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9的乘法口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9的乘法口诀范文第1篇

【情境设计】

一、新授部分的情境设计

1. 初探。小动物们决定到南方去旅游,可它们遇到了一点麻烦,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课件出示教材图:有32只小鸟,每间房住4只,长颈鹿在想要准备几间房)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引导说理:要求32里面有几个4,就用除法计算。

师:怎样求出商?

师:像这样,把32只小鸟4只4只地分下去,也就是求32里面有几个4,通常我们用除法来解决。

2. 拓展。如果有36只小鸟,要准备几间房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反馈)

师:同样是每间住4只小鸟,为什么房间数增加了?如果又飞来更多的小鸟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3. 延伸。如果仍是36只小鸟,可是每间多住2只小鸟,要准备几间房?同样是36只小鸟,为什么房间数却减少了?(同桌讨论)

【分析】笔者以小动物到南方旅游遇到的问题为主线,针对学生的实际,对长颈鹿要准备多少间房进行了多层次的深度加工。第一个层次,结合32÷4=8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在“32里面有几个4”的思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第二个层次,通过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捷性,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第三个层次,通过两次变式练习的对比提问:“同样是每间住4只小鸟,为什么房间数增加了”和“同样是36只小鸟,为什么房间数却减少了”,深化学生对变化中不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练习题的情境设计

1. 小鸟对口令。教师随机出示一张乘法或除法算式的口算卡片,学生抢答相应的乘法口诀。

2. 兔子比赛跑。

35÷5=

56÷7=

36÷9=

32÷8=

3. 大象比智慧。

÷7=

×=18

72÷=

4. 猴子坐热气球。两种热气球,一种可乘坐4只,另一种可乘坐6只,有24只小猴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5. 猴子买饮料。(播放课件:配乐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一个小猴子手拿饮料瓶的画面上)可乐每瓶5元,果汁每瓶6元,我们有45元钱,要买9瓶。该买哪种呢?

6. 小动物回家。完成教材第83页第3题。

9的乘法口诀范文第2篇

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教学的一个重点。熟记全部乘法口诀,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一、乘法口诀教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是通过这一轮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乘法口诀就是教来源、意义、记忆、应用。如果学生提前就背过了,那上课讲什么?仍然要讲来源,毕竟孩子们只是背过了,不知道口诀的来源与含义。如果孩子们课下把口诀背的非常熟练,那我们把2~5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就是来源与意义,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理解,明白,比如:看口诀摆小棒、看口诀写算式、看口诀画图等等。那么到了6~9的乘法口诀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理解口诀的两种含义,注重口诀的记忆与应用。

教学乘法口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推导口诀的方法,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二是要重视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积的方法。在乘法口诀中,有9句是同数相乘的,且每句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除此之外,其余的每句口诀都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这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教材第9页第2题的花片图。横着看,每行有4个,有2行,是2个4;竖着看,每列有2个,有4列,是4个2。不管是2个4,还是4个2,花片的总数是8个没有变,所以2×4和4×2都可以用"二四得八"这句口诀求出积,由此可以加深对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的认识。由于"小九九"口诀前半句的排列规律都是较小的数在前,较大的数在后,所以要指导学生在用口诀求积时需要从较小的数想起,学会灵活运用口诀。例如:二四得八、三六十八。三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不断提高乘法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但是,会背口诀还不等于口算熟练。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口算练习,如看口算卡片很快说出得数,听老师报题直接写出得数,或用转盘游戏、夺红旗等游戏形式进行口算练习,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扎扎实实提高计算能力。

二、熟记全部乘法口诀需要有个过程,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加强练习,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一要指导学生利用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口诀。教学乘法口诀时,都是按照乘法口诀表中横排的顺序一个例题一个例题教的。整理成口诀表后,可以利用此表,采用竖着背、拐弯背等多种形式,熟记口诀。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表中存在的某些规律来记忆口诀。

二要教给学生利用相邻口诀间的关系推想出口诀。在4的乘法口诀后面,教材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如果有哪一句口诀遗忘了,就可以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从相邻的口诀推想出来。例如,要想三七是多少,可以从前一句的二七十四再加7,或者从后一句的四七二十八减去7,得到三七二十一这句口

三、针对易混易错的口诀进行重点练习。

例如,二八十六与二九十八,七八五十六与六九五十四,乘积相近容易混淆;四六二十四与六七四十二,三九二十七与八九七十二,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容易出错。可以用填括号补口诀或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强化练习。

四、口诀的顺序练习,使学生不仅能顺着次序熟记口诀,而且随便抽出一句口诀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

花样翻新,寓教于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如"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浇开数学花、"对山歌"、小组接力赛、个人多冠军等。这样能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竞争的意识。还要特别重视听算,即老师念题,学生静听,限时计算。这样,能提高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儿童的定向注意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表内乘法时,因为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速度慢,经常出错,那么在计算中,乘法口诀不熟怎么办呢?

