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第1篇

一、聆听歌谣,挖掘情感元素

正所谓,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聆听,是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的前提。然而,小学生活泼好动,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唱的教学易于听的教学。正因如此,笔者以为,教师更应重视对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以游戏、竞赛、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聆听歌谣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耳朵”挖掘歌谣里的情感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教学苏教版小学音乐《草原小姐妹》这首歌谣时,笔者并不着急让学生们开口跟唱,而是引导学生们先学会聆听,学会聆听歌谣里的故事,学会聆听歌谣里的情感,转而由听及唱。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们一起听故事――《草原英雄姐妹》,并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故事中龙梅、玉荣这两个小姐妹的形象特征,以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英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们对小姐妹的钦佩之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此设计,笔者意在以故事渲染气氛,以气氛引感,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聆听歌谣,并尝试将故事迁移到歌谣中,挖掘歌谣中的情感元素,体会歌谣中的情感基调。

二、聚焦个体,关注情感需要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聚焦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促进学生音乐个性品质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注重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音乐理解,达到的教学平衡,营造心理相容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音乐学习中获得归属感与效能感。

教学苏教版小学音乐《采茶舞曲》这首歌谣时,笔者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采茶这项民间劳动较为陌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在这首歌谣的基本教学过后,笔者从整体出发,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唱得最好的部分,展现给同学,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们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随后,笔者关注部分学生对歌曲的疑问,引导学生们再次聆听歌谣,把自己觉得最难唱的部分标注出来,并大胆地提出来,与同学一同探讨。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笔者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以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效能感。同时,又关注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差异,从重点、难点入手,以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们在互帮互助的情感互动中,提高音乐课堂的凝聚力。

三、情感互动,促进音乐实践

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是音乐教学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笔者以为,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关键在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尤其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把情感作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平衡课堂天平,通过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互动化的教学活动、多元化的探究任务,拉近师生、生生以及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轻松民主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们放心地、大胆地、快乐地进行音乐实践与创造。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快乐教学法;合作互动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其向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当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互动式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很好地与美术教学实际相结合,对于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乐趣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地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一、创设交互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课堂合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学生乐于参与合作的情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通过创造互动条件和创设互动情境实现学生间的群体合作与相互交流,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1.创造互动条件

(1)我们是朋友。当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表演、合作时,学生肯定非常乐意,而且学习的兴致肯定也会高涨。如在学习《花花绿绿的糖纸》中,我采用朋友式的形式,我到小朋友中坐下和他们一起涂糖纸、包扎糖果,把糖果送给他们。在包好后,还让学生离开座位,把自己的糖果送给最好的朋友。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使他们快乐地学习,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

(2)我也来当“小老师”。每个人都有表现欲望,当学生成为“小老师”时,就能更好地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学生教学生或学生教老师的互动方式让学生走上讲台,使学生能更加愉快、努力地学习。例如当出现一条较难的步骤时,我故意说不会,然后请掌握较好的学生来教我和学生,这样的互动方式学生非常喜欢,效率也很高,值得推广。如一年级上《变脸》时,在折纸这个环节中,有个小朋友在玩笔,我走进一看,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不太会。但这时我并没说他不专心之类的话,只说道:“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吧!谁愿意当小老师来帮助他呀?”话声刚落,就有很多小朋友自告奋勇地举起了小手。我请了陈伊帆小朋友,在她讲解和示范中,这位小朋友也慢慢地学会了。接着我表扬了“小老师”,也鼓励了这位学生。后来有几个不太会的小朋友我也请了几位“小老师”来教他们,效果非常好。不但教的学生开心,学的人也很高兴。

2.创设互动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会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标新立异。美术课尤其需要学生能够大胆自信地创造性思维和创作。通过设计简单的游戏情境,既营造了一个欢快活跃的教学氛围,又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使学生知道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

(1)我们来“玩”。“玩一玩”能为师生、生生的互动提供较好的平台。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学得更有趣。如有位教师在课刚开始时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带学生去一个美丽的岛国旅游。课件上美丽的异域风情深深的吸引了学生,赞叹声不绝于耳。但是教师此时给学生设了一道关,说是必须走过一座独木桥才能到达那美丽的岛国。独木桥上出现了这样的字眼:“你能介绍一节日风情吗”。于是学生便开始介绍(泼水节、春节、狂欢节)…在学生们介绍得差不多后,竟真的让部分学生走上独木桥(由几张凳子拼成),因为独木桥太窄,教师便一个个地领着学生走到彼岸。在这样的环境下,哪个学生会不乐意学呢?

