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雪孩子的故事

雪孩子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雪孩子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雪孩子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把语文教学“故事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语文教学别重要。低年级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想在课堂上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就要多创造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其中“故事”就是吸引他们的一大法宝。在学习拼音时,字母枯燥难记,孩子光靠死记硬背学习起来困难,因此我把拼音教学融入故事中去,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识记。在学习j q x和ü相拼要去掉两点的规则时,先讲小熊ü与朋友j q x相遇时先摘眼镜再握手的故事,再整理成儿歌:小熊ü ü有礼貌,路上碰见j q x,先摘墨镜再握手。这样把枯燥的规则融入有趣的故事中,孩子掌握得迅速又牢靠。

小学生是爱听故事的,教师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能把孩子吸引回到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来。教学中让孩子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鲁班和橹板》一课时,推荐孩子阅读课外拓展阅读书上关于鲁班发明锯子和雨伞的故事,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这样加深了孩子对课文的认识,还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

二、积极创设课堂情境,创造语文学习的乐趣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情境创设得有趣,自然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的。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走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在想象与交流中,培养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孩子通过体验、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学习语文。这是学习方式的一大改革,它不仅使学生学会如何在活动中参与合作,同时提高自身素质,体验合作的乐趣。以下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5》的生字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表示冬天天气特点的?

生:寒流、大雪、北风。

(老师出示生字“雪”,学生认读。)

师:“雪”字为什么是用雨做偏旁呢?

生:因为到了冬天,天气变冷,空中的雨点儿变成了雪花飘下来,所以“雪”字用“雨”作偏旁。

师:你的课外知识还真丰富,原来雪花还跟雨水有关系的啊?难怪用“雨”做偏旁。

雨字头做了偏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通过想象说出原因吗?

生1:夏天,整个天空都被乌云笼罩着,眼看着雨点儿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下来,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所以,“雨”的第二、第三笔写得大大的,把雨滴都包在里面了。到了冬天,北风“呼呼”地吹,雪花在空中飞舞,所以“雨”的第二、三笔变小了,再也包不住雪花了。

师:听了你的描述老师想到了诗句: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那么大的雪“冖”怎么能盖得住呢?

生2:我是这样认识“雪”字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地上的一切都被大雪覆盖了,大山也被雪压扁了,成了“横山”。

师:是啊,大雪后的风光真是无限啊。一个“雪”字让大家产生好多美妙的想象,小朋友们还有哪些关于“雪”的词语吗?

生:大雪纷飞、鹅毛大雪、白雪茫茫。

师:这么多词语啊,要是你们能找到一些关于雪花的诗句就更好了。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大家说得真精彩!大家能把“雪”字在田字格中写得漂亮吗?

雪孩子的故事范文第2篇

隔代教育的家庭如今越来越多,然而年轻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和老人之间存在着诸多分歧。那么,作为年轻的爸爸、妈妈,该如何巧妙化解隔代教育带来的种种困惑和危机,培养出健康、快乐、聪明的孩子呢?

“为什么婆婆如此溺爱孩子却不容我们说一句?”“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怎么就不懂得革新呢?”“孩子究竟是送到托儿所还是让乡下的婆婆带呢?”……

2007年岁末,这些带有时代气息又颇具影响力的问题成了各大门户网站讨论的热点,充分表明当前年轻父母在教子和处理隔代教育方面困惑重重。我们不可否认,老人照顾孩子,为年轻父母减轻了极大的压力,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但随之而来的,受观念、教育、环境的影响,加之隔代老人过于溺爱,致使孩子易养成任性、孤僻、依赖性强、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个性和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科学地看待隔代教育,巧妙地化解隔代教育危机,已成为时下年轻父母迫在眉睫急需学习的重要一课。

故事一:爸爸妈妈,你们不能这样“爱”孙子

当孩子在晓梦的怀里啼哭的时候,虚弱的她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做梦,而是确确实实当了妈妈。母亲和婆婆在她眼前忙碌着,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产假过后,晓梦开始上班了。带孩子的任务落在了婆婆和公公身上,两位老人这下乐坏了,把孙子响响当宝一样。

奶奶每天一起床就开始给小孙子忙乎吃喝,而爷爷一看到小孙子的玩具坏了,就赶紧去拿工具修理,还在抽屉里准备了许多不同型号的电池给响响的玩具备用。晓梦夫妇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有时,晓梦和丈夫刘磊出差,挂念孩子就打个电话。每次,两个老人都是乐呵呵地说:“好着呢,响响乖得很,你们就放心工作吧。”

然而,时间久了,晓梦心中却有了丝丝不悦,因为老人对孙子的“爱”有些过。宠爱变成了溺爱,响响开始变得任性、不听话了。

响响喜欢换新的玩具,可每次玩不到一星期就又缠着奶奶去买新的。晓梦知道后,总会劝说婆婆不要这样惯孩子,可婆婆说:“又花不了几个钱,再说咱家也不缺,小时候不玩长大就玩不了了。”

“可是这样会让他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晓梦争辩着。

“孩子喜欢,就随他好了,又不是什么违反原则的事情。”婆婆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晓梦不解,婆婆为什么不理解自己?这样下去,响响会因早期教育不当影响一生的呀!

一天中午,晓梦回家取东西,见桌上的饭菜都凉了,却不见婆婆和孩子人影。公公告诉她,说响响尝了一口菜就不吃了,非要奶奶带他去吃肯德基。晓梦一听就不高兴了,等响响回来,她拉着儿子的手,教导说:“以后不许再吃那些东西,没有营养……”没等她说完,婆婆就生气地反驳说:“又不是就咱响响一个孩子吃,那么多大人还成天吃西餐呢,怎么都没说不健康。再说你们小时候是没有这些,有的话你们也会馋得很。”

“妈,我是说这样太惯着他了,挑三拣四,而且不利于健康。” 晓梦语气有些着急。

婆婆没理会,径直走回了自己房间。

那一刻,各种滋味袭上晓梦的心头,有气愤也有委屈。

慢慢地,晓梦发现自己每次给响响纠正错误,婆婆总会替孙子开脱。不仅使得婆媳关系紧张,就连响响和晓梦也产生了隔膜。

晓梦跟刘磊谈起公公婆婆对响响的溺爱,希望他能出面管一管,刘磊很赞同妻子的说法。可响响淘气的时候,刘磊刚一张嘴,就被父亲给压住了。刘磊也不明白,为什么早年冷酷的父亲会对孙子如此溺爱,以至于他连瞪一眼儿子,都要看父亲的脸色,因为弄不好父亲就会跟他急。刘磊从小是被严厉的父亲一手打大的,只要刘磊有什么做得不对,父亲就用巴掌来解决。可如今,父亲突然变得温情起来,无论响响做什么事,都由着他。这让刘磊感到很纳闷。

晓梦感到,如果让响响再这样发展下去,将来是什么结果无法想象。她让刘磊给两位老人传话,要么改变教育方式,要么尽早把响响送到托儿所。接到消息的两位老人顿时心生怨气,他们觉得自己对孙子那么好,却还惹得儿媳不满。两位老人和晓梦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了。