首先应及时复习、巩固,多下功夫去练。乘法口诀是分段学习的,口诀比较多,在学习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学生就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掌握口诀不熟,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得到及时巩固。例如: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以后,至少可以做8×1、1×8、8×2、2×8…15道乘法口算题,与此同时还要穿插练习其它口诀。这样反复练习、巩固,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口诀的目的,因此要多下功夫去练,不断复习巩固。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巧记、巧练。方法可以有:

(1) 找规律,巧记忆

(2) 抓难点,对比练

①难记的的口诀要重点练、多练。

②容易混淆的口诀要对比练。

9的乘法口诀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乘法口诀;研究;探索

【问题】

教材特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乘法教学一般分成三段:(1)表内乘法;(2)两位数乘法;(3)多位数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乘法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材把乘法口诀分解为5的乘法、2的乘法……9的乘法,九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各有若干句乘法口诀。

遇到问题: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教师一般采用创设一个情境、学习一部分口诀的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性比较明确,以“熟记口诀,运用口诀计算”为宗旨,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但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笔者觉得不理想:学生早就会背诵口诀,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深入;在2、3、4的口诀学习之后,兴趣大减,后续学习不主动。

思考: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在宋淑持老师的“用系统思想方法学习表内乘法”思想的影响下,尝试跳出“就口诀教口诀”的单一被动模式,改变教材“小步子”前进的做法,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力图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借助对口诀的学习主动探究,当一回探索者。

【实践】

(一)“第一次亲密接触”

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教师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军团的出色表现,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载体——奥运五环旗。

(1)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观察五环旗的特点:每面旗上的圆环数为5,所以一面旗就代表一个5,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讲解口诀一五得五的编法。

(2)增加五环旗的面数,即增加了5的个数,得到多个5相加后的得数,编出5的其他口诀。

(3)交流识记的方法,进行各种有趣的练习和应用。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并带领他们从乘法的意义出发,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挖掘可迁移的规律,为其他口诀的自主学习作好铺垫。这个教程与传统的教学差不多,但更加重视口诀的意义、得出的过程与方法。

(二)“我试一试”

学习5的乘法口诀之后是2的乘法口诀,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

(1)复习5的乘法口诀;(2)复习5的乘法口诀编写过程;(3)创设2个以2为个数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编2的乘法口诀的兴趣;(4)和学生一起编前三句,问:“下面的口诀会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试一试!”(5)学生独立编写,教师巡视,并发现问题;(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口诀;(7)练习与应用。

当第二次接触编口诀的问题时,教师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策略,扶着学生走几步,让学生自己走几步,然后又一起走出容易出错的“沼泽”,把产生的错误、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这个教程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更显现。

(三)“我能行”

在学习了5、2的口诀之后,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口诀所含的意义,掌握了口诀的编写方法。在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这样设计:

(1)找身边可以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2)通过汇报、交流,从中提取出3个以3为个数来学的事物,作为编写3的口诀的学习材料;(3)学生独立编写口诀;(4)反溃学习成果;(5)练习与应用。

这一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相比,变化较多的并且比较可取的是:由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独立进行学习,合作得出结果。学习材料来自学生,将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我会创造了”

在前三次的乘法口诀教学完成之后,教师提出教学设想:将以前在课堂内一小步、一小步完成的4~9的口诀编写教学拓展到课外,课内、外相结合完成。

(1)布置研究任务:独立或合作完成4~9口诀编写任务;用清晰的书面材料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作清楚的汇报。(2)分阶段汇报、展览学习成果。(3)及时进行多种形式检测,检测口诀的掌握情况。(4)总结阶段,全面地学习“九九表”,查漏补缺,练习与应用,巩固成果;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总结自己的收获。

