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李世民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世民的故事范文第1篇

1、《少林寺传奇2》的结局:李世民抓住王世充将他押回长安去了。李世民要封昙宗为大将军,随军征讨叛逆。昙宗拒绝了李世民的好意带着弟子们回到少林寺重整寺院,诵经礼佛,振兴少林武学。

2、《少林寺传奇2》讲述了隋朝末年,少林寺十三棍僧惩恶扬善、普度众生、广传佛音、恩蔽苍生,义救唐王李世民的传奇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李世民的故事范文第2篇

在李世民平定乱世后,秦叔宝和蓉蓉厮守终身。

隋唐英雄传:是根据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的,以南北朝时期北周杨林举兵歼灭北齐班师后,侄儿杨坚又灭周建隋,自称隋文帝,以秦叔宝为中心的瓦岗寨众义士匡扶正义,辅佐李世民为历史背景。全剧以唐朝护国公秦叔宝为核心人物,以秦叔宝从幼年目睹隋兵欺压百姓及少年时代的愤世嫉俗、行侠仗义的成长过程的故事。

秦琼:字叔宝,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蓉蓉:生于开皇三年,是成公李浑之女。被秦琼所救,爱上秦琼。最后嫁与秦琼。

(来源:文章屋网 )

李世民的故事范文第3篇

影片改编自《西游记》第九至第十一回,原故事其实是唐僧赴西天取经的引子,可以独立成章,并已有很多版本的演绎。它在当代中国的情境里,讲述了唐皇李世民因龙王和算命先生的纠纷而到地府一游的经过。李珞最初觉得这个故事曲折而有趣,“原故事展示了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描绘了一群人的关系图,在当代社会的情境里有类似的角色和故事。”遂决定将它拍摄成电影。

开头部分有一段很长的林荫道车行夜戏,摄像机固定在缓慢行驶的车上,镜头对准公路的前方,主角李世民则在车内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这一段落的配乐采用17世纪英国作曲家普塞尔创作的歌剧《亚瑟王》中的选段,它描述的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濒死之感,加上演唱者特殊的演绎方式,很契合影片里主人公的心态,也达到了导演想营造出神秘莫测氛围的效果。同时,李珞在片中力求通过音乐建立古代和现代之间的联系,以产生反讽的效果。

颇为有趣的是,片中几处剧情的承接使用了小人书翻页的方式,这种有点像连环画的过渡方式带来了不同的效果,让文字和图像进行互动。导演提到了其中的私人原因,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小人书在中国的流行,“我小时候经常看,现在仍然觉得这是一种很特别的‘看’和‘读’电影的方式,所以在电影里运用了这种形式。”

《唐皇游地府》的结尾与前面不同采用了纪实风格,酒桌上李世民针砭时弊、侃侃而谈,你无法分清此时的他是戏中人,还是生活中的他自己。李世民的扮演者李文介绍,其实当时电影已经拍摄完毕,大家聚会喝酒时完全不知道李珞把这些偷拍下来,还剪辑放在了片尾,这算是导演的突发奇想。李珞认为,没有结尾这段,影片可能会略显平淡和拘束,或者更像一个寓言,“而我想加入一些更生活化更本土更即兴发挥的内容。我关注的重点还是这个具体的人物,而不是要传达某种观点。另外,也有朋友把这一段解读为是水陆大会的场面,我觉得比较有意思。”

李世民的故事范文第4篇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李世民的故事范文第5篇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个隆冬雪天,患病落难于一回民农院。回民母子心地善良,将家养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称麋鹿)屠宰炖汤,又和面想做面条为李世民解饿。但追敌逼迫,情形紧急,老妇人草草将面团拉扯后直接下入汤锅,煮熟后端给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满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觉精神大振,寒疾痊愈,于是策马谢别。

李世民即位后,整日山珍海味倒觉不出什么滋味,就想起回民母子做的面,想到他们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寻访回民母子,大加赏赐。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那母子俩。太宗又命御厨向老人拜师学艺。从此,唐朝宫廷御膳谱上就多了这救命之面――麒麟面。

后来,因为四不像极其稀少,觅猎困难,只得取山羊代替四不像,麒麟面也改称山羊烩面。但是经御厨、御医鉴定其口感滋味和医用价值都不亚于麒麟面,于是羊肉烩面便成为宫廷名膳,长盛不衰。

清代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慈禧太后逃到山西避难,仍牢记烩面补身驱寒,多次差总管李莲英诏贡山羊做烩面食用,及时解除了寒疾病险。直到清末满汉全席宗师御厨庞恩福因不甘宫廷御膳房苛律束缚,逃出皇宫隐居黄河河南段后,正宗的烩面才传到民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烩面日益受到人们的肯定和青睐。烩面以其汤肥肉瘦、浓香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享誉全国。

