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田忌赛马的哲理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第一次比赛输了之后听从谋士孙膑的建议:以三等马对齐威王的一等马、以一等马对王的二等马、以二等马对王的三等马,最终以二比一的成绩赢得了比赛。

田忌赢马至少包含了以下几层智慧:

一是先谋而后战,谋略在先,事半功倍。田忌在第一次比赛时受常规思想的束缚,以一等马对王的一等马、以二等对王的二等,在相对劣势的客观情况下,焉有不败之理。第二次比赛前,谋士孙膑打破常规思维方式,以策略对抗“体力”,焉有不胜之理。

二是在劣势中找优势,以优抗劣,取得决对优势。世上不是没有好马,只是缺少伯乐。田忌的三匹马在对等的级别中均比齐威公的要差,但通过对出场顺序的调整,以高级别的马对抗王的低等级马,在级别上取得绝对优势。

三是懂得舍弃。田忌用三等马与齐威王的一等马赛,明显是放弃了这一局的比赛。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进行战略性放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扬长而避短。

田忌赛马的核心思想是知已知彼,教师的教学技巧与赛马一样,也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百战而不殆。教学中的“彼”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情;二是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学情与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笔者通过对所任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学习动机、学习情况、教学要求等几个方面。笔者结合调查情况,就学习动机与学习情况进行简单汇总:

1.学习动机

在选择为何上职校的选项中,有80%以上的学生选择是因为没考上高中而无奈选择;在学校选择的选项中,有近一半学生选择是因为班主任推荐或同学及其它人介绍;在专业选择的选项中,有40%的学生是因为家长要求,有40%是因为没有其它专业可以选,仅有不足20%的是自己对物流感兴趣才选择的。

2.学习情况

在学生听课情况的调查项中,有20%的学生表示上课不想听,有40%的学生表示上课不认真听,仅40%的学生表示听课认真;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选项中,有约60%的学生承认作业基本是抄别人的;在课后自习时间安排选项中,有超过一半学生看课外书,有25%的学生选择无计划,不知道干啥。

由此可见,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我校物流专业并非是出于兴趣爱好,完全是迫于无奈的被动接受,这就直接导致了其在后续的学习中采用消极怠工式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情况的调查反映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处于一种“混日子”的状态,这也映证了被动学习所极有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根据田忌赛马哲学:“在劣势中找优势,扬长而避短”,学习情况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在哪方面存在着优势呢?笔者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同时又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机电、机械等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虽然同样不喜欢坐在教室里学习,但其在实训工场中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况。钳工、车加工等实训项目虽然又脏、又苦、又累,但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却非常高,在操作中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能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这一现象证明了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中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观点的正确性,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中职生的优势。在《物流客户服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只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长项,克服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

三、课程情况分析(以《物流客户服务》为例)

1.课程的开设时间

《物流客户服务》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其开设的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在此之前已经开设的专业课为《物流概论》,因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对物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2.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属于基础性专业课,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要求比较高,该课程是江阴市教育局历年的统考类课程,2013年上半年市局给我校定的一次性合格率考核指标为75%。

3.课程的特点

《物流客户服务》属于典型的文科类课程,对学生而言,在课程内容的理解方面不会存在太多的困难;对于老师而言,要把枯燥的内容讲活、讲生动、讲得学生爱听并不容易。

《物流客户服务》同样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果简单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最后产生的结果极有可能就是“空对空”。

结合课程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在《物流客户服务》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更多的考虑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作为培养目标,以此来实现对中职生培养的“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在明确了“彼”的情况下,“已”方如何将田忌赛马策略运用于《物流客服》课程的具体教学中?笔者结合上述学生情况分析及课程特点分析后认为:案例教学法比较适用于《物流客户服务》及具有相同特点的文科类专业课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田忌取胜的策略、方法。

四、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描述,以备查询和再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实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变学生的“被动听”为主动思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物流客户服务》的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由于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课堂参与互动少,学生学习兴趣严重不足。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模式,它把学生从课堂中的“台下”拉到了“台上”,从观众角色变成为导演。对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握有生杀大权的“法官”们在“断案”中往往会表现得无比主动、积极。

