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亲子教育技巧

亲子教育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亲子教育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1篇

现今各种亲子园、亲子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越发重视学前教育从幼儿教育向亲子教育的延伸。这一切都说明亲子教育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在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占领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好的亲子教育的实施需要专业的从教人员,中职学前教育担负着培养适应当代学前教育事业专业人员的责任,因此如何更好的培养专业的亲子教师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变得专业首先需要学生喜欢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这与教师对课程的设计与创新是分离不开的,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亲子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创新进行粗浅叙述。

一、让学生了解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要让学生热爱这一学科,首先,应让学生系统的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中的“亲”主要指有血缘关系的父母、爷奶、延伸至主要代养人(保姆、家庭教师),“子”是指孩子,“亲子教育”即通过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试,在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的情况下更好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培训方式。

可以看出“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婴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的教育观念,打破以往那种婴幼儿(0~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面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2、亲子教育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3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人们逐渐意识到对婴幼儿的养育不仅仅是以往传统观念里单纯强调吃好、玩好那么简单。而在0~3岁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往往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而社会又缺乏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指导。亲子教育活动课程恰好填补了这一年龄段的空白且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愉快的的游戏活动和平凡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二、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引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亲子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利用学生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亲子教育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掌握相对欠缺,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较强。因此在亲子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亲自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形成的对每个操作流程的具体认知,再结合练习、具体操作环节的要点分析,让学生在准确掌握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完整流畅地展现出具体操作流程。从而使学生的信心增加,促进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给亲子课增加亮点

多媒体课件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精美的插图、声情并茂的音乐、清晰直观的视频,新颖的动画设计,都可以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耳目一新,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学习兴趣大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2篇

1亲职教育的理论基础

亲职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分析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生态系统取向理论等等。心理分析理论认为:成年人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心理结构等都可以追溯到早年关键的时间及儿童的愿望与幻想;早年的母子关系是日后人际关系的原型。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经由制约的结果,所有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来,主张学习是改变行为和推动发展的根源。布朗菲布瑞勒(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孩子的发展会受到大、中、小系统的影响。这些理论能帮助父母了解自身角色定位、不同阶段孩子和自己的发展任务,能教导父母利用各种正负增强和酬赏等各种行为技术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促使家庭成员间良好的沟通。

2亲职教育的内容选取

青少年的父母是处于火山居民時期(Unell&Wyckoff,2001),父母所持的教养信念、态度、价值观、沟通方式,与青少年的发展有显著密切关系。10-15岁的少男少女正处生理、心理及社会化急速成长的青春期,很多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怀疑自己的教、养方式。本课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亲职教育研究成果,采用访谈方式收集家长需求,并从父母了解青少年期孩子特征变化、自身发展、亲子调适和沟通等三个方面构建亲职教育知识结构树,如图1所示。父母对青少年认知主要包括: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的特征与变化、子女成长的转变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正向态度接纳青少年期子女发展的改变、青少年行为目的、青少年与异友、青少年次文化等六个方面的内容。父母自身发展认知主要包括:亲职信念与态度、民主的教养态度、夫妻关系与家庭经营、父母自我改变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亲子调适和沟通主要包括:沟通方式与技巧、情绪觉察与管理、鼓励等三个方面。其中,沟通方式与技巧包括:学会倾听、准确表达想法和感受、引导子女交流、沟通方式多样化、平等的态度;情绪觉察与管理包括:了解情绪特质、正向处理情绪、应用自觉轮技巧、引导孩子情绪表达与管理;鼓励包括:鼓励和称赞的区别、鼓励的特殊用语、鼓励的原则。

亲职教育的教学目标维度制定

亲职教育网页游戏必然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展开,否则任何游戏任务和活动都无法有效地促进学习。对于擅长独立学习的成人来说,教学目标也是自己学习目标的有效参考路径。本课题将亲职教育游戏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涵盖多层次的子目标。又根据教学目标的类型层次设计恰当的游戏任务和目标。任务系统是父母玩家的体验核心,也是教学目标的外部表现;教学目标整合在游戏任务中,而游戏任务则蕴含着教学目标里。为了使父母通过碎片时间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收获亲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尽量把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分别渗透在各项子任务中。游戏任务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父母之间通过共同参与、协作讨论实现学习途径和方式的多样化,如图2所示。

