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奇观作文

自然奇观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然奇观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然奇观作文范文第1篇

每次发下《小学生之友》,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里面的故事引人入胜,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只要不是上课,就会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一直看完为止。

几年来,我对《小学生之友》一直这样情有独钟。自从第一次见到它,我就被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深深吸引,这里有充满奇趣的大千世界;让我插上一双翅膀,去探索宇宙太空的壮美奇观;还会赐给大家一支生花妙笔,写出自己童年生活的缤纷色彩。这里有一方很大很精彩的舞台,让我欣赏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受童年生活的美丽芬芳;有名作家,大记者倾情关心我们的健康成长,在学习中为我们导航引路,手把手教我们写出精美文章;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抒写我们的喜怒哀乐,描绘我们心中最美的未来……

“故事大餐”中的故事曲折动人,让我过了一把故事瘾:“迷你连环画”生动形象,让我百看不厌;“作文大擂台”中的作文真实感人,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后面还配有指导老师的评语,看了使我茅塞顿开,从中领悟到了写作的方法,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之友》已经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爱《小学生之友》,在这里,我要由衷地说一声:“谢谢你!《小学生之友》!”

(樟树二小六(1)熊凡轩指导老师肖瑶)

自然奇观作文范文第2篇

这一夜,全世界40亿观众在文化、艺术与美的感官震撼中陶醉。

从一开始,人们就被带入激情与惊奇之中,感受古老东方的中国独特的欢迎仪式。

2008名乐手,2008面缶,组成宏大而庄严的缶阵。在中国古老的计时器“日晷”影像反射的光芒中,滚滚春雷声霎时席卷缶阵,响彻全场,响彻全世界。整个缶面闪现巨大的倒计时数字,全场观众一起呐喊,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序幕。撼人心魄的缶乐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豪迈高歌声,撞击着全世界观众的耳膜,透着好客的中国人无比的热情而真诚:今天,此时此刻,欢迎全世界宾朋来到中国!

这是一个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开始,让世人更加期待这一席文化盛宴,将给人以怎样的视觉听觉冲击与精神文化享受。

在鸟巢的中央,在声光电火烘托的艺术氛围中,一幅气势恢弘的中华文化长卷徐徐铺开。五千年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与勃勃生机,在这巨大的画卷中集中地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在悠扬古朴的《太古遗音》古琴声中,上古至先秦的文化符号在画卷上流淌。在行云流水般的变幻中,“孔子周游列国”的诵读情境、“活字印刷版”的文化意象、“丝绸之路”的大漠风情、“郑和下西洋”的壮丽景观、中华礼乐的盛大气象、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依次演绎。造纸、飞天、长城、昆曲、和平鸽、鸟巢、太极拳、瓷器,各种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艺术地再现。

中华文化的精华就这样展现给世界。而在诸多文化奇观的视觉冲击中,在绚烂的色彩和声乐震撼中,人们获得了中华文化的艺术与美的享受。更在诸多文化元素营造的中国意境中,领悟中华文明的价值内核,这便是和平与和谐。开幕式把当代中国对这一文明价值内核的坚持发扬做了进一步的艺术表现,使人们惊异并忘情于中国人民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的意境。

奥运会开幕式历来是举办国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短短一小时的文艺表演中,让世界充分感受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不仅把中华文明更好地融入了世界,更将有力地推动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了解与交流。

作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艺术地表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本质。在奥林匹克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汇交融中,开幕式艺术地讲述着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彰显着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找到精神契合点。

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都是一次伟大的文化创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现着中国人文化创造的智慧。它的成功举行,不仅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而它营造出的崇高而神圣的奥运氛围、奥运意境,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奥运盛会的有特色、高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奥运开幕式英语作文 ·奥运开幕式作文 ·观开幕式有感作文 ·奥运开幕式小学作文

·我看奥运开幕式作文 ·有关北京奥运开幕式的作文 ·奥运开幕式感想作文

·开幕式观后感作文 ·29届奥运开幕式作文 ·关于奥运会开幕式的作文

·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作文 ·关于奥运开幕式作文 ·奥运会开幕式作文

自然奇观作文范文第3篇

温泉之乡,我的家

“……温泉之乡是我家,我家山水美如画……”今天,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爸爸要带我去有“天下第二泉”之称的金山温泉游玩。一路上,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不由自主地唱起了这首名扬海内外的《温泉之乡》。

