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陈景润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2、陈景润 (1933—1996)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沿着墙壁的夹角,常春藤几乎把半面墙长满了,还爬上鱼鳞似的灰瓦上,每一株绿色的枝条因为被夹壁压着,全往后仰视,好像望天空伸出了一排厚大的手掌;很像班主任宽大的手掌,除了往墙上长,它还在地面四周延伸,盖满了整个教室四周,近看有点像绿色起伏的一池荷叶挤挤挨挨地展开着。
我的家在大山区,名目繁多的植物让我眼花缭乱,我却独独偏爱教室四周的常春藤。我和同学们追逐打闹时,总会采一把常青藤叶子装进布兜,有时看着它发痴,隔不了几天去看,就发现它完全长成不同的姿势,每个姿势都美到极点。我也和她一起攀高长长,我期待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飞上蓝天,飞出盆地!
求学时代,我们都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多梦常青藤。我和另一位才华横溢的同学:我酷爱文学,坚持读书写作,另一个愿意做“陈景润第二”,每一次奥利匹克竞赛他榜上有名,在常青藤的身边,每天都有我们看书写作,演算习题的身影,阅读和演算,很快我们是老师心中的文学家和数学家!
小学毕业时,老师抚摸着叶片上的露珠未干的常春藤,一颗颗滚圆的随风在叶上转来转去,我再仔细地看它的叶子,每一片叶都是完整饱满的,老师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滴,他俯下身子拔掉两颗,送给我和男孩,老师对着她们露出了善意的微笑!他笑着说:“好呀,希望你们坚守梦想的常青藤。”
回家后,我栽上常青藤,爸爸语重心长地说;老师送给你的常青藤,这种藤的耐力强,随便一插,并不施水除草,只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一株就要长成一片了。”这是老师对你们的期待,经历云飞云落,看着那些藤蔓怎么开花、怎么缠绕……
长大了,我们各自东西,我飞到河南教书,在乡村,教学之余,我和同学们采花,捉蝴蝶,逮青虫,用柳条变帽子,在大自然课堂里,看桃花朵朵,变成累累果实,我们师生牵手大自然,来自生活的作品构思考文学与生活。在他频频飞来的信件中,我有幸分享了他浪漫充实的生活和不断收获的文学硕果。我的文字在梦想的常青藤里一样萌芽滋长、蓬勃成一丛丛,一簇簇。那一刻,文字的技巧悄然隐退,留在心中的只有诗情画意在怦怦颤动,只有文字赋予了生活春芽般的青春繁盛。
故乡的“陈景润第二”却成为一位大企业家,终于有一天,飞出盆地,当上银行职员,不知历尽了多少艰辛!前年暑假小聚时,“陈景润”的影子已逝去无踪,对面坐着的是一位“油光满面的钱领导”。在他苦涩无奈的谈吐中,我洞察到他依然眷恋数学,他因为饮酒过多,肝硬化后期,欠了银行贷款,那个常青藤下演算皱着眉头研究“陈景润第二”已成为历史,冥冥之中,我听到多年前颗常青藤下在明月下老师的谆谆教诲,“阅读,演算,建设人们的心灵花园”,老师的期许和清风明月一起消失……
抚摸教室四周常春藤在愤怒地抽芽拔叶,他的芽愈抽愈长,叶子愈长愈大,一如既往地给山区孩子启迪的机会,给拼搏者恣意施展的天地。愿她绿色的羽笔,撑起爱的天空,撩起海洋上白色的浪花,白发苍苍的老师木板屋至今被常春藤覆盖,甚至长到窗口;我梦中的常青藤早好像长进唐诗宋词的书页里,细细的垂覆枝叶。让文学蘸着火焰,沐浴着阳光,饱含情怀地为读者建一个平台上、凝聚为一汪葱翠。
课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以“美”激“趣”
(一)数学本身的内涵美是激趣的源泉
数学活动课中实施美育主要是挖掘数学教学内容的内涵美。数学本身的内涵美是第一层次的数学美,它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直观美,也不同于音乐中的音响、节奏、旋律的直感美。数学内涵美瑰丽多姿,有对称、简洁、统一、奇异等种种表现。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斯讲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数学活动课中,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就不难发现内涵美的重要特征。1.对称性是数学美的重要特征。几何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是具有对称美的直观而浅显的例子。2.简洁性也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的简洁美,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是指数学的表达形式、数学的证明方法和数学的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公式C=2πR就是其中一例。几何中完美的图形──圆,内含的周长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把它们紧紧相连。3.统一性一般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协调。如倒数概念的引入,可以使乘、除法得以统一。在进行面积计算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公式又可统一于公式S=1/2(a+b)h中。4.奇异性是数学内涵美的又一基本内容。它是指所得的结果新颖奇特,出人意料。七巧板拼图是小学数学活动课常采用的内容。用七块板可以拼成一个最简单的正方形,也可以拼出千变万化的复杂图案:如人形、鸟兽、花草、房屋等。通过七巧板拼图练习,学生感到图案之多,出人意料;图形之美,妙趣横生。
(二)数学教学美是激趣的“催化剂”
数学教学美是第二层次的形式美。美国数学家S・A・帕波特对美育促进数学教学作了精辟概括:“不求助于美学而仅仅在一种逻辑的术语中是不能理解数学活动的。”这就要求数学活动课的指导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教学美,用精辟的分析、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时期的陈景润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听了一位数学教师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这位教师用诗歌一般的语言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接着,这位教师激励学生说:“……真的,昨天晚上我还作了一梦呢!我梦见你们中间有一位同学,他不得了,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当时,陈景润被教师的话震动了。教师的话多么深刻地铭刻在学生陈景润的记忆中。二十年后,陈景润凭着坚韧的毅力和精深的数学研究向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挑战,他证明了“1+2”,离摘取这颗明珠只剩下一步之遥了。陈景润的研究及成就,与其中学时期那位数学教师的高超的教学美是分不开的。
二、以“趣”育“美”
(一)加强趣味教学,增强审美能力
数学既有内涵美的一面,又有抽象、严谨的一面。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认为数学抽象、枯燥、复杂,运算多、逻辑推理多,因而缺乏兴趣,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影响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据调查,某所学校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只属所有课程的倒数第二位,调查的结果多么令人担忧。如果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就谈不上学好数学,更谈不上进一步领略、欣赏、体验数学的内涵美了。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小常识等等。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小数,祖冲之与圆周率。介绍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等为祖国的数学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光辉事迹,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美化学生的心灵,还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课,如组织速算组、应用题解疑组、难题咨询组、课外阅读组、新书推荐组、数学板报组、学具制作组、数学谜语组、趣味题收集组等,真正把数学活动课搞得有声有色,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
