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好板书,是我们每个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板书时要注意精、美、趣、快。

一、板书要精

这里所说的“精”,指的是要把课堂内容经过挑选或提炼,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以恰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板书要切忌多、乱。板书内容太多,难以突出重点,而且会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到厌烦;板书乱,无规律,学生可能分不清主次,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板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解边书写,这样学生的思路容易跟上老师的授课和课文的内容。

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边讲解边板书:

小英雄雨来

鬼 子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

糖金戒指(利诱)

抽出刀……劈(威胁)

扭、拉、打、揪、拧、撞(毒打)

雨 来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回答他。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看见!”

这样的板书就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来的。它抓住了课文的中心,突出了要点,精炼而醒目,使事情的顺序一目了然,即:哄骗—利诱—威胁—毒打。同时又可以作为学生复述课文的拐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雨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板书时注意要美

文字美要求教师的粉笔字写得要工整、清丽、大方、美观。学生受其熏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摹仿,日久年深,也将字写得同老师相差无已。如果教师的字写得歪歪扭扭,既不美观又不工整,学生目睹其形,没有好感,久而久之,也将失去写好字的兴趣,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手好的粉笔字,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健。记得我有一次去参加优质课比赛,那是借班上课,学生对我毫不了解。当我走进教室时,几十名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拭目以待。我在黑板上写下“开国大典”四个字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的啧啧称赞,有的投以赞美的目光。可以说,刚一上课,靠这四个字的书写,为全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结构美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板画在黑板上的文字、图画等都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好的板书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作品,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三、板书过程中注意要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也能运用到语文课堂的板书上来。教师要让孩子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在课堂板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板书时速度要快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1.历史情境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常常使学生感觉比较陌生,缺乏趣味性、直观性,加之传统错误观点认为历史课就是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学习历史的难度认识也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应力争做到教学设计科学化、教学过程心理学化、教学方法艺术化,在课堂上将历史讲出有“情”的生动,有“思”的扩展,有“理”的智慧,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学氛围的情境化。而教学氛围的情境化包括设置认知情境和设置情感情境。在历史课教学中设置认知情境可以再现历史场面,让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知人论事、学习历史原理,运用历史基本规律自主地理解历史知识、建构意义,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因素设置情感情境,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

2.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的主题事先未知。多数的协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但是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在此情况下,事先只确定了一个目标,通过集体的评议、交流来促进全班的学习,而具体的评议内容即学习主题事先并不清楚。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认识主体之间的交流、研讨和整合有助于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建构起科学、变通而系统的知识表征。同时,认识主体在合作互动中思维明晰化不仅有利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思维过程,还有利于认识主体间达成对某个问题的共识,并共同分享问题解决的成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开发和利用合作互动这个重要教育资源,以促成学生在认知结构上的互惠互利,并根据个体归属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

3.信息资源环境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情境”创设更直观反映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近年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声音、图像、动画的综合使用,极大地发挥多媒体的整体优越性,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如再现“开国大典”壮观的场景、二万五千里的艰辛、各大战役战争场面等等,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教师是否能尽快熟练恰当地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技能的重要方面。

可以说,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4.课外学习环境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信息技术;激发;教学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不仅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也给教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声化和表现多样化等特点,结合辅助课堂教学, 可以将对象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促进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产生变革,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确实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引发学生学习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与科学紧密结合,既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又能快速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兴趣,促使所有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深入思考,积极地进行探究式体验和感悟。如我在设计《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学导入时,制作“时间穿梭机”课件,学生看完后我说:“在刀耕火种时期,人们是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到了今天,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来说一下科技带给了我们哪些好处?”让学生根据社会实际,畅所欲言。利用教学课件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发展,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信息及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出教学与生活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我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让学生猜歌曲名,说感受、谈想法;最后师生一同交流与父母一起幸福快乐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对歌曲的欣赏和解读,来调动学生对话题和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教育孩子从小要学会感恩。

