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习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提高学习效率,抓好各个环节。学习过程四环节:课前认真预习,课内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3)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制定学习计划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弹性原则、自然原则和增强原则
(4)明确奋斗目标,自我对照。
关键词:数学学习 错题管理 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15-01
学生在练习题目的过程中难免出错,近几年,教师及家长逐渐重视了学生错题管理方面的问题。教师不但能通过错题直接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利用错题管理针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辅导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由于学生对错题的管理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而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在数学错题上的管理,培育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求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数学学习中错题管理与有效学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较高的要求,从而让学生能够有规律的寻找学习方法,取得学习效果。错题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体现,通过对错题进行管理,方便学生有序的学习知识。数学中各个公式、原理、概念都需要学生有规律的去记忆,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效果的,而通过做题能够从中分析出各个知识点的规律及特征,从而能够达到学习目的。普通的题海战术只是一味地练习题目却没有找准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部分,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学习,通过错题管理对学生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安排学习目标,并能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而利用错题分析能够帮助学生修正学习活动,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习。[1]此外,学生通过对错题的整理能够去思考为何会做错题目,从而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某个知识点上的不足,并通过改正错题巩固了学习知识。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题管理也能让学生自觉的去学习,并思考错题的解决办法,不但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能花更少的实际更有效的学习数学,并通过错题加深印象了知识点的印象,使学习到的知识掌握时间更长,也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2 数学学习中错题管理的策略
想要能更有效的学习数学,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正确,而错题管理不但只是找出错题去修正,更要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加强对数学错题的管理。
2.1 整理错题并建立错题集
目前学生在对错题的管理上没有明确的管理方式,只是对自己试卷或平时作业上的错题原地修改,没有系统的归纳,复习时也没有规律可言。[2]学生在管理错题时必须仔细找出错题中的知识点,分析错题原因,并建立专门的数学错题集。学生将自己在考试遇到的错题、平时练习的错题统一记录,并将自己做错的答案与正确答案记录下来,题目中的相关知识点也标注在错题集中,这样不但方便之后查阅复习,更能系统的整合知识问题,从而有效的抓准学生自身复习时所需要在意的知识点,节省了复习时间,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2 与同学互相交流错题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不同,遇到的错题也因人而异,而在学生的学习中部分题目虽然正确了却不一定是真正掌握,而是有“蒙”的成分存在。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能够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错题,并交流其中的知识内容,不但能够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也能通过交流寻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将部分忽略未整合进错题集的知识学习到,进而促进学习氛围与学习效率。
2.3 教师监督管理错题
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督,当学生建立错题集后教师也要协助管理,可以通过不定期的抽查错题集检查学生的错题管理情况,并通过批阅错题及帮助学生分析错题原因,对其中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补充,从而让学生能重视错题管理的问题。此外,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的错题集综合分析易错的题目,隔一段时间后将这些题目中的知识点再应用于试题中,不但能够观察学生进行错题管理后的学习效果,还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 结语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改革,在数学的教学中题海战术早已不适用,通过错题管理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有规律、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并达到学习目标,还能让学生能够对错题知识进行思考,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通过教师监督学生管理错题,能够更加系统地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一、产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管理模式的背景
回想以前做班主任,我真的觉得累,为什么?因为我事事都不放心,事事都不放手,什么都亲力亲为,就好像一个喋喋不休的老人总是在学生面前唠叨现在要做什么,现在要怎么做,结果常常把自己弄得很疲惫,而总是觉得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反而也打击了学生做事情的积极性,导致下次再碰到类似事情时,反而更做不好。虽然也知道这个问题存在,但人总是放不开。做了妈妈后,经常会考虑儿子的教育问题,他以后会走路了,走着走着摔跤了,是马上上去把他抱起还是鼓励他自己起身呢?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是引导他还是直接告诉他呢?道理我很明白,如果总是把他抱起,他就总不会自己起来,如果告诉他题目答案,他永远不会自己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可以抱他教他几次呢?
