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城镇化工作

新型城镇化工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型城镇化工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型城镇化工作范文第1篇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会议要求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

而修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重任已交给发改委。12月16日,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实施。

城镇化的提出已有多年,近期逐渐形成。城镇化规划亦几经更名,起初名为《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后改为《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最后定名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该“规划”明确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规划期至2020年,可谓意义重大。

此次中央城镇化会议的一个最大收获,就是改变了原来只将城镇化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手段的局限,而是将其纳入到了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之中。而发展城镇化的关键,是实现人的城镇化。

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一点涉及到了城镇化的核心内涵。过去的35年间,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2年的52.57%,城镇化率已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城镇人口历史性地超越了农村人口,中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然而,有关专家也提出,“52.57%”只是基于城镇常住人口的统计,在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户籍城镇化率是27.7%。这说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已大大落后于城镇化速度。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城镇化的一个显性目标,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农民成为城市居民,让农村居民能够和城市居民平等地分享国家现代化的成果,进而打破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因此,它需要国家推进一系列制度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给民众带来的利益将是十分深远的。

新型城镇化工作范文第2篇

近年来,海南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如打造“海南省会经济圈”、“琼北1小时经济圈”,以及海口和三亚的卫星城镇建设等,城镇化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然而,相比国内发达省份,海南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育不够、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有限,与中心城市相比发展较为不均衡,这是我们推进城镇化建设面对的突出问题。

以绿色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海南省城镇化建设需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同时,逐步优化第二、三产业结构,在确保不损害海南整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和继续发展低碳、环保、节能的新型现代工业。进一步明确海南省第三产业以绿色旅游服务业为龙头,积极加快生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会展赛事、邮轮游艇、医疗保健和教育事业,提高旅游消费产品质量和品牌号召力。合理分配与优化一、二、三产业,例如,以文昌航天发射场和陵水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琼海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为契机,快速推动和带动周边城镇化建设、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和现代高效农业推广。

大中小城市(镇)和谐发展

采取大中小城市并举的方式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和提高海口、三亚中心城市的主导力量,同时,进一步加快五指山、儋州、文昌、琼海、万宁、昌江等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并逐步推动县域中心城镇及特色小城镇的就地城镇化建设。目前,观澜湖高尔夫小镇、海棠湾风情小镇、博鳌天堂小镇、福山咖啡小镇等已初具概念,但在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配套的完善上还需要狠下功夫。

同时,结合海南的实际,选择部分特有的发展模式。例如,以农垦农场为基础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对小规模镇域适当集中模式,把小城镇建设与垦区整合发展相结合,并最终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创新融资机制,加快城市公共基础建设

海南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不仅需要城镇基础设施的协同跟进,也需要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延伸,做到统筹建设、功能配套,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解决资金难题,就要逐步完善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

创新融资机制,需要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通力合作。

除继续寻求中央的财政支持外,地方政府还可创造条件发行市政收益债券;利用开发性金融工具,引导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建立信用关系,帮助企业募集城市公共建设资金;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吸纳国外直接投资和国内民间闲散基金。

农村土地流转与户籍制度改革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改革和完善当前的土地流转制度确保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利益至关重要。对土地进行确权,规范土地流转市场,避免农民后顾之忧,鼓励农民暂时放弃农村土地经营权到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做到“让地不失地”。

近年来,海南不少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市,一部分农民工没有获得城市户籍,并未能真正享受到如住房、教育、医疗保障各类公共服务。户籍制度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在放宽城镇,特别是小城镇落户条件的基础上,推动实现农村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真正让农民做到“愿意来,过得好,留得住”。

城乡居民双向流动,推进农村基础 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主要是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单向集聚。然而,把城镇居民吸引到农村居住和就业也可以成为城镇化内容。有关部门可通过土地政策的必要调整,逐步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村,促进新农村开发与建设,推进就地城镇化。同时,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升海南农村社会事业服务水平,真正做到城乡一体化。