(2)我们来表演。表演使我们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显得更为活泼、生动,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为融洽。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有趣的表演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如在老师上《我的拼音卡片》最后的游戏与表演环节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使我大有感触。孩子们戴着字母、合着音乐边拼边舞动,玩得可开心了。本来这时已是本课的部分,老师让学生直接游出教室结束课堂。我们从学生脸上看到了发自内心的灿烂微笑,孩子们甭提有多快乐了!

二、丰富交互形式,让学生快乐学习

主要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更具实效,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1.讲故事――情感的碰撞

好的故事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在故事情节中师生通过对内容的共同感受、体验,能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达到情感的共鸣。

(1)教师讲述。如在学习《故事里的人》时,通过课件展示《草原小姐妹》的录像,师讲解故事,然后出现“草原小姐妹”。在这件雕塑作品中,艺术家以洁白的石材、简洁而生动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草原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时的英雄形象。如果是你,遇到困难可能会怎样?孩子们各抒己见。有了这么好的铺垫,使得下面的教学非常顺利,学生学习地非常认真,连有几个平时表现爱发言的学生都争着讲故事、介绍人物形象。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情感体验吗?

(2)学生讲述。如教学《趣味动漫》前,可让学生来讲讲故事,师生一起倾听,在品尝故事之后分析怎样生动地表现故事情节,学生能很投入地学习中,最终能形象生动的表现连环画的故事情景。

2.坐在一起――角色的互换

在学生的眼里,三尺讲台是一片神秘之地,台上的老师有一种令人生畏的感觉。于是,当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坐在一起时,就变得非常地有趣。如《会飞的娃娃》的教学:当孩子们做好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真漂亮!会飞的老师带会飞的小朋友们到校园里飞吧”!我和孩子们唱着歌谣飞出了教室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学生们感受到的是无穷的喜悦和快乐。

3.大家一起来

主要通过合作实现多边的有机互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是师个合作、师组合作、师班合作,也可以是生生间的合作。

总之,运用快乐教学法实现的多边互动最适用的应该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情节的课目和思想教育内容比重较大的一些内容。如《小鸟找家》、《追寻文明的足迹》、《神秘的礼盒》、《故事里的人》、《戏曲人物》、《在快乐的节日里》、《拼音字母》等等。采用快乐教学法实现的多边互动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情感的桥梁,使师生之间的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是有效完成教学的保证。这样,既较好地实现了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又促进了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筝;音乐;鉴赏;重要性;内涵

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的乐器之一。古筝演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变化,形成多层次的表达音乐内涵的音乐线条,这些客观存在的音乐美震撼着听众的心弦。而只有在古筝音乐鉴赏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美中震撼心弦。此外,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古筝音乐感觉呈现出来,而古筝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手段,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古筝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鉴赏是人们观看艺术表演时对各种艺术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审美。音乐鉴赏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包括人们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情感深入体验,想象联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等不同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通过音乐鉴赏,我们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可以陶冶情操。

作为古筝习奏者、弹奏者,其审美能力可以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并得到强化。音乐的鉴赏首先是要对音乐作品声音感性形象也即形式美的接触,然后是在作品形式美的基础上所引起的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联想等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比较好、效率高的学习方法是有自己探索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同于盲目接受、完全听任教师灌输,而是一种较为自觉的方法。那么我们探索性的学习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拿一首乐曲的学习来讲,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演奏技法、技巧,乐曲意境内涵,乐曲的音乐表现等方面。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纸乐谱,将乐谱上的音符与音乐等同起来。作为弹奏者,我们的任务是把乐谱转化成乐音的流动,转化成活的音乐。而这单靠勤学苦练还不够,更需要深刻体验、领会乐曲的内涵,在弹奏、练习中不断探索、试验,将某首乐曲所适合的音色、力度等拿捏好。在习奏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加入鉴赏的环节。鉴赏是人们欣赏事物的高层阶段,其中存在着鉴别、对比的环节。

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审美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音乐感觉呈现出来,而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个人的弹奏水平、感觉与个人鉴赏的能力有很大关联。一个人审美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他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以及表现的到位与否。鉴赏能力高,往往对乐曲的演奏、演绎更生动贴切。

