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理素质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社会教育的教育群体有着直接的行为关联
社区教育举办的机构一般固定在一个小区、一个村子、一个工业区或者一个农业合作社中。受教育的群体之间本身就有着深刻的生活接触,自然也会有不可避免的矛盾摩擦。社区教育的群体如果都拥有较为高尚的人格以及完美的情操的话,自然有助于社区生活和谐和社会稳定。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在固定渠道中建立秩序的局限性的根本不同,也是社区教育能够通过有效的心理素质教育推动社会生活和谐的条件基础。
2社会教育提升心理素质的实现途径
2.1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心理教育培训是居民认知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对于心理素质的认识也是提升心理素质的基础。当前社会教育团体提升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主要还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我国很多社区教育是由政府与当地企业或者学校联合举办,对于当地群众有着天然的号召力。利用自身的条件优势,对社区学员进行专业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心理健康学理论教育,提升他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态度。其次,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受众群体相对固定,结构分层明显,有专门针对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中老年人的不同专项的教育机构。在进行心理素质培训时,社区教育能够通过结合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背景的不同,按照实际情况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孤独心理,进城务工人员的自卑心理,青少年的叛逆和好奇心理等的专向培训,使培训的内容更加贴合社区群民的实际需要,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素质培训,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可以在培训之间搜集培训对象在心理健康上面存在的疑惑,了解基本情况之后再开展培训。要灵活变通培训的形式,注重培训的效果,提升培训的质量。
2.2对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广泛的宣传,提升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对于心理素质教育组织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变通,因为心理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而不稳定的过程。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老年大学、社区活动基地、文化公园以及城市休闲活动中心等社区活动相对集中的场所,利用粘贴海报,做公告栏、宣传语、播放心理健康视频的方式在社区内进行广泛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宣传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心理健康专项培训网站,或者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的形式,通过播放宣传片,心理健康专项知识的文章,并在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上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方式,帮助社区教育群体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个人心理健康烦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认同感。
2.3组织社会活动建立互动参与机制
社区活动本身能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参与度,相对于单调的培训与知识宣传,其感染力和影响力也都会更大一些。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多种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但释放心理压力的途径也很丰富。例如,运动有助于化解网瘾,释放封闭,给人活泼开朗;音乐有助于心情调节,去除浮躁,使心情平和;美术能够让人将心中的压抑通过与绘画的互动而释放,减轻心中的压力;而舞蹈则能够提升心理平衡,提高人对于真善美的信仰。社会有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良好基础,也能够通过社区活动建立邻里之间的互动与了解。结合社区情况和社区教育受众群体的基本情况,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太极、棋类、书法、绘画等文体活动,组织年轻人开展田径、球类、游泳等体育活动,组织家庭妇女进行生活小诀窍、厨艺大比拼等专项活动。更能够结合活动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技能和专业素质训练,例如对于小区内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知识培训以及互联网维护培训等。
2.4积极通过环境建设陶冶社区居民的个人情操
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社区内居民个人情操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全面提升与保持社区居民的个人修养,需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建立良好的小区文化与小区环境。建立小区居民团结互助的氛围,实行小区垃圾分类制度,帮助小区教育群体建立互助组织,对小区居民进行互助培训,并打击小区内的不良风气。良好的小区环境的建立,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和行为产生号召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宽与发展。
3总结
关键词 会计人员 心理素质 培养优化
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速度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竞争的出现使的生产交换蒙上一层“你死我活”的激烈色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的主体,它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腾飞,竞争越激烈,淘汰的速度越快,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生存悬于一线,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则更令人担忧。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小型企业面临发展的瓶颈,这里,要说的关键就是企业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优化似乎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会计人员作为关系企业财力命运的重要人员。其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可以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左右企业发展的明天。
