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励志小故事大道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范文第1篇

古人说开卷有益,那是对好书而言。现在,全国每年出版19万种图书,世界第一,可是,平心而论,好书实在有限,平庸的书居多,不少是东拼西凑的书,剪剪贴贴的书,无病的书,跟风炒作的书。就我个人来说,我最讨厌这样几类书:

励志的书。这类书又可分为《成功学》、《心灵鸡汤》两大类,一般路子都是,讲个真真假假的小故事,引出个貌似深刻的大道理。写这种书的人,往往是混得不怎么样的穷酸文人,百无一用,不得不编点瞎话骗几个稿费。我不是说不能出励志书,但时下的励志书,滥竽充数者太多,浅薄、粗糙、牵强、烂俗,于是就让人反胃了。

研究关系学的书。这类书是教人怎样精明地处理人际关系,讨上司或老板的欢心,在社会上吃得开。譬如《职场36计》、《如何被上司赏识》、《当代厚黑学》、《当老板的最好马仔》等,教人勾心斗角,心口不一,挑拨离间,坐收渔利,把上下、同事关系搞得复杂而诡秘。这种书读多了,人就会老于世故,对人无半分真情,精于算计,处事多虚情假意。

教人发财的书。这类书是教人怎样在生意场上拼搏,赚钱,发财,出人头地,如《财富圣经》、《炒股108招》、《我的第一桶金》、《快速发财秘典》、《如何在25岁前成百万富翁》等,书名颇诱人,举例也很生动,前景描述得更辉煌,可你要真信、真照着干,肯定会惨到一败涂地。道理很简单,如果发财那么容易,写书的人干嘛还那么辛苦地去爬格子?

养生保健的书。写教人健康长寿的书,本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可时下这类书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且都吹得神乎其神,似乎照他书中所言办法养生,就能长命百岁。你鼓吹吃红薯延年益寿、他宣传吃绿豆包治百病,而且书名也很吸引眼球,譬如《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等,都曾风靡一时,骗了读者不少银子,但内容却自相矛盾,谬误百出。

考试宝典。中国是个考试社会,成千上万人在考中学、考大学、考职称、考公务员,出指导考试的书就成了出版界一块肥肉,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或日《题海宝典》,或日《考试大全》,或日《历年考题精选》,或日《高考必读》,或日《考级秘籍》,都说自己是权威读本,是国内著名专家撰写,读了我的书一定会顺利过关云云,其实,多是故弄玄虚,谬错不断,东拉西扯,最后往往误人子弟。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范文第2篇

1.1 何谓励志 励,劝勉:励志(勉励意志)。励行。奖励。勉励。励精图治。志,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牛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也读不腻,学不腻。励志”一词最早出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励志”意为磨砺心智、激扬志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的目标。墨子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即为学须先立志,只有在心中确立人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一个人要想顺利实现人生目标。必须锤炼意志和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最终达到。

1.2 大学生励志教育本质 “励志教育”,不是某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

2 当前大学生励志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大学生励志目标的缺乏 《高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一条中,提出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坚定、明确方向;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大学生一般为中学阶段教育的成功者,虽接受了多年的励志教育,但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仍会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较为满足,另一方面,对未来前途迷惘、自信心不够,学习动力不足、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现象。这种精神困扰最深层的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2 高校励志教育手段单一 部分高校变相挤压德育的课时,励志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主要集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体现之外,几乎是一片空白,高校励志存在励志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苍白、地位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局面。

2.3 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内容不充实、形式不鲜活 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一方面,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学生在课堂上讲小话、打瞌睡。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的激励或引导不够,缺乏积极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不少学生虽然掌握专业知识,但却没有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问题、德行问题和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

3 创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3.1 转变观念 实施励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观念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在此基础上学到知识、学会做事。因此,作为学校,应把励志教育作为学校的一种特色,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高校应通过励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应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励志教学融入到教学、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懂得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比较自信,积极进取,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完成育人的任务。这样从思想上根除目前普遍存在的励志教育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部门教师的事的错误认识,将励志教育建立一种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操作体系,从多种途径提高励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创新德育实践。