专家点评:

都说隔辈人对孙子孙女疼爱有加,那是一点不假。从奶奶所说的话里可以看出,她只有一个心思:让孙子吃好、喝好、玩儿好。但她没有考虑到的是,响响这样能不能“长好”。

孩子要长得好,必须具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素质。而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人格特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婴儿从1岁就可以出现分享,两岁就开始主动助人,所以培养孩子是要从小做起的。

而老一代人缺乏这方面知识,时代前进了,旧有观念还没有消除,这是隔代教育非常致命的缺陷,会造成孩子成长后被社会接纳有难度。

还要指出的,正是这种过分的溺爱,让孩子有求必应,扼杀了孩子在三四岁时正常的“反抗”。这种正常的反抗,是幼儿形成“我自己做”意识的必经之路。这样,成人以后会有较强的自主性。如果一切都不需要争取,自主意识怎么能形成呢?其实,过分溺爱的反面是过分严厉,造成的危害是一样的。溺爱是造成“不需要争取”,太严厉是形成“不允许争取”,同样摧毁了孩子的自主性。

故事二:怎么办,被乡下父母带大的孩子问题多

林雪怀孕8个多月时,从上海回到了重庆的老家。理由是在重庆生孩子的花销要比上海便宜一半儿,而且孩子生下后就准备让父母带着。

林雪和丈夫都是工薪阶层,新房刚交首付,每月还要向银行“贡献”近4000元按揭,剩下的钱不足3000元,靠这点收入在繁华的大上海养活一个孩子该多难呀!何况林雪父母早就嚷开了:“外孙一生下来就让我们带,孩子的奶粉钱也不要你们出一分!”这在林雪听来有些酸涩,但还能怎样呢?

2001年2月,林雪在医院生下女儿。孩子7斤8两,顺产,几乎没怎么折磨妈妈就呱呱坠地。从医院回家后,林雪母亲就带着外孙女睡觉。老人把喂奶、换尿片这些事都做得熟练利落,还能抽空给林雪熬汤做饭。孩子50天,林雪的产假将满,留下孩子独自回上海。在机场,林雪抱着酣睡的女儿眼泪簌簌地落:“宝贝,妈妈对不起你。但我保证当你回到上海时,一定是最幸福的孩子。”

对女儿的牵挂和不舍,很快被繁忙的工作代替。当上了父母,肩上担子也就重了许多,林雪和丈夫分别找了份兼职,日日忙得昏天暗地。原本定好五一长假回重庆看女儿,因为公司加班不得不放弃,父母又以重庆天气好为由不带孩子去上海。国庆节期间回家,看到母亲怀里长出牙齿笑作一团的女儿,林雪竟觉如梦般的不真实。伸手要抱孩子,女儿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儿地叫“姥姥”。林雪和丈夫很失落:亲生骨肉不认我们呢。

夫妻俩足不出户待在家里陪着女儿,她终于不再认生,还能含混不清地学着叫“妈妈”和“爸爸”。回到上海后,林雪打电话想听女儿叫“妈妈”,这小妮子叫的居然是“姥姥”,林雪心里很不是滋味。丈夫安慰她:“女儿跟着谁当然就跟谁亲。接回来了,她就只缠着我们了!”

孩子渐渐长大,粉雕玉琢,聪明可人。林雪每年见女儿两三次,女儿也渐渐和她亲了,见面了撒欢似的往她怀里蹭,分别时哭得撕心裂肺,画的画也常常是她幸福地牵着爸爸妈妈。

2007年,林雪终于熬出了头,丈夫升了职,房贷提前还清,她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将女儿接回上海。可这丫头根本不领情,姥姥回重庆后,她就不再叫“爸爸”“妈妈”;穿衣服像姥姥一样把袖子卷起来;喝汤时像姥爷一样发出响亮的咂嘴声。6年来一直跟老人生活的女儿,动作和习性都显得“老态”,这让林雪心里很不舒服。而更让林雪伤脑筋的是,她每次对女儿说话,女儿总是说“要得”“干啥子嘛”,浓浓的地方口音怎么能行呢?于是,在一次电话中,林雪跟母亲抱怨:怎么惯了孩子这么多毛病。母亲生气了:“我带孩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是你们自己带,你们两个和孩子都得饿死!”

9月份女儿上小学,不到一个月林雪接了班主任5次“投诉”:让她说普通话她却坚持讲重庆方言;课间操时拖拖拉拉老掉队;看不惯同学就说“我让我姥爷打死你”;游戏时不跟男生玩,理由是“姥姥说读书时不能跟男孩恋爱”……

林雪真是哭笑不得,闺女已被老父老母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拖沓、固执而传统。更要命的是,要想女儿像其他孩子一样听父母的话,相信、亲近父母,并能跟随父母的节拍健康地成长,似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专家点评:

在当前这个纷纷扰扰、竞争激烈的社会,像林雪这样的年轻母亲不在少数。她们想法太简单了:孩子几岁以前,先让老人带着,等长大一点儿,再自己带。殊不知,孩子从一出生,18个月内必须和母亲形成亲密关系,否则终生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自信,也难以相信他人。林雪不懂得,其实女儿画的一家三口,只是大人教给她的一个模式。是大人们告诉她:你有爸爸,有妈妈。在幼儿内心,爸爸和妈妈的概念是抽象的,不清晰的。这种概念的缺乏,会影响她一生。

同时女儿从姥姥、姥爷那儿学到的,不只是口音和生活习惯,这些还相对容易训练和纠正。最重要的是,女儿在幼儿期,形成自我认知是先从外部对她的评价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评价,3岁到4岁就基本形成。而这种评价,会永不磨灭地打上姥姥、姥爷给她的“烙印”,这种影响,是年轻的父母无法消除的。所以林雪应该明白,不是姥姥没把孩子“带好”,而是“栽什么树结什么果”,放到什么环境就一定会长成什么样。

故事三:媳妇出尔反尔,婆婆进退两难

孩子满3个月后,汪叶该回到机关上班了,谁来帮忙照看孩子,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早在孩子出生前,婆婆就多次“主动请缨”,对汪叶夫妇俩说:“我就建伟这一个儿子,你们又只生一个孩子,孩子出生后,我愿意来武汉帮你们照看。”

对于母亲来省城帮忙照看孩子,建伟没什么意见,可汪叶却不乐意,只不过当时孩子还没出生,她没有把不要婆婆带孩子的想法表露出来。

就在汪叶和建伟商量准备请保姆时,婆婆从县城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她兴高采烈地对儿子媳妇说:“这次来我就不走了,就在这里帮你们照看孩子。我有退休金,不会给你们增加负担。”

面对老人的满腔热情,汪叶直截了当地对婆婆说:“妈,我和建伟商量过了,决定请个保姆带孩子。您这么大年纪,孩子的事就不用操心了。”