这一教学设计是传统的教学中所没有的,教师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效果】

实践证明,抓住口诀的基本特点,大胆调整并组合口诀教学是可行的。按这样的思路教学,既可节省教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引进了系统思想,“重整体,抓过程,讲联系”。从1~9口诀的整体出发,让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归纳、迁移,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主动构建知识,形成了纵横交错,有机互补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既获得了规律性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学生积极性高,一改以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被动状态,较好地解决了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反思】

这个表内乘法口诀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教者本人来说是一次突破,带来很多的思考与启发。

1.备学生很重要。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能灵活地掌握与运用。起初,我认真研究了教科书,阅读了教参,对整个教学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但实际却出人意料:孩子们对于乘法口诀已都会背了,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则没有必要再多讲。于是,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透过表面寻求本质,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才出现了新的尝试,对学生、老师都有新的收获。

9的乘法口诀范文第4篇

一、儿歌教学法

《乘法口诀》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对于1-9的乘法有准确的记忆,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想要让他们迅速记住这些看上去没有任何关联,找不到任何记忆规律的口诀,这是难度非常大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革新。化归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能够通过相应的转化或者变化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教师如果能够尝试将《乘法口诀》编成儿歌,这无疑是化归思想在《乘法口诀》教学中的直观体现,也能够非常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

在展开《乘法口诀》的初期,这是学生在接触乘法口诀时的入门,很有必要让学生在记忆这些口诀时找到相关规律,于是,我将相应的乘法口诀编进了下面的儿歌中: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扑嗵扑嗵跳下水。”

这些儿歌中对应的乘法口诀如下:

1×1=1,1×2=2,1×4=4;

2×1=2,2×2=4,2×4=8;

3×1=3,3×2=6,3×4=12;4×1=4.

让学生们背儿歌比背诵《乘法口诀》要容易的多,很多学生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背下这几句儿歌,但是学生们对于这其中暗含的乘法运算规律及乘法口诀的体现却没有意识到。我会以这个儿歌为背景,然后一点点将儿歌中涉及的乘法口诀帮学生们提炼出来,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来加深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这样学生们在识记乘法口诀时就不会那么难了。

二、情境教学法

在展开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不仅能够让记忆过程更容易,也会让学生对于这些内容记得更加牢固。化归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借助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还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如此,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也是化归思想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的体现。

以“2”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给学生们营造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我给学生们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我让大家设想正在玩“跷跷板”的游戏,一个跷跷板上可以坐两个人,两个跷跷板上可以坐四个人,四个跷跷板上则可以坐八个人,依此类推。有些学生拿起笔一个个计算起来,当我问学生们是怎样计算的,他们说道是将这些数字一个个加起来的。这时我对学生们说: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大家想了解吗?学生们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关于“2”的乘法口诀:

1×2=2,2×2=4,3×2=6,4×2=8,5×2=10,6×2=12,7×2=14,8×2=16,9×2=18.

学生们发现,无论是几组跷跷板都能够从上述乘法口诀中迅速找到答案,学生们都觉得这个口诀很神奇,对于口诀的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三、提问教学法

提问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十分常用的方式。提问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也能够加深师生间的交流,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师生关于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教师能够很好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们逐渐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这是化归思想的一种很好的体现,这种教学法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也能够得到良好应用。

在展开关于“3”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时,我引入了一幅图画,图画中有一群小熊在玩耍。

提问:大家注意观察这幅图画,每个秋千上有几只小熊?是几个几?怎么列乘法算式?两个秋千呢?3个秋千呢?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一个秋千上有3只小熊,是1个3,乘法算式是:1x3=3;两个秋千是2个3,乘法算式是:2x3=6;3个秋千是3个3,乘法算式是:3x3=9。

提问: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很快算出这三道算式的结果的?然后引导学生编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老师板书乘法算式及口诀。

在教师的提问过程其实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到关于这三道算式的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进而引出乘法口诀。这不仅让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也能够给学生在记忆乘法口诀时提供良好的背景。

9的乘法口诀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机APP 数据分析 单元整合

一线教师惯以教材内容为素材,根据教参逐课安排课时进行教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单元教学,引发了许多尴尬现象。就此,笔者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为突破口,从课堂观察、网络前测、重组整合、课堂实践、课后反思等环节进行了探究,尝试寻找整合单元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常规教学 引发困惑

从教学流程不难看出,四节课的教学结构基本一致,都是按照“由情境引入连加,算出得数;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寻找规律,记忆口诀”的步骤进行。教材和教参也是这样的编排结构。从课堂教学效果看,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掌握得不错,课堂练习正确率较高。然而,细细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存在一些尴尬现象:教师兴致很高,学生却懒洋洋的,学习兴趣不浓,容易开小差,很难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且时间浪费也较多,整个课堂显得单薄浅显,缺乏思维含量。这引发笔者的思考:这样的单元课能不能整合?该如何整合?

