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拓展

企业拓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拓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拓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拓展;战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F035.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建设工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推向市场,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完全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划拨施工任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用招标投标,择优竞争选择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已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市场开发意识和力度也是必须的。

市场拓展概述

市场拓展是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在明确了产品市场和产品销售对象后,制定详细的市场推广策划方案,借助宣传媒体(电台电视广告、平面媒体广告、终端广告等多种方案形式组合),展销展会,网络推广,电话营销,电子商务平台,约洽上门推广,终端销售等方式,提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企业拓展五大战略

“滚雪球”拓展战略是中小企业最常用的一种策略,即企业在现有市场的同一地理区域内,采取区域内拓展的方式,在穷尽了一个地区后再向另一个新的区域进军的拓展战略。采取“滚雪球”的市场拓展战略具有以下优势:

有利于保证资源的及时满足

市场滚动的开始是以“根据地”市场的“兵强马壮”为基础的。己做大做强的“根据地”市场的利润丰收为新开拓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积累,“根据地”营销实践成为企业营销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因而在市场拓展中能源源不断地向前方市场输送人才。

有利于市场的稳步巩固拓展

“滚雪球”市场拓展战略是在现有巾场牢牢被占领之后才向新的周边市场拓展,秉持稳健踏实的理念,达到步步为营的目标。

有利于企业降低营销风险

“根据地”的营销战略能为周边地区的营销实践提供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示范。企业在全力建设“根据地”市场的过程中,对产品的市场营销规律有了较多的研究,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地”营销经验的日积月累自然成为企业日后向周边拓展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本,营销的失误会进一步减少。随着市场的不断滚动拓展,企业的“根据地”市场地盘的扩大,这些经验和教训愈加丰富,市场营销的风险会越来越低。

“采蘑菇”战略

与“滚雪球”不同的是,“采蘑菇”拓展战略则是一种跳跃性的拓展战略。企业开拓目标地区市场的先后顺序通常遵循目标市场的“先优后劣”的顺序原则,而不管选择的市场是否邻近。“采蘑菇”的市场拓展方式,也有其独特的优点:

企业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为,企业的每一步都选择的是未占领市场中最佳的。所以,企业的资源总是得到了最佳配置和利用。

企业市场拓展战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

这种战略虽然存在缺乏地理区域上的连续性的缺点,但却是企业比较普遍适应的一个战略。

“保龄球”战略

企业在拓展市场时同样可以运用“保龄球”的方法。要占领整个目标区域市场,首先攻占整个目标市场中的某个“关键市场”——第一个“球瓶”,然后,利用这个“关键市场”的巨大辐射力来影响周边广大的市场,以达到占领大片市场的目的。这种市场拓展战略我们称之为“保龄球”战略。

当然,这是一种“先难后易”的市场拓展策略。关键市场往往是商家必争之地,要攻占该战略市场要点,必须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一旦占领,其他市场就“横扫千军如卷雪”了。显然,这是实力较强的大企业才能选择的战略。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和“先难后易”的“保龄球”战略相反,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市场拓展战略。对于企业来讲,首先就选择进攻最难占领的中心市场,欲速则不达,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企业这时还不如首先选择较易攻占的周边市场,一方面积蓄自己的力量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对中心市场给予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撒网开花”战略

“撒网开花”战略是企业在拓展其目标市场时,采用到处撒网,遍地开花,向各个市场同时发动进攻,对各个市场同时占领的方式。撒网战略具有极大的市场拓展威力,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到同时占领各个市场的目标。但是,这种战略成功的条件却极为苛刻:

需要企业具有大量的开发费用

因为,每个市场的需求各异,自然需要各种不同的产品。同时拓展的市场越多,则可能需要的新产品越多。所以,企业新产品开发费用的大量支出成为不可避免。

需要企业具有充足的营销资源

在许许多多市场同时开展营销,各个市场都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常常伴以广告“地毯式轰炸”,所以,需要的资金显然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另一方面,每个市场都必须派出精干的营销策划、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代表,因此,企业必须要有一支庞大并且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

需要企业具有强大的调控能力

企业同时在多个市场发动进攻,无论是自己开山修渠还是借鸡生蛋,都可能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和难以控制的市场混乱,所以,如果没有极强的协调控制能力,则企业难以应付同时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

企业营销策略创新

作为一个好的企业,企业营销策略创新是相当有必要的。由于各类企业的效仿创新和竞争意识不够强烈,再加上对一些障碍的认识的不够清醒,使得这种分散性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当中结构不是很完整。其次就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需要的个性化、细分化特征日益凸显出来,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也是对企业目标市场的定位提出了挑战。再次,我们看到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资金匮乏,企业科研力量薄弱,企业信息方面欠缺,企业管理层次上落后,也包括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因此,我国企业应必须创新。

(一)营销渠道创新

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化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任何企业都不受自身规模的绝对限制,都能平等的获取世界信息及平等的展示自己的优点。这种营销方式能使中小企业跳过中间商而与消费者实现面对面的沟通,便于企业针对消费者的个别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营销观念创新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积极引导消费者在产品消费、使用过程中减少污染,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注意节约资源,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应树立“全球营销”观念。

建立全球营销观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阶段,我国市场同世界市场联为一体,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资源、市场、人才、资金等要素的竞争,竞争范围的扩大同时也说明了潜在市场需求的扩大。对我国企业而言,这是难得的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实力的机会。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具有全球市场营销观念,着眼于全球的潜在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市场。

结束语

在生产社会化、消费多元化的今天,要求企业实现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保持企业自身发展的优势,是企业树立品牌,加强消费影响力的方式。顺应时代变化,是实现企业盈利和长久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企业拓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会计职能;职能拓展