飞驰的汽车拐过几个小山丘,很快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世外桃源——金山温泉——位于我市那吉镇圩东的那吉河中。

刚来到温泉浴区,一番美景映入我的眼帘。金山温泉天然泳池区布局合理,格调一致,千姿百态,其间配以园林山水作点缀、轻音乐衬托,那日夜蒸腾不息,白烟缭绕不散的温泉奇观令人流连忘返。红男绿女俱入水中尽情浸浴,仿佛置身于如梦如幻的世界中,尘世俗类,瞬间即逝,其乐无穷。我马上换上泳衣,跳了下去,终日热气腾腾,置身其中,沐浴其间,如梦如幻,欲醉欲仙,一洗尘世烦恼,商途劳顿。

听爸爸说,温泉水可作健身理疗治病,对黄斑、白斑、暗疮、冻疮等具有美容健肤奇效,尤其对足癣、牛皮癣等皮肤顽疾具有根治特效。爸爸还说金山温泉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恩平那吉镇河畔一带的百姓患上一种古怪的皮肤顽疾,奇痒不止,痛不欲生,乡人天天烧香礼拜,祈求上天垂怜。一天凌晨夜晚,雷声轰鸣,一位妇人到河边挑水,朦胧中见到七位少女在河中嬉水。其中一位少女说:“妇人,此乃仙泉之水,可舒筋活络,医治百病。”妇人马上回去告诉乡人,众人皆到河边浸洗,片刻,患者身上奇病已止。此事一时传遍方圆百里,人们成群结队,齐集温泉享此仙水,令温泉一带非常热闹。

来到金山温泉的重头戏当然是夜泡温泉了。夜晚,有人多了。泉水渗透肌肤,心旷神怡,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看三池温汤白汽蒸蒸,冉冉上升,缭缭绕绕,如画如云,人居其间,似幻似真,顿有忘尘世与胸外,人生若浮之慨。

金山温泉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地下热资源丰富、乡土文化洋溢四周,恬静、优美的大自然景色及其独特的的旅游资源成为南方一个旅游新景点,使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

自然奇观作文范文第4篇

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但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本人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中学生写作决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传授,当然也不能只凭其天资,而最主要的是学生个体生命在客观外界促发及教师的培养催育之下,与其内心精神世界产生碰撞发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冲动,所以,写作的本质只能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精神活动,是学生展露心灵、发扬个性的精神活动。

写作本无规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风格,能给人以美感以情感颤动,或予人以知识者皆为好文章。然而,写作非与生俱来,个人风格亦需博采众长、广学诸家方可形成,学习乃为基础,为师者需指导学生以系统的作文教学,让学生从有规律的模仿、训练到无规律、个人风格的写作,此为作文教学之要义。

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改革热潮中,观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观,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叶圣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 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所以,我们首先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o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其次,优化作文教学,激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那也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是关键。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作文的坚实基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是作文的前提条件,训练读写能力是作文的重点环节,精评细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佳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自然奇观作文范文第5篇

一、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仔细地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培养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一环,观察是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的桥梁。叶圣陶先生说过:“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真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作。”叶老的许多文章都是靠观察得来的认识。南宋诗人杨万里如果没有认真观察夏日西湖前荷花盛开的美景,就不会写出“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诗句,同样唐代诗人杜牧呗深秋时节的枫林美景深深地陶醉了,达到流连忘返的程度,才描绘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奇观。著名丹麦童话家安徒生,因为早年丧父,亲眼看到母亲给人洗衣,维持生活的痛苦情景,亲眼看到沿街讨饭寒冷难挨的乞丐,才写下了充满泪水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不朽之作。名人作家如此,更何况我们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小学生呢?

一位作家说:“观察是写作的一道铁门槛。”意思是“观察”这步是任何人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能超过的客观规律,既然观察与写作如此密切,我们就要培养学生深入生活认真观察的习惯,引导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意观察和分析周围食物,做到见中有感,闻中有思,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质量。清晨我和两个学生走再一条湿漉漉的马路上,一位学生说:昨天晚上下了大雨,难关马路这样湿,另一个学生说:哪是下雨下湿的,分明是洒水车洒的水,你看人行路上还是干的。两个学生的对话都能将自己看到的认真分析,后者观察的细致,得出正确的结论,可以想象结果后者从来不知洒水车为何物,那么他看见马路湿,人行路干,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多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不仅要留心观察还要善于分析。再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作文写作时,抓住景色训练,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日出、日落、刮风下雪的情境,抓住景物特点让学生观察市集中心人流不息、摩肩接踵的动态场面;观察工地上大吊车吊起水泥板和早上菜市叫卖的吆喝声。十天的军训生活观察的内容更是新鲜:军体拳表演、操炮训练、实弹打靶、防空练习、等……他们把观察到的写进自己的日记作文中,并往《作文报》报社投了稿。实践证明,让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习惯,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二、启发、引导,展开想象

