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得到市场广泛认同。农家乐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最有目共睹的就是它极大程度上的活跃了乡村文化,激活了与乡村相关的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国家更好的推进汉中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1 陕西省汉中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为了推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汉中各市县制定了《“农家乐”管理办法》、《“农家乐”建设标准》。西乡把樱桃沟农家乐作为创品牌、创特色,促进全县农家乐向规范化发展的样板。南郑、城固分别把汉山、圣水、黎坪和桔园、南沙河等作为农家乐发展的重点。南郑县对当地的农家乐使用了以奖代补的鼓励措施,凡是能够获得验收合格证明的农家乐将会得到5000—6000元的扶助基金。与此同时,各县区在政府的财政扶持、包抓帮扶等相关政策下,农家乐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比如说资金、土地、办证、经营等方面。各县为了使得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达到相关的要求,开办了一些业务培训,使得从业人员拥有丰富的旅游知识、得体的服务礼仪、合格的食品卫生和有效的经营管理等。这样一来为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推动了建立健全农村旅游市场经济机制[1]。

直至今日,“农家乐”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就汉中市及各县的 “农家乐”就达到约500户,有床位数3000张。直接从业者就有5000余人,而间接从业人员就以达到2万左右。这样的农家乐旅游服务接待体系综合了吃、住、玩各个方面,它是汉中住宿餐饮业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然而“农家乐”迅猛发展的时候依然出现了很多深层次的不利因素。

2 汉中 “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理念落后,市场开发能力不强 汉中农家乐大多以家庭经营为主要模式,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经营户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或者一味模仿阶段,整体接待水平较低。家庭开发经营的“农家乐”,不必投资太多的物力,规模不大,成本不高。想要经营的话只需要利用自家农舍作为旅馆,将前院改造维修就当做停车场,加上购置几床备用的床铺、被褥和日用品。所以他们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弱。在宣传和招揽顾客上,形式较单一,方法不灵活。其宣传方知识局限于发放名片以及顾客相互之间的口碑推介,很大部分的游客来源常常都是回头客或者朋友的推荐,主动开发客源市场、营销推介的很少。

2.2 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 乡村文化传统丰富多样和民风民俗资源博大精深,但是农家乐的经营完全没有对这些隐性的文化资源做出探索。我市的“农家乐”没有加以创新和深度加工利用,完全无法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地域色彩,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目前的现状就是,经营项目单一。很大一部分的提供的农家乐服务是局限于餐饮和住宿方面,档次过低,经营模式中拥有的活动只是吃饭和打牌,活动范围只是农家房屋以及屋子里的几张桌子。菜肴品种单一,缺少变化。菜,就是烧土鸡或麻辣鱼;主食,就是洋芋米饭或浆水面条。农家乐建筑多是人造景观,要么亭台楼榭,要么小桥流水,少了茅屋小舍的质朴、红砖青瓦的亲切,游客无法体会到应该具有的农村风情和民俗文化,这样单一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没有太多的区别。

2.3 规划建设滞后,卫生状况堪忧 整个市的农家乐的规划都是短浅的,不合理的,很大一部分的农户在没有做好市场调查,活动规划的状况下就仓促的开业。农家乐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完全是各干各的。在仅仅具有 “一口水塘、几间瓦房”这样低级的基础设施上进行的农家乐完全不能具备相应的规模。由于汉中农家乐的经营主体很多都是农民,教育程度不高,生活习惯受到局限。而且农家乐卫生条件做的不到位,卫生状况堪忧,绝大多数的农家乐经营场所都无法达到相关的卫生标准,从业人员普遍的很少具备健康证。

2.4 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服务不规范 由于我市“农家乐”家庭粗放化、松散经营,小农思想严重,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较差,经过专业培训的很少,服务理念、服务水平较为滞后。多数经营户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员,还兼厨师,导致客人来了半天没有人来服务。部分农家乐收费混乱,没有明确的价格标准,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3 汉中市“农家乐”旅游发展思路及价值提升策略