1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拓展会计职能提供了条件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分得到了应用,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与管理。企业为了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已经构建了企业管理职能,并通过网络把各个部门之间联系起来。目前会计部门也已经实现了电算化,新开发的会计软件使得信息技术和会计工作得到了高效结合。会计信息化是传统会计向新型会计的成功转变,也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变革,同时也是对会计工作的重新组合,主要指“集成”和“互动”两方面的完美结合。所谓“集成”指的就是对会计人员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也就是财务信息一体化运行方式。所谓“互动”指的就是会计工作和当前信息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会计相关信息的资源共享。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人、机共同完成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就是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不仅能够实现会计的处理功能,还能够实现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相对于传统的会计报告形式来说,使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能够准确的把握企业的发展命脉。实现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能是当前时代进步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创新的具体体现。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的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2 会计信息化使会计职能重心发生转移

信息化数据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经济业务的各种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大部分由电脑计算生成打印,登记账簿、期末结账、凭证汇总、编制报表等繁琐的会计工作已由计算机代替。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随着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了,牵制环节减少了。但是对计算机的依赖心理导致实际工作中的差错并不少见。因为基础数据是通过人来操作的,传输过程难免疏忽大意或由其他动机造成差错。所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会计监督职能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原始凭证的审核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际工作中会计凭证的审核一般程序是制证人审核填单、专职人员复核、会计主管签审,手续齐备才能进行账务处理和凭证录入。会计监督就是确保会计核算过程和生成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信息化管理的岗位设置要符合程序控制要求,建立与信息管理相匹配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3 会计信息化深化了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涵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网络环境变得十分复杂,这就给会计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必须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进而保证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必须监理在会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对会计工作的运行提供保障。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始终,高质量的会计工作必须在科学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保证下完成。

下面我们来阐述一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一,建立合理的会计安全管理措施,企业应该聘请专门的人员对整个网络服务器气筒进行维护和管理。第二,根据网络运行模式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第三,对会计信息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实行会计岗位定期轮班制度,这样能够避免出现经济问题。第四,设立的会计岗位要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当前有些经济纠纷就是因为会计工作岗位之间不能相互制约而导致的。总之,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也能够深化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4 信息化技术拓展了会计的管理职能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财务信息方面的收集,当前的会计工作除了包含这个内容之外还具有管理职能,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还能够强化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信息技术的引入使会计工作的财务职能和管理职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发挥各项职能的作用。会计工作和信息技术的相融合能够使会计人员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项经济信息进行筛选、保存、共享,对相关数据进行提炼、分类、整理、分析成为了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对会计人员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对企业的决策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下,会计管理职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企业决策工作更具科学性、准确性。

5 会计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经济管理精细化

为了有效改善当前企业管理现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制。这也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绩效相结合的有效手段。经济责任制的科学性和数据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从经营决策的提出、计划指标的制订,直到考核、分配,都必须以数据为依据。这就要求会计资料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反映、考核、分析企业内部各单位甚至个人履行经济责任,取得经济效果的情况,以便正确计算和处理奖惩问题。为此,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内部核算指标体系,包括产量、品种、质量、成本、消耗、资金、安全、环保、科研等指标,要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甚至落实到人。使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职工,都能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而广泛地参加理财,精打细算,经济核算也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构建由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链接而成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如:材料IC卡的用料控制系统,实行定量定额指标双向控制,能够做到成本事前控制。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文章的阐述我们知道会计职能拓展的重要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更加促进会计工作的前进步伐。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有效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规范了会计工作的工作范围。市场经济包括很多内容,会计工作能够直接对这些内容进行反映。实现会计职能的拓展能够帮助会计工作全面发展,帮助企业领导者获得更多的财务信息,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拓展范文第3篇

作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今年以来,遵义市汇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称汇川联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迅速转换经营机制,在全区十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成立5个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下称小微中心),通过积极探索创新信贷产品、担保模式和管理模式,以系统化、专业化服务及时给小微企业“输血”、“供氧”,在有效破解全区“小微”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助推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同时,也使自身金融业务找到了前景可观的成长空间。

找准定位转换经营机制

汇川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金禄告诉记者,农信社虽一直以服务“三农”见长,但是在城区却不具备品牌、利率、服务等优势,难以受到高端客户的青睐,市场空间正不断遭受各大型国有商行及外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大幅挤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区联社认真按照省联社王术君理事长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及2月20日在汇川区联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精神,把小微企业定位于联社未来发展的战略客户群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推进“六项机制”建设,深耕小贷微贷市场,实现区联社发展转型。

为此,汇川联社迅速调整经营策略,今年2月以来先后组建了5个小微中心,按照风险定价、独立核算、高效审批、激励约束等六项机制建设要求,系统化、专业化服务扶持全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小微中心充分结合各自辐射范围的商业属性及特点,充分发挥“方便快捷灵活”的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大力推广“信贷工厂”模式,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险控制等业务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操作,打造更加方便、快捷、安全、优质的金融服务模式。

据了解,截至目前,5个小微中心已先后为全区340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累计365笔3.1亿余元,吸收存款累计97笔6000多万元,存、贷比例较之去年同期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缺资金一直是我们多年来最为头疼的问题,自从有了农信社小微中心,我们‘借贷有门’了!最大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了!”采访中一些小微企业负责人及个体工商户纷纷告诉记者,农信社真不愧是“小微企业的银行”,为他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张金禄说,既然我们不具备与大银行“拔剑过招”的实力,就应该回避“争锋”绕道而行,努力觅到自己的核心市场并“深耕细作”,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差异化发展路子,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并逐步做大做强。