3.2 认真备课,将励志教育内容与所教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为以后工作打基础,是励志教育融入课堂的目的。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科自身的结构和体系特点,通过认真备课,研究,看哪些内容与励志教育联系较紧密,寻求一个最佳结合点,使励志教育融入教材,将励志教育与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订出计划,同教学内容一样去完成,这样才能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课堂上,采用“三分钟励志教学”法 励志教学为保证有的放矢,应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瑕疵,并对症下药,在课堂中采取“三分钟励志”教学法。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与时俱进,这要求励志教育要将市场经济下一切生存法则渗透其中,形成励志教学的材料,如一位企业创业管理老师讲到企业效益时,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员工的工作热情。老师继而又问:员工工作热情的动力来源于哪些?这时老师很巧妙地将励志内容结合其中,他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上帝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上帝把他领进一间房子,这里的人都瘦骨嶙峋,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特制的汤勺,可勺柄太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汤饿肚子。上帝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这里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喜笑颜开,他们围着同样的锅,拿着同样的汤勺却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汤勺相互喂着吃。上帝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

学生听后深受感悟:一个人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办成许多事,但往往在一些特定场合,你会需要他人的援手,就用那根长长的汤勺的两端筑起你与他人沟通互助的桥梁;同时,也领悟到团结协作精神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从这个案例中,增强了自己今后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自信心。

当然,励志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我们结合学生讨厌灌输式说教的心理,将大道理融入有趣的小故事中。再如:在讲营销学中有关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时,适当穿插励志教育内容,给学生讲“秀才赶考”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为:有位第三次进京赶考的秀才住店,考前做了两个梦,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秀才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解析是高墙上种菜为白费劲,戴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劝他赶快回家。秀才心灰意冷地收拾包袱。店老板听秀才如此说后乐了,帮他解析说是墙上种菜是“高中”,戴斗笠打伞是说明这次有备无患,劝秀才一定留下来。于是秀才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讲完了故事,我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说明的道理,大家争相发言,有的从态度决定一切的角度理解。有的从一分为二分析任何事物的角度理解,讨论的热火朝天,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说:态度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想法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每个人都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儿哪儿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低年级 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6-01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空间封闭、缺乏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总量偏低、阅读评价缺失等现象。而阅读对启蒙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生字词,培养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因此,以过程的优化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就结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实践作简要分析。

1 通顺朗读,奠定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指导。

首先,让学生试着去朗读。在学生朗读前,教师要明确具体要求和阅读目标,要学生在读中自主思考如何达到预定目标。教学中对试读可作如此要求:看着拼音读汉字;对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要读通顺,慢慢读;试读至少在2遍以上,直到能读通顺为止。在试读中,学生有阅读困难,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如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同学、查字典,也可以向教师请教。

其次,有合作的形式进行对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试读的机会,课堂教学时间无法得到满足。但是,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在班级中寻找合作伙伴,两人一组进行对读。这样做不仅能节约时间,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积极作用。当学生在试读、对读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交流汇报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遇到不会读的字,通过交流,不同小组间就能解决。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学生的朗读结果得到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其阅读兴趣。当然,交流后教师的反馈也不可或缺,特别是针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解决和对长句的指导朗读等,教师不仅要给予指导,还要给予示范。

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力求让全体学生读到通顺,在交流反馈阶段,通过“反馈、矫正、训练、示范”是为学生的朗读清除障碍,而再次朗读则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巩固。

2 熟读成诵,促进理解

熟读是理解的前提,教学中也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教师范读。在试读、交流中学生能将文章读通顺了,但对重点词句、长句、中心句等的阅读还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指导。特别是在节奏和速度上,教师的范读能给予学生较好的引导,因为小学低段的学生最善于模仿。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范读,但选择中要注重保证选择的范读材料的准确性和引导性。

其次,学生自读。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不看拼音的情况下能正确朗读,切在速度和节奏上要更准确。在学生自读中,我们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指名读、齐读、默读等方式,而提倡个性化阅读,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默读也好,诵读也罢,只要能有利于学生把文章读熟即可。当然,其中也可以穿插对读,特别是利用小组间的竞争来进行比赛读是不错的办法。

最后,要引导学生读后进行汇报反馈。汇报反馈的内容因为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和困难。谈收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彼此间进行方法学习,而说困难则是再次进行疏通,保证学生在读顺的基础上能做到准确朗读、熟读成顺,为阅读理解奠定坚实基础。

3 带问阅读,整体把握

带问即带着问题去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方向或问题为引导,学生的读会变得空洞,不知道读后要做什么,该从哪些地方去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是问题的设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故而在问题设计上以基础性问题为主,多为通过反复阅读就能解决的问题。以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打井人》为例,问题可如“谁挖井?谁吃水?水是怎样的?怎么挖井的?为什么不忘挖井人?”也可以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提出更难的问题,如“文章讲了谁做了一件什么事?”当然,对提出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也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来提出问题,这需要建立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