亲职教育的游戏任务设计

调查发现,一般父母的亲职教育经验来自于对原生家庭父母的观察和模仿,随着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变化和培养目标的更新,原先无师自通的亲职教育方法不再适应当今形势。目前社会上亲职教育的培训形式单一,学习内容以知识技能介绍为主,缺乏技巧演练和情感分享。为了增加亲职教育的趣味和效果,我们针对家长的实际需求,在亲职教育理论指导下创建了“完美家长集中训练营”,网页游戏设计以情境模拟形式展示家长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子女教育问题,通过引人入胜的任务剧情、生动的人物刻画,使家长获得情感体验,感知和掌握各种亲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完美家长集中训练营”网页游戏设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主线任务的形式体现,而短期目标以各种事件体现,给予父母阶段性的目标和指引。在游戏进程中长期目标被分解成多个阶段性目标,教学目标的层级结构与游戏任务目标的层级结构相互关联。

1多层次任务目标设计

亲职教育游戏任务设计多层次目标,以便让家长在亲子互动中带着真实的任务,一步步地深入学习。“完美家长集中训练营”设有青少年期特征、子女问题解决技巧、民主教养方式、父母自身成长等四个层次,和非凡青少年、甜蜜的“结”、透视镜、情绪风向球、孩子的秘密花园、同心圆、赞美的功效、孩子的书包有多重、爱的留声机、火星来的信等10个支线任务,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亲职教育支线任务以非线性故事展开,每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子目标,家长达到子目标则获得精神和物质奖励,给予积极的反馈,使家长在模拟子女角色的NPC反馈表情中认识到正确的处理行为。家长可根据能力起点选择不同层次的支线任务。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3篇

一、“亲子教育”问卷调查

我园是一所2013年新办的民办幼儿园,大部分学生来自乡村,幼儿差异性大,家长都是来苏州打工的,知识水平不高。在首次调查问卷显示,有好多家长压根就没听说过“亲子教育”一词,有些知道的概念也很模糊,家长都说以前上过的幼儿园都没有亲子活动,考虑到亲子教育对这部分外来工来说是一个新名词,那如何有效地将“亲子教育”渗透到家长观念中就成了一个难题。考虑到这一特殊性,我园改变了传统的“宣传”方式,没有先召开家长会,也没有发放有关亲子教育的宣传单,更没有举办任何的讲座,而是将亲子教育实实在在地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了各种丰富有趣的亲子活动。只有家长自己从活动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幼儿健康成长才会真正地认可它。

二、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健康积极向上发展

1.“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亲子运动会:幼儿园运动会旨在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孩子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夺得胜利的合作精神,让孩子亲身体验体育活动的魅力。连续两届的亲子运动会,不仅有大中小幼儿精彩团体操表演,更有器械操表演,我们的家长也带来了精彩节目,赢得了幼儿的阵阵掌声。两届运动会上,根据幼儿年龄段创设了“滚彩球”“心心相印”“爬大树”“搭高楼”“推小车”“毛毛虫钻洞”“盲人敲物”“袋鼠宝宝”等10余个新颖有趣的竞赛项目,家长们和宝贝一起兴致勃勃地参加到各项活动中,体验着游戏的乐趣,运动场上加油声、掌声、笑声不绝于耳,到处能看到师幼、家园其乐融融的动人景象。孩子们收获了自信、快乐,家长们得到了欣慰和满足。

2.“快乐成长,多彩六一”亲子游园活动:在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园本着全园参与,亲子同乐的主题开展了亲子游园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设置一个亲子同乐趣味游戏,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20多个有趣的游戏。幼儿园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幼儿园还准备了每人一份精美礼品,孩子们与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中,培养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让孩子们的各种技能技巧得到锻炼,使孩子们成为节日真正的主人,亲子活动的教育意义得到升华。

3.“我是小歌星”亲子歌唱比赛:音乐是灵动的语言,给人灵感,催人奋起。课堂上,活泼、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学会了唱歌、跳舞、打节拍;午间,柔和、舒缓的音乐能够伴随孩子们进入甜甜的梦乡。音乐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灵感出发,我园又举办了亲子歌唱比赛,鼓励家长与幼儿自主创新。活动中,孩子们阳光自信的神态、惟妙惟肖的表情、活泼稚气的歌声,向大家展示了别样的温馨。在音乐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的是朴实而又与众不同的“艺术”,孩子们不仅展示了自我,更感受到与爸爸妈妈之间浓浓的甜蜜和爱。活动温馨而感人,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表演不禁感叹:我的孩子真的长大了,真棒!