完善地方政府监督与问责机制

新型城镇化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柳林县;农业园区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山区或者经济发展单一的地区来说,如何发挥地方优势来推进城镇化,是地区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山西省柳林县地处晋西吕梁山脉,经济发展滞后,社会闭塞。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县城,柳林县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财政收入接近80%要从煤炭中获得。近年来,在山西省提出“转型跨越发展”的背景下,柳林县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县政府在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于2011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1+2”转型发展模式,即煤企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柳林县几个特色农业园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与当地相关部门及农民进行访谈,了解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为该模式的完善及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思路。

一、煤企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煤企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是在资源型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来推进城镇化建设。这种模式对于资源型地区的发展来说,可以实现煤企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一方面可以为煤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煤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另一方面,该模式也是资源型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推进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

柳林县的“1+2”发展模式即全县所有的煤炭主体企业和各驻柳大企业都必须上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转型项目,同时领办或者扶持一个农业园区。这种结合地方资源优势而提出的“1+2”发展模式主要是由煤企筹集资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土地使用权,形成了煤企“出钱”、农民“出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煤企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1+2”发展模式通过一个企业领办一个农业园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探索出一条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与集中连片带动农民致富脱贫相结合的新路子。

随后,柳林县8个煤炭主体企业和两个驻柳国有大型企业上马了12个非煤转型项目,同时,领办了九个大型农业园区建设,主要涉及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业观光旅游等,预计总投资116.5亿余元。包括汇丰昌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凌志农业园区、三交镇红枣桑蚕工贸园区等九个各具特色的园区,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特别是由联盛集团投资的联盛农业园区,计划用10年投资100亿来打造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园区,涉及留誉镇1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流转土地41447亩、流转区域面积154平方公里。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在规划之初就吸引了上级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农业园区都进行了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工人化建设为目标。

二、煤炭“寒冬”下柳林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困境

自2012年起,柳林煤炭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寒流”,煤炭价格急剧回落,煤炭销售渠道单一。各煤炭企业效益急剧下滑,有的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现象。煤炭行业低迷,煤企“自身难保”,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柳林县煤企带动新型城镇化模式陷入了发展困境。

1. 煤企效益低下导致部分农业园区建设停滞。煤企效益低下使得柳林县经济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作为柳林县煤企代表的联盛集团2013年末陷入了“金融风波”,因负债高达300亿而不得不破产重组,而邢利斌也于2014年初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自然导致了大多数农业园区建设的停滞或者减缓。联盛农业园区建设也因资金问题而停工,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全部停滞,除了发展比较早且一直坚持生态观光农业的昌盛园区外,其他一些园区都相应地缩减了投资或是停工。

2. 农业园区周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产业结构单一的柳林县,许多村庄都有“自己”的煤矿。煤矿效益好的时候,这些村庄往往是周边无矿村子羡慕的对象,从2003年开始,许多村子的煤矿都以股份制的形式出售给了“煤老板”。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煤矿所在地的村庄都是按“人头”来发放补偿款的。其中令人们记忆犹新的就是2003后山垣村煤矿整合中每人发放18万元的补偿款,当时许多农户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而近年来煤炭产业的低迷使得这些“煤矿乡村”的经济也景气不起来了,而且几个农业园区项目的停滞对于周边农村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园区开始建设的时候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就业,园区周边的商业活动也是比较兴盛的,但现在大多数农业园区周边村庄陷入了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

3. 利益受损导致农民不满情绪的激增。对于绝大多数的柳林农民来说,家庭经济收入基本上来自于煤矿。煤矿周边地区的农民基本上都在煤矿上班或者干着与煤矿相关的工作,因此煤炭行业发展受阻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农民。从2013年开始,许多煤矿断断续续的停止生产或控制产量,对于煤矿工人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以联盛农业园区为例:在园区开工时联盛集团就承诺每年给农民的分红不少于2000元每人,并且农民在第一年就领到了土地分红。如今园区停工不仅使以前在此打工的周边农民都“失业”了,而且农民的土地分红也没有了。由于联盛的衰落导致曾经呈现在农民眼前的美好生活瞬间化为泡影,再加上生活贫困导致当地农民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当初邢利斌被警方带走时,农民曾计划集体去省城“讨说法”,所幸的是没有发生大规模。