优化流程加强风险管控

“真想不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贷款。现在农信社不仅服务态度特别好,而且办事效率非常高!称之为‘超常规’服务一点都不夸张。”5月9日上午,在汇川联社南京路小微中心,遵义市永灿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黔英在拿到500万元贷款后激动地告诉记者,这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前后没超过一星期时间,而且全部调查工作均是在江西她所开办的分厂进行,工作效率超乎想象不说,还为自己节省了一大笔融资成本。

据了解,为切实转变经营机制,打造系统化、专业化的特色服务,同时为更好地管控风险,汇川联社对5个小微中心的服务流程进行全方位优化和再造:建立了快速调查审批机制,制定了“调查自当日开始,审批2日回复”等系列运行管理考核办法,充分适应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进行业务分类整合,一线网点只经营低风险信贷业务,高风险业务按照审、贷分离原则,一线部门负责完成调查后,由联社专门成立的小微企业授信评审部集中审核,统一把好准入口关;建立审批人资格认证、考核、管理制度,实现专业化审贷;健全在线申贷功能,实现网上申请、上门服务、跟踪服务。

同时,为进一步满足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最大限度简化贷款流程,汇川联社还大胆“放权”给5个小微中心,将各中心原先原来的授信权限从50万元上调至200万元。即200万元以内的贷款无需再由联社审贷部门审核,由小微中心直接审核发放。

遵义市罗庄电脑城一家电脑公司急需60万元周转资金,时限为1天,若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公司将面临违约。在多方找借无门后,该公司负责人找到汇川区高桥小微中心,该中心收到这一贷款申请后,立即赶赴该公司展开授信调查并于次日放贷,缓解了该公司的燃眉之急。事后该公司负责人十分感激,并承诺以后一切资金往来都只交给信用社办理。

高桥小微中心副总经理文跃告诉记者,小微中心有了更为灵活、自主的放贷空间,才有可能在企业最急需帮助的时候拉企业一把,这也有利于培养忠诚度较高的客户群。

信贷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对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难”恰恰就难在抵押担保体系不健全。财务资料不充分、可抵押资产不多、信用不健全,都是其融资的致命缺陷。

“很多小微企业,很多都是夫妻店,老板和工人就是一个人,公司的财务状况全装在老板一个人肚子里。”张金禄说,对于这样的客户,大银行往往避而远之,而他们的融资需求又极其迫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既帮其解决融资难题,又规避自身放贷风险,对农信社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疑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此,汇川联社不断创新担保方式,从担保范围、担保主体、担保方式上寻求突破,采取了抵押、互保、质押等10多种抵押担保方式,破解担保抵押难问题。同时,积极创新信贷模式,紧贴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需求,量身打造信贷产品,推广“金纽带”,开发了“步步高”、“物业宝”等多个贷款品种。据了解,汇川区联社与遵义市工商联(总商会)正式商谈推出专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巨人计划”,开发“捷易贷”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为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破题方案。

近年来,汇川区板桥镇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初,当得知该镇部分个体户想扩大乡村旅社及农家乐规模却苦于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后,汇川联社第一时间赶赴板桥镇展开调查,针对该镇个体户设计了一项“联保贷款”:由3-5户规模与实力相当的个体户组成一个“联保体”,其中任何一户需要贷款,就由“联保体”中的其他人集体为其担保,授信额度为每户20万元。自开展“联保贷款”以来,汇川联社已累计给板桥镇11户个体户放贷220万元,既有效缓解了这部分个体户的贷款难题,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又分散和降低了农信社的放贷风险。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额度相对较小、行业相对分散的特点,汇川联社创造了“2+N”商业模式。即按照以大带小、以公司带商户、以市场带商户等多种形式,通过第三方或更多方合作,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方案,实现小微企业贷款“零售业务批发办理”,形成贷款规模效益,从而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该模式已在遵义市金三角建材市场等成熟商圈、专业市场等推广,近千余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与信用社建立了信贷业务联系并从中受益。

企业拓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拓展训练;企业凝聚力;企业员工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44-01

一、 企业凝聚力概念

一般来讲,企业凝聚力是指企业管理规模、管理、效益、文化等方面对企业各成员所形成的各种影响,并对企业员工产生的吸引力和向心力[1]。凝聚力是企业核心精神,是支持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简单地说,企业凝聚力就是使员工能够团结在一起,相互信任、相互帮户、相互促进、努力工作的一种向心力。企业凝聚力强,意味着企业员工有较高的士气,行为一致性高,能积极地沟通与合作,共同迎接挑战,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影响企业凝聚力的相关因素

影响企业凝聚力的相关因素有很多,任何一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企业凝聚力发生改变。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

1. 企业成员的相容性

企业成员的相容性即指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接纳的程度,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的共同性与互补性上。共同性主要指的是企业员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目标以及信仰等。互补性主要指的是企业员工之间工作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互补。员工的共同性与互补性都会对企业凝聚力产生影响。

2. 企业员工的满足感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五个层面。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2]。任何一个员工根据自身情况都会有不同从层次的需要,只有员工的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才能给予员工源源不断的满足感,从而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向心力,降低人员流失率,提高企业凝聚力。所以,企业员工得到满足,是影响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3. 企业领导方式及企业领导的领导力

研究表明,企业不同领导方式对企业凝聚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的人曾做过实验,比较了“民主”、“专制”和“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之下的各实验小组的团体气氛。结果发现,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下,成员间友好相处,参加集体活动的程度高,活动的组织程序和效率也高[3]。企业领导是企业的领军人物,是整个企业的核心。企业领导不仅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要统领整个企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带动企业员工积极交流,团结协作,创造友爱、和谐的工作环境。所以,企业领导方式及企业领导的领导力均影响企业凝聚力。

