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第1篇

一、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民族团结历来是我们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地区经济也快速发展,而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却在逐渐加大,这种差距将使民族地区和沿海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增多,同时也会导致民族间摩擦和不满情绪增多。再加上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拨和煽动,这些民族摩擦,将会极大地阻碍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也就时刻提醒我们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

(二)有利于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学校的发展

高职院校是培养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相对比较淡薄,反渗透能力不强,缺乏政治辨别能力,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和渗透,从而影响乃至严重破坏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新疆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自各个地方,由于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的差异,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从而消除影响高职学生思想稳定的消极因素,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维护新疆地区的稳定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区实施西化和分化,不间断的在我区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目前争夺青少年接班人,主战场就在学校,特别是高校尤为突出。大学生虽经过院校的熏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应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准确、客观地观察、判断和分析问题,识别网络上信息的真与假,来自各方面的思想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通过有效的民族团结教育来应对这些严峻的挑战。

(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意识

新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他们成长于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中,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热爱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这种民族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宝贵的民族凝聚力,但有时也会导致狭隘的民族意识。面对对民族分裂行为,绝大多数同学可以沉着冷静地面对并持反对态度。然而,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狭隘的民族意识的引导,对反对民族分裂和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存在错误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方面做出努力。

二、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现阶段,高职院校里的公共基础课和民族团结教育有关的课程很多,但从总体上缺乏文化的渲染和心理融合等人文性治本教育力度:第一,专门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几乎没有;第二,在可以进行渗透进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里面,没有注重学生民族团结观的培养;第三,在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民族文化方面,没有相应的课程。

(二)民族团结教育效果不明显

在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将“民族团结”作为一次活动或者某段时间内活动的主题,多样的活动形式掩饰不了其在内容和本质上的空虚: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在民族团结以及民族文化上面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导致了很多学生关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只是一时的好奇,民族团结教育也没有帮助学生树立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三)师资力量不足

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教师的讲课只给学生读教材、念讲稿;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一些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面对学生的提问,不能正面回答。结果不仅没有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反而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少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缺少一批专门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老师。一些教师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在讲一些关键问题时,基本上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认识和态,观念陈旧思想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形势,这样的教师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学生思想必然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加强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课程建设,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教学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民族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的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可从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改善,可面开设专门的民族课程,如学生较感兴趣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团结史”、“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等,或在相关课程中有计划地突出民族团结内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民族理论,深刻理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实质与内涵,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切实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于校园文化中

可以针对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现象和感兴趣的形式,开展能充分展示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各类文体活动,如民族歌舞晚会、民族服饰展示、民族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增进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进而喜爱少数民族文化。也可以结合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优秀事迹报告会等,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加深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在学校校园网上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专题和红色影视剧栏目;同时,学校要紧跟网络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第2篇

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原为丰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北关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进一步解决全县27个少数民族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问题,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第二中学的基础上创建丰县民族中学。丰县民族中学自创建以来,坚持民族教育特色,挖掘民族教育资源,尤其是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工作突出。成绩优异,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县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称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县域内及周边县市的广大少数民族学生以能到丰县民族中学就读为荣。多年来,我校各民族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共同学习和工作,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多年来学校先后申报民族团结教育市级以上课题五项,现已结题三项,其中学校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专项课题“环境·课程·活动三位一体构建民族特色学校研究”于2009年9月被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后,学校立即成立了以谢丽光校长为组长的核心研究小组,下设三个子课题组,分别从校园环境建设、校本课程、民族特色的活动三个方面就我校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研究。我校教师在长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和外地先进经验,不断摸索出一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等等。此外,广大师生还积极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目前学校课题研究氛围十分浓厚,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还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

几年来,在“环境·课程·活动三位—体构建民族特色学校”方面,硕果不断。现将措施、方法介绍给大家,以求各位同仁给予指导。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环境建设是以育人为目的,以校园环境建设为手段,以校园美化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学校硬环境(教学楼、教室、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场地、设施等)和软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校风建设等)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寓教于美”“寓教于乐”体现在学校全部活动过程之中的一种审美化、规范化的教育要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抓好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的重要生长点。把这个环节抓好,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落实学科教学目标,重点围绕“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三个环节,督促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学校课程的建设,就要补国家课程的短板。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一个持续深入的主题。其次,在教学时间的设计上,要打破传统的课时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对所关心的问题展开探究。再次,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点,没有必要大包大揽,把什么事情都替学生想好、做好。