其次要注重学生体验的生发。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太高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而要“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将读中所获得体验表达出来。同样是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叫”,有的学生接着说“我还知道和刘胡兰呢!”有的学生则说“葛洲坝的人喝的水好脏哟!”还有的学生则说“老师,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4 拓展阅读,拓宽视野

这里指的拓展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当次课堂教学文章的朗读,二是课外阅读。就朗读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再次朗读,做到熟读成顺。在方法上,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回家读给父母听的方式。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课外拓展阅读。

课外拓展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阅读中,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体验、增长知识。课外拓展阅读一方面要做好推荐书目的指导,另一方面则要做好阅读指导。就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书目上,教师要尽量引导其选择通俗易懂,能激发起阅读兴趣的文章来阅读。如注音配图的《一千零一夜》《小故事大道理》《儿童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在阅读方法指导上,除了上述的能读顺、读熟外,还要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当然,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后感要求不能太高,一般可为对故事的复述,在字数上不做限制,不会写的字也可以用拼音代替。当学生不能写的时候,则可以引导其用说的方式来进行表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选择一些有声读物来进行阅读。但要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在内容和时间上进行引导和监督。内容上以儿童故事、成语典故、成功励志、科普知识、生活百科、中外文学、世界名著等为主。

在新课标中,小学低段的阅读要求并不高,主要还是以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为主,因此,在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摆脱以考试为中心的束缚,让学生从阅读中解放出来,做到快乐阅读,阅读快乐。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需求;碰撞;体验;发展 

        当今的教育,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人的因素也逐渐凸现,尊重学生、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体验,已是教育的主旋律。通过形式多样的班会课活动,能促进学生认识社会常识与道德规则的深刻内涵,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自然界中,湿地作为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当它受到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演变。就像自然界一样,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一个有机循环的生态系统,一旦出现人为的干扰,必将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从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教育,对工作的有效性会大有裨益。

        下面就提高班会课有效性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从学生需求入手,找到“物种”着陆的温床

        目前,班主任组织班会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来确定班会的主题,进而把班会上成了道德说教课、班级管理结果通报课、班级建设事务安排课,突出强调了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放大了班会的德育职能和管理职能。这样的定位是以满足班主任的工作需要为本,不是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本。那么是否把班会的目的本末倒置了呢?

        湿地最适宜生长的,是芦苇、红树林等植物,与湿地的气候、动物一起形成了湿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们使得湿地长期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据报道:上海城区内唯一一个湿地生态社区,为建“生态走廊”而铲光芦苇,种满了大片的加拿大黄花,“原本这里野趣十足,白鹭、天鹅时常可见,但由于近年来绿化养护时,需要长期使用农药,现在这些飞鸟只能偶尔看见”。要想维系湿地的生态平衡,就必须找到适合于湿地的物种,如果粗涉或仅凭主观理解,不顾湿地需要,对其进行植树改造,必将影响到其生存发展。

        班会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才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找到班会教育的适宜“物种”呢?

        1.1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兴趣,贴近学生实际,要有针对性,这是主题班会生命力所在。班会主题要针对学生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学校重大事件、班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或严重的突发个案,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1.2 班会主题的目标宜小不宜大,期待一次班会课能够解决诸多问题是不现实的,集中一点使全班同学能够有更深入认识和深刻触动更好。避免大而空泛,应该以小见大,尽量从小处着手,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具体深化认识,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

        1.3 要有教育者的预见能力。教师从广义角度来说是传授知识和经验的人,因为他们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揣摸学生的心理,预见他们的心路历程。在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预见学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出现的问题,并以此确定班会主题,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把握班会教育的先机。

        1.4 科学分析,把握问题的核心。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科学分析,缕清问题的主要根源,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落药。这需要班主任具有统览全局,对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抓准问题关键和根源。

        2.创造矛盾和碰撞,建立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

        教育作为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因素也逐渐凸现出来,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粗暴在灌输某种意识,而是在于形成学生科学的素养和健全的人格。班会课作为教育学生的主渠道,那么一节班会课的成功与否,在于它有没有经历一个激烈的“头脑风暴”过程。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相互竞争又互相依存,形成能量流动、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达至、共同发展自然生态规律。正如自然界有其自身的生态机制一样,班会课也应体现出教育特有的运行状态:矛盾不仅不应该回避,而且应该让其产生。在班会课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拨乱反正”,但也要给学生留有自身发展的空间,要“让其思考”而不是“让其服从”。“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让学生在思想激烈碰撞中认识得到提升,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正确判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说,班会课的教育方式有两种:感化式的教育、震撼式的教育。前者通常是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式的感化,无可否认它是主流,但基本上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说了算,对学生来说,久而久之“说教”感惭强。后者往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原来的顽疾得以崩溃,新的道德规范得以建立,但必须要避免产生副作用,防止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疤痕,所以属于非主流。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提到“犯错误,写说明书”的方法,要求犯错误的学生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描写两种不同的思想在争论、交战,让学生深入自己内心、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家让学生制造矛盾,通过“思想风暴”培养个人良好的品质的做法,让人赞叹。

