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走进化学实验室

走进化学实验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时展 化学实验 手段补充 发展与完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贯穿了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化学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改革体现在化学课程上是更加突出的实验教学,更多地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将会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质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走进化学实验课堂是时展的必然

信息技术,它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它在教育领域的扩展,改变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面貌,使化学实验教学从传统的黑板、幻灯机、录像机等常规模式下的媒体手段发展到建立在计算机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手段,使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是因为:

1、信息技术更新了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范围囿于学校、课堂、书本。信息技术扩大了化学实验的内涵,扩展了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它充分利用录像、光盘、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了实验教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优势,更为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师生互动”提供了可靠保证。

2、信息技术改变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手段

在化学实验的不同环节,信息技术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观察环节可以极大地扩展实验的可视性和重复性,数据采集环节给物理量的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但简单方便,而且精度高,数据分析环节能将学生从简单、机械、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有创造力的方面。

3、信息技术改变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把化学实验分成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实验。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室,加快化学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诸如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一方面,采用信息技术使处理实验数据层面上的工作简单化,学生用于数据处理的时间大大减少,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探索研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效工具。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跟传统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二、信息技术走进化学实验课堂表现在对实验教学手段的丰富和补充

信息技术走进化学实验课堂,与传统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极大地丰富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手段。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开辟出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天地

1、实物投影技术展现出了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和真实性,提高了化学实验的可见性

化学课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感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大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这一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在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取一支15ml的试管、燃烧匙、橡皮塞、250ml的烧杯,将燃烧匙穿过橡皮塞,向试管中装水,再将橡皮塞塞紧试管倒置,水位在15ml的位置时即可,取下橡皮塞,向燃烧匙内加入绿豆大小的白磷(白磷用滤纸擦干),塞好橡皮塞并观察现象,等试管内的白烟消失后,将试管口向下放入大烧杯中,拔下橡皮塞,使试管的15ml刻度线与水面相平,仔细观察水面变化情况。对实验中关键性的观察点:试管内液面读数的变化,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同时避免了实验时因塞橡皮塞的快慢不同,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而得出错误的结论。用实物投影仪对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解现象进行放大,激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上述实验在老师讲课时感到很流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轻松。

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条件。

2、摄像、放像技术展示了化学实验的操作性和科学性,保障了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影响实验效果。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信息,给予学生信息要有选择,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因此,采用摄像、剪辑技术,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例如:研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时可采用此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铁生锈的条件实验研究要一周时间才能见到好的效果,老师可以在实验时做好过程变化的摄像,然后剪辑下来供学生上课时观看。让学生对实验结论信服,并从中体会到有些化学反应是很缓慢发生的,增强学生对实验观察的时效性。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例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规的操作,对不正规的操作进行讲解,我们可以通过录像显示,比如通过录像对水倒入浓硫酸中放出大量的热使硫酸飞溅现象进行演示,并反复重播,让学生理会这一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正确掌握浓硫酸稀释实验的操作规则,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

3、多媒体网络技术加强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揭示了化学实验的可探究性

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的操作,一旦失误,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软件,对这一操作做了一些特别处理,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模拟实验,一旦操作正确,计算机给予奖励提示,鼓励学生。而一旦操作错误,计算机则对水倒流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再如,对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的实验发生爆炸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地理解了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了实验设计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实验。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的学生所需要试剂,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广泛、更丰富,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有关实验问题进行探讨、推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整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功能。

三、信息技术走进化学实验课堂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丰富和完善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这也意味着信息技术走进化学实验课堂还有待我们广大教师进一步去丰富和完善。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可以展示传统化学实验所不能展示的化学规律和化学现象,完成传统实验仪器所不能完成的实验,从宏观到微观,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层次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事实以及丰富的可探究性素材,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各校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不断完善和广大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我们需不断地探讨、实践,将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和适度地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质量和效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杂志2007年期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安宝生中国和平出版社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第2篇

 

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逐渐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除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20个分组实验全部做好外,还把教科书上65个演示实验(有毒气、危险性较大器材不足的),其中的55个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例如:初三化学中考成绩和化学毕业实验操作考试,学生成绩年年显著。

 