三、加强民族特色活动

我校教师在长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和外地先进经验,不断摸索出一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还积极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日前学校课题研究氛围十分浓厚,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还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

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理论性强,如果只是枯燥、乏味地说教,则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我校重点开展以下五个系列的活动,使民族团结教育寓教于乐。

(1)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校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专题讲座等,使师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2)促进学生发展的文体活动,如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体育运动会、民族之声广播、民族艺术沙龙等,其中每年一度历时两个月的民族文化艺术节是我校师生倾情打造民族特色校园的盛大节庆活动,期间师生会举行如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民族歌舞比赛、小型民族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比赛、演讲、朗诵比赛、民族服饰表演、民族艺术作品展示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民族团结教育的丰富性。

(3)民族团结互助活动,如慰问、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等活动,向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受灾地区捐助活动,使学生感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4)传播民族文化的联谊活动。校内:通过各民族学生联谊会,使学生感受民族团结教育的多样性。校际:和我省常州市民族中学、扬州市回民中学、安徽省砀山县回民中学、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中学举行定期的学校、班级联谊,如开展师生参观互访、相互学习活动、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比赛活动等。另外,我们还充分运用少数民族国际交往渠道,“引进来”“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2001年11月19日,伊斯兰发展银行官员哈桑·萨利姆博士带领沙特阿拉伯学生参加我校伊斯兰发展银行援建项目——科技楼落成典礼活动,并对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指导。2005年我校校长赛义德·马连义带领部分师生进行回访。通过交流,促进了中外学生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提升了我校民族团结教育水平。

(5)增强学生对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了解的社会实践等各种体验活动,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家庭,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和发展状况,写成社会调查报告交到学校,每年我们还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清真寺、打扫卫生、整理场院,使学生亲自认识和欣赏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风俗和习惯。通过一系列以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之间了解为主题的素质教育活动,学生不仅亲身体验到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而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性情,提高了素质。

通过“环境·课程·活动三位一体”体系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我们创出一条崭新的民族特色教学路子。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第3篇

在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暨一市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刚刚结束不到半个月,今天请大家来一起商讨如何贯彻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打算,我非常赞同。下面,我结合学习省委常委、王荣书记在全市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概况和主要精神

上个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族工作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会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族工作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今年3月,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我市民族工作,并同意召开全市民族工作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市四套班子的分管领导,各市、区分管书记、分管市、区长,统战部长、民宗局长,市各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共2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的规模、规格都是历史上没有的。这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去年,中央、全省相继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总书记提出了“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省委李源潮书记提出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富裕和谐家园”的任务目标,王荣书记提出了“共同致力‘两个率先’,共创苏州改革成就”和发展之路。从中央到市委,都把做好民族工作放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王荣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新时期我市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我市少数民族是苏州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力量,苏州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一道团结奋斗,“两个率先”的宏图伟业才有希望。全市上下都要牢固树立各民族亲密团结、共同进步的发展观,集中各族人民的智慧,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使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王书记指出,要认真做好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同胞生活质量。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扶持、积极帮助城乡少数民族群众跟上我市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步伐。要认真落实少数民族最低生活保障等优惠措施,并积极组织和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市场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使少数民族群众早日迈上富裕之路。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丰富和活跃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要求,要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要营造有利于他们就业、创业、生活的良好环境。要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生产经营上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和优惠照顾,妥善处理外来少数民族人员与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教育和引导他们通过正确途径表达利益诉求,自觉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高度重视处理民族问题,解决民族矛盾。

王书记最后强调,要全力维护民族领域的团结稳定。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集中精力解决关系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少数民族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要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保障和满足少数民族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需要。各级干部都要学习民族政策,了解民族风俗,防止因无知引发民族矛盾。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矛盾的主体是谁,都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制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法治苏州、平安苏州、文化苏州等创建活动。

二、我市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这几年来,我市的民族工作在各市、区民宗局的努力下,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写进了市委第99次会议纪要“会议认为,几年来,我市民族宗教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视宣传民族政策法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开展社区民族工作,建立少数民族联络联系协调服务机制;开展少数民族扶贫,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质量;搞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妥善处理民族领域的各类突发事件,维护了我市民族领域的稳定,为建设和谐苏州作出了努力。”市委常委会上,王荣书记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将民族宗教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一要领导高度重视,增强大局意识,对民族宗教工作予以支持,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制定政策措施,作出工作部署。二要积极引导,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民族宗教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三要加强管理,落实艰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王书记提出的这些要求全部写进了会议纪要。