三、科学引导,提高家长亲子活动的教育技能

通过各种亲子教育活动,家长们逐步认识到了亲子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他们也充分明确了亲子活动的重要性,因此,这需要教师用教育专业知识影响和引导家长,从而提高家长对开展亲子活动的教育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亲子教育活动的指导包括理论的、形式的、活动过程的具体的指导。如,“庆圣诞,迎元旦”亲子美食DIY活动中,教师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DIY美食,共同度过了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体验了分享、合作、团结祥和的欢乐团圆节。结合“感恩节”的主题活动内容,DIY结束后我们引导幼儿喂给辛苦的爸妈,感谢他们做了这么美味的美食。同时,还准备了一些护手霜,鼓励孩子们帮爸爸妈妈擦护手霜,家长们看到宝贝们的感恩行动,感动万分,热泪盈眶,孩子们和好朋友、家长、老师相互拥抱,情感得到很大提升。

从事服务行业的妈妈,教会了幼儿礼貌待人,文明用语;当警察的爸爸,为小朋友做了“遵守交通,从我做起”的安全知识讲座;做家具的爸爸为孩子现场讲解工具的作用;……助教家长们在活动中体会到老师辛苦的同时,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为我们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4篇

一、现状透析——打开阅读一扇门

在早期阅读活动探索起步之初,我们对实验班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家庭有以下特征: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高中学历约占72%、小学或小学以下约占6%)且兴趣单一;闲暇时间大部分用在看电视、打电脑等娱乐活动上,文化生活贫乏;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很大的资本,但却忽视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处于“自流”状态;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和指导也存在诸多误区:2/3以上的家长很少或从不主动发起亲子阅读,3/4的家长没有正确认识亲子阅读的意义,比较看重阅读中的知识学习,指导带有随意性和功利色彩,抑制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甚至感到厌恶。

家庭是孩子最早开始阅读的地方,要让农转商家庭的家长从商人向读书人转型,早期阅读的开展就应当从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入手,贴近家长的实际现状。农转商家庭以单方从事个体经营为主,母亲大多留守在家,时间充裕,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这就为我们早期阅读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家园合作资源。因此,我们通过发放亲子阅读倡议书,开辟阅读专栏、班级QQ群,开展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咨询探讨,吸引鼓励妈妈们走进幼儿园,与教师们一起探索和学习,从而带动整个家庭形成早期阅读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的兴趣,早期阅读之门从此打开。

二、对策探寻——点亮阅读一盏灯

形成家园共识的阅读局面为我们的早期阅读探索之旅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遭遇了早期阅读中的瓶颈,如活动的开展从家庭入手,但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家庭指导,服务于家长?优秀家长的资源如何发挥和有效利用?早期阅读环境如何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服务?如何挖掘和拓展阅读材料资源,让阅读无处不在?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陷入困境。

面对挑战,我们困惑、茫然,感觉到自己的相关理论知识非常有限,因此,我们重温了《幼儿心理学》,阅读了各地专家、教师关于早期阅读的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如《我的图画书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研究的新进展》等,使自己一步步走进早期阅读世界。在不断的学习、探讨和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一是幼儿的阅读需要成人的陪伴,是成人与幼儿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二是那些视觉参与的活动,符号的、动画的、实物的都可以作为孩子阅读的对象,阅读教材无处不在,应注重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三是以小组为单位,悉心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基于这些启发,我们重新梳理了原有的经验,并深入探讨,大胆实践,使得早期阅读活动逐渐成为园本课程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成效初显——开辟阅读一片天

