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莫言获奖演讲

莫言获奖演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莫言获奖演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莫言获奖演讲范文第1篇

中国作家与诺奖的绯闻,最早源自鲁迅。1927年,瑞典文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到中国考察时,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被鲁迅婉言谢绝。鲁迅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中国也无人有资格,不愿因黄种人被特殊照顾,也不愿因得了这奖,日后不免做起官样文章。“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此后被提名的还有林语堂、老舍、沈从文、巴金、王蒙、李敖和北岛。诺贝奖提名并不困难,世界各国的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都有资格做提名人,但最终获奖还需重重筛选。老舍的儿子舒乙说如果不是老舍在1966年在太平湖投水自杀,就会获得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结果让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捡了便宜。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而马悦然曾透露,如果沈从文不是在1988年5月逝世,一定能在该年获奖。这话本不应说,按规定,任何与诺贝尔奖有关的事都有50年保密期,马悦然的话目前也未得到验证。真真假假,屡屡与诺奖失之交臂强化了焦虑与渴望。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成为年度最大事件,大大刺激了整个国家的神经,新闻联播插播,领导高调祝贺,各类媒体均置以头条,围绕着他的争议也达到沸点。一部分人的分歧在文学,而围绕莫言最大的争议在文学之外。接踵而来的是各种喧嚣骚动,啼笑皆非。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印有“莫言”字样的T恤、马克杯、纸扇,莫言家乡花生、泥老虎、洗碗巾等各种物品,要价不菲,比同样商品能贵上十倍。“莫言签名信封”、“莫言真迹”签名书也在网上热卖,真假难辨,动辄标价数千甚至上万元。他的家乡放言斥资6..7亿弘扬红高粱文化,接着就辟谣指责媒体夸大其辞,接着媒体就反击说报道属实,证据确凿愿意当面核实。人们以抢购传说中即将紧缺的食盐的热情抢购莫言的文集,而2012年10月11日之前的二十多年里,这些书都一直静静地呆在书店里,鲜有人问津。传媒集团股价上涨,出版商欣喜若狂,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莫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一切都如此亢奋,一切都与文学没什么太大关系。

魔幻现实vs现代性缺乏

颁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说莫言的作品中关于爱、自然和善良的描写同极其暴力、残酷、血腥的描写一样精彩难分高下,大量对现实的批评,尖锐性在世界文坛罕见。他创作视野宽阔,充满想象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在作为文学院院士的16年里,没人能像莫言那样打动自己。写过《莫言评传》的作家叶开是莫言的积极拥趸,他认为莫言以独特的“残酷叙事”建立了一个隐秘的文学王国,是其小说内容的尖锐刺激和语言的恣意令他的作品始终处在争议的旋涡。而德国汉学家顾彬是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莫言小说长期不断的严厉批评者。顾彬认为,莫言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小说家,他仍旧在用章回小说的传统方式写作,其作品彻底缺乏现代性。自普鲁斯特和乔伊斯以来,现代小说已经不这么写了。拥有现代性的小说家不会再单纯地讲故事,因为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作家应该集中到一个人——而不像莫言这样仍然在野心勃勃地动辄写几十个人,一个村庄,扮演全知全能的上帝角色。他认为莫言是一个认真、内心开放的人,但能获得诺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葛浩文的翻译。葛浩文这样的译者深知原文缺陷,翻译非常巧妙,不是逐字逐句逐段,而是整体翻译,很好地规避了作者的弱点。他的阅读经验是,经常会慕译者的名去选择阅读,很多国外的出版社也会因译者的知名度而追随他的选择。“葛浩文”的商标使得莫言在英语世界获得了空前影响力。中国有很多更好的作者,如果葛浩文选择翻译王安忆,也许机会就给了王安忆。莫言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想,今年诺奖颁给莫言,也许是某种政治因素起了作用。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认为莫言是一个精明的投机者,也许私德不差,还蛮憨厚,但对政治缺乏常识,和张艺谋是天生一对,把中国最土的一面呈现出来,谄媚西方特有的视角。中国文人,多数软骨头,对政治比较无知,大概是信息缺陷,知识结构缺陷,也是人格扭曲。莫言是他早就放弃希望的作家,后期不仅文才枯竭,叙事极度不能自拔,而且侍权媚贵。另他撞碎眼镜的瑞典学院,在“崛起的中国”高压下终于没有 holding,这些年事过高的评委老爷们在2012年选择莫言,一是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发现“东方中国”:丑恶而野蛮;二是为中国政府嘉奖的官员作家正名,准确讲,是为中国政府的文化政策正名。莫言正是盘踞在这两个坐标交汇点上的奇魁,不二人选。“1968年,瑞典学院选择川端康成,是选择了日本文化峻冷的优雅与恬和——川端康成的获奖演讲是《我的美丽在日本》;然而,2012年,它用诺奖包装一个浑身脓疮的乡痞作家来为中国文学做世界正名的时候,它无疑是在羞辱中国文化最后的良知和智商!在当前那些政绩官员和捐客评论家们打鸡血式的诺奖热中,保持沉默是唯一适当的表示。正是这些中国人,在2012年10月11日19点以前,还在“为中国”联手抵制和诅咒“诺奖”。中国文学薪尽火传至于今,难道真的除了官办就是洋办?”

莫言获奖演讲范文第2篇

“高粱红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了”,这一话题讨论的热潮渐渐过去。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讨论,基本上发生在文学界,谈及的主要是莫言获奖的文学价值及诺奖评选的转向问题,而很少谈及其教育学价值。我们能不能适当转换一下视角,关注一下它对教育改革的潜在影响呢?开发它的教育学价值,有可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有可能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吗?我想,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在关注莫言获奖的文学价值时,我以为众多的评说中,龙应台的评述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她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读建议”。这一判断,是她在关注到市场等文学以外的因素“都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逻辑里”以后得出来的,所以,她十分强调,诺奖评选“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绝对标准或者前提”。我们可以暂且搁置评选标准和评选逻辑的讨论,“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读建议”,确实是一个极有见地、极富内涵的好建议。不过,“阅读建议”不能囿于文学范畴,也不能囿于广义上的阅读范畴,而应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这种扩展似乎可以归结为:莫言获奖,对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好的建议,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极好的建议。