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以及民族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力,全市民族工作出现了崭新局面。尽管我市是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数不是很多,但是由于苏州的经济发展,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要达到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民族纠纷、宗教生活等等,这几年来,我们探索了少数民族群众低保政策、民族工作进社区、建立外来少数民族人员联络联系协调服务工作制度,都走在了全省前列,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去年国务院表彰我局、这次市政府表彰有关市民宗局及有关干部,这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面对成绩和荣誉,我们肩上的任务更重,民族宗教无小事,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承担了这个责任,我们就要把他做好。

三、关于做好我市民族工作的几点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这里我再强调三点:

第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努力提高教育的效果,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对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工作方法,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同时,要适应新形势,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吸引为和感染力。

今年我们对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提前到7月份进行,局里有了一个初步意见,对城区作出了安排。各市、区民宗局要根据《意见》的要求,进行认真的组织,同时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让先进典型的事迹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年我们不仅要集中精力抓好七月份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而且要推动全年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集中性抓和全年抓相结合,做到以月促年,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第二,要切实做好全市民族工作。杜国玲副书记在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结束时讲话指出,各级民族工作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民族工作的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及时了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搞好综合协调,改善服务方式,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扎实开展工作,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要重视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而且要经常研究民族工作。要倾听少数民族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急少数民族群众之所急,想少数民族群众之所想,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民族工作的整体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的

第三,要强化对民族工作监督检查。强化监督检查是促进问题解决和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民族工作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逐步建立民族工作的督办检查机制。各市、区民宗局每年要对本地开展民族工作、落实民族政策等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自查,弄清哪些工作开展得好,哪些政策落实了,哪些政策还没有落实,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经常性地开展督办检查工作,一环一环抓检查,一件一件抓落实,特别是对各项民族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要求、有结果,并以适当的方式将检查督办的情况进行通报,努力推动我市民族工作向纵深发展。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第4篇

一、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的特殊性

1.教育对象的多样性

在新疆地区,中小学同一个班级内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并存;二是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和外地打工人员子女并存;三是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并存;四是普通学生、特殊需要学生(残障学生、天才学生、学困生)并存。班主任不仅要面对学生性别、民族、学业成绩、家庭背景等差异,还要面对学生文化背景、语言背景等不同状况,这使得班主任管理工作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2.师资缺乏、专业素养不高

目前,新疆的基础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南疆农村地区,2011~2013年每年招收特岗教师达一万余名,但对新入职教师的专业要求并不高,教师的学历、素养也不高,这直接影响中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新疆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相对落后。在调研的新疆15个地州的310名班主任中,95%的班主任是第一次参加省级及以上班主任培训,60%的班主任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级别的班主任培训,大多数教师都是没有经过培训直接担任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仅仅是从大学课程中获得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并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所以更加没有系统学习过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大多数教师仍然停留在经验型班主任的层面。此外,还存在班主任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途径少、科研意识弱、学校对班主任专业发展重视度不高等现状。

3.班主任工作任务重、待遇低

由于师资缺乏,很多班主任要身兼多门科目的教学任务,工作任务重,因此愿意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比较少,学校往往是直接分配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此外,新疆中小学班主任待遇相对较低。例如,某地区某县小学三年级屈老师所在的学校,不考虑年级人数每月班主任费188元,除了每年学校组织评选优秀班主任和评职称时有一点优惠政策外,没有任何其他补助。有时班主任费用发放还不及时,加之班主任工作不受重视,导致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因此,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4.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在民族地区,由于教育对象多样性、多元文化的冲击、经济与文化相对落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当今社会信息化发达,新疆中小学生和班主任也会受到各类思想的冲击。中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掌握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还要了解新疆的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经济、民族政治、民族宗教等,明确职责范围,政治立场坚定,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事务。

二、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角色探析

角色是指对担当特定职位的人的一套期待和规范。期待指对于担当某一特定角色的“可能”如何表现,规范指它“应该”如何表现。角色也可以看做担任某一职务的人的权利和义务。角色所涉及的内容和活动领域的多样性决定了某一个人的角色的多样性。[1] 中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扮演着班级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本文主要是探析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所扮演的多重特殊角色。