三、进一步完善煤企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建议

1. 煤炭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坚持走科学化、集约化的道路

贯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战略,延长煤炭产业链,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在煤炭工业发展上,积极开发“原煤―洗精煤―焦炭―甲醇”和“煤矸石―发电―高耗电产品”等产业链,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要利用丰富的煤、铝资源大力发展氧化铝、电解铝等铝工业。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煤―电―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特色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为发展方向,培育煤化工产业。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富有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

2. 政策方面要对特色农业园区适当倾斜,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到园区建设

优化融资、投资体系,使财政支持与民间资本形成合力。当前柳林县新型城镇化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这也是煤企带动新型城镇化模式受阻的导火索。解决资金问题,政府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园区建设的继续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市场的力量,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本地优质资本及外来投资加入到农业园区建设中来,还应该鼓励农民将闲散资金以股份的形式投入到园区建设中来,形成多元资本共同促进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局面。

3. 地方政府要加强产业引导,鼓励农民结合地方实际发掘特色产业

其一,加强红枣等特色产品的深入开发。柳林县盛产红枣、核桃、优质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特别是柳林红枣,一直是柳林县农业的一块“招牌”,但是红枣产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要继续推进三交红枣园区发展,使红枣产业形成特色品牌。近年来建设的龙门垣万亩核桃林项目、联盛园区的经济林等特色农业项目是柳林县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二,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柳林“盘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独一无二的“伞头秧歌”、“柳林弹唱”等文化活动,带有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形成具有规模的旅游项目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地方经济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其三,黄河沿岸及传统村落等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地处黄土高原的柳林县有着典型的黄土高原“塬-梁-峁”的特色景观,而且许多传统村落窑洞等古建筑保存较完整。将黄土高原特色旅游与黄河沿岸旅游项目进行优化整合,打造晋西特色旅游项目。

4. 坚持以人为中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以“人”为中心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部门要继续坚持推进乡村道路改善、乡镇敬老院建设等民生工程,切实改善乡村公共服务。从近年来推行的几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来看,确实改善了乡村地区过去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农民的高度赞扬。在当前农业园区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县政府加大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改善项目的投入,不仅是缓解当前乡村地区城镇化困局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二,加强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努力为农民“排忧解难”。当前基层地区普遍存在着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的现象,导致基层干群关系日益紧张。对于当前的柳林县来说,如何排解农民因利益受损而出现的不满情绪,切实做好群众安抚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首要工作。县、乡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园区周边乡村,为农民排忧解难,对于农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当尽量满足,避免重蹈城郊的覆辙。

5. 开展职业培训和教育,使农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地处黄土高原的柳林农民思想比较保守,到现在依然保持着“故土难离”的传统思想,而且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政府要加强创业宣传,改变农民一成不变的传统观念,鼓励农民自谋出路。在政策上要对于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使农民的脑袋“富起来”。特别是对于特色农业发展地区的农民,要成立专家指导团队给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让农民了解科技知识,懂得运用现代技术来发展特色农业。

被誉为“晋西明珠”的柳林县如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煤企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也陷入了难以破解的困局。这不仅是对当地政府的考验,更是对广大普通民众的一次考验。社会各界要解放思想,彻底改变过去的旧想法、旧观念,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理念,使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素清.“1+2”发展模式推动柳林县转型跨越[N].中国产经新闻,2012-06-04.

新型城镇化工作范文第4篇

推进以质量为关键的城镇化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快速提升,2013年我区的城镇化率达到58.7%,但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更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代表、委员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推进城镇化规划要先行,这是代表、委员们对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一致认识。呼伦贝尔市张利平代表说,城市建设要突出规划引领,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编制具有超前性、阶段性和科学性的城镇发展规划。兴安盟代表苗银柱说,城镇体系规划要突出全域统筹的理念,构建中心城市、特色县城、重点集镇、新型村庄四位一体、城乡联动的现代城镇体系。

有的盟市代表坦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限,使他们屡屡面临僧多粥少、有心无力的发展困境,影响着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城镇化质量。呼和浩特市长秦义在增强首府综合承载能力方面建议,全力推进自治区和呼市两级政府共同建设“大呼和浩特”。加大对呼和浩特新机场、轨道交通、快速路环线、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人口承载力。