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是在的因素。没有想像力就谈不上创造力。一节课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将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即时是一种对现实问题尝试性的解决方法的思考,也应该是难等可贵的。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仅指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应该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句子更优美。在教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告诉学生的就是把观察和想象有机结合的典范。文章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一万年前的事情怎样记录下来呢?显然是合理想像写下来的。作者把蜘蛛捕捉苍蝇的一瞬间,松脂球滴下来,包住了两个小东西,时间巧、地点巧,尽管偶然但合情合理,可见,作者的想像里是极其丰富的,的确值得我们借鉴。

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发展其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再作为课上,我经常引导学生多角度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小风铃》时,为了让学生表达出对小风铃的喜爱之情,我创设了三种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想退缩时(小风铃向我点头奏出奋进的乐曲,对我说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二)当我考了好成绩骄傲时(小风铃敲起了警钟告诉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三)当我经过努力终于把难题解答出来时,(小风铃为我奏起美好的乐章,像可亲的妈妈抚摸着我的脸,亲切地说:”奋斗是成功之父)

另外,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也应该从作文的命题上下功夫。我们知道,儿童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作文命题时不要把题目限制得过死,诱发想象的余地。例如,在教三年级时,这样给学生作文命题《我学会了XX》。由于文中有了XX,学生写作时可有了选择的余地,他们写出了从不会到学会的活儿,如写出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等活儿的经过和喜悦,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有趣。在四年级时又设计了《假如我当了xx》的文章,因为同学们知道了选择,“假如”一词又未表示肯定,因此,学生写起来更加能在想象的空间里驰骋。

自然奇观作文范文第6篇

对于一般的高中课堂来说,实际上一个月作文训练不会超过四次(这仅是理想状态)。老师评讲作文时,学生会比较认真地听,而一旦要开始动笔写,就茫然不知所措,有人甚至到下课还不能动笔。至于新课标要求每学期“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学生大多敷衍了事,并未起到实际的效果;而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批阅这些敷衍的文字(有些就是照抄各种作文书和杂志);学生们对老师的评语基本上视之如无物。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就是:学生不爱写作文,甚至厌恶、反感写作文,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文任务,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中呢?

下面就笔者所感谈谈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阅读的弱化

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作文学习的过程也类似于婴儿从牙牙学语到熟练地与人交谈的过程。模仿作为人之天性和学习的必要过程,你如果忽视它,那你的教学就一定不会成功。作文作为一种书面表达的形式,必然要模仿各种书面表达的成品,从中汲取营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竟欲谓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为基础,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和语言上的断流。

可是,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十分糟糕。一份针对高一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平时很少看书(除去课本),约70%的学生很少看文字类型的纸质书籍,与之对应的是这部分学生很爱看漫画或网上聊天,只有不到5%的学生看过四大名著并列举出其它一些世界名著。这样的阅读状况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一)信息化带来各种传媒对传统阅读的冲击

信息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变化之一,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传统的阅读。传统的依靠纸质媒介进行了千百年的阅读方式正受到各种新兴的媒体的冲击,图像与声音则是这些新兴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的两大利器。声光的强烈刺激与直观感受无疑比白纸黑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由此“无情”地侵占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并逐步抢占了我们传统的阅读阵地。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阅读的功利性大大加强

如果我们打开一个学生的书包,会发现里面除了课本和漫画外,最正儿八经的书就要数作文书了,它几乎是大部分学生应付作文的必备工具。不禁想起《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的《精选三科乡会墨程》这种早期的“优秀作文选”,想必在科举时代也是相当流行的。无可否认作文参考书对学生的帮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正体现了学生阅读强烈的功利性。学生买这类书看并不是基于自身的阅读欲望,而只是为了在写作文时“参考”一下。如果不用写作文了,相信这些书也不会有什么人买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成年人不也被快餐文化所淹没吗?成人阅读的娱乐化、功利化势必影响着孩子们的世界,反过来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又以这样的方式影响整个社会。我们为何而读书,是一个应该严肃面对的问题。