农家乐规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合理开发、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农家乐环境整治,切实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不断提升农家乐的发展水平,实现农家乐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至2012年底,基本完成现有大小农家乐环境污染整治,规模农家乐项目(单位餐位数在150个,床位数在20个以上)环保手续和环保设施全面落实,实现农家乐环保基础设施、环保管理水平、生态环保意识等“三大”提升。

三、工作内容

(一)全面落实农家乐环保管理制度。各地农办要会同发改、国土、规划、旅游、环保和农林牧渔等部门,科学编制农家乐发展规划。要严格执行农家乐环境准入制度。要加强农家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工作,从空间、总量和项目环境准入上优化农家乐发展。要严格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准入区内不得审批农家乐项目,在限制准入区要严格控制农家乐的数量和规模。新、改、扩建农家乐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规模农家乐项目未经环保审批和“三同时”验收的,要依法责令限期补办相关审批和验收手续。要落实规模农家乐排污许可制度。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督促规模农家乐经营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

(二)大力整治农家乐环境污染。要扎实推进农家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督促规模农家乐经营单位和非规模农家乐集聚村落实污水、垃圾、油烟等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整治农家乐废水污染。能纳入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农家乐废水应在预处理后统一纳管处理,规模农家乐项目必须根据环评审批要求落实相应的污水防治措施,不具备纳管条件的非规模农家乐集聚村和小规模农家乐项目可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污水治理。二是整治生活、餐饮垃圾污染。要督促农家乐经营单位配置垃圾收集装置,并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和日常保洁工作。三是整治厨房油烟污染。要督促和指导农家乐经营单位按照环保要求安装厨房油烟处理设施,减少厨房油烟污染。

(三)切实加强农家乐环境监管。各地要逐步将农家乐项目纳入环保部门监督监测范围,建立农家乐项目环境管理台账,采取专项检查和日常性监督等多种方式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要加大对规模农家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及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检查,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准入区范围内农家乐项目的查处。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方案阶段

各地要对辖区范围内的农家乐作进一步摸底调查,查清农家乐环境管理状况,形成农家乐环境管理情况调查表(详见附表)。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各地要按照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目标要求,制定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方案,确定拟整治的农家乐项目清单和具体整治要求。于2011年12月15日前将项目清单和实施方案报送市环保局、市农办和市旅游局。

(二)集中整治阶段

各地要严格按照计划方案,全面部署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加大环境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指导农家乐经营单位限期完成整改,确保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总结验收阶段

各地对农家乐整治项目分批分阶段进行验收,形成工作台账资料,认真总结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并于2012年11月15日前向市环保局报送工作总结。市环保局、市农办、市旅游局将根据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抽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形成环保部门牵头,农办、旅游等有关部门配合的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格局。各地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职责,加强工作协调,理顺工作机制,确保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农家乐规划范文第5篇

一、发展“农家乐”旅游的优势与机遇

“农家乐”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也被泛称为乡村游,它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农业旅游资源、地方民俗文化、周边旅游景点等为旅游资源,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它凸现了现代农业旅游自然、纯朴、宁静的主题,满足了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心理。“农家乐”旅游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都市人追逐的一种时尚,也是一种朝阳产业。在开发“农家乐”项目,发展“农家乐”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地理区位优势。乡是典型的城郊乡,与县城仅一河之隔,最大的两条支流沅水、酉水在此交汇,古有“楚蜀通津”之称,船来舟往,水上交通十分便捷。岸边,农家庭院错落有致,瓜果飘香,炊烟袅袅,乡土气息浓厚。

(二)旅游资源优势。除了共享县城旅游资源外,境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旅游资源,有距县城二十里、位于现黔中郡村内的黔中郡古城遗址和以墓盘山为主的拥有大小古墓40余座的古墓葬群;有时期曾建行辕的立新村白云山垂钓休闲娱乐山庄;时期,湖南省政府曾迁来乡佰陵路;教育界知名人士王晴川曾在创办“七·七”小学,省立中学也设在,交通部川黔联运处亦在此开办了扶轮中学,原长江水利学校的前身“省立第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也曾于1941年设在。

