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报道稿

新闻报道稿

新闻报道稿范文第1篇

一、指导原则

明确目标,主攻省以上特别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用稿;突出重点,主攻重稿、大稿;拉开稿件考评等级;加大上省级主要报台的考核。

二、考核范围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日报》、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和电视台《新闻联播》,《日报》、人民广播电台《917新闻》和电视台《每日新闻》等11家主流媒体栏目以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正面宣传区人保系统的新闻报道

三、考核计分

新闻报道计分由完成用稿任务基础分、新闻稿件计分相加为最后得分。

1、完成用稿任务基础分

完成《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摘》用稿任务各计奖励分100分;完成《日报》、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电视台《新闻联播》用稿任务各计基础分50分;完成《日报》、电视台《每日新闻》和人民广播电台《917新闻》用稿任务各计基础分30分。对所规定的此11家媒体,凡是没有完成用稿任务的对应媒体基础分计零分;对所规定的此11家媒体,未下发任务数但有可认定稿件上稿时得相应基础分。

2、新闻稿件计分

在中央、省、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稿,参照附件2《在中央、省、市主要媒体用稿计分标准实施细则》,按等级给予量化计分。同一稿件在不同媒体采用,可重复计分。

3、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的考核

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的考核只计算基础分,即完成网站上稿任务计基础分20分,其稿件不列入新闻稿件另外计分。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只考核单条采用稿件。其任务分别为局属各单位每月上稿4篇,各街道保障所每月上稿2篇;其投稿地址为。

四、奖项设置

1、对完成基础任务且考核总分前列的单位评选年度《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并予以奖励。具体奖项设置为局属各单位取前两名、各街道保障所取前三名,第一名奖励1000元;第二名奖励800元;第三名奖励500元。

2、设立“全系统优秀通讯员”奖,表彰在宣传报道过程中成绩突出的通讯员,予以奖励。

五、有关说明

1、负面报道、评论、理论文章、文学作品不列入考核范围;

2、各单位都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对外新闻报道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每月2日前向局办公室上报已列入考核范围内新闻媒体的用稿情况(报刊需注明日期、版面;电台凭用稿单认定;电视台需凭相关视频确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稿件采用情况不需报送,由局办公室统计)。对故意虚报上稿量的单位一经核实,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该单位年度新闻工作、宣传工作评优资格。

3、每月对各单位在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上稿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通报形式放置人保网首页。

4、用稿认定制度。原则按照新闻事实属地原则认定。对参与策划采写协调的,予以认定;没有参与配合、协调上级新闻媒体记者采访的稿件,不予认定。同时,对于宣传工作不配合的单位,视情况取消其评先资格。

5、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综合新闻稿件,至少要有60字以上的新闻事实,计0.5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综合新闻稿件至少要有10个字以上或图像的新闻事实,计0.5条。

6、《日报》、《日报》只考核300字以上单篇稿件;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电视台《每日新闻》和人民广播电台《917新闻》只考核单条稿件。

7、在省、市级主流媒体中,不符合考核标准字数、时长的单条文字、图片、视频稿件按0.5篇计入用稿任务,但不列入新闻稿件计分;不符合考核标准字数、时长的综合文字、图片、图像稿件不计用稿任务,也不列入新闻稿件计分,但作为评选《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参考因素。

新闻报道稿范文第2篇

盛学友事件概况①

盛学友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位自由撰稿人,曾在中央各新闻媒体上发表过大量稿件,产生过一定反响。

1996年初,哈尔滨市宾县镇西板纸厂因电费问题,与宾县电业局发生纠纷。盛学友对此事进行调查采访并写成报道后,板纸厂厂长给盛学友1万元,盛用此款买了手机,并携款上北京送稿,盛学友的稿件《电老虎两年吞吃120万!》等几篇稿件后来先后在《法制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质量报》、《工人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此后,该厂厂长又分两次向盛学友送去现金1.5万元和6000元(这两笔钱据有关报道称,是镇西板纸厂要盛学友找律师与宾县电业局打官司的费用,但后来此案未被法院受理,但钱一直留在盛学友手中)。

1996年5月,哈尔滨宏业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王成珂找到盛学友,反映了该公司与原主管局市机械局主要领导在股权问题的纠纷。盛学友在采访后写了几篇稿件,批评机械局侵害公司合法权益,在《法制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在盛学友提出对此事做连续报道的设想后,王成珂给盛学友一张1.5万元的现金支票作为采访报道费用。

1997年,哈尔滨市香坊区检察院以盛学友上述行为涉嫌受贿为由将其逮捕。1998年3月,经过一些朋友及律师申诉、奔走,此案被撤销,盛学友无罪获释。

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此案从法律角度看,纯属冤狱,盛学友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根本不具有的主体资格,可以说,他的行为在法律上并无不当之处。但是,新闻法规与新闻伦理是两类不同的规范,就许多问题来说,法律的裁决在合理性与合法性上不能同时达到最优。有些案件法律可能裁定媒体及从事新闻活动的个人胜诉,但是这些媒体或个人自身的行为未必能够经得起伦理追问。这些问题只有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加强自律才能解决,这是我们需要从职业伦理角度审视这一事件的主要理由。

其次,我国目前的新闻传播事业中,自由撰稿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建立并倡导适用于这一群体的职业伦理规范,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两点理由,笔者认为对此事件有必要从伦理角度加以讨论。

从事新闻报道的自由撰稿人应否遵循新闻职业伦理?