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与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关系
企业是市场经营的主体,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服务的组织。企业的盈利性质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交换中所处的地位,优秀的企业不但提供了一流的商品服务,更重要的就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树立了自己在公众中的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企业形象的建立,优秀的商品及服务有赖于企业员工的共同维护。而企业员工自身的素质又在侧面影响着整个企业素质的建立培养。
企业的运营需要多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企业按照其经营规模的大小自由的组合各自的工作部门,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的企业,财务部门都是企业的“心脏”,会计人员作为为财务人员的一分子,需要精明的掌握企业的各项收支,需要明了企业各项资金的流动状态,绝不能允许坏账的出现。可是竞争的激烈,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繁琐,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流入流出,对于会计人员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率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能否适应企业不断加快的发展步伐,能否在琐碎的工作中找到清晰的头绪,能否将一笔笔资金的来龙去脉有条不紊的理顺,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性的技巧来保持职业的敏感度,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优化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来自社会专业机构的大多数调查显示,现在企业会计人员的选拔以及各行各业会计人员的流失程度都主要取决于面临大量的繁琐的工作心里最后的防线崩塌所致。以前的企业会计人员入门培训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重要课程,但如今,随着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崛起,将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已是大势所趋。面对会计领域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抵挡住外界的压力与诱惑,才能真正的在这个行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强劲的助推力。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工作程序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企业运营的展开,有利于企业资金流动活力的增长。往小了说呢,就是最直接的能够减少工作失误的发生,有助于减少企业的损失,这样就能在企业中形成一股良好的工作风气,进而然地就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带动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优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会计行业有一种统一的对会计的认知,就是会计人员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素质,只需要将公司的“面子帐”做得天衣无缝。会计人员只重视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并不讲求心理素质的锤炼。无数的实践证明,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会计其账做的再滴水不漏,也只是昙花一现,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那些优秀的业内称赞的会计师虽然其专业水平不一,处理账面的技巧不同但都有一个共性的特征,就是心理素质绝对过硬。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在繁琐的工作面前时刻保持冷静的工作态度,戒骄戒躁。众所周知,会计行业需要一些精英的会计人员,但这些精英人员的厉害之处并不只是他们的专业级别有多高。在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之初,所遇到的挑战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面临的压力也是来自各个方面,在发展之初所遇到的琐碎的事务肯定很多,加之公司整体的内部结构以及公司的各项运营政策都处于实验摸索的阶段。因此,会计的工作并不像在大企业中一般做的准风顺水,按部就班。会计人员可能需要处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保持理性冷静的工作态度,做到乱中有序才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
(2)会计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能随意泄露财务数据。前文所述,会计人员掌握着公司财务的动向,如果不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能形成正确的指引自己行为的内心信念,就会走上一条对公司不负责任的错误之路。有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随意的泄漏工作数据,违反公司的保密要求,妄图通过交换公司财务数据得到自己想要的狭隘的个人利益,有的虽然没有外泄自己所知的公司财务数据,但私下里却对自己要好的同事透漏公司的财务账,这些都是会计人员职业心理素质不强的表现,都会为公司企业的经营带来困扰。
(3)中小型企业应时刻加强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训。中小型企业应将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司企业的政策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素质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只有企业真正的将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纳入职业培训并付之于较大的比重,才能真正的提高整体的素质,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培养一支专属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4)最后,会计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紧张的工作中找到缓解压力的方式。良好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良好兴趣的培养有助于会计人员在紧张的高压似的工作中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迎接工作上的挑战。
结语: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却对会计人员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应从现在开始纳入中小型企业发展培训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乔玉双.办刊者也要讲究职业道德.财务与会计.2009(10).
