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变的是作文

不变的是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不变的是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变的是作文范文第1篇

在我伤心之际,我无助地坐在黑色的长凳上擦着滴滴眼泪。你悄悄地坐在我的声旁,拍了拍我的肩膀,“有什么伤心的事啊?说出来也许会痛快些,无论怎样我都会用心去聆听!”也不知怎的,听到这眼泪不住地流过我的脸颊,或许是感动又或许依然是伤心的泪。无助之际,用心聆听,我记着,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那一次,我考试失利,分数及其不理想。而老天又似乎懂得我的心情,配上了一段凄美的歌声与场景。默默地接受着老师的批评,静静地走在操场上,想着种种不甘与伤心。我开始在雨中奔跑,一圈又一圈,我只在雨中酣畅淋漓地跑着,挥洒着汗水与泪水,这泪,这汗与雨交织在一起,带走了一切负面情绪。你,我的朋友,你陪着我,任雨水打在你的衣服上,你的一句话至今让我难忘。“我无法理解你的伤痛,但请让我陪你分担,我永远是你的好兄弟。”

在我获得数学竞赛一等奖时,似乎就是你获奖了一般,满脸的喜悦。放学了,你依旧沉浸在我获奖的喜悦中,在马路上飞奔,一路上都是你的欢声笑语,尽管你背着沉重的书包,但你依然健步如飞。同时你又下定决心要超过我。

真的,有你这样的朋友,我真的很开心。我们一起度过了6年的小学时光,但最终你还是回到了家乡,我依稀记得当初分别时你脸上晶莹的泪珠。但请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需要帮助,我一定会尽我的全力去帮助你!

不变的是作文范文第2篇

泡上一杯香茶,捧上一本美文书。让香气和香茶融合。独特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如水花荡漾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的弥漫,这怎能不使我痴迷呢?

走进书屋,闻到弥漫的清新淡雅的书香,踏入书海,看见了散射的智慧,聪慧的光辉。母暗由朱坚,或悲,或喜,或忧仇和畅,冉春之声,鸟儿在枝头歌唱,青蛙在池塘里呱呱的叫着,彼此应和者赞美碧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下支舞枝繁叶茂,百花齐放,蜂拥蝶舞,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迷了我的眼,秋之月天高谜团大雁南飞,稻田溢出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丰收喜悦秋之梦银装素裹,人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唯美风景。

你是那位虽不连盛价值也不光彩亮丽,但你是人类世界必不可少的精神来源书,我痴迷于你深深的迷恋,你迷恋其中,那份快乐,难以割舍,沉迷其中,那份痴迷执着不易改变。

所以,你家里的书已经被我不知道翻过多少遍,但我没捧起她的时候,犹如饿汉扑在面包上一般。每当夜懒人进食,更是我读书的好时光啦,我看到精彩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把它读完。有一次我读到姨处精彩的情节时,妈妈让我把饭煮好,可当大家开饭时,打开电饭煲一看,大家都惊讶不已,怎么睡,还是水米还是米?原来我痴迷于看书,忘记插电了,妈妈责怪我说是一个痴迷于书的小书虫。

岁月在指尖跃动,勾动一丝留念的剪影,轻轻回望,不变的永远是那份对书的痴迷。

不变的是作文范文第3篇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层教学除应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等教学原则外,还应坚持:(1)自主性原则。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2)流动性原则。层次的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水平在不同层次之间流动,这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3)整体性原则。由于分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分层不分班,因此要把握班级整体,把握每个学生是分层教学的核心,教师与学生都要把自己看成是分层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达到整体效应。作为语文教师,我发现在实际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语言水平、思想深度、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他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作文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而个别学生却辞不达意、语不成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生硬地按统一、唯一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实施作文分层递进教学,因材施教,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一、分层依据

学生的分层依据是以写作差异水平为主,即作文成绩为主,但不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因素、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据此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思想认识较为深刻,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够举一反三的学生;B层学生作文谋篇布局的能力尚可,但选材一般,语言平淡,内容不够生动;C层学生作文水平相对较差,选材能力较低,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字数达不到写作要求。