所谓自由撰稿人(Free-lance),就是以独立身份独立为报刊撰稿为生的人。这一群体是伴随着媒体市场化过程出现的。②自由撰稿人中,有些是以从事文学创作为主的,而更多的是以采写新闻报道为主。盛学友就属于后者。

假如盛学友不是自由撰稿人,而是与某一媒体有隶属关系的记者,他在采访报道中的行为无疑是有违职业道德准则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或借用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

应该说,从事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不得接受采访对象的任何馈赠,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如美国职业记者社的道德法规规定:“接受礼品、恩惠、免费旅行、特殊照顾,或其他特权,有损于新闻工作者及其主顾的正直品格。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应接受。”③

但是,盛学友是自由撰稿人这一身份,使这一问题变得有些复杂。那么,从事新闻报道的自由撰稿人应不应该遵守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规范呢?

新闻行业之所以需要道德规范,无非是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与公正,增进新闻业的公信力,赢得受众的信任。就“采访过程中不得接受任何形式的馈赠”这一条规范而言,是基于以下理由:要保证报道的真实准确,记者采访中对有争议的双方,必须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听取双方意见。而如果采访中接受某一方的接待、礼品,甚至采访中的所有费用支出完全由该方支付,记者就等于放弃了客观的立场,极有可能为新闻报道的失实埋下一个危险的种子。

因此,自由撰稿人从事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因为这是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前提。

所写报道的真实准确能否成为上述行为合理化的理由?

我们说采访中接受采访对象的招待、礼品,由采访对象支付采访费用等行为会妨碍新闻采访者的客观立场,进而可能影响到报道的真实准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能排除尽管有些采访者在采访中有上述行为,但最后写成的报道基本事实是真实准确的。有人认为,报道是真实准确的,就足以证明采访者采访过程中的行为也是无可非议的。这种观点,是经不起分析的,理由有三:

第一,这种现象不具有普适性。正如康德指出的:“除非我能使我的意志把我的行为准则变成普适的定律,否则我就不应采取行动。”康德的这一观点,被称为道德黄金律,它强调衡量判断一个行为在道德上是否正确,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普适性。以此为标准来衡量,采访中收受对方礼金、由对方支付采访费用,但最后写成的报道仍然是真实准确的,这只能视为一种特例,而不是一种普遍的情况。这已为新闻实践中的大量事例所证明。那些给从事新闻采访的人提供种种物质馈赠的人,应该说都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即希望记者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报道,他们会以各种或明或暗的方式对采访者的采访报道施加影响,采访者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事实作出错误的判断。

第二,这种现象如果得以普遍化,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就失去了制度保障。现代司法制度强调严格执行“利害关系原则”,如儿子涉嫌犯罪,当法官的父亲不能参与此案的审理,即使他有大义灭亲的无私品格。正如司法公正不能靠法官的个人品质来保证一样,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也有待于制度保障,采访中“不得收受他人馈赠”就是这些制度中的一条。正如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指出的:“在执行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时,我们不仅仅只对自己的良心尽责;仅满足于内心里知道自己并没有被收买或受到影响,‘免费东西’并没有使自己批判意识变得迟钝或使自己的警惕性变得麻痹,是远远不够的,从内心里面不一定能感觉到利益冲突……但从外部它可能被想象出来或察觉出来。难就难在它是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终点,同时是公众信任的起点,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常用所谓‘显得不合适’的事情来反对政客、法官甚至传道士,自己也必须注意防止它。”④

第三,采访者接受采访对象的馈赠,等于事实上与采访对象达成了一个协议,即作出有利于采访对象的报道。这时,采访者就会陷入严重的道德悖论中:如果事实真相对采访对象不利,采访者作出真实的报道,固然是忠于良知,但这种行为构成了对采访对象的欺诈;而如果忠于与采访对象心照不宣的协议,用歪曲事实的办法作出有利于采访对象的报道,则又有违做人的基本良知。

因此,我们认为所写报道的真实准确,不能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接受采访对象钱物这一行为合理化的理由。而且应该说明的是,盛学友关于宾县镇西板纸厂与电业局纠纷的报道是存在争议的。笔者无法断定个中是非,但至少应该说,盛学友在采访中的这一系列行为给人们怀疑他报道的真实性落下了一个口实吧。

没有稳定收入的自由撰稿人接受采访对象的钱物等是否无可厚非?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供职于新闻媒介的记者采访中的相关费用完全由单位支付,禁止他们收受采访对象的馈赠,理所应当。自由撰稿人没有这份保障,我们要求他们遵循这一职业规范是不是过于苛刻了呢?他们这样接受采访对象的钱、物是不是应该视为正当获利方式呢?《自由撰稿人盛学友走出冤狱》一文就是这样为盛学友辩护的:

盛学友从采访到报道并向省市及中央有关部门如实反映情况而日夜操劳四处奔走,这种高知识、高智慧的劳动所付出的代价,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盛学友是一个无工作单位,无生活来源的穷秀才,靠什么生活呢?如果他付出了近一年的巨大代价,又分文不得,且不说养家(妻子没有工作又体弱多病,儿子后天性大脑发育不全,连自己的房子也没有,只能住在岳母家),恐怕连自己的生存都难以保证。可见作为自由撰稿人,盛学友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回报。⑤

自由撰稿人当然应该凭劳动获取收入,但笔者认为自由撰稿人的正当获利途径有以下几个:1.稿酬。这应该成为自由撰稿人最经常的收入。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媒介稿酬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正是近年来我国从事新闻报道的自由撰稿人大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2.一些社会机构的资助。3.在一段时间应某一媒介的约请,进行某一问题的采访报道,获取稿费及其相关收入。如范长江先生1935年西北之行,就是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去的。当时范长江并不是《大公报》正式记者。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撰稿人,尤其是从事新闻报道的自由撰稿人,应该主要循上述途径获取报酬,因为这些途径都不至于妨碍自己客观公正的立场。应该指出的是,做自由撰稿人,是一项自愿的选择,因此,就必须做好付出相应代价的心理准备。如果立志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从事新闻工作,就应该自觉遵循新闻工作的伦理准则。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建立起自己的个人职业信誉。个人生活的艰辛不能成为违反新闻职业伦理的理由。