所谓好的建议,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首先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可以有以下解读。其一,从目的来看,讨论莫言获奖,不在于刻意追求有更多的诺奖得主,而在于以此为建议,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毫不讳言,有更多的中国人获诺奖是一件好事,让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来获诺奖也应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但是,我们应当清醒,这不是我们全部的目的,更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恰恰在于迈过这一平台,以莫言获奖为契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让学生有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基于此,进一步把握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并与国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互动。其实,莫言获奖已经引起了我们如此的想象,这正是一种极好的启发和建议。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素质教育有更高的立意,有更大的追求;这样,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才会真正坚定起来、深入下去,而杰出人才的涌现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其二,从学科的视野看,我们并不局限于诺奖所评选的学科,而在于以此为建议,推动中小学所有学科的建设,把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要求落到实处。一个人的成才,包括诺奖得主的成功,往往是因为他们有优化的素质结构和丰富的知识背景、深厚的文化积淀,莫言正是这样。而素质结构需要课程结构来支撑。当下的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整体设计。当课程结构合理、完善,所有学科建设得以全面加强的时候,杰出人才的涌现是有可能的。莫言获奖深藏着这样的建议。其三,从改革的方法来看,我们并不要求学生重演莫言过去的生活经历,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把握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发展,杰出人才的涌现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也是有科学方法的。莫言获奖及其讨论,可以促使教育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科学育人规律的寻找和把握。

好的建议其次是对语文教学的建议。这种建议也是有多层含义的。一是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与旧理念、旧习惯“断气”,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和根本性变化。有学者曾这样评述批判性的课程文化:一些教师和学生“没有批判思考或领会行动的经验,没有用这一课程概念的语言,没有把改造课堂放到议事日程上,形象地说,‘旧习惯难以断气’。”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毋庸讳言,当下语文教学改革仍然存在着不少令人焦虑和忧虑的问题,不少“顽疾”一时难以“断气”,仍然顽固地存在着。莫言恰恰是个旧习惯、旧方式的叛逆者,有时他用脱离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抵抗,他的创作中隐藏着许多语文教学成功的密码。对这些密码的开发,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有不少新的发现,一定能产生方向性的、能够引领价值的建议。二是莫言获奖可以从另一专业背景、另一个视角来反思语文教学。不少人,也包括我自己,曾主张让“圈外人”来谈语文教学改革,其理由就是,“圈外人”会“跳出语文”来看语文,更加客观、理性,也会看得更清。事实证明,听取不同的声音是极有必要的。莫言是语文教学的“圈外人”,而且这位“圈外人”有着独特性,有人说他是“位于边缘为边缘人物并进行边缘写作”。他的“边缘性”,不仅说他的写作关注平民,既是本土又是世界的,而且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莫言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定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除了以上两点,最为重要的是,莫言这位曾经的“语文人”――学过语文、创造语文的人,本身就是语文的一种范式,他的语文经历会提示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径。这当然又是一个极妙的建议。

坚守心中有人,而且从“贴着人”到“盯着人”――这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也是成功的关键

莫言的成长故事中,隐藏着许多教语文、学语文的秘诀,虽未点明,却很实在。这些故事像是一组透视镜,折射出鲜明的思想,折射出对学语文、教语文的见解,这些恰是对语文教学改革最好的建议。

莫言曾经做过一次演讲:写什么,怎么写。他这样归纳:“说了半天,想来想去,‘写什么’的问题,归结到最终,就是把人当人来写。”“沈从文在云南昆明联大教书的时候说过,文学要贴着人写……我把沈从文的话改造了一下,改成了文学要‘盯着人写’。”他认为,这样才“更加强调把写人当作文学作品最首要、最重要的内容”,把人写出来“是一代又一代作家获得的最真切道理”。确实,莫言每次创作,总是从他记忆的仓库里去寻找那些在头脑里生活了几十年,至今仍然难以忘却的人物和形象,由这些人物把故事带进作品结构中去。事实证明,这样的写作,让莫言在写作上不断成功。基于以上的认识和体验,莫言甚至认为,“假若没有完成文学写人这个最根本的任务,就只能算是二流作家。”

我们完全可以做一次迁移:文学创作如此,语文教学亦应如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人,而且要贴着人,要从贴着人到盯着人。文学是人学,教育学也应是人学,语文教学呢?在语言文学的背后是人,是人让语言文学有了思想,是人让语言文学有了生命,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那是因为“人通过他的语言居于在的宣告和召唤中”。总之,语文教学是离不开人的,人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离开人的语文教学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甚至称不上语文教学。在这一点上,莫言确实为语文教学提示了成功的秘诀。

语文教学要贴着人、紧盯着人,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语文教学是为了人,为了学生发展的,尤其是要给学生激发心灵的正能量。用高尔基关于“文学”的话来说,语文教学也应当: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在工具主义、技术主义蔓延、价值虚无的今天,语文教学之于人的精神性要求特别重要。莫言在提醒我们:语文虽然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精神性、思想性、审美性等因素固然要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进行,但这不意味着人文性的内涵和要求被语言文字淹没、被工具性绑架。假若,工具性的彰显,缺少人,缺少人文性价值,尤其是精神性价值,只剩下语言文字,只剩下听说读写,不见人,不见学生的精神活动,那么就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语文大厦就可能发生价值坍塌。

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语文,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看得见。语文教学有一个问题至今都没有真正解决,即学生究竟是怎么学语文的。这个问题,我们若明若暗,只是凭想象、凭经验,语文教学只能在混沌中前行。这种“离开人”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其中一个原因,仍然是为了所谓的语文任务,而忽略人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品质以及各自的学习风格。比如,开展一次活动,那是为了积累写作文的素材,学生的情趣和独特体验全然不顾,语文实践反倒成了痛苦的负担。学习语文,只有把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凸显出来,语文教学才会有人的存在,语文学习才是看得见的,语文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扎根泥土,在田野里坚守与望,从本土走向世界: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乡土情怀和开阔的眼界与胸怀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出莫言获奖的理由是:中国作家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魔幻现实主义”可有许多解读。不过,我们更关注莫言的乡土情怀:泥土、田野、民间、百姓、社会、生活……这些成了莫言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是乡土给了他灵魂深处最宝贵的底色和“元气”。他把乡土当作奔流不息的创作之河,在创作《檀香刑》时他说:我要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撤退到民间,“把庙堂雅言、用眼睛阅读的小说拉回到小说的原本的母体模样,还原成用俗语俚曲说唱式的、大庭广众用耳朵听的艺术”。在南京大学讲学时他再次称:“我是作为老百姓写作,而不是常说的为老百姓写作。”在把自己出生地当作“东北乡”的时候,他最终领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这种爱恨交加的情绪恰恰表达了他对乡土最真挚、最深切的爱,来自内心,发自肺腑。但是,莫言不只囿于乡土,他又走向了世界。他自己说:“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们完全可以说:世界文学视野中有莫言,莫言在世界文学视野中。