在分层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标签效应”,抑制其负面影响,教师应该事先在课下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可以先采用隐性分层法,即在教师心目中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通过教学活动逐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教学的优势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进行交流,自主选择层次。

二、教学实践

1.目标分层。它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作文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只要求学生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完整,不偏离题目,不出现错别字,这就是“近纲靠本”,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和升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要求学生的作文达到中心明确,布局合理,言之有物,更高层次的要达到构思新颖,语言流畅优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就是“达纲拓本”,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低层次学生由此减少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后者是选择目标,具有挑战性,扩大了中上层学生的作文空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2.教学分层。分层递进教学是在班级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实施的,因此施教时应首先用足够的时间保证基础目标的落实,重在以低起点步子的形式让下层学生掌握作文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低层次学生推荐几篇范文,让他们认真揣摩、仿写,中上层学生则自己构思作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仅仅依靠短短的九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利用课外时间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改,面对面地交流。

3.练习分层。作文教学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写作练习,这也是作文分层教学付诸实践的重要一环。在每次作文练习当中,我没有局限于单一、固定题目的框框,而是采用了作文题目分层布置、作文练习分层完成的方法。同一体裁、不同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充分发挥。

4.评价分层。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坚持鼓励性原则,具有总结、反馈、提高的功能。抓好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对低成就学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增强其竞争意识;在作文评价时,不以作文成绩论优劣,而是以递进幅度为标准进行评价,即使幅度微小,也不能吝啬表扬的微笑、赞许的目光。

在实施作文分层教学时,要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对学生采用分层而不定层,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因层而异,因人而异,以教适应学生的学,以教促进学生的学,不拘泥于层,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教师还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成功―愉悦―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的心理效应,畅通师生的双向交流,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三、体会与收获

不变的是作文范文第4篇

毕业以后,我在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977年,我以语文评卷教师身份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评卷工作。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记难忘的时刻”,大多数考生的作文内容都是缅怀敬爱的。这与刚刚逝世有关,更与“”之流压制广大人民群众举行悼念的活动有关。考生们都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评着评着,我被考生们对的深情所打动而流下了热泪。

我参加了34年的高考评卷工作。在1987年至2008年期间,我连续22年担任全国高考广西语文科评卷组组长。这么多年来,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高考作文的研究上,目睹了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高考命题的组织形式、作文的题目与题型,不变的是高考作文“作文育人”的宗旨与命题的现实性、有写性和公平性三原则。

高考作文的命题,经历由全国统一命题到国家命题与分省命题并举(后来发现分省命题实则弊大于利),然后又从2015年开始以全国统一命题为主的变化。再者,就是作文题型的变化。刚开始是传统的命题作文(现称为标题作文),后来出现了供料作文(现称为新材料作文),随后又兴起了话题作文。如今,标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者并举。从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来看,大多是新材料作文,其次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只占一二。总之,高考作文的题目与题型年年都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多位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及国内知名大学的学者曾对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达成三个共识。

一、作文试题的立意紧扣育人导向――偏重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二、材料内容贴近时代、社会和考生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视野。有人说,“作文是阅读下的蛋”,这里所说的阅读,除了读名著、读时文,还包括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三、作文材料重在激发考生深度思考――突出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

以上三点清晰地告诉我们,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优先选拔热爱祖国、中华民族,关心、热爱生活和生命,并富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以及逻辑严谨、善于表情达意的学子进入大学。回顾我当年写高考作文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我认为专家学者们的三点评析极为中肯,十分精彩,发人深思。广大考生要按照这三点内容来认真备考,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变的是作文范文第5篇

我现在还记得最可恶的是那,只要一写叙事文就是写<我最难忘的事>.那可真是亘古不变的啊,从一年级直写到五年级.....我昨天问了我弟弟,他们还是依然在写~~~

用我们这边的话说就是"都化的了.都绝的了.你都神奇的了:

为应付这题目,我们可是不择手段.我们都让我和我们身边的人无一幸免于难~~~~当时的我们只觉着救人才是最牛的事啊,写出来了,那家伙,那相当实力啊.救过人哪!!那还得了,比解放军还解放军,比还红啊....多威风啊,杠杠地一大英雄啊!!