再退一步说,如果像盛学友这样完全由新闻事件一方支付报酬,进行采访报道,进而受托全权处理诉讼等事宜,我认为这时候,他的身份已不再是从事新闻报道的自由撰稿人,而是该企业的临时公关人员。那么这时候,一个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报道完成后,他应向投稿的媒介如实告知他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某种雇佣关系,而不应再以自由撰稿人身份投稿。因为一个道德上正确的行为,应该是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的,是能够通得过“公开性检验”的。自由撰稿人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也需要从媒介的角度考察自己的行为。这样至少对媒介是公平的,使媒体能以更为慎重的态度对待这篇稿件。

注释:

①关于盛学友事件的过程,本文主要依据赵岩《自由撰稿人盛学友走出冤狱》一文,见《民主与法制》杂志1998年第4期

②丁东《告别舆论一律》一文说:“自由撰稿人的产生,是伴随着市民社会而来的。较为成熟的市民社会,才有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是自由撰稿人生存的起码条件。”(引自“世纪中国”网站)

新闻报道稿范文第3篇

一、选题

几条新闻需要组合在一起,在民生节目中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节庆报道,元旦、春节、国庆、九一八等等,在节庆前夕可以做全省各地的节日市场、节日气氛、庆祝活动。二是天气灾害农业报道,这样的报道都是与气候时令离不开的,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旱灾、水灾等灾害天气、播种丰收等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阶段,把几个地市的新闻组合起来,会更大气更有代表性。三是各种检查类报道。四是相似事件的组合报道,这样的组合是随机的,比如有两个相似的事件,在某一方面有互补性,或是两个事件单独发新闻不够分量,就可以把发生时间比较接近的两个新闻组合在一起。

二、稿件筛选和写作

1.节庆组稿

节庆报道是新闻节目中的一个常规报道,每到节日前夕,地方台就会传来大量的稿件,虽然量大,可是仔细一看,却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都如此”的感觉。想要把这些千人一面的稿件组合在一起,又能有可看性,就需要在每个录用的稿件中找到亮点,比如第一条新闻选择一个人,第二条选择一个物品,第三条选择一个场面,最后收口用一个具有总结意义的同期,而不是简单地把单条新闻缩写组合。拿一条表现全省各地喜庆过年的新闻《红火中国年 过年天天乐》来说,民生新闻通常是以人为切入点,新闻的开头我用一个103岁的老人开始,老人儿孙成群,到了过年都来到老人身边,接着我选择了一条满族过年新闻,原稿中的全家团聚、载歌载舞只是一笔带过,着重突出的是满族饭桌上的八碟八碗,什么样的菜肴、怎样的讲究。接着后面是一条富锦县扭秧歌的新闻,突出喜庆气氛。最后,用来收尾的是几个俄罗斯人在中国包饺子过年的报道,一是俄罗斯人包饺子看起来很有趣味性,二是这条新闻有一句俄罗斯人恭贺新年的现场,作为一条组合报道的结尾非常合适。

2. 天气灾害农业组稿

编辑这类报道时一般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某些特定节点上的常规报道,比如第一场雪、第一场雨、备春耕、大丰收。这类报道和节庆报道有些类似,收到的稿件比较雷同,需要编辑尽量在其中发现亮点,找到各地之间的差别。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在稿件中体现一个人,突出一件事,有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而且时间逻辑和叙事逻辑也非常重要。比如,在去年入冬第一场雪的报道《冬未到 雪花飘》中,先从正面描绘了雪中的美景,紧接着接了一条雪后高速公路通行情况的报道,接下来显然就要说到清雪情况了,这时我选择了依兰一位自制清雪工具的环卫工。以上可以说是雪后最正常的情况,在这之后我又选择了两条下雪造成的意外情况,压折了一棵树和秋菜受冻的新闻。

另外,天气灾害农业报道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重大旱灾、水灾、大暴雪、严重雾霾等等和天气有关的灾害性报道。通常这样的报道都有一个延续性,而且波及的范围几乎包括了全省各地,所以遇上这样的特殊时期,要把全省情况的组稿当做连续报道来做,每天的报道即要有区别,又要有联系。比如,去年夏天我省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连续两个月时间通联的组稿几乎没有中断。甚至有时一天要从不同角度组几篇稿。开始关注更多的是全省的强降雨,城市内涝,中期关注我省大小河流的水位变化,后期焦点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嫩江和黑龙江的抗洪形势上。特别是黑龙江抗洪形势严峻时,每一天都要按照黑龙江的上下游顺序做一条片子介绍抗洪形势,因为沿江县市比较多,除了最危险的同江,其他地方就要选择性的报道。尽量每天不重复,但也要把头一天提到形势严峻的地方介绍一下最新进展。

3.各种检查类报道。

通常我们会把同一类检查的报道组在一起,比如消防、工商、食品。这类检查要尽量使用现场,简化事情的前因后果,突出检查出来的问题。比如交警查车,第一句就可以写“今天,七台河市交警支队在市区的主要街道设卡检查酒后驾车,检查刚刚开始,交警就发现了一辆歪歪扭扭开来的黑色轿车……,之后直接叙述检查过程。几个同类检查的“干货”累加在一起,最后可以归并同类项,把几个检查的处罚结果一起交代出来,作为稿件的结尾。

新闻报道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工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034-02

进入21世纪,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逐渐趋向于各种类型的媒体相互融合发展,因为不同媒体有着不同的新闻编辑特点和规律,全面认识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至关重要。数字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期,对新闻编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变化,新闻编辑工作在某些方面具有了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1.1 对网络技术要熟练应用