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城镇化率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综合效益不高。对此,包头市代表说,严格管理城市建设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收益。对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分类处理或有效开发。提升现有城镇化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推进农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化,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城市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广场宽大等物化内容一度是人们判断城镇建设水平的直观标准。随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强化,人在城镇化中的地位被逐步提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这次两会代表、委员的又一共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这首先要求打破户籍制度的藩篱。对此,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代表说,公安部已明确提出实行差别化策略,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自治区将结合实际做好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工作。

然而,进城农牧民市民化,根本问题不在于形式化的户口本,而在于进城后能否留得下、稳得住、有事干、生活好。鄂托克前旗代表说,我旗对转移农牧民实施一套住房、一份工作、一份社保、一份补贴、一份土地收益、一份教育奖励的“六个一”配套工程强化保障。政府还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有效安置转移农牧民就业,确保转移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有事干、能增收”。

城市文化内涵和生态文明,是人们对城镇化建设更高层次的期待。乌海市代表说,我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恢复和治理,全力做好山、水文章;同时特别重视打造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品位已成为城镇化过程中对居民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推进产城融合的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不能人为“造城”,许多地方曾单一地扩张城市,因缺乏产业支撑及相关配套设施薄弱出现了“空城”“、“鬼城”等现象。对产城关系问题,代表、委员们从不同视角发表了见解。

和林县代表针对城镇产业定位问题建议,应综合考虑本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放在更大的区域内统筹考虑,合理定位主导产业。和林县要着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云计算产业基地、新型产业基地、休闲观光度假基地。

张建国委员建议,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在城市群内配置、整合产业分工,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农村形成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注重城镇化与产业化齐头并进。

新型城镇化工作范文第5篇

近年来,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围绕广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工业化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战略重点,把支持城镇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作为金融服务的重点,打好三张牌,全方位推进广西城镇化进程。

打好城镇基础建设牌

在广西容县,城东新区、杨梅新城等一批城镇化建设项目拔地而起;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街头整洁、道路宽敞、霓虹闪烁的新景象。2006年至2013年底,容县联社先后累计投入城镇基础设施贷款0.56亿元,城乡房地产、住房贷款3.87亿元,城乡创业就业贷款4.35亿元,医教卫贷款1300万元。

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化建设重要硬件,小城镇建设最需要的是资金。广西区联社积极引导农合机构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围绕当地发展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支持城市路网和供水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城市建设贷款163笔,金额17.44亿元。支持全区小水电和供电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居民用电需求。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水电贷款456笔,金额56.68亿元。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近年来,全区农合机构累计向15家污水处理厂发放贷款4.6亿元。

支持“穿衣戴帽”工程,改善城市形象。2009年以来,广西农合机构积极配合自治区启动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累计发放城乡风貌改造贷款15.65亿元。如根植于革命老区百色的右江农合行,累计发放用于支持农村“穿衣戴帽”工程的贷款1076笔、金额2892万元,共拆除重建房屋931户、重新粉刷房屋214户,城镇道路两边的楼宇通过“穿衣戴帽”工程,建筑物被整饰一新,美化亮化效果已凸显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先进生产力和现代文明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和传播,让留乡农民也得到实惠。

同时,广西区联社近年围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工作部署,将此活动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广西特色名镇名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部署,科学制定金融支持一揽子计划。广西区联社督促各相关县级农合机构加强与当地县级城乡风貌改造领导小组沟通联系,并结合特色名镇名村的产业发展特点,加大信贷投放,简化贷款程序,促进地方特色产业优化升级。还制定了基层网点发展规划,加大了网点亮化工程投入和ATM、POS机等自助设备的投放,拓宽了结算渠道,丰富了服务内涵,提升了服务质量,特别是名村名镇建设的服务网点设施及服务得到了极大改善。仅2013年就累计发放支持“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贷款93亿元,为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围绕各级政府“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支持城镇商品房、居民自建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如宜州农村合作银行向广西华之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贷款5100万元,用于建设“龙江新城”经济适用房项目,该项目共开发保障性住房952套、经济适用房756套、廉租房112套、公共租赁住房84套,解决了2000多户城镇居民住房问题。

