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教学设计

园林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巨大变革,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能力已是现代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是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教学效果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其中如何快速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能力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核心。

为实践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应用,本文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国庆花坛种植设计”这一课程单元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促进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教学设计思路

1.学情分析。教?W对象为高职学院三年级学生,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2)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真实案例兴趣较浓;(3)学习主动性欠缺,不善于独立思考,倾向于直观获得认知;(4)熟练掌握QQ、微信等社交平台,沉迷于网络。

2.教学模式。教法上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直观演示、案例引入等方法,突出“学中教、学中做、做中教”的模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双对接”。学生则采取直观认知、协作探究和自主实践的学习方法,实现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同步提升。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内容选自《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国庆花坛种植设计”单元,共计4学时。知识目标:掌握不同花坛类型特点及其应用;掌握花坛的设计内容和步骤;掌握花坛的设计要点。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课堂前后的资料查询和网络自学,能够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花坛类型,并完成花坛设计,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目标: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各类花坛的特点及应用,难点是根据立地条件和要求进行花坛种植设计及设计表达。

4.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课外环境包括免费的校园网络、电脑、手机、QQ、微信和电子邮箱等。课内资源包括课程教学PPT、视频、音频、网络版行业标准以及Auto CAD工程图纸。课外资源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图书馆、专业网站等。(1)构建“花坛种植设计”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通过校园网在线学习系统在线下达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利用网络,及时完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教师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看,避免出现学生课前无预习,跟不上进度的现象。(2)仿真动画与团队学习相结合。国庆花坛种植设计效果抽象,难以直观表现,通过团队协作,运用3D MAX软件进行设计方案与设计效果的验证,真正理解如何根据立地条件进行合理的花坛种植设计,克服设计效果抽象的学习障碍,突破教学难点。(3)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反馈相结合。学习验证完成后,教师通过QQ、微信等,在线调查课前在线学习、参与小组实验、案例设计图纸的识读分析等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克服学生不愿与教师课堂沟通的学习障碍。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总体流程分为六个环节:新课导入―分组讨论―感性认同―系统学习―案例实操―课后拓展。

1.新课导入:教师打开国庆天安门广场花坛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庆花坛对于国庆气氛烘托的重要作用,然后教师提问“国庆花坛设计中应选择哪些植物比较合适,采用什么色系能烘托出国庆热烈的气氛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讨论环节。

2.分组讨论:把学生随机分组,讨论“国庆花坛植物选择要点有哪些”,讨论完成后,将各要点简单、扼要地列在小黑板上。在讨论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讨论完成后,教师给每组分发评分条,要求各组组员根据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为其他成员打分。教师提问“你们选择的植物适合国庆花坛使用吗?”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感性认知环节。

3.感性认同:利用园林技术教学资源库和3D MAX软件,要求学生将课前收集好的素材应用到已建模好的花坛三维效果中,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国庆花坛的三维设计效果,然后提供几张教师事先制作好的炫图,并提问“教师和你们的选择一样吗?”学生对比自己选择与炫图中植物选择的差异,进一步激发探索欲,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系统学习环节。

4.系统学习:首先进行提问“哪些花坛类型能够作为国庆花坛使用呢?”引出国庆花坛的类型:模纹花坛、造景花坛。随后,根据这两种花坛的特点,就植物种类的选择、色系搭配、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进行逐一讲解。讲解过程中采用PPT、成功案例图纸、照片和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将国庆花坛种植设计讲解清楚。为检验学习成果,很自然地进入案例实操阶段。

5.案例实操:下达案例实操任务,要求学生运用Auto CAD软件,结合学院正大门的立地条件进行国庆花坛设计。学生自主分析立地条件,采用合适的设计形式,把握合适的尺度,按照设计步骤完成设计图纸。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终端,准确把握每位同学的操作进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辅导。最后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对课堂学习进行在线评价,评价结果通过网络自动统计并当场呈现,目的是让教师掌握课堂效果,克服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课堂沟通的障碍。