数字时代要求新闻编辑工作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新形势下要想成为优秀的新闻编辑人员应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熟练应用。首先,对计算机的操作应十分熟练,现代的新闻稿件撰写工作大都借用计算机完成,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非常重要。其次,能够进行网络学习。新闻编辑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信息,同时应学会与读者进行网络交流[1]。

1.2 具有创新意识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创新,新闻编辑人员应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首先,创新新闻主题。现在媒体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只有保证不断创新好的作品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创造一个有价值的新闻首先要选对主题,实现新闻的传播意义。其次,版面设计需要不断创新。数字时代下新闻形式有所增加,图文、动画和音像在新闻稿件中加以运用,因此需要注意版面的美观,更好的吸引读者的关注。

2 新闻媒体为适应数字时展发生的主要

变化

2.1 媒体时效性不断加强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时代媒体不再受时间和形式限制,新闻事件发生后通过网络能够及时的传播和扩散,人们往往借助手机、电视、电脑等对新闻事件有及时充分的了解,同时根据网络上的交流平台,人们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及时了解事件发展动向,不断增强了媒体的时效性。

2.2 媒体逐渐实现个性化发展

数字时代下信息产业迅速壮大,媒体行业的数量急剧增加,新闻覆盖范围也不断的扩大,各家媒体根据自己的侧重点不同逐渐实现个性化发展。目前的媒体信息出现了极大模块,比如娱乐、体育、财经等等,各家媒体风格迥异、信息独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浏览需要的新闻信息。

2.3 受众的选择多种多样

目前网络交流形式不断的增加,微博、论坛等各种形式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可,人们可以借助这些交流平台,及时和评论掌握的新闻信息,不仅增加了信息的时效性,还打破了新闻媒体对信息资源的垄断,使受众的选择范围有所增加。同时随着媒体行业的个性化发展,进一步满足了受众的多样选择[2]。

3.1 新闻编辑总体设计和指挥新闻传播活动

对新闻产品进行设计,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和组织是新闻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传播活动应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这就要求媒体不断创新优秀的新闻产品,新闻编辑者更要严格做好总设计和总指挥的工作。首先,制定编辑方针,设计媒体形象。目前媒体正处于不断融合阶段,新闻编辑在决策和设计上应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彰显媒体的风格特色,提升媒体形象。一方面,编辑方针的制定要满足受众对象的需求,对报道内容和新闻的风格特色要具体规划。另一方面,设计新闻产品的外在形象、信息结构以及信息规模,形成媒体的独特风格。其次,做好新闻报道的策划和组织任务。由于公众对新闻传播的参与不断加大,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系列报道、追踪报道以及组合报道比比皆是,这增加了新闻编辑的策划和组织任务难度。最后,新闻编辑做好记者采访写作的指挥和参谋工作。新闻编辑需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对记者的采访部署进行指挥,同时在记者的采访写作过程中及时提供帮助,做好参谋工作,与记者共同完成优秀的新闻作品。

3.2 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总体把关

新闻编辑是对各类稿件形成综合产品进行加工处理,我们知道记者只是负责单个的新闻作品,而新闻编辑与之不同需要对报纸、栏目以及频道等多项内容进行综合处理。数字时代到来之后,网络系统在媒体行业得到充分的运用,通过在网络系统上建立编辑工作站,将各方面的稿件进行汇集,然后各部门编辑对这些稿件进行筛选,将不合格稿件退回,对于合格稿件进行分类和加工。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总体把关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对稿件的分类处理进行把关。借助于网络技术,新闻编辑可以快速的收集需要的稿件材料,并对稿件进一步加工。第二,对版面设计的技术进行把关。对选取的稿件进行处理之后,需要交由专门的排版技术人员进行版面的设计。第三,劳动成果在报纸上进行集中体现。新闻传播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新闻事件的扩散和传播,只有将新闻产品推向市场,交由读者阅读才实现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新闻稿件一般是由记者收集相关素材撰写而成,但是初步加工的稿件未必完全符合报纸的需求,新闻编辑需要对各类稿件进行进一步的选稿和加工处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主要接触者,往往工作在一线能够真实体会事物的发展,因此在创作稿件时极易夹杂个人的主观情绪,对新闻事件认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新闻编辑与之不同,对新闻事件的观点较为客观,同时容易受大局意识主导,能够从新闻报道的原则和立场出发,发现新闻素材中的潜在价值。一般新闻编辑提升新闻素材的价值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新闻编辑通过对记者提供的稿件进行加工修改,提炼创新有价值题材。新闻编辑根据报道意图,将原稿件中具有深刻内涵的部分进行再挖掘,结合其他同类新闻事件形成专题报道。另一方面,改善新闻的表现形式,简化语言,突出主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往往受时间的局限撰写的稿件有所欠缺,新闻编辑通过对稿件语言进行简化和修改,使读者更容易找到主旨[3]。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新闻获取渠道,同时网络交流平台的产生和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新闻编辑也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思路,将新闻报道工作个性化和大众化,不断的引导舆论话题。一方面,对于大众关心的新闻话题,新闻编辑不断的对其走向加以引领,保证舆论话题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新闻编辑对公共论坛进行主持,在新闻传播中关注民众思想

观念。

4 结论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新闻编辑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新闻编辑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工作思路,对自身工作特点不断改进和提升,丰富了新闻形式,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促使新闻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蔡亮.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新闻编辑工作特点分析[J].新闻传播,2014,12:67.