原以为儿媳是担心自己带孩子会辛苦,后来才知道,她是怕自己带不好孩子。婆婆强忍眼泪,赌气地对儿子说:“好,不带就不带,以后你们别后悔。”结果老人在儿子家住了一夜,第二天连早饭都没有吃,就赶回老家去了。

很快,汪叶从家政公司雇了个二十出头的小保姆。但令汪叶和丈夫没想到的是,小保姆很没有责任心,经常看电视忘了孩子,让孩子把屎尿拉在身上。干了不到一个月,汪叶就炒了她的鱿鱼。此后,他们又找了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当保姆,但汪叶看不惯对方身上太多的乡下人习惯,因此也没多久就把她辞退了。此后又找了几个,都不能让汪叶满意。

看来请保姆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汪叶想到了婆婆。因为曾拒绝过婆婆,她不好意思跟婆婆说,于是让建伟给婆婆打电话。老人本不想来,但经不住儿子好说歹说,还是来了。

婆婆把照顾孙子的任务全包了下来,白天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晚上还带孩子睡觉。一次,婆婆用方言教孙子唱儿歌,正巧被下班回来的汪叶听见,顿时满脸不悦:“妈,你干吗还用土话教孩子唱歌呀?”婆婆也来气了:“我说不来你们非要让我来,现在又看不惯我,做老人真难!”尽管没有再争吵,但婆媳心里都很不舒服。

由此,汪叶开始看不惯婆婆的做法。一天晚上,她看到儿子在木地板上爬来爬去,衣服脏兮兮的,脸色一下子沉下来。婆婆看在眼里,连忙说:“没关系,地板不凉,衣服我给孩子勤换就行。”汪叶没有理会,自言自语地说:“自己不讲卫生,把孩子也带得这么脏。”瞬间,阵阵心酸涌向婆婆心头,可一想到这是为了孙子,老人家也就没去争辩。

接下来,在孩子问题上婆媳俩的分歧越来越大。婆婆在街头给孩子买糖人吃,汪叶说既不卫生又失体面;婆婆带孩子去公园看钓鱼,汪叶就反复叮嘱要小心,千万不能让孩子有一点闪失……每一次,婆婆都忍住了,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

一天下午,孩子感冒了,婆婆自作主张买来西药喂孙子喝下,汪叶知道后又发了脾气:“妈,孩子这么小就吃药,会影响智力发育,你为什么不熬姜汤给他祛寒?你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连这个都不懂?”自己照顾孙子已经很累了,媳妇不仅没有一句体贴的话,反而横挑鼻子竖挑眼,联想到自己当初要来照顾孙子时被媳妇无情地拒绝,婆婆越想越气,收拾行李就要回老家。后来被儿子拉住了,劝说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但从此,婆媳俩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汪叶越来越看不惯婆婆,但又非常无奈;而婆婆呢,回老家不好,不回去也不好,进退两难……

专家点评:

家里弄成这种氛围,汪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一开始,她就不想让婆婆来带孩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孩子出生后,请来的保姆不作为,无奈之下才让丈夫请婆婆来照看孩子。婆婆不计前嫌,偶有差错,汪叶依然态度很差:“……你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连这个也不懂?”

除了缺乏基本的尊重,汪叶也完全不懂得去和老人沟通。有些老人不懂的事情,完全可以用交流和探讨来解决。汪叶的婆婆应该还是通情达理的,而汪叶的种种做法,将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她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如何对待她,难道她没想过吗?

故事四:宠爱但不溺爱,“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孙子出生后不久,儿子和儿媳就开始忙工作,退休在家的李奶奶自然担起了照看孩子的义务。为了不让小夫妻担心,李奶奶一早就对儿媳妇说:“当老人的都喜欢带孩子,有可能会宠爱过度。若你们感觉哪儿做的不太好,就直接跟妈说,妈会结合你们的意见,把小孙子培养成健康又聪明的好孩子。”一席话,消除了年轻夫妇的顾虑。

于是,李奶奶每天的生活开始围着孙子转。早上,准备早餐,还专门查询资料,确定食物食用标准,均衡营养。等孙子睡醒了,开始给他洗漱,喂饭……每每儿媳妇看到,都感觉很欣慰,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特感激婆婆。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的含意李奶奶深为赞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开始有计划地捕捉每一个机会去培养教育孙子。吃饭时,她给孩子讲粮食的来历,以此给他树立珍惜粮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理念;爷爷给买来小玩具时,要他谢谢爷爷,懂礼貌……

孩子聪明懂事,很讨家人喜欢。

一个周末,天下起了小雨,来接孩子回家的妈妈看到儿子抱着遥控电动车在雨中小跑着,李奶奶还在一边跟着。妈妈一把把儿子抱在了怀里,说:“下着雨怎么还出来玩呀?”孩子喃喃着:“我答应给小朋友拿玩具玩,可是他走了。奶奶说答应人家的事就要去做,这叫诚信。”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孩子快到3岁了,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可李奶奶却认为学校的那些知识上学后再学也不晚,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分辨能力。于是,在发现孩子很喜欢蝴蝶时,就买来不同的蝴蝶标本,挂在墙上,然后,一一讲解蝴蝶的各个部位名称。熟悉之后,再让孙子对比标本的不同颜色、粗细、形状等进行分辨,培养了孩子的思考和辨别能力。

同时,李奶奶注意小孙子的德育教育,告诉他:“爷爷陪你玩、给你讲故事,说明爷爷爱你,你也要学会关心爷爷;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但是天天都在挂念着你,说明妈妈把你当作了她的小宝贝,你呢,也要学会感谢妈妈呀……”为了强化孙子的领悟能力,李奶奶还专门做了一个互评本子,用来记录小孙子每天所做的感人事情,同时也让他来监督大人的行为。一段时间后,效果甚好,每当奶奶买菜回来,他都在楼下迎接,然后接过菜拎着上楼;晚饭前,又会乖巧地把药送到爷爷面前,看着爷爷吃过后再离开。

每天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评,谁的表现好,就给谁贴上一个“五星”的小贴画。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孙子入学。

红星积累多了,李奶奶就会在一定的数额范围内满足孩子的小要求。有一次,李奶奶正好和老伴在杭州旅游,正要返回时,接到了孙子打来的电话:“奶奶,我的红星够数了,我想要一个蓝色的书包,可以放很多书,好吗?”听孩子的要求并不过分,李奶奶当即答应。为了满足孙子这个愿望,跑了大半个杭州终于买回来了。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李奶奶发现他喜欢看电视,就主动帮其物色有利成长的内容,恰巧电视正在热播《士兵突击》,而剧中许三多身上那些闪光点正是时下孩子所欠缺的。于是,每天电视开播,一家人就围在一起陪孩子观看,结果这部电视剧看下来,小孙子竟然出现了变化,每天早上不用奶奶叫醒了,自己打理好书包就上学,而且学习成绩也很棒。

看到孩子一天天懂事,父母亲也非常感激爷爷奶奶付出的辛劳。

祖父母须知:

怎样做才能培养好孙辈

1.学习重新面对和调整自己的新角色。作为祖父母,应该是一个辅助教养的角色,要主动地和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及其配偶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尊重他们的感受,随时修正自己不当的教养方式。

2.学习重新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接受新鲜的健康观念,科学有序地和孙子女生活。调整自己过时的、不健康的喂养理念。

3.学习管教态度和管教技巧。祖父母管教小孩子易走两个极端:要么一步不落地分分秒秒“严加管教”,要么“放任宽松”到说怎样就怎样,毫无约束,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条件最好看一点育儿的书籍和电视节目,吸收一些新元素,提高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

4.体认现实生活形态,认知当前流行文化及价值观,尽可能地接收时下的文化元素。否则,待有一天连孙子女的话都听不懂,管教从何谈起呢?