(三)环境生态优势。乡有生态林21.9万亩,经济林0.75万亩,耕地面积2.85万亩,水面1.2万亩,可谓是“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特别是近郊区,有近三千亩的茶园,常年葱绿清新;五强溪水库蓄水期,在立新、朝瓦溪、穿衣溪、黔中郡等村形成大小库汊十余处,水面开发及后续开发潜力巨大;乡村整洁卫生,该乡制定出台了《县乡环境保护规划》,目前正申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

(四)基础设施优势。自行政区划调整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资金,着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乡完成通畅工程148.8公里,通达工程14.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路网结构日益优化,特别是新农村示范村黔中郡村、朝瓦溪村,人行道全部得到硬化;投入80多万元完成了集镇自来水提质改造工程,集镇周边村自来水也已进户入池或凿井供水,近郊区的几个村全部完成农网改造。可以说,在已是路进村组、水电进户了。

(五)农业资源优势。乡是农业大乡,境内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薯类、黄豆、绿豆、油菜、花生、香瓜、西瓜等,沿河的朝瓦溪、立新、白羊坪、黔中郡等村建蔬菜大棚300余口,成为县城蔬菜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蔬菜、西瓜、金秋梨、“郡府蜜柚”等已成了我乡的特色农产品;养殖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养鸡大户15户,养猪大户3户,养牛大户1户,养羊大户4户,水上养鱼户12户。特别是著名杂家水稻育种专家李必湖教授研究、试种的杂交水稻水上种植落户朝瓦溪境内酉水河面,水稻成熟时,金黄的稻谷漂在水面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了上述优势外,也有着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大背景、大机遇,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家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机遇;二是全国各地的旅游形式呈现长线游向短线游转变机遇;三是县委政府提出的“旅游富县”战略机遇;四是越来越多的招商引资、返乡创业投资机遇,等等。可以说,在开发和发展“农家乐”旅游,得天时,拥地利,一定大有可为。

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思路与规划

既然有着开发和发展“农家乐”的优势和机遇,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做好“农家乐”旅游文章呢?个人认为,要发展“农家乐”旅游,必须明确思路,做好政府引导、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重点开发、完善设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政府引导。在“旅游富县”战略中,开发和发展“农家乐”这一朝阳产业有着无限生机与希望,当地党委政府必须抓住机遇,鼓励和引导近郊区的农户改变发展观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农舍庭院、田地林园、水库山塘等资源优势,采取合资或自主创业等形式,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也可以包装开发项目,引进外来投资,发展当地“农家乐”。要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规费减免、包抓帮扶等措施,为“农家乐”发展提供资金、土地、办证、经营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呼应“旅游富县”战略,强势营造氛围,聚集财力人气,形成“政府引导,需求拉动,政策推动,部门联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打开强乡富民之门。

(二)统一规划。“农家乐”要做到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应遵循“生态优先”、“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等原则,抓好三个方面的规划:一是开发区域的规划。“农家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短程、近郊、交通便捷,所以,在开发和发展“农家乐”,宜集中在立新、黔中郡、穿衣溪、白羊坪和朝瓦溪等近郊区,不宜外扩或内延。二是开发项目的规划。“农家乐”旅游项目形式多样,有休闲度假、游玩观光、户外体验、民俗风情等,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应体现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以“富”为本,项目的规划必须结合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点。“农家乐”项目的规划,应以休闲度假和户外体验为主,让客人既能感受“拾得浮生半日闲”的轻松,又能体验田园劳作所得的收获。三是整体布局的规划。“农家乐”开发和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定位为“一心两带三区”。“一心”就是以集镇为中心;“两带”就是打造酉水、沅水沿河旅游带和沿立新、朝瓦溪、白羊坪、穿衣溪、黔中郡公路旅游带;“三区”就是黔中郡—穿衣溪特色区、立新—白羊坪特色区和朝瓦溪—白田特色区。在具体规划中,还要引导经营户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客经商,无客务农,从而规避风险。