新闻报道稿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11 ― 02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新闻工作来说,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别于其他精神产品的最大特征就是报道新的事实。作为新闻从采访到播出的过程中,对稿件进行取舍编排,起到中介桥梁作用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工作中是否有意识的创新,对提高新闻质量,打造精品节目,有着不可忽视,重要的作用。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需要,以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为基础,进行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合体,再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电视新闻编辑(以下简称编辑)在这个过程中以新闻事实为依据,对新闻素材进行二度创作,这既然是一个创作过程,那么编辑就需要有意识地去创新,进而提高新闻节目质量。

(一)组稿方面的创新

组稿是编辑工作的前奏,编辑要根据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形势变化和节目特点,确定当前宣传报道重点,及时组织稿件,为更好编排新闻节目做好铺垫。

组稿既是编辑主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确保完成编辑任务的主要措施,这一点只需引用夏衍同志的观点就可以明白。夏衍曾说:“主动的编辑,自己主动找题目,主动找作者,主动根据宣传需要和读者需要进行工作安排;被动的编辑,就只是被动应付,作者来什么登什么。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编辑,须全心全意地为受众服务,千方百计地满足受众需要,决不能被动地凑篇数、随便对付。要在工作中及时捕捉新闻信息,确定选题。新闻报道选题不等于新闻线索,新闻报道选题是经过新闻专业人员对新闻线索的认识深化和思维创造的结果。编辑要根据不同记者的特长而进行不同的选题计划安排,同时提出写作要求和条件,引导和配合记者进行写作。

组稿是电视新闻编辑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能不能组织到高质量的稿件,可以看出一个编辑的能力。这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包含了电视新闻编辑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编辑的意图或思想,所以编辑可以说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编辑通过充分运用各种编辑手段创作出更具个性化的新闻节目,从而使有限的新闻资源焕发无限的魅力。

(二)修改稿件方面的创新

修改稿件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改稿件的过程也是编辑把关的过程,编辑要有极端负责的精神,才有可能把好这个关。工作中,编辑要把稿件的思想内容、基本事实或材料运用、文字表述等方面有某些欠缺的都进行修改,任何新闻稿件在编辑眼中都是半成品,通过编辑的修改,新闻稿件才能由“半成品”制成“成品”。修改稿件是一种艰苦的劳作,编辑既要考虑作者的思路,又要面对受众的要求,只有尽心去修改,才能将稿件修改得融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介绍知识等为一体,满足社会需要。

稿件修改的范围小到稿件的文字、语法、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稿件的结构和形式,大到稿件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都要一一认真地加以考虑和修改,做到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差错。

稿件修改是对选定的新闻进行净化和优化。新闻稿的修改由于有较强的时间限制,编辑对稿件的把关主要掌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思想关和事实关,看新闻稿件的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起到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和是否事实;编辑要尊重稿件所写的事实,对事实表示怀疑,要运用分析法和核对法、调查法去校正、删节,但不能任意改变和增加事实。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首先要求稿件内容必须具有新闻价值,稿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绝对真实、准确,不能有丝毫虚构、夸大、缩小。另一方面要把住文字技术关,修改稿件中的文字差错,同时对文字语句进一步加工。新闻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修改新闻稿件语言上要做到:具体性、简洁性和时代性共存,在新闻稿件里状物、叙事、都要具体,要言之有物,符合实际,才能准确的反映出事实,给人产生与真相一致的印象。简洁明了,开门见山,让受众很快的了解信息,是新闻的显著特征,也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新闻语言一方面应以现代汉语作规范,一方面也应随时反应和吸取新出现的健康流行语,这样既能跟上社会发展,又领时代语言风气之先,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说编辑修改稿件要从小处着手,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力求简洁,精炼,做到字斟句酌,严格把好这两关,是新闻编辑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三)编排稿件方面的创新

编辑要按照一定的指导方针,对稿件进行取舍、编排,这种排列不是随意无序的,而是要反映出舆论的导向,达到传递信息,教育引导的目的。新闻编排是否得当、巧妙,直接影响到党的方针、政策和舆论导向,要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必须走出僵化的模式,努力使编排手法更为科学、灵活,更为受众接受,根据自身工作,总结出目前新闻编排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1.主次编排。对一般性互不关联的稿件,采取先主后次,先重要后次要的原则编排,这也是电视新闻普遍最常见的编排原则。

2.对比编排。将好的榜样和坏的典型编排在一起组成对比报道。这种方式遵循了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又旗帜鲜明地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体现了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相结合的作用。

3.集纳编排。就是将有相同主题或相同内容,相同特征,相同体裁的新闻稿件排在一起,使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变分散为集中,说明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

4.配合编排。即根据稿件内容和实际需要增补各种新材料,对原有稿件内容进行论证、补充和解释,以增强新闻的说明力和感染力,提高可视性。

5.包裹式编排。就是将若干条消息编排在一起,各则新闻之间互相补充,互为背景,突出同一新闻主题,使人们了解一个事件的各个侧面,获得全面信息。

(四)发表言论方面的创新

编辑发言就是发表言论,编辑发言有利于新闻主题的深化。常见的形式有短评、编后话、本台评论等,这些新闻体裁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常常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言论依其形式轻巧,话就需要说的精彩一些,精彩的语言所讲的道理,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总是给人悦耳的心情。因而,言论这种讲道理的文体,其得失往往取决于语言的活力有多大。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注定了编辑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可以说,创新是电视新闻工作的灵魂,当然也是新闻编辑的灵魂,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创新是永不停止的发现和创造,没有创新实践,便不会产生有价值的精品。编辑只有将新闻节目当作一部作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去雕琢,最终才能创作出一部令人欣慰的作品。编辑在创新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重视头条新闻。编辑应把那些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问题的新闻多上头条。

注重有效信息量。有效信息量是指受众从该媒体传播中获知的和认同的信息数量。编辑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能传达给受众多少信息,对于受众求真、求知、求用的心理究竟能有多大帮助,不要只注重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才是最终目的。