5.学习建立新的支持网络。这是“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当自己原来懂得和了解的知识经验不能适应现实时,要善于从媒体、教育界、有成长的同龄人那里得到支持。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学习。积少成多,万涓汇海,不管年龄多大,都可以跟上时代的脚步。

年轻父母须知:

如何同时扮演好

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角色

1.首先要以最诚恳的态度请自己的父母“进入学习状态”,让祖父母们明白:请他们学习扮演新角色不是不尊重他们,而是让他们从单纯的“疼爱孙子女”的祖父母成长为“教养孙子女健康成长”的前辈。

2.要学会感恩。年轻的父母必须明白:你们的父母是没有义务教养你的子女的,他们来帮助你带孩子是亲情的恩惠。尤其是年轻的母亲,当你充满感激之情的时候,才可能以最通情达理的态度和婆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有很多意见,换个方法说出来,可能就完全改变了对方的态度,由拒绝变成接受。

3.要学习扮演真正的父母亲角色,尤其解决长久分离状态的亲子关系问题。特别是母亲,不论自己工作多忙,不论自己事业心多强,都必须在孩子出生后的18个月内,放慢一切节奏,把主要精力放到孩子身上。要知道,一年半的时间,在你自己的事业历程上只是较短的时段,一切都可以再补;而对于孩子来说,这段时间几乎可以决定他的一生!

4.学习调整和改善夫妻关系。大多数年轻人的家庭,在有了孩子以后,由于种种的无经验和忽略,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婚姻关系。很多男人会说这么一句话:“我现在在家里是三等公民。”所以年轻父母要善于建立新的三点支撑平衡,夫妻携手,才能有力量化解隔代教育家庭中的各种冲突,提升隔代教育的质量。

本刊观点:

隔代教育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确处理好隔代教育关系,重在改变三个模糊认识。一是改变小孩子懂事前无所谓,懂事后再教育也不迟的思想。否则,会误了孩子的一生。小孩子在0~6岁的关键期,要完成自我、认识社会、开发想象力以及人格的形成和道德观的培养。老人存在着语言沟通、价值观念、管教技巧、文化刺激、相关资源网络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和欠缺。所以年轻父母必须理解在三代人共存的架构中,他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是沟通与交流的中枢环节;二是改变小孩子要成才,要尽早多学知识的观点。经过这么多年“望子成龙”,给小孩子灌输知识的风潮之后,很多父母终于开始清醒,懂得了在婴幼儿时期最关键的不是增长知识,而是形成人格;三是改变教育小孩子(尤其是学龄前)是人的本能,天生就可以完成的观念。这种认识在今天这样信息爆炸的年代是完全过时的。完成婴幼儿的培养是需要学习的,祖父母要学习,年轻的父母也要学习,还要教会小孩子学习和祖父母相处,三代人都有一个努力的空间。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祖父母和父母亲都要格外重视独生子女的同伴关系,要为孩子创立适宜伙伴关系的条件。因为这种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同时可以满足儿童归属、爱及尊重的需求,对培养儿童的良好健全人格非常重要。如果缺失这种同伴的互动,让孩子在完全封闭或者恃宠而骄的环境中长大,极有可能在碰到一点挫折的时候就出现人格障碍而酿成大问题。

建议年轻父母

把以下几点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1.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即使此时此刻孩子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他也永远在爸爸妈妈心里,得到时时刻刻的惦念;

2.是祖父母养育了父母亲,现在又在帮助父母亲带孩子,孩子应该尊重祖父母;

雪孩子的故事范文第3篇

风簌簌地刮着,大片的雪花在空中飞旋,久久不愿落地。地面上早已堆积已久的积雪,又被风吹得蠢蠢欲动。在北方冬天的一处荒野,上演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黄昏时分,猎人来到了枯树林,在一堆乱草中,他发现了一只狼崽,欣喜中,他用口袋一兜,吹着欢快的口哨向家走去。小小的狼崽还未断奶,哀求的呜咽声唤不停猎人的脚步,娇小的爪子扒不开束缚它的布。

第二天清晨,母狼回来了。这是一只离群的母狼,后腿上的伤口牵扯着每一根神经,致使它每走一步,都挨着巨大的痛苦。它的嘴里叼着一只肥硕的雪兔,这是它守了一天一夜才捕到的。它怕孩子饿到,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可眼前的一幕,使它瞬间崩溃:孩子不见了!

母狼发疯似的到处呼唤着自己的孩子,它希望能听到孩子的回应。可是它失望了,孩子的确是不见了。它挪着自己受伤的腿,嗅着幼狼的气味,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天无休止的寻找,它停在了猎人小木屋前,它知道自己的孩子就在里面。它呼唤着,呼唤着,当听到幼狼微弱的回应时,母狼叫得更卖力了。

猎人当然也发现了母狼,他为了不让到手的猎物跑掉,将屋子里里外外锁上,任凭母狼叫破了喉咙,幼狼无助的呜咽。

又是一天过去了,母狼选择离开。猎人还没有高兴半天的时间,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的屋外被一大群狼围着,呼叫着。母狼竟然在半天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同伴,想要救出自己的孩子。

整整三天,猎人实在无法忍受,他举起了自己的猎枪,对准了屋外的狼群。其他的狼一哄而散,只有一种腿部受伤的狼没有动,那就是幼狼的母亲,那只母狼,它嘴里叼着那只肥硕的雪兔。

它紧紧地盯着猎人的枪口,好一会儿,它转过身去,跛着脚向前走了两步,又转过头来,眼睛越过猎人看了看木屋,深深地看着,然后扬长而去。

猎人发现幼狼断奶了,他决定外出打猎,回来就将幼狼卖掉。但临走前,他忘记了一道锁——窗户是半掩着的。或许是认为母狼不会再来了吧。

猎人来到了一片树林,大风忽然席卷而来,越刮越大。这暴风雪似乎要消灭一切。在这样的天气里,注定是没有收获的,猎人攀着树枝,几乎是爬着回到了木屋。

雪孩子的故事范文第4篇

小龙和小兔的故事

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 的动物,平日里左邻右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星期天,天气非常好,小龙刘刘把家庭作业做完以后,到邻居小兔雪雪家去玩。刘刘和雪雪在客厅里玩搭积木的游戏。他们一会儿搭房子,一会儿搭小气车……玩得可高兴了。雪雪看见刘刘搭的积木很有创意,心理十分妒忌他,上前就把刘刘搭得积木全推倒了,刘刘见自己辛辛苦苦搭的积木被雪雪推倒了,心理十分生气,于是就和雪雪争辩起来,雪雪不道歉反而还要把刘刘赶出家。这时兔妈妈下班回家了,看到两个小家伙谁也让谁,都有各自的理由。兔妈妈慈祥地摸着两个孩子的头说:“孩子,你们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雪雪听了知道错了红着脸向刘刘道歉,他们握手之后又成了一对好朋友。

经过动物们的努力,他们小区被评选为:“2008年和谐小区”。

雪孩子的故事范文第5篇

“指望孩子看一本书就能学会许多东西的心态要不得,选书不要以有用为目的,学龄前的阅读,更重要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Parents:有了宝宝以后,自己的童书选择观有何改变?