比如:在六年级,可结合课本“比例”的知识,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法和“黄金分割”的美学用途。优选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0.618“黄金分割”法。美学家蔡辛在《美学研究》一书中把“黄金分割”导入美学,认为事物具有这个关系时最美,并且把它作为美的形式法则确定下来。同学们对这个数学知识感兴趣后,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习惯用“黄金分割”的眼光──审美的观念看世界。如维纳斯的雕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底座与高的比和“黄金数”吻合;舞台上报幕员的最佳位置、名画《最后的晚餐》中重点人物都处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所以数学家誉称“0.618”为黄金数、神圣的比例、宇宙的美神。
(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数学并不总是一种兴趣盎然的活动,数学上的一些难题常常会困扰人们的学习。但是,何以有那么多的数学家孜孜不倦地埋头于数学的海洋,又何以有那么多的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积极探索新知识呢?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一、借助数学故事,激发创造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例如,教学“圆周率”这个概念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有一位数学家祖冲之,通过大量的计算,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这个值在3.1415926和3.415927之间。又如,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独辟蹊径,经过成千上万次运算、推理,终于取得了迄今为止最令人满意的答案。他的解法在国际上被称为“陈氏定理”。祖冲之、陈景润以其顽强的毅力在数学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和学习数学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无疑将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创造才能
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光要看教师能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还要看能否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因此,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规律,提出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我先出示几个自然数:1、2、3、4、6、9、10、14、25,问学生看到这些数你们想提什么问题?有的同学说:“这些数能组成哪些多位数?”也有的同学说:“这些数能组成哪些最简分数?”当学生提完问题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这些数能组成哪些最简分数,然后把你们组成的最简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再根据它们得数的特点进行分类。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它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与这个分数的分母有关,那么怎样的分母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这样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开发创造思维
一、利用数学知识渗透感恩师长的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知识渗透感恩教育的理念,可以使学生借助数学知识,通过数字去体验生活中所感受的父母之恩、教师之恩和社会之恩,从而对恩情之重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例如,在学习正负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正负数知识,让学生用感恩瓶来计算自己的感恩数值。学生可以将家长或老师作为自己的感恩对象,自己每为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用红色笔记下事迹;感恩对象每为自己做一件事情,则用蓝色笔记下事迹。红色表示正数,蓝色表示负数,每天将结果进行统计,每1周将感恩结果数值进行对比,由学生自己比较感恩数值结果,看谁在感恩中做得最好,从而使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感恩的好习惯。经过这种感恩教育尝试,发现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正负数知识,而且通过自己同感恩对象之间的事迹对比,体验到自己付出与感恩对象付出的差距,对感恩对象的付出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数学知识将感恩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对父母或其他人付出的差距,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感恩中做得不足的地方,能够自觉从日常生活中多为父母或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了感恩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数学人物故事渗透感恩社会的教育
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数学人物故事都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题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安排,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数学人物,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的教育,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的意识。例如,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贫连初中都没有上,但其坚持自学,获得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赏识,被安排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并逐渐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助教,为他研究数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感受到清华大学对自己的栽培和帮助,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成为我国数学发展的主要奠基人。数学家陈景润早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大学任教,但由于他一门心思钻研数学,并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国家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将陈景润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让他专心研究数学。为了报效国家和社会对他的关心,陈景润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为我国赢得了不朽的荣誉。通过数学人物故事教育,学生从这些数学人物身上认识到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认识到自己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进而从心底里产生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认真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以便将来报效国家和社会。