莫言获奖演讲范文第3篇

关键词:莫言;人文主义;苦难

一、 苦难根植于灵魂深处

论及莫言小说创作受到的影响,提到最多的无疑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威廉・福克纳这两座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高炉”了。在接触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前,莫言创作的多是军旅题材的小说,主要是歌颂军人正义、高大的光辉形象和赞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牺牲精神,这时的莫言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特点。而在其接触到这两座“高炉”后,莫言小说创作发生了质的改变,在最初吸收和借鉴“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写作手法后,莫言将目光停留在作家的灵魂上。他本人直言不讳的承认福克纳不仅在小说创作手法上给予他很多灵感,相似的人生经历也使他们的灵魂发出了共鸣。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的题目是《讲故事的人》,看似信马由缰的回忆过去的片段,可这随手拈来的故事不正是在向大师致敬吗!是福克纳的强烈乡土观念使莫言重新认知了自己的故乡。对故乡的逃避与再认同,成了两位作家精神历程中一条重要的线索,而且精神变化的轨迹几乎完全一致。

童年的苦难深深地扎根于莫言的灵魂之中,“饿”成了他少年时期的关键词。无论是现实中食煤的伙伴,还是《丰乳肥臀》中七姐乔其莎吃两个馒头的过程都让人惊诧的发现,与生存下去相比,尊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人在挨饿的情况下,被人性压抑的兽性会强烈的爆发,红着眼睛的人,与动物无异。逃离故土成为了一种本能的选择:

“十八年前,当我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瘩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我的生命。……当时我曾幻想着,假如有一天,我能幸运地逃离这块土地,我决不会再回来。”①

可参军后的他仍摆脱不了故乡对他的制约。在经历了反复寻找和灵魂撕裂般的煎熬后,莫言重新审视了自己厌弃并逃离的家乡: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故乡对一个人的制约,对于生你养你,埋葬着祖先灵骨的那块土地,你可以爱它也可以恨它,但你无法摆脱它。”②

故乡在他的艺术视野里被重新认定和发现。受苦难的人生经历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莫言极力凸现那种蔑视一切道德的自然人性的抗争精神,而对普遍认同的历史观念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消解与颠覆。《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被苦难挤压得如沉默的老人一般;《枯河》中小虎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本能地厌恶父兄在权势面前的卑躬屈膝,而结果却只能以无意义的毁灭生命来结束苦难;《丰乳肥臀》中上官金童这个长不大的孩子,即使他的身躯成人化,但他的智力、社会生活经验始终处在儿童阶段。他们有父辈或者祖父辈旺盛的、强大的生命力庇护,可他们的精神却显得支离破碎、卑微,甚至混乱。莫言以为当代人“种”的退化是文化和文明过于发达的缘故,所以他以反文化的姿态,要求回到以前、上一辈情感的世界中去,因而民间有血性、有胆色的草莽英雄成了他历史观念的主角。《红高粱》中红遍天的高粱成了不竭生命力的象征,余占鳌和九儿高粱地里的野合,被看成是原始生命力强大的诗意体现。我爷爷这个被世道逼迫成为土匪头子的人,成为了及善恶美丑于一身的英雄。

莫言这种以否定现状、关注个体而显示的现代意识,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人文主义,融入自己的作品中。用反文化、反主流价值观的创作思想,来关注“不完美的人”。

二、 苦难残缺的生命之美

在莫言小说塑造的诸多人物形象中,他似乎对残缺人物形象情有独钟,他通过对残缺人物形象的描写,来铺展出这些异于常人的命运百态。他叙写残缺人物苦痛的背后,是他对残缺人物命运富有关怀和敬畏的生命观照。莫言在现实主义的视域下书写残缺人物遭遇的苦难生活。感叹命运的莫测,残缺人物面对自己的的残缺只能无奈承受,而残缺的后果和影响更是生命苦难的延展与叠加,他们连爱与最基本的尊重都无法得到真正满足,自身的残缺更牵连到亲近之人,造成他人的苦难。残缺在莫言笔下成为一个象征生命苦难的符号。

《丰乳肥臀》中的哑巴孙不言从出场到最终的退场,从双腿截肢前到截肢后,他的身上都有一种令人心悸的强劲生命力。在战斗中受伤双腿截肢后,孙不言虽然年岁增长但其生命力却更强悍、更惊人,“他的双臂修长发达,肥大的、戴着洁白的棉线手套的双手各按着一个带皮扣子的小板凳。他端坐在一块红色的胶皮垫子上,垫子仿佛是臀部的组成部分。两条肥大的裤腿,在肚腹前系了一个简单的结,他的两条腿,几乎齐着大腿根被截掉了”③。虽然孙不言成了一个“半截人”,但却丝毫没有减弱他的气势,相反,“剩下半截的孙不言,更显示出上半身的粗大威武,人虽然只剩下半截,但仍然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④。这种残缺之后仍然具有的强悍生命力量让人敬畏,在金童与驱魔山人之间的争斗中,孙不言救出被山人死死咬住的上官金童,动作敏捷、利落、有力,丝毫没有截肢后本应有的笨拙。《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天生有语言障碍,瘦小的身躯下却蕴藏着强劲的生命力。他在公社加宽滞洪闸的工程里更表现出了他强大生命力。他对疼痛更是有超强的忍受力,他能“用脚指头把一个个六个尖或是八个尖的茨黎撕下来,用脚掌去捻。他的脚像骡马的硬蹄一样,茨黎尖一根根断了,茨黎一个个碎了”⑤。他徒手去捡一根滚烫的钢钻子,钻子的热度把他手的皮肉烫熟了,他只是把手放到水里泡了泡,又重新抓住钢钻,整个过程惊心动魄,连蛮横的小铁匠都感到了恐惧,黑孩却在整个过程中表现淡定,仿佛失去了知觉。如孙哑巴和黑孩这样的残缺人物在莫言的作品中不胜枚举,他们展现着强悍的生命力,如同野草一般,坚韧顽强的活着,身体上的残缺掩盖不住他们生的希望。