于露:如今我在策划选题时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选书。有些书看似画面构图简单,但非常富有儿童情趣,讲述方式也很儿童化,所以孩子一看就会喜欢,并要求多次给他讲。但有些偏成人的图画书,可能色彩构图都很美,但主题偏成人,孩子难以理解。

还有一点就是,自己比较偏爱英美的图画书画风,对于日本、韩国的有的图画书偏涂鸦风格的画风不太喜欢,但后来发现,自己的眼光太主观了。孩子看图画书最重要是看故事是否有意思,不同的画风之间没有美丑的区别,但可以丰富他的各种感受。

Parents:在给孩子选书时,你都会遵循什么原则?

于露:首先是看出版社、挑作家、选经典品牌。文学类图书,尤其是图画书,没有过期之说,越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书越是好书。《巴巴爸爸》《蓝精灵》《鼹鼠的故事》《阿罗》《小玻》《小乌龟富兰克林》《鼠小弟》等,这些品牌多是一个国家多年来沉淀积累下来的,被认为是国宝级的图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其次是选书多问问孩子,不要太有功利性。我经常在书店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挑的书各种不满意,认为孩子看这些书学不到东西,然后自己手里拿着一个看似性价比很高的“百科全书”硬塞给孩子。这些书且不说内容编排如何,就是想让孩子看一本书学会许多东西的心态都要不得。

还有一点是,孩子看什么书自己定。我家里有个图书柜,上面摆了上千本童书,有些童书是我买来作为工作参考用的。但孩子每天可以自由翻阅,并挑出几本睡前故事时间讲。一本书的好坏,从孩子阅读的频率就可以看出来,有的书读过十几遍还在读,有的书读过一遍后就不再翻看。孩子反复要求阅读的书,父母一定不要嫌烦,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阅读没有起跑线,切莫‘超前阅读’,让孩子享受一步一步成长的乐趣,不好吗?”

Parents:在给孩子选书时,你都会遵循什么原则?

邱晓亮:第一,要正规。现在童书市场上鱼龙混杂,凡是没有作者和绘者署名,只是“××工作室”编的书,一概不买。另外,淘宝盗版横行,在那里挑书要格外慎重。

第二,认大牌。童书界有些比较好的公司和出版社,在它们出的书里挑选,一般来说不会出大错,比如“和英”“启发”“蒲公英”“蒲蒲兰”“爱心树”“接力”“信谊”“步印”“二十一世纪”等等。

第三,看奖项。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如果不太了解童书,很难判断一本书的好坏时,看奖项是最简单的方法。中国的这一代孩子很幸福,最近十余年里,中国几乎引进了国外上百年的童书精品。“凯迪克奖”“格林纳威奖”“安徒生奖”等国际大奖作品陆续出版。从这些由专业评审精挑细选出来的作品开始读,总是好的。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必须阳光。这是我自己恪守的原则。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只给他看积极的、美好的、温暖的东西,那些凶残、令人伤心、情绪黑暗的内容不会出现在我家的书架上。我坚持给幼苗期的孩子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待到他扎好根之后,再让他接受风雪的洗礼。

Parents:作为童书编辑,你最想给父母关于选书方面怎样的建议?

邱晓亮:最想说的是,不要着急,慢慢来。因为我发现,许多妈妈给孩子读书也喜欢“提前一步”。比如我们出版的科普书《小小牛顿幼儿馆》是最适合幼儿园孩子的,有大量游戏、手工和小实验,让孩子亲自体会和见证科学的妙处。但有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非要让孩子直接看《小牛顿科学馆》,理由是“他也挺喜欢看的,能看懂”,话里有一丝得意。实际上,《小牛顿科学馆》更适合小学的孩子,知识量相对更大,而少了游戏,实验的操作难度也更大。让孩子享受一步一步成长的乐趣,不好吗?

“当我不喜欢她的某些小趣味时,我不会拒绝读给她,而是更加注意观察她的阅读反应,因为恰恰是这一点,会提醒我尊重孩子的视线高度。”

Parents:孩子喜欢的书和你喜欢的一样吗?你如何看待这种“不一样”?

雪枫:大部分情况下,我对她的阅读口味相当有把握,这也是有赖于我们这几年来亲子共读所积累的实战经验。但确实有些时候,她的某些小趣味,不是我所喜欢的,这时候,我不会拒绝读给她,而是更加注意观察她的阅读反应,因为恰恰是这一点,会提醒我尊重孩子的视线高度,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童书。她喜欢的,肯定有她的道理。有时候大人会觉得孩子喜欢的某本书“幼稚、无聊、没意思”,但这恰恰是符合孩子认知和思维规律的,这时干万不能因为大人的“武断”而一刀切。

Parents:在给孩子选书时,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雪孩子的故事范文第6篇

F逆反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在观察儿子的成长时发现,语言是复杂的排列组合和归纳演绎。

小朋友语言形成的过程也是思维迅猛发展的阶段。当儿子的逆反思维开始发展的时候,我说长方形,他说“短方行”,我说乖乖吃饭,他说要“坏坏吃饭”。慢慢地,他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寻找我话里的漏洞。我告诉他很多水果要削皮才能吃,举了几个例子,没想到儿子很快接口:草莓不用削皮。我跟他讲了水果、蔬菜、肉、鱼、蛋、牛奶的营养作用,然后告诉他零食不好,一袋一袋开了口吃的都是零食。他想了想,告诉我,水不是零食。因为我一直没提到水。

F类比思维

孩子还会根据自己有限的生活常识开始类比。儿子参加了幼儿园的运动会,回来后搬了一个小凳子放到大椅子上,要求坐上去,说这是看台,这样就可以看运动会了。把各种类型的玩具车摆在一起,说是给车开运动会。我告诉他下雪天就可以堆雪人,儿子马上接口说:“还要堆雪火车、雪消防车……”他喜欢迷宫,在他眼中,好多东西都可以是迷宫,校园里的草坪、健身器材周围不同颜色的瓷砖都被他想象成迷宫,用他的翻斗车在沙子里也能走出迷宫来。所以我也会帮他寻找各种类似迷宫的东西,用围棋的棋子和家里的各种积木帮他做迷宫。我有意识地开始培养他的类比思维,拿着他的玩具直升机问他,上面的机翼和蜻蜓的翅膀像不像?竹蜻蜓的原理也是靠转动叶片飞上天。

记得在《小小牛顿幼儿馆》的书上看到过黑猩猩用树叶舀水喝,我专门找来树叶让他玩沙子,告诉他树叶不仅可以舀水也可以舀沙子。刚好跟他玩沙子的勺子一对比,我惊讶地发现,会不会勺子的形状就是从树叶类比出来的?因此特意带孩子去寻找,并由此还引发了其他方面的思考:笔的直筒状也是从树枝演变来的吧?人类一开始应该是用树枝先在地上写写画画吧?