在教学《为了祖国的尊严》《腾飞吧!祖国》时,我创设视频情境,播放“开国大典”、“香港交接仪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中国奥运健儿们获得金牌时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奥运健儿们眼含热泪、所有中国人昂首望着国旗升起、自豪的场景;还有天安门广场三军仪仗队威武雄壮、大阅兵时亿万人民欢欣鼓舞等场面的视频。看后我问学生:国旗、国歌代表什么?升国旗、奏国歌时,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看到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最后我说:“我们的祖国像一头雄伟的狮子,屹立在世界东方,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那便代表着祖国的尊严,祖国的标志。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在这节课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形、色、画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加上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知道热爱祖国就是要维护祖国尊严,维护祖国权益;懂得尊敬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是维护祖国尊严的表现,让学生有一种从心里油然而生的自豪。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讲授教学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带有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的动画片段,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我教学《保护人类的朋友》一课时,我播放了“猫头鹰捕鼠”“啄木鸟捉虫”“壁虎捕捉蚊子”等,还有一些东北虎、熊猫、大象、金丝猴、犀牛等野生动物的录像片。看后我问:你看到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在学习中通过师生、生生互相交流,探讨录像中各种动物的珍贵之处和作用。最后我告诉学生: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动物,有的动物现在已经很稀少了,甚至濒临灭绝。这些动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上,和树木、所有植物一样,都在维持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它们和我们一样有生命、有感情,同样也有生存的权利,都是人类的朋友。假如人类不尊重自己的朋友,不珍惜他们,那么当它们灭绝时,人类也会灭亡。所以,国家建立了自然动物保护区,以及制定了相关政策,不仅要保护动物,也要爱护动物,包括保护他们的栖息地,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设计这样的视觉、听觉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知道动物、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社会的财富;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了起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能很容易地掌握教学的知识点,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小结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归宿,是教学设计“一连串巧妙地导向结局的匠心的组合”,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就如我在教学《我的一家人》时,到最后,我出示自己和家里人各种各样的生活照,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大概都是谁?因为学生对老师充满着神秘和好奇,所以立刻兴奋、活跃起来,他们互相交流,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一下到了。最后我再为他们介绍照片背景。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通过今天对家里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这时他们就可以自由发言,我再及时纠正其间出现的一些错误概念。短短几分钟的课堂小结,立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后延伸立刻得到升华。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相结合,营造一个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共同提高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使其教学内容充实,提高实效,达到优化,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毅. 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J]. 魅力中国,2009(30).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摘要: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同时其内容又具有人文性特点,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以考试为导向,重视其工具性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小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的渗透。在提倡素质教育,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教改背景下,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针对小学语文中人文教育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流交际工具,是我们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一体性。”人文性体现了一种理念,囊括了人类的文化、感情、思想的塑造;人文性还蕴含了文化所肯定的人性;人文性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精神。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人文主题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精神与态度形成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启发学生对生命、社会进行深入地思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传统目标加以关注的同时,应该真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古今中外关于祖国、民族的文章,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伟人和名人的爱国故事,体会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树立对中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树立为国家繁荣与民族振兴奋斗的远大志向。课堂上学生再阅读这篇《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情感与价值取向都自然勃发,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素质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的审美教育与西方比相对落后。美育能促进人的感性思维活跃,使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更加活跃。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捕捉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能通过调动教材中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学生的审美体验。首先要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欣赏语文学科的语言艺术,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之美、人类心灵与创造之美,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灵魂去感受美、接受美、创造美,即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去概括和分析教材中表达的意境和思想,能自己书写和表达美好的事物,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诠释和实现美的价值。例如人教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美的行为?

3、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小学语文教材还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教育素材,为我们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搭建了平台。例如小学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等文章,教师应该在语文训练和讲授各环节中,进行良好人格的潜移默化教育,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和启迪中,学会更好地做人、做事,能更加诚实、进取,主动学习高尚的精神和思想,成为有独立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语文教材以其丰富、广博的题材,成为人性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最重要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兴趣、性格等,能辩证分析学生的个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例如有的学生爱好写作,有的学生善于朗诵,有的学生阅读广泛,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有利于在备课时做合理安排。教师应该多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和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锻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人文精神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①感悟教材单元渗透的人文元素。小学语文教学以组为主题,收录了相关文章,对学生进行抒情、写景、叙事等描写。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安排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文章,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探讨了生命的美好、坚韧、尊严、意义、价值,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懂得对社会与他人的付出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在这一组的《语文园地》中,教材安排了对生命的感悟与非典中的感人故事,对小学生的生命体验进行升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与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一切人文因素,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厚度。②感悟教材人物体现的人文精神。对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不能靠讲大道理,应该利用教材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行人文精神体验。《慈母情深》是四年级语文课文,“母亲”为作者买书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作者为母亲买罐头的细节,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心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慈母的情深与儿子的懂事。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细节的分析,引领学生从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进行品读,联系父亲已经过世的背景,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应该进一步对学生展开启发:你的母亲是如何为你的成长付出的?学生会将自己母亲日常的关爱与母子之间的爱心故事回忆起来,进行母爱的体会和表达,从而实现了情感教育的升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你将如何做,才能回报母亲的一片深情呢?学生会展开思考与探讨,进行心灵的对话与自我拷问,从而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使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性美与人文情怀。

2、打造人文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儿童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更善于在形象、直观的场景中进行情感的抒发与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打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将学生带到与教材适合的特定情境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进行人文精神的自然渗透。情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音乐渲染、表演、语言描述情境、多媒体影片、游戏,等等。例如诗歌都可以用音乐作为背景,《开国大典》《》《老人与海》等可以用电影创设情境。教师要注意让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的人文目标实现有效互动,避免为了热闹而活动,应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在回归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

教学素材和课程都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学生正确观察和评价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和现象,教师负有引导和点拨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与自然、人文现象进行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热爱自然,通过带领学生野游、参观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人文素养的体验。例如在讲授了《触摸春天》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公园或者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学着教材中的情境闭着眼睛感受绿地、触摸小草,体验生命的勃勃生机,珍惜大好时光,更加热爱故乡和祖国。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文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文化与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