二、鉴赏古筝名曲所表达的音乐内涵

俗话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古筝不能仅仅局限于古筝这一门乐器的弹奏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耳朵的训练和乐感的培养。由此我们需要注意多欣赏优秀的古筝名曲,或者名家名曲。通过欣赏名家的演奏,可以反观自身演奏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力。学习者可以通过鉴赏过程,培养了对音乐艺术鉴赏力,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可以让我们能够较完全地感受到筝乐之美,培养一双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耳朵。

鉴赏是不能盲目的选择作品的,每个演奏家都有自己所擅长于表现的一类乐曲,每个古筝流派也都有自己的一些代表人物,我们用来鉴赏和学习的也往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优秀的作品。

如:《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叠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出水莲》音乐含蓄柔美,清新舒展,韵味无穷。

《高山流水》此曲藉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音乐浑厚深沉,清澈流畅,形象地描绘了巍巍高山,洋洋流水。曲义为展示古筝的特长,提供了充分的天地。从低音到高音,从高音到低音的滚奏手法,惟妙惟肖地托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

《林冲夜奔》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

《侗族舞曲》此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汉宫秋月》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雪山春晓》主旋律优美,有着藏族风情。

《寒鸦戏水》乐曲充分展现了潮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变化特点,在重按滑音的润饰下,显得柔媚动人,别有韵味。

《东海渔歌》 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香山射鼓》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井冈山上太阳红》根据江西革命歌曲征集小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乐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第4篇

一、“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关键

听是整个欣赏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森吉德玛》第一部分时,听前教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如歌曲的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情绪是优美、抒情的,速度稍慢,联想到了美丽的大草原。通过提问法,虽然问题很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思维想象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效果很好。

对比法是在学生对乐曲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如欣赏《森吉德玛》第二部分时,由于学生熟悉第一部分,继续欣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对比,在老师适当的提示下,让学生得出第一部分描绘了辽阔草原和无边的沙漠的大自然的景象;第二部分表现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心情。通过听唱法和对比法的结合,不仅使学生对乐曲有了深入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分辨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唱”,是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础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调动音乐思维,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如在欣赏《黄水谣》这首乐曲时,我先教学生唱好书上的两个乐句,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理解,再欣赏后部分,在唱与听中感受不同乐句所描绘的日寇入侵前后黄河儿女“喜、悲、恨”三个不同的情感场面。接着引导学生唱“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水万里长。”和“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这两个乐句,体验同一旋律,不同处理,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欣赏中的唱不仅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更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想”,是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

“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有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是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使学生在流动的音响艺术中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性地想象?首先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情绪进行体验,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其次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再次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等。如欣赏轻音乐《春野》时,先不告诉学生曲名,让学生闭眼聆听,听完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有的想到了美丽草原,有的想到了清秀公园,有的想到了深山老林,甚至有的想到了安静的咖啡厅。接着老师告诉学生曲名,说明这是属于轻音乐。然后听第二遍,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介绍班德瑞乐队和班德瑞乐队创作的过程,让学生再次想象,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想象就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四、“说”,是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深入

“说”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结论上,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如欣赏《草原小姐妹》时,教师先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让学生对创作背景有一些了解,接着开始欣赏,说说听后有何感受。再听第二遍,要求学生对各段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进行分析对比,说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风格特点,并说出想象中的音乐形象。总之,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听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动”,是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深化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第5篇

一、感知音乐及舞蹈的背景

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传递给舞蹈的情感

舞蹈表演中音乐、动作、表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为帮助学生进入舞蹈的意境,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生舞蹈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足时间,满足他们的聆听的需求。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性质,并让学生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学生在把握乐曲的基本基调以后,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拍手、跺脚、拍腿等,掌握乐曲的节奏感,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

2.感知舞蹈的文化意蕴,引发孩子的审美能力

教师首先就要进入状态,充满感染力的示范表演将学生带入表演的意境。教师也要适当借助媒体教学,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舞蹈内容,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蒙古舞《飞腾》以前,我先给学生讲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给学生丰富一些有关蒙古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奔放、豪爽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欣赏两段比较典型的蒙古舞《骑马》、《摔跤》。舞蹈中,让学生观察舞蹈者的神态、气势及动作,然后让学生和着音乐自由的模仿。学生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蒙古舞中的提压腕、碎抖肩、耸肩、扭肩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有了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启示,学生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表现舞蹈中的动作。