(三)突出特色。在市场经济中,特色就是生命力和竞争力,特色就是优势和品牌;要创品牌、形成竞争力,就必须突出特色。在开发和发展“农家乐”中,应做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扬长避短。那么,的特色是什么呢?一是“近”,近郊优势应该是开发、发展“农家乐”最大特色,“农家乐”消费中,客人不会舍近求远,目前人气尚未聚集,“近”的优势体现不出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家乐”起步迟、发展慢;二是“水”,旅游有“张家界看山,玩水”的营销理念,“水”是特色,也是特色。沅水最大的两条支流沅水、酉水在交汇,使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五强溪水库蓄水期,库汊多,水面宽,景色美,这有利于开发和发展水上游、养鱼、垂钓等项目;三是“茶”,是三大产茶区之一,现有茶园近3000亩,既可规划成生态观光旅游线路,也可成为采茶、制茶、品茶一条龙体验的“农家乐”项目;四是“菜”,在近郊村有菜地2000多亩,其中蔬菜大棚300余口,这既是“农家乐”餐饮绿色食品,又可为客人提供认种、现场采摘等体验;五是“果”,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有郡府蜜柚、板栗、西瓜、金秋梨、无籽葡萄等,既是馈赠佳品,也可为客人提供现场采摘体验。围绕这几个特色,设计和包装“农家乐”旅游项目,应该会有助于“农家乐”品牌的培育与打造的。

(四)重点开发。“一心两带三区”规划的实施有一个过程,当前应在“三区”中选择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示范性好的项目重点开发、重点包装。首先,选择黔中郡—穿衣溪特色区的“黔中郡农家乐”作为开发重点,突出“水”特色,为“垂钓”爱好者提供场所;其次,选择白羊坪—立新特色区“圣金茶场”作为开发重点,突出“茶”特色,开发采茶—制茶—品茶一条龙体验项目;再次,选择朝瓦溪—白田特色区“鲫鱼背”作为开发重点,突出“菜”特色,开设认种菜地、现场采摘等项目。重点开发不是厚此薄彼,而是循序渐进、辐射带动,以点带面;在重点开发中既可着力渲染,突出特色,又可积累经验,聚集人气。

农家乐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家乐 土地利用 安吉县

一、安吉县“农家乐”概况

1、“农家乐”的概念

“农家乐”旅游一直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定义,提法很多,通常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联系在一起。本文所研究的“农家乐”与乡村旅游是包含关系,认为“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它是指在农民自由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上利用庭院、果园、花圃及菜畦等田园景观、乡村人文资源,以家庭为经营主体,为游客提供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观光、餐饮、住宿及娱乐等服务的乡村旅游。它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农业、农村及农事为主要载体,以利用环境资源、体验农村生活为特色,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以旅游经营为目的。

2、安吉县“农家乐”现状分析

(1)发展规模。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太湖南滨,素有“中国竹乡”之称,面积1886平方公里。安吉“农家乐”始于1998年,作为安吉生态旅游特色项目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安吉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一大亮点。经过培育、发展及规范阶段,到现在已有“农家乐”经营户约500户,床位8000多张。2005年,全县“农家乐”共接待旅游人数35万,总收入3000万元。2006年“农家乐”旅游保持旺盛发展势头,全年接待游客311.6万人,实现旅游收人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和26.8%。

(2)安吉“农家乐”的主要类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历经10年的培育和发展,安吉“农家乐”已经拥有自己独特的竹乡特色。目前全县“农家乐”已经逐步建成三种类型:农家旅社型、农家餐馆型和休闲农庄型。如天荒坪镇农家乐,以景点密集著称,可为周边景区的游客提供住宿;开发区农家乐,以百笋宴、铁板全鱼及三色茅草根等众多山珍美味为拳头产品;鄣吴镇的无蚊村可以过没有蚊子的清凉夏季。

但安吉“农家乐”的发展总体上仍处在初级阶段,并表现出自发特点:发展区域单向集聚,西南山区呈持续扩张态势,中部丘陵和北部土斗区几乎还是空白;青山绿水的视觉享受和相对廉价的食宿几乎是产品的全部内涵;经营机制和运作模式单一,个体粗放经营。