4.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自觉意识构成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也是企业软实力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企业员工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树立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及形成与企业发展相一致的信念和认知。

三、 拓展训练与企业凝聚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提升企业凝聚力。企业为了到达这一目标,积极号召、带领员工参与拓展训练。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模式,其课程融思想性、教育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独具创新,对企业凝聚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的英文翻译是Outward Bound,是一种航海术语。Outward Bound从字面解释为“出海的船”,在教育领域诠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未知的挑战[4]。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获救海员的经验,研究发现,这些生存下来的人,既不是最年轻的也不是最强壮的。专家们得出结论:这些人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关键在于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意志特别坚强,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家庭生活幸福,有强烈的责任感[5]。二战结束后,拓展训练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推广开来。

2. 拓展训练对企业凝聚力影响的原因

2.1拓展项目要素

拓展训练是体验式的活动,通过亲身经历,使得个人与整体发生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根据Kimball(1980)的研究,拓展训练有五项共同要素,包括“压力”、“行动性”、“新奇的环境”、“团队合作”与“不可避免的成功”[6]。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拓展训练都必须包含这五项内容。

2.2“压力”式挑战激发企业员工潜能,提高企业整体心理承受能力。

正所谓压力是动力的源泉,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度的压力能让员工积极地面对挑战,让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在拓展训练过程中,通过培训师对挑战要求讲解,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使命的重要性和完成任务的艰巨性,给予员工适度的压力,鼓励员工积极去承受压力、迎接挑战,从而激发员工自身潜能、增强面临压力的突变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2.3“行动性”增强企业员工行动一致性,提升企业凝聚力

拓展训练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学习方式,就是因为拓展训练以实际行动来代替口头上知识的传授。通过亲身体验,能给员工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培训师的引导下有更深刻的感悟,内省反思,提升心智,达到学习的目的。正所谓“患难见真情”,若企业单纯进行口头上的教育,要求“团结”、“友爱”,而不曾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那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拓展训练正好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参与拓展训练项目,在整个挑战过程中,促进企业员工沟通与合作,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加强企业团队行动的一致性,提升了企业凝聚力。

2.4“新奇环境”提高企业团队作战精神面貌

由于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是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培训师利用场地设施及气氛渲染,改变周围环境,考验企业员工迅速融入新环境“作战的能力”。比如“电网”项目中,培训师设置一个逃亡的场景,让所有员工在40分钟内,利用所提供的工具通过一张高压电网,并且任何人不得触网,否则算为阵亡。通过一系列的类似挑战,来提高企业员工适应能力及面对新环境的挑战时企业团队临危不惧、团结协作、勇于作战的精神。

2.5团队合作增强员工彼此依赖性

拓展训练一般以团队为单位来完成任务的,项目开展过程中,培训师给予企业团队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员工们一系列的讨论、协作、互相帮助最终完成任务。以“鼓动人心”项目为例,用鼓将球连续颠击,并不能中断。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靠所有员工团结协作,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通过这样项目的考验,让员工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将力量汇聚在一起、团结协作才能创造更高的成就,增强员工之间的依赖性,增强企业凝聚力。

2.6不可避免的成功增强员工成就感

挑战过程中,屡屡失败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心理。而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能提高员工士气、增强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一切挑战。培训师安排的集体挑战项目一般看起来非常艰难,但通过培训师活灵活控,结果往往是通过企业团队团结互助最终取得成功。这种来之不易的成功会给员工较高的成就感及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员工成就动机,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 结语

拓展训练为员工提供了互相交流、团价协作的平台,在项目挑战过程中,员工积极沟通合作,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增强了彼此依赖感和团队归属感,满足了员工情感需要。通过学习与分享,企业员工的相容性和成就动机得到了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有积极的影响。更高的成就动机和更多的情感沟通,造就了更高的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轻松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明德,李文星.论企业凝聚力的产生及构成[J].经营管理,2009,31(6):53-55

[2]周蕾.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对重庆联通公企业凝聚力的研究[D].背景邮电大学.2011.

[3]熊小平.浅谈影响企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企业论坛,1995.04:93-94

[4]历丽玉.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09

[5]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5-6

[6]Kimball,R.O.Wilderness/adventure programs for juvenileoffenders[J].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96986,1980.

[1]周明德,李文星.论企业凝聚力的产生及构成[J].经营管理,2009,31(6):53-55

[2]周蕾.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对重庆联通公企业凝聚力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3]熊小平.浅谈影响企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企业论坛,1995.04:93-94

[4]历丽玉.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09

企业拓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虚拟企业;会计主体假设;拓展

虚拟企业使得传统的企业界限模糊化。虚拟企业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一些具有不同资源及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走到一起联盟,组成虚拟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顾客,也可能是同业中的竞争对手。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界限,使企业界限变得模糊。企业界限的模糊使得会计主体范围界限模糊,突破了传统会计主体的实体边界,带来了学术界的思考和探讨。

1 虚拟企业的出现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

虚拟企业(Virtual Corporation,又称为网络公司),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1)虚拟性对抗实体性。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中,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在空间上将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限制在每一个特定的在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的单位之内。而虚拟企业不是法律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暂时性对抗持续性。持续性经营假设认为会计主体是稳定的、并将持续经营下去。虚拟企业是一个暂时性的联合体,即几个相关或竞争的企业为了一个目标短时间内迅速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新的联盟,在完成目标以后立刻解散。