        3.贴近生活,采用体验式的生态感悟

        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班会课、班集体活动设计”环节点评提到:有效的班会课往往会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或者会比较突出活动性,因为在真实的人际互动中,受教育者才会更深刻地领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要求,感受真实的社会情感。在班会课设计中,要注意将学生作为班会课的主体,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各种生活道理和情感。

        第一次迁徙的候鸟,有一定的淘汰率,是因为它们没有迁徙和适应新环境的经验。

        让道理走向生活,让生活说话,在生活中让学生深化理论内化的层次,逐步构建积极完整的人格修养,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且,道理唯有通过生活的验证,才会具有深刻、有效的生活的说服力被学生接受,形成学生自己的内化认识。

        怎样才能让生活说话,形成道理和生活的合理结合,达到良性循环?

        3.1 在生活找内容。除主题的选择生活化外,更加重要的是素材的生活化、情感的生活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发生的一切”往往很能切中要害,击中学生心中的“死穴”。在远程教育中有这样一个拓展案例“请周杰伦来上班会课”,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主题班会的相关原则和途径,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追星的现象,甚至到了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案例中的班主任通过和学生一起听周杰伦的歌曲,观看周杰伦的成长录像,了解周杰伦的奋斗经历,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周杰伦的歌曲《龙拳》,学生们心中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了解周杰伦的成长经历,告诉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使学习和做人方面获得一些启迪。

       3.2 活动形式紧靠生活。仅仅是道理的说教,还只是“说服”学生。班会形式可从课堂走向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受到道理的真实性。比如搞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为使学生学会感恩,心生感恩之情,于是与综合实践组配合,开展《为家人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深深体会到父母平时做家务的艰辛,也体会到他们从不言苦的无私奉献。

        3.3 从生活中提炼道理。道理都是从生活中来,学生容易接受,但道理不能只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应该把生活内涵进行提炼。“小故事大道理”,应该是教育源于生活的重要体现。使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让教育与心灵无缝对接,让教育更有效力和魅力。

        4.让情感升华,让生态得以可持续发展

        班会课如果只有认识的提高,没有情感的碰撞、交流,学生所获得的是平面的、缺少温度的教育,也很难将认识内化为个人的品质,当教育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在情感的浸润中拨动心弦,点亮心灯,最终实现以境生情,以情生行。

        一群候鸟,给它们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它们会繁衍生息。而教育有了情感的升华,它不但会孕育出期望的幼雏,还会出繁衍许多相宜的物种——新的情感和认识。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便逐渐建立,并且能自我发展和壮大。

        班会课是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一次主题鲜明、组织严密的主题班会,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是培养班干部的重要途径。卓有成效的班会课,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更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李老师是我校初二(13)班的班主任,从初一接手一个新班起,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以班会课为着力点,从“了解、理解、关怀”学生的角度出发,提炼出切合学生实际的主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班的学风、班风渐入佳景,在学校的日常评比中长期位列前茅,班干部能力得到科任老师举手称赞,前段时间李老师因身体原因请病假近一个月,该班运作如常,学生的自我管理得以充分体现,呈现出一个良性的生态发展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会课只有注重学生自主教育、自主体验、自主感悟,才能让教育根植在他们心灵的深处,得以生根发芽。自然界中的生态现象提醒我们:教育的功能不应该是粗暴的“改变”,而应该是有情感的“尊重”和“引导”,应在教育“生态系统”内顺应发展规律的调控。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作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班会课,更应该用一种生态的眼光来注视它。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爱心与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范文第5篇

一、关注――家校教育齐下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我都会及时地与每位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一些情况,同时也了解到家长对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些看法。在相互交换意见后,我向家长提出要求:(1)希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心,不要过多地盯着分数看,而是要看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了多少;(2)要与孩子及时地进行沟通和教育,讲一些大道理对孩子而言是没有用的,要具体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才能帮助孩子改正,才会使孩子进步;(3)其实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是父母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请与自己的孩子一同努力,做孩子的榜样。这样的提议,虽然做起来有点难,但是家长们都欣然接受了。