打好城镇就业创业牌

扶绥县东门镇那江村的吴洪宁17岁外出打工,19岁回村种植甘蔗。从县联社2004年发放1万元种植甘蔗的小额农户贷款,到2009年10.6万元住房按揭贷款,再到2013年20万元抵押贷款,在县联社的扶持下,他不仅在东门镇翰邦西街购买了一套117.4平方米的婚房,圆了住房梦,还在镇上开了一家化肥经营部,一家3口实现了就地城镇化。

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如何造福百姓,是摆在广西农合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换的过程中,广西农信紧紧把握好“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提供大量的创业贷款和风险投资,满足农民的创业和就业需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

小城镇是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集中地和小微企业的经营基地。目前,广西12.5万家小微企业大多落户小城镇,成为新增接纳进城农民工就业的主渠道和生力军。广西农合机构抓住银监会放宽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机遇,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体制建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农合机构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小微企业发展,特别是科技型、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出口创汇型等小微企业。

同时,创新推出了“信用贷款”“互保贷款”“市场出租方为承租方担保贷款”“金香蕉助业贷款”等一系列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将房地产抵押率由70%提高到85%、工业用地抵押率由50%提高到70%、通用设备抵押率由40%提高到50%等,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难。如2009年陆川联社以抵押加质押的方式向广西开元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社团贷款7500万元,使该公司的产量比2008年翻了一番,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增加了大量“饭碗”。目前,广西约有260万城乡居民在小微企业里就业。

另外,围绕广西“339”千百亿元农业产业工程(做强蔗糖、畜禽、速丰林3个千亿元产业,壮大粮食、水果、蔬菜3个五百亿元产业,培育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源、优势水产品、桑蚕、油茶、草食动物、花卉、奶水牛、农业生态旅游9个百亿元产业),重点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种养大户,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2007年至2013年末,广西农合机构突出产业带动,累计向蔗糖、蚕茧、酒精、林业等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发放贷款844.88亿元,有力地提高了广西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培育了一大批在工贸产业、生态(农业)、旅游产业、文化特色等方面有优势的村、镇,扶持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民、农业增收,也促进了土地流转,引导产业项目集聚发展,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强农村经济内生动力。

打好城镇金融服务牌

高质量推进广西城镇化进程,还需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使广大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高效、便捷、普惠性、均等化金融服务。为此,广西农合机构把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金融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利用网点覆盖城乡、清算网络畅通、贴近农民群众的独特优势,致力于打造遍布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编织惠农利民金融服务“便捷网”。

实施农村消费信贷工程。广西农合机构通过信用贷款、多户联保等方式,支持农民新建住房以及农民新村建设;根据政府实施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汽车下乡“三下乡”工程和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要求,支持农村消费,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和消费环境。

实施惠农利民工程。广西农合机构树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一方面出台农民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积极推广扶贫小额担保贷款,对库区移民贷款利率下浮10%,对看病、子女上学、扶贫开发、计生诚信户等扶贫济困的农户贷款实行基准利率,每年仅利息优惠一项就减轻农户负担约9.8亿元。另一方面主动让利于民,减免各类金融服务手续费。按照银监会“四公开”“七不准”的要求,深入开展不规范经营行为清理整顿,严格规范金融从业行为,并实行减费让利,如免收网银转账手续费,降低跨行转账、取款手续费等,每年为龙头企业及其他客户节约支出1000多万元。

建设农村信用工程。对于信用村(镇)给予优惠信贷政策,资金加以倾斜,扩大信用村(镇)贷款额度,对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等。截至2013年末,全区农合机构已建立了65个信用乡(镇)、985个信用村、1645个信用组。有力地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整体信用意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化建设。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住房贷款业务,农业人口购买城镇住房的,可按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办理程序向农合机构提出申请,购买的住房可为一手房或二手房,贷款额度最高可为所购住房价款的70%,贷款期限最长可为30年。

广西农合机构初步构建起以银行卡为基础,以网上银行为龙头,以电话银行、短信服务、自助银行为支撑,包括营业网点和流动金融服务等方式在内的城乡一体化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服务渠道体系,为支持城镇化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金融服务渠道。