突然一下豁然开朗,为什么以前做班主任就想不通呢,事事都不放手,什么都亲力亲为说的好听是负责任,其实是在剥夺学生长大成熟的权利。于是,在今年得知我做班主任时,我就想好了要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一方面,高一的新生大部分都16岁左右,是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主的时候,很多学生是可以做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
(2)另一方面,他们只有16岁,虽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主,但有很多时候他们控制不了自己,比如自修课时总有时候控制不了想讲话,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甚至以后的人生是有很大益处的。
(3)“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这是一句名言。培养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作为班主任,应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当家作主”,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我评价等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中,让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是班级自主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实施自我管理,培养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当然,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1.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班级是一个大集体,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成员。班级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是主角,每一个学生都是管理者,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工作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加强自己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增强自己是主人翁意识和自信心。在班级中,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驱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它能消除学生的畏惧、焦虑、烦躁等心理负担,成为班级的主人。
2.充分发挥“规则”的指导作用。
自主管理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成间接调控。这主要通过“规则”来实现。校纪班规是一种行为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某种行为模式,指引学生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参照依据。学生依据校规所指引的行为模式去行为,就把校纪校规的指引作用视为它的一种自律功能,以此为依据,可以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我班的“规则”由《114班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和《114班寝室日常行为规范》两部分组成。它们的制定是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以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学生自由、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有利于外在教育规范的内化。
3.建立值日班长制。
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班委协助工作。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记载班务日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4.民主改选班干部。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日班长管理班级,负责文娱、体育、劳动、学习等各方面的工作,并记录工作情况。
5.事事落实到个人。
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它包括班干部管理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和任务承包责任制度。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走进我们班,也许你会感觉不那么美观大方,墙上的张贴物甚至还有些东倒西歪。但我觉得很自豪,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自己做的,没有一样经过我的手。我想:这些在别人眼中并不美观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却是那么美好,因为那是他们的杰作。
四、“自我管理”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班级管理是为学习服务的,在“自我管理”模式下的114班有了一些自主的能力,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1.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以英语为例,制定学习计划的程序是:第一,引导学生对任务和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数量多少,难度大小,材料性质等;第二,让学生确定什么是适合我的学习程序和方式,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手段,可以向谁寻求帮助等。
2.引导学生进行学结。
学结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进行的反思和评价,它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习结果的检查与评价、对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每一周学生会进行自我解剖。
对于以上两点,我制定了一张大的综合表格,让学生每一周都对当周的学习情况作作结,对下一周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并由家长签字认可坐实。
五、困惑
由于这种管理模式是我第一次尝试,在实行过程中也有不少困惑:
(1)在“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直接去管理、教育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而是通过间接的调控班级。为此,就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自我管理机制。不然的话,很有可能变成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式。问题就是这个度该如何拿捏好?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
一、“管理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地位与要求
1.核心基础地位
我国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在目录中,旅游管理是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最后拿到的是管理学学位。
旅游管理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最早由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于1979年开设旅游专业,随后,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学校也相继开设相关专业。时至今日,几乎每个本科院校均开设了旅游学科的相关专业,旅游专业一度被看成热门专业。但是,直到上世纪的90年代初,旅游专业名称还不统一,全国各地出现了诸如:宾馆管理、风景旅游、森林旅游、旅游历史与文化等各种称谓,毕业生最后拿到的是经济学、文学、工学等学士学位,1998年以前毕业的旅游专业硕士拿到的是经济学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98年开始,把旅游学科统一划归到管理学门类,国内与旅游相关的专业开始重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与博士生入学考试几乎都把“管理学”列为考试课程,因此,“管理学”受到旅游专业师生广泛重视,而成为旅游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此外,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可以发现,四年制本科教育中开设的核心课程中属于管理类的还有:“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即管理类的课程占得比重很大,因此,“管理学”在旅游学科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学好“管理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2.开设目的与要求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多门核心专业课程都属于旅游企业管理类课程,因此,这些课程开设的前提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作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开设的“管理学”,又称为“管理学原理”,主要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应用这些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又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因此,要求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管理学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管理思维,锻炼其应用管理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学习“管理学”现状分析
1.“管理学”的多科性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阶段不匹配