[2]北京市成立职业道德专项考核鉴定所.中外企业文化.2010(07).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员 培训 民航运输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239-01
目前,我国每年飞机增加130架左右,年运输总周转量达到了500多亿吨公里,鉴于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急需一大批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并且还要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现如今,空中交通流量管制工作中应用了大量的高科技,运用了着越来越先进的管理手段,并且,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长,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职业素质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以适应现如今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
1 目前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员及培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从90年代初以来,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管制员的职业素质。在培训空中交通管制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研究出更加先进、科学、周密、实效的人才提高计划和培训计划。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地认识和支持空管职业,在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了空管职业素质的培训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管制员的培训和管制员的选拔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管制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得出现,甚至在管制队伍中有一些管制员根本就不适合管制工作,这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大隐患,要解决这一隐患是相当困难的。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管制员的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年轻的管制员具有一些缺点是不能忽视的,他们的稳定性较低,不太熟悉业务,管理经验不丰富等,这些都会影响到空中交通的顺畅性。
2 如何有效的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培训
2.1 对培训内容进行改进
对于管制员的培训内容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对管制员进行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管制员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追求正确的政治信仰。此外,还有利于管制员形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对管制员进行培训时,应该对其业务能力进行培养,使其熟悉和掌握该岗位所需要掌握的具体的操作流程,尽量将岗前适应期缩短,高效率的为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合适的人才。此外,相关专业院校要及时的更新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地让学生定期的到管制一线体会实际的工作,尽可能的使学生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3)培训管制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随着我国空管中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渐的遏制和剔除了管制工作中原先存在的一些随意性较大的行为,管制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其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并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对此,首先要是学员对工作中风险性和责任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空中交通管制员是一项高风险性和高责任性的工作,学员在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还要逐渐的培养积极性和规范性的工作作风,如此,管制员才能为将来的安全故那里工作打好基础,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做到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拥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战斗力。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管制员职业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与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工作性质有关,因为,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和突发性的工作,这就需要管制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管制员的心理素质不强,将会影响到其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以往在对管制员进行培训时,一般都不对管制员做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只是培训相关的职业技能,导致管制员心理素质不过关。因此,在进行管制员的选拔工作中,应该将心理素质测试这一项加入到考评中,尽量选取心理素质良好的人员。另外,在对管制员的培训工作中,加入心理素质培养这一项,可以适当的采取加压和激励手段,使期逐渐的融入这项特殊的管理工作中。
2.2 进一步加强实训力度
要克服原有的管制工作的模式,尽量制造一些突发问题方面的培训,让管制员参加到大流量情况及特殊情况下的管制技能培训中,这样有利于是管制员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运用敏锐的反应来处理特殊情况,增加一定的处理突况的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做好准备。对于国外一些先进的知识,应该定期的设立小组到国外去进行培训学习,以适应新的设备。管制员要对每次的培训做一个小结,总结其中的得失与经验,分析并总结出现较多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反复的演练,以防实际的工作中相似错误再次出现。
2.3 提高培训队伍的素质
进行良好的空管培训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可以提前发现一些安全隐患,然而,一支强有力的培训队伍可以增强培训的指导力量,增加培训的效果。因此,组建空管培训队伍时,应该从空管专业技术专家、单位管理者、高级技师这些人中挑选,以组成空管培训队伍。
2.4 建立起培训的长效机制
在全面调整现有的培训制度时,应该按照依法培训、依法管理的原则,并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对培训程序进行修改和完善,改变落后的状态,逐渐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使管理和培训工作更加的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
3 结语
多年来,中国民航在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培训方面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实现人才的培训和提高计划,从传统的师徒式培训方式到现在的多样化培训方式,都是为了使管制员能够尽快的了解和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并满足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做好交通管制员的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宇.空中交通管制员“错,忘,漏”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才智,2011(1).
[2] 刘文棣,苗旋,金庆昕.加快培养空管核心人才努力破解民航发展难题[J].中国民用航空,2006(9).
[3] 崔子迅.飞行安全的护航人――空中交通管制员[J].广东科技,2004(1).