(2)理论学习的强迫性。“法官”们要想断好案,就必须要把课程中的理论了解清楚。案例分析的兴趣加上不想被其它同学驳倒的好胜心,迫使学生对课本的理论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及思考。这一教学方法将教师要求学生学转化为学生主动要去学,将学生浮在面上学转变为深入思考的去学,这一转变是质的变化。

(3)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教学案例基本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案例本身包含有诸多问题,有些可能是外露的,有些则可能是隐含的;有些可能是真像,有些则可能是假像。学生们必须置身于“现场”,和队友们一起探讨分析,并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同时,其与同学的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者的协调能力,发言代表的演讲辩论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创设案例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明显,案例教学法完全可以胜任《物流客户服务》课程的教学要求。把案例教学法与课程教学进行结合,这就是“策略”,要想“赢得比赛”,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把这一思想落到实处。

五、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落实执行“田忌策略”,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开展《物流客户服务》课程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具体的案例教学形式:

1.举例分析式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如同在数学课中讲解例题一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讲解,将课程的内容贯穿于其中,这样讲解既具体形象,又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记忆。但这一教学形式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学生参于课堂的主动性不够、发散性思维的空间不大等。

2.启发思考式案例教学。这一案例教学方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将案例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同时根据案例内容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自休课时间开展自我学习,完成相应准备。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按预定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统一结论,之后由各小组代表按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对问题的看法发表本组意见,教师只在最后进行总结发言。这一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举例分析式教学在学生主动性调动方面的不足,但也还存在着给出的思考题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的问题。

3.自由思考式案例教学。这一案例教学方式是第二种教学方式的引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出案例,但不给出思考题,学生结合案例自己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并可进行辩论。这种方式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并不受思考题的束缚,但需要较多的经验和较宽的知识面。在《物流客户服务》的教学中,只能对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接触到的,且认识比较深的社会现象以案例的方式加以提炼并运用。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不仅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知识的引领者。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倡导自主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课堂环境

学生只有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激发出学习的激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力,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因此,教师就要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和习惯,就要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情下,在无思想负担的心理作用下,开展各种自主学习活动。只有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施展求知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依据旧知,获取新知。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精神上处于放松状态,行为上处于参与状态。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与日俱增。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唤起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展开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实现自我价值,进而自我创新,达到一种全新的学习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合作,在小组内再一次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取长补短,各尽所长。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学生不积极、不主动,而是教师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充分的余地,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动脑筋想问题提疑难。将教师意识和教育管理放在了第一位,束缚了学生,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让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错位。比如,我在上《田忌赛马》这一课时,待学生把课文弄懂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叙述了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不同,就会取胜?”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取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兴趣很浓,讨论好后都争着回答,有的说:“按出场上、中、下的顺序,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强,所以第一场田忌必输无疑,第二场田忌在孙膑的指挥下,改变了出场顺序,所以轻而易举地赢了齐威王……”我又问:“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踊跃回答:“孙膑相当于孔明,会算、会设计、会想办法,足智多谋,同时也教育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要有智慧才能取胜。”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时,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三、坚持训练,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考试的教育质量是衡量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素质教育和质量不仅包括知识,还应该包括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独立的预览和复习习惯,使用参考书的习惯,学生之间互相玩的习惯思维,坚持阅读的习惯,积累用钢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反省自己的学习习惯……

习惯属于养成教育内容,而养成教育绝非朝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应从每个学习环节抓起,目标明确,严格要求,同时给予必要的督促、指导、鼓励。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训练,要科学安排,要求做到适度、适量;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训练的质量;训练也不只是局限于课堂,可以向课外延伸,把课内获得的自学能力运用到课外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如开展课外阅读,讲故事,社会调查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中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优化课程教学设计。而其中的精髓是教学设计要有“弹性”。只有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情境,才能启迪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4(5).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 探究性 教学 研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环节。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开展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把研究的重点首先放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上,着重解决如何设计并确定探究主题。下面,就谈谈笔者对语文探究性教学设计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与文本对话,开发探究的内容