(3)协同性对抗单一性。传统的会计主体为单个的企业或者企业集团。虚拟企业是建立在当今发达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企业合作。虚拟企业采用通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使所有参与联盟的企业都能共享设计。生产以及营销的有关信息,从而能够真正协调步调,保证合作各方能够较好合作,从而使虚拟企业集成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4)平等性对抗控制性。虚拟企业综合利用市场上各项资源,将几个企业联合在一起实现战略上的合作,各个参与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企业集团,企业兼并、合营中会有一个或几个控制其他公司的公司,其中的参与者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 会计主体假设的应变――拓展边界

虚拟企业和传统的公司存在着差别,但是又符合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条件。会计主体应具有两个特征:(1)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自主支配的经济资源,并能独立作出决策;(2)能对自己所控制的经济资源独立承担责任、义务。虚拟企业是具有各自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结成的联盟,说明其具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自主支配的经济资源,各个参与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共同作出决策,其中的每个公司都应该为共同经营过程中自己所做的承担责任。所以虚拟企业可以作为会计主体,我们应该将这种虚拟企业包括在会计主体的范畴内,将只包括独立的企业的会计主体假设推到包括经济联盟的会计主体假设,扩大会计主体的边界。

虚拟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价值链联盟,程宏伟认为,价值链会计的主体可以分为虚拟会计主体和实体会计主体。虚拟会计主体是整个价值链联盟;而实体会计主体则是价值链联盟中的各个企业,包括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价值链联盟包括了各个层面上的模块,当模块化拓展了企业边界的时候,会计的空间范围假设,即会计主体边界也应该拓展。

3 拓展会计主体边界的影响

会计主体假设作为四大假设的基础,当会计主体边界拓展时,也必将会对其他假设造成影响。

(1)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的影响。根据交易事项观,事项是发生在同一个会计主体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转移,内部转移价格通常不必考虑是否公允的问题,一般需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标准。拓展会计主体的边界意味着战略联盟中各企业的交易都是内部交易,在进行会计确认时候需选择账面价值作为计量标准。

(2)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影响。会计信息的需要者主要分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和内部信息使用者。外部信息使用者包括股东、政府、客户等,将会计主体的边界拓展,将虚拟企业包括在内后,会计报表将全面反映虚拟企业的信息,外部使用者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如与这几个公司进行战略联盟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是否盈利以更好的进行投资或经营决策。

(3)对其他会计假设的影响。虚拟企业的暂时性违背了持续性经营假设。而会计分期是建立在持续性经营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将持续性经营假设变为暂时性,那么会计分期就要细分为更小的时间段,最后变为实时报道,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借助电子信息工具。虚拟企业环境下,交易更多的是使用网上电子货币,而不再是纸质货币、汇票等实体货币,所以货币计量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从财务的目标以及主体假设的重要性看,应该将虚拟企业作为会计主体,这样做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和可靠的信息,同时在确定好边界后会使财务实操者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及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上更加明确。在未来的会计假设研究中应该对其他假设也进行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企业拓展范文第6篇

截至2007年12月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8000亿美元,累计成立境外投资企业9900多家,分布在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3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投资地区主要集中于周边的东亚及南亚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对周边(香港除外)投资的85%投在了东盟、南亚和朝、蒙等发展中国家。第二,投资领域主要包括农机、家电、轻工、纺织、农业以及工程承包等行业。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以电子电机产品(电视机、冰箱、空调、VCD、电话机、程控交换机、摩托车)和轻纺产品(服装、箱包、手工工具、毛毯)为主。第三,现阶段有条件走出去的企业主要源自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发达省市;但内地走出去企业也在迅速增加。

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全球化所沿袭的基本脉络是,发达国家的广义高级生产要素以资本形式向低级生产要素拥有国家集中,导致后者大量出口从而产生巨额顺差。很显然,这种并不平衡甚至并不平等的分工体系虽有其暂时合理的一面,但就未来长期而言却是难以为继的。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一国人均收入达2000美元时,产业结构将面临调整,产品标准固定、工资成本升高的夕阳产业将转移到海外。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增幅为11.4%,人均GDP为2460美元。到2007年末,我国进出口贸易达到21738亿美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

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资银行的海外拓展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加剧,市场积存有过量流动性。200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金额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累计净现金投放330万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62亿元,再加上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使潜在的金融风险因素增加,因此,有必要为剩余资本寻求新的出路。另外,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2007年末达到1.5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在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形势下,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投资的需求日益迫切。从这个角度而言,海外投资符合目前国家金融战略的需要。

第二,一般认为,产品生命周期及其转移规律决定了东道国吸收外资只能带来发达国家的成熟产品,发展中国家为此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在前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大量的生产能力进入,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与发展,有些产业目前发展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了,需要实施梯度转移,因此,利用现有资源直接参与到国外先进企业、优势产业中去,亦不失为一种快捷方便的配套战略。

第三,企业自身的动力。企业“走出去”的动因很多:有的企业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技术;有的企业则意在获得一些资源。从目前国际发展情况和中国参与国际市场情况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寻求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

