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化,祖先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陈列是文物博物馆的主要工作之一,直接对博物馆的整体工作有着影响。所谓博物馆陈列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博物馆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附属展品,按照某一艺术形式组合,向游客展现自身文化价值。要想使游客对文化有深入了解,则必须设计良好的陈列方式。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及人员的配合。下面对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法进行详细探讨,以望对后期文物陈列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博物馆的陈列都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通过借助高科技的形式对陈列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博物馆陈列方式的改变,也使博物馆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更加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在社会视觉艺术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灯光等艺术形式的冲击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人类视觉艺术的改变也影响了博物馆陈列形式和理念,博物馆陈列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观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社会的文化水平和鉴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观众已经对传统的文物陈列方式不满意。观众行为在博物馆文物的陈列中展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尽量能够满足各个阶层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对于博物馆的文物陈列来说,由于承担了比较多的叙事要求,所以对博物馆的设计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过于借助于声光科技,不仅会影响了文物陈列的庄重性,同时也破坏了博物馆宁静的展览氛围,使参观者不能用心的去观察文物艺术。因此在文物设计的创新中,应当根据文物的形式选择合适的陈列方法,最终通过最好的形式表达出陈列的主题。如果过分的强调声光技术,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了降低了文物的审美趣味。

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博物馆的陈列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历史博物馆都通过创新设计来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同时也是博物馆业务在新形势下得到新的发展和进步。不少历史博物馆通过创新设计方法,举办具有高质量的陈列展览活动吸引了不少观众。但是也有不少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方法落后,导致陈列形式枯燥,不能有效的吸引人民群众的眼光;缺少个性和艺术外观,观众对于博物馆陈列的第一印象就是感官,所以加强博物馆陈列创新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创新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

博物馆要为观众服务,因此在陈列设计时要了解观众的文化和心理需求。对于现代的观众来说他们的爱好不同,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思想。博物馆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文化的教诲者,而是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启迪、提供知识甚至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历史博物馆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介质,对于培养人们群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博物馆具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因此在进行陈列设计时应当将最有价值意义的文物提供给观众。博物馆展览需要考虑到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感受,当陈列的内容观众不懂、不理解,那么观众也就难以接受。通过创新设计的方法,使展览好看,这样才能表现出博物馆设计的想象力。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创新陈列设计理念。博物馆良好的陈列效果主要来自于设计理念的创新,通过创造出既能够表现博物馆个性和主体,而且又能吸引参观者、拉近和观众的展厅,不仅达到了文物陈列的效果,而且也扩大了博物馆的人流量。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不管是展现文物还是强调科学艺术的博物馆,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在良好的氛围中使观众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美飞,丰富了参观者的精神世界。由于博物馆具有历史、艺术的价值,其文物的陈列设计方式也影响了博物馆参观者的心理和行为。历史博物馆的内容陈列不仅是设计者的工作,同时也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将自己对文物的理解应用到陈列设计中,从而真正的突出文物的价值。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文物展览的历史、科学价值,还要突出文物的审美和环境的统一。因此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和室内的装修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能够体现出博物馆在文物收藏、展示以及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功能。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了图书馆更多的功能和任务,如果历史博物馆仍然按照传统的陈列设计方式,将容易造成陈列内容呆板、没有个性,也就不能提起观众参观的热情,影响了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当加强对历史博物馆文物陈列内容的设计研究。

坚持采用“以人为本”理念。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能够实现陈列者与观众的平等对话,通过以“物”为中心的陈列可使观众置于文物欣赏氛围中。长期以来,以“物”为中心的陈列理念隔离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互动”,被动的接受说教,极易让观众感觉疲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博物馆望而却步。因此,实现“以人为中心”的陈列设计理念可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思想,实现与观众的平等对话,激发观众对文物的研究。其次,以人为本从观众出发,以观众的参观效益作为最终目标,可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及文化,增长知识,认识社会。最后,可帮助观众充分发掘文物的人文内涵,培养文化素养,最终让文物的人文内涵真正发挥出来。如:南阳市博物馆就以南阳历史上最为繁荣的东汉时期作为切入点,将南都及帝乡作为历史文化背景,充分发挥出馆藏文物的优势,并相应配备有“召父杜母”、“张仲景民间行医”的蜡像,使得南阳博物馆徐徐余生。在陈列设计上应明确传递途径,采用有效的知觉传递出艺术。如音乐采用旋律节奏,美术采用色彩等表现情感,而博物馆陈列着则通过文物实现与观众的交流,最终与观众实现情感交流及共鸣。

2、创新陈列设计内容。在博物馆的设计创新中要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博物馆的文物陈列是为社会不同文化层次的全体观众服务的,博物馆不是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因此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参观者的需要,实现为观众服务这一社会化的文化功能。如果博物馆在文物陈列设计中只是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好评,但是却不能将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中的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有效的传递给观众,那么博物馆展览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在陈列设计的创新中,应当准确的把握好文物陈列的内容和主旨,达到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为了使博物馆能够有效的吸引社会大众参观,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新的服务功能,并且借助于新媒体的形式来展现文物。在文物的陈列中,可以通过博物馆主题的名义以特定的时间段展示出博物馆的优质展品,从而吸引观众展览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设计思想和方法上,可以选择多用途、灵活化的陈列形式,通过定期的更换陈列内容的专题或者缩短陈列的更新日期等,使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能够以新的的面貌来面对观众。在文物的陈列设计中,还可以通过设计现场展示区的形式拉近观众和文物之间的距离。例如通过开辟雕版印刷术展示区,加深观众对文物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复制传统的文物让观众亲自操作,为观众达到了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文物展览的趣味性。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应当围绕着展览的主题和陈列的内容展开,通过展示和提取相关的资料,将文物艺术展现或者用加工、创造的方式应用到陈列出来。在博物馆文物的陈列设计中应当能够突出展览的内容,并且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将相关的艺术、文化元素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博物馆文物内容陈列设计不是文物简单的陈列,热情通过巧妙的形式再现人类历史文化的长卷,展现出历史的变革,使观众能够通过一定的文物环境来感受历史,感悟文化和人生。通过在有限的空间里,利用文物的陈列设计来展现出文物的艺术光芒,这也是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是现代历史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发展的潮流。