大概情节都是这样:今天我诌说我的一同学上山时被蛇给咬了,然后我们奋不顾身帮他把毒吸了出来,再然后把他从山上背了下来,又把他背到医院.(现在想想怎么没写给背累死一人啊,那岂不是更难忘的一件事??)

然后被蛇咬的那位同学再接着扯说我掉塘里,被水淹的快不行了的时候,同学们终于找到一根竹竿或一根绳子把我给救上来了.....在放满鲜花的医院,我脸色苍白的坐在病床上,看到他们来了,激动的伸出打着点滴的手和他们一一相握(我当时那么愣呢,就长那么一只手??)

当时我们班实力最强的一位同学描写的是他们家着火的时候,不顾家人的阻拦,他冲了进去

救出了他的小弟弟和他家的存折本(小小年纪就明白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实在是难得啊~~)之后冲到门外后,屋里燃烧着的电棒掉了下来(多么惊险,多么刺激!!)最后他们的父母搂着他们四人抱头痛哭.......

不变的是作文范文第6篇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爱。

——题记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爱。它是一种真情的流淌,它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它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用感恩的心、珍惜的情去面对和回报。

母爱似绵绵流水,水的名字很多:为子女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时,她叫甘露,亲吻干涸的大地;嘘寒问暖,用温情感化冷漠的冻土,这个时候,她叫细雨;而有的时候,她又叫冰石,用坚毅期待闪着碎光的沃土。母亲永远是我们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怀和呵护会帮我们踏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路。

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的父爱,他像高山,虽然沉默不语,但在他的胸间却川流不息地奔淌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暗溪;它像大海,虽然波澜不惊,却涌动着山呼海啸的强劲暗流。父爱似山的沉稳,花开花落,岁月匆匆流过,我们才从父亲指尖淡淡的烟味中体会到父爱蕴藏的深远韵味。狂风暴雨中,有父亲山一样的脊背,在我们灵魂深处撑起一片绿荫。

不变的是作文范文第7篇

相比与别的母亲,你的爱很特别。

大约是几年前,不想再学习的时候。闲暇时,我与你谈理想。我说我有一个理想,要做一个演员。演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且堂而皇之地说:“我现在学的于演员没有关系。”你并不急,也不恼,只是很平静的说,那是未来,现在呢?

相比你做的,你说的很少。

那年我5岁,最喜欢拼拼图。花花绿绿的一块块,变成一张笑脸,一座房子,那是我心中最神奇的事于是,不管你在忙什么,我都会大喊:“妈妈,拼拼图,快来拼拼图!”你就会笑眯眯地走来,与我席地而坐,看你将一块块零碎拼成美丽!

我转过头,面向作业,依旧堆积如山,我却喜欢上了爬坡。

感觉到身后的目光如此坚定,似一种信仰,给了我坚强的理由。

想起小时候,牵住你的衣角就不再害怕黑暗。

想起小时候,隔着老远就能辨别出你的味道。

大一点写作文,爱用排比句,说母亲就像无边的大海,像美丽的星星,像温暖的摇篮,还像……

长大后,才懂得,再宽的大海,也比不上母亲的胸怀;在暖的摇篮,也不上母亲的怀抱;再美的星星,也美不过母亲额上的波澜……

岁月流转,唯一不变的是你的视线,你的陪伴。

不变的是作文范文第8篇

写作分析

乡村童年:童年是每个人心灵的故乡,在每个人的心底,藏着永远也抹不掉的童年回忆。在当下,城市人口依然是少数,大多数人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即使世代在城里生活的人,最喜欢回味的童年镜像,也常常是在乡下奶奶、外婆家度假的情景,那一间老屋,那一棵大树,那一汪池塘,那一丛芦苇,那一座土坡……每每让人魂牵梦萦。某种意义上,乡村童年,比城市童年,更温暖,更具诗意,更有一种文字的亲和力。