“管理学”的内容包括经过高度概括和抽象出的对各类管理活动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在方法上,“管理学”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从“管理学”与许多学科(经济学、数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生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等)的相互关系来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需要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管理学”具有多科性或综合性特点。
“管理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先导课程,因此,一般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这个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一个学期,可能还沉浸于考上大学的沾沾自喜中,学习缺乏计划,自学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大学学习习惯。然而,“管理学”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刚上大学半年的大学生不可能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其综合性强,不容易学。
2.“管理学”特点的一般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错位
“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观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因此,“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具有一般性特点。由于“管理学”的内容以基础理论为主,案例分析为辅,因此,尽管学生们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注:老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管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但是,由于基础理论部分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不适合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学生感觉管理学枯燥,难以理解。
3.“管理学”特点的实用性与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矛盾
“管理学”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讲述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但是如果我们结合身边的客观现实去认真思考,则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某一个管理系统中,该管理系统是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建立起来的,只是我们缺乏管理思维而不善于发现而已。因此,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刚入大学半年的大学生不但缺少多种综合知识,而且缺少管理实践,所以,根本没有管理思维。此外,他们对自己所属的旅游管理专业仅接触了半年时间,专业方面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因此,“管理学”课程实践活动不宜在旅游企业中长期开展。但是,如果在其他的工商企业中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会说和旅游企业无关而没有兴趣。
三、教学改革思路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但是由于其开设的时间较早,学生缺少管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对旅游管理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因此,一般在课程学习前期兴趣浓厚,后期则兴趣减弱,热情降低。作为任课教师,应在这门课程的整个教授过程都引导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比较深刻地理解管理学原理和规律,培养管理思维方式,避免出现不少旅管高年级学生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学,现在意识到重要想再跟着一年级学生重学一遍的情况。笔者结合自己10多年的“管理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1.耐心细致,适当补充相关学科知识
由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较短,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心理学、市场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根本不具备这些知识。而且,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掌握得非常少,可能还没有养成课后自学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耐心传递包括学习方法、相关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在内的各种知识,弥补因该课程开设时间早给学生造成的综合性强、难度大方面的不足。
2.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鉴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强,学习者是一年级学生,缺乏相关的各种知识与对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因此,课堂教学应以理论讲授为主。在课程学习早期,教师应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用通俗语言和学生熟悉的身边例子来讲解,让学生感觉管理学不难理解,使其尽快熟悉相关的管理原则与理论,形成管理思维习惯。在课程中后期,可适当加快速度,精讲难点重点,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例如,对于组织部门化基本形式之间的比较这个教学重点,教师仅对职能部门化、矩阵型结构等精讲,然后,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种部门化的应用对象是什么?对应于现实社会哪些组织中的部门划分?一个组织能否独立使用某种形式进行部门划分?等等。这样,课堂教学就把单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学生为两个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 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中后期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具体可通过分析知名成功企业与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主次分明,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
“管理学”由于知识点较多,受学时所限,不可能一一深入学习,因此,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精髓,分清主次。例如:在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节中,需要学生掌握古典管理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对于这两个学习重点,学生会感觉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因此,要求教师首先用贴近现实生活的最通俗的语言转换难点,使学生容易理解,如统一指挥原则,可用一个媳妇只能有一个婆婆,否则她将无所适从来打比方;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所在的班集体是通过设置班长、学习委员等管理角色正常运转的;最后,举旅游饭店中岗位设置的例子来说明在一个组织中要层层负责与汇报。这样,学生就会对这条管理原则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能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使管理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可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自学、教师总结的方式来培养其自学能力。
为了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解决“管理学”的实用性特点与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矛盾,应该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具体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1)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期与中期利用课余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透彻理解管理理论。(2)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设计管理活动,指导学生模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去解决管理问题。(3)通过组织学生去比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如新飞集团实地参观、聆听、感受,学习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管理流程。(4)在本校的旅游专业实习基地如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开展短期实习,主要学习这些旅游企业各自的运作模式、部门划分、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管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多种管理实践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管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通过实践反复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肖培耻.“管理学”课程教学使用模拟教学法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4):86-87.