二、变验证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又一个亮点,在过去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室为了验证化学理论的正确性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认识,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二氯化碳实验室制法,传统的做法是直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CO2气体。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我把这个演示实验搬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准备几种酸溶液浓硫酸,稀硫酸、浓盐酸、稀盐酸、硝酸、醋酸和石灰石、大理石、碳酸钠、碳酸钾等药品,让学生自己选择药品、分别按表组合实验,并将现象填入下表: 通过以上实验,以现象的发生快慢和产生气体的纯度上看哪 个组合的反应最适宜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同时还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哪些反应较快,但为什么不用反应快的?哪些反应较慢原因是什么?哪些药品危险性较大?……这样,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对这些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而且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方法,再如在讲解酸的性质时,首先为学生提供药品,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通过实验综合课本知识自己得出结论。即使有的学生得不出系统全面的结论,也可使他学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动手的机会,即便得到一点、两点的性质,也会使认识更加深刻达到了用实践来检验理论之功效。

 

三、利用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而且也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因素,而动机则是直接推动一个人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升入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化学的第一节增添几例趣味性实验:1、魔术课(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写出课题上课时用小喷雾器喷出无色酚酞,显示出色彩鲜艳的课题)。2、牛奶去污(用“人造牛奶”巧洗烧杯壁附着的白色困体)等小实验,让学生带着惊奇走进化学,使学生觉得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她的身影,同时使学生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有本领,越来越聪明,许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不会做的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了,实验使学生带着渴望、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走进化学殿堂,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说善用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深厚兴趣。

 

四、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进行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要自始至终,从明显到细微的认真细致的观察,同时注意排除其它因素的困扰,此外还要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具体实验中要求学生,实验前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使用方法等;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引导学生既要观察白烟,又要注意观察燃烧时火焰;再如“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达到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的变化时间很短,要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现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此外,在实验室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仅“看”还要“摸”(放热、吸热现象),“闻”(气味),从而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把化学知识与观察,实验和思维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促使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进而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绪,成功体验以满足自己的探求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自身素质,最终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栋梁之才,真正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绿色环保实验是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实验理念,通过绿色实验,可以有效降低实验的污染性,减少化学实验的环境压力。在本文中,笔者就简单阐述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为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培养有所裨益。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占据了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然而,大部分的化学实验都带有一定的污染性,可以说,每一个实验室都是一个污染源,而全国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所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实验格局,努力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实验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化学实验的污染,同时,通过改进的化学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良举。

一、发展微型实验

化学实验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和化学实验的药品残留,如果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对实验进行改进,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使得实验微型化,这样自然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污染。所谓微型实验,其核心内容就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器材微型化。一般来说,在微型实验中,其药品的用量仅仅相当一般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最少甚至能达到千分之一,由于药品用量的明显减少,从而使得微型实验中所产生的污染也大大减少。不仅如此,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其相应的水电等能耗也会大大降低,并且也使得爆炸、燃烧等实验的危险性降低了很多。关于微型实验,在国际上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经验,然而,微型实验在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我国最早研究微型实验是在1988年,然而,多年以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微型实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改进化学实验,努力推进实验的微型化,降低实验教学的污染成本。

二、改进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药品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或者产生的污染物便于处理,而有些药品在实验时产生的污染很大,并且处理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我们可以想办法改进实验以降低实验造成的污染。例如,对于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化学实验药品,我们可以想办法寻找一些更加环保的替代品。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我们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加热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的方式来制取氧气,然而,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产生的污染物是非常难以处理的。在国外很多的教科书上,在制取氧气时,都会采取过氧化氢分解的方式,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以后产生的是O2和H2O,而这两种实验产物显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实验更加的环保。基于这种更加环保的制取氧气的方式,现在我国的很多教材中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制取氧气。

三、注意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

在过去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通常会把实验残留药品经过简单的处理,然后丢弃掉,但事实上,很多化学实验的残留药品,生成的废液废渣等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例如,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中,很多人在得到氯气以后,就会把实验的废弃物直接丢掉,然而,事实上,二氧化锰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如果直接丢弃,不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在实验结束以后,我们要注意对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这样,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实验成本。