乡土家园:乡村人的家园自然在乡村,即使城里人,只要向上推个一代、两代、三代人,谁的故乡不是在乡下呢?而且,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乡村意味着大地和母亲,象征着我们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家园。与城市的喧嚣、浮躁、功利相比,乡村的朴素、宁静、恬淡、优美,实在是精神的皈依之所。无论你漂泊到何处,也不管你是沉湎于现在还是回溯过去,它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敞开胸怀,让你回归。

乡村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淳朴的社会风尚,有和蔼可亲的祖母和外婆,有温暖诗意的童年回忆,而最近这二三十年,整个中国正在经历一个规模宏大的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所以,乡村题材,至少可对应四类中考热门作文命题,一是“童年”,一是“亲情”,一是“自然”,一是“城市与乡村”(或者“传统与现代”)。

以陕西省作文命题“在这里”为例,“这里”是一个方位词,我们可以把它定位在乡村,“外婆的澎湖湾”、“那遥远的小山村”,然后写那里“鲜活的生命”、“动人的故事”、“多彩的生活”。

再看安徽省的作文命题:“不会变的是______”。回到我们的生活,抓住乡村童年记忆里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村容村貌,不变的是淳朴风尚,变的是四季美景,不变的是浓浓思念……

记得一位作家曾经自述说:“我得承认我是个乡下孩子,然而七错八错,不知怎么,却总呼吸着城市的烟气。身子落在柏油马路上,眼睛触着光怪陆离的现代,我那盛满星星的心,每当夜阑人静,不由向往绿的草、绿的树和绿的茅舍。”

乡村题材,确实是能小能大,能浅能深。它生活气息文化气息兼具,物象层面、精神层面共有的好题材。

佳作展示

在这里 陕西一考生

老家的房子要搬迁。节假日,我终于回到了阔别两年之久的老家。

山坡・洋槐

远远地,我就看见那个清秀的身影伫立在半山坡。仿佛它几十年来就一直在这里守望,在等待归乡的人。还是那股熟悉的清香,瞬间就在我的心中荡漾开来。白色的碎花如春日的泡沫,虽然短暂,但在阳光下却绚丽异常。树下仿佛有孩童时踩过的脚印,还留着当初银铃般的欢笑。我呆呆地伫立在这里,久久不愿离去。在这里,我寻到了记忆的原点。

炊烟・人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幼时的玩伴不知还在不在。夕阳下,几位老婆婆倚立在门头絮絮叨叨。看我走过来,眼神忽然多了几分迷惘,却又忽然闪着明亮的光。“哎呀,这不是阿狗嘛!”“嗯,奶奶好。”“好,好。几年不见了,都长这么高了,奶奶都不认识了。”眼前的光景陌生又熟悉,踩过崎岖的黄土地,从'人家屋中飘出饭菜的香气,弥漫在黄昏温暖的空气中,祥和而又宁静,叫人不忍也不想去打破它。在这里我寻旧了一种最原始最最淳朴的生活。

夜色・犬吠

正如朱自清在《春》中所说“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和平的夜。”今夜月圆,门前是潺潺的流水,乡村早已沉浸在一个个温馨的梦中。我发现自己似乎也沉浸在梦里,很不真实,好像一层轻纱笼罩,但却贴心、温暖。偶尔传来一阵犬吠,更烘托出这里夜的宁静、祥和。融入这宁静的夜里,我久久无法入睡。我陶醉在了家乡这宁静的夜色中。在这里,我寻回了期待已久的幽深和寂静。

这里,是我流连忘返的童年;这里,是我生命的起点;这里,是我欢乐与记忆的珍藏地。在这里,我寻到了我的根。

还记得爷爷说过:“做人,生在哪里,就要将自己的清香奉献给哪里;长在哪里,就要将心投入在哪里。”生我养我的土地啊,在这里,我将我的爱奉献给你!