3、创新陈列展现形式。在博物馆的文物展品中主要是历史上的工艺品,可以在陶瓷馆中建立专门的陶瓷制作场地,让观众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在石器馆中可以将考古学的方法引入到陈列设计中,通过让观众尝试石器打造量体验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生动、活泼的陈列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吸引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同时也得到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好评。动态展览的陈列发生通过向观众演示自然现象、或者文物的某种功能,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使观众能够自觉的参与到其中,通过触摸、体验,丰富了观众的观赏形式。在这种新颖的文物陈列设计中,有效的提高了观众参观文物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增强了文物的观赏性,充分的体现出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应当首先确定好展览的主体,然后是组织相关的文物展品。文物作为历史博物馆展览的灵魂,应当充分的借助文物来进行展览设计。通过突出文物的艺术特色、材质等陈列主题,是陈列设计的重要方法。通过以某一个系列的文物来作为主题,按照文物年代的先后顺序来展示文物,可以使观众从整体上欣赏到文物的艺术美。这种文物陈列设计方式不仅满足了观众对某一文物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观赏也获得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在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中,还应当重视历史文化的展示,这也是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的重要意义。在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中可以考虑到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形式来展示文化,充分的表达出特定文物的主体思想。在这种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文物文化内涵的挖掘,并且通过升华主体的形式来引导观众投入到观赏的过程中,这种内容设计方法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特别是当序厅的整个设计都展示其陈列的内容时,能够给观众带来比较强烈的视觉感受。在文物的内容设计中,还可以增加和观众互动的内容,使观众能够参与到其中,使观众能够对文物获得更好的实际感受。

三、结束语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化的展览区域,是社会文化存在的特殊形式,为了充分的发挥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应当考虑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需要,特别是贴近社会大众文物展览形式会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应当加强对博物馆文物设计创新的研究,通过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提高观众参与博物馆展览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博物馆为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招.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的有效创新[J].中国科技博览,2012,(12):4-4.

[2]贺嘉鸿.博物馆展览的陈列设计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2):256-256.

[3]金润锦.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与人本意识[J].群文天地,2012,(6):248.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责任;传承;旅游;记忆

中国博物馆迄今为止,亦有上百年历史。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她创立于1905年。新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为辽宁省博物馆,于1949年春定名“东北博物馆”,同年7月7日建成开放,1959年改称辽宁省博物馆。经过几代文博工作者辛勤耕耘、浇灌,我国现拥有公共博物馆2300余座。除此之外,各地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民营博物馆、未注册的私人博物馆、私人的收藏室等倍受文物爱好者青睐,不断拙壮成长,已达1000余座。

社会在博弈中进步,城市在喧嚣中发展,人们在浮躁中忙碌。博物馆也在墨守成规中开馆、闭馆、扩建、新建、筹建,看似春风妖娆、阳光明媚,但还是被门庭冷落的景像所惊醒。世界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她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博物馆一直都在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履行着自己的基本职责,但愿者上钩现象普遍存在。央视名嘴白岩松曾经说“这个社会已经变成了欺骗和被欺骗时代。”诚然,博物馆是人类的文明记忆,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大众的终身学校,它容不下“欺骗”二字。

思绪万千,本人拟从历届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内容中,节选四个活动主题,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从制约博物馆发展的内因谈一谈对21世纪中国博物馆的生存发展及未来的几点认识(特别是中小型博物馆及民营博物馆)。

“反应与责任”是第19 届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我认为可以理解为职业道德的规范,即社会反响和工作态度。两者成正比,社会反响、民众评议的好坏,体现了工作态度、专业素养的优劣。

人才是保障事业发展的基石,在引进人才受到限制时,博物馆的生存发展及未来应从自身做起。在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历程中,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多梯队的培训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修养及业务水平,特别是尖端人才的培养。一个博物馆的影响力,取决于工作质量、业务水平的高度,没有人才资源的博物馆,就是“欺骗”历史、忽悠社会的博物馆。既然有幸在和历史打交道,为什么不能学习“仁”者之道?《伦语》里孔子把“仁” 者评定为“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是教人的修养;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是教人做事的方式;惠则足以使人,是教人做领导的智慧。因为学习也是一种责任。

“博物馆与青少年”是第30 届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意思是为儿童、青年,以及所有拥有年轻之心的人了解世界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视角。

青少年教育是国家的大事,由于网络、电视以及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他们本来单纯的心灵开始变得浮躁,这时博物馆文化就应该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引导作用,有人称博物馆教育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但他们来到博物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都是博物馆生存发展及未来应该思索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同时,应增加常识性知识的普及和传授。1、参观公德的教育。如:爱护文物,爱护博物馆设施设备,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不吸烟,不大声喧哗等。2.博物馆参观规定和要求的教育。如存包规定、着装不文明谢绝入内的规定等。3、参观准备的教育。如查询好乘车路线,问清楚博物馆的具体方位、开闭馆时间和特别规定与要求,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对所要去的博物馆有一些初步了解,带着问题参观,戴上笔和本,方便记录重要的和感兴趣的内容等。4、参观过程的教育。如买一本简介能够帮助你短时间内了解展览的陈列内容和重点;看清楚参观示意图,搞清楚每个陈列展厅的具体方位和行走路线;注意看陈列的文物照片等,阅读说明牌上的文字,加深对博物馆陈列主体的理解。5、观后感知识问答教育。参观结束后,用文明、庄重的语言在留言簿上写下观后感和意见;利用互动形式回答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并赠送纪念品给予鼓励。6、以志愿者身份亲力亲为的教育。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良好途经,可以通过参与演讲、卫生清理、接待观众等活动,创造身临其景的学习环境。

“博物馆与旅游”是第33 届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意在号召博物馆专业人员开发博物馆的文化遗产,携手游客,共同推动可持续的文化旅游。