为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广西区党委、政府于2013年年底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自治区新型城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广西区主席陈武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要把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作为优化城镇结构的主攻方向,实施大县城战略,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这为农信社的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今后广西农合机构将更加注重并强化金融的导向作用,在金融支持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当我们畅然欣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时,却也黯然瞥见一片片绿色田园悄然逝去。残酷的现实告诉农金人,当我们热情洋溢倾力支持城镇化建设时,一定要考察清楚贷款项目是否侵占了农民的耕地,是否会污染周边环境,是否像某些企业那样只筑几道围墙、建几幢楼房就让那些肥沃土地荒废经年。

――曾梦 杜彩凤 湖北云梦农村商业银行

推动新型城镇化,金融机构应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有效延伸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设立助农服务点,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操作,让“三农”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快捷全面的金融服务。

――徐杰 山东省烟台栖霞市联社理事长

农信社在支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坚持“产业先行”的思路,加大对特色农业、循环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挖掘现有“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潜力;树立“全域旅游”思路,推进农家乐、采摘园、垂钓园、鱼莲共养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加快开发农事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娱乐项目开发,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人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实现山清水秀民富。

――高峰 陕西省商南县联社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中,农信社可以通过创新信贷产品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如建立“美丽乡村贷”和“城镇化贷”,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民俗村建设、生态村庄建设、连片住宅建设等。

――邱希占 山西省芮城县联社

新型城镇化工作范文第6篇

兵团党委前不久召开的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对于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更加高远、更加明晰的奋斗目标。农十三师党委紧密结合会议精神,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的科学规划,以大手笔、大气魄、快发展强力推进“三化”进程。引入经营城镇的理念,把城镇作为有形或无形的资产来进行市场化运作;以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为引擎,拉动新型工业化迅猛发展;围绕“优棉、稳粮、增果、兴牧、发展设施农业、做强龙头企业”的结构调整总体要求,坚持农业现代化方向不动摇,描绘农十三师的崭新蓝图。

一、更新理念,以城镇化为突破口

通过考察和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快小城镇建设重在理念的转变和更新。要积极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更新为“有多少事力争筹多少钱”,实现以资源换资本,把城镇看作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形态,投入大量资本对它进行开发建设。农十三师将树立城镇化经营理念,高效管理,以城镇化经营出效益,同时把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发动机和助推器,调整城镇职工单一消费模式,逐步完成由农业“一统天下”到以工业为主体、多元经济并存的变革,将农十三师个团场建设成为集现代农业区、商业区、物流园区、示范住宅小区、医疗服务区、文化体育活动区、特色果蔬采摘区的现代化城镇。

(一)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提高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农十三师位于大营房城区,结合地域特点,我师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经营城镇”的理念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实践。所谓“经营城镇”,就是将经营理念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注重把城镇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特别是稀缺资源,运用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中的各种有形与无形资产会发出新的光芒。对这些资产进行聚集、重组与运营,以城建城,以城兴城,发展城镇,来实现城镇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

搞好城镇环境,从长远看,有利于城镇品位的提升,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从近期看,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团场建设作为突破口,利用一条路、一块园林的建设带动周边地价的升值,获得的土地收益可成倍增加。在资金乏力的情况下,要敢于并善于广泛吸纳各方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盘活城镇建设现有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实现存量资产保值、增值和变现,以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经营城镇”的理念。目前,农十三师火箭农场即将开辟1的4条道路,都已进入城镇资源资本化运营,团场建设有人主动买单。该场在团部附近规划设计出了3幢高层住宅楼、20层的高层开工建设开创了农十三师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先河,明年7月团场还将完成4个小区和4个主题公园的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产业聚集、财富汇聚、活力创新的崭新军垦新城,逐渐实现产业、人口和社会资源向城镇的迅速集聚。

(二)坚持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实现双轮驱动。工业化是核心、龙头,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工业化可以促使区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城镇的合理布局,从而推动城镇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可以为新型工业化聚集资金、人才、市场交易的各项要素,可以进一步降低新型工业化的成本,实现和支持较高水平的新型工业化。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实行双轮驱动,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相互支撑,联动推进,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

项目建设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突破口。项目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最佳结合体,是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积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推进城镇化,确定“引资建镇――建镇招商――招商聚财”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将房地产、物流和商贸等非公共设施项目包装进入市场,运用市场资金进行城镇建设,并努力做好项目的各项配套服务工作。规范行政行为和提升服务功能,构建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做到城镇发展与投资收益双赢,依托重大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大力解决城镇公共设施滞后的“短板”问题,完善城镇配套功能,使城镇日渐成为投资成本的“洼地”、项目聚集的“高地”和企业发展的“福地”,实现以推进城镇化进程大上工业项目、以发展工业项目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目标。