二、引导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舞蹈情感

1.注重平时点滴的积累与渗透

首先,要靠平时的生活积累与体验。也可借助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来培养学生对喜、怒、哀、乐的表达。游戏主要是让学生猜一些简单的表情或一些日常生活动作。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还掌握了一些表情和动作的表演。如: 受到表扬心情好时,世界是红色的,学生的表情是眯眯笑的;做错事,挨批评时不高兴翘着嘴巴,不服气的样子;当听完故事《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故事心情差时,让学生琢磨小女孩的悲惨童年是多么的不幸的悲伤感和孤独感;看动画片《猫和老鼠》时,让学生不受约束的开心的哈哈大笑。这样反复琢磨,积累经验,就为舞蹈的情感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与引导

学生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教师在教舞蹈时要注意把动作和表情统一起来,避免把动作与表情分开的做法。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应有与其相符合的情绪。舞蹈前老师首先要讲述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样才更便于学生理解。例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学生动作要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蹈时,要求学生表现出喜悦的心情、眼睛要亮起来,动作要轻快。有些舞蹈在表演时,情绪是变化起伏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情节的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例如:舞蹈《粗心的小画家》,整个舞蹈的基本特点是夸张、幽默、滑稽、多变的。舞蹈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表现小画家粗心与骄傲,翘着小嘴,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为主的情绪。中间部分,他感到很孤独,没有人理睬他,情绪由骄傲转为失落。最后一部分,小画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同伴快乐游戏的情景,就要用到高兴而欢快的表情。在整个活动中,老师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内容提示,然后请他们把自己也当作是小画家,去揣摩并讲述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学生情绪激动,讨论热烈,都说着自己的感受,将小画家的表情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对表演的兴趣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第6篇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鉴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鉴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鉴赏课有着如下几点体会:

1. 针对其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关键 高中阶段,从15、16、17、至18、19、20岁,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初中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 “开朗、奔放的” “兴奋、激昂的” “悲惨、哀怨的” 等等。

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一)有生动音乐形象优美旋律的,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鸭子拌嘴》、《金蛇狂舞》等。

(二)高中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其情感情绪也日益丰富,虽然这种情感还不稳定,但对了解各种情感的音乐已经有了兴趣,象描绘美好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作者个人感情的《未完成交响曲》以及包含音乐家创作心情的《惊愕交响曲》等等。

(三)高中阶段的孩子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较初中阶段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也希望自己成为意志坚强的人。针对这一特点,外国作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国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交响诗》等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作品是最佳选择。

(四)另外,高中生个性在不断形成,虽不稳定,但极富逆反性,喜欢标新立异,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从未见过、听过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渴望。越是不让听越想听,越没有听过的越有兴趣,针对这一特点,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既有趣味性又有艺术性的内容,如杜卡的《小巫师》,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等风格迥异的各类作品。并可适当选择一些较熟悉的歌剧舞剧的选曲,如《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和《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等。

以上鉴赏内容只是我的个人理解,当然并不表示就只选这几首,在这基础上做一些有选择的补充删减,应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保证这个兴趣的前提就是选择最优秀的音响资料,对那些虽然是名曲,但在演唱、演奏上经过随意篡改原作品的“通俗音乐“则必须拒之于鉴赏教学的课堂之外。

有了好的音乐,怎样让学生喜欢,愿意听且从中受益,就要看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了。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点体会:

2. 好的鉴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鉴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故事导入法:孩子都爱听故事,高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轶事,象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

(二)听音乐取名法:孩子都有表现欲,高中生也同样有。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水响)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不是,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公仔、玩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三)谈天说地聊天法:高中生的知识面比中学生宽多了,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将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并更加关注于你介绍给他的音乐。

(四)畅所欲言讨论式:在音乐鉴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高中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漫谈音乐感受,七嘴八舌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例如:又一次给学生听《那不勒斯舞曲》,有学生就说后面这段越来越快,感觉像跑马,老师就不能批评他,而是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跑马带给你的情绪怎样的?(紧张、兴奋、激动)而这首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也越来越强,带给人的情绪体验的确是相同的。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元素;动画场景;动画制作

中国的动画片历经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中国动画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从中国动画创始初期就与民族艺术元素紧密相连。民族的艺术元素被广泛的应用于动画的制作之中,充分地体现出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特点。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动画片从内容和数量上也很丰富。例如,《孔雀公主》、 《一幅僮锦》、《草原英雄小姐妹》、《阿凡提的故事》、《泼水节的传说》、等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恰恰反映出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多样化运用。当我们进入新媒体时代时,在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下,游戏场景、动画角色、CG制作等样式中更加需要吸取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元素来丰富其内容。