此外,从全球经济看,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通过外向型战略促成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外资流入激励政策,对我国资本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和泰国、菲律宾等东亚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外资依赖,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需求与我国的资本拓展正是相吻合的。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中资银行的海外拓展,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资本走出国门的趋势,属于资本输出的范畴。资本输出是国际经贸合作、国际商业活动及资本市场运作的一种成长方式,是资源优化配置走向国际化的体现。联合国对158个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的调查也显示,中国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从经济增长看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资本输出国。由此,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合理配置资源、贴近当地市场的主动选择,也是国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中国的银行也加大了在国外拓展的力度。对银行来说,通过海外拓展可以带来新的业务品种、新的市场、新的客户和更广阔的盈利空间,因此银行在完成自身的体制改革之后,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是必然的。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正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向成长为世界性经济强国的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特别是跨国银行的强大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保证。尽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市场仍将是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在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面前,中资银行需要变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通过海外发展发展壮大自己以应对挑战是最有效的办法。综观国外的大银行,无一例外是通过大规模的海外发展迅速壮大的,在过去十年来尤其如此。近年来,我国银行(以下称中资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走出去”企业在国际贸易以及海外业务方面的巨大需求,并将其视作传统公司业务之外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看到这一点,中资银行加快了在国外设立机构的速度。截至2007年末,有7家中资银行在国外设立8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总资产达2674亿美元。其中,中行已基本形成全球机构网络,包括696家海外分支机构,工行、建行、农行、交行四家大型银行在海外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至2007年末,工行已经拥有110家境外机构,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已经在香港、新加坡等海外经济金融中心或发达城市建立了分支机构。中资银行在海外拓展的手段除了传统的机构延伸方式,还在近年来开始使用大规模投资式的拓展。2007年,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更加引人注目,工商银行先后出手投资和购并了印尼的哈林银行、南非的标准银行;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公司互相投资10亿美元收购对方股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民生银行以25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联合控股9.9%的股份,并有权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增持股份至20%,增持后民生银行将成为联合控股第一大股东;中国银行以9.65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金融租赁公司100%的股本;国家开发银行向巴克莱银行投资30亿美元等。综上,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可以预料,只要中国银行业继续壮大,其海外发展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二、 企业与金融机构海外拓展的相互依存关系

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将持续扩大,涉及的领域将不断拓宽,合作的方式也将日趋多样,经济社会效益也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已成为建筑、纺织和海员劳务的重要输出国,在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和生产能力过剩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企业在踏上“走出去”的征途之后,还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主要包括:一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对许多国际规则和惯例以及投资对象国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因而导致海外经营中增加成本;二是“走出去”的企业在初创阶段缺乏国外市场认知度,无法获得当地银行的支持;三是企业国内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也难以通过跨国金融平台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四是我国金融机构海外网点和服务能力有限,难于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在这些困难中,金融服务成为我国“走出去”企业难以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反观我国在境外发展的中资银行,它们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一样,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中资银行海外机构虽然业务种类较多,但创新不足,业务发展受到制约。与目前国际先进银行普遍开办多种业务相比明显落后,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客户大都限于当地华侨和少数规模较小的贸易企业。多数中资银行没有进入当地主流社会,甚至没有参加当地的货币清算系统,各项业务游离于当地金融产业之外。由于中资银行的缺憾,使一些“走出去”的企业不得不到当地的外资银行办理业务。不仅“肥水流入外人田”,而且也形成了国有资产的体外循环。

实际上,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更需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支持,通过企业资金的沉淀和结算资金的流转形成银行的资金来源,从而大大降低中资银行在当地市场筹资的成本,增加资金实力;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不仅使得中资银行能够增加各种利差和手续费收入,而且能够促使中资银行开展业务创新,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扩大市场;通过与企业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能够沿着企业的产业链条在当地建立新的客户群,进而打入当地主流社会。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中资银行在海外的拓展缺乏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引导,导致了一方面“走出去”的企业抱怨得不到金融的支持,中资银行在海外也面临着单打独斗的困难境地,相互作用制约了我国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

在银行与企业海外拓展的合作方面,我国企业和银行应该很好地吸取外国银行和企业的经验,主要包括:

第一,加快本国银行海外拓展的步伐。企业投资海外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对目标国经济、政治甚至人文环境的不了解。渣打银行在56个国家有1400多个分支机构,有超过90%的利润来自于亚洲、非洲及中东市场,其国际化网络与中国本土企业海外拓展的最初目的地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近年来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热潮中,作为非洲大陆最大的国际银行,渣打利用其植根非洲多年建立起来的庞大网络以及对非洲政治文化、政策法规的充分了解,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第二,在支持企业过程中发展自己。在帮助企业拓展的过程中,银行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引进外资的初始阶段,一些外资银行随着其本土企业也一并踏入中国的市场,并以在中国投资的本国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业务,迅速打开市场,站稳脚跟。外资银行以国际化的行业和产品技能与本地化的知识理念,向本国在海外的投资企业提供国际金融环境中的信贷业务、现金管理、贸易融资、零售银行金融产品组合和资本市场业务。一些国际化大银行在伴随企业客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功确立了其在亚洲、非洲和中东等新兴贸易走廊的地位,同时,其国际化的网络也进一步得以拓展,近年渣打完成的对韩国第一银行、印度尼西亚permata银行及中国台湾省新竹银行的收购即是例证。

第三,强化合作基础取得共赢,银行与企业间关系的稳固基础在于彼此对对方的需求了如指掌,并且能够为对方量身打造所需的服务。国际化先进银行在与企业客户的合作之前,通常会做审慎的调研,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其竞争对手和所处整个行业的情况。然后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给企业提供包括对企业金融产品的培训、资金运作、融资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建议。这不仅可以帮助银行有充分的了解,降低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

第四,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在企业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催生了金融产品大量面世。这对初次涉足海外市场的企业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在这一点上,一些国际化的银行混业经营的优势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通常可以利用广泛的产品线为本土企业兼并、收购、IPO、上市、私募股权等需求提供投行、商业银行甚至企业价格高管个人理财、保险等涉及外汇监管、账户结构、债券、基金、当地清算系统、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因此,银行只有融入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后,才能打造出企业需要的产品,把合作的基础夯实。