二、网络前测,定位起点

做好学习前测,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是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而又方便的前测,发挥前测的优势,为整合教学的探索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撑?手机APP相关软件为笔者的实践探索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一)前测安排

笔者对软件中“2、3、4、5的乘法口诀”每一课时的习题进行了认真研读,归类选取,确定了20道前测题,对县区四所小学21个班共929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二)学生情况

从前测数据看,约90%的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能结合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得出结果。这一内容编排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中,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为扎实。约80%的学生能理解乘法口诀的意思,知道乘法算式与乘法口诀是有联系的,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得出乘法口诀。约80%的学生能正确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经前测调查验证,正确计算的学生中一半左右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一半左右学生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需要借助情境辅助理解并得出结果。只有将近40%的学生对乘法口诀有相对完整的认知。大部分学生没有沟通各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无法借助规律记忆口诀,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可见,学生对乘法口诀并不陌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有着较高的认知起点。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的低起点常规教学完全可以调整优化,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想得活。

三、重组整合,教学实践

基于学生起点的准确定位以及教材文本的解读对比,笔者尝试对“2、3、4、5的乘法口诀”四课时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构建“2~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的结构和思维活动框架,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能从两只手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列出怎样的数学算式?说说你的想法。(5+5或5×2)

(二)多维探究,理解口诀

1.对接经验,引出5的乘法口诀

请根据乘法算式和结果,编制相应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句口诀的。(介绍乘法口诀的来源)

2.自主思考,明晰口诀意义

你还知道哪几句有关5的乘法口诀?请在学习单上写出最喜欢的那句,并想办法表示出它的意思。

3.合作交流, 构建完整认知

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想法。比比谁最能干,能听懂其他同学的想法。

汇总形成9句有关5的乘法口诀。

4.寻找规律,记忆乘法口诀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口诀呢?

(三)方法迁移,沟通记忆

1.类比迁移,编制乘法口诀

想想咱们刚才是怎样研究5的乘法口诀的?你还知道几的乘法口诀?能像编制5的乘法口诀一样,试试编制2、3、4的乘法口诀吗?

2.比对异同,记忆乘法口诀

找找2~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该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四)巩固应用,总结延伸

提供5×9的点子图,观察交流:你能找到哪句乘法口诀或乘法算式?你是怎么找到?

总结:我们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它们怎么来,怎样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其他数也有乘法口诀吗?也能像这样去研究吗?

四、课后思考,理性对待

本课时教学,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借助学生5个5个数的丰富经验,以每只手手指根数各5个为载体,以“5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充分尊重学生已有起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用多种方式表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零散单一走向丰富联结。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学习充分,学习增量明显。笔者在课结束后就做了一个后测。

从后测结果可见,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数学的整体视野,将“2、3、4、5的乘法口诀”整合在一课时进行教学,切实可行,没有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学习效果不错。整合后课堂结构紧凑,教学内容饱满,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蔓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整合o了教师更大的空间,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突破教材束缚,调整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作为整合方式之一的单元内容整合,可以借助便捷的手机APP在准确定位全体学生现实认知起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思考“哪些可以整合”“怎样进行整合”“整合是否有效”,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整合后的课堂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但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整合后的课堂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等。我们的研究还刚起步,思考还很肤浅,课改不断在推进,我们的探索也会一直继续。

参考文献:

9的乘法口诀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求商方法的过程,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了解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利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背诵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并且会背乘法口诀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最洪亮的声音一起背一背乘法口诀吧!