大学强调的是独立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个人为单位自主学习新《规定》成为我班本次学习活动的第一部分。自学的目的在于加深同学对新《规定》的认识与了解,做到对学校的各项管理与教学制度都了然于心。同时,为了加深同学的认识,增强学习效果,我们还组织了以宿舍为单位的讨论学习活动,做到了将新《规定》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在学习生活中体现新《规定》的主旨。
5月上旬,以“学习新《规定》”为主题召开班会是我们此次学习活动的第二部分,也是集中学习的关键环节。在班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们就自己对新《规定》的学习上台发言,不仅从一定侧面检验了同学对规定的了解程度,也加强了同学之间对学习成果的交流,之后辅导员张老师讲述了新、旧《规定》的异同以及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所关心事宜。以各班的班会活动作为此次学习新《规定》主要阶段其成效是十分明显的。
5月下旬,我院组织了对学习新《规定》的一次总结考核,我班同学积极参加,作为此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本次考核的目的在于以问卷的形式直观考察同学对规定的认识和学习情况;同时也再次加深了同学对规定内容的了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收效。
总体来说,我系对新《规定》的学习工作虽然在形式上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却远远没有结束。对书面的学习只是一个表面层次,深层次的学习是要在平日里进行的。将新《规定》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生活中时刻以规定的内容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才是我班此次活动的最根本目的。
一、终身学习的校长应当是一名理想主义者
一名优秀的信奉终身学习的校长首先要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一位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理想的教育家,终身学习型校长要能改造现实环境,通过管理创新适应变化,带领和推进全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一位理想主义者,终身学习型校长首先要有永不满足的精神追求,他总是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对人生有自己的精神要求,对教育事业有自己执着的追求;其次,终身学习型校长要很敏锐,对影响学校管理、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诸多因素有一种内部感知,能感应到那些因素是怎样形成的,以及他们怎样影响未来的学校发展。
当然,追求理想并不排除校长追求现实目标。一位优秀的终身学习型校长应当是能把理想与现实糅和在一起的人,既能看到理想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也能够感受现实环境和现实结果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制约,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终身学习型校长还应能够把理想转化为有现实有意义的对策,并将他们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之中,从而达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建立的动态平衡。
二、终身学习的校长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建立共同价值观
在学校上下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学校的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的校长应经常强调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且要不厌其烦,反复宣传,直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都从内心、从言行举止中流露出共同的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认同的根源。只有当个人价值观与学校价值观相一致时,教师们才会真正被调动起来。只有当教师认为自己的生活和优先考虑的东西与学校的目标保持一致并休戚与共时,才会从内心认同学校。相反如果两者没有这种内在的认同感,就不会有凝聚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明确的、共同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成败。
有了共同的价值观,还应有一套协调个人与学校价值观的程序和方法。在一些学校,就是通过向教师施加压力来产生动力的,但这种一味给教师加压的方法是片面的,有缺陷的。它常导致在学校中失去活力,教师生活在焦虑之中。如在一些民营学校的管理中引入的淘汰制,尽管有它好的一面,但从现在来看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往往许多民营学校留不住人,难聚人。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只会向教师施压,那么价值观在这个学校中就只是一种摆设,或只是一种口号,每一个校长都应客观评价自己的行为对教师的影响,以及自己的行为与确立学校价值观的联系,整个学校管理层都应当这么做。一个终身学习型校长要善于从学校价值观中提炼出学校的信念,形成校长及教师的思想体系。学校校长应将教育方针、教育理念、教育学规律或从别处学来的东西融为一体,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如果只是一味生搬硬套或灵机一动而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就不能领导和管理好一个学校。
一个学校的思想体系是比任何一本教育学、心理学,或什么管理论述中学到的知识都更为生动深刻的。一个教师因为出色的工作可以提升为学校中层管理干部,负责一个部门,但如果要超越大多数人去领导一个学校,一个完整的组织,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这,有赖于我们的校长们从书中去找寻“黄金屋”,去提炼“颜如玉”,去引领一个学校形成一个真正的团队,让书香溢满每一个教师的心房。这一点很重要,但很多校长并没有充分重视到这一点。
一个校长要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自己的领导哲学,不一定是抽象的哲学,但必须对学校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如教学问题、教师管理问题、社区协调问题形成自己的哲学与风格,这是任何一个能干的下属都取代不了的。
关键词: 移动学习;设备特征识别;内容自适应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210084-03
0 引言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远程教学模式从远程学习(D-Learning)到电子学习(E-Learning)向移动学习(M-Learning)演变。M-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使用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具有移动通信模块的PDA等)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进行教学互动的学习形式。