平时我不定期地与家长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一些小小的进步,同时把孩子在学校近阶段来的良好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更有信心。说来也怪,当与某个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那个阶段,这位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进步了不少。看来孩子还真的需要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关注。

二、榜样――开启心灵钥匙

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饯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我想借用在班集体建设上,转变一个孩子同样也可采用“攻心”一说。

为了能使学生打开心扉,有个学习的榜样,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会给孩子们讲一些励志的故事和他们身边鲜为人知的小事。大故事让学生们知道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无不是经过认真努力地学习和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炼成就一番事业而流芳百世,古有孙膑、司马迁,今有桑兰、刘翔等,告诉学生命运是不公平的,却又是公平的,“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能做的不是在命运前自暴自弃,而是要学会自强不息。小故事让学生了解身边同学的小事,知道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用功学习的,告诉学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甜”。班上有个叫陈章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好,去年期末考试不及格,在我一次次的事例教育下,有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想学习!我不要再这样下去了!”大出老师们的意料。

“攻心”效果不错,我发现班上不只是像陈章那样的后进生开始用功学习,和他一起成帮结队的学生也陆续拿起书本认真学习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想在今年有更好的表现而加倍认真学习着,班级的学风好了一大截。

三、期待――给予成长空间

看到学生都进步了,我打心底里高兴。可我深深地知道单凭这股力量是不会长久的。我分析了他们的情况后发现这些孩子成为后进生是因为他们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事实上却事与愿违。在这矛盾的作用下,内心饱受煎熬,在经过多次的失败经验后,学生产生了放弃的心理。就这样,他们心里除了只想着找一些“乐子”外,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儿来,也就成了我们眼中的“落后分子”。

在一次班队课上,有个孩子向我发问:“老师,在您的心中只有像张媛、徐佳璐(全班读书最好的)那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对吗?”我知道这是学生对我的考验,也是一次教育的转机,于是回答:“在老师心中,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区别,只有快与慢的区别。每个同学都会变成好学生的,那只是时间的问题。”我的心中在期待着这些“捣蛋鬼”从自己的“蜗牛壳”中慢慢地爬出来。为了给他们加速,我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一些自我肯定的机会。学校开运动会了,原本以为本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太有希望获胜的。可就是这帮“捣蛋鬼”嚷嚷着:“老师,长跑是我的长项,我一定拿个第一给你!”“老师,我短跑挺快的,可以为班级争光的!”“老师,还有哪个项目没人参加呀,我来报名好了!”“老师,……”多么让人感动的话呀!正是在这帮学生的积极带领下,我们班的学生热情高涨,甚至在比赛场上有几个学生不小心在运动中受了伤,还含着泪,咬着牙坚持到终点,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感动了全班同学,也让我这个班主任为之热泪盈眶。

我在班级里还时常举行一些活动。为了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参加活动,融入班集体中,活动都是采用分组进行的。如开展一次以“浓浓乡情”为主题的活动;开展猜字谜、做字谜,收集歇后语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制作环境小报活动;开展辩论赛活动等等。分组后,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组内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都能为小组争光。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学生慢慢地学会如何正确地、客观地评价自己。

四、分享――互助共同提高

班级是一个集体,孩子们同在一个教室内上课,共同游戏,生生相处的时间比师生相处的时间要长很多。我听到班级里有一种声音:“他们是垃圾,我们要把他们扫出教室!”“我不喜欢他们在我们这一组,老是拖后腿!”听到这些,我真感到寒心:发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这种思想一方面扭曲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另一方面残害了一些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看不见温暖的集体。为了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我在班级里推行同伴互助方案。

起先,孩子们并不明白该怎样去做,我举了一个例子:在我带上一个班级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一点都不起眼,成绩也不怎么好,但是她却能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拿出来与同桌分享,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也是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听完这个故事后,孩子们渐渐明白我的意思了:学习的快乐还在于分享,在于互助,在于共同提高。每当一个月过去后,我总会组织学生记录“班志”,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你这个月的心得、体会,再与全班同学分享;每当在学习中发现有更好的方法时,我也及时地组织学生分享其中的秘密;每当那些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救助”时,总不时会看到一个个小小的身影俯下身来教他们,而另一些学生认真地、虚心地接受着同学的帮助……我想当学生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时候,也就是学生学得最好的时候了!作为一个班主任,还有什么能比看到自己的学生爱学习而感到更幸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