1.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在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开展有效的民族团结活动是中小学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班主任不仅要以身作则,及时有效传达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活动,而且要能够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班主任还要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民族团结的开展,扮演民族团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同时,班主任要了解各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等,尊重各民族学生,让各民族学生互相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彼此情感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

2.传播双语的实践者

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尽量具备基本的双语能力(汉语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在南疆地区,能够与家长进行简单的双语沟通;在教学中具备基本的双语教学能力,并且承担快速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双语能力的任务。同时,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级管理的时间,创设学习汉语的环境氛围,成为传播双语的实践者和促进者。

3.班级管理的革新者

有创新的班主任,是具有领导力的班主任。所有的中小学班主任都有责任扮演革新者的角色,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切实可行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为边疆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民族地区的班主任要结合当地实际,改革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面对多样的教育对象,要学会创设特色班级活动,开展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处理繁杂的班级事务等,走有新疆特色的班级管理之路。

4.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民族文化不能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快速进程,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被忽略,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资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级管理,开发传承民族文化的校内课程或隐性课程,引导学生开展民族文化宣传与实践活动。

5.教育事业的扎根者

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及山区,生活环境相对恶劣和困难,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乐观向上,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做边疆教育事业的扎根者。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环境和生存条件,培育学生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教育资源,做民族地区学生的引路人和人生的导师。班主任应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不能只抱怨自身工作环境,诸如学校不支持、同事不配合、缺少资金等方面,而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例如学习内地贫困地区优秀班主任工作的典型经验为己所用。

6.突发事件的保卫者

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处于转型期,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加之新疆中小学的安全保卫工作一直是重点,班主任必须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班主任除了日常管理的宣传安全教育,增加学生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关键时刻还要头脑清楚,具有教育机智,成为承担突发事件的保卫者。

三、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角色转变路径探析

1.探索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特色之路

调查发现,班主任培训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不同于学科培训,应充分挖掘适合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资源。例如,如何有效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如何创设双语学习环境;如何探寻自我学习提高的途径;如何引导班主任开展结合本地区特点的班级活动,如“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懂得民族服饰、装饰、习俗与文化”等内容;教育学生适应边疆地区特点的知识、能力和理念的培训,如“国防意识教育(保卫边疆,和平稳定)、脱贫意识教育(认识到本地的落后,有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与毅力)、本土意识教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成为本土人才)”等内容。[2] 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提升班主任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于加强新疆中小学德育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抵御民族分裂活动,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探寻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学习途径,倡导班主任自我学习

新疆地广人稀,各地州市相距过远,在新疆开展班主任培训,费时费力,积极探索合适的中小学班主任学习途径是迫切需要的,可以定期发放学习光盘,组织远程班主任培训,开发适合新疆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学习的网站,成立新疆名班主任工作室等。

作为班主任,面对一群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家庭背景千差万别、能力发展多种多样的孩子,要始终以促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目的。这需要班主任自主反思与探究,例如写反思日记、案例分析等。班主任要对学生施加影响时,要注意到提高自身素养,利用专业知识科学地管理班级。

3.重视班主任工作,实行双班主任制度,提高班主任待遇

各级政府应重视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小学班主任的多重特殊角色决定了其工作负担重、责任使命大。针对民汉合校班级,尽可能实行双班主任管理,一民一汉,可以克服文化差异,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同时,提高班主任待遇也符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 中小学班主任规定 》等相关规定,对于民族地区班主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待遇要有政策倾斜,尤其是边远民族地区,更加要额外照顾。

通过探析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的特殊角色,期望中小学班主任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角色义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尝试,探索可操作性强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

【注:本文系新疆教育学院2012年度院级一般课题“新疆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研究――以汉、维、哈省(区)级培训为例”(项目编号:XJJY2012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新疆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工作:民族散杂居:地区发展模式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广大农村地区开始了社区化建设。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而民族散杂居农村社区则主要是指非少数民族聚居省区的散居农村社区,并且其中有两种及以上民族居民杂居。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社区工作的引入会是应对挑战的有利措施。

目前国内关于少数民族社区工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部分学者主要研究城市内部的少数民族社区,认为社会工作已经构成城市回族社区建设的新要素,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使城市回族社区建设获得更大绩效;第二,很多学者着眼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内的少数民族社区,分析了西部农村现存的主要社会问题,并阐述了社会工作在这一地区如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第三,一些学者关注中东部散杂居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旨在通过对邓州市张北村回汉民族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和分析促使当地形成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