三、利用数学知识拓展渗透感恩自然与生命的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和数学人物故事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拓展,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和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生命等情感。例如,在讲解数列的知识时,可以将数列知识拓展到资源利用方面,借助我国资源的枯竭程度,计算我国资源每年的平均损耗量,以这个平均损耗量为公差,计算我国资源储量的枯竭年限。通过该知识在资源利用领域的拓展,使得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有个大致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从我做起,自觉形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宣传节约资源的活动。
除此之外,还可将三角形知识拓展到结构平衡领域,将一个平衡的三角形机构比作一个完整的家庭,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一旦有个角出现意外,对三角形来说都是致命的,整个三角形的完整结构就会被打破。也就是说,整个家庭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给其他成员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因此,教育学生必须热爱生命,不能由于受到一些小的挫折就轻易以自杀结束生命,更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伤害自己的家人或他人,等等。
参考文献
[1] 杨立臣.课堂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教学 德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教育部周济部长曾指出:“衡量新课程改革成败的显著标志之一是,能否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着力提高与新课改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新课改的实施,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总体思路、内容、实施策略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德育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这是进一步推动素质教学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因此,“融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的内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以生为本的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生活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取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体会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及其中蕴含的奥妙,对数学本身产生兴趣,爱数学。总之,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以数学史、古今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解负数概念时,可介绍成书于汉代、后由魏晋数学家刘徽作注的《九章算术》,负数概念最早出现于此书,比外国最早出现负数概念要早八九百年。另外,还可介绍刘徽的极限概念及祖冲之父子提出的祖氏原理等。通过以上我国数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上述科学家的故事,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远大的学习志向,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教师可以以数学概念、定理、定义以及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通过精密计算,建筑师模仿蜂房结构建成了各种精巧牢固的建筑物,此原理也被广泛运用机、火箭等有关的设计中。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可介绍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陈景润在前辈和同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推算,于1973年终于证明了“1+2”,离哥德巴赫猜想――“1+1”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遥。通过学习陈景润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点
新课标倡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体会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进而培养学生的集本意识。如在进行统计有关内容的教学时,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分工合作完成统计任务,他们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谁负责分配任务、谁负责搜集资料、谁负责记录、谁负责统计数字、谁负责最后的总结……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意识,又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在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顺利和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从而为小组这个集体争光。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慢慢体会到小组之间进行合作的重要性,每个成员的力量只有汇集到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体会到集体力量的无比巨大。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工作,处处是德育,如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等,而最直接去实施德育过程的,是第一线的教师。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一个教育的机会,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充分履行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冉红伟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河南教育,2006,(3)。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良好的兴趣、爱好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积极去感知,想象和创造,从而取得创造性科学成果。例如,陈景润的中学数学老师当年曾向他的学生介绍了二百多年来难住无数数学家的“歌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并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真的,昨晚我还做了一个梦呢,我梦见你们中间有一位同学,他了不得,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这些话语激发了陈景润的高度兴趣。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万里。