生命有各种存在形式,残缺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生残疾、天灾、人祸……残缺经常不约而至,是不能避免而又难以承受的存在。关注生命中的缺憾,书写生命里如影随行的残缺也就是书写更加完整的人类生命。

三、 结语

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关注“完美的人”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关注“非理性的人”,再到后现代主义的“人被消解了”。而这三种形式的人文主义的区别,是不同时期对“人”和“人的经验”的理解角度有所不同。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莫言的小说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对“种”的退化的担忧,对强力原始生命力量的渴望,都是用急切的心情表达着对民族精神与民族生命力衰退的焦虑,他想找回那种蓬勃向上、不服输、不屈从的血性力量。找回那种蔑视一切、相信能够超越一切的自信与放纵,保持那种毫无顾忌、勇往直前的民族生命力。他通过书写残缺来表达关于民族生命力传承的思索,极力在作品中展现了一个民族历经苦难后散发的磅礴生机。其小说中对人的关注所流露出的人文主义情怀,就是一把能够让世界读懂莫言的钥匙。(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2]莫言.会唱歌的墙[M].作家出版社,2012.

莫言获奖演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葛浩文 莫言 文学作品翻译 操控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仅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空间,也将翻译主体研究提上了译学研究的重要日程,因而译者的文化身份及其主体性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一国的文学作品经过译者的创造性转换,不仅改变了原来的外在形态,也因翻译的文化目的而打上了译入语文化的烙印,从而成为译入语文化中的一分子,融入到译入语文化和文学系统中。

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它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能动性”是主体性最为突出的特征,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是没有任何规限和制约的。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作用于客体,必然要受到客体的制约和限制,同时能动性发挥还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因此,主体性同时还包含着“受动性”。“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内在基础,是主体之所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依据。它既表现为人对客体对象的依赖性,又表现为客体对象对人的制约性。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为我性”,即翻译的目的性。任何文化翻译活动都有自己的目的,并且任何译入语方的翻译都面向自身的文学、文化。

茅盾说过:“好的翻译者一方面阅读外国文字,一方面却以本国的语言进行思索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译文摆脱原文的语法和词汇的特殊性的拘束,使译文既是纯粹的祖国语言,而又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而朱光潜在《诗论》中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自然也是翻译艺术的成熟境界。我想,“从心所欲”就是得模糊处不妨模糊,得自由时不妨自由,但是不能超越正确的范围,这就是“不逾矩”。

二、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翻译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1939年出生于美国的长滩,美国著名的翻译家,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翻译作品包括萧红、陈若曦等二十多位名家的四十多部作品,因而,夏志清教授在《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的序言中说,葛浩文是“公认的中国近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

葛浩文曾经回应别人,为什么自己笔头功夫好却没有从事写作而从事翻译的原因时,回答道:“我喜欢拿中文读,用英文写。我喜欢这其中那种挑战,那种似是而非,那种不确定。我喜欢既要创造又要忠实——甚至两者之间免不了的折中——那股费琢磨劲儿。”他认为,诚如意大利谚语所说,“翻译即背叛”。就是在这种琢磨中,他从事了三十多年英文小说的翻译,而其中有20年的时间是在翻译莫言的作品。

正如莫言2000年3月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校区的演讲中所说:“如果没有他杰出的工作,我的小说也可能由别人翻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但绝对没有今天这样完美的译本。许多既精通英语又精通汉语的朋友对我说:葛浩文教授的翻译与我的原著是一种旗鼓相当的搭配,但我更愿意相信,他的译本为我的原著增添了光彩。……我与葛浩文教授1988年便开始了合作,他写给我的信大概有一百多封,他打给我的电话更是无法统计,……教授经常为了一个字,为了我在小说中写到的他不熟悉的一件东西,而反复磋商……由此可见,葛浩文教授不但是个才华横溢的翻译家,而且还是个作风严谨的翻译家……”

是葛浩文的英文翻译使莫言的作品为西方人所了解、所认可,然而,也正是因为翻译莫言

作品,葛浩文步向了自己翻译事业的高峰。葛浩文真心喜欢莫言的所有小说,并对翻译它们乐在其中。喜欢的原因各式各样,比如:《酒国》可能是其读过的中国小说中,在创作手法方面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作品;《生死疲劳》堪称才华横溢的长篇寓言;《檀香刑》正如作者所希望的,极富音乐之美……

德国波昂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顾彬先生直言,葛浩文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过程中,起到了两种作用:第一,他是很好的译者,他翻译的时候,没有翻译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而是概括大概的意思。这样,他避免了长篇小说的诸多毛病。因此,葛浩文创造了国外的莫言,创造了中国当代世界文学。另外,无论葛浩文去任何地方,都公开推广莫言。

三、译者主体性在葛浩文译莫言作品中的“操控”

1.葛浩文的翻译观

葛浩文在选择作品的时候通常在乎两个条件:一是喜欢,二是适合翻译。在葛浩文的眼里,翻译不应当有什么技巧,也不应当有直译或者意译的理论。他说:“我翻译每一部作品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而且我是个翻译家,不是作者。原著本身就是我的‘指南针’,我只能跟着它去走,不能用固定的方式来翻译那么多部不同的作品。”所以,在一般翻译过程中他会选择一边当读者,一边当译者,以保持对作品的新鲜感,而在一字一句逐步翻译作品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文军教授等对葛浩文的翻译观做了如下四点归纳:(1)对原文和译入语的忠实;

(2)翻译即背叛;(3)翻译是重写;(4)跨文化交际活动。他认为翻译是背叛、重写,但忠实始终是葛浩文翻译实践的第一准则,而“翻译是跨文化交流活动”则是他对翻译本质的认知,因为翻译的这一特性,使得“背叛”和“重写”成为必要的手段,目的是更为“忠实”地把原文传达给译文读者。

2.葛浩文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作为母语是英语的美国人葛浩文在翻译选材时,就会对所选文本的内容和文化的可接受度进行遴选,同时,因为受到本国诗学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及对译入语读者需求的满足,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对文本进行有意识的改动;同时,他非常清楚英语读者喜欢什么,想读什么,然后有效地将这些信息翻译过去,传达给译入语读者。

基于译者的民族性,葛浩文对自己本国的语言和文化相当精通,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精通汉语的汉学家,加之其教育、文化背景,使他在翻译的时候能尽可能地让译入语读者和源语读者接受到同样的信息,而针对其研究领域,译者对源语文本的题材、文体、内容等方面都会有很细致的选择。