为适应人才培养形势的变化,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大纲,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纲中规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突出了不同以往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将传统的阅读能力培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的综合能力训练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或基本熟练的在工作和学习中运用各种英语技能;二是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学的教学,增加学生训练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引入现代科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学时少、要求高[1]。大学英语课在一般院校非英语专业每周只安排4到6个学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交流”,按大纲要求,教师在2-3年内大约280-350个学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英语读、听、说、写、译的基本技能,最后达到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150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能就教材内容和一般的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和讨论,能就一般的社会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讨论和发言,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要求较高。
2)教学班级规模较大、学生数量较多[1]。大学英语教学班级规模较大,每班学生大约50-100人,给语言技能的训练带来很大困难。
3)注重信息化和个性化[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改善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使教学过程从时间、地点等方面更加自主灵活,学习形式也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使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识、选择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
M-Learning的泛在性,可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时少、教学班级规模大、学生数量多的问题;M-Learning的即时性,可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时少的问题;M-Learning的个性化适合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本文以“大学英语”作为目标课程来设计移动学习管理系统。
1 设计目标
本文设计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拟实现以下目标:
1)支持多用户、多角色、多权限、多设备的用户及设备管理,实现对用户的安全认证;
2)实现友好、简洁、高兼容性的用户界面;
3)为用户提供资源浏览、测试、作业、调查、答疑、讨论、词汇表等教学功能,更好的辅助师生完成学习任务;
4)支持在线M-Learning模式,体现M-Learning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特点,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讨论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体现M-Learning的交互性和情境性特点;
5)支持学习过程监控,提高教学质量,使师生可以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2 总体功能设计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是面向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和多种移动设备,服务于多种身份用户的系统。由于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服务对象的差异性较大,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移动设备的特点,需要为不同的移动设备提供相适应的用户界面,需要针对用户所使用的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更具移动特色的学习活动。因此,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应具有对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特征进行识别,并根据设备的特点为用户提供与设备特征相适应内容的功能。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除了应考虑使用户能够以B/S模式通过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还应为用户提供短信息服务等更具M-Learning特色的教学服务。
根据系统的设计目标,对系统的具体功能分析如下:
1)用户管理功能。认证用户身份、分配用户权限、实现用户访问的安全控制。
2)设备管理功能。实现多种移动设备通过多种移动通信网络(WLAN、
3G网络等)访问系统,使用系统提供的M-Learning服务,并识别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特征和用户浏览偏好。
3)用户界面管理功能。实现各种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适用于不同的移动设备,保证用户浏览内容的友好性、便利性、正确性和一致性。
4)学习活动管理功能。为用户提供各种具体的学习活动,并实现以SMS的方式向用户教务教学信息。
2.1 用户管理功能设计
用户管理功能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权限分配和用户访问的安全控制。本文设计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为多用户、多角色系统。用户的角色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每个角色在对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权限,各个角色的权限如表1所示。
2.2 设备管理功能设计
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中安装的互联网浏览器以B/S模式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对用户移动设备特征的识别,实际上是对用户使用的互联网浏览器特征及浏览偏好的识别。用户浏览页面的呈现方式应考虑浏览器特征差异,页面内容的质量和数据量应考虑用户的浏览偏好设置。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功能实现对用户设备特征和用户浏览偏好的识别。系统通过检查移动设备是否具有设备描述文件来判断设备是否是首次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当设备首次访问系统时,先通过浏览器发送的HTTP报头来识别用户的设备特征。通过HTTP报头,可以识别设备是否是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类型、浏览器类型、是否支持Cookies、支持的WAP版本、支持的CSS版本、是否支持JavaScript等设备特征信息。然后由用户对浏览偏好进行设置,最后将设备特征信息和用户浏览偏好以设备描述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浏览器中的Cookies参数)保存在设备中。当用户再次使用该设备访问系统时,系统读取保存在设备中的设备描述文件来识别设备特征和用户浏览偏好。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将设备描述文件保存在用户设备中,可以减少系统负担,系统对每个设备只进行一次识别。采用这种方式保存设备描述文件也降低了用户操作的复杂度,避免用户在同一设备上重复设置浏览偏好。
2.3 用户界面管理功能设计