四、适当开展多媒体模拟实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以该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工具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就包括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不但造成的污染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像是探究氯气的漂白作用的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等,正因如此,很多原本应当做的实验,由于课堂环境下不具备条件,从而只能用讲实验的方式来替代。很明显,通过讲实验的方式当然无法起到真正地实验教学的效果。而有了多媒体工具以后,一些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化学实验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视频,把他们同Flash动画结合起来,这样,通过计算机技术,就可以给学生模拟出整个实验过程,使得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来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了解实验原理。这样一种依赖多媒体工具的模拟实验不但是一种零污染的绿色实验,同时,这种模拟实验相较于传统实验还有很多自身的优势,例如,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现象时间非常短暂,或者发生的反应非常不明显,一旦学生不注意就很难观察。而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时,当遇到一些不明显的实验现象时,可以采用放大的技术让学生看的更加清楚,而遇到一些实验现象时间很短时,则可以采取回放的技术让学生反复观察。这样,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实验,模拟实验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虽然模拟实验有很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取代传统的实验,毕竟,很多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在亲自动手的传统实验中才能够获得。

在化学实验中树立环保理念,推动实验的绿色化,不但是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

【参考文献】

[1]金俊香.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0年第01期.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第4篇

例如,在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一节时,在短短的45分钟内,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从作业反馈上却是不尽如人意。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带领下,反复听课、备课后,才发现引导不仅要引出,还要导入。在这里分享一些我的收获。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神奇的化学现象充满好奇和疑问,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穿插一两个演示实验,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绪言中坐在火上的猫,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等,在观念上和视觉上冲击学生的原本认知,让学生得到新的认识。另外,在语言与句式上的改进,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例如,在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这部分内容中,需要从反问中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

二、导入学生的化学思维

学习化学的重点是学生科学的态度及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合理、合适的角度导入知识点。例如,走进化学实验一节中,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需要从实验室规范准则导入实验室安全须知,再导入实验基本操作,环环相扣,使学生顺畅地接受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学生也应该学会有条理地打扫卫生,整理课桌等。其次必不可少的是给学生一个“模板”,模仿着开口、动脑、用手,在认识与掌握的过程中有一个熟悉的缓冲期。例如,区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这一知识点,酒精挥发了,酒精易挥发,说给学生听,让学生判断。物质的取用和加热,做给学生看,由学生来模仿,请学生去评判。最后通过练习,才能掌握化学思维,在生活中做一个有条理的、有动手模仿能力的人。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课程 实验 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整个化学教育的起始课程。它具有一定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一、营造实验氛围,激发实验兴趣

如何把学生的化学素养通过学习化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立足于地区环境、校本实际。多角度、多方面创造实验氛围、实验契机和实验条件,让本地区学生突破化学实验的陌生感、神秘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设计化学实验的成功体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举办化学晚会,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实验中的许多反应现象丰富有趣,利用化学史、化学家、化学术语以及化学反应中的声、光、电、色、气味等现象,组织本教研组(室)的成员,编排为谜语、脑筋急转弯、魔术等形式,举办化学晚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化学现象的奇妙,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举办实验展览,营造实验氛围

实验展览是用实物、模型、图片、表格对重要的实验内容和知识系统的展现形式。偿试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展览,对缺乏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的学校来说,既节约了化学药品,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走进实验室。让学生感受实验

在展览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亲自感受实验室中各种化学仪器、试剂的存放,以及它们的形态、颜色等,增强学生对仪器、试剂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看到绿色的CuCl2及紫红色的KMnO4等鲜艳的色彩和蛇形冷凝管、启普发生器等“奇形怪状”的仪器时,自然会产生好奇和疑问:这是什么?为何有这样的形状和颜色?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兴趣,每个学生都产生了想了解欲望。经过教师的解答,学生知道了一些试剂、仪器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二、改变实验模式,发展学生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以往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受条件制约,平时就参与实验的机会少。学生的实验能力差,课堂上大胆让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活跃,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看到实验发生的全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得到实验结果,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由于是学生亲自看、做、想,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如物质在氧气是燃烧的演示实验,后排坐的学生由于距离远而看不清,影响了他们的兴趣,让后排学生到教室中央位置给大家做演示,所有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增强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可谓“一箭三雕”。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强化学生实验思维能力

比如探究H2O2在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备氧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选择催化剂。有的小组打破常规,用水果汁、动物肝脏等作催化剂,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比较、总结,使他们对催化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既参与了探究过程,而且启发了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让学生实验在探究中升华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新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例如学习“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时,提出:日常生活用品NaHCO3和Na2CO3 在家中有什么用途?这些用途说明NaHCO3和Na2CO3有什么性质(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想法(作出假设)的不同影响探究方案,探究方案(制定计划)的不同影响实验步骤,步骤(实施探究)的差异又影响到观察的现象,不同和现象得出不同的结果(得出结果),通过对不同结果的分析、比较(讨论),各小组最终得出NaHCO3和Na2CO3的区别、化学性质(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自思考、动手,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了科学的本质,增强了团结、合作意识,初步具备了科学探究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后实验