3.葛浩文译莫言作品时主体性对文本的“操控”

自安德烈·勒菲弗尔在《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控》一书中阐述了翻译始终受到诗学、意识形态和赞助人三种因素的操控以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对翻译的影响,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且收获颇丰,但此处的“操控”主要是突出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材、内容、布局和策略选择中所起到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葛浩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当你翻译文本时,拿走了原来的语言,换成了你自己的。虽然这不是一种,但我始终是夺走了原作并做了一些很糟糕的阐释。这是能让人人都阅读到文本的唯一方法。翻译者一直都在抱歉,我们用一生的时间说‘对不起’”。

从1988年至今,葛浩文翻译了莫言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到目前为止,葛浩文共翻译了莫言的九部作品。之所以喜欢译莫言的作品,在葛浩文看来,译者下笔要同时考量作者原意、读者喜好、编辑建议和自己的专业判断,在其中寻求平衡,受到的限制比作家多,而莫言对翻译的态度开放,给译者很大的发挥空间,也就是说,他在翻译莫言的作品中,寻求到了译者和作者的平衡,寻找到了作为译者的拓展空间。

《红高粱家族》(以下简称《红》)的翻译开创了葛浩文中译英翻译旅程的新篇章,是其翻译走向高峰的标志。因为《红》是莫言第一部一译介到美国就进入商业运作流程的小说,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基于译入语读者的需要及潜在市场的考虑,对文本进行了相应的变异,加之译者在读原文之前的固有观念、认知水平以及他不同于汉语的语言背景、政治观念、审美情趣、伦理价值等,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译者在翻译时对文化的误读。虽然会使得译入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相互包容,丰富译入语文化的题材和各

种技巧,但对源语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交际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而对《天堂蒜薹之歌》的翻译有一则广为流传的轶事,可以充分论证葛浩文在翻译莫言作品时体现出的译者主体能动性。当时莫言乃是一无名作家,据说一听到有外国人要翻译他的作品,开心得不得了。但葛浩文觉得原文的结尾太过悲观,不合美国人的口味,就和莫言沟通。最终说服莫言修改,使得小说的英文版本呈现出了另一个结尾。

《生死疲劳》可以说是获奖颇丰的一部作品,因为其本身是根据中国民间的传说创作出来的关于世间生死轮回的反复,小说中的聚焦人物共经历了六度轮回,采用了“历史—家族”的叙事模式,人畜混杂、阴阳并存的叙事结构,而译者通过调适、置换、改编和对等四种曲径翻译的转述模式将其呈现给译入语读者,

使其更能与译入语文化的意象相匹配,准确、形象且生动地表达源语的言外之意。

因为翻译了诸多的作品,此处只探讨了三部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阐述了葛浩文在翻译莫言作品时,为了使译作在译入语读者中有更高的可接受度,实现更行之有效的传播与交流体现出的对译作的“操控”。

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其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求译者对源语和译入语的语言文化均有所了解,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过程、内容、方法及策略进行适当的“操控”,以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实现源语文化的有效沟通和传播。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舒晋瑜.十问葛浩文[db/ol],http://gmw.cn/01ds/

2005-08/31/content-297896.htm,2005-08-31.

[3] 莫言.我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书[j].小说界,2000(5):170-173.

[4] 尹维颖.没有译者葛浩文,莫言就不可能获得诺奖[db/ol],http://news.ifeng.2013_05/07/25008740_0.shtml,2013-7-5.

[5] 作家葛浩文:没有翻译我就不能生活[db/ol],http://oktranslation.com/news/twininfo25863.html,2013-7-5.

莫言获奖演讲范文第5篇

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这是莫言在瑞典学院所作演讲《讲故事的人》的结语部分。故事在文明传承与人类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讲故事成就了莫言,如何让讲故事成就学生和课堂呢?受此启发,我在历史课堂中大胆采用故事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故事的曲折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真切感受到历史与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学生在这边,历史在那边,学生并不能真正走到墙的那一边去,所以他们喜欢历史却不喜欢上历史课。历史教师应该要有勇气推倒这堵墙,跟学生彼此真心面对、真诚对话。连接学生和历史之间最好的介质就是故事。这是因为故事有很强的代入感,使人不自觉地进入到主人公的情境中去;故事通常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迅速抓住人的内心;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往往比书本上的结论更吸引人。一段好的历史,一定要有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善于讲好的故事;一个有好故事的课堂,一定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课堂。

第二,故事的代入感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新课标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能体验历史课程,而历史事实及其发展过程具有客观性、一维性、不在场性和不可变更性,这些特点制约了体验的实现。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历史课程?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很好的尝试,它将历史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自然产生一种主人公的代人感,与历史人物同悲、同喜,通过体验当事人的经历与心情,达到“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的效果。

第三,故事的细节性能填补历史的“空档”。历史是人们记载下来的,人们对各种历史事件的记载各有取舍,详略不一。多少年之后,当我们再去寻找自己想要看到的历史时,会不无遗憾地发现历史记载中存在着许多的“空档”,那些最精彩的细节已经被湮没了,这时就需要通过想象,重新架构起历史的网络体系。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故事想象和经验掺入,在证据支持下,构建一种将历史空间、时间和人物整合为一的故事情境,把分散的历史碎片整合起来,把孤立的证据联系起来,从而还原整个鲜活、生动、丰盈的历史给学生。

运用故事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优化历史课堂,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尊重历史真实。历史故事虽然含有想象创作的成分,但虚构绝不等于虚假,完全脱离史实胡编乱造的做法断不可取。近几年穿越题材影视剧蔚然成风,作为历史教师,更应该有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在运用故事教学时以史料为依托,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加工。

第二,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环节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故事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学情、课时等有侧重地选择故事,不能漫无目的地说故事,一味追求刺激学生兴奋点而偏离了教学知识点,那样的课堂也许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但同时又可能会失去历史课的教学价值。

第三,设计有效的提问。问题是历史情境创设的核心概念。由故事引出的提问要指向明确,紧扣主题,简单明了;要具有思考性,使问题成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还要有发展性,从一个问题开始而引发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在学生意犹未尽时让他们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学做法。

莫言获奖演讲范文第6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怎么写?有哪些范文可以借鉴?世界上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而这是这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才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与和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作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1《感动中国》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节目,它给我们讲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那些故事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最深处的感动。

在观看的过程中总让我泪流满面。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家的事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大家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了他人平凡的付出……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

20--年4月,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小脑胶质瘤,当她得知自己只有三个月的生命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但她的爸爸骂了她一顿,因为按老家的习俗,死后尸体被解剖是大逆不道。何玥哭了,说:“我希望能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零时10分,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了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有一位是藏族小伙子;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看着何玥的故事,我热泪满眶,我为何玥惋惜,12岁正是花样年华,她却悄然离开;我更敬佩她的勇敢和无私,面对死亡她不但不惧怕,而且在生命垂危之际还想着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他人,这样的举动使我敬佩不已,何玥像天使一样飞翔,她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把人间照亮。

就像组委会授予她的颁奖词一样:“何处春江无月明。”我相信,何玥仍活在这个世上,他活在藏族小伙儿身上;她活在所有被他救活的患者身上;她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何玥来过这个世上,但,她不曾开!