正如古人所说的“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正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指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思想政治的内容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幽默笑话,诗歌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时政热点,漫画等融于教学中,把讲解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每节课设计一至二个思维,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曾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师在讲“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这一重点问题时,先让学生随便叠一样东西,在表扬了做得好的同学之后,转入正题——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性活动。这种让学生“实际操作”的参与形式,使学生倍感兴趣,顿生求知和创造的欲望。课前3分钟的说讲是我近几年来一直开展的一项有兴趣的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这样大家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畅所欲言,谈古论今,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启迪了思想,拓宽了视野,每当活动进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情结浓厚,有时掌声经久不息。这种高涨的兴趣和情绪正是滋长学生的创造意识的源泉。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强烈的创造动机,充分发挥创造潜力,释放创造激情,才能进行创造活动。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造精神,而创造精神的培养需要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环境。“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权威”、“师道尊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教师惟命是从。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只是会人云亦云而已。人是能思维的动物,这乃是人之天性,通过质疑解疑,才能创造、发现真理。为此,政治教师应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不害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自信的心理品质,这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异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或者“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也要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只有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才会有真正创造性可言。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才敢于发表意见,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在教学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天性”,故而课上课下总有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我在讲“”的本质时,学生发问,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痴迷于“”,会有那么多人信仰上帝?……尽管学生有的带有片面性甚至偏激,但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不可粗暴或温柔地扼杀。只有给予应有的鼓励,学生才会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才会去超越,去创新,进行创造性学习,形成创造习惯、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
三、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创新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有了创造性的思维和智力,还要有创造性人格,即需要非智力性因素。大量研究证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可能成为影响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学生个性发展的严重失衡。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缺乏深入探索和挑战权威的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等,这些教师创造的“绊脚石”、“拦路虎”。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学生目前素质和状况看,必须着重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包括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动机,执着的创造情感,顽强的创造意识,持久的创造毅力,勇敢的创造行为,端正的创造态度等良好的人格和心理品质。心理专家的研究测试表明:这些品格是富于创造性的学生和成功者普遍具有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这些品质,思想政治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发挥”其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课前辩论、课前演讲、社会实践等形式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雄鹰之所以能展翅翱翔于天际,是因为它有一双渐渐丰满的翅膀。在经历风雨雷电中,它在拼命地寻找一双翅膀。
漫漫人生路,人们人们只有在不停地寻找一双渐渐丰满的羽翼,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
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青少年时代就显露了超凡的数学天赋。在研究巴德赫尔世界难题时,他始终把自己关在屋子。不论严寒酷热,他都坚持不懈计算,检验下来。他在不停地拼搏、追求。是在不断地寻找着属于他自己的一双羽翼。是的,他成功了。渐渐丰满的羽翼带领了他走上数学的顶峰。
在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时,不忘脚踏实地的验算。
当代作家蒲松龄,他时常来到集市的附近,在一棵树下摆上一张桌子,在上面放着一杯茶,一些烟,当有路人路过,他总恭敬地请他人坐下,喝上一口茶水,抽上一支烟。然后谦虚地请他人说鬼怪故事,自己在一旁作好记录。
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40多年的汗水与泪水的交织下,他终于找到一双属于自己羽翼,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
在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时,不忘谦虚的求学态度。
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像火一般,是正在燃烧的火;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像风一般,是正在被弄舞的风;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像诗一般,是在正在被写的诗。
让火染红我们的梦想,炽热火红;
让风清凉我们的心境,纯洁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