我们在有效推进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从亲子阅读指导、阅读区环境创设和课程资源整合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期阅读活动的实践初见成效。

1.扎实的亲子阅读指导

“家庭工作坊”。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或家庭特点),我们遵循互补原则,以4~5个家庭为单位成立家庭工作坊。每个工作坊中选出一个总体素质较高的家庭作为组长,定期组织工作坊成员以家庭式或户外式的形式,相互观摩其他家长是如何开展家庭阅读活动的。从阅读方式、阅读行为、亲子交流等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为家长们提供了具体的互相学习的范例,使他们不仅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更知道如何去做,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

“故事妈妈(爸爸)”。根据家长对朗读技巧的忽略和贫乏,我们邀请家长来园为全班孩子朗读故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一开始没人参与,我们就发挥工作坊组长的优势,由他们带头。活动前,我们和家长认真商讨,确定故事内容、道具,给予朗读技巧上的建议等,消除家长的来园顾虑。活动后,我们组织家长交流,慎重提出合理建议。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家长体会到朗读技巧赋予故事的鲜活生命力以及给孩子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带动了家长们竞相学习、积极参与,更让人欣喜的是他们也开始在影响着周围的朋友们,幼儿园成了“家长学教”的课堂。

“呼吸书香”。根据家长图书选购的盲目性和指导的单一性,我们开展了“好书推荐图书漂流阅读日记展示分享”的呼吸书香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记录亲子共同成长的心声。每本推荐漂流书目我们都先由教师完成研究性阅读,制作阅读“温馨提示”卡,即把图画书中蕴涵的教育价值、亲子阅读的要点等记录在卡上,附在书后,让家长借鉴阅读提示开展亲子阅读,并记录下阅读中的感受。一样的童“画”,不一样的童“话”。虽然读的是同一本书,但家长和孩子充满创意的阅读和记录方式却让我们刮目相看。

2.适宜的阅读环境创设

营造阅读氛围。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特殊的、无声的影响作用,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阅读氛围中享受阅读的快乐,首先幼儿园从大环境入手,在园门口开设了阅读宣传橱窗;楼道墙面悬挂了图文并茂的正确阅读姿势和规则图示以及经典的绘本、影视作品展;楼梯角设置了温馨的亲子阅读区,营造了“读、赏、动”的阅读大环境。同时,各实验班在教室门口开辟了专门的阅读专栏,设有好书推荐、亲子时刻、精彩回放等栏目;打破阅读区的单一格局,将阅读区拓展为讲述区、表演区、静态阅读区、听赏区、修补区,并根据其各自特点分散在教室的不同角落,孩子们读在其中,乐在其中。

投放适宜的阅读材料。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将适宜的阅读材料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经典的绘本、影视作品,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猫和老鼠》等;二是幼儿自绘创编的图画书,如连环画、续编故事画册、我的故事等;三是教师自制的操作性阅读材料,如小小故事盒、魔方讲述、图谱儿歌、和字宝宝做游戏等;四是亲子自制阅读材料,如我长大啦、亲子日记等;五是社会性阅读活动材料,如生活中的标志、广告以及地方文化等。

3.有效的课程资源整合

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为了让孩子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能让幼儿感兴趣的、整合因素鲜明的、易于幼儿学习观察的内容与早期阅读有机整合,开展了地方文化早期阅读活动,如《魅力仙游古典家具》《家乡灯笼》《我爱武术》《亲亲小吃美》《莆仙小戏迷》等,让幼儿与家乡“亲密接触与对话”,丰富拓展了早期阅读的内容和阅读材料。

与日常生活的整合。我们的阅读还走向了生活,走进了社会和大自然,如广告、标志、包装盒、说明书、旅游等等。如在“找春天”活动中,有的家长用照相机拍下了和孩子在大自然中的愉快身影;有的家长和孩子合作,以图文的形式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的家长和孩子收集了春天的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这些我们一一收藏了起来,有的制作成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大图书投放在阅读区,有的以立体呈现的方式反映在阅读墙上,孩子们争先传阅、流连忘返,大大提高了讲述和阅读的兴趣和水平。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5篇