突出地方特色。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特色,每个区域的受众最关心最乐于接受的也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要进行选择,组织那些具有当地经济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色彩,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发挥电视优势。声画合一是电视的特点,也是电视的优势。电视新闻节目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作为编辑要注重同期声的运用,注重各种报道体裁的选取,注重画面文字的搭配,要注重增强新闻的生动性和贴近感。

编排要有美感。编辑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要跳出常规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想“新点子”,在润色稿件语言、搭配画面文字上下功夫。有逻辑、有技巧地编排每条新闻可以使其美学价值充分地体现,能够处理好这一点,电视新闻节目也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才会更有看头。

策划主题突出。一类是配合政府工作的主题进行宣传,这类新闻在宣传好政府工作的同时,又能吸引大众目光,是对编辑策划功底下的一大考验。另一类是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突发性事件很难掌握,但可以通过好的策划,及时、全面地反映事件。再次是适合栏目的重大题材报道,编辑必须有选择地策划一些有广度深度的重大报道来体现栏目的创办方针、舆论导向。

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不单要表现在编辑过程,还要表现在对自身素质的修炼上,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编辑的素质,提高素质主要靠个人修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好的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准确灵活的运用。要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点正确,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明确的社会导向意识。同时,编辑要有广博的学识,编辑所接触的稿件往往涉及诸多学科,编辑应该“一专多能”,要有意识地多学习,勤思考。在工作中,编辑要培养自己较强的预测力,决断力和创造力,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实质,突破陈规陋俗和条条框框,以崭新的思维和理念,做出惊人之举。电视新闻编辑是幕后工作者,但其肩负的社会职责却是非常重要的。编辑要正视这种职责,严谨自律,保持一身正气和健全人格,在“为人作嫁”中实现灵魂的净化和精神升华。

新闻报道稿范文第6篇

新闻通稿最先运用于新闻通讯社。起初,新闻通讯社将采写到的一些重要新闻,以统一的稿件方式发给需要稿件的媒体,这种统一的稿件就是新闻通稿。经过不断演变,现今政府、企业、社团等组织,在遇到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热点问题、危机公关时,自行组织撰写稿件,并主动提供给各类媒体,借助媒体平台统一向社会公众发布,说明、解释相关情况,阐述观点立场,以统一宣传口径,营造有利于组织的舆论氛围,达到理想的公关效果。在传播条件、传播环境大为不同的今天,新闻通稿或延续原有特点,或出现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呈现出利弊兼具的特点。

新闻通稿被“重用”

如今,除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外,互联网和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方兴未艾。媒介的多样化使得受众对媒介的选择更有余地,接受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接触信息的总量愈加庞大;传播也由传统的线性传播向非线性传播转变。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使得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面对海量信息,受众的辨知、识别能力越来越弱,价值信息常被不良信息干扰、埋没、驱逐。一旦危机出现,小道消息、谣言、传言将不胫而走,并被无限放大和传播,极易引发公众猜疑、社会动荡。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各类组织越发倾向在危机发生、调查、善后处理等阶段,向社会和大众发布权威新闻通稿。如2011年5月26日,江西抚州发生连环爆炸,网络上关于此次爆炸的时间、地点、伤亡、原因等说法不一,甚至偏离事实。抚州市委宣传部在第一时间证实了事件,并作简要介绍。待事件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及时向国内发布新闻通稿。5月27日,新华社罕见地就这一突发事件发布英文新闻通稿,新华社在通稿中简要介绍了事故发生原因、伤亡人数。权威部门、权威媒体的新闻通稿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打消了公众猜疑,正确引导了大众舆论,特别是网络舆情,防止了谣言恶传和大众情绪波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新闻通稿被“滥用”

由于新闻通稿在回应关切、引导舆论、还原真相、击破谣言、危机公关、扩大影响和提升形象等方面具有其他文字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众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频繁甚至泛滥地发布新闻通稿。一时间,新闻通稿主体呈多元化,级别呈层次化,主题呈多样化,内容呈同质化,其公信力、权威性大打折扣。部分组织通过权力的干预向其能控制的媒体发布与新闻事实南辕北辙的通稿,以掩盖事实真相,欺骗公众,掩饰自己失职渎职,维护自身特殊利益。2010年6月1日,某地发生拆迁血案,当地政府发布新闻通稿,将自己说成无辜,肇事者凶残至极,把血案的责任推到肇事者身上。这很快被新华社《瞭望东方杂志》全盘推翻,推翻之后,当地政府保持惊人的沉默。有时,媒体受到通稿提供单位的利益干扰,将人为策划的“宣传性事件”、“关系稿”、公关新闻,甚至是有偿新闻作为新闻通稿予以发布,使新闻通稿丧失中立态度,陷入利益泥潭,误导受众,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新闻通稿被“活用”

新闻通稿理论和实务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耳熟能详,但相对于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来说则相对比较陌生;或者这些组织与媒体未能建立新闻发布机制;或者即使建立新闻发布机制,但对新闻通稿何时发、如何发了解甚微,往往会错过最佳发布时机,影响公关效果。此时,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在组织和媒体间承接互动的媒介成为组织和媒体间的桥梁。经过发展,互联网开始为各类组织提供新闻媒体公关、新闻媒体报道、新闻通稿发布等服务、咨询与策划活动,形成了各类组织与媒体间互动传播的网络平台,比较典型的有“新闻通稿网”。这一平台的构建帮助传播者(组织)为传媒者(媒体)提供有价值信息,方便媒体采编、发布。为传媒人降低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发布效率,同时给相关组织省却采写、联系发布媒体之步骤。是继b2b、b2c电子商务模式之后,开创组织与媒体o2m(organization to media)互动传播模式,填补了中国组织与媒体网络互动传播的空白。这一模式的出现,对新闻通稿的专业化发展和速度化采编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闻通稿被“商用”