语文探究性教学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作出创新处理,其关键之处是要挖掘蕴含于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可供学生探究的内容。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或语言,或多或少会有疑难迷惑。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疑惑之处,探究文句之间的联系,揣摩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对于《田忌赛马》,学生提出:“还是原来的马,为什么第一场输了,第二场却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从内容上形成的探究问题。对于《可爱的小蜜蜂》,学生围绕课文中“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一句质疑:“渺小”和“高尚”本是一组反义词,作者为什么说“蜜蜂既是渺小的,又是多么高尚啊”?这是不是前后矛盾?这是从语言表达上形成的探究问题。

2.在品味赏析中探究。语文课本中不乏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或用语流畅、文笔精美,或语言朴实、准确自然。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精美得体的语词加以揣摩、体味,感悟其精妙,领会其诀窍,丰富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荷花》一课写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作者用“冒出来”而不用“长出来”“钻出来”?在词语的辨析中感受这满池荷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冒”字的生动传神。

二、以学情为依归,确定探究的主题

探究离不开问题,语文探究型课堂教学主要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只有那些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能为学生提供深读探究的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因此,确定探究主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的广度是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只有那些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足以激发学生“头脑风暴”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青蛙的眼睛》这篇课文,介绍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静的东西很迟钝,看动的东西却很敏锐。有同学表示不理解:既然青蛙的眼睛这样特殊,和我们人的眼睛不一样,那我们又是怎么发现青蛙眼睛这一特点的?这正是课文的重点所在。教师顺势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探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自学和活动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由于课堂的时间和老师对某个学生的具体指导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准确地理解动作,建立动作定型,这就需要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理解分析,从而自我体验和消化。

(2)合作学习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的获得不仅仅是一个机械练习的过程,更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动作认知的活动中,合作学习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正如在《实践论》中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3)合作学习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能完成一个动作,但却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完成这个动作,不知道完成这个动作所需要掌握的关键因素。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相互之间的运动共感,改进练习方法,提高动作质量。

二、体育课合作学习的运用

(1)体能分组法。学生按照体能分成由几个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在练习中,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各组按体能状况不同各自设计出不同的练习方法,最后所有学生对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学生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先前成绩相比,根据学生们达到或超过他们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分,然后将小组成员的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分数领先的小组可以受到大家的认可和奖励。

(2)“田忌赛马”法。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分成若干组,用竞赛的方法进行。对每轮胜出的同学所在的组进行加分直至最后一轮,累计得分多的组为胜者。例如,在角力游戏中,把学生分成实力平均的四组,每轮每个小组出一人进行比赛,胜者得一分直至最后一轮,得分多的组为胜,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3)小组共学法。将学生分成四或五人为一组开展练习,每组领取一份作业,作业内容相同,然后小组共同交一份作业,以小组成绩接受表扬或奖励。例如,在学习后滚翻时,将学生分成四或五人一组相互合作练习,通过练习按小组形式依次交流表演,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裁判,最后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优胜组。

(4)小组调查法。把学生们组成2~6人的学习小组,学生们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设计展开学习活动,最后每个小组介绍或展览,向全班交流他们的发现。例如,在一次呼啦圈拼图教学设计中,教师布置五人为一组,自由组合,自由想象,给一定的时间,到时大家相互参观,评出最佳拼图。

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1)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操作方法。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时要在所有的学生认真听讲的情况下进行,语速不能太快,要简单明了,要求不能太多,要让每个学生都听明白了。比如:教师在体操的“前滚翻”教学中,边讲解边叫同学示范,然后小组间相互协助,教师适当点拨,加以鼓励,促进学生主动掌握基本技能。

(2)注意适时调控学生的合作行为。教师在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合作学习出现许多问题时,应介入小组活动并提出建议,使学生表现出更好行为。如:当老师宣布合作活动开始后,有的小组能井然有序地开展,而有的小组为了确定谁先发言、谁当组长就要花上好几分钟,教师应适当关注,了解情况,做出及时的指导,给予恰当的点拨,推动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数学能力语文方法教学方法整合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数学课标对“数学”的定义也是如此:“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面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程除了理念上共通外,它的性质也有共同点,那便是工具性。或者可以更确切地说,这种“工具性”的真正相似处是:它们在社会各领域中无处不在的“语言性”。