现在,烩面的面是用优质精白面粉,兑以适量盐碱用温开水和成比饺子面还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置一段时间,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码好,用保鲜膜覆上备用。

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

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鹌鹑蛋、海参、鱿鱼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华街冷巷。外地人来到郑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尝一尝地道的羊肉烩面,本地人款待亲朋的保留菜式也是香浓的烩面。

合记羊肉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1994年5月荣获“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称号。1997年12月又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李世民的故事范文第6篇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先后辅佐过李密、太子李建成。玄武门兵败之后,作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不但没有怪罪曾经的这位“敌人”,而且还十分欣赏他的才能,于是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

也许是世间规律使然,但凡有才能的人,往往较为“另类”,魏征即是如此。他性格耿直,遇事往往据理力争,从不委曲求全,甚至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让唐太宗下不了台阶。但是唐太宗不但不记恨魏征,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可爱的地方!”在魏征为官期间,他为唐朝贞观年间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有人统计过,魏徵在贞观时期进谏多达二百余次。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十七年正月,64岁的魏征病死,太宗认为自己痛失一镜。

总结历史,魏征之所以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实,跟唐太宗的品格有很大的关系。

李世民的大度、包容,成就了直言相谏的魏征。反过来,如果唐太宗不具备纳谏如流的品格,听不得别人说自己的不是,那魏征也许早就死过十回、八回了,而这恰恰就是李世民的可贵之处。

“哎呀,我的员工很多都很自私,尤其是80后,总以自我为中心”、“我的员工总是小毛病不断,大错误不犯”、“能力弱的吧,我看不上,能力强的,又很自负,你说我怎么办?”很多经销商在笔者讲课间隙,总是跑到台上向笔者诉苦,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当然、他们的抱怨也许有其合理的成分,毕竟,员工也有其不对的地方。但个巴掌往往是拍不响的,作为想做的更强、更大的经销商,更应该从自身去杏找原因,自己在对待员工方面,是不是大度了,是不是包容了?

前不久,笔者去山东给一家著名食品企业的经销商讲课,中午吃饭时,一个刘姓经销商向笔者讲述了他与员工的故事。

他有一个员工,能力较强,已经跟他工作好几年了,可不久,这位员工以家中有事为由义无反顾地辞职了。这位刘老板有点舍不得,可这位员工去意已决,既然强扭的瓜不甜,就任他去吧。于是,他跟这位员工结清了工资,又专门为他饯行,这件事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可三个月后,这个员工突然从外地打来电话,告诉他出事了,急需要4000元钱,这位老板二话没说,就按照这位员工提供的账号打过去了4000块钱。后来,刘老板才知道,这位员工是因为做传销被骗了。又过了一年多,刘老板又一次接到了这位员工的电话,不过,这次是在家里打来的。这次是做什么呢?他要结婚了,刘老板二话没说,答应大喜之日前去祝贺,当然,这次去,他给这位员工提供了几千元的酒水。又过了一年,刘老板又接到这位员工的电话,电话那端,这位员工哭哭啼啼,问其原因,才知道是这位员工的母亲病逝了,于是,他又亲自登门吊唁,并带去礼金。料理完后事,让刘老板想不到的是,这位员工找到他,恳请回到公司继续上班,他又满口答应了,从此之后,这位员工就像变了一个人,踏踏实实,积极主动,再也没有动过思迁的念头。

这也是一个老板与员工坦诚相处的案例,面对优秀员工的离职,没有气急败坏,也没有千方百计去找借口克扣工资,而是主动为员工设宴送行,在员工急需4000元钱时,没有“盘问”理由,而是在第一时间内解了身处“虎穴”员工的急,接下来,又像亲人一样,出席员工的结婚典,甚至员工母亲的葬礼。这位大度、包容的经销商最后果然换来了员工的回报,兢兢业业工作,成为企业忠诚的员工,这是不是员工管理当中的攻心策略?

也许历经波折,方能看清企业或者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也更能看出 个企业或者老板对员工的情感,以及员工对企业的情感。

但在经销商老板与员工当中,更多还是不和谐,作为经销商老板,更习惯于用变色眼镜去看下属,去挑下属的不是。他们没有想到,当下属个个离开自己之后,最后一个“不是”竟留给了自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经销商更需要换个看人的角度,应该用大度、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对待下属,包容下属的不是,激发员工的特长。经销商老板要清楚,人非圣贤,皆会有错,否则,岂不成了圣人,是圣人,还会为你卖命么?

大度,是一种胸怀,或者说是一种境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有多大度,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什么是大度?大度就是允许下属犯错误,大度就是听到不顺耳的话,看到不顺眼的事,也能象李世民那样,适时拉下自己的面子,用心思考,用心看待,并持续改善和提升。

包容,是一种美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万事万物,皆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李世民的故事范文第7篇

那么,诸葛亮智谋过人,曹操为何没去请,反而让刘备得手了?难道,因为曹操对人才不够重视吗?