(三)教育体制的失衡严重挤占和压缩阅读的时间

事实上,社会的影响固然有巨大的作用,而直接担负教育职能的学校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其不良影响的。但实际上,目前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中教育,在学生自我意识、审美意识加快发展时期,不仅忽视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反而挤占与压缩学生的阅读时间,使阅读这种能很好培养学生心智的手段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其实,有时我们不能责怪学生不读书,试问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试卷、习题所占用,哪还有时间去阅读呢?新课标中提出: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样的目标在目前的现状下是很难实现的。

总之,高中的写作已不是像美国教育学家格雷夫斯所说的那样简单的编码了,而应当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编码,所以作为破译密码活动的阅读就应先于写作。我们应在阅读中学习借鉴编码能力,以期提高写作能力。

二、表达平台的缺失

现在的学生真的没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吗?在慨叹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现在学生“复杂性”的特点,他们似乎没有以前的学生那样“简单”,脑子里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就不应认为现在的学生头脑空空,不需要表达。他们有更多的思想,更丰富的情感,更需要表达自我。归根结底,没有适合他们的表达平台才是症结所在。

(一)作文作为作业是被动的应付

有人认为学生是靠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水平的,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作文训练固然重要,但仅靠有限的几次训练并不能保证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当学生被动应付时,作文课所要求的训练目的并不能很好的达到。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将老师所讲的方法当作公式死板地套用,反而使作文变得僵化,面目可憎,这实质上是对考试的应付。所以不改变被动应付作文的情况,再多的训练也是枉然。同时学生写作的时间也在减少。作文课上学生被动应付,课后情况怎样呢?有调查显示,平时有自觉写作习惯的学生(如写日记)仅占20%。很多学生平时不写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时间。学生的时间,特别是高中生的时间往往被题海所挤占,休息娱乐的时间都没有,自然不会抽出时间来写作了。因此整个语文教学的时间也相对不足,被动的课堂作文的时间也显得捉襟见肘。

(二)高考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失去了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并表达自己感受的平台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教育名言已经得到了我们语文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同。叶圣陶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有人说,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长期受困在由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家庭的单调直线式的生活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他们可以熟视无睹;周围的车来人往、世迁,他们可以麻木不仁;国际间的风云际会、纵横捭阖,他们可以漠不关心。美丽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因升学的压力而无情地隔在他们的身外。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虚假话语。大自然和生活并非没有打动他们的时刻,而是他们没有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平台,作文要评分,有题目要求,有主题限制。于是,学生们在作文教学前迷失了,想要说的不能说(有可能跑题),不想说的说不好(得不到高分),自然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三)媒体的商业化没有学生展现的舞台

21世纪是各种媒体繁盛的时代,我们除了有传统的纸质媒体外,广播、电视、网络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而真正能让学生合理地、自由地表达的平台却不多。媒体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它们需要生存,自然会较多地去迎合市场的需要,而学生往往是市场的消费者而非创造者,当然就不会有他们表现的空间了。

高度的商业化还带来媒体的许多负面效应,以网络为例。由于网站的不可控制性、我国网络管理的滞后和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上网或是聊天,或是玩游戏(目前最多),有时即使想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也会遇到各种困难。2001年8月11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有一客户在书店买了一本中小学生学习网站指南之类的书,实际操作后发现书中提供的网站有近一半打不开,且打开的多为黄色网站。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使许多家长对网络心生畏意,从而禁止学生接触网络,由此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

(四)学校忽视学生活动,学生失去自我展示的舞台

目前的高中教育基本还是以高考为中心,忽视学生活动对学生全方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大量的时间用来重复高考的必考内容,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时间很少。学生们整日忙于无尽的题海之中,也没有时间去写作表达自己真实思想感情的东西。

对于写作教学来讲,这是表达平台的又一缺失,在活动中,学生获得的经历、感受、思考、启示等都可以成为促成其表达的原动力。这对于写作时无话可说和畏惧写作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加以利用,能很好地弥补课堂的不足,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快乐写作中来。

面对以上的不利因素,放任自流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应该采取弥补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就此,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吸取各家之所长,我认为可以从加强阅读和搭建表达平台两方面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大力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开列合适的书单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借鉴到写作中来。有条件的应该利用学校或地方图书馆开设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