工业园区是城镇发展的动力,是城镇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就业平台。因此,农十三师坚持“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项目进园区,工业园区进城镇”的发展模式。

二、大干快上,切实搞好新型工业化

(一)发挥大项目带动作用。2010年,农十三师坚持以大企业大集团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一批较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一是投资2.3亿元,完成了红星科健一期工程每年2万吨镁合金前期配套工程;二是投资2.23亿元,顺利完成了哈密南岗建材每年75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三是投资2.8亿元,完成了哈密屹利煤化工每年60万吨焦化和90万吨洗煤土建、设备工程:四是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新鲁硅业土建工程;五是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红山化工废气废尘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六是投资850万元,完成了天湖矿业中心每年30万吨石英石采矿项目:七是投资3800万元,完成汇隆选厂建设,并实施充填法采矿等新技术,实现了扩大产能、节约资源、提高回采率,综合效益显著增加;八是完成红山煤业安全达标技改项目等。

(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一是对天山娇果业公司增资扩股。由红枣种植团场参股经营,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天山娇冷链物流一期工程投资项目;二是投资9000万元,完成和盛棉短绒纺织项目的建设工作:三是鼓励东昌油脂上马精炼小包装生产线,提高产品档次,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在农十三师工业园区建成星鑫镍铁、晋美镁业、新皓矿业、亿乐焦化等企业,为团场快速调整产业结构闯出了一条新路。

三、强化措施,狠抓农业现代化

农十三师围绕“优棉、稳粮、增果、兴牧、发展设施农业、做强龙头企业”的结构调整总体要求,坚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不动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一)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快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根据农十三师党委的统一部署,主要是调整结构发展林果业,种养结合支持林果业,发展设施农业壮大林果业,建设龙头企业带动林果业,创立品牌提升林果业。一是推广酸枣直播建园和滴灌节水技术,整体推进大枣规模化种植。2010年完成大枣建园2.05万亩,完成计划103%,其中:酸枣直播1.28万亩,植苗0.78万亩。二是集成新品种、新架式、高密度等技术,新增葡萄园0.36万亩。三是继续加大品种更新改造力度。今年,农十三师推广核桃新品种0.2万亩,葡萄新品种推广0.57万亩。目前。全师果园面积16.5万亩,其中,大枣面积8.26万亩、葡萄面积7.55万亩。

(二)突出温室建设质量,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一是各团场认真总结经验,规范了温室建造程序和技术指标。二是明确种植方向,高效益、高回报的农作物是设施农业的种植方向。三是加强了技术服务,邀请了有关专家,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400余人次,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水平。四是河南省对口援建1800座温室项目,明显助推设施农业发展步伐。

新型城镇化工作范文第7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林业生态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一个城市只有具备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和城市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称得上发达的、文明的现代化城市。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这是每一个城市的梦想。新型城镇化为林业发展提供空间,林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生态支撑。新型城镇化与林业生态优势互补,互相带动,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人们才能实实在在地享受林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成果。

一、林业生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林业改善人居环境。过去,生态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远离人们居住的山区林区。现在,我们已把生态建设主战场定位在城市、城郊、镇村,让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一样直接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让人们的生活不仅有青山,而且有绿城;不仅有蓝天白云,更有清新的空气。建设成生态宜居城市,这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期盼,而且是城市最好名片。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林业促进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加强生态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生态承载能力,吸收二氧化碳,实现间接减排,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林业产业以其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以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成为绿色发展潜力最大的生产领域。林业产业可以提供木材、林产品、绿色食品、森林药材、生物能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是市场的常青产品,绿色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林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承担森林的保护和培育,湿地的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任务。同时,又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林业工作者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要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二、林业生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一)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