二、“农家乐”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特点

(1)多效益性。旅游用地可以获得多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些效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增加经营户的经济效益,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促进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可能给旅游地带来不可逆转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负面效果。

(2)高收益性。“农家乐”用地不仅能维持原有的土地功能收入,而且还能通过发展旅游得到额外的收入,明显的增加了土地的经济产出;河流水面、滩涂等未利用地,通过承包、租赁发挥其未利用地的经济潜力;经营户利用疏林下的空隙种植蔬菜、布置娱乐设施,也使土地经济收益显著增加。

(3)复杂性。“农家乐”用地类型众多,包括水田、果园、茶园、林地、坑塘水面及农村宅基地等。考虑不同类型用地本身的特点,发挥其优势,也是“农家乐”发展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一切土地都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是“农家乐”用地仍然涉及种种复杂的土地管理体制,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不同的土地用途管制。

2、“农家乐”用地的空间形态分布

安吉县“农家乐”经营个体用地的空间形态有点状和块状两种。采取何种布局形态与地理条件、投资规模及土地管理制度等有关。点状的空间形态是指除了主体接待设施以外,基本上没有附属的户外休闲娱乐设施,目前安吉“农家乐”经营户的75%左右以这种形态分布。它们坐落在景区旁边,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本身除了餐饮、住宿和休闲(局限于麻将、卡拉OK等),没有其他户外娱乐设施或项目。例如大汉七十二峰旅游区(石岭)旁边的小家农家,竹博园旁边的竹博园新亚农家乐,灵峰胜景区旁边的青青果园山庄等。块状的空间形态是指除主体接待设施以外,周围还有小范围的景观休闲用地和户外休闲娱乐设施。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雅的环境,经营户本身自有或租赁来的水库、菜地及农地等可供游客进行垂钓、乘竹排和摸鱼虾等户外娱乐休闲活动。如报福景溪野趣农庄、狮子山庄和七十二峰山景园农家等。

3、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分析与收益变化

“农家乐”的用地结构通常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的接待设施,包括接待厅、餐厅、住房和室内的休闲娱乐场地,这一部分属于建设用地类别,是已办理土地占用相关手续的永久性用地;第二部分是经营户在主体接待设施旁搭建的辅助用房和周边的停车场、前坪、园林化构筑物等。这一部分一般属于园地和林地,为利用地类别,未全部办理土地占用的相关手续。第三部分是作为“农家乐”背景而存在的林地、园地和湖泊水面,这一部分主要由经营户自有或租用或本身属于未利用地,而且一般没有基建投入。

从1998年“农家乐”悄然兴起以来,安吉县的一些土地的用地性质就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农村居住用地、农村宅基地发展成一种复合型的土地利用类型,一些农地、林地也具备了两个产业(农业和旅游产业)的特性。这些变化给安吉县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促进了农民的就地就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以安吉发展“农家乐”最早的大溪村为例,据地税部门数据反映,1998年大溪村农家乐税收14万多元;2003年为80多万元,翻了二番多;2004年税收达90多万;2006年大溪村每家农户靠农家乐年收入最少的也达到了17至18万元。安吉县农民的就业结构也由原来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商结合的模式转化。

4、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避开审批,违法占地。“农家乐”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业主在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租赁、承包和村民合作联营的方式取得土地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硬化地面,建设永久性的建筑物,虚报、瞒报实际的经营内容,借开发“农家乐”之名,行房地产项目之实。例如“安吉鹤鹿生态观光园”拟建30幢联体河景小别墅,并配备600平方米的竹园,价格为7.5万元起,使用期也为30年,但没有产权证,是为变异的农庄。除了私家农庄,缩小版的农家乐公寓也渐露头角。这些行为既破坏了耕地,又扰乱了土地市场。