[点评]

本文写“回到了阔别两年之久的老家”的感触,作者精心拟写了三个小标题,抓住一些典型物象,以时间为序,描绘了小山村幸福、安宁、祥和的生活情景。从童年记忆,淳朴生活,生命之根等角度,揭示了这次回乡的精神意义。作者善于景物描写和情景渲染,山坡上的洋槐、夕阳下的老婆婆、黄昏中的饭菜香气、潺潺的流水、夜色中的犬吠等,全文以饱满的诗情和浓郁的画意,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温馨的山村风景风情画。

[点拨]

如果从童年、自然的角度写乡村,一是要过滤题材,乡村是传统与落后并存,优美与封闭同在,这几平是一体两面的,选材的时候,就要着意突出乡村自然风光优美,社会风俗淳朴的一面,剪辑掉落后、迷信、封闭的一面。二是要营造意境,单纯的自然美景,没有人的参与,缺少情感的注入,并不美。唯有满蕴感情,不仅写景,也写人、物、事、情,将乡村生活凝聚成一幅幅流动的画,一首首隽永的诗,乡村题材,才能获得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感,才更有一种让人心灵沉醉、回归的力量。

佳作展示2

不会变的是思念 安徽一考生

生我养我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民风纯朴,景物随着四季、早晚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我心中却是“欲把村庄比西子,早晚浓淡总是美,”永远不变的是我对村庄的思念。

村庄中的树林别有一番情趣,阳光光透过密密的丛林,落在片片油绿的树叶上。微风拂过,绿影婆娑,那几束阳光在树冠上跳跃、舞动。树下,绿影被切割成不规则的形状。和着微风,犹如一场绝妙的皮影戏。

地面上,静静地躺着不知何时落下的树叶。原来生命勃发的夏季,也有落叶的凋零,多少夹杂着几丝秋的哀怨。弯下腰,俯身拾起落叶,细细观察叶片上的纹路,上面记载着生长的风风雨雨。飘逸的云朵像童年遗失的童话,静静地躺在梦幻般的蓝色梦境里,暖暖的阳光在这里显得格外温柔,仿佛厌倦了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中的奢华,眷恋着村庄中淳朴的乡民和大地。田埂被划分得整齐俨然,田垄上,零星地点缀着一些不知名的花儿,让原本静穆的田野变得活泼起来。

清晨。村庄是一幅素描,只寥寥几笑。便勾勒出它的美妙神韵。天际刚刚露出一片鱼肚白,村民们就扛着锄头。背着背篓,去田间劳作了。几缕晨雾中袅袅上升的炊烟,绕着房顶,绕着大树,慢慢消失在天际中――

中午,村庄是一幅油画。色彩鲜明。热闹非凡。麦田里,暖风催熟了沉甸甸的麦穗,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树荫下,有高谈阔论的叔叔伯伯,有闲话家常的三姑六婆,也有谈论柴米油盐的阿婆大娘,就连年过古稀的

老人们也兴致勃勃地“杀”起象棋来。棋子落定,志在必胜,露出胸有成竹的神态。他们有时也会孩童般争得面红耳赤。

傍晚,村庄是一幅水墨画,太阳慢慢被天际的晚霞淹没,黄昏的呼吸渐渐降低了声调。暮色中渐次亮起来的灯火犹如空中繁星,让回家的路人升腾出无限温馨。墨绿的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夜里。我做了一个甜蜜的梦:在一片无际的田野里,我伴着缕缕微风,朝着村庄的方向走去……

[点评]

本文是从城市的对立面角度抒写乡村的,作者先以优美感性的笔触,描绘了村庄中的树林,纷飞的落叶,飘逸的云朵,暖暖的阳光,活泼的田野。然后从时间角度,勾勒了清晨、中午、傍晚的三幅画面。“素描”、“油画”、“水墨画”的比喻,确切传神地表现了三个时间点景物的特点、色彩的特点,光线的特点。作者又不是单纯写景,还写了乡村生活,这就从更深层面回答了“我对村庄的思念”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这是“生我养我的村庄”,而且代表了一种“宁静、淳朴”的生活理想,难怪结尾作者会“做了一个甜蜜的梦”、“朝着村庄的方向走去……”