一、特殊教育教师开展心理资本培养
教师的工作职责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及品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个人素养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反作用于老师,促进老师提高完善。教学相长是一个长期相互积极影响的过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人格与品质的提高需要的过程更漫长,而这期间教师的心理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品质的教育和影响主要是教的心理素质修养水平,因此,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才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自身心理健康的平衡。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需要其发挥优良的心理素质,这也是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但是目前教学效果关注的大多是教师的知识、专业特长、教学能力等有利于提高理论知识的部分,而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和培养就少了很多。往往习惯以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行为,从而使得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倦怠等问题。要改变这些问题,建议充分引用心理资本的理论,针对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组织开展心理资本的培养,激发教师的内在心理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心理能力的成长,有利于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加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实际上,人们对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不够重视,常规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仅浮于形式,成效不明显,这是导致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效率低、职业成就感缺乏、工作倦怠的原因之一。因为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不同于职业道德,传统上单纯以职业道德来对教师进行约束,忽视了他们个体正常的内在心理需求,使得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心理负担和压力更大。
因此,针对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有效地进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再教育是很必要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因素之间具有良性互动和循环效应,积极开展心理素质的培训和再教育,可以激发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自身内在的积极心理状态,如幸福感、满足感、自豪感等,从而建立和增强个人的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这种培训模式从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角度可以正面引导和激发教师积极的能量,有效地增强其职业幸福感,降低工作倦怠水平,有利于推动中小学特殊教育的发展。
三、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提高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在于内因,同理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是一样,它是个综合漫长的过程。因此,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应有效利用工作和生活经历,不断地学习,积极主动提高完善个人心理素质尤其是情商素养,这个过程也称作自修过程。充分结合工作实际,把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经典故事、特殊案例等作为主要的学习实例进行分析、研讨,是提高个人心理素养的最佳措施。同时,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也是普通群体中的个体,遇到个人心理问题无法自己调节以及职业规划不明确时,应积极主动寻求专门进行心理疏导的权威机构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确保教师个人心理健康发展,这也是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提升与自修心理素养的可借鉴的方法之一。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特殊教育学习管理者要改变观念,重视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的水平,积极为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创建服务平台,创设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条件,从而提升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
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目前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师资严重不足,大多并非特殊教育本专业,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特殊教育的师资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未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方向。因此,针对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一方面进行专业拓展培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教育技能;另一方面教师个人应以专业发展与教育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日常教育工作和生活契机,研究典型工作案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理论,以实践教学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并积极进行创新模式教育,从而有效地增强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工作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也是提高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的一种可行方法。
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可以从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和间接的原因。因此,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相互配合,发挥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合力,是使心理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现有研究看,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比较多,研究者们也找出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有效途径,如专题心理素质训练、学科教学渗透、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等。随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助推作用。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了家校教育资源。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认知、个性、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家长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教育方法粗暴等。
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学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教师和同伴成了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具有系统化、专业化的优势,但也存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如大班教学,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心理的全面认识。