当你读到“烟花三月下扬州”、“高峡出平湖”等美妙诗句时,难道没有一股立刻想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这就是旅游文化的吸引力。你来到北京和西安,如果没有忙里偷闲去参观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秦俑博物馆,就等于没有到过北京和西安,这就是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的魅力。两者在和谐运行中各取所需,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展开,两者却走到了瓶颈。个人认为凡事皆有因果。一是博物馆为公益事业,旅行社是以营利为目的。失去门票收益的旅行社、导游只能放弃没有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馆,省级以上博物馆却变成了旅游商家们营利的景点。二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展览形式单一,设计理念陈旧,服务宗旨出现偏差。要想使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并成为常客,他们的参观学习质量和身心愉悦程度与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态度、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印记,我们应该用温暖、温馨、闲怡的环境来打动观众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感受文明。因为旅游也是文明的象征。

“博物馆与记忆”是第35 届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强调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重要基地,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代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应积极发挥文物藏品等文化遗产作用,并动员公众一起来探索与发现历史记忆,共同保护人类珍稀而脆弱的文化遗产。

去年10月,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颁奖典礼在历史文化名城奥维耶多举行,一位身着旗袍的年轻东方女性款款走向领奖台,她的出现引起了世界考古同行的关注,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她坦言“为我这一生感到骄傲”,她骄傲是因为她职业中的收获。她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职业带给她的荣誉和快乐。她就是秦俑考古领队许卫红,一位默默探索与发现历史记忆,保护人类珍稀而脆弱的文化遗产的文博工作者。“为我这一生感到骄傲”更是所有文博工作者的共鸣。因为他们一生都在连接历史的记忆。虽然目前,部分博物馆在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广大文博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仍在默默无闻、勤奋耕耘着,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虽说工资不高,可在工作中得到的精神享受却是丰厚的,因为历史是真实并永恒的记忆。

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缺少了美妙的音乐,总是让人觉得有点缺失的遗憾;一段远古文明的历史如果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人类将变得越来越强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使更多的人自愿自觉走进博物馆,去聆听,去寻找……(作者单位:宜昌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文物考古与博物馆论丛》谭维四 白绍芝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73-03

美国是全世界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博物馆类型多样,范围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家博物馆的建馆宗旨几乎都包含教育这一项内容,已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美国也非常重视发挥各类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阵地,从幼儿至18岁以上成人都能在博物馆内参与适合自己的教育活动,分阶段、分年龄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差异化,在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经过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

(一)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密切融合

美国目前是全世界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融合最密切的国家之一,是各级、各类学校不可缺少的补充。中小学生是其非常重要的群体,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责任公民”,即具有合乎本国政治制度的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公民;美国博物馆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许多大学一贯坚持教导的一种思想是爱国家、爱自由。美国博物馆与学校在教育目标上承担着共同的使命,通过有效的协同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多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美国许多博物馆馆员进入学校课堂,为在校师生提供第二课堂服务。博物馆根据国家与地方的教学大纲,量身定做了各方面的教育活动;每年博物馆提供1800万小时的课程,在美国中小学普遍开设了诸如公民学、历史学等课程,博物馆根据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学校的课程目标相结合,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参与学校历史课程或科学课教材的编写或制定;在课堂里,经常会有历史打扮的讲解员进行表演或讲演,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美国历史的深刻认识。美国博物馆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素材。为了配合学校的历史课程,许多博物馆都为教师准备了课程教案,包括图片、复制品模型、手册、活动建议以及额外的网上资料。

博物馆实地参观是最普遍的做法,通过参观这些教育基地和场所,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领会到美国精神,也使广大学生在这种不同的生活和环境的熏陶中,无形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博物馆和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比如,博物馆教育人员应该制定一个参观计划;参观包括一系列的活动;后面的课堂教学也应扩展建立在参观的基础上;规定学生每周在博物馆的时间必须满2小时等。首先,在博物馆开设课程,在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历史教育,一些历史课诸如“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史”等专题,很多都在博物馆进行,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博物馆教育员进行授课,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去查询。其次,举行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差异化。美国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广泛,包括历史教育(美国史、世界史成就史、苦难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反映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美国有些儿童博物馆普遍反映历史和社会问题,如西雅图儿童博物馆里陈列着美国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严格变迁;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不像别的历史博物馆那样仅仅陈列展品或图片,而是别出心裁地让参观者用“考古”的方式,懂得自己国家曲折的历史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有的儿童博物馆里展出一些环境污染、无家可归的失业社会阶层等题材的作品,让孩子们从身边事物开始,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从小就灌输这种爱国、务实的美国精神。又如,美国工业博物馆有专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学生讲授美国在世界科技领域所取得的领先水平和辉煌成就,以此来教育中小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美国公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再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会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定制不同的活动,每月学自然历史探险、每月举行征文大赛、每月亲子家庭系列活动等。

(二)美国博物馆努力探索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实物体验的教育。即在做中学,注重学习者的实际经历和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过观察和反思形成自己的认知。博物馆在教育的过程中将课本与博物馆相结合,透过三维空间的实物造景、情景塑造,使遥远时空的历史得以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受到震撼与感动,让学生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在博物馆里亲身体验,如美国麻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仅有实物资源或模型来展现历史,更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让你去亲身感受,一旦你踏下那个木制纺车的踏板,上面的液晶屏便开始播放那段历史,从种麻到纺织的全部过程都将呈现在你面前。旁边那一连两排4个液晶屏则通过一系列小视频故事反映着那个时期的普通人的故事。通过点击触屏,自己根据兴趣选择一个人物并和他一起面对那段时期,每讲述一段事件背景,屏幕就会以提问选择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你可以选择回到任何一个时代、或是参加战斗等,每次选择之后故事都会按设定的新选择继续讲述,既尊重历史,又活灵活现。

探索式教育。最早提出探索式教育的是杜威,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些例子和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认真阅读、仔细观察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根据心理学家指出透过探索式的方法学习,比传授的方式更让人记忆久。美国很多博物馆都设有探索室,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加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很多探索室在儿童博物馆里出现,里面有很多设备都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和发现,启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把他们和科学、历史、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感知、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想和象力。在美国很多艺术博物馆经常举办以此教育形式为指导的历史课程。首先,教育人员会向学生发送任务卡片,上面写有与本次课程主题相关历史藏品的提示或问题,然后学生分成多组到展厅内根据提示观察并合作寻找藏品。最后,教育人员组织学生将找到的结果与同学分享。两位合作者的一位读出提示,另一位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很默契,气氛活跃,而导览员只起到指导的作用。