(2)用地需求扩张与耕地保护相矛盾。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已成为制约各地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安吉生态旅游开发加快,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这一朝阳产业已成为安吉县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但是风景旅游开发、会展业开发及“农家乐”的发展都对用地指标需求较大。土地要素的稀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家乐经营规模的扩大。

(3)发展区域单向集中,资源依赖程度高。安吉县域丘陵山地占60%以上,地势呈三面环山,中间凹陷(西苕溪河谷平原)的“畚箕形”盆地特征,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安吉县的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各类用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园地>水域>工矿居民>交通>未利用地。“农家乐”的开发位置主要依附于旅游景点或依山旁水,如大汉七十二峰周边的农家乐就不下十家。发展区域单向集聚,西南山区呈持续扩张态势,中部丘陵和北部土斗区几乎还是空白。由于青山绿水的支撑,缺乏开发新产品的动力,“农家乐”产品大多局限于餐饮和住宿。参与性、体验性项目不多,反应农村乡土文化的节事、风俗展现的较少。

三、基本对策

1、重视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各规划之间关系

避免盲目、无序的发展“农家乐”,坚持与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林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对“农家乐”的发展还要进行堵疏结合,特色引导。

2、集约土地利用,完善土地管理政策

土地集约利用体现在土地投入的强度,土地利用的深度、精细程度、效益以及合理的布局和产品体系上。在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条件下,满足“农家乐”用地的完整功能,适度的发展规模,在取得最大规模效益的基础上,增加存量土地的利用,优化结构,不断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在不破坏农用地耕作层和种植条件等的前提下,明确界定“农家乐”用地的规定。

3、升级旅游产品,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高级“农家乐”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提供不同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体验,展现人文资源,对乡村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加强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性。保护“农家乐”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生态容量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唐代剑、池静: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田喜洲:休闲旅游“农家乐”发展探讨[J].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学报,2002(2).

[3] 胡卫华、王庆:“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开发方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 梁栋栋:古村落型旅游地土地利用的初步研究――世界文化遗产黟县西递案例分析 [J].经济地理,2005(4).

[5] 2006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M].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

[6] 梁栋栋:旅游用地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

[7] 许刚、朱振国:太湖流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J].湖泊科学,2004(2).

农家乐规划范文第7篇

摘 要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在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相比国外,我国的农家乐发展还只是处在初级阶段,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农家乐的起源、意义、发展现状以及相应对策来展开。

关键词 农家乐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农家乐的发展阶段与意义

农家乐是基于传统第一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休闲方式,也被泛称为乡村游。我国农家乐起源于四川郫县的农科村(1984),发展阶段分为以下三个过程:萌芽期(1987―1992),是农户经营的小规模农家乐,这一时期农民的思想正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也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期(1993―2003),这一时期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市场发展逐步成熟,各地纷纷建起不同形式的农家乐。规范期(2004年至今),农家乐旅游开始注重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

发展农家乐的意义:首先,能为城里人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都市人饱受“城累”,渴望回归自然,寻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拾回“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记忆,这种“追求自然,崇向本源”的消费心理,赋予农家乐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发展农家乐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化农村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再次,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农家乐现象,是一种城乡协调发展现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的雏形。发展乡村旅游能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参与意识的培养,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二、我国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家乐发展现状

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家乐由于大多以家庭经营为单位,能够投入的资金有限,而影响旅游发展的交通、休闲设施、配套设施等问题,依靠单个家庭不可能完全配套,如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和山区的农家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二是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农家乐的经营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农家乐的前景缺乏考虑,往往只在乎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农家乐长远的社会效益,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三是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由于从业人员大都没受过专业的业务培训,与专业人员的服务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农家乐虽然数量不少,但规模少,大多处于无序状态,每个农家乐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理念,很难做大做好做强。

四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目前,农家乐的开发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各地区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农家乐,每个经营者也有自己的想法,导致农家乐的经营不规范,随意性很强。

五是盲目追求城市化。大多数农家乐景点都选用了钢筋混凝土建筑,一些设施模仿城里宾馆的样子,客人走进去如同进了城里的宾馆饭店,虽然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名字也叫农家乐,却使人感到十分的别扭。