再往细微处也可以说,语文与数学互为对方提供了“语言”,互被对方“利用”,双方互玩着“文字游戏”。基于此,我认为在语文、数学各自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彼此借鉴,形成融合,达到双赢。

一、挖掘语文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便会主动去学,收到的效果便事半功倍。而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的学科,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文理偏差极大的现象。新课程的语数教材相互采纳选取各自有鲜明特性的内容弥补这其中的不足,这种选择不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的,而是教材中直接体现的。

语文教材中许多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童谣被选用到数学教材中。如义务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4“策略”教学中,就是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对策论”应用问题。首先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接着提出质疑:田忌赢齐威王还有别的办法吗?是不是只有孙膑的这种策略才能赢齐威王呢?想不想验证一下?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探索,并不由自主地进入到探索验证过程中,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切实体会到对策在这场比赛中的重要性。

除了“田忌赛马”这一故事引入到数学教材中,还有五年级上册“体积的认识”则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导入;三年级上册“质量单位”教学后“生活中的数学”中安排了“曹冲称象”的故事;三年级下册“0的除法”主题图的故事更是取自《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吃西瓜”;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数学游戏就运用了一首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语言的情感色彩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及材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趣味盎然,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巧用语文练说法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语文课程实际上是围绕着听、说、读、写这四大能力的培养展开的,而这其中对各种能力的训练细腻到位。数学课程恰好可以借用这其中的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看图说话

语文课程中练习作文的一般途径是从看图作文开始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和情境图,如到游乐园玩耍、郊游乘车、植树活动、到商场购物、计算图书室的藏书量、小实验活动等,这些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呈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现实场景,是学生很好的说话题材。如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呈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首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通过说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感受这些艺术品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

2.照样子说话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语文中一些句式的变换练习往往是出示例子,再让学生仿写。于是我们便可以利用教师数学语言的表率性,让学生照着样子说话。如在教学“比一比”这一章节中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利用“照样子”说的方法。老师在第一课时比大小中引导学生先说出什么和什么比,再加入大与小,什么比什么大,什么比什么小,那么在以后的几个课节中,学生自然会牵引知识说出:“什么比什么长(高、重),什么比什么短(矮、轻)。”例子的呈现除了直观的语言更可以借助板书列出关键语句。如《位置》这一知识点,物体的相对性很强,对语言的条理逻辑性要求也很强,此时老师便可写出例句:“谁在谁的哪一面;谁的上面有什么,它在什么的下面。”

3.“作文”式说话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在数学中能准确、连贯地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地表达出来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作文式”说话训练,也就要求学生们能在组词造句的前提下,学会成段成篇的说。如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求的是什么问题,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哪一个信息是直接提供的,哪一个信息还没有明确知道的,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根据哪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什么信息可以求出最后的问题等。除了这种探求解决方法中的“作文”式说话,成段性说话最明显、最有成效的还在于课堂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怎么学的”“学了之后掌握了什么样的本领”“对这节课还有什么想法”等诸多触点去说。学生可以说其中的一点,也可以多点并说,有能力者还可鼓励其课后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种语文式的“说话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情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借鉴语文精神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精神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钻”的精神,也就是在听、说、读、写中“咬文嚼字”的精神。这种精神很可贵,它体现了治学的严谨性,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言简意赅,精练准确,常常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就会影响甚至改变原意。因此,极有必要在数学的教学中对数学语言“咬文嚼字”,对字、词做细致的剖析。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魅力课堂、灵动课堂的创设,建立扎实平实、互动生成和智慧共长的课堂教学环境,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本文提出了“魅力课堂,灵活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从具体的解读和实施两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魅力;灵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提出了“魅力课堂,灵活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从具体的解读和实施两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