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好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推进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家长素质,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家校合作教育不只是使学生受益,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使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从而更多地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发展。也就是说,家校合作也会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改善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我们的研究发现,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是紧密联系的。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水平层次。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在智力、创造力、抱负、独立性、坚持性、求知欲、自制性、自尊心、责任感等因素上与学业优秀学生有极显著的差异:学业优秀生在各项心理素质上的平均分明显优于学业不良学生。这说明,学业优秀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优于学业不良学生。可见,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具体说来,如果父母经常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家庭中帮助孩子学习,那么孩子往往会从两个方面受益:第一,可以提高孩子一些科目的学习成绩;第二,如果父母与学校合作得比较好,他们的孩子会更加重视家庭作业和学业成绩。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取得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看,目前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时,我国更多地注重学校的训练与教育,而对作为学生重要生活场所和心理环境的家庭却比较忽视,更没有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助推作用有机结合,更好地探索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机制。
(一)家庭与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的加强,大多数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多数家长教育能力不强,教育方式不科学,仅以孩子考高分为目的,以高分作为考好学校、找好工作的资本,不懂得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二)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和互相配合
教师与家长虽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但是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道德水平、业务水平均持不信任态度。教师对家长的认同情况要略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而且,教师与家长均缺乏一种一贯的、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愿望,双方各自长期“孤军奋战”,不能有效挖掘合作教育的资源,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这种合作愿望才相对强烈。(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操作逐步规范,但实效性低
由于学校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许多学校逐步重视家校合作资源的开发,如举办家长例会、实行家长接待日制度、教师家访、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家长会、家长学校已逐步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但是这些组织在执行、督促、检查上还存在疏漏,如联系方式不当、联系频率不高、联系面狭窄、联系内容偏、联系制度和组织名不副实等,同时活动周期长。
(四)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偏颇,且缺乏协调、统一
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集中在孩子学习方面,这反映了教师、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高度重视。但是,有些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却陷入狭窄,即只重视分数;有的则只注重孩子是不是守纪;至于身体方面、审美方面、劳动方面的交流内容却非常少。交流内容的偏颇,易造成孩子畸形发展,并使教育实效性降低。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
(一)开设心理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的影响。举办心理素质教育的家长培训班,可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增强家教能力。有经验的学校将心理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的学习内容规定为:学习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以身立教”;改变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熏陶教育等。具体的方式可以采用发放家教指导手册、组织各种亲子活动、时常和家长进行电话交流、定期开展家教讲座等。通过交流、指导等方法,使家长增长家教知识,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同时利用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帮助家长发挥家庭个别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家校联系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发挥教育作用的好形式。为此,学校必须和家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加强家校互访。教师应加大家访频率,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定期开家长会,及时对家长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取得一致;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共同商榷教育方法;设立热线电话,耐心解答家长咨询的问题。
座谈、交流。以家长会、家长—教师讨论会等形式开展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措施,总结家教经验,树立家教典型。
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让家长参与心理素质训练课。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心得体会,感受心路历程。家长开放日制度还可以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拉近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子女的心理距离。
此外,还应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学生情况(如发放材料、通电话、通信、设立网络论坛等),评价激励家长(如评优秀家长、优秀家庭,为其他家长树立榜样等活动)等。
(三)聘请家长辅导员
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可以聘请一部分家长作为学生的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在社区的活动。家长辅导员们一般是邀请有文化、有耐心、再就业的家长担任。学生们在社区的活动,包括少先队体验活动和体育运动等,一般应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定出方案后,再由家长辅导员提出意见。通过这些活动,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为紧密,同时增强孩子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
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曾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形式分为低层次的参与、高层次的参与和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低层次的参与是,信息传递(双向沟通)和参与子女学习;高层次的参与是,应邀参加学校活动和培养对学校的兴趣;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是,协助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家长委员会就起协助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的作用。可见,家长委员会是家校合作的最高组织形式。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可以是家长们自发组织的,但主要应有学校发起和组织。一般来说,家长委员会可以有十多位家长代表组成。为了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学校的联系,家长委员会中还应有3名学校管理人员或教师参加。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监督,并经常性地提出建议,督促学校提高管理能力、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并参与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决策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 方法 途径
心理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面临学习、就业、社会和家庭等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质面临严峻挑战。
本文就“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大致可概括为三类:自身因素、学校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的来说,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一些大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地替他人考虑,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往往怨天尤人,把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归于社会和他人;而另一些大学生不能客观地全面地评价自我,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为是,不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相反有的大学生则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卑,遇事悲观。凡此种种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造成重大的影响。