其实不是的。看看《三国》,你就发现,曹操极其珍视人才。

首先,曹操用人,不计出身,不论贵贱。比如,荀攸、郭嘉、满宠、张辽、仓慈、徐晃等人,也只是寒族地主或一般官吏出身,因功绩卓越,就被曹操提拔重用。

其次,曹操唯才是举,不计前嫌。比如,陈琳原是袁绍的谋士,袁绍与曹操对战时,他还写过檄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可袁绍兵败曹操后,陈琳被俘,因看中他的才华,曹操照样启用。

其三,为了求得人才,曹操甚至不计人品。他曾三次广发《求贤令》,在里面就强调一点,只要你是人才,哪怕你有过劣迹,他也既往不咎,唯才是用。

既然如此,曹操为何又不去请诸葛亮呢?其实,要曹操请人,是有前提的,就是别人来投奔

他。他底下的人才,通通都是俘虏来的、介绍来的、招聘来的。

反观刘备,在他看来,你只要是人才,真正对他有用,他就千里去求你,让他装孙子也行。

也许有人反驳说,徐庶没想跟曹操,在刘备那儿干得挺好,不也被曹操挖来了吗?其实,这恰恰证明了刚才那点。你想,曹操为何不亲自登门请徐庶?说白了,就是好面子,拉不下脸,最后就绑了徐庶母亲,把他逼进了曹营。

所以,在请诸葛亮这件事上,刘备的确技高一筹,曹操难以望其项背,但是,诸葛亮作为一位才华横溢、能力超强的智者,不可能仅刘备一人对其求才若渴吧?那么,在对诸葛亮的追逐过程中,为何只有刘备最终成功了呢?

从《三国》的描写中,我们得知,别人去请诸葛亮,他要考验你、折腾你。最能说明这点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第一次去,刘备没见着诸葛亮,他外出远游了,书童也不知何时回来。接着,刘备再去,又遇不到诸葛亮,诸葛均说他被朋友邀请走了。这要换做别人,早跟诸葛亮急了。他刘备好歹是个将军,你诸葛亮就算再有才,至少也给他点面子,见上一面。

到了第三次,刘备好不容易堵到诸葛亮,他又不出来接待,却躲在屋里睡觉。这让张飞很是气恼,扬言要放火烧了屋子,但被刘备劝住了,说稍安勿躁,耐心等等。就这样,刘备候了好久,诸葛亮才姗姗来迟,两人见了面,才有了后来的“隆中对”。

由此可见,诸葛亮出山,愿意追随刘备,完全是被他的真诚打动的。

那么,刘备请到诸葛亮,就一定能成事吗?吕布身边有陈宫,这也是足智多谋之人,可结果怎样?吕布不听陈宫的,到头来还是一败涂地,被曹操诛杀。所以,请到了大人才,要想取得成功,还要学会纳言与倾听。

关于这点,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李世民。大家知道,起初魏征是太子的谋臣,还曾献计杀害李世民,可经过玄武门后,李世民登上皇位,照样重用魏征,虚心纳谏,把魏征当作镜子。

但事实上,在采纳别人意见方面,刘备比李世民还略胜一筹。李世民再听臣子的,他终归要拿大方针。可刘备却让诸葛亮拿大主意,他只做执行者,来组织实施与跟进。

诸葛亮出使东吴的时候,张昭和孙权就想拉他入伙,可他却拒绝了。他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他的意思是,你孙权不能让他完全施展才华,可刘备就能。一个君主对臣子如此,诸葛亮能不感恩戴德吗?

其实,更让诸葛亮感动的,刘备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当他工作遇到阻力时,刘备还在私下做其他人的思想工作,让大家都服从诸葛亮的指挥。

那时,诸葛亮刚上任,碰巧曹军来袭,正当他布置作战时,张飞和关羽却不干了。心想着,你初来就当二把手,要我俩打下手,凭什么呢?于是,他俩磨磨蹭蹭的,一直不想动。

见此情况,刘备赶紧找他俩谈心,说:“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不应调?”随后,刘备又把剑印赐予诸葛亮,授命他号令:谁敢不从,立斩无赦。

一见大哥都这个态度,张飞和关羽也不好多说,只能遵命。后来遵照诸葛亮的安排,他俩打了胜仗,也不禁佩服哥哥的慧眼,对诸葛亮也心悦诚服。

那么,除了以上说的,刘备用人还有什么不凡之处

敬,他得到蜀国后,对诸葛亮还是极其信任。所以,在对人才的态度上,刘备无论对张飞、关羽,

李世民的故事范文第8篇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被人的过错能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朝盛世。在唐朝王室争夺中,巍微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巍微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谕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有的人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是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侠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样不遇人唾弃吗?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受耿耿于怀,时时想着看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带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吗?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