(三)美国博物馆拥有完善的教育设施和服务

美国博物馆的教育设施设备齐全,不论大小博物馆都设有公众教育部或服务部,新媒体技术在美国博物馆应用很广泛,如手机App软件、二维码、多媒体互动课程以及各种网络社交媒体等。而实体博物馆和网上博物馆线上线下的互动,更是给现代博物馆增添了新的吸引力,并将使得公众的学习体验得以拓展延伸,专门栏目提供信息与资料服务,包括各项历史资源介绍、活动项目、教师教案、教学媒体等,博物馆也开设了网络课堂,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资料信息和咨询等在线互动服务。通过网络服务让教师和学生不必到博物馆就能享用其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同时,美国博物馆非常重视对教育人员的培训,配备专业的、积极主动的导览员,在展览中注重教育对话,加强学生的体验,无形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美国博物馆重视终身教育

博物馆成为进行成人终身教育的好地方,是普通人教育的场所,在美国博物馆里,假日里常可以看到父母子女一家人来参观的情景,老人坐着轮椅慢慢欣赏艺术品的情景,游客往来穿梭于各种新奇事物中。每逢周末,博物馆总是人来人往,参观游览成为一种家庭休闲方式和社会习惯,美国博物馆秉持“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理念,加强与社区、社会组织和公司的联系。社区作为社会教育功能实施的主体,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博物馆经常与社区联合组织活动,美国有许多社区博物馆,社区里的博物馆是社区民众从事文化、教育、科技与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满足特殊人群学习与接受教育的需要。美国博物馆充分考虑到了残障人士的特殊情况,为其提供专门的服务。如为聋哑人提供手语讲解、为盲人提供盲人说明牌和可触摸的展品等,使残疾人在博物馆中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博物馆会经常举办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活动,邀请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文化生活,让他们了解历史,了解美国文化,携手特殊人群,共享博物馆文化。

二、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正是由于美国博物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也对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培养了美国人较为丰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鲜明的爱国意识,形成了牢固的社会凝聚力,因此,我们应该从美国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中受到一些启示。

(一)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协同教育

我国博物馆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协调教育部门建立馆校联系制度。其次,博物馆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校的学生来参观博物馆,结合他们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服务计划,为教师编写教材,提供资料。博物馆的内容,不是重复课堂教学,积极增加博物馆学习环节,把课堂教学中比较深奥的知识,通过实物和活动器材等形象的表达出来。对小学生注重讲解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从小培养他们酷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而对中学生来说,则应当让他们更多的熟悉历史,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使他们更多的认识到博物馆里蕴含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无价的艺术珍品,结合特定的节假日、纪念日例如抗日战争纪念日、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等开展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最后,博物馆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博物馆要经常开展针对学校老师的讲座,依托博物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老师探讨、交流,打开教师们的视野和思路,并且提供给教师素材,包括实物、文字、网络资料等。

(二)优化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

首先,加强博物馆教育设施和设备建设。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设施设备,如建立一些探索室、教室和工作坊等。引进先进的技术,建立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供师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博物馆历史文化等。其次,加强博物馆管理与服务。良好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会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对观众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服务管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加强博物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讲解员的培训,提高讲解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巩固讲解员的文化知识以及对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内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在讲解中有效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探索创新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立体式体验,让学生去看去做而不是光听,让他们身临其境,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活动中去。数字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展览内容,深化对展览的了解如三维空间造景、情景渲染与塑造、历史遗址复原与再现,使学生加强对遥远时空的人类历史情景或自然风貌的深刻理解,与之零距离接触,使得一些展览教育活动更具直观性,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我国的历史、祖国的优秀文明,熟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地理民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播至更多民众,重视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

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同年龄阶段特征、不同职业的观众都有继续学习的动机,成人教育尤其必要,这要求我们博物馆从业人员目光转向设计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与社会及公众广泛建立密切联系。这样一个拥有如此丰富多样资源的博物馆,应该是优势的社会教育中心。我国博物馆应该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得从儿童到成年人都可以在馆内接受再教育,因此我国博物馆要树立先进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

总之,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广泛的,结合广泛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活动,重视终身教育,我们要认真的吸取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外国爱国主义教育举隅[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付兵儿.美国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6-8.

〔5〕刘连香.美国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J].东南文化,2014,(3):105-111.

〔6〕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70-73.

〔7〕徐峰.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1):81-83..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世界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 口述历史博物馆

一、世界博物馆的现状

(一)数量增长

“2001 年的《世界博物馆》显示,根据 193 个国家(地区)的统计,全世界共有 41661 座博物馆,且约有一半都是 20 世纪后 50 年代建立的。当代博物馆发展最快的是欧洲、北美及大洋洲地区,特别是美、德、英、法等发达国家。”[1]我国的博物馆,根据2004年不完全统计,已经达到2300多个。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可以算是名列前茅,但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城市化和社会发展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一般平均每10——20万人左右应该拥有一座博物馆。因此我国博物馆的数量与我国人口是不成比例的,这种状况也反映着我国的文化环境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管理完善

除了在数量上不断增长外,博物馆的管理也日趋完善。194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主席Chauncey J.Hamlin创办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现有会员14000人以上,为博物馆从业人员提供博物馆学所有领域学科的全球网路沟通网络。该协会还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为每年的博物馆日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三)功能多样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博物馆功能上的变化。1974 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章程,指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这一定义得到了博物馆界的广泛认可,并作为之后进行定义修正的基础沿用至今。

博物馆传统的四大基础功能即为:1.典藏维护 2.研究 3.展示 4.教育推广。如今博物馆已经从一个文化机构逐渐转变为人们进行休闲的一大选择。尤其是对于创意类工作者来说,随时参观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习惯。所以,除了上述四种基本功能外,博物馆还具有引领创造、观光、宣传、休闲、娱乐、经济等新的功能。