新闻通稿的这种变化相对于上述第三点表现得更加专业、更加细化、更加具有商品属性。淘宝、当当、卓越等电子商务网站将时下流行的b2c电子商务模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各类商品(含虚拟货币)均能在几大电子商务网站上交易,其中不乏新闻通稿这种刚展露出商品属性的物品。在淘宝网中键入“新闻通稿”,有14个新闻通稿代写、编辑商家显示出来。通过虚拟业务接触,得知这些代写、编辑的商家,一般背后拥有一支稳定的写作队伍,写手或是具有重点院校中文系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是杂志社、报纸等兼职记者编辑,或是从事过网络编辑、公关撰稿和广告文案工作,写作经验较为丰富。代写、编辑新闻通稿的交易流程和网购无异,不同的只是交易的商品是文字而已。一般情况下,顾客先在线咨询,提出写作要求,说明交稿时间,留下邮箱和电话;然后,拍下相应宝贝并付款给支付宝;商家随即安排专人精心创作;创作完成之后商家将稿件发至顾客邮箱,并电话通知;之后,“卖家”会根据“买家”要求对稿件进行修改,并在后台(邮箱、qq等)再次“发货”;最后,“买家”在后台确认收货,同意支付宝下款,并进行评价。也许受到传统观念制约,各类组织还不习惯新闻通稿初露端倪的商品属性,编辑业务关注度还不够高,交易量还不够活跃。但这种新的变化昭示的是新闻通稿的产业功能和经济活力,随着各类组织对公共关系越加重视,专业的新闻通稿代写、编辑业务将会受到更多的欢迎。

20世纪30年代,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引起全美恐慌。在五种媒体常出组合拳的今天,大众传播效果影响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通稿展示出的统治力和重要性,初步显露出的商品属性,伴随而至的http://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新闻通稿的作用,就要发挥其优势,削弱其劣势,这需要标本兼治,内外兼合,具体说来从四方面着手:

遵循新闻本质,提高新闻通稿真实度

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新闻通稿本质上仍是新闻,必须遵循真实这一根本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尊重受众知情权的一种体现。现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无明显界限,传播者有可能是受众,受众也有可能是传播者。当突发事件或者危机发生时,受众就是传播者,他们的所见所闻就是信息,网络就是他们发布信息的平台。如果相关组织以推诿罪责、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借通稿掩盖歪曲事实的真相,无疑是掩耳盗铃之举。在现代信息市场自净之后,必将真假立判,虚假信息便成为欺骗受众知情权的一场闹剧,成为自毁公信力、公共形象的愚蠢之作。对于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热点问题中的负面情况,各类组织应真诚对待,不加掩饰,确实关系社会稳定的,允许有所“保留”,但绝对不能讲假话。稿件在报道有损组织形象的负面信息的同时,可充分表达组织采取的应急处置行动和组织领导人亲力亲为的务实之举,通过调动各类力量对事态进行科学控制和善后处理,以合理的调查、解释赢得受众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修复受损的组织形象,重新赢得社会大众的尊重及信赖。

转贴于

履行把关人职责,确保新闻通稿质量

传播学中,把关人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起着信息审核、过滤作用。从整个社会来看,传播媒介是全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从传媒内部来看,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把关人,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新闻信息在提供、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全过程都存在把关人,但其中编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最为重要。新闻通稿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文种,采写、编辑、发布过程较为严格。因此,采写、编辑、发布各环节的把关人都应遵循新闻规律,特别注意新闻通稿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措辞是否恰当,要考虑到发布出去所产生的社会反响,能否起到预期效果。特别要以新闻职业道德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坚决反对并抵制虚假新闻、“宣传性事件”、“关系稿”、公关新闻和有偿新闻,力求以公正、中立的态度报道事件,还原真相,引导舆论,维护公信力。

强化商品属性,释放新闻通稿活力

有人担忧新闻通稿被赋予商品属性后,会使创作人成为组织的“御用笔杆子”,会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也许在新闻通稿市场化、产业化的初期,一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为了市场占有率,会盲目迎合客户的需要,出现诸如“有偿新闻”、“关系稿”等违背新闻原则的情况。但是,一个产业、一个市场有自己的行业规则,有自己的自净能力,有自己的竞争环境。在新闻通稿市场不断成熟、讲究长远效益的环境下,那些违反行业规则,背离新闻规律,投机取巧的新闻通稿必将遭到行业鄙夷和受众唾弃,其自然也就失去了受众和市场。当然,在这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扶持,特别是要出台鼓励新闻产品商品属性发展政策,放宽新闻产品商品属性的相关权限,激活新闻产品商品属性的活力,力求在政策层面为新闻产品商品属性发展扫清障碍,促进新闻产品的繁荣。

加大教育监督力度,促进新闻通稿健康发展

新闻报道稿范文第7篇

一是良好的政治素养。新闻编辑应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政治素养,以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理解社会变革,勤于思考,明辨是非。特别是在新闻的文字编辑工作中要把握正确的报道思想,将新闻人物、事件从全新的新闻视角真实地、严谨地、全面准确地予以宣传和客观报道,正确引导受众对国家政策的理解,避免负面效应。二是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从事新闻编辑工作要具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能够驾驭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稿件,灵活进行编辑、甄别、筛选、修改,在传情达意上反复推敲,概括和升华新闻主题,使新闻不同凡响和更具表现力。