[点拨]

从“城市与乡村”的角度写乡村题材,有两个层面可以做文章。一是精神层面,乡村的宁静、悠闲、淳朴、自然,与城市的浮躁、忙碌、钢筋水泥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你对城市生活厌倦,对城市化进程的缺陷有反思,乡村正好是你的精神皈依之所。本文就是从这个层面抒写乡村的。还有一个是现实层面,大量的乡村人迁居城市,或者奔赴城市打工,乡村成了空巢,乡村人在城市的遭遇,乡村里留守的老人与儿童,这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话题,也是很多同学的切身际遇,可写的内容很多。

[素材片段]

喜欢那种自然的村落,就像奶奶家的那座临湖的村庄,独门小院,粉墙黛瓦,繁花缀满篱笆。桑树、梓树、棠梨的浓荫里檐脊翼然。院子里,常年堆放的麦秸、豆秸和稻草,散发着一阵阵成熟植物的馨香;衣服在竹竿上漫不经心地飘荡;谷物在竹匾里静静地享受着阳光;“三寸金莲”的奶奶戴着花镜,端坐在门前的竹椅上一边驱赶麻雀,一边纳着鞋底;鸡们在草丛里静静地觅食,尖利的爪扒拉得尘土四溅;猪披着一身乌黑油亮的毛,总是躺在树影里打着呼噜;三三两两的狗不是趴在门前的石阶上吐着长长的舌头,就是满村庄穿梭游荡,偶遇生人,会警惕地盯着你,嘴里不断地拉响“呜呜”的警报。风吹过湖面,吹过村庄,软软的。湿湿的,有绿叶的青涩,谷穗的芬芳,还有阳光下乡土气息的淡淡味道……

(史良高《乡村啊乡村》)

[模拟考题]

请揣摩下面的作文题目,从自己的乡村生活积累与回忆里撷取题材,参考思路一,拟写思路二。

乡间的( )

思路一:乡间的小路。在乡村的罗盘上,小路是一条条指针。沿着草边装饰的小路,可以抵达多个乡村的部位:庄稼的纵深处。树林的腹地。房侧的牛棚,溪边的小屋,甚至荒草丛中的坟地。小路日复一日地收集多种型号的脚印:人,牲畜,老鼠、虫子的甜言蜜语,路边落下的牙齿和一些无人看管的种子。

思路二:________________

(1)一生,一路,无论何时我都不会害怕,因为有你――我亲爱的妈妈。

――题记

(2)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您的一生便注定要为劳。您就是上天派来的呵护我的天使,我在您的温暖的羽翼下成长。我的一生尽管漫长,但有您陪我一同走过,我不会害怕。

(3)可曾记得,夏天的夜晚为何多了一分清凉?记得,当然会记得,那是母亲轻轻地摇着蒲扇,为我驱赶着蚊虫,送来阵阵清凉。一下,一下,伴我进入甜美的梦乡。而母亲却总是汗流满面也顾不上擦一把。因为在她的心里我永远比她更重要。

(4)可曾记得,寒冷的冬夜多了几许温暖?记得,当然会记得,那是白天已十分疲倦的母亲一次次地将睡觉不老实的我的被子盖好。可您怎么可能安心地睡觉?第二天,您又拖着您那疲倦的身体去工作,年年如此。

(5)可曾记得,噩梦过后又是怎样忘记恐惧?记得,当然记得,那是母亲一边轻轻拍打着吓得泪流满面的我,一边轻声说:“宝贝不怕,有妈妈在……”每逢我做噩梦时,妈妈总是这样抱着我,一直到天亮。醒来时就会看到妈妈背靠着床头,坐着睡得正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