F想象思维

联系的思维对处于图像直观阶段的孩子来说,更多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我告诉儿子熊会冬眠,他会问我蜘蛛会不会冬眠,我只好上网去查,竟然发现确实有冬眠的蜘蛛;我告诉他有雾会影响飞机起飞,他马上会问雾天影响火箭发射吗;我给他讲过火山和原子弹,他会联系在一起,问原子弹在火山上爆炸会怎么样;我告诉他洪水很恐怖,但是塑料瓶可以在洪水上飘起来,他就会问如果小孩子只有塑料瓶那么小,是不是就可以在洪水上飘起来了;看到双层公交车之后,非得让我上网给他查有没有双层火车和双层飞机,百度的结果竟然是有的。我得感谢儿子,因为他的好奇和想象力,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增长知识。

也有些啼笑皆非的事情,在路上看到一只横着走的螃蟹,儿子马上问:“还有什么横着走?”我百度了一番,发现只有一个答案:有钱的人。

孩子的想象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会有意识的跟儿子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漫无边际的联想。有一次在路上刚好碰到一只死青蛙,我和儿子认真地讨论了青蛙可能的死法。讨论的结果千奇百怪:被电死,被雷劈了,自己撞墙了,开枪自杀了,过马路不看红绿灯被车撞了,被火车轧死了,被巫师施了魔法了,雨下得太大被淋死了,还有可能碰见电击小子了……还有好多我不记得了。后来我寻找了很多主题来跟他讨论,“假如你变小了”“假如有棵神奇的树”“假如有个长发国”“人能分成哪些类型”“人的手指有什么用处”等等。

F批判思维

雪孩子的故事范文第7篇

北极,被称为世界的冰窖,是寒冷的代名词。在这儿,生活着一种浑身长满绒毛的小巧玲珑的鸟儿――绒鸭,它们的绒毛比天鹅的绒毛还要柔软,它们的爱能感天动地。

这一天,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绒鸭悄悄降临在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它的却是一片永远也望不到边的冰天雪地。

它的父母为了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它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给这个浑身光秃秃的小绒鸭做一床温柔暖和的新“被褥”。

父亲昨天一大早就出去了,到处寻找着适合做“被褥”的材料。它冒着难以忍受的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找了整整一天。可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北极,除了雪还是雪,除了冰还是冰,上哪儿去找这做“被褥”的材料呢?

但是,父亲还是不甘心,它还要四处去找,拼命地去找,到更远的地方去找。因为它深知,如果不给这个刚刚出世的孩子铺上盖上一床温暖的“被褥”,要不了几天,幼小瘦弱的孩子就会在这极度寒冷的北极,被活活冻死的。

又一天过去了,父亲还是垂头丧气地回来了。眼看着刚出生的幼小的孩子仍然在寒冷中痛苦地挣扎,“不能等,一分钟也不能再等了”,突然,父亲做出了一个大胆、新奇的决定,它开始用嘴一根一根地往下使劲拽着自己身上的绒毛。

“你疯了,你这是在干什么?”孩子的母亲显然极不理解孩子父亲的这一反常行为,瞪大着眼睛吃惊地望着它。

“这不关你的事,你就别问了……”孩子的父亲仍然用嘴一根接着一根地使劲往下撕扯着自己身上的绒毛。

孩子的母亲心疼得看不下去了,急忙上前制止它的这一反常举动:“求求你快停下,你不能再这样了!你一个劲儿地拽掉自己身上的绒毛,你会被冻坏的!”

“可……可我不拽自己身上的绒毛,拿什么给咱刚出生的孩子铺一个温暖的窝呢?”父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母亲这才明白,在这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北极的冬天,是很难寻找到那些温柔暖和的适合做巢的材料的,它是想用自己身上的绒毛,为刚刚出世的孩子铺一个温暖的窝。

孩子的母亲被深深感动了:“既然这样,那还是用我身上的绒毛吧,你还要外出寻找食物呢!”

“不,还是用我身上的绒毛吧。你刚生过孩子,身体虚弱,还需要保暖,不能着凉……”

夫妻俩相互谦让,各自都争着要拽自己身上的绒毛,但谁也争不过谁,谁也劝不住谁。到后来,父亲每拽下一根自.己身上的绒毛,母亲也要拽下一根自己身上的绒毛……它们你拽一根,我扯一根,一根一根地比着往下拽。它们全身的绒毛都拽光了,只剩下一个血肉之躯……

小绒鸭的父母用这种自残的办法,终于为小绒鸭做了一个温暖如春的窝。父母身上的绒毛成了孩子身上最温暖、也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被褥”,父母博大的爱化作了世界上最珍贵、最难得同时浸满了最浓最深最大最重爱意的“摇篮”。

小绒鸭刮蜜、幸福地睡在这温暖无比的“摇篮”里,冷酷的严寒也悄悄溜走了,悄悄流下了它很少流下的泪水――那是被爱融化成的春水……

刚刚出生在极度寒冷的北极冬天中的小绒鸭是很容易被冻伤冻死的,然而,这一只小绒鸭却没有受到哪怕是很微小的寒冷的袭击。当它长大后,它的好朋友问起这其中的缘由时,小绒鸭想了想,给了朋友一个惊人的、同时也是催人泪下的答案――

“因为我身上裹着的是我的父母!”

雪孩子的故事范文第8篇

冬天到了,对于冬天里的事物,幼儿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小雪花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冬季主题教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1活动目标

1、观察体验冬季的季节特点,并运用相应的形容词进行描述。

2、教育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培养幼儿坚持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冬季的特点。

难点:运用形容词描述冬天。

活动准备

《冬之歌》磁带、录音机、手套

活动过程

教师带着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操场散步。

一、导入“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当中最喜欢哪个季节?”

1、现在是什么季节来到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二、用形容词来形容冬天的特点

1、怎么形容冬天呢?

2、学习“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等形容词。

三、冬天锻炼身体棒

1、看周围的动植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为什么周围的动植物们都不怕冷啊?你们也想这样吗?