二、中国博物馆的问题

(一)重建筑轻功能

博物馆建筑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依托于大学,属于大学博物馆;二是直接置于古建筑之内,比如世界知名的卢浮宫、故宫博物馆都是这类型博物馆的典型代表。三是新建建筑。与原先不注重博物馆外形导致其缺乏审美功能不同,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建筑,以至于出现了重建筑轻功能的现象。外观越来越奇特,投资越来越巨额,但巨大的空间并没有贴合博物馆的功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参观环境不够人性化

欧美的博物馆普遍注重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不仅在展厅设有休息区,而且设有餐厅、咖啡厅。咖啡厅不仅是人们交流、休息的地方,而且本身也具有艺术功能。而我国的博物馆在这个方面有待提高。

(三)基础工作薄弱,社会服务不到位

由于体制、经费等诸多局限,我国博物馆不仅从业人员专业程度不高,各馆之间也缺乏交流与沟通,不能形成合力。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深入社区,引导百姓生活的博物馆更是罕见。

三、口述历史博物馆

(一)目标定位

成立口述历史博物馆是崔永元老师口述历史团队的一个目标。但是不应该局限于团队努力,至少应该汇集全国口述历史工作者的工作成果。形成业内最权威最完整的资料。为公众保存最有价值的公共资源,为专人人士提供最详实丰富的研究素材。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的是英国图书馆国家声音档案馆。该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声音档案馆之一,从 1983年开始收藏口述历史的素材。它是无价的公共资源,尤其是那些对它感兴趣的研究者、新闻记者、电台和电视节目制作人、音乐家、地方历史学家、博物馆和图书馆管理员以及社区工作者人群来说。声音档案馆目前已经成为英国口述历史的收藏中心,它不仅开展一系列的口述历史项目,而且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讲授口述史学理论和方法问题,并与英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口述历史学家和团体保持紧密的联系。

(二)内部结构

博物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日常陈列,二 服务部, 三 讲堂,四 展厅。展厅是博物馆的生命所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1.叙事方式

由于口述历史资料的特殊性,个人的采访通常比较长,现有的采访资料又极多,所以建议按照主题定期更换展厅布置。可以多线叙事的方式。所谓多线叙事,即指“我们在博物馆建筑中同样可以利用空间序列的并置关系组织情节的展开,以几条叙事线索的交叉并置来丰富观众的感知途径,从不同角度切入故事情节,在反复叙述中强化观众的认知。”[2]这种叙事方式,特别适合是主题唯一的博物馆。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针对同一主题进行多线索叙事的典范。建筑师在博物馆中并行设置了三条流线,一条为“延续轴线”,一条为“毁灭轴线”,第三条为“流亡轴线”,分别象征了犹太人在二十世纪的三种命运。观众可以选择任意一条进行参观。三条线索分别象征了 20 世纪犹太人经历的三种悲惨命运,每条都有着不同的终结:第一条通住楼上的展厅,第二条“毁灭轴线”通往“大屠杀纪念塔”,第三条“流亡轴线”通往霍夫曼花园。三条流线在具体的空间结构设置、氛围营造等方面各有不同,但都传达了悲苦、压抑与绝望的感觉,点明主题的同时更净化了观众的心灵。

结合口述历史博物馆来说,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展览方式。

2.叙事手段

在每条参观路线中,可以陈列被采访者提供的实物、照片等,并附文字说明。除此以外,还应该有声音导览系统。但是目前国内的声音导览系统有形无实,大多是把文字内容重复一遍,而实际上声音导览可以承载的内容远为丰富、生动。

另外,也许有的参观者来不及将文字说明一一看完,也可以将每个说明制作为相应的二维码,如中国美术馆就采取了这个技术。参观者只要拿手机扫描对应二维码,就会出现下载软件,并将扫描信息存入手机,供参观者重复学习。

展厅内还应放置检索电脑,方便有需要的参观者检索,并配置光盘,方便拷录。(建议收取光盘费用)。口述历史的资料应用,最终一定会达到精确的网络搜索的程度,既可以片段搜索,精确搜索,也可以图文同步搜索。但是目前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作为博物馆,可以将现有资料分别录入馆内的电脑内,供学者、参观者搜索。同时应该开设博物馆服务部,出售整理、保存后的光盘资料或图书成果,在为博物馆积累资金的同时,也可以满足研究者长期研究的需求。

同时建议成立博物馆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定期,既是一个工作近况的汇总,也是参观者的参观指南。(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参考文献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5篇

博物馆位于奔驰工厂边上,紧贴着斯图加特B14号高速公路。1800块三角形玻璃窗组成的玻璃带,螺旋状环绕着整个博物馆,混凝土和玻璃的交错和融合形成了一种节奏,使得整座博物馆散发着充满张力的科技美感。

博物馆内部,挑高的中庭,顶部呈中间凹形,两条大约80米长的平缓坡道从中庭到建筑顶部盘旋而上,作为参观者在博物馆的上下通道和游览路线。据说这一设计灵感来自人类DNA的双螺旋结构,参观者经坡道可以环绕或者穿越博物馆,领略包括160部经典车款和1500件展品的风采。

建筑师设计的参观路线是从顶层开始的,参观者可以搭乘形如太空舱的电梯进入顶层,由此展开一场充满乐趣的发现之旅。其中一条坡道带领参观者通向日光普照的明亮展馆中,这里展示着代表梅赛德斯奔驰120年历程的约120辆各式车款,包括有篷货车,大巴和卡车等大约40辆初创业时期的车,以及第一辆被命名为梅赛德斯奔驰的车,甚至还有飞机和船舶。

另外一条坡道则将参观者带往讲述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故事的影像展厅这里大部分区域光线昏暗。当然,游客随时可以在这两条路线间交错参观,通过影像和实物两种形式了解奔驰的每一段历史,古老的产品以及最新款的车型。古老的历史和未来的科技,总会让人们产生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而且,在博物馆内游览绝对不用担心迷路,只要顺着博物馆的上旋行走,就可以轻松地参观到博物馆的每一角落,了解奔驰的每一段发展历程,宛如品鉴一部立体的世界名车发展史。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