6.课后拓展:要求学生完成整套图纸,并运用3D MAX软件建模,将炫图、CAD图纸和设计说明以“班级+姓名”命名压缩打包后上传到QQ群,供教师评阅和同学之间交流。要求学生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专业网站、数字图书馆等进行知识巩固与拓展。

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文/何?山

摘?要:在如今的数字化“微”时代,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本文结合中职旅游文化课程内容结构,分析微课教学媒介,设计课程内容,探讨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 :中职旅游文化?微课?教学实践

一、中职旅游文化课程结构

本课程整合了旅游概论、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地理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学习要求,设置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园林建筑、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旅游诗文等内容。这些内容知识繁杂,各成体系。

二、微课应用于旅游文化课程的优点

在信息化以及中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教学的推行有着深远的意义。

1.微课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一般为5~10分钟左右,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高效学习;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微课教学能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设计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个性化学习;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也可以反复播放,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为后进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途径。

三、中职旅游文化微课教学实践

1.微课选择

选题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微课的使用有效与否。微课选取的主题一般是核心概念,由众多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提炼出的重点、难点、疑点或兴趣点;是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理解的,适合用微课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

在旅游文化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点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出现,缺乏形象性和直观性,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需要借助微课,提前预习,反复学习,增强直观效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同时,作为导游讲解的基础必备知识,本课程中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导游技能课以讲解的形式呈现出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上述情况,在旅游文化每个项目中精心选择了一些课题,将其制作成微课教学系列,学生学习后反响较好。

2.微课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接下来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都无法正确设计。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通过本微课的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最终达到的效果。

以微课“园林构景手法”为例,本节微课是在学生理解园林各种构景手法含义及欣赏角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导游带团中游览园林时所运用的观景审美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理解构景手法的含义容易,而将构景手法应用到实际园林游览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不足以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因此这一技能点借助微课,能够让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进一步熟练。本次微课的教学目标也呼之欲出——能利用园林构景手法为园林导游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旅游文化教学中,按教学目标分类,设计以下微课类型(表)。

3.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设计的主体部分,体现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策略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过程。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基于教学目标,针对学习者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进行微课教学设计,确保微课能满足学习者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以中职旅游文化“园林构景手法”为例。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教材中一共阐述了借景、框景、对景、漏景、透景、添景、障景、夹景等八种构景手法。在内容设计上,需要对八种常见的构景手法进行微型化处理。也就是说,需要设计在微课中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并不是均匀分配。

片头环节,显示教学主题、主讲教师信息,用时7~8秒;正文讲解从创设情境开始,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从不同角度欣赏苏州园林美景,用时10~30秒;然后切入主题,逐步深入,通过两组构景手法的对比——框景和漏景、添景和障景,揭示教学重难点,用时3~5分钟;片尾环节总结回顾,反思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游览中对园林构景手法进行比较和运用,用时30秒至1分钟。

4.与微课相配套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的设置要注重高密度地呈现知识,通过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明确精简的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在中职旅游文化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学习任务单设计为以下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反馈。以“园林的构景手法”为例,学习目标定为掌握园林中常见的八种构景手法,理解两组构景手法的对比。学习资料包括教学PPT课件、任务素材、微视频等。学习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反复观看微视频、尝试动手操作。学习过程分三个阶段:课前阶段,预习园林构景手法相关内容,收集整理园林导游讲解词,观看微视频;课中阶段,观看微视频,讨论分析不同构景手法;课后阶段,梳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实地参观一处园林,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引导观景赏美。最后根据学习效果写出学习反馈意见和建议。

5.合理的媒介技术支持

微课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形式多样的媒介技术支持。它决定着微课最终的表现形式,直接反映微课的质量。制作中职旅游文化课程微课时,可充分运用摄像、录屏等媒介技术。在制作方法上,采用PPT+录屏、演示白板摄像、视频剪辑等方法。针对不同章节内容,如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等内容,还添加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效果明显。

四、小结

微课以其简单实用的方式,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它并非十全十美,不是所有中职旅游文化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课,同时教师设计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微课在教与学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之间的借鉴交流和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以实现旅游专业优质微课资源共建共享,使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泛应用、实用高效、快捷方便的学习以及教学资源,最终促进中职旅游文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3(4).