2、自由讨论

幼儿讨论中,教师认真倾听,提示一下冬天要多做运动。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

四、欣赏《冬之歌》

1、幼儿在随着音乐的节奏动一动小身子。

2、跟着老师边唱歌,边玩游戏。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2内容与要求:

1、贴等方法表现下雪的情景

2、参与美工活动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用各种方法表现下雪、

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材料,《美术》P16

胶水、小框、白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想象下雪的情景

1.观看活动材料上的背景图

提问:图上有些什么?

2.教师讲述:天空下起了雪,一片片小雪花从天空中翻着跟斗掉下来

3.教师边讲述边将白纸撕成碎片放在小框里

二、下雪了

1.在下雪的情景烘托下,幼儿撕成小雪花放如框内,引导幼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纸并撕成小片。

2.幼儿在背景图上涂满胶水

3.幼儿自由地撒落小雪花

落下后轻轻按压,使雪花粘在背景图上

三、欣赏雪景

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作品

观察指导重点:提醒幼儿将碎纸扔进小框里,保持活动室里的整洁

讲评:我们一起来将我们的作品贴出来好么?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3一、主题名称:

幼儿园主题活动《美丽的冬天》

二、主题选择:

的原由提起冬天,大多数人的感受是寒冷,刺骨的风,一望无边的茫茫白雪,但对于孩们来说就有所不同了,滑雪、堆雪人、打雪仗,这些活动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了《美丽的冬天》这一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冬天的美丽与神秘,激发孩子们对冬天的热爱之情。

三、主题目标:

1.使幼儿了解冬天,学会自我的保护方法。

2.学习用自我的感受,描述冬天的特征。

3.给孩子们讲述有关雪的科普知识。

4.让孩子们欣赏冬天的绘画作品,并自己描绘心中的冬天。

5.教幼儿学会歌曲《我们滑雪多快乐》,并尝试创编歌词。

6.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冬天的童话故事。

四、主题网络图

五、教学活动方案

教育活动

一:歌曲活动《冬天的赞歌》

活动目的:

1.感受曲调的高低,学会愉快的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天眼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开办《我爱冬天》主题活动,使孩子们了解冬天的特点。

2.有关歌曲的磁带与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发兴趣播放歌曲,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了,顺势自然引出对话。

老师:这首歌好听吗?

幼儿:好听老师:想不想学啊?

(二)整体感知歌曲提问:你在歌曲中听都到了什么?

分段学习演唱歌曲1.老师清唱前半段。

2.出示相关图片和播放曲调,引导孩子一句的有节奏的念出歌词。

3.通过提问,让孩子们唱出最喜欢的一句。

(三)整体学习歌曲1.老师先清唱后半段歌曲,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并播放曲子,提示幼儿年初后半段歌词,由于幼儿记忆相要困难一些,老师要有语言和动作上的暗示,以帮助幼儿熟记。

2.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如:老师领唱幼儿跟唱;你一句,我一句,并伴有动作。

(四)活动延伸美丽的冬天到了,有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在不一样的冬天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

教育活动

二:亲身感受活动《走进冬天》

活动目的:

1.通过亲自的参与,让孩子们对冬天有更深刻的认识。

2.在切身感受中,教会孩子们冬天的一些自我保护小知识。

3.通过自我感知,体会冬天的别样美。

活动准备:

1.开展《不一样的冬天》主题活动,激发孩子对冬天的兴趣。

2.讲解一些户外安全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兴趣出示课件-引导谈话,关于冬天的图片(雪人)老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冬天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二)带领幼儿,感受冬天老师:你们喜欢冬天吗?

幼儿:喜欢老师:我们去外面看看好吗?

带领孩子在就近的田野或花园中观看冬天的景色,要求孩子们形容冬天。

(三)活动延伸要求孩子们对春天和冬天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美。并要求孩子们,对自己认为最美的冬天进行描述。通过这些,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并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述能力。

教育活动

三:动手活动《美丽的雪》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活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2.让孩子知道有关雪的知识。

活动准备:

1.小铁铲、胡萝卜等。

2.每个幼儿佩戴手套和围巾。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话,引发兴趣老师:你们喜欢雪吗?

幼儿:喜欢。

老师:那我们出去堆雪人吧。

(二)开始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几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雪人头、身子等。分配工具等一些物品,并进行关于雪的形成的知识讲解。在孩子们制作过程中用相机进行记录。

(三)指导完成老师在一旁积极的指导学生,完成各部分的制作。同时对总体的组装进行协助,但各部分的形状由幼儿自由制作,不进行限制。

(四)活动拓展:

相信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幼儿的亲自制作,一定对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用雪去制作一些自己想象的事物,增进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并加强动手能力,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

教育活动

四:绘画活动《我心目中的冬天》

活动目的1.通过幼儿的手,画出心中的冬天,增进对冬天的热爱。

2.通过绘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花纸和各种颜色的彩色画笔。

2.关于冬天的美景录像和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兴趣首先,观看准备的录像,自然引导幼儿对冬天的想象。

通过话语自然引出活动内容。

老师:孩子们喜欢冬天吗?

幼儿:喜欢。

老师:用你们手中的画笔,画出心中的冬天好吗?

(二)开始绘画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绘画,并走动观察孩子的绘画。

(三)讲评阶段在此阶段,老师只针对每个幼儿作品的特点进行表扬,不对画的整体进行比较,不设名次。

(四)活动延伸通过绘画,每个人都描绘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冬天。此时,老师可以让幼儿们相互观看画作,并可以鼓励互换作品。这样在互相的交流中,进一步拓展想象力。同时交流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增进友谊的过程,从小培养孩子友爱。

六、主题思路

阐述比起春天的生机勃勃,冬天有另外一种宁静的美。本主题活动,就是要通过听歌曲激发幼儿对冬天的想象,实际的亲近自然活动增进对冬天的感知与了解。冬天最有趣的事物就是雪了,通过组织与雪有关的活动,使幼儿了解一些冬天的防护小知识,培养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并增进幼儿对冬天的热爱。最后,通过描绘心中的冬天,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兴趣。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4活动目标

1.了解冬天在户外工作的人,并表达他对他的尊敬。

2.知道冬锻的好处并鼓励幼儿早上起得早,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3.用对称的图案装饰冬天使用的手套。

材料及环境创设

1.要求幼儿观察谁早上起得早。

2.每人一副手大套(将粘画纸剪成手套,两层边用缝纫机缝牢),蜡笔。

3.选择好室外工作人员的观察地点。

4.动画片《不怕冷的大衣》的录像。

5.准备冬天人们冒着严寒工作的照片、图片,布置一个:“不怕冷的人”的展览。

活动流程

感知经验,观察身边早起的人和室外工作的人——激感讨论——表达情感,制作、赠送手套——产生,动画片《不怕冷的大衣》

(一)感知经验、激感

启发谈话:冬天来了,天气好冷,可是有许多人“不怕冷”,坚持早早起,有的还在室外工作。

1.冬天的早上,谁早早起。

(1)讲述家里谁起得早。

老师可以启发提问:①这几天,你在家里看到谁比你起得早?②他们起来做些什么事?