二、店头镇回汉和谐社区现状

(一)店头镇回汉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临沭县店头镇位于临沭县境中南部,距临沭县城10公里,225省道纵贯镇境中部,北靠临沂至临沭铁路,辖域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共有1个社区、4个居委会、25个行政村,共1.3万户,5.1万人,其中镇驻地回民2000人,主要集中在镇驻地的回族街,是临沭县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在政治建设方面,第一,培养民族干部,提倡“双语”学习,推动回族和汉族干部互学语言文字,结成对子互帮互助,这使许多干部掌握了两种语言,减少了沟通障碍,对日常工作和处理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第二,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回族街社区成立居委会,居委会人员构成中回族和汉族各占一半,在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同时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第三,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采取以会代训、印发民族政策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民族政策学习、民族问题研讨等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民族政策,每年3月采取民族团结事迹报告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召开各类座谈会等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以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使群众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皎月,营造了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经济建设方面,首先,发挥传统养殖业优势,店头镇回族有着养殖、贩运和屠宰牛、羊的经商传统,镇政府调整土地200余亩兴建了店头养殖小区,主要以养殖鲁西肉牛为主,肉牛存栏量一直稳定在2000头左右,并且开通“技术服务热线”,为民族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对民族群众进行培训,还利用工业集中区内“富达”等饲料加工企业,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饲料供应,形成了“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有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次,发展壮大民族企业,镇党委政府利用毗邻225省道优越地理位置和优厚的民族政策两大优势,投资建设了工业集中区,引进BOPP等10多家企业,并且扶持建立了正茂皮革厂等一批回族企业,在实现工业总产值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解决了当地回汉群众的就业问题。最后,镇政府整合资源,投资建设店头镇民族和谐社区,社区能够容纳4500户,1.4万人居住,为社区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习俗方面,镇政府引导群众注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保持和延续好少数民族群众的饮食、婚庆、节庆、丧葬等特殊的风俗习惯,同时领导干部定期到清真寺看望慰问阿訇;同时建设店头镇民族小学,为回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师资力量。

在社会保障方面,镇政府在民族聚居区规划建设了“民生街”,实施“结对助弱扶困工程”,协调民政部门筹集资金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同时社区内的阿訇也参与号召回族群众对社区内的贫困残障居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帮助,民族企业也解决了一部分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

(二)回汉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内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但是由于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与汉族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尤其是文化冲突与适应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才培养、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发展。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爱党、爱国、爱校,对祖国未来、民族地区的未来充满信心,具有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心理适应问题需要关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以后,由于远离家乡,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上,由于生活方式、语言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要经受强烈的文化冲击,在不同程度体验到了文化差距带来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适应过程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适应过程,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并及时有效介入。

2.生活适应需要引导。高职院校预科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习俗方面的不适应表现的格外强烈和突出,这也就是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习俗方面的不适应主要在进入大学初期。脱离了原生的民族环境到汉居地求学,首先受到冲突的就是饮食、穿着等生活习俗,尽管大学会实施一些措施进行协调,如设立清真食堂等,但是终究与本土的民族氛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都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语言问题亟待解决。在学习方面的不适应主要是言语障碍带来的压力。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都是本族语言文字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将汉语言文字转化为本族语言加以理解,这就表现出思维节奏慢,敏捷性不高等情况,还表现出课堂上害怕回答问题、答题时用词不当、搞不清题意等。这些现状严重的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部分消极认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是觉得自卑甚者自闭,从而引起心理问题。

4.人际交往成为瓶颈。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愿意和自己本族的学生交往,这就使他们的交往范围变得狭小。在与汉族大学生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不自信,甚至回避、恐惧,人际交往不适应严重者会别人的言谈举止特别敏感,很容易将人际问题上升到族群问题。