2.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开火车的小游戏,看列式直接说得数,看谁说得最快。(小黑板出示。)

3×4= 4×5= 6×3= 5×6= 6×4= 5×5=

3.填空并说出所用的口诀

师:填空并说出所用的口诀。

( )×4=28 ( ) ×6=30 5×( )=25

二、探索求商的方法

1.看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算得这么好,猴妈妈要请大家帮助它解决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课件出示例1插图。

师:猴妈妈在干什么?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见猴妈妈在分桃子。

生:我看到一共有12个桃子。

生:要分给4只小猴。

生:每只小猴分3个。

师:根据你们发现的这3个数学信息,谁能编一道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生: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学生在编题时要重点强调“平均分”。)

教师将两道问题写在黑板上。

2.教学多种求商方法

师:第一道问题怎样列除法算式?

生:我的列式是12÷3= 。

师:12除以3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请你用手中的笔画一画,分一分,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应该如何找到结果?

(学生小组商讨,求商方法。)

学生1:我是想,1只猴分3个,2只猴分6个,3只猴分9个,4只猴分12个,正好分完。所以12÷3=4。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商的呢?

生:我是用不断加的方法找到的。

师:你能不能再把你的方法转换一下,变成我们学过的乘法呢?

生:就是1×3=3,2×3=6,3×3=9,4×3=12,所以12÷3=4。

师:你能再用乘法口诀说一下吗?

生: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师:你说的非常的准确,值得表扬。

师小结:这位同学利用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推算出来12÷3=4。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找到商的?

生: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3个桃,用乘法列式就是3×4=12,所以12÷3=4。

师:你很有想法,你清楚地说出来3、4、12所表示的含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比3×4=12和12÷3=4,除法算式的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哪一个数?

生:是乘法算式中的4。

师:看来同学们发现了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是有联系的,我们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就可以用乘法来帮忙。

师:要计算12÷3等于几,你想用哪个乘法算式来帮忙呢?

生:用3×4=12。

师:想3和几相乘得12,又须要借助谁来帮忙呢?

生:想三四十二这句乘法口诀来帮忙。

教师板书: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商是4。

师:看来计算除法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师小结:这种方法是直接利用一句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求出商是4的。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我是这样想的,第一只小猴分3个,就是12-3=9;第二只小猴也分3个,9-3=6;第三只分3个,6-3=3; 第四只正好分完。一共分了4次,所以12÷3=4。

师小结:哦,你的这种方法是从总数里3个3个往下减的,直到把桃分完,也非常棒。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来帮助猴妈妈。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选择哪个方法呢?为什么?请你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生:我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直接想口诀就可以了,算得快。

师:你们喜欢哪种算法,谁和他的算法一样?

生:我也选择第二种方法,算得很快。

生:我选择第三种方法,一个一个减,不容易算错……

师:如果现在老师给你60个桃子,让你分给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3个,你们打算用哪一种方法来分?

生:我打算用第二种方法来分,因为如果用第一种和第三种分的话,桃子的数太多了,分起来非常麻烦。

师: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啊,一句话说出了问题的关键,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我们用连加或是连减的方法就会比较麻烦了,看来还是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比较快捷。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选择直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比一比谁学得最快。(板书课题: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解决另一道题,再次巩固求商方法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这道题:“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你能列出算式吗?

教师板书:12÷4=

师: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

生:12÷4=3,我是想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闯关游戏,巩固求商方法

师:猴妈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套闯关游戏,叫新发现,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算对上面的题,还要在题中有所发现才能闯过去,你们愿意试试吗?

第一关:求商并说出所用口诀

10÷2= 12÷2= 8÷2=

10÷5= 12÷6= 8÷4=

观察每一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被除数都相同,第一题的除数是第二题的商。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非常准确。

第二关练习四第三题

师:连一连,说说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第三关练习四第一题

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第四关:判断。6÷2=12 口诀(二六十二)对吗?

第五关:送信

观察送进1号房子的信封,4÷4= 2÷2= 你有什么发现?(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观察3÷1= ,你有什么发现?(当除数是1时,商等于被除数。)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生:今天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题。

生:一个口诀可以解决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计算题。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啊,在你们的帮助下猴妈妈顺利地给它的小猴子们分了桃子,你们真了不起,希望同学可以利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课!