(二)学校和家庭环境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学校相比,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更大,家庭对个体心理素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最早、最深远、最持久的,但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大,许多父母为了生存和发展疲于奔命,无暇照顾孩子,往往把孩子初期照顾和教育交给老人甚至保姆,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少,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心理素质教育,更无从着手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另外加上近几年来快速上升的离婚率,家庭间的收入和其他差距的逐步拉大,给大学生造成的不小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影响,尤其是那些来自贫困家庭或生活在单亲、父母不和、隔代抚养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信心不足、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
(三)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处于这样的一个网络中,刚刚独立的大学生都希望社会对个体能够正确地评价,希望社会环境是平等的、和谐的。大学生是善于思考,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然而,近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实用化。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也摧残和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出现了道德的滑坡,有的大学生感到茫然、空虚、压抑,存在信仰危机,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
近年来,高校都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系统性和针对性方面还有待加强。按年级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讲座,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新生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希望,然而,随着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方法、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常常陷入矛盾之中,针对新生出现的这些不适应,学校有必要教给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学会情绪调控,健全人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二、三年级学生对校园生活比较熟悉,易出现学习、情感、人际等心理问题,对此阶段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友谊观,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教会他们寻找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四年级学生不仅面临毕业还面临就业的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不安等消极情绪,应开展求职前的心理准备等主题讲座,帮助他们解除职业选择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惑,为顺利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二)通过家校联系,拓展心理素质教育的空间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更大,学校的教育成果能否得到保障,家庭教育是关键。有些家长不顾子女实际情形,盲目提出一些过高要求;而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专断独行;还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万事包办,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学校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显得非常必要,
学校可引导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作一个客观、全面的分析,从而对子女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在家庭教育中营造一种温馨民主的氛围,关心并尊重孩子,与孩子能够平等交流,消除隔阂,疏通情感。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载体,它用无声的语言传递大量的信息,对提升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隐性教育功能。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高校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影响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打造一支过硬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队伍
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与别的工作不同,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必须打造一支以专职心理老师为骨干、专兼结合,受过科学、系统培训,并且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队伍。学校内要成立由心理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委员组成的工作队伍,共同为在校生提供便捷的心理帮助,同时,学校也要培训师资队伍,经常对心理教育工作者开展专业方面的培训;重视考察和相互交流,学习他人好的做法和经验。
(五)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高效途径
采用团体活动的形式面向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较有优势的,集体授课、个体咨询是传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每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集体授课可在同一时间内面向大量学生,覆盖面广,可形式单调、针对性差;个体咨询针对性较强,但受益学生人数少,满足不了需要,而且侧重点在于如何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保留了前二者的优点:它可以针对团体成员困惑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进行心理辅导,使比较多的学生同时受益。团体心理辅导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团体每一个成员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又是互相的指导者,老师不再唱“独角戏”,参与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在参与中观察、学习和体验,不仅自己以前意识到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从他人身上发现原来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并进行调整,这种收获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尤其在改善大学生自信心、人际交往方面,团体辅导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此外,体育锻炼、开展挫折教育、实施阅读疗法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因此,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意义重大。大学阶段是人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也是心理渐趋成熟,实现初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冰.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
[2] 洪鸿,杨凤池,李梅. 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
[3]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4)
[4] 潘建华.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铜陵学院学报,2008,(5)
[5] 孟庆研.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朋辈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素质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1]。朋辈心理咨询虽然不能完全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但它却是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寻求外部帮助的一种重要方式。朋辈心理咨询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具有乐于助人的愿望,更要善于理解他人和与人沟通等。因此,提高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心理素质是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2]。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十年来在高校逐渐兴起的一种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的辅助教育形式。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有效的[3]。因此,我们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心理素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30名会员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11人,女生19名;大一学生14人,大二学生10人,大三学生6人;文科学生23人,理科学生17人;平均年龄19.65±2.38岁。本次团体培训对象均为身体健康、自愿参加团体活动,并有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