化学现象无处不在,启发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现象,了解更多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重要内容。特意挖掘一些本地区或家庭生活中趣味性的化学问题,如用植物花的提取液自制酸碱指示剂,检测食用醋、酸奶、酒醪等食品的酸碱度。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化学乐趣。

参考文献: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第6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课程创新完善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实验有利于提升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不断强调初中化学教学必须要注重实验操作,不重视化学实验将对化学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伴随着学校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初中化学教师应将教学方法改变,将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作为前提和基础来设计每一个化学实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进而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学生学习思维拓宽。本文中,笔者就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提出改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

初中化学实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保证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首先,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最好的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该反应可以激发起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中学生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主动的探索,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由于化学实验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在开展实验的时候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利用新知识和旧知识,学生之间分组完成化学实验,能够对学生之间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在完成化学实验以后,学生还可以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其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学生必须亲自设计实验,制定出开展实验的方案,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必须亲自动手完成。因此,初中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思考来确定化学实验方案,在实验完成后要对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进行总结,此外,学生还要通过语言来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这一过程从本质上培养了初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初中化学实验能够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利用已经学到的化学知识对产生的化学现象加以解释,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必须要充分调动嗅觉、听觉、视觉等感官系统来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因此,开展化学实验能够在提升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对策

(一)创新与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方法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按照教材实施化学实验,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到化学原理,进而不能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进行创新和改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在开展溶液组成这一化学实验中,学生难以对溶液的容量、溶剂和溶质的计算和概念进行理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溶液组成的实验,将铁放在稀硫酸里,这时会冒出大量的气泡,溶液也从无色转变成浅绿色,这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讲解:“同学们,在这一实验中,原来的稀H2SO4中的水就是老师所说的溶剂,而通过反应所生成的FeSO4则是溶质。”这样便可以通过创新和改进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溶剂、溶质这两个概念。

(二)创新与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材料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改进实验材料能够增强化学实验的客观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教师所实施的实验不能仅限制于课本上的实验,很多因素都会使化学实验材料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进化学实验原料,保证化学实验得以顺利开展,最终保证化学实验的准确性。例如,在模拟酸雨危害的实验过程中,实验原本要将石灰石或锌、镁条和清水加入到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和空集气瓶里,然后观察和分析产生的反应,该实验旨在为学生展示酸雨的危害和形成。但是,因为采集二氧化硫的难度很大,再加上初中生缺少对煤炭燃烧原理的认知,从本质上将化学教学难度增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原理和自身知识,对实验材料进行创新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氧气仿生装置来进行煤的燃烧,进而产生二氧化硫,在水中溶解二氧化硫以后所得到的溶液呈现出酸性,进而形成酸雨。在这一环节的实验结束以后可以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石灰石和树叶等,石灰石和树叶会被溶液腐蚀,这时学生便可以意识到酸雨所具有的危害性。

(三)创新与改进初中化学实验装置

在实施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用到很多实验装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进和创新实验仪器,将实验操作过程简化,进而提升化学实验效果。例如,在教授分子运动实验的时候,教材中通过烧杯来进行实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氨水的挥发性太强,教师可以通过滤纸来改进这一实验,首先,教师要将滤纸进行分割,使其宽度为1厘米,以间隔为2厘米的距离将酚酞试液滴落在纸条上面,接着将试管横放在水平位置上,在棉花上滴落浓氨水,再用棉花来密封试管口。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试管里的酚酞逐渐转变成为红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够优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歧廷,潘淳,牛富.对人教社新课标教材调整、整合的认识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

[2]张云龙,杨常玲,杨雪霞,杜鹃,邢彦军,赵曙辉.高校普及化学科学素养的窗口――浅析“化学与社会文明”课程的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3,(04).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教学策略

21世纪是创新型人才社会,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将来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更具有竞争优势,提升学生自身综合实力。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给学生知识,涉及知识面窄。化学学科涉及知识面广,学生本就处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对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满浓郁的好奇心。然而,部分教师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反而抑制了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原因、提出对策和验证结果。所以,教师应积极落实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引导学生不断钻研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认识水平。