反思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除法及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1.预习铺垫,做好准备

由于学生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因此课前进行一定量的回顾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学生搭好学习新知的脚架,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笔边画边数,慢慢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乘法口诀能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经历了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几何直观能力。

3.多层练习,促进学生思维

在练习中安排了学生喜爱的闯关游戏――新发现,不仅将枯燥的口算练习趣味化,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而且设计了观察、发现规律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竞争的意识。

但是在授课之后,我觉得本节课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应该改尽或完善的地方。

9的乘法口诀范文第7篇

1、理解乘法意义是基础。乘法口诀是记住表内乘法结果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乘法表是个“宝藏“,能发挥巨大的整体功能。乘法表与乘法口诀都是记忆表内乘法的工具,我们可以试着去灵活运用它,让它成为学生学习得心应手的工具。理解乘法的意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写连加算式,并通过观察发现特点,加数相同,并由此引到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不断重复表达"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写得几,不断地强化这个数学模式,确保每一个学生理解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乘法口诀的编写,找记忆乘法口诀方法,背诵,默写等加强口诀的印象,利用各种练习强化口诀的应用。如“四五二十”,既可以表示四个五相加得二十,又可以表示五个四相加得二十。我试着先让学生亲历动手操作,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图形,是四个五还是五个四,在发展到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图画来画出它的意思。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经历几个几的过程,从而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

2、 形式多样,熟记乘法口诀。低年级学生的记忆主要是机械记忆,而机械记忆的时间短暂。我们要试着让学生进行意义记忆,通过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新材料成为知识组成部分,这样容易记住,及时暂时遗忘,也可以用推理的方法唤起记忆。我们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难记的口诀多练,易记的口诀少练,易混淆的口诀对比练。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如多变的填空题,()九四十五,7×()=56,()×()=36,()×636在()里最小能填几?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如“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等。这样能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竞争的意识,同时能提高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在实际运用中熟记乘法口诀。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不等于计算,也不等于逻辑。数学是一种意识,用数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现代数学,还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人们常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现实生活寻找乘法的应用。让学生搜集材料,编写应用题,解答自编题。这样,不仅可以熟记乘法口诀,感知应用题的结构与数量关系,更重要的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如在1-9的乘法口诀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的情境“小小商店”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用品,贴上标签,进行模拟小超市。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现场售卖,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乘法口诀,同时还复习了人民币的知识。学生一定会兴致勃勃,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熟悉了乘法口诀并学会了运用。

9的乘法口诀范文第8篇

一、计算1、口算(16分) 30÷5= 57-30= 16÷4= 20÷5=4×6= 5×5= 6×3= 2×4=5-5= 27+30= 28-9= 40+40=68+7= 24÷4= 35+5= 70-6=2、用竖式计算(2×2+3×4=16分) 80-38= 61+29-13= 62-27+16= 34+27= 78-25-18= 16+38+27= 二、慎思妙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1、2×5读作2乘5,6÷2读作6除2。 ( )2、2+2可以写成2×2,3+3可以写成3×3。 ( )3、6+6表示2个6相加。 ( )4、3个5相加可以写成3×5。 ( )5、把长方形减去一个角,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五边形。 ( )6、8个 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一定有2个。( )三、填空(9+6+3+10=28分) 1.(1)每盒放( )个面包,可以放( )盒,一共有( )个。 ×=( ) (2)( )个面包,平均放在( )个盒里,每盒放( )个。÷=( )(3)12个面包,每盒放( )个,可以放( )盒。 ÷=( )2.在里填上“>”、“<”或“=”。 16÷43×4 20+520÷5 47-383×329+46×6 12÷46÷2 6×16÷34、找规律填数。5、想想填填(1)、 ?个 ?个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 (2)、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 )个( )四、操作题。(8分) 1.把下面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先画再填空。 ( )个三角形 ( )个三角形 ( )个三角形2.说说下面用七巧板拼成的是几边形?填一填。

( )边形 ( )边形 ( )边形.3.在下面的钉子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六边形。 五、列式计算。(共4分)(1)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多少?(2)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多少?六、解决实际问题(3+3+3+4+9=22分)1.有36棵树,每行栽6棵树。可以栽多少行? 解决这道题你用的乘法口诀是 。2.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了54页,还有28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3.小明买一个篮球37元,他付给营业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4. 小黄 小灰 小白(1)小灰摘了多少个?(2)小白比小黄少摘多少个?5、 6元 ?元 4元(1)小明带的钱正好可以买2个 ,小明带了多少钱?

(2)小芳带了16元,可以买几只 ?

(3)一辆 比一只 贵17元,一辆 多少元?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