六是农家菜味淡了,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

七是特色不突出,品牌不突出。多数农家乐只是农家饭,没有什么乐趣和特色,风格雷同,出现“千店一面”的现象。

八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最后,规划不合理,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农家乐在开发上大多没有考虑到当地的规划与环境保护,使远离城市的田野在农家乐休闲中遭到破坏。

(二)发展农家乐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我国农家乐的发展现状,总结国内外经营农家乐优秀地区的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是接待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保障。建筑色彩、风格应和农耕场景保持协调一致。如修建停车场、简朴的休闲设施、便利店、小药店等。

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对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抓好日常管理和经营。

三是规范管理体制。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强化管理,相关部门要及时制定《农家乐规范管理细则》等管理条例和管理制度,加强市场经营管理。

四是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走品牌经营之路。文化是农家乐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农家乐是没有前途的农家乐。

五是多开发一些游客参与性的项目,使游客乐在其中。

六是加强卫生管理。对于开办农家乐的农户应证件齐全,如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等,服务人员要有健康证。

七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创造一个优美的游乐环境。要转变观念,摒弃以前那种小打小闹游击式的经营方式。要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进行规模经营,避免重复建设。

八是加强宣传促销力度。不但要通过制作宣传标语牌、导游解说牌,办宣传栏等加大户外宣传,扩大影响,同时也要利用电视、报纸、书籍、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促销。还可以通过各种会议,借助名人效应等展开促销,提高其知名度。

最后,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农家乐在进行旅游规划时一定要做到开发与保护不冲突,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旅游、观光活动,在取得效益的同时,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不受到侵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结束语

总之,认清现状,找准对策,力争实现农家乐的三化。实现规范化,就是要通过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管理办法和成立专业协会的办法,使经营者有章可循,让游客透明消费;逐步走向品牌化,就是要努力形成地区大品牌和多种中小品牌;努力体现多元化,就是要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最终,实现农家乐造福农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农家乐规划范文第8篇

一、农家乐的概念和起源

1、农家乐的概念: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2、农家乐的起源:“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二、发展农家乐的意义

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 当今中国的农家乐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为主,农家乐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

三、国内外农家乐的现状

乡村旅游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多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0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四、发展农家乐中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不少旅游者比较乐于成群结队或结伴在旅游中选择“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一些旅游者甚至现场购买“农家乐”里还在饲养的猪、羊、狗、鸡、鸭等畜禽,要求现场宰杀后烹饪。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不少问题,现场宰杀的畜禽几乎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其中暗藏的疾病游客和经营者是无法分辨出来的。而“农家乐”中的厨房、碗筷也缺乏正规的消毒措施,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很难达到与城镇餐馆相提并论的消费要求和卫生标准。有的经营点甚至还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保护野生动物,如野猪、蛇类、青蛙等动物。

2、景区安全令人担忧。

由于大部分的“农家乐”点规模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乡村游客旅游归来后,都在抱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农家乐”不少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旅游景区的设置、安全设施的规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有的“农家乐”点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也没有,有的游客甚至还被狗咬伤、猫抓伤的现象发生。

3、服务有待提升。

点的茶半个小时都上不来,车被堵住个把小时也找不到堵车的车主,有的甚至连固定停放车辆的位置也没有,大部分都是依路停靠和随意停放。“农家乐”发展虽有五年左右的时间了,但服务提升依然是最大难题,服务“短腿”日渐凸现。据调查统计:国际旅游业界公认,超过80%的旅游利润来自“回头客”。

五、推动农家乐健康发展的措施

乡村旅游虽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尚未规范、管理滞后的市场。应加强进行监管和规范,促进市场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

1、组织推动。包括景区推动,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带动、辐射和吸收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的接待和服务。

2、政府推动。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

3、公司推动。即“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指导、组织农民开展地方风情、渔耕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活动。

4、精心规划,强化监管。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同时监管好每一个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的细枝末节,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集体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

5、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比如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古村、古镇、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在建筑、饮食、生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活习俗等特色。同时,还要着重考虑突出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