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前各大高校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核心已经由传统的古典园林设计转向广义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因此为适应当前园林设计教学核心的改变,各大高职院校在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上也应顺势转变。本文主要探讨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我国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园林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愈加呈现个性化趋势。教育行业作为承载国家人才培养的主导行业,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应当跟紧时代步伐,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基于当前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国家对于城市园林设计愈加重视,社会对于园林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竞争力和高素质的园林设计人才是当前高校园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者课外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分析教学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进行中做到与学生亲切交流、辅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教师需要将课程的讲解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学生提供7到12分钟的在线学习讲解视频,学生需要在家里面对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和观看,学生上课过程中由接受教育转变为完成作业,教师需要帮助和正确引导学生完成作业,针对疑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1]

二、园林设计课程采取翻转课堂教学优势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短小精悍的园林设计视频将课程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设计实训进行结合,能够短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加强,由此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园林设计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设计内容,学生在家里观看课程教学视频能够充分放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出现课堂学习的精神紧张状态,适当调节自身知识接受能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的灌输,更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能够随时控制学习进度,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借助通讯软件向同学和老师求教,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园林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强学生学习互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园林设计教师俨然从一名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指导者和学生的学习教练,因此教师拥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刻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耐心回答各个学生提出的园林设计问题,加入学生讨论组和学习小组,对班级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路。[2]针对学生完成作业后遇到的诸多学科问题,教师应当适时组织设计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园林教学教师成功地由一名知识传递者角色转变成指导者的时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随之增强,学生们能够根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互相帮助和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学习氛围。

(三)综合评定学生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设计理念的培养,着重加强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创意设计的思想。通常教师在布置作业后,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草图进行设计构思,当翻转教学模式引用之后,学生在家庭的轻松氛围中进行方案设计,回到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专业内容的讨论和互动,增强了师生交流。[3]考核制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设计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园林设计的课程考核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最终设计图上的方案设计,同时需要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能力和学习交流的学习主动性纳入考核内容,以此来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学习基于每一名园林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翻转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较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更具优越性。翻转课堂教学能够认识到各个学生间的能力差异及思维差异,能够真正实现学生按照自我接受程度进行高效率学习。园林设计专业作为多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型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设计实践和学习,同时需要教师的协助来解决诸多专业性问题。初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完成当天教学视频的观看,由此来完成当天课程要求的设计和作业。[4]但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进化和调整,已经将学生的学习模式转变为按照自身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安排作业及完成设计方案,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五)翻转教学改变了课堂管理传统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设计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避免学生出现分神或者跟不上学习进度,甚至影响到他人学习的状况,学生与教师的压力随之而来。但是实行翻转课程教学模式之后,诸多课堂管理的问题随之消失,在课堂中调皮捣乱的学生失去了表演的热情,感受到学习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合作设计的乐趣,由此课堂管理的诸多问题得到良好解决。

三、翻转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学校作息时间安排当前我国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较为重视,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但诸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仍然在不断施加无形压力来督促学生的学习,通过诸多考核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园林设计课程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花费较多课外时间进行课程视频的观看和学习,因此需要学校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来配合学生的翻转课程学习。[5]由此需要学校取消园林设计专业晚自习时间的占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程视频的观看,同时需合理布置学生课程设计的作业量,以此来满足学生进行针对性课程设计的训练。

(二)信息技术的支持园林设计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园林授课教师制作专业设计教学视频,还是学生在家中观看课程教学视频都不可缺少专业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学校应当着重对此问题进行改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配备高性能网络服务器,针对于家庭内部缺乏电脑和网络学习环境的学生,学校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有关设备支持,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校内机房的形式进行改善。[6]同时园林设计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课程教学视频的拍摄和剪辑需要专业人士给予帮助。

(三)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将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完美结合,发挥教师的课程设计主动性。由于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视频的质量和知识含量、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学生对于学习时间的安排及课程设计环节的组织均能够影响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在强化自身专业园林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训练,基于摄制人员和录制人员的帮助,为学生录制生动、内容丰富积极的学科视频。