2020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2与往年一样,感动中国总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这些感动人物中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却都以不一样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对感动中国中是教师职业的感动人物也会有更多的感触。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我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景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我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我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应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经过社会力量,帮忙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最终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教师用生命谱写出了人民教师的关荣与伟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

在感动中国的颁奖中,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我们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完美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在一个个感动人物的事迹中,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与人性的力量。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经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以往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所以而改变。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人应当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提高;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向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

2020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3“感动中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种感恩情感,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问候和微笑,帮助我民们树立了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我们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我们的思想素质。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到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学校也给了我们许多吃的,我边看“感动中国”的电视,边吃零食。电视里有许多悲惨动人的情节,但是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参加救援队的那位叔叔-----武文斌。

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灵魂;灾难是一把尺子,量出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象疯狂的恶魔,瞬间夺取了8万多人的生命,吞噬了无数的房屋。面对这样的灾难,20岁,30岁……在这些父母的眼里都是一些稚嫩的孩子,可他们却表现出常人所发挥不出的力量,武文斌就是其中一个。

地震发生前不久的一段时间,武文斌刚进部队。地震发生时,部队才让武文斌参加救援队。出发时,他与部队战士众志成城,参加到救援队中。到了目的地,他为了救别人,嘴里吐出了鲜血,但他还要坚持去救人,最后他病故了。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感受到面对躲不过的灾害,我们悲痛,我们哀伤,可是我们更在灾难中奋起。我们心手相连,我们众志成城。那每一次落泪,每一次微笑,每一缕关注,都是抗击灾害的无穷力量。那灾害中的坚毅,悲痛中的自持、危难中的凛然向前,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2020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4今天,我观看了“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2020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5开学第一天,我们就上了生动的一课。我眼含热泪看完了《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20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有:舍己为人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有为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倾尽心血的林俊德;有主动捐献器官的十二岁女孩儿何玥;有为农民工着想的父母官陈家顺……

我被这十个人的善举深深地打动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美教师张丽莉。

20_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老师正在引导学生放学。突然一辆客车失控了,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老师向前一扑,四个孩子成功脱险,但是她却被车轮碾碎了双脚,被高位截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像张丽莉这样无私奉献的好老师。我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她生病很厉害,但还是带病坚持上课。我们已经退休的数学老师杨老师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了三十多年。还有很多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莫言获奖演讲范文第7篇

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__辞岁匠心独运,乐其成,师生齐发展;__迎春励精图治,映其辉,__展荣光”。新年的鞭炮声还在耳畔回响,亲人的祝福还在耳边荡漾,我们又回到了美丽的校园。当我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乐之中时,春风已吹响了号角,新春的鼓点已汇成一曲恢宏的交响曲,激励着我们拼搏奋进!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在这幸福祥和的日子,在这展望未来的时刻,我们全体师生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一轮的竞争与挑战!

下面我宣布:__市__实验中学20__年春季开学典礼现在开始!

大会进行第二项:鸣鞭!

大会进行__项:全场肃立,向后转,唱国歌!

大会进行第四项:宣布模范名单

大会进行第五项:颁奖!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上述获奖的老师、学生表示祝贺。

大会进行第六项:优秀学生代表发言

他们是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老师的助手又是同学们的朋友。卫生区脏了,他们第一个拿起扫帚;晚自习下了,他们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夜深了,他们最后一个上床睡觉;你们都鼾声四起,他们还在默默的坚守————-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我们的学生干部。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模范干部代表熊朗发言。

文明是一缕清风;文明是一种美德;文明史一泓清泉;文明是一种内涵。让我们的校园远离暴力和野蛮,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是我们的不懈追求;让男生成为绅士,让女生成为淑女是我们崇高的目标。下面有请文明生代表发言。

九年级的同学们,你们是等待破茧的蛹,是准备接受6月洗礼的海燕,是将要在考场上实现诺曼底登陆的战士!你们已经等待了整整九个春秋,今天该是你们开始冲刺的时候了。此时的你们,汇集了老师们最多的目光,倾注了家长更多的心血,你们将担负着希望,开始最后一个学期的冲刺!(励志演讲 )再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你们就将告别母校,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此时此刻,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有“舍我其谁”的信念和气魄,千锤百炼,挑战极限,分秒必争,分分必得。只要你播种了,耕耘了,付出了,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下面有请学习标兵代表发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回想__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有无数的教职工献出了他们无穷的智慧和汗水。正是这些青春飞扬、无私奉献的园丁们,才有了我们__不断的发展壮大,才有了学校美誉度和社会知名度的大大提高。大会进行第七项,掌声欢迎模范教师代表__老师发言。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盏盏路灯熠熠生辉;一块块奖牌纷至沓来;一位位名师出类拔萃;一群群学子慕名而来。这里有的是红砖碧瓦;这里有的是绿油油的草坪;这里有的是书声琅琅;这里有的是挥汗如雨的讲坛;这里有的是第二次创业的豪迈。是他带领三种人实现新的跨越,是他带领__人华丽转身,他就是我们的好校长——-朱校长。大会进行第八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朱校长为我们作报告。

结束语:

老师们,同学们,最美的春天不在自然界,她蕴藏在人们心中。只要我们胸怀希望,我们就总能与春天相伴。让我们吹响春天的号角,开始新的征程。

最后,祝愿我们的老师,工作愉快、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祝愿我们全体学生,放飞梦想、播种希望、潜心耕耘、收获成功,祝愿我们学校全体师生新学期新进步,愿我们的学校新学期新辉煌!