自古以来,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积累了大量文物资源,让我们更加真实、近距离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足迹。当今,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博物馆的建设力度,希望通过博物馆中的文物,增强人们对国家的认识。其中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发挥自身文化传播的主要职能,不同的方法、手段诠释和承载的文化信息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加强对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历史。

1 历史类博物馆概念

所谓历史类博物馆,主要是提供历史、动态及文物照片的博物馆。不同于其他类型博物馆,更多强调的是文物保存、展示与介绍,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市历史博物馆等。历史类博物馆设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尽可能发挥艺术文物的媒介价值,宣扬到海外,吸收各国古今文化艺术。

2 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

2.1 空间陈列方法

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空间需要具备清晰的格局。通常来说,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历史特点,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到一起,以此来控制观众的注意点,形成系统的参观路线,增强观众对历史时间及其相关事件的印象。目前,对于空间格局的划分方法有很多,博物馆不同,其自身形态、色彩等要素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动线是观众进入博物馆后空间移动的轨迹[1]。历史有先后,决定了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可以从动线着手。详细来说,首先,根据展品内容,科学安排动线走向,在参观者脑海中形成历史体系;其次,尊重博物馆建筑空间布局,促使动线与空间布局协调统一;最后,从本质上来看,空间、时间、动线及平面要素是独立的,但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同时兼顾,才能够提高博物馆陈列设计完整性。

2.2 突出地方特色

陈列是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博物馆特殊表达方式。由于博物馆内馆藏物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时代性等特点,每件藏品背后都蕴藏着历史。因此陈列设计中,应积极融入地方特色,运用多层次陈列手法展示历史某个时期不同层次的文化。如我国荆州博物馆,展厅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3000多平方米,前后推出了《古代漆木器精品展》等多个具备浓厚地方特点的展览。通过上述陈列及展览,人们能够了解到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向人们展示了江汉平原以往的社会面貌。

陈列是多学科整理研究的成果,新时期下,为了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可以确定陈列主体,并采用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复原处理,挖掘文物文化内涵及价值,继而深入到观众的内心当中。如上文介绍的荆州博物馆,可以在陈列时围绕着楚文化主题,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形成别具一格的陈列风格,不仅能够突出地域性优势,又能够避免雷同现象的产生。

2.3 内容与形式结合

内容与形式是陈列必不可少的要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对于内容设计,设计人员要及时了解当前学术研究动态,汲取最新成果,丰富陈列内容。而对于形式来说,应参照前者,准确把握陈列的思想、风格,形成统一的整体。我国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博物馆内内容非常丰富,这也造成了一些博物馆陈列过于相似,缺乏新意。如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与梁庄王墓都采取了专题陈列形式,并未将二者的特色呈现出来,不利于文物内涵充分体现。这种陈列方式我们并不赞成推广[2]。由于陈列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设计人员可以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让观众通过可视方式和方法,领略与文物展品接近的风貌,将静态文物转变为动态接触,促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4 加强陈列评估和监督

对于博物馆陈列的评估,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最大限度上对陈列相关性、效果等进行判定和评价。全面、系统的评估,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对陈列中不合理之处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如内容评估,能够对陈列主题进行判断,不断提高陈列有效性。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为日后陈列提供更多借鉴和支持[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专门成立监管部门,对陈列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帮助本地博物馆进一步明确陈列项目目标,不仅能够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且为博物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随着博物馆建设及发展,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创新更多新陈列方法。

3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21世纪,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历史类博物馆陈列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虽然在内容及形式获得了更多灵感,但是人们对陈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陈列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其能够决定博物馆宣传与教育功能。因此各地方要加大对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博物馆陈列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将收藏、陈列与研究有机整合到一起,不断改善和优化博物馆陈列效果,从而深入挖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罗军.关于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J].沧桑,2014,(04):153-155.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会公众;博物馆;藏品利用;教育

党的十以来,就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其核心强调的是博物馆藏品要充分为人民服务。当前,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在“藏品”,在“沟通”。那么,如何利用藏品提升博物馆公众吸引力使藏品能够真正融入社会?本文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谈谈如何拓展博物馆公众吸引力。

1 博物馆藏品的认识

博物馆的藏品,指的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它不仅是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古代珍品,而且还包括了各种见证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界演变的各种原始物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博物馆藏品具有的重要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博物馆的藏品,始终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部分。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会议的章程中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之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由此可见,博物馆作为一个收藏、保管、研究、陈列、传播历史的社会机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博物馆的藏品。博物馆的藏品是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及其实现自己主要社会功能的需要而征集的,因此也就成为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2 博物馆藏品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博物馆藏品的传统认识是博物馆的藏品是“文物、标本”的代名词,博物馆的藏品多年来养在深闺无人识,多数文物长年封存箱中,无法定期保护、保养。截止2013年,我国博物馆已达4165个,馆藏文物数量达2318万件(套),数量巨大,但总体展出率偏低。这就需要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沉睡在库房中的文物多多苏醒,让它们“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从2008年开始,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的运行,博物馆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广泛和密切,博物馆参观对象的变化促使博物馆必须主动地去适应、满足社会和人民大众的需要。

时至今日,全国的博物馆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到底应该如何提升?现在的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和收藏藏品的机构,而应该是一个政府教育机构,博物馆应该在坚持其收藏和保管文物的前提下,用博物馆的藏品来寻求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和关联。就目前而言,藏品虽然因为其价值宝贵在馆内展出,但是不能因为展览的局限性就将其封存在库房中;观众对于藏品的认识不应该只限于馆内,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和补充历史文化知识的宣传,加大对藏品和历史知识的普及传播工作。那么,博物馆的对于藏品的开发和提升到底该如何做,有哪些创新的做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3 如何利用藏品创新工作