(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园林设计类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自我控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合理分配时间和控制学习进度的能力。学生在对设计课程进行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专业性问题,由此学生应当基于教学视频的指引,主动翻阅和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和设计案例,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善于总结和归纳,以便在课堂上与学习小组或者教师进行讨论。[7]因此要求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及合理安排学习进度的能力,同时具备网络资源正确检索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传统的园林设计课程测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翻转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同时也无法准确体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涉及到学生间相互合作、集体组织、个人控制力和自主时间安排的能力等方面,同时需要注重学生此种学习方式体现出来的情感交流、学习态度及学生价值观的整体评价,综合评价方式的改变需要学校在教学体制上进行完善和改革。

四、结论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仍然处在发展初期,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园林设计课程教学需要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革高职院校的园林设计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深入研究该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学校应尽力辅助该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各个学科,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磊磊,赵可云,徐进,等.基于共词分析法的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5,02(11):86-93.

[2]刘锋.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06(13):61-64.

[3]周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设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09):120-121.

[4]李金城,曾丝宜,张瑞静.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图文组版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4,04(06):33-37.

[5]张玲.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设计[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11):113-115.

[6]张爽.高职建筑类CAD课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04(08):67-70.

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课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59—01

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他们一旦走出学校的大门就面临着就业。如何让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工作环境,完善自我人格,在社会的大熔炉里自我成长,是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应尤其关注的。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当今传统智力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一一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并且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加德纳提出智力是一种心理潜能,是一种或一组个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种新的关于智力的看法与通常只确认两种智力一一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的传统观点有着很大的不同。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以“多元智能”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目的,通过整合多元智能和多学科知识的专题进行学习。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强调使每位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领域特别是智能弱项的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视情景体验和活动参与,必要时可以结合讲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老师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在了解知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参与、进行价值体验,可以得到较好的心理调适和矫正。

现例举《经济效益与园林规划》课堂教学设计,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中的尝试。

(一)学情分析

在当前“减负”热潮中如何引导学生学得有质量、学得有信心呢?经调查发现,学生中厌学一部分来自于畏惧学习这一艰苦单调的事件,许多同学怕考试、怕作业,希望不通过艰辛劳动就顺利通过考试,然而怕苦、怕累是学不到真本领。学习没有目标性,不知道为什么学习。本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学生回忆自己身边发生的和园林有关的经济效益事件,启发他们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的滋味,从而体会到园林是朝阳行业,从事美的行业,这个行业是艰苦的,但又是有乐趣的。认识到在经历艰苦漫长的园林学习途程之后会体验到该职业成功的乐趣、欢乐,达到顶峰经验体会时是挑战自我的胜利。活动中不仅要认识到园林学习的苦与乐是不可分割的,属于正常的现象,而且要认识到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尝到学习的成功与喜悦,面对学习困难不能懦弱退缩,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通过活动树立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激发积极的学习热情,培养充足的学习信心,乃至工作成功信心。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园林职业。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对园林的苦与乐有一个初步的、辨证的认识。

2、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积极的精神。

(三)活动形式

情景体验、交流与分享、故事启发等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认识到在学习园林知识过程中有苦也有乐,体验到乐在其中。

2、难点: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以苦为乐,体验成功的艰辛和乐趣。

(五)活动准备

本节课,我先作课前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园林知识的实际情况作了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宽松、真诚、和谐的班级课堂合作学习氛围。采用情景教学法,设计一系列的情景活动,如情景体验、创设情景体验学习困扰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与感悟,从而体会到学习园林知识是艰苦的,但又是有乐趣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肯定学生敢于敞开思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事例适当点拨:体验到乐在其中,谁的学习就会有更大更快的进步。专业知识会更加的夯实,将来在园林行业中成为佼佼者。