一、将课堂话语权转交给学生

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化学学科知识,能立足于所学化学知识思考特定化学现象或反应产生的原因。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尚不能适应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也不敢向教师指点问题。教师应加强课堂提问,将课堂话语权转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与想法,增强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推敲性。比如,教师在上《水的组成》一课时,教师先介绍氢气的化学性质。教师播放一段燃烧氢气的教学短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氢气燃烧时的现象。教师再提问学生氢气燃烧时的特征,有利于学生根据气体燃烧现象判断气体组成中是否含有氢气。然后教师播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动画短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正负两个电极上的现象,并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学生经过观察可知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负极气体体积为正极气体的2倍。教师再在动画短片上点击燃烧按钮,模拟火柴在正、负两极的状态,提问学生通过火柴在两极上的火焰特点有什么实验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的实验结果,以此来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逐渐提高问题深度,促使学生一步步触摸到问题的本质,加强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教师应善于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自觉思考问题,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化学实验

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论学习,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化学操作能力,利用化学实践增强学生对化学原理和实验知识的理解程度。由于教学任务紧张,大部分教师只要求学生记住化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点。学生没有经过实际操作过程难免对实验会有生疏感,也丧失体验实验乐趣的机会。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已有实验条件,多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比如,教师在上《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时,教师事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各个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打坏、损伤仪器。教师组织学生按照秩序进入实验室,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听从教师指挥。教师分别拿起实验桌上的试管、酒精灯、烧杯、铁架台、集气瓶、量筒、试剂瓶、水槽、试管夹、玻璃棒、石棉网,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在介绍仪器的同时允许学生拿起自己实验桌上的仪器就近观察,鼓励学生遇到不解的地方直接向教师请教。然后教师再随机拿起其中一个仪器,提问学生该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检验学生对仪器名称和用途的掌握能力。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提供化学实践机会,让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实验操作,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细节,规范自身操作技能。

三、挖掘与生活有关的化学教学素材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前并未接触过化学知识,在学习生僻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知识时难免无所适从,无法理解化学知识本质。学生往往更能接受熟悉的事物,也更能提起学习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挖掘与生活有关的化学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化学联想能力。比如,教师在上《碳与碳的氧化物》一课时,教师先写下碳的化学符号“C”,向学生介绍碳元素。教师再举例说明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教师通过指出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用途分别为钻石和铅笔芯,加强学生对金刚石硬度高和石墨硬度低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根据两者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对两者在外观、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上不同点的掌握。然后教师介绍几种无定型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教师接着放映几组图片,第一组图片内容为火药、冰箱去味剂,第二组图片内容为食品脱色剂、净水剂,第三组图片为金属、水煤气,第四组图片内容为油墨、染料、橡胶轮胎,有利于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区分四种无定型碳的应用范围。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将化学概念与生活事物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角度看待生活。教师应立足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养成化学思维看待问题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總之,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层面。教师应避免将过多的教学主导权只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应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形成平等、良好的互动,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师讲解上。因此,教师应从教材已有内容出发,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增强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作者:丁志芹

    【参考文献】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第8篇

一、化学实验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以趣味实验开头,是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

二、选好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

不是所有的化学知识都需要学生探究,对化学探究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化学探究教学能否成功,学生能否从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并由此对化学产生兴趣。因此,选好化学探究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探究内容的选择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固然重要,但是有了前面制取氧气的学习,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得到发展,对学生来说这不是难点了;而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几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具体设计教案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探究活动作为重点和难点。

三、让学生对做好化学实验充满信心

“学生自主参与”是实验教学有效的核心。就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里的条幅上所写的:“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可一旦到自己操作的时候就不行了,不知从何下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害怕进实验室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树立学生的自信。一些教师看到学生犯简单的操作错误就大发雷霆,责怪学生怎么这么简单的操作也做错。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化学充满恐惧。因此,我认为,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实验,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动手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这时,教师应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地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自己进行改正。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逐渐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此,如何让学生自信地走进化学实验室,是一线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组建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是很好的课外活动方式,兴趣小组的活动除了可以举办扩展课堂内学过的知识内容专题讲座以外,还可做化学趣味实验,开展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如在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时,可以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是否清澈?”“你们的父母在当学生时,这条河是否也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到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那里了解有哪些物品是严禁带上火车的。还可以开辟“厨房中的化学”这个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里厨房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有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来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及烧水用的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与白糖溶解性大小等。这些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开展化学试验和探究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各种仪器、药品都是初次认识,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树立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规范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因为这些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在已有的化学基础知识上获得对未来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