现在,我宣布,__市__实验中学20__年春季开学典礼到此结束!散会!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新年好!

当人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乐中,春雨已敲起了战鼓,春风已吹响了号角。春的鼓点已汇成一曲雄浑的交响曲,激励着人们拼搏奋进!新的学期向我们走来了!现在我宣布:__乡学校20__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现在开始!

请大家务必遵守会场纪律。

(准备音乐,旗手就位)

一、大会进行第一项,升旗仪式,请全体起立,升国旗、奏国歌,行瞩目礼,鸣炮。

请坐。

二、大会进行第二项:颁奖仪式

1、老师们、同学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所优秀学校的创建,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设施,更要有优秀的教师。创造一流教学质量的教师,是学校最值得尊敬的教师。为此,学校决定大__旗鼓地表彰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对任教学科成绩排名在全县前七名的教师予以表彰并授予“教学标兵”荣誉称号。请廖主任宣布受表彰教师名单,掌声有请获奖教师上台领奖,请赖校长给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准备好颁奖音乐)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谢意并欢送他们回到座位。希望全体教师以受表彰的优秀教师为榜样,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创造佳绩。

2、老师们、同学们,同样一所优秀学校的创建,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优秀的教师,还必须要有优秀的学生。我们的学生要在学校所提供的良好的条件下勤奋学习、进取争先,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将来立足社会、奉献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接下来学校要大力表彰各年级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请__*宣读受表彰学生名单。

(准备音乐)

(1)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______的同学上台领奖

请__

__领导为这二十位获奖同学颁奖,掌声欢迎!回到座位。

(2)(3)(4)(5)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获得了荣誉表示祝贺。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以一颗努力的心迎接今后的学习生活,以一颗责任心帮助老师管理好班集体,为同学们服务,做同学们的榜样!

三、大会第三项,请教务主任廖老师为我们做新学期学习工作的指导发言。掌声有请!

学校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绩,除了老师努力工作,学生勤奋学习,还必须要有良好的班风校风和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哪里来,那就必须有科学的制度和严格的纪律。

四、大会第四项,有请政教主任__老师给大家安排新学期政教工作,大家掌声欢迎!

五、大会第五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学生代表叶婷同学讲话。

回想__乡学校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有无数的教职工献出了他们无穷的智慧和汗水,正是这些青春飞扬、默默耕耘的教职工,使我们__乡学校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和骄傲。刚开学,我们的老师就已经在思索:应该怎样一步步去收获秋天的果实呢?当然播种是第一步,开学的第一周我们应该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呢?有请老师来告诉我们答案。

六、大会进行第六项:掌声有请教师代表:谭苏梅老师发言。

回想过去的一年,伟大的祖国给世界太多的感动。回想过去的一年,我们__乡学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许多的辉煌。学校在教育局各项考核中被教育局评为20__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考核优秀单位;年度学校管理综合考核被评为优秀单位;星级学校评估获一星级学校;党建工作、计生综治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其他工作在教育局的年度考核通报中点名表扬达__次之多。__乡学校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葱惠四方,是因为有一位勤奋博学、创新争先、献身教育的好校长!有炎陵县唯一一个被评为株洲市“十佳校长”的好校长。

七、大会第七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赖校长给我们作重要讲话。

赖校长的发言客观地总结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明确的提出了今年的奋斗目标,同时分别对都老师和同学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相信在赖校长正确的领导下,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__乡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赖校长!

结束语:同学们,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岁月峥嵘须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我们把愿望写在今天,把人生的理想刻在今天,和祖国一起在明天的跑道上冲刺!

让我们借开学典礼的东风,弘壮志,树新风,加快我校前进的步伐;

让我们共同描绘一幅崭新的教育奇葩,一起谱写一曲最动听、最感人的生命乐章!

最后再次祝老师们在新的一学期工作顺利,身心健康!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快乐健康成长。

祝我们__乡学校这个大家庭蒸蒸日上!

__乡学校20__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到此结束!鸣炮!

请政教处指挥各班同学有秩序退场。

甲:辞旧岁金虎奋起加快发展书香校园焕新姿初开春色,

乙:迎新年玉兔欢腾深化课改素质教育创特色再谱新篇;

甲:沐浴清晨的阳光,充满了新学期的希望。

乙:迎着和熙的春风,吹拂着跳动的心房。

甲: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欢聚一堂;

乙:和谐的气氛中,共享快乐时光。

甲乙:让我们大声欢呼:老师们你好!同学们你好!新学期你好!

甲:现在我们宣布

合:__镇小学六年级分校“让好习惯为成长奠基”20__年春季开学典礼现在开始!

乙:请全体起立,立正,出旗,升国旗,奏唱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其它人员行注目礼!敬礼!

甲:请坐下。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

乙: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

甲:请聆听我校十八名优秀少先队员带来的新学期的献词(学生献词)

甲:过去的一学期,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收获的喜悦,在学习上,我们刻苦勤奋、坚韧不拔,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

乙:在向教师节献礼,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十佳校园小歌手比赛、冬季体运会、写字比赛等系列活动中,我们大显身手、尽展才艺,用心灵唱响了最动人的成长之歌!

甲:在金色的秋天,我们曾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乙:在五彩的春天,我们还将在友好、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快乐的成长!

甲:20__年,__镇小学六年级在高中单设,一支团结敬业的拓荒者,让荒芜的校园早日变绿洲,短短的半学期过去,我们争取支持,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处处尽显勃勃生机。分校在各家庭、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奋斗下,谱写了一曲动人心魄的成长交响曲。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主任宣布表彰决定。

乙:让我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向以上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过去的一学期,同学们在老师、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的关怀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下面请优秀学生代表班同学发言。

甲: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届、家长的支持。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六(3)班家长代表发言。

乙:在我们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她学得不是师范专业,但她现在是一名出色的数学老师,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她不是语文老师,但她训练的学生诗朗诵参加过区教师节献词、镇中秋同乡会献词;她不是音乐舞蹈老师,但排练舞蹈《猫鼠之夜》、校园集体舞、校运会的鲜花队的排练中总少不了她和伙伴们的身影;一次意外,让她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病,但她凭着“站着就是奇迹,不倒就是胜利”的信念,支撑着她活跃在镇小这片教育的热土上,谱写着一首首敬业、爱岗、奉献、追求的赞歌。她就是