首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次,师生互动,在和谐的氛围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但如果一节课只是老师在讲,学生不许多嘴,只许安静的听话,这种能力显然是无法得到锻炼的,甚至还会使某些学生彻底丧失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在课堂上,不必急于将整堂课的目标强加于学生,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该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促进他们的思考。“体验式”教学所体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包含着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园林制图课程是园艺专业入门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园林制图基础知识,熟悉园林要素的平面应用,掌握园林平面制图的方法技巧,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大量的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1 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模拟真实工作情境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在认知和实际操作上,对园林制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并掌握园林平面图纸绘制的基本技术和应用技能,通过绘图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绘图设计水平,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绘图工具并熟悉国家制图标准,能够准确绘制几何体的三视图, 能够准确绘制轴测图及透视图,能够熟练掌握园林组成要素及画法,能够识图整套施工图。

掌握园林制图的概念,熟悉园林制图的组成要素以及国家制图标准,了解专业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规范的绘图习惯,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在项目及模块设计上,依据“园林平面绘图”工作任务的过程进行,本课程实践性强,结合实例设计形成系统的园林设计训练体系课程。其中“园林制图基础技法”这个项目是导入项目,通过基础技法练习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园林制图的概念、作用以及熟悉相关的制图规范;“画法几何技法”这个学习项目,培养学生对物体、空间的想象能力; “园林组成要素绘图技法”学习项目着重培养学生对园林设计要素的理解与绘制;“专业制图与识图能力”这个学习项目,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施工图纸的能力,为园林平面图纸的绘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整个课程项目设计以培养学生平面绘图的技能为线索来进行,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方法和职业态度。

3 教学建议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求学生对园林技术的专业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且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同时也要求任课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3.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机械的知识灌输和被动实践操作,将工作实践与职业道德联系起来,不仅要从系统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也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3.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专业素养的形成,是在各种技能模块的训练中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3.3 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因而很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能为力。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充分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的基础上,稳稳地把住学生学习和操作的方向,不断的充实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沿着本课程设想的任务模块和评价标准前进。

3.4 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工作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企业工程实践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企业生产一线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企业实践,并努力将之纳入教学资源的范畴,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

【参考资料】

[1]郭成主编.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 is to achiev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garden major JiNengHua professionalism, the only way, in the paper,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and to reform the location and target, teaching reform concrete plan three aspects further discussed in higher vocational garden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scheme design sugges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西亚和希腊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现今的中国园林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又散发着现代的气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中国自己的风格,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中独树一帜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今中国发展的难题,解决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也使传统的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为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但现今高职院校设置的园林课程很难跟上社会迅速发展的园林行业的需要,致使园林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刚进入岗位以后,不能迅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所以必须改革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模式,使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走向职业化、技能化、市场化的道路。

随着我国园林产业的飞速发展,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有增无减,而社会上培养的园林专业人才,大多数是出自高职院校,因此园林人才的竞争,也逐渐演化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办学的最终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园林专业教学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明确自己的位置,加强校企合作,精心设计园林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综合培养方案,根据市场上对园林专业不同需求,随时调整专业授课内容,加大创新力度。

1、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

园林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要实现这样的人才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除了理论学习以外,校内校外实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实用性上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学生参与某一具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对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1.2 教学内容建设的需要

园林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符合现在社会对园林人才的要求,除了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外,设计、建筑、工程、电脑、乃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都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现今的园林专业已经不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学科,它和许多专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现在的高职院校各类专业课程一时又难以打破故有的独立体系,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内容在课程间的简单重复和遗漏、教学内容衔接不到位、专业技能得不到完整、系统、有序的训练和提高等问题。因此要进行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是适应教学内容建设需要的必然结果。

1.3 培养学生求知心理的需要

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为了学生达到更好的学的效果,而更好的学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未来的实践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学习兴趣,无法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因此园林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仅只承担教学的任务,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求出提升学生求知欲的新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的改革定位与目标

2.1教学模式改革定向

从培养综合素质为着眼点,以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为重点,以顺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准则,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制定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的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园林工程专业人才,突出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

2.2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园林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园林专业自身特点,全面贯彻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综合能力教育的协调发展,调整园林专业基础学科和与园林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的关系,开发“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方案;建立适应现代化园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制度、教学手段和方法。

3、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3.1 职业目标设计 职业教育的最终归宿是服务于社会,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应培养具有园林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群体合作意识的综合性人才,而这不仅是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学改革要达到的职业目标设计的基础,