2.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促使其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并积累相当的写作素材。

3.鉴赏古诗词。作为汉语言的精华,古诗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的韵味,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尝试让一个学生写下自己对某首诗的感受,再当众与师生交流,既提高写作水平,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举办作文比赛。在班级内举办作文比赛,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增强其公信度,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其写作的动力。

5.创办班级刊物。由学生自己编辑、整理,把学生的习作佳作做成刊物,对于好的作品要推荐到报刊上,满足其成就感,不断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6.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抛开课堂的束缚去亲近、感受自然,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也会比四面墙壁更能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他们不会再像小学生一样单纯地好奇观察客观事物,而是会有更多的人文关照在里面。

7.创设情境写作。请看美国一个个体老板一天的“写作”活动:拟一份跟厂方的货物供销合同,制定一份跟合伙人的合作协议,给顾客写一份新产品推荐说明书,作为某一社会福利组织的一员到电台发一个向灾区人民捐赠的倡议……我们的作文课堂也可以创设类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活动中学习写作。

8.利用公益活动,进行写作实践。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外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让学生写倡议书、公益广告策划书、广告词等。

9.以口头表达带动书面表达。可以举办辩论、演讲、朗诵等比赛,学生在准备这些活动中必然要写作大量的书面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看作是一种口头作文,而形式上要比课堂上灵活,更能让学生接受。

自然奇观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朗读

朗读其实就是把无声文字转变成有声语言的一个过程。文章是无声语言,要将文章有声有色、传情达意地读出来,使其成为有声语言。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更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一种必备能力。语言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一、开展比赛,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

“竞争促人奋进,竞赛给人力量”。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语文教学中,把朗读比赛引进课堂,带入课外活动中,运用课文录音,开展课堂朗读比赛。小学语文原教材多数有课文录音带,我在教学中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播放教材朗读录音带,让学生仿读,开展评比竞赛。第一遍让学生看课本静听,第二遍学生看课文跟读,而后分组朗读比赛,每组各选一名优胜者参加全班读赛,每课读赛都要全班评比。这样练读,朗读标准明确,有样板可学,学生兴趣浓厚,并且练读次数多,进步快。课外朗读比赛也是促读的好办法,在学生对朗读感兴趣的基础上,我把课堂这种朗读赛引入课外活动。如读报比赛、读诗比赛、演讲比赛等,都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一般情况,这种活动每周举行一次,每周一宣布活动内容,学生人人准备。周末先分组比赛,再全班评比。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面向全体,培养学生自读兴趣

学生自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形式。这是遵循目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切实成为教学的主人,教师只做朗读向导,把朗读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自读方法按课文的难易分两种情况。难懂的课文应让学生课前预习,学会生字词。反复朗读的过程也是逐步理解课文的过程,读的遍数越多,理解得越好,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理解得深。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读后的汇报和讨论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好方法。在学生充分自由朗读后,教师可以指名几个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自读汇报”,而后开展全班讨论评价,实际是交流朗读经验,最后老师总结指导。这样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读兴趣,学生一致认为,这样学比老师满堂讲好。

三、注重基础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教师要重视孩子们在朗读训练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一要明确训练要求,要让孩子们在朗读时,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抬头挺胸,读得响、读得畅等。二要明确朗读要点,要求孩子们能够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本。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调,注意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尤其在诗歌朗读时,一定要读出节奏。三要明确朗读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孩子们朗读时,每次都要有训练侧重点,有的要读出节奏,有的可抓住关键词朗读。掌握朗读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四、分角色朗读

个别读是检验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就是因材施教,针对具体学生不同的朗读特点,给予个性化点拨和指导的良机。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们应选择持平或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的不同材料。采用此种朗读形式,应避免只给成绩好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机会,这样会扼杀水平中下学生的信心和兴趣,甚至应给这些学生提供、制造更多机会。难度较低的材料,教师有把握学生能胜任的,放手让学生练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要强化语文教学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难题,要想攻克这一难题,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朗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密切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六、有助于加强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尤其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五彩池》、《观潮》等。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朗读,都应该做到声情并茂,用声音诠释画面,师

走进自然风光,走进意境,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好。如《观潮》中的“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诱发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天下奇观。