3.1 讲述藏品――提升讲解质量,使其入脑入心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能,现在博物馆教育中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越来越多,社会大众对藏品的认识,仅仅依靠藏品本身是很难实现的,而讲解员对文物藏品的“二度创造”,才能使观众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藏品的价值。因此,讲解员对于博物馆藏品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博物馆里和普通的观众接触最多的人,讲解员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熟悉本馆陈列和藏品文物。博物馆的讲解方式,不再是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而是激发人的灵感的过程,博物馆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带领观众回馈当地的历史进程,让观众能通过讲解员的讲述更好的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讲解内容主要以中国近代史和武汉城市发展史为主,作为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我在平时的讲解中,除了普通的讲解词以外,还要学习一系列与讲解内容相关的内容。要以不同层次观众感兴趣的内容,概括或者专题的进行分类讲解。例如在我平时的讲解中,经常会遇到对武汉的历史租界和老武昌城感兴趣的观众,如果只是按照平时的讲解词去讲,可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如果在讲解中加入老武汉和新武汉历史的变迁对比,就会大大的激发观众们这段历史的共鸣,让观众能够更直接的了解到自己所生活城市的历史故事;讲解员还可以向观众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参观路线以及代表性藏品,在重点文物或者亮点陈展区突出讲解,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展览主题,引导观众感悟历史文化。在我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当中,尤以三展厅“武昌首义”展厅因其复原了老武昌城街景以及先进的多媒体声光电相结合,受到了学生观众们的喜爱。因此,平时我在对青少年讲解过程中会重点讲解这个展厅,给他们讲讲武昌起义前夜发生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们和展厅的多媒体虚拟士兵“对话”,学生观众们经常会被“虚拟的士兵”逗得哈哈大笑,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大大的提高,这样的参观方式,既让学生们记住了武昌起义的这一段历史过程,又在学习历史中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3.2 联系藏品――组织主题活动,加强社会与博物馆联动性

1、结合传统节日,组织特色活动

博物馆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博物馆有义务和责任对社会大众普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辛亥革命博物馆依托革命历史背景,开展了多种节日主题活动,2014年4月3日,值清明来临之际,辛亥革命博物馆宣教部的讲解员走进武汉市第29中学,开展“缅怀辛亥历史,弘扬首义精神”活动,该活动使博物馆的讲解员走进普通中学,为同学们讲述“中山装”的来历、“铁血十八星旗”等许多辛亥革命历史文物故事,并且和30多名学生们一起参加了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祭奠仪式。这项活动的开展,结合清明节这一文化背景,让更多学生走进博物馆,深入了解到辛亥革命历史,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意识,弘扬了首义精神。

2、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青少年群体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用于表现自我,对新鲜事物接受快,针对这一特点,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了许多对青少年的培养和锻炼的活动。2013年4月与武昌区教委、旅游局共同举办了“踏春首义胜地,追寻古城足迹”青少年导游大赛,以介绍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实景导游的形式进行,评选出最佳文明小导游若干名;2014年8月,辛亥革命博物馆组织30多名“小作家”参观基本陈列展览,活动中宣教部安排了有奖互动问答环节,“小作家”们以“我心中的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主题撰写作文,结束后选取了其中的优秀作品发表在官方网站上;2014年10月,与《武汉晨报》共同举办“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峥嵘岁月”晨报小记者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活动,小记者们跟随讲解员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采访本上仔细记下每件藏品的名字,将此次参观的活动记录了下来。相信他们在自己准备讲解词和写作、采访的过程中,都将这些历史文化和藏品深入脑海。

3、吸纳公众参与,开展志愿服务

博物馆藏品的宣传,除了本馆讲解员的宣传,还需要大量社会公众参与。辛亥革命博物馆从2012年招纳志愿者以来,就十分重视对这些志愿者的能力进行锻炼,2014年6月,结合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背景,辛亥革命博物馆举办了“保护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优秀志愿者展示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除了谈谈自己在博物馆里的服务心得,还上台讲解了许多革命历史文物,为在场的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项活动还将长期在博物馆开展下去,通过志愿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博物馆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一方面也能给志愿者们一个学习、锻炼的平台,增长他们的见识和能力。通过志愿者对文物的讲解和服务,吸纳了更多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支持,也可以进一步的向社会大众推广文物和历史知识,同时倡导了互助互爱的社会风气。

4、拓展文物征集模式,树立捐赠义举品牌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馆藏品在种类、体系上的缺失日趋明显,文物征集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众对于文物捐赠的意识比较淡薄。辛亥革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多渠道开展藏品征集工作,以各种方式拓展征集文物的创新模式,拉近文物征集工作和普通大众的距离。从2012以来,在湖北、广东两省参事室的推动下,广东省收藏家协会联合全国十余家民间收藏团体及个人已连续三年为我馆捐赠辛亥实物共计419件(套),此项活动不仅每年在固定日期开展,还创新设立了“双十捐赠日”标志。如今,“双十捐赠日”活动已经成为纪念辛亥武昌起义的一项标志性活动,也大大拉近了文物藏品和社会大众的关联,成为民间藏家无偿捐赠义举的文化品牌。

3.3 开发藏品――研发创意产品,扩大媒体宣传

近年来,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开发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博物馆开发的文化纪念品已成为博物馆藏品衍生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博物馆藏品的延续,也是社会大众和博物馆之间最直接的桥梁。当今博物馆应该结合自身的展览特点,不断开发相关的各种文化创意产品,让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把藏品带回家”。

在这方面,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台湾的创意设计产业十分发达,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朕知道了”胶带纸,另外还有翠玉白菜制作的冰箱贴、雨伞等各种精致的小物件;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如今也开始走新潮路线,日前,故宫网店在淘宝网开张,主推一系列Q版文化商品:宫廷娃娃、八旗娃娃、大明潮人等一系列走可爱路线的纪念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一系列产品在投入市场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在故宫所有文化产品销售排名中升至首位。

另外,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影响力在大大加强,拓展新媒体领域的开发和创意是增强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博物馆工作者要能抓住当下网络的新兴产物,比如APP、二维码、朋友圈等技术的应用,把博物馆的展览讲解词、展厅介绍和互动游戏采取APP软件的方式进行推广,比如可以提前把展厅的讲解词在APP上,并在网络或者展厅内结合二维码扫描,或者将展览中的临时展览预告在手机APP上,及时对观众推送展览预告。还可以推出3D虚拟展厅博物馆,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另外现在有一些博物馆还在APP上推出跟展览相关的手机网游等这种更加新颖的开发模式。