二、应对存在问题的原则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在具体的工作方面,我们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育人为本的原则。这是一般原则,其具体要求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扶正祛邪;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以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这是特殊原则,包括尊重民族工作规律与坚持教育规律相统一的原则和坚持民族团结的时代精神原则。坚持教育工作规律,就是要坚持尊重各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教育学生,为了教育一切学生,尊重学生的正当权益;坚持民族团结的时代精神,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事业服务,要体现民族团结、民族进步这一时代精神。这个原则要求教育者要从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全面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3.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涉及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如何对待民族感情的问题。要本着真心实意帮助、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态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要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及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实际,回答各族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既要加强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环节;既要贯彻教育育人,又要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特别要讲求教育的实效性,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4.传授民族思想道德传统中的积极因素的原则。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继承和发扬各民族思想道德中的优秀传统,积极选择有利于民族自身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道德因素,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将各民族思想道德的优良传统因素传授给学生;要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道德传统再创造,形成新的思想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各族学生。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问题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探索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现状和成因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体制。因此,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原则,可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的融入新的文化氛围,促进民族和谐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宝云.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第7篇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理念。一般来讲,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指以民族或种族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相关理论成果、教育方法以及经验教训等,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教育目标上看,不仅要培养学生在国家主流文化中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还要帮助学生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同时,要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既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认同国家主流文化,树立平等、宽容、和谐的文化观念。从教育内容上看,要提供给学生平等的文化选择机会,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理解”[3]。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要“用更加准确的课程体系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知识体系”[4],特别是运用少数民族学生较为熟悉、喜闻乐见的材料,把教育内容、研究问题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方法上看,要积极借鉴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例如美国班克斯提出的添加法、社会行动法等文化课程改革方法。添加法,即将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主题、概念、观点及其他内容在不改变课程结构的情况下加进课程中。这种方法通常是在不显著改变原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本书、一个单元或是一节课来实现的”[5];社会行动法,即通过大量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的准备,使学生学会如何消除种族歧视,并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少数民族大学生除具备一般大学生的特点外,还具有多民族性、多信仰性、多文化性。多元文化就必然产生多元价值观,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此出现了主流价值取向偏移、道德观念淡化等问题;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其在民族习俗、、生活观念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性,使其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的时候,拘于旧有民族观的束缚,盲目排斥其他民族文化。面对发生在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上的这些现象、问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未能作出全面、科学、有力地回应,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措施”与“实际”脱节、“内容”与“需求”错位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如何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立足高等学校工作实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不少方面具有差异性,但其研究方法、理论成果、发展模式等是比较成熟的,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改革运动,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在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适当引进与吸收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相关理论成果、教育方法等,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推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本土化,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借鉴和吸收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积极因素,取其精华,博采众长,结合我国实际大力推动其本土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旋律。

在当代中国,“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这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多元文化的交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他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思想,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丰富其精神世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始终坚持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理性思维和鉴别能力,运用的科学方法分析和对待各种文化思潮,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和价值观侵袭。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同志指出:“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7]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无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56个民族团结友爱,各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交相辉映、异彩纷呈。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就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其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又要培养他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来达到促进民族团结的目的。要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民族政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将“多元共存、平等发展”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学生,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和习惯;在教育内容上要能反映不同民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整合。这样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观念,培养爱国情怀和本土意识,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此同时还要深入发掘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多元文化教育要求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运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材料和文化活动形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各种特色活动,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如三月三的民歌对赛、火把节联欢晚会、泼水节的接力活动、“芦笙节”的器乐演奏比赛等,既可以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和认同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又能增进不同民族学生的相互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第8篇

一、具体活动开展情况

(一)围绕疫情防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解除学生对疫情的害怕,开学以来,各校园紧紧围绕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国旗下演讲活动、班级主题活动、led等形式积极开展疫情宣传。讲解疫情的传染方式,教育学生只要做好防控,疫情无需恐惧。

(二)围绕“阳光心灵,快乐校园”心理主题,开展班会。

各学校班级围绕“接纳自我,乐观自信”心理主题组织开展了班会。通过网络下载素材讲解丰富了班会内容,成功营造了“接纳自我,乐观自信”的班级氛围。同时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做到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不排斥任何学生,增强了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自觉性,真正让心理教育知识走进班级,融入课堂,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三)开展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加之今年的疫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为此县中学、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初三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通过讲解“如何应对当前的学习”、“如何获取报考志愿重要信息”及危机过后“怎么样报名”,帮助学生走出疫情心理危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心理成长。

(四)开展“直面挫折,阳光心态”心理教育。围绕差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从亲情、友情、梦想、爱等多角度出发,开展了以“直面挫折,阳光心态”为主题的心理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学习差、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最大可能让学生走出学习差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