一、少数民族建筑在动画场景中的运用

动画电影总是以虚拟、夸张、想象的方法来展现生活和梦幻。建筑场景在动画故事情节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在虚幻的建筑场景制作的动画片,就需要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进行提取和精炼。少数民族建筑样式多样,以伊斯兰的清真寺为例,在伊斯兰建筑中广泛的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四周环围,类似四合院。建筑上装饰具有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在一些小场景中可谓是点睛之笔。在一个干燥的地区,每个清真寺中都缺少不了一个水池或泉水用来做礼拜、祈祷,但也增加了这个建筑的一个柔美的特点。

我们如果将尖拱、尖顶穹窿、纹样这些元素运用到科幻动画片的城堡里、桥梁中、服饰上定会给动画场景设计带来更多的神秘感。在动画场景中,对于少数民族建筑的运用我们可以采取归纳、提炼、融合的方法提取出民族建筑的典型性特征,将这些象征性元素与制作的动画主题相结合,营造神秘、异域、科幻的视觉效果,能够极大增强动画场景的艺术感染力。

二、运用少数民族常用色彩提高画面色彩的丰富性

在很多动画电影的画面当中需要强烈的色彩对比,少数民族不管是建筑、服饰、首饰上的颜色搭配都比较鲜艳,对比较强,在一些特有的动画画面中需要这种强烈的对比色。比如维吾尔族喜用对比色彩,使红得更亮,绿得更翠,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鲜明。当动画片中出现这些自然界中对比强烈的色彩,会给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体会,直接影响一部动画片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少数民族对花朵、草原、雪山的情怀展现在他们对色彩选择的倾向性上,将这些鲜艳的颜色运用到动画场景中,使更多的动画制作体现出更多的少数民族色彩组合,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的意境美和装饰美、对比美。

三、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在人物角色中的利用

在动画制作中人物角色是一部动画的基础要素,少数民族的布艺的装饰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很多民族服饰具有本民族特有的刺绣工艺,刺绣本身是在织物上用针穿引各色彩线所绣成的图案花纹,例如羌绣具有着羌族本民族自己独具的审美价值、审美造型、纹饰图案及色彩规范。羌族的服装服饰比较鲜艳,外套有羊皮褂子、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等花纹图案,衣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少数民族的刺绣不仅可以装饰室内对角色的服饰、配饰、也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而这些大量的少数民族服饰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多样性,使动画人物更具有可塑性,更能够反应角色人物的形象特征,同时由于动画的虚拟技术下的产物,也就允许动画制作人员可以对各种民族的服装进行拼接、组织,形成新的服饰样本。

四、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及仪式。如伊斯兰教的礼拜、藏传佛教的晒佛,每一个宗教特点都是属于我们的一个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的众多题材是动画剧本的良好依据,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动画时代,就要大力开发原创性的动画,属于本土化的少数民族特色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题材是构成中国话的动画视觉语言。少数民族的文化题材多元化,为动画制作的原创性取材提供了素材,将传统的民族元素融入到动画市场,即流传了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又开发了动画市场。通过动画形式的艺术再现,是更多人充分了解和认识各个少数民族,更真实的感受少数民族的民土风情。

五、结语

动画是一个多元化的艺术,集工艺性、审美性、技术性、功能性、文化性于一身。在动画制作中少数民族元素不仅能体现出那些直接产生于现实中的物象,而且还能体现出那些只存在于幻想中的形象,同时更能够运用夸张自由地手法强调、突出、夸张影片的内容和形式来创作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独特的艺术效果。在中国动画影片的制作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和整理,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继承、丰富、弘扬和创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2][英]罗伯特欧文.伊斯兰世界的艺术――艺术与文明书系[M].刘运同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情节 视觉 教学语言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形式,而且蕴涵着特定的教学精神。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显示出一些放任与表面化,出现名不符实,神形相悖的现象。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时,整个过程的设计显得很完美,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学习目标,每个环节都匆匆带过。教师心中所关注的仍然是自己本身的教学设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这样的情境教学只能说是表面化的“情景教学”。音乐教学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表面的,而是着眼于整个音乐作品的学习,是一个情感学习、激发与交流的过程。因此,需要营造更大范围的包容音乐内容、内涵的具有教育效能的“心理场”,换言之,这里追求的是一种“境界”。而这个境界完全是一种特定的情感活动的境界――也就是音乐定的情感境界。这就是说,“情景”就现实场景而言,“情境”则展现了现实基础上的广阔深遂的思考,把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到了另一个高度。“寓情于理,寓理于情”和“寓情于境,寓境于情”的和谐统一是当前音乐教育所追求的较高的理想教育、教学境界。