目前,舞蹈教育在我国幼儿园尚未全面普及和规范,许多幼儿只能在园外课余兴趣班或在社会培训机构中进行舞蹈学习。而在这些舞蹈培训机构中,对于幼儿舞蹈教学,其教学模式和内容基本上是传授专业性较强的舞蹈内容或纯粹少儿舞蹈技能教学。而幼儿园的亲子舞蹈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艺术启蒙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国内外众多教育家、艺术家和舞蹈家等无一例外的都在强调舞蹈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幼儿亲子舞蹈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情感,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审美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等,而且由于亲子舞蹈其趣味性、操作性强以及适宜面广等特点,凸显了亲子舞蹈具有体育、美术和音乐等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优势和地位。它在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孩子、家长、老师的亲睐。使人民群众进一步正确理解亲子舞蹈的功能并懂得通过何种措施使这项喜闻乐见、身体力行的“快乐运动”走进家庭及社会是幼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从事幼儿园亲子舞蹈教学实践多年,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故以此文与各位专家、同行分享。

二、幼儿亲子舞蹈的功能

(一)道德情感培养

1.礼记中记载“观其舞,知其德”其中表达了人的情感思想以及道德情操在舞蹈中的体现。“学舞先学做人”这一说法就是舞蹈文化的内涵所在。亲子舞蹈不同于舞台艺术表演舞蹈,其形式和内容相对固定,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亲子文化和精神,它蕴含着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沉淀下来的人文道德观念。通过亲子舞蹈教育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培养孩子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在亲子舞蹈活动中,孩子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有的孩子会因为一个动作做不好或者害怕尝试,表现出胆小、怕苦,甚至有时会有意外的磕磕碰碰擦破点皮,就娇气种种。众所周知,学习舞蹈,就意味着吃苦。孩子们敢于面对这种挑战,就是对他们的顽强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能力的考验,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在亲子舞蹈过程中得以体现。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及时引导、鼓励就会使孩子较容易地度过难关。在家长的参与下,孩子们在欢乐中,在手舞足蹈中,既感受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也具备了将来走向社会必备的品质和毅力。

2.现代艺术社会学奠基人格罗塞认为:艺术活动也是审美活动,它的发展过程或后果都有直接的感情价值,这种感情价值大半是愉快的。格罗塞指出:“一切高级文化是依据于各个社会成分的一致有秩序的合作,而原始人类却以舞蹈来训练这种合作。”这表明原始舞蹈具有“高度实际的和文化的意义”。格罗塞的观点使我们认识到,最初的“舞蹈审美”就奠基于“舞蹈文化”正是“高度实际的和文化的意义”才使舞蹈成为“原始的审美感情的最真率、最完美又最有力的表现”。在文明的今天,艺术的社会职能是提高人类精神,造成社会的统一。所以,作为艺术领域的亲子舞蹈也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最亲近的是父母,最爱做的是游戏。亲子舞蹈具有游戏性,它可以自娱自乐在家庭中进行,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特别是孩子在家长强有力的怀抱中、亲昵的举止中既找到安全感、快乐感,又通过彼此的努力使动作和谐完成进而找到了自信心和满足感。一方面,孩子在亲子舞蹈练习时(特别是被高高托起时)感到快乐;另一方面,在亲子舞蹈表演时,孩子为家长展现的能力感到骄傲和崇拜,更在观众的掌声中找到了自信心。

3.舞蹈是传递、宣泄情感的一种身体语言。舞蹈作为人类身体语言的一种特殊符号,已经不再是直观的宣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舞蹈在对本质内涵发展的过程中,承载着对生命、情感的交流,它已跨越了国界、种族、地域、语言,越来越多地承担人类交流的重要使命。“亲情是天生的,爱需要学习”,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亲子舞蹈活动,进行身体的接触,心的融合,不仅能让孩子感受亲情,更能培养家人之间爱的情感与能力。例如:亲子舞蹈《我是妈妈的小贴心》就能培养孩子关爱体贴、孝敬父母等优良品德。亲子舞蹈活动是爱的情感和能力培养以及完善人格的有效方式。