1.2方法团体活动方案的内容是根据参加培训大学生的心理测验结果及朋辈心理咨询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遵循研究假设设计出来的,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方面。整个活动共8次,每2周1次。每次2小时。
整个团体辅导共分4个阶段。第1阶段:相识及形成团体;第2阶段:自我探索阶段;第3阶段:行为训练;第4阶段:评估与结束,通过测试工具评估活动效果。活动单元分别为:①知你知我(相互认识,并制定团体规范)。②同舟共济(培养团体意识,鼓励相互信任)。③我是谁(认清自我,增强自我意识)。④学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⑤做情绪的主人(了解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整方法)。⑥面对挫折(了解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勇敢面对挫折)。⑦我们是朋友(用头脑风暴技术学会互相帮助)。⑧笑迎明天(结束团体)。团体活动包括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行为演练等。最后以分享感受结束活动。每次活动布置作业,要求学员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1.3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个人评价问卷(PEI)及自编主观自评量表。其中主观自评量表是用来了解成员参加团体活动前后主观感受的变化。共10项,分别为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接纳自己、信赖他人、相信自己、关心他人、乐于交友、与人沟通、有责任感、控制情绪等。每个项目计分尺度在5~+5之间,以刚参加团体活动时为0,让学员在团体活动结束时对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
1.4统计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的t检验。由Microsoft Excel 1997统计软件分析。
2结果
2.1团体活动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及PEI分比较由表1可见,活动后团体成员的症状自评结果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活动前有所改变,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5个因子较活动前的差异有显著性。活动后3个月追踪测查结果显示,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活动前均有进一步改善,其中有7个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辅导不仅具有短期效果,还具有一定的长期效应。小组成员在团体活动前后的个人评价有所提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参加团体活动,他们提高了自我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2.2团体活动前后16PF各因子均值比较从表2可见,实验后团体成员在乐群性、怀疑性、忧虑性、自律性和紧张性5个人格因素方面均有显著性改变,提示团体成员更加外向,愿意参加群体活动,学会了理解和信赖他人,更有自信和自控能力等。
2.3团体活动前后主观量表测查结果表3显示,团体成员在参加活动后主观评价自己在10个方面都有进步,说明团体成员从内心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他们除了更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外,还更加信赖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同时也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有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这些变化正是团体辅导活动的预期目标,说明本次团体活动设计较符合团体成员的需求。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心理素质是有效的。团体辅导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将对团体的信任感扩展到对周围人的信任,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学会理解他人、信赖他人等都是有效的。究其原因,团体活动给每个成员提供了人际交往的积极体验,在小组活动和讨合中,学生能体验到有一个真诚、温暖、尊重的交流环境,他们能够在交流中释放情绪,表现出真实的自我;通过学习和观察,学员们对自我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在观念及行为上都有所改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提高;小组活动给学员提供了一个了解人际关系、学习人际交往的实践场所,每个学员都表示不仅乐于交友,更学会了如何交往和与人沟通的技巧,对今后的人际交往更有信心了,因为他们更能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信赖他人。
4参考文献
[1]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350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3]樊富珉,王冰.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76-83
在社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一直是重点,当下各种心理问题的涌现,使心理健康问题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搞好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加大学校、社会两个大层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力度。德育教育时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德育教育在我们生活中占很大比重,在德育教育时也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教育。
第一,德育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在学校中,书本、练习题甚至考试卷子都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法律问题,还设有严格的分数制以确保学生达标。在社会中,制定公民道德规范、职员守则等,对社会人员道德等提出要求。可见,德育教育在生活中占很大比重。
第二,德育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心理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都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心理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其次,心理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同时发生性。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可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加大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学校要做好心理素质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在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方面有所进步。
第一,重视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学校将思想政治课程设为学生必修课程,体现出学校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但心理素质教育未受到学校的同等重视。学校应该设置相关心理学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寻求多元化途径,妥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学校要做好防范极端事件发生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意识的良好品质,教导学生珍视生命,珍惜人生。
第三,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意识。学生在性格方面争强好胜,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反叛心理,出现灰心丧气现象,这样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不利。学校应该鼓励舍友、班干部或者知心朋友正确疏导这些同学,帮助他们摆脱人生烦恼,消除心理障碍,拥抱美好人生。
社会的心理素质教育。任何群体和个人最终都走向社会,所以现今社会要承担教育人责任。社会制定出各种道德规范,约束社会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体现出社会道德教育。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社会还应更加完善。
第一,设立正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培养机构,有针对性地培训、锻炼、培养和造就心理素质教育队伍。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可以有效解决社会个体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促进社会个体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
第二,加强对现任心理健康工作专业人员的再培养。提高在职人员专业水准和在职人员工作效率,促使他们切实解决社会成员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