1.小学语文教学魅力灵动课堂解读

1.1灵动课堂的意蕴

“灵动”表示有了灵气,如果让课堂有了灵气,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感受到自己努力的具体方向,享受学习所带来的身心愉快。灵动课堂真正的意蕴在于:第一,学生要享受课堂。传统课堂的创造过程中,学习过程是学生“受折磨”的过程,致使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谈学色变”,避之惟恐不远。灵动课堂的设计要利用多媒体丰富内容,利用互动畅所欲言,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的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使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第二,教师要运用好课堂。

灵动的课堂,就是珍惜课堂的生成资源,教师要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教师关键要做好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转化为新的教学问题,纳入教学内容,成为教学的闪光点。尽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的核心是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教练,要善于让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去争论、去总结,在学习体验中提升与发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想方设法推动学生质疑问难,科学地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需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需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设计运转,并在运转的过程中努力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进而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与教师同步。

1.2视角的独特诠释

富有魅力灵动的课堂教学要从独特的视角展开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就是学习生字、分析课文、背诵、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中,教师完成第一步,学生就知道下面要做什么了,这样的课堂缺乏灵动性,学生也会感觉厌倦。教师要从独特的视角来组织课堂内容:首先,教师要完善教学设计。在制定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是重在以教学技术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基本的教学设计下注重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则是重在以教学艺术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其次,要保证课堂效益的最大化。要想创设灵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学会用“心”备课,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比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组织合作,争辩探究。比如,交流时的尊重他人、倾听、问题归纳,展示时的自信、大方、表述风度、声音等等。

2.小学语文教学魅力灵动课堂的策略

2.1扎实平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魅力、灵动四射的课堂构建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是扎实平实的,看上去两者似乎有矛盾,但是只有在扎实的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让学生掌握最多语文知识的同时,教师努力让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愉快学习,这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做到语文教学的精细化点拨。所谓精细化点拨就是要在某个设计中进行精细、扎实的讲解,然后在这个点拨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愉快教学。例如:教学北师大版的《女娲补天》这节课时,教师要针对第二自然段进行精细讲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女娲难过极了。”是为了什么?联系课文来体会一下。这时学生会仔细分析得出结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女娲焦急的心理呢?学生回答: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这部分的讲解就属于平实化的讲解,然后教师让各个小组仿照老师的讲解方式,详细地进行以下课文内容的分析,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一方面分析为什么?一方面分析哪里可以看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文章主题,同时也了解了分析课文的基本方法,可谓一举两得。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课堂容量大,活动形式丰富,会让教师担心时间、浮光掠影,学生浅尝辄止、疲于应付。教师要注意应该围绕教学重点,用主要任务、关键问题统领一堂课,保持相对稳定的教学情境,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2.2互动生成

魅力灵动的课堂需要学生展现自己的理解,展现个人的学习观点,因此互动教学必不可少。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大脑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固化或顺应外部世界的过程,而不应该是消极被动的机械接受的过程。教学中,提倡扩散性提问,它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学生独创的见解;同时注重学生主体思维过程的展开,以深化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北师大版《田忌赛马》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读出恰当的语气。自学提示:A分角色朗读对话。B反复读读、想想,感受各个主人公说话的语气?这样小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把老师讲授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充分地感悟。总之,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灵光,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比较、判断、鉴别。

2.3智慧生长

教育是一个过程,是智慧生长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是顺应生命成长规律的知识积累。灵动的课堂要重视学生智慧的生成,有魅力的课堂要重视师生智慧之间的碰撞。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动态、静态的多方面展现。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落叶》这节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黄叶一片片飘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为了实现灵动创设,教师可以画一片黄叶问:这里有多少黄叶?再问:一片片是多少片?(请一小组同学上来,大家画)理解一片片是许多片。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谁让黄叶飘?”学生回答:是“风”啊!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会怎么样的飘呢?下面请一个同学模仿一下吧。学生模仿完后,让学生说一说,黄叶飘下来像什么?这样学生边玩,边看,边说,学生灵动的表现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思想。总之,诉求智慧的教学应以智慧统率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生产过程,在不断的思维运动中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促进学生智慧的持续生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魅力课堂、灵动课堂的创设,建立扎实平实、互动生成和智慧共长的课堂教学环境,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海燕.牢记语文教学的根本[J].语文学刊.2008(24).