目前,大多数县级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些问题:一是形式单一。新闻编辑工作只注重文字修改,对文字总体效果,编辑时缺乏新闻互动性和连续性效果,表现形式单调,无法突出新闻主题,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感到新闻导向模糊、形式老套、内容没有新意。二是采编分离。记者采访与新闻编辑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新闻编辑对所拍摄或采访的新闻内容了解不充分。文字编辑工作无法还原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采访意图,图像编辑工作存在为文字和图像的编辑而编辑的现象。三是协调沟通不足。新闻编辑工作不仅应与社会各界新闻部门、采编人员以及撰稿人员紧密相连,而且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集众家所长,将各方面的新闻资料整合和推陈出新。而当新闻文字编辑人员协调能力不足,与记者或通讯员没有形成默契时,便无法采集各方信息,完成高质量、高水准的新闻资料文字编辑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指导能力

编辑是新闻报道的统筹者、把关者,既要下达明确的报道指令,指导记者采访,又要组织稿件、修改稿件,实现正确、准确传播,因此,“编辑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综观全局,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社会客观需要,来判断和比较各种稿件的报道价值,衡量稿件的意义,最后决定采用哪些稿件,以及在时段中处于什么地位等。”所以编辑要刻苦学习,更新知识,在思考中掌握新的理念,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灵感,培养新的思维方式,提高节目驾驭能力,获得理想的工作效益。编辑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联,对记者和通讯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采制电视所需的新闻稿件,如怎样做好新闻口述报道、记者如何做好现场出镜等等。

(二)准确判断,提高新闻的预见性和权威性

新闻贵在时效,新闻时时发生,该不该报?怎样报?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其发展趋势如何?这对编辑来说都是新闻价值判断和职业敏感的考验。如巴格达当地时间2003年3月20日5时35分,伊拉克战争打响了,对于很多媒体来说,都以为不可能发生战争,而央视国际频道却对此做出准确的判断,当晚,采编播人员全部在岗,事先做好战争爆发的报道背景资料,静观事态发展,当伊拉克战争一打响,央视国际频道第一个作出报道,在抢时效的关键时刻,编辑准确把控,新闻事实、新闻背景、新闻分析等有条不紊地播出,权威的报道,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有人说伊拉克战争成就央视国际频道,使国外媒体人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央视国际频道这一漂亮的报道,全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对一些突发事件来说,新闻不可预见,但是在如何报道突发新闻却可以提前准备预案,这种预案就是编辑作为整个新闻枢纽所要做的功课。

(三)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

新闻报道稿范文第8篇

美联社Wordsmith撰稿平台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电力媒介是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我们现在正在逼近人体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如今美联社采用机器模拟人脑进行自动化新闻撰稿,麦克卢汉的预言已经实现。

1月28日,美联社题为《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远超华尔街预测》的财报稿件。令人惊讶的,一是美联社新闻报道的速度,在苹果公司数据公布之后几分钟便发稿,再就是这篇报道并非人为,而是由“机器人记者”Wordsmith撰写生成并。Wordsmith是Automatedlilsighls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写作平台,它通过汁算机程序将数据融入结构化的语言中生成新闻报道,其撰稿内容与语言风格模拟真人口吻,完全符合美联社的新闻采编方针。

Wordsmith自动化新闻的特点

1.规模化生产。Wordsmith平台以自动化技术为基础,能接受任何格式的数据,通过算法运算生成图文并茂的报道,最后通过云服务进行多渠道实时。Wordsrnith超强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效率,使新闻报道实现规模化生产。从数量上来看,美联社的季度财报稿件从300篇上升到4400篇,这种高效率、规模化的新闻生产办式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企及的。

2.精确个性化。近年来,“众筹新闻”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方式,其优势已初露端倪,因为它能满足小部分受众群体的新闻需求。如果说,“众筹新闻”是依照“受众一传播者一受众”的传播路径,进行“面一点一面”窄众化内容生产,那么Wordsmith自动化新闻则是从“受众一传播者一受众”,进行“点一点一点”的精确个性化内容生产。

3.高度时效性。时问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时效性凸显新闻价值,这次美联社在最短时间内苹果公司的财报新闻,其时效性远超其他媒体。Wordsmith采用制式化新闻撰写方式,只需要将采集的数据输入已有的程序,便可立刻生产出新闻稿件,即时通过Twitter、E-mail等渠道,加快传播速度。高度的时效性所创造的新闻价值,使美联社在此类报道中脱颖而出。

Wordsmith自动化新闻发展障碍

1.技术壁垒导致成本过高。Wordsmith平台需要不断地投入进行程序更新才能适应各种新闻话题、结构与形式的变化要求,AI公司对Wordsmith拥有专利权,由于专利保护所造成的技术壁垒,使该技术的可推广性与可复制程度低,导致媒体运营成本过高。由于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做支撑,美联社才有能力与AI公司合作。而其他资金实力相对弱小的媒体机构,会由于生产成本过高,而对Wordsmith平台望而止步。

2.定位受众存在难题。虽然新闻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年龄、兴趣爱好、心理偏向、个性追求等相似的受众群体。然而,具体到每个个体,他们又呈现出多、散、易变化的特点。Wordsmith只有通过长时间、大量的数据收集才能把握一部分忠诚度高、参与性强的受众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内容生产与新闻推送。而对于那些忠诚度低、参与性不强的受众,Wordsmith可能由于受数据有限性的影响,因掌握的信息不对称造成认知偏差,所产生的新闻内容和采用的表达方式反而会对他们丧失吸引力。

3.报道领域受限。Wordsmith自动化新闻的生产制作流程,是将数据通过程序输入,融合结构化的语言来进行内容生产,这就将新闻报道的范围限定在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话题策划性较强的新闻,例如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等,而对于突发的,不需要运用数据处理的新闻则无法报道,从而限制了新闻报道的范围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