一、情节创设身临其境

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吸引人,激发内心情感的要素之一。而充满幻想的孩子对故事情节的忠爱更不容质疑。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可充分借助这一现象,设计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情节化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富有戏剧的情境创设中感受音乐。如在欣赏管弦乐《龟兔赛跑》、《彼得与狼》时,由于学生对故事本身情节的熟悉,老师不用多加引导学生也可以完全投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此外,许多音乐作品本身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优秀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动人故事,琵琶协秦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都可以结合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带领孩子理解、表达音乐的情感。而低段音乐教学中有关动物的很多作品也是创设情境的最佳着手点。比如,人音版第二册第十课《汪汪和》中,我们可以设置“猫咪来我家做客”的情节,从淘气的猫咪在家里的表现引入歌曲《猫咪别淘气》歌曲的学唱。接着引入“汪汪狗也来串门,并与猫咪欢快地舞蹈”完成《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两首乐曲的欣赏,带领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情节展开中身临其境般体验音乐。

二、视觉点燃情感火花

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国古代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乐曲,如果不是作者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指间是很难流出这些千古绝唱的。可以说,很多著名的音乐无不证明了音乐与美术等视觉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此,我们在聆听音乐时,可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激发孩子对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使孩子在相对逼真的视觉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下点燃情感的火花,获得音乐美的体验。比如,在欣赏《森林水车》这一乐曲时,教师可出示各种水车的图片,让学生在熟悉水车的过程中产生对水车的喜爱之情,随后顺势边展示森林中水车、小鸟、小动物、花草的图片,边播放《森林水车》音乐,使孩子在视觉的直接感知下,理解音乐欢快、充满朝气的情感。

三、语言唤醒情感体验

言为心声,用语言来描述所处的情境以及在情境中的内心体验都能使人发生情绪的变化,这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学语言作为搭建沟通音乐作品的桥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能让学生较为顺利地感受到情感的抒发与表达,降低孩子在理解音乐中的难度。

1.描绘式语言情境的创设

描绘化的语言,能让孩子在优美语言的刺激下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进而借助通感效应与音乐作品相对应,产生对音乐情境的进一步理解与表达。如欢乐沸腾、闷闷不乐、凶猛如虎等语汇的运用,叩响了音乐殿堂的大门。比如,在上第七册《月夜》时,可以设计如下教学语言:“夜静悄悄地来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星星眨着迷人的眼睛,月亮婆婆偷偷地张望着,望着小宝宝,好象在说睡吧,宝贝,快做个美梦吧。”接着播放音乐《梦幻曲》,学生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自然地投入到音乐的聆听体验中,理解乐曲的宁静、柔和与甜美。

2.悬念式言语情境的创设

现在全中国最流行的是什么?魔术啊!魔术里悬念的设置很容易把人的注意力完全地吸引。其实,我们上课也可以很好地利用悬念。比如,在设计《大海的歌》这课时,教师引入:“你们知道海鸥生活在哪里吗?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海鸥的家大海上看看,好吗?哎,等等,刚才海鸥们飞得好快,有一只没有跟上队伍迷路了,找不到通往大海的路了,你们能帮它想个办法吗?这样吧,给你们三把金钥匙,当听到海的音乐时,你们变成海浪,打开大海的门,它就能回到大海的身边了。”让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海上风暴》,领略音乐带来的无限想象与美的陶冶。

3.肢体语言情境的创设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手比嘴还要会说话……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曾有:言之不足歌以咏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的论述。可见,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当然,教师在给予学生聆听音乐时,自己本身更应置身其中,或陶醉、或悲伤、或惊喜,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就能在教师肢体语言的暗示下,潜移默化地领悟。尤其是不便用言语、图画加以表述时,丰富的肢体语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比如,手脑并用,唱跳结合等。让学生听着音乐,情有所感,体有所动,动有所得,心灵感应,身心参与,其乐无穷。

4.展现文本语言的情境

这里所说的“文本”主要是指歌曲的歌词。我们不难发现,众多优秀的歌曲都赋有优美的歌词,很多歌词都较为恰当地体现了旋律的情感。比如,第一册第五课《小宝宝睡着了》中的歌词:小宝宝,睡在摇篮微微笑,摇篮像只船,妈妈轻轻摇,摇啊摇啊摇啊,一摇一摇睡着了。我们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孩子在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中,在演唱聆听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