3.2教学计划的设计

根据各学院具备的不同的教学资源以及不同学情,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夯实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 3.3 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园林专业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实用化、具体化,摆脱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园林专业综合性较强,因此应该重视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性教学。

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 园林景观设计 教学改革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在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场地设计和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息息相关,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因此,有学者认为“景观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形成了建设界的三足鼎立”,缺一不可。而目前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尚存在不足,使之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目前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紧密相连。目前,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主要由园林景观专业出身的老师讲授,而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也更倾向于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课程结构,勾勒教学设计。而这门课所面向的培养对象是建筑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更没有对植物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所以按照培养园林景观专业学生的目标来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必然难以达成预期目标。一方面使老师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使学生难以找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建筑学专业之间的关联,从而很大程度减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2.教材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目前,在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挑选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时遇到困难,现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使用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进行课程学习的学习效果,将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讲解非常全面而且深入,教材的专业性很强、难度较大,相对之下更适合作为园林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否则按照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课时设置难以完成对教材全部内容的讲授。同时,由于在开课前建筑学专业学生完全没有园林知识学习基础,所以也难以达到这类教材所授知识的深度。因此,选用这类教材进行授课时,课程内容安排过满,时间仓促,导致给学生留出的设计指导时间不得不缩短。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类,对专业内容泛泛而谈,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浮于表面,很难让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掌握到实质性的专业技能。同时,这类教材往往会在后半部分配有篇幅相对多一些的图片,对于有过一定基础的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可以自己分析优劣,鉴别学习短长,但是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容易造成走马观花。因此,这类教材更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对于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也并不是特别适合。

除此之外,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以上两类教材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都没有明确侧重于优化环境与建筑之间关系,而是单纯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入手谈论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这就使建筑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对于自己专业的重要性,造成学生认为课程与专业脱节。而这背离了在建筑学专业中设置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初衷。

3.教学方法和内容需适当做出调整

一是目前的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以教师讲授园林景观设计原理和方法为主,没有形成一套专门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系统的教学方法。

二是教学内容没有直接指向建筑学专业,因此,力求使学生将园林景观与建筑在设计实践中取得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及相映成辉的初衷实际上收效甚微。

由于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系统性不足,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学习也只是停留于园林景观构成这个层面,对园林建筑、园林构图、园林意境等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十分欠缺。由此,学生没有很好地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建筑设计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养,对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学习的动力。

4.授课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而这部分老师对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主要接触的都是建筑学专业的知识,对园林景观知识接触较少。

二、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1.明确教学目标,改革考核标准

当前,应树立园林景观设计学习服务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应具备在建筑设计全程中都伴有对人与环境共生发展的思考这样一种素养,同时具备在设计各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是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要以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其他主干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托,让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建筑学专业知识学习实现相长的效果;二是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每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另一方面,在对每种园林景观设计原理与方法的讲解中,应该尽可能地与园林建筑取得联系,并使之突出,以此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课程学习与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以求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可以通过园林景观案例教学、场地参观实习、园林景观模型制作等方式,增添学生对建筑与园林景观空间关系的实景体验,使园林景观设计教学尽可能地贴近设计实践。

在教学目标逐渐明确的同时,教学考核的标准也就有了更加准确的方向。考核标准的设定应当以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能力为中心。考核标准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引导教学目标的实现。考核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园林景观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园林景观的构成是否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园林景观的结构是否切实符合其功能;园林景观的意境是否充分且贴切地营造;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环境的关系是否融洽且相得益彰;园林建筑的布置及设计是否与整体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相映成辉等。

这些考核标准的设立与学生建筑学专业知识密切联系,能够激发建筑学专业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价值。

2.改进教学内容,推动教材改革

一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一般学习规律。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这门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该课程学习既不同于园林景观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也不同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应当首先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内容及其重要性,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方法,继而再逐渐由对“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学习”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句式的构成”再到“对园林景观设计整体”的理解。