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应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中资银行是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走出去”的企业也是中资银行在海外发展的重要支撑。种种资料和调查报告显示,“走出去”使得银行与企业间的共生共荣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企业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银行业的发展。中资银行不仅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而且要全面参与到企业的并购和资本运作中去。由此,迅速构建一个强大的金融和企业合作的体系,抓住目前的战略时机,扭转我国“走出去”企业和银行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势在必行。

三、中资银行与“走出去”企业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 国家政策引导与扶持“走出去”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合作

国家应该在具体涉外政策方面和配套的行政、金融、法律体系建设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在这方面国外已有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例如在海外投资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奖励、促进和保护海外投资安全与利益的基本政策。美国最早于1948年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时,率先创立了海外投资保证制度,美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条约以及利用国际经济组织甚至利用外交方式对海外直接投资进行支持与保护。在国内,美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税收、金融等支持本国对外投资的政策。二战后,美国制定了许多旨在保护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法律,其中重要的有《经济合作法》、《对外援助法》、《肯希卢伯修正案》及1974年贸易法中的限制条款。继美国之后,日本1956年在世界上第二个创设了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为保证海外企业的权益,确保最惠国待遇以及促进与缔约国的资金、技术交流,日本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目前,我国在支持企业海外投资方面已经制定了很多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除支持海外投资措施之外,国家要设法引导“走出去”企业和银行在海外发展过程中的合作,具体可以考虑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国家有关部委应该围绕支持“走出去”企业和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合作发展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例如,为避免“走出去”企业间和中资银行海外机构间的无序竞争,国家商务部和金融监管机构可酌情对“走出去”企业和商业银行海外设立机构的地域进行划分,视当地市场容量批准企业和银行海外机构的设立。第二,可以结合中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企业首先选择在海外投资所在地的中资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国家有关部委在国外的有关双边交流和合作,国家各系统各部门如教育部、旅游局、航空、航运、商检等驻外机构对外办理双边合作等事项均应考虑利用国外中资银行的资源和渠道。通过各行各业的支持,为中资银行在海外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第三,国家有关的出口信贷或项目贷款也可以由国家政策性银行与海外中资银行合作办理,由海外中资银行承担行的角色,以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对于一些援建海外的项目工程,相关的银行结算、融资等业务亦应指定所在地或工程所在国附近的中资银行办理。通过这些必要的手段使已经“走出去”的中资银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来自国内的支持。第四,全力充当桥梁与纽带,积极协助企业和银行海外机构解决与当地市场监管机构产生的问题,合理保护企业和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权益。在国内,要引导企业和中资银行在内部建立流畅的支持海外发展的业务流程和体系;商务机构应在为企业中资银行海外机构提供信息、法律支持、介绍客户等方面的服务发挥积极作用;外交机构在适度情况下,亦应为所在地的企业中资银行提供帮助,介绍客户,解决疑难,尤其在个别国家因政治原因而对当地中国投资企业和中资银行采取不适当的处罚等行为时采取必要的外交手段以维护中资银行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 “走出去”企业应该确定加强与中资银行进行合作的方针

“走出去”的企业要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在国外寻找金融合作和服务时,将首选目标瞄准海外的中资银行。具体来说:一是要制定以中资银行为金融合作伙伴的海外发展战略,将中资银行作为其在海外投资的重要合作对象和依靠的力量。尤其作为大中型的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在实施带有国家战略投资色彩的项目中,更要明确这一点。目前国内“走出去”企业在寻求融资合作时对外敞开大门,许多国外银行由于在技术含量、产品创新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更容易地参与进来,但从国家的战略意义考虑,这类项目的金融更应由中资银行参与和主导,才能确保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最大化。二是企业要制定与中资银行合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走出去”的企业在与中资银行合作进行海外拓展的同时,要本着合作双赢的精神就具体项目提出具体合作措施和要求。由于中资银行目前加大了走向海外的步伐,要避免因中资银行间的竞争抬升企业地位进而破坏了银企间的合作基础,不仅对外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最终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三是要设法打造中国企业金融的合作平台和品牌,必要时,可以由“走出去”的企业与中资银行及其海外机构建立合资企业、合资金融机构或合资银行,进而为建立中国企业和金融的联合跨国企业创造条件。例如,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对石油的需求,我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来扩大石油来源,由于国际金融资本已经大规模参与到实物市场中来,国际油市的操作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金融化操作。应对这样的竞争格局,企业需要在“走出去”战略中制定相应的金融对策,要把石油领域的“走出去”与金融领域的“走出去”联系起来考虑。这就需要加强石油企业和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将油价、利率、汇率等风险综合起来考虑,建立起完善的石油金融体系。

(三) 中资银行应该提高对“走出去”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企业拓展范文第7篇

 

拓展训练开始先是组建团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团队的名称,logo,队歌,口号等信息成为了整个训练时期我们团队的象征。然后就是开始各项拓展项目了。“信任靠”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机器人”让我们在黑暗无助中体会到了如何信任别人,如何指引别人;“蜘蛛网”则让我们明白了要进行详细的计划以及明确的分工;“珠行万里”培养了我们沟通与协作的能力;“背摔”让我们克服恐惧,并体验到了团队对个人的支持;最后的“毕业墙”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

 

这些项目中令我感触最深,收获最大的就是“毕业墙”了。当我们126人刚站在高4.8米的墙前面时,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能爬上它。足足有3个我那么高,怎么可能爬的上去!这时教练教了我们攀爬的方法:首先由两个人先搭建人梯将一名队员送上毕业墙,接下来由其他队员继续搭建人梯,将其余队员通过“下顶”、“上拉”的形式,依次送上毕业墙。虽然了解了攀爬的方法,但我们依然对成功缺乏自信。当教练问我们多久能完成时,我们大都说2个小时,2个半小时。