3.4 展览藏品――探索新颖互动模式,打破传统路径

社会大众从走进博物馆开始,都是首先从认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开始了解的,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只有与时俱进,提升展览内容,不断的服务观众,才能更好的将博物馆的藏品走进社会大众当中。辛亥革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先后自办了多个主题展览,如“辛亥革命博物馆书画展”、“首义之光―海报设计展”“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英烈祭奠仪式实物展”“民间收藏团体捐赠辛亥革命实物特展”等。多样化的展览类型,不断地吸引观众,给观众以新鲜感,使得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由于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有限,因此,博物馆应该打破馆际交流这一传统模式,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与社会互动的方式,让藏品更好走进社会。2014年5月,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武汉市档案馆联合举办的的《那个年代的武汉―晚晴民国明信片展》在展出的3个月期间,参观者近30万人次,此次展览还在2015年走进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以及杭州西湖博物馆等外省的博物馆交流巡展,今后还将在全国多地展出。此次展览探索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新模式,它一方面体现在博物馆的收藏研究上,展览精选的400多枚明信片,除馆藏外,一部分来自于收藏爱好者多年以来收集的珍贵资料;一部分则由武汉市档案馆提供,这正是博物馆突破馆际交流传统模式的新方法。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新颖的教育方式上,人们能更好的了解到武汉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长者都能从明信片中找到他们对于这座城市不同的回忆与展望。本次展览还在2015年集结成册,出版了《那个年代的武汉让观众―晚晴民国明信片展集萃》一书,让观众能把“博物馆带回家”,真正架起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

4 结语

总之,博物馆要不断加强对文物藏品新模式的利用和探索,利用丰富手段和渠道,架起社会公众和博物馆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博物馆的藏品能够真正的为社会服务,丰富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民大众增添一份历史文化的“心灵鸡汤”,使博物馆成为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8篇

博物馆实践心得

为使党校培训活动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把理论教育与增强学员的党性锻炼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我参加了我们历史系党小组组织的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代的节奏感。在博物馆内,我们参观了八个展厅: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书画厅规划厅、古相贵珍厅,分别展出淮北地区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国名人字画。有造型奇妙、工艺精湛、纹饰华美的瓷器等,通过参观这些服饰、居室、生活用品、战争用品及丧葬用品,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优秀古代文明,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与工匠们的伟大智慧。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淮北的过去和现在。

通过这些陈列品,我们知道了淮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存。早在6020xx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尔后,春秋宋国的别都,秦之泗水郡,西汉沛郡,东汉沛国的治所设于相城。现已在相城地区发现、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数百处,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为世人所瞩目。隋唐两宋时期,由于大运河通济渠的开挖,淮北柳孜成为我国当时沟通南北经济的重镇。这都是通过这些实物我所了解到的。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实物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领略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也激发我的爱国热情。也可以看出,党的优良作风是在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直观的实践和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此次实践让我的到了一定的锻炼。我很高兴能够在这次实践中获得在专业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和创新的宝贵机会。

我认为此次博物馆实践对于历史学专业的我来说特别有意义。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此次实践活动使我们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感,我们一定要继承先人们的精神,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积极分子实践活动参观平原博物馆心得感悟

五月的天气是燥热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比这炙热的天气更来得热情。我们20xx年第一批积极分子一起到平原博物馆参观,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无比的激动。

怀着好奇与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目的地——平原博物馆。平原博物馆是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地上三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24米。首层为库房、技术用房及设备电气用房;二、三层为展览空间和办公用房。博物院总体规划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物为本”的设计思想,突出政府广场庄重、大气、包容的性格特征。采用现代、大气的设计手法,依据以市政府办公楼所在的中心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成功地构建出有序的城市空间,创造出博物馆强烈的场所感。同时,在中轴对称布局的基础上,各单体建筑又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这种差异中的对话,体现了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创造出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城市空间。

平原博物馆是新乡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在建筑艺术上,其一表现为“华夏之光”——文明精神的传播,借助规划形式的放射状规划图景与建筑形象上的独特个性,通过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石材巨大实体尺度,以及其富于韵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体气势,寓意着新乡牧野大地,作为夏、商、周中国最早王朝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二表现为“历史年轮” ——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平原博物院平面呈半圆形,通过与树的“年轮”在形态、肌理上的呼应,体现出历史延续性。她寓意城市是成长着的城市,而平原博物馆,正式要记录下这座城市成长过程中的“年轮”,让人们得以通过这些“年轮”,重视她的点滴回忆。其三表现为“太行山势”——地域性与生长性,平原博物院建筑形象强调竖向上的生长感与层叠起伏的态势,外形硬朗、刚毅,平原儿女坚忍不拔的性格。

平原博物院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上万件,国家一级文物63件。平原博物院中的博物馆共有19个厅,其中16个厅作为展览文物所用。其中12个展厅为固定展厅,4个为临时展厅。西侧为“牧野华章”通史类展厅,时间范围从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文化遗存开始,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四个篇章,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尤以商周青铜、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著称。东侧为文物专题展厅,分为《馆藏青铜器展》、《馆藏陶瓷展》、《馆藏书画展》、《馆藏精品拓片展》、《造像艺术展》五个专题展览,共展出精品文物一千多件,对青铜器、瓷器、字画、拓片等进行专题陈列。大部分文物文物出土于原平原省所辖的范围。无论是馆藏量还是馆藏价值,在全省地级博物馆中都名列前茅。

其中,镇馆之宝有祖辛卣、妇好方尊、牛面纹卣等一批珍贵青铜器,及北魏石刻造像、石鼓文拓片等石刻、石雕、石碑。此外有历代书画作品1700余件,时代自秦汉至近现代,代表性藏品如赵子昂、董其昌、史春荟、李苦禅、白雪石等的书画作品。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以及陈列的相片。我已不再仅仅是去了解其中的内容,而是站在远处看。我似乎感觉到画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云,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器,我就理解了什么是巧夺天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