移动设备的硬件性能、软件性能、网络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资源的形式也存在多样性。用户界面管理功能实现为不同的用户及设备提供与设备特征和用户浏览偏好相适应的用户界面,使系统提供的教学服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用户界面管理功能分别由界面生成技术和学习资源重组技术两部分实现。界面生成技术根据用户设备的特征选择适合用户设备的页面模板,学习资源重组技术根据用户设备的特征和用户浏览偏好选择适合用户设备的页面内容,并将选择的页面内容填充到相应的页面模板中。移动设备内容自适应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读取保存在用户设备中的设备描述文件,然后根据设备描述文件描述的设备特征选择页面模板,根据设备特征和用户浏览偏好选择页面内容,最后将整合后的页面呈现给用户。
用户界面管理功能根据用户移动设备特征将同样的教学信息及教学活动内容以不同的用户界面反馈给相应的移动设备,保证不同移动设备浏览内容的一致性,并根据用户的浏览偏好设置,将教学资源按资源质量和数据量进行重组,为不同浏览偏好的用户提供内容一致但资源质量和数据量不同的教学资源,以适应移动设备的数据传输及处理能力。
2.4 学习活动功能设计
本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设计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某单元的实际教学活动流程[3]如表2所示。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可以看出,按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部分;按教学活动可分为学习课程资源和参与课程活动两个部分,学习课程资源应用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参与课程活动应用在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本文设计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学习活动功能分为课程资源学习功能和课程活动功能,对学习活动功能的具体分析如表3所示。
“课程资源学习”功能实现网页形式的学习资源浏览,学习资源由教师添加。
“课程活动”功能实现通告、测试、作业、调查、答疑、讨论、词汇表和教学过程控制等学习活动功能,单个课程中可加入一个或多个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测试”功能实现单选、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填空、匹配等形式的测试,测试内容由教师设计,学生参与测试并提交答案后,可查看本次测试的结果(包括测试进行时间、测试成绩等);“作业”功能实现在线作答和离线作答形式的作业;“调查”功能实现关于某个主题的单选或多选调查,并实时统计调查结果;“答疑”功能实现聊天室模式的实时在线问答;“讨论”功能实现“主题――回复”模式的论坛讨论形式;“词汇表”功能实现词条模式的单词学习;“教学过程控制”功能实现教师查看并评阅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参与的测试。
根据上述分析,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学习活动设计如图2所示,分为“校园通告”、“在线课堂”和“我的班级”三个部分。
“校园通告”实现面向全部用户通知和公告。
“在线课堂”实现具体的学习活动功能(课程资源学习功能和课程活动功能)。
“我的班级”实现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活动。系统将用户按现实中的教学班级分组,不同班级之间相互隔离,并为用户提供班级定制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用户只能访问自己所在的班级,班级教学活动包括“在线课堂”中的全部学习活动。
3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整体框架如图3所示,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课程内容管理系统模块、移动设备内容自适应模块、短信应用模块、移动学习功能逻辑模块和移动学习资源管理模块。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由“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课程内容管理模块”、“移动设备内容自适应模块”、“移动学习活动管理模块”、“移动学习资源管理模块”、“短信应用模块”和“数据库模块”等七个模块组成。
“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实现用户管理和设备识别功能;“课程内容管理模块”完成对用户、课程及教学活动的管理;“移动设备内容自适应模块”和“移动学习资源管理模块”实现用户界面管理功能;“移动学习活动管理模块”实现具体学习活动的管理功能;“短信应用模块”通过外接GSM Modem等短信息收发设备实现以短信息的方式,向用户及时教务教学通知的功能;“数据库模块”存储系统所使用的相关数据。
用户以B/S模式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时,先由“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对用户所使用的设备特征进行识别和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将PC用户转入“课程内容管理模块”,将移动设备用户转入“移动设备内容自适应模块”。“移动设备内容自适应模块”通过“学习资源重组”和“移动设备界面生成”两个组件为移动设备用户提供与设备特征相适应的浏览内容。“移动学习活动管理模块”实现各种学习活动的移动化应用。“移动学习资源管理模块”完成对学习资源的管理,为上层应用提供所需的数据。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接入层、表示层、功能层、应用层和数据层。
接入层为用户提供通过LAN/WLAN/GSM/CDMA/3G等多种通信网络访问系统的能力;表示层为不同身份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教学和管理活动;功能层实现平台管理、学习活动管理、服务管理等功能;应用层实现用户及设备识别、移动设备内容自适应、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资源制作、短信息应用以及学习资源管理功能;数据层管理数据并为上层应用提供相关数据。
4 结语
移动学习应用广泛,涉及多个交叉学科,本文围绕移动学习,探索了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了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设计目标;根据系统设计目标分析了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将系统总体功能分解为用户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界面管理和学习活动管理四个子功能;针对移动设备的差异性,提出了移动设备特征识别和移动设备内容自适应的方法,能够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移动设备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内容。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使用移动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的新型学习形式。移动学习是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推广和发展移动学习将促进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的发展。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有助于构建泛在的终身学习环境,对构建信息时代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路利,浅谈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18(3):135-136.