二是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选编应当与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挂钩,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在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上,应当以园林景观知识和建筑学知识为依据,探索具有学科交叉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设计,使学生在园林景观学知识与建筑学知识之间找到学习的关联点。学生的建筑设计学习是以建筑的不同功能类型为专题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编排也应据此分类。例如,可以将园林景观设计教材在结束了前期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原则章节之后,以不同功能类型划分章节,每一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学习从相应的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构成手法、相关规范条文等,由浅入深进行编排。

3.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转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实践。可以案例式教学、“五步诱导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方式开展。在教学初期阶段,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掌握运用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组成园林景观专业句式进而形成整体性强的园林文章的方式方法。

二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建筑设计知识基础,带动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与建筑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学习的关联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是采取以学生为活跃因素的主动式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式教学将想要讲授的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读懂案例的同时,清晰地看到园林景观设计是如何在改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发挥功效的,进而教师应继续鼓励学生用专业语言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对同一类型园林景观进行了不同风格设计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是提升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价值的最好方式。

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培养学生制图、绘图的动手能力。本文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园林制图》课程的设置、课时搭配、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职教理念;园林制图;教学应用

1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现代职教理念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建设中的应用型人才,因而课程的实用性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本课程的实用性,应当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合理搭配,并

且注重实践课程与当前该专业技术的社会需求相匹配。例如,AutoCAD制图软件在制图绘画的使用中越来越普及,但其使用也应当遵循园林制图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因而,在《

园林制图》课程中,穿插部分AutoCAD制图技巧,以及园林制图基本原则在AutoCAD制图中的使用,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高,该课程的实用性也会得到增强。应当突

出该课程的专业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满足专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其专业性表现在该

课程为必修的基础课程,对后面的设计图、施工图等的绘制十分重要。

2改造课程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

课程内容必须紧密围绕职业活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案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应当紧密围绕职业能力目标,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来改造课程的内容

,应当对晦涩难懂以及无用的内容进行删减[2]。对重、难点内容加强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贴近实际需求,减轻其学习负担。《园林制图》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制图的基础知

识、投影原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园林建筑施工图绘制等,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如“投影原理”包括投影基础,轴测投影,透视

投影、标高投影等,但强调在园林中的应用,标高投影即可大胆删除。而透视投影中,一点透视原理较容易懂,两点透视、多点透视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这里就应当增加授课学时

和实践,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课程内容还可以和园林技术专业相结合,应用一些简单的园林小品,例如亭廊、花架、座椅等,让学生进行实物的绘图演练。园

林建筑施工图是建筑造型设计、建筑工程量计算、建筑施工组织、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但建筑结构复杂、建筑材料较多,其绘制内容复杂,需要突出重、难点,进行分类分级学

习,由浅入深,多结合实际施工教学[3]。

3调整教学方法,采取信息化及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讲授课程内容,学生在讲台下听课,学生课后完成练习作业,导致学生比较被动的学习。现代职教理念提出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争取更多的采取有趣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通过现代教学方法,融入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课前通过一些教学软件发送课前任务,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前学习,做好课程准备。课堂上借助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各抒己见、讨论交流,达到对知识的积极思考和灵活应用。课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完

成练习,使课堂知识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并达到一定的知识迁移性。信息化且互动式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5]。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当充分借助网络、多媒体设备的便利性,以信息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呈现授

课内容。

4“项目化教学”,课程综合项目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或多个能够贯穿整个课程的园林建设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并将实际项目以任务的形式融入教学。例如结合校企合作单位,

选择企业建设的园林项目,让学生参与整个项目,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可以掌握与该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学会相关读图、制图技能,从而实现“项目化教学”。

项目的选择最好具有实用性、典型性、可行性、综合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因为综合项目的设计对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所以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完成教学设计准备工作,通过课

程综合项目设计实践应用,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应技能,更好更快地衔接工作岗位[5]。

5“以证促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以证促学”机制的引入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职业化教育与社会从业规范相衔接,与园林制图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行业评价以社会评价为主,使《园林制图》课程的教学要求与行

业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施“双证制度”,使学生在毕业时,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取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保障学生就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6]。

6结语

现代职教理念是一个灵活的命题,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的对《园林制图》课程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从而服务社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