实施绿化工程,绿色胶南靓起来。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牢固树立“绿化是整体、建筑是个体”生态理念,高起点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把城市发展的“蓝图”描绘在生态建设的“绿图”之上,实施全域公园化战略,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市”,注重山区、平原、沿海、村庄四大绿化体系协调发展,构筑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态系统,高标准推进绿化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近2亿元,实施了海滨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和沿河绿化工程,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8%,荣获“山东省人居环境奖”。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取得阶段性成果。

率先在山东省率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于2010年10月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主体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共勘界林地69.2万亩,制作图表3.1万份,发放林权证6000余份,后续配套改革工作正稳步推进。

(三)完备的生态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通过六大工程实施,林种树种结构得到调整,趋于合理,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林业生态效益逐步发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森林年蓄水保水量逐年提高,全市生态环境、人居条件、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日益显现。同时,积极开展林业生态镇、村创建活动,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张家楼镇、藏南镇万亩林场建设工程、林下养殖基地、林下菌药基地、绿色旅游基地建设,引导带动林农兴林致富,有效促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资源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进入正规化、制度化管理轨道;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控治,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森林公安重拳出击,开展专项严打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林区治安秩序良好;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

三、林业生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举措

要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兴林、富民、强区”为核心,以林业生态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以园林的观念做实林业,以产业的观念经营林业,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和条件,量上扩张,质上提高,建设生态宜居、和谐共生,为城市形成完善的区域生态网络。

(一)做实生态廊道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廊道绿化建设是新型城镇绿化的骨架,是提高城镇品位的“窗口”,要全力开展以廊道绿化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要按照“生态优先、线性景观、功能复合”的原则进行设计,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对廊道进行绿化,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们的绿色出行。

(二)做实两个万亩林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一点带面,整体推进,把张家楼镇藏南镇万亩林场建设好,确保林业增效,林农增收。鼓励发展蓝莓种植,要以镇为单位成立果品种植合作社,切实解决林农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果品销售问题,解除林农后顾之忧。要建设林下经济基地,引导林农开发林禽、林菌、林药、林草,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确保林农就业增收。要建设生态旅游基地,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特色景区,引导农民兴办农家宾馆,充分开发森林的生态文化、游憩疗养功能,增加林农收入,让林业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积极解决“水、钱”问题,确保林业持续发展。解决水的问题,要把利用自然降雨和工程引水结合起来,合理调整林地布局,对沿河或靠近水利工程的地方,按照水跟渠走,树跟水走的原则,搞好林地规划,抓实植树造林。要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入,在适宜造林的山区、林区,建设一批引水、积水工程,提升工程服务能力,延伸工程覆盖和受益范围,有效地扩大林地面积;解决资金问题,在争取国家、省、青岛市投资的基础上,区、镇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同时,要培育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的责任意识,积极尝试林以企业命名、路以单位立牌,树木让个人认养的方式增加造林绿化投入。要开展林业项目招商引资,鼓励以林权作抵押,向银行借贷、向社会融资,确保造林绿化资金投入到位。

新型城镇化工作范文第8篇

去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连增”。

对此,朱英国认为,“十连增”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证,但在背后,一方面隐含着不合理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还存在粮食自给率下降、大豆等粮食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

朱英国表示,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要确保粮田不被占用,这就需要统筹协调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关系。

“政策是好的,但还要看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如果协调得好,真正做到城镇化健康发展,那么,城镇化和粮食安全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还应当是统一的,因此现阶段各级政府还要重视协调,不要因为城镇化而占用粮田。”“比方说,我们可以培养有知识的基层干部,能够把政策运用好、执行好。现在很多村子里都有村官,这些村官应当带头保证粮食安全,懂得把村里的粮食生产和城镇化工作规划好,既不占粮田,又保证城镇化。”朱英国说。

与此同时,“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而言也是有贡献的。”朱英国说。

他认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经营主体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农业生产中,如果能形成集中生产,农业会发展得比较好。倘若还是采用小农经济的方式去种田,不光农民可能赚不到钱,粮食安全也没法保证,而以种田大户的形式种田,既能种好粮田,又能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农民自己还会有收益”。

“因此,现阶段我们还是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改革,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保证和提高种田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朱英国说。

其实,农业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人公”归根结底在于农民,“而现在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真正种田的以老幼病残者居多,因此,我们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让懂得现代化技术、能运用现代化技术的人来种田。”朱英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