[2]李俊新,大学英语教学新特点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7:164-165.
[3]邓桂东、兰天,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主导-主体”模式的教学设计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4):25-27.
[4]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以动力学原理为基础而构想出的企业组织形态,它具有层次扁平化、系统开放化等特点,调整了从属关系使原有的从属关系转变成为了一种伙伴关系,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对结构关系进行调整。当前,创建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大型企业的重要工作。
一、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传统企业管理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组织内的分工十分明确,每一个职位都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第二,各个组织都有着十分完善且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协调有序的进行;第三,每个组织都自下而上的建立了级次组织,从而形成了指挥体系或者组织级次体系;第四,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必须要抛弃个人的情感;第五,对企业内人员进行任用或提升都需要以专家的意见参考依据,不能够随意的开除组织人员。
二、传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首先,由上文所介绍的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点将会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例如:沟通成本、检查督促成本等。从相关的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管理的人数大约为10人左右。因此,伴随着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员工不断增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也会急剧增加,继而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伴随着管理人员的增多,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时间也会增加,沟通的成本也会随之上涨,而且这样的情况还会造成企业信息失真。其次,传统企业管理会阻碍企业取得整体的最优工作效益。在企业的传统管理组织制度下,管理的过程会被分割并交给各个子部门处理,造成了子部门利益高于整体利益。最后,致使企业不能够更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
三、传统企业管理和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比较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十分新颖同时有效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工业经济下的管理模式相比,其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从管理目标上来看,传统的企业管理侧重于通过数量和质量来赚取经济效益,以产量和利润作为目标;而学习型企业管理则是侧重创新,以加快创新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来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管理资源方面,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以物质资源作为管理的主体,而学习型企业管理则是以知识为主体。第三,在管理思想上,传统管理是以制定制度和加强控制为主,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学习型管理则注重工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工人能够自觉地参加工作,并不断学习实现自我发展。第四,在管理组织方面,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有着十分严明的等级制度,呈现为“金字塔”型的结构;学习型组织则是强调团队合作,以共同的愿望为基础建立管理组织,是一种扁平化、具有良好弹性的管理组织。第五,从管理的策略上看,传统的企业管理侧重于通过技术和奖惩来驱动员工,实行的是刚性的策略,而学习型则是以学习作为驱动力,实施的是以快变来求胜的柔性管理策略。从管理的对象上来看,传统的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的人,而学习型的管理则是从事智力性和创造性劳动的人。
四、与传统企业管理相比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
首先,其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改善了原有的因组织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例如成本增加等。当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中层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的功能正在被其一点点的代替,新型信息的沟通幅度原则正在慢慢地取代原有的管理幅度原则,管理者的信息沟通的幅度正在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长。学习型的企业管理就是通过逐渐的减少甚至是去除管理层来拉近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继而实现企业组织扁平化发展。
其次,用工作小组来消除因应变能力不足而带来的问题。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一个部门要等到上一个部门将工作完成后才能够接受工作并开展工作,而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内的成员就可以根据各个方面的反馈意见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
最后,学习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员工也不再是过去那种重复“拧螺丝”的机器人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了解工作,对工作充满了希望,既能够因为工作上的成功而喜悦,也能够因为其失败而丧失斗志。对学习型企业管理来说,其能够更好的体现员工的价值,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管能动性,在这一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继而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