(2)讲述生活周围谁起得早。

①可提问:早上除了爸爸妈妈之外,你还知道谁起得早。可通过幼儿早上的生活环节,启发讲述,如早上点心店的阿姨,送牛奶的工人,幼儿园厨房的阿姨、

清洁工人起得早,为大家做事,真了不起。

②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谈话重在了解那么多早起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激发幼儿对那些早起的人们的感谢尊敬之情。(谈话中还可穿插些

小故事,及画片)

2.谁是不怕冷的人,冬天工作在寒冷之中。

带幼儿到选定的观察地点,找找冬天里“不怕冷”的人。

(1)讲讲自己在户外的感觉。(很冷、风刮在脸上有点疼……)

(2)看看谁是冬天里不怕冷的人?他们在干些什么?(如十字路口的人民警察,在指挥交通;冬锻的人们。)

(3)尝试和“不怕冷”的人交谈。(事先作好联系)

老师带领幼儿可作简单的采访。

①你们在户外工作几小时?

②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你们“不怕冷”?

在交谈和采访访过程中,老师应激发幼儿产生尊敬的情感。

③回到园内,可引导幼儿看看展览(师生共同收集的画片),还有谁是“不怕冷”的人?

(二)制作手套

启发谈话:天气这么冷,我们给那些“不怕冷”的人做手套吧。

1.观察幼儿带来的手套,注意两只手套对称的图案。

说明

组织观察讨论图案,应从图形、色彩、位置安排(手背装饰、手心不装饰)等方面讨论,为装饰绘制时的技能表现,扫除阻碍。

2.按自己的意愿在纸手套上装饰,注意左右对称。

3.涂上好看的颜色、涂得满、涂得深。

4.将自制的手套戴在手上,拍拍手,玩一玩。

5.谈话:鼓励幼儿将自制的手套赠送给自己觉得最了不起的人。

(三)看动画片

1.启发谈话:你想做个勇敢的不怕冷的人吗?

2.讨论:怎样才能不怕冷?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5主题目标:能了解冬季的特征和人们在冬天的生活以及动植物在冬天的变化。感受冬天的寒冷,探索冬天的奥秘。会自我保护皮肤。能不怕寒冷,克服困难,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乐观、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活动时间建议 1——2周

活动设计提示

1、本主题围绕冬天展开,除预设的主题外,还可生成许多三级活动。

如冬姑娘、我和冬天一块玩等。

2、早操活动、体育游戏、数学活动、自我保健等将在生活活动中开展。

3、对动植物怎样过冬的观察、操作、阅读、装饰等将在环境创设中开展。

4、本主题还需家长的积极配合,坚持让幼儿冬练,日常观察,自我保健等可在家庭与社区教育中开展。

重点领域

语言 科学 艺术

活动一 北风爷爷

活动目标

1、养成倾听的习惯,感知语言艺术的美。

2、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冬季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选择具有典型冬季刮风的天气进行活动。

2、故事磁带一盒,冬季故事挂图一幅,北风爷爷头饰一个。

活动建议

1、体验感知法:到户外真实感受北风爷爷的到来,从而导入课题。

2、故事讲述法:教师放故事磁带,师幼共同认真倾听。

听后提问:故事的名字?你喜欢北风爷爷吗?为什么?

3、情景展示法:运用挂图,师幼共同讲述故事内容。

进一步了解小河、树林、小鸟及小朋友的变化,风爷爷的好办法。

4、游戏表演法:师幼分别担当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附:

故事 北风爷爷

冬天到了,北风爷爷呼呼地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出了家门。北风爷爷吹到了小河旁,小河里的水结成了冰。北风爷爷吹到了小树林里,树枝冷得直发抖。北风爷爷去找小鸟玩,小鸟说:“北风爷爷,你吹得我好冷呀,我要回家了,家里可暖和呢。”北风爷爷想找小朋友们玩,小朋友们说:“北风爷爷你太冷了,我们还是去屋子里玩吧。”说完就走进了温暖的房里,还关紧了门窗。

北风爷爷气得直翘胡子,吹到屋子前:“咚咚”地敲着门,他还是想找小朋友们来和他玩。可是,小朋友们把门关得紧紧地说:“北风爷爷,你吹得我们好冷啊,我们不去玩了,我们在屋子里玩。”

北风爷爷想:你们都不出来,我来想个好办法,让你们自己出来。于是,他想了想,说:“呼—呼—,小朋友们!我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快来看呀!”小朋友们把门打开一看,呀!

1片、2片、3片……好美丽的雪花呀!地上白了,屋顶白了,树枝上也白了。于是,1个、2个、3个……许多小朋友都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和北风爷爷一起高高兴兴地做游戏。北风爷爷大声地说:“呼—呼—,你们真是勇敢的小朋友。”

重点领域

艺术 科学

活动二 雪 花飞

活动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唱出歌曲优美的曲调,注意正确演唱休止符及“依呀呀得儿喂”的唱法。

2、进一步巩固对冬季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准备《雪花飞》录音磁带一盘。

2、准备冬季挂图一张(课件)。

活动建议

1、情景导入法:带幼儿到户外观察雪花,讲解雪花对小麦的好处,导入课题。

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巩固对冬天的认识。

2、示范演唱法:教师示范性的演唱,幼儿学说歌曲内容,并跟随教师演唱。

3、分段练习法:分组分段跟唱,重点指导幼儿唱好休止符及歌曲中的“依呀呀得儿喂”,表现出活泼的情绪。

提醒幼儿记住歌词。

4、游戏表演法:将幼儿分组进行音乐表演。

5、剪雪花,布置活动区。

附:歌曲 雪花飞

活动三 取暖用具多

重点领域

科学 社会 语言

活动目标

1、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感知取暖用具能给人们带来的温暖。

2、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取暖用具越来越先进,发展幼儿的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取暖用具(炉子、电暖气、水暖气、电热毯、空调、火炕、火墙等)图片(课件)。

活动建议

1、谈话导入法:在寒冷的冬天,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可以感到暖和?

2、图片展示法:你认识这些取暖用具吗?

3、讨论探究法:你家里用的哪种取暖用具?不同取暖用具的优缺点?还有什么取暖用具(炭盆、手炉、暖水袋)?未来我们用什么取暖用具?

重点领域

健康 科学 语言

活动四 小朋友爱锻炼

活动目标

1、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体会不怕寒冷,积极锻炼,增强体质的乐趣。

2、了解人们是怎样适应冬天的环境的。

活动准备

1、冬季人们跑步、跳绳、打球、跳舞等晨练的情景图一幅。

2、绳子、毽子、沙包、皮球等体育器械。

活动建议

1、谈话导入法:现在是什么季节?这么寒冷的天气,在室外有什么办法使自己的身体更暖和些?启发幼儿说出锻炼的方法。

2、情景展示法: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人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怕寒冷?

3、感知体验法:请幼儿到户外原地不动站3分钟,再选一件自己喜欢的器械玩几分钟,说一说前后的感觉。

4、游戏练习法:请幼儿选择不同的器械,运用不同的方式(集体、分组、比赛等)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