[2]刘喜有.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学刊.2009(22).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反思 教材 教学 学生

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任何课堂教学教后都会留下遗憾,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预设与生成效果的不确定性,文本与学生现实的差距性,给教后老师留下许许多多值得反思之处,因而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教后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那么教后老师究竟要反思什么呢?

一、反思教材处理。

认真备课,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教学重难点在哪,与已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与本册的知识是怎样形成系统关系?教学后对这些问题反思,对于认为成功之处在哪里,及时肯定形成经验;对于教学缺憾问题,是所学的知识比较抽象造成的,还是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差距造成的,或是其它原因造成的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这课时,笔者作了这样的反思:我在重视挖掘课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作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中心思想的同时,加强对课文的分析和写作的引导,让学生懂得用具体的事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但是在备课堂时,没有备引导学生在文本学习中,适当超越文本内容,适当超越课堂预设,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如在处理教材中,仅仅考虑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去地体会什么是幸福,是很难到幸福的所在的。我应备课中预设引导学生,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和课外获得的知识,结合在学校的学习,展开再想象,编出了更多类似的故事,引出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英雄事迹,让学生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如果这样课文重点会得到进一步深化,难点会得到更好地突破,能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这课处理中,还应该反思的是:事实上幸福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美好的理想是一种幸福,获得成功更是一种幸福。不能仅仅让学生认为只有劳动,尽义务,做有有意的事才是幸福。对学生课堂上讲的其它心里感受,或与课文中心不一致的见解,应该给以尊重和肯定的。

二、反思课堂得失。

简单地说,对课堂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教如何,学生学的如何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教学的得失是反思的重点。

1、反思成功得意之处。把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且收效显著,为积累经验,改进方法,在教后应及时记录,写出体会。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对破题设计的问题,教学时收到很好的效,十分满意。教后反思这样写到:让学生看题目提问题,这样的引题是要求学生从课文题目入手,猜想课文的内容,是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当学生读题后纷纷提出问题,采取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去读文本,又使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作为课堂参与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积极主动的提问,积极地寻找答案,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所期待的状态。

2、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驾驭能力的失误之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1)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有没有为了创设情景而脱离了教学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2)在教学中对加强重点和突破难点方面,手段、方法是否妥当,主旨是不是清晰。(3)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环节有没有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的问题。(4)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是只关心课本上的知识点,就课本讲课本,没有联系生活进行情感渗透,违背语文文道结合的基本功能。(5)在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时,没能紧扣重点,随机应变。(6)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是不是很高,巩固练习是否到位等方面反思失误之处。

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探究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方案。如我在教学《搭石》后,感到存在许多缺憾,因此反思这堂教学时是这样写的:在这堂课教学中,没有紧紧抓住文中“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为切入点,层层深入挖掘中心,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这几个片断指导学生品读文本,感悟家乡风景的内涵,导致学生学后对课文表达的家乡人们的互相谦让、互相敬重的美好品德,含混不清,没有达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年级 语文 教学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我创设了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或去过草塘吗?”然后请学生说出对草塘的感觉。有的说“很美丽”,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那为什么作者要叫它可爱的草塘,而不说它是美丽的草塘呢?”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没,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叉引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另外,除了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畅想的境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我还会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的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的要求,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其中一些诗句的景象出来。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弹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在教《田忌赛马》时,我让学生分四大组来进行表演比赛。自己根据课文来编剧本,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安排时间排练。因为要表演,所以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一层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任意发挥,我重点强调了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是评比的关键。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男演员和女演员。还有最佳小组表演等奖项。另外,我在语文教学中还采用过采访这一方法。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内容是写“成功的滋味”。我先让一些学生介绍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并选四位同学当小记者,对介绍的同学进行访问,向他们提出:“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现,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更好地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秀琴,李臻,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简约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