六(3)班的班主任__老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__教师代表老师发言。甲:同学们,我们之所以能够在__镇小学这片充满书香的沃土上快乐成长,离不开我们可敬的领导和可亲的老师们,他们乐于奉献、以校为家;他们热爱教育、富于创造;是他们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上无私地撒播着阳光和雨露。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__主任为我们新学期致辞。

甲:同学们,用双手耕耘就有收获,我们在成长的历程中播下的每一粒种子,都将长成参天的大树;

乙:同学们,有汗水浇灌就有果实,我们在前进的路途上洒下的每一滴汗水,终将汇成知识的海洋。

莫言获奖演讲范文第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小伙伴们:

大家好!我是丁丁少儿英语组的老师,我叫郗荣荣。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悟,我演讲的题目是《奋斗 感恩》。

与众诚的结缘是在2013年,在招聘会上注意到了众诚,但当时的犹豫没有选择这一职业。2016年,庆幸的是在网上看到了众诚的招聘启事,这一次,我不想再与众诚擦肩而过,尽管自己不是专业科班出身,尽管自己错过了与众诚共同成长的机会,但这次我毫不犹豫。带着对教育事业无限的憧憬,带着无比的朝气和激情以及对职业的热情,我加入了众诚。人生的选择很关键,但选择的机会并不多。欣慰的是,我选择了这里,这里也选择了我。而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无悔自己的选择。不怕榜上无名,坚信脚下有路。要相信,这里是梦想起航的地方,也将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战场。

在丁丁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会称自己为女汉子。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是身兼数职,课堂上大家是文化的传播者,努力将枯燥的知识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呈现;课后大家是优秀的服务者,推送微信语音,发送教学公告,及时与家长沟通,各项繁琐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续班时大家又成为优秀的销售者,客观分析每一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出家长合理的建议,努力为众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在众诚需要人手的时候,我们又是挺身而出的奉献者,在海报会战中,我们更是以实际行动加入到小分队,团结合作,那种果断,果敢,真正体现出了女汉子的实力,谁说女子不如男。

今年,我们丁丁有不少老师结婚,也有一些老师孕育了新的生命。也许你会担心,这些对于一位女性而言,似乎会削减其工作的积极性,但是,没有一位老师将婚假延长,甚至在结婚前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最为代表性的是张贺老师。我们都称她为贺贺。每天上下班都要坐车往返与校区与平定之间的她,没有喊过一次累。贺贺老师怀孕期间不但没有误过一次课,更是会抽出假期为学生补课。除了日常上课,她更是我们学科组的带头人,为我们这些新老师们培训操碎了心。(范_文_先_生_网)几乎每一天,挺着8个月大肚子的她都是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的人。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身为一名众诚人的崇高责任感。

当然,奋斗所包含的内容并非仅此,怀揣感恩之心踏实工作同样是成就梦想不可或缺的因素。总有人抱怨自己的薪资太低、福利太差、不被重视等。聪明的人是不会抱怨的,查明问题并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才是明智之举。奋斗和感恩应该是优秀员工的首要品质,不予付出莫谈回报。

2013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了去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这个国家多灾多难,但却是世界强国,我对她也充满了兴趣。当飞机下降在特拉维夫这座城市的时候,机舱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我很纳闷,因为本次行程是非常安全的,没有任何气流颠簸,换言之,它是一次常规到不能再常规的安全着陆。在这种情况下鼓掌有意义吗?我的以色列朋友跟我解释,每一趟航班无论是国际航班,国内航班,只要是安全着陆,我们就一定会鼓掌。因为我们对安全有一种执念。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展开种族屠杀,我们的父辈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途中遇难。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成为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重建安全感。

这些话让我意识到,不安全感,对于一个国家和国民而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安全感其实不影响你综合国力的提升,因为不安全感,催人奋进。所以今天的以色列,在国防、军事、科技、农业、商业、金融你能想到的任何领域,都是世界强国。但是这样一种不安全感,一旦渗透进每一个国民,他自己的生活中,一旦蔓延进每一个员工他自己的心里,都会让人失去一种心安理得。

生活中的安全感他很多时候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工作层面的安全感,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众诚的文化和价值观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不断积累而来。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的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为了你和我更强的安全感,在不懈努力。

正如我们的校长、主任、总监、产品经理乃至学科组长,引领众诚平稳发展,不断创新,避免我们承受外界不良经济的干扰。但即便是不懈努力如他们,我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我们担心会被淘汰,我们害怕不能为众诚创造价值,因此我们更是要勤学奋进。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今日众城固然强,但是今日之忠诚员工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骄傲地回应,员工强则众诚强,众诚强则需员工更强,众诚强就是因为,员工强!

我的演讲完毕了,谢谢大家。

相伴一起,感谢有你

陈剑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作为获奖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身为教师,教书育人,教出成绩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当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时,我心中除了喜悦,更多的是感谢。

首先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我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展现自我,不断成长。学校的优质课比赛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也掀起了大家投入教学、研究教学的比、学、赶、超的教学热潮。通过这个比赛,我们既学到了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也看到了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学校举行的教职工排球比赛、办公室评比等活动,提高了大家作为长中一份子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其次要感谢我的团队。我所感谢的团队有3个:第一个团队是学校领导和15届所有高三老师,谢谢你们对5班的关心和关注,同时也谢谢你们的陪伴和支持,让我顺利度过艰辛的一年。第二个团队是15届高三(5)班的所有科任,他们是许建华老师、李明礼老师、李瑛老师、刘治国老师和骆丽聪老师。谢谢你们没有放弃5班的孩子(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说说5班的基本情况:5班可以说是一个"双差生",一是学习成绩差,高三分班时6科总分平均分只有291分,年级倒数第一名;二是行为纪律差,班上53位同学,至少有15位同学受过学校不同程度的处分。当时班上还有班霸、四大金刚等名号。)面对他们,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虽然这样,我们的科任老师仍然尽心尽力地工作着,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学得更多,记得更牢。高考任务的完成有赖于你们的努力和付出。第三个团队是我所在的历史科组,感谢科组里的所有老师在我迷茫时、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最大的鼓励和最无私的帮助。谢谢你们!

最后要感谢我的学生。担任高三(5)班班主任的这一年,可以说身心疲惫的一年,能够坚持到最后,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我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接手5班时我对学生说过一句话:只要你们自己不放弃,我就绝不会放弃你们,放弃这个班。我们这样子承诺了也这样子做了,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迈进,直至高考结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