 

翻越毕业墙开始了!一个个身材高大的队员面朝墙壁,站定双脚,探出坚强的肩膀;一个个队员将膝盖顶在了一起。第一个我们组的赵阳在人梯队员的双手托举下爬上了毕业墙,随即,一个又一个的队员一一踩在人梯队员的身上由上面的队员拉引下翻越了毕业墙。当人梯的队员们的衣服早已湿透,上面拉引的队员汗如水下,在下面作保护的大群队员都高举双手,仰望着毕业墙的上方,很多人都被感动了,眼里含着泪水。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竟然只花了30分钟!这是多么短的时间啊!可以说这是我们事先都没想到的!不知何故,此时的毕业墙显得那么可爱,那么温顺,那么平静;每个人的脸上显得那么坚强,那么自信,那么幸福!

 

单就毕业墙这个项目,我感触颇多:1、团队凝聚力建立于目标上的共识。目标上所达成的共识时团队凝聚力的基础。这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从根本上激发了每位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2、团队凝聚力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在整个团队登顶的进程中,团队中每个人都客观存在着与其他队友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个性、甚至不同的性别。但是为了整个项目的成功,大家必需拧成一股绳、尊重团队的最后意见、服从团队的整体安排。当面临三米的高墙时所有人都有恐惧感,也许没有队员从心底一开始就甘做人梯。但为什么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做了呢?因为大家都很了解,要想完成项目必需舍弃个人利益、必需服从团队的安排、必需执行团队的决定。而这“舍弃”、“服从”、“执行”都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3、团队凝聚力体现在成员间的协作。不难看出,整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就如一个个单列的珍珠,是相互间的协作把每一个环节整体的串联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珍珠项链”。而大家的协作是以相互间的信任为前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信,使得最下面的队员甘做人梯;中间的队员敢于伸出救助之手;上面的队员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企业拓展范文第8篇

马云多次阐述:“传统企业不做电子商务,五年后会后悔的”,当时我个人认为,这肯定又是马云借助电子商务发展之势为自己的商务平台摇旗呐喊,不断放大电子商务平台价值的“忽悠”之举。

目前,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新闻通发页以及资讯栏目的频道首页,几乎被这些从事电子销售的企业所占有,2007-2008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游戏、汽车、房产等企业的品牌广告,2009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电商企业、房产、汽车的广告,难道是马云的“忽悠”,把大家鼓动走上电子商务之船,还是各大企业本身就看到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所爆发出来的具大商机?

之所以电商企业及品牌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品牌推广,第一是因为很多投放的结果可以有据可循,非常准确的计算ROI;第二是较为复杂的品牌推广可以做到良好互动呈现,通过多种方式的互动全面演绎和彻底清晰明了的阐述产品信息,消除消费者的购买疑虑,避免其它媒体简短的宣传所带来的印象型广告。第三是品牌推广受众群体覆盖精准化。从她最近负责的几个品牌营销推广案例:雅诗兰黛、倩碧品牌推广中得知,都很明显的体现了以上几个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品牌主不仅仅是定位只做品牌宣传这种初期要求,同时结合妆点网旗下电子购物平台名品SHOW开通专属品牌卖场,直接开辟在线订购配送服务,通过网络营销商务化。

厂家要想拥有更大的利润,避免金融危机时众多代工工厂倒闭的境况出现,建立自己的品牌迫在眉睫,电子商务无疑成为打造自主品牌的首选。在众多电子商务平台中,记者注意到了一家新兴的企业斐贝国际,斐贝国际旗下的菲玛特商城以其崭新的B2C2C模式,为中国企业打通了一条品牌成长“绿色通道”。同时,斐贝国际自身亦在电子商务界实现了“品牌突围”。

据了解,斐贝国际旗下的菲玛特商城与传统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不同,菲玛特商城B2C2C模式借力女性消费者,通过店主和会员的力量推广产品,菲玛特商城上的每一个会员、店主就是渠道商、广告商。商户和菲玛特商城合作后,就可以在菲玛特商城上展示自己的产品,而菲玛特商城上的每一个会员和店主就成为一个个分销终端,这几十万个分销终端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把商户的产品推荐给她的亲朋好友,她的“生活圈”,促进购买。只要商品优质,经过口口相传,这几十万个分销终端会变成几百万个,让商户的市场拓展变得容易。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有1000万家左右,其中在行业内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约300万家左右,而建材、家电、市场正向品牌集中化的层次发展,各大有远见、创新意识强烈、融资渠道通畅的企业正发起不断地升级和改进,意味着将有多个场面临重塑,竞争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这意味着将有多轮洗牌发生。网络媒介的特性适合给复杂的产品做广告,用营销直接带动销售,加上网购用户的崛起,滚动发展,所以网商企业现在成了互联网广告的核心客户之一也就不足为其。

业拿专家表示,未来的网络营销一定要瞄准电子商务,网络媒介的价值是整合了品牌营销和产品销售,其出路和机会在电子商务。原因如下:

1、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目前网购所迸发出来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消费或者购买的产品,涉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衣着打扮、居家生活、商务办公旅行都可以通过相应专业垂直平台名品SHOW、携程、E龙网等贴心实现。现在大型家电等大件、单价高的商品也可以通过京东商城这种平台网络购买。

2、生活中随处可以购买的产品,比如饮料、大米、粮油。也可以通过1号店这样的企业进行一站式完成。对于可以通过网络消费和网络购买的产品而言,网络媒体的核心功能就是信息的深度呈现,达成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和网络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