七、训练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

自然奇观作文范文第8篇

一、章法无拘束,立意最重要

香菱随宝钗进入大观园后,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诗情画意,遂拜黛玉为师,学起作诗来。黛玉对写诗作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她首先就告诉香菱:“格调规矩竟是末事”“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对诗中格律的疑惑得以解开,正确的观念得以树立。借黛玉之口,我们不难看出曹雪芹先生的作文主张:写文章不要被章法、词句所拘束,立意是最重要的。

而在现今作文教学中,有些人没有跟上课改的新要求,仍然抱着旧观念,有的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有的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陈词滥调,泛泛而谈,文章失却了灵魂。曾经我听一位参加了校外作文培训的学生说:培训班老师告诉他们,写作文就像砌墙一样,华美的词句就是成就高墙的一块块砖。当时,我听了只感到悲哀,这样教孩子写作文不是害人吗?难道靠着胡编瞎造,满篇浓词艳句,却又中心不明、了无新意、全无个性的文章也算好文章?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要像黛玉教香菱作诗一样,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二、入浩瀚书海,成别致好文

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方法,不是让香菱从练笔入手,而是借书嘱她回去读:“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裼、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而香菱拿了诗回去,“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作诗如此,写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黛玉教的这一读书法,亦是曹雪芹先生的写作之法。如果曹雪芹当年没有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他能写出包罗万象的社会百科全书――《红楼梦》?而书中文采远胜他人的黛玉、宝钗,无一不是深入书海、博闻强识、触类旁通之人。

现在的学生娱乐形式丰富多样,唯读书时间太少。广大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开始强调阅读对作文的长远帮助,但并不是人人都将课外阅读落到了实处,也没有得到每个家长的理解、支持。其实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学生只有在广泛阅读时,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积累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维,写作文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因此,教师要想尽办法开展活动,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读书档案”,组织一些读书班会,好书推荐会,还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这些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

三、适当以鼓励,研讨并交流

黛玉教诗还强调“研究讨论,方能长进”。当香菱读出了“诗味”,黛玉即鼓励她说出自己独立的赏诗见解。当香菱读了王维名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时,就联想到了那年上京途中村岸晚泊的情景,把书中的诗与生活通过自身的体验融合起来,黛玉及时给予肯定、夸奖,香菱学诗兴趣更浓了。而纵观《红楼梦》,不论是赛诗,吟螃蟹诗,还是填柳絮词,作《芙蓉诔》,都是当场品评交流,相互切磋,彼此启发,共同提高的。可见几百年前曹老先生就已肯定了品评交流对写诗作文的重要性。

但现在的作文教学,有许多教师重视习作指导,而忽略讲评修改。老师对学生作文的点评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有的敷衍了事,草草批阅,有的字斟句酌,越俎代庖,有充分准备、中肯有益的讲评少之又少。在这一点上,我校的“大观园中有百媚千红,我独爱――那一种”活动走在了同行前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天有一位同学走上讲台,演讲自己对《红楼梦》的认识、评价、建议,有的同学对人物的鉴赏评价见解独到,有的同学对曹雪芹的身世与作品的关系分析得入情入理,有的同学竟然能把长达一千多字的、生僻字达一百多的《芙蓉女儿诔》倒背如流……该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每天的每篇习作,都能得到列车上本车厢成员、老师和同学们的当面点评,从而构建了一个学生、作者、老师之间多维立体的习作交流空间。此活动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获得专家好评,因而已由校内推广至全市。

四、细致品生活,及时勤笔耕

《红楼梦》中结社赛诗的活动可谓举不胜举,但每次都是紧密地联系着他们的生活实际,而且形式生动活泼。如37回探春起意结诗社,因见白海棠开,众人皆咏海棠诗。及至后来的众人边吃螃蟹边咏诗,黛玉见残花落英作《葬花吟》,宝玉因晴雯死作祭文《芙蓉女儿诔》,黛玉湘云中秋赏月即景连句,无不是用诗人的眼睛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并在生活中屡屡练笔,勤于表达,每每文思澎湃,浮想联翩,佳作连连。可见,曹雪芹先生的作文观与教育大家叶圣陶的不约而同:"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有细致地观察生活,及时地勤于笔耕,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然而现在的中学作文教学,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学生习作时,一个常见的心态,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观”的出现,但是在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题材。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年轻的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教学生从实际出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他们所经历的小题材。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鼓励他们亲眼见一见,亲耳听一听,亲口问一问,亲手做一做,指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认识身边的人和事。这样,学生就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从容不迫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