(二)强健体魄、愉悦身心

追求健康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21世纪人们的健康标准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机体健康,而是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大程度上追求心理上的健康。社会在进步和发展,意味着生活节奏在加快,竞争在加剧,人们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也在增加,不论从健身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减压的方面来谈,亲子舞蹈不乏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亲子舞蹈是一种“快乐舞蹈”,也是一种“快乐运动”。例如:26-35岁的家长参与亲子舞蹈训练,坚持60分钟,训练后并无疲劳或不适,情绪饱满,余兴未尽。若让其选择慢步或跑的方式却是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可言。可见舞蹈的魅力是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经常参与亲子舞蹈活动,能全面地增强各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人一旦融入音乐、融入角色,沉浸于舞蹈的情境中,就会精神焕发,快乐的心境会使繁忙的工作、紊乱的心情得到缓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健心目的。另外,亲子舞蹈无论是对孩子或者家长都是一种身体文化的修养,长期进行训练可以矫正坐、立、走等不良姿态,形成一种具有良好气质和人格魅力的外在身体形态。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亲子舞蹈教育活动,有助于家长及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智力多重启发

1.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斯佩理博士指出:“人类的左脑具有理智,以逻辑思维的方式活动,主要支配语言、文字、运算等,而右脑富有情感,以形象思维方式活动,主管形式、空间和非口头活动。”我国普及教育都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这就造成孩子左脑长期处于优势而右脑发育不足的现状。幼儿亲子舞蹈给予孩子们的“知觉促动”有助于孩子右脑智商及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从而促进孩子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其实,舞蹈艺术的学习过程就是人体的右脑做体育运动,那么对于右脑的开发是必然的。

2.在亲子舞蹈活动中,孩子们在动作和队形变换以及听音乐节奏和旋律时,要求集中注意力才能快速反应身体所处的位置和空间感觉、正确记忆相应的动作,以达到舞蹈表现时所需要求。所以经常练习,能够促进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在亲子舞蹈表演时,优美的肢体语言、悦耳的音乐旋律、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有趣的道具、五彩的灯光,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而要完成舞蹈所需的规定动作,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因此,亲子舞蹈培养了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性。

3.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充满幻想。比如,我们总会看到有些年幼的孩子,时常对着镜子比划动作或听到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这就是内心情感的表达和个人想象力的展现。舞蹈就是启迪孩子们智慧的良好土壤。舞蹈这门综合艺术,集身体运动、音乐感受、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通过一定的时间训练,孩子们有了一定舞蹈基础,掌握了一些的舞蹈语汇,具备了一定的表演能力后,这时,如果让少儿表演鱼儿戏水,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形象地表现了鱼儿在水中游戏的情景,能促使少儿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当少儿在动画片或电影中再见到这样的场景,便会更加细致观察和模仿,从而促进了少儿的积极思维。这样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促使大脑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

4.从运动的角度讲,在舞蹈时,随着少儿从整体动作到分解动作,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的不断发展,少儿的心理意识也随之不断发展,而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和言语区间建立了多种复杂的神经联系,从而促进了大脑皮层的成熟,所以说,舞蹈教育能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论舞蹈教育对少儿素质培养的作用———陈果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由此看来亲子舞蹈对孩子的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四)提升审美情趣

舞蹈是一种心灵的艺术,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能领悟到舞蹈的真谛。如果一个舞者没有一颗美好而高贵的心灵,是不可能表演出婀娜多姿的舞蹈。舞蹈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受和审美发现的过程,是在传授舞蹈表演的基础和基本能力的同时,进行舞蹈艺术的审美体验过程(对少儿舞蹈训练的调查与分析———黄淮学院音乐系王彦宾)。因此,舞蹈学习不单单是技术训练还包括舞蹈修养等多方面。亲子舞蹈通过协调身体动作、姿势、表演等方面培养了多种身体和心理的机能,为孩子们创造了富有童趣的艺术空间。同时加强了家长的舞蹈基本知识、能力和艺术修养。亲子舞蹈以它独有的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感受事物、欣赏美、追寻美的特有能力,使孩子有了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参加亲子舞蹈展演活动,提高了家长、孩子的动作表演能力和审美能力,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家长在亲子舞蹈的培训过程中,学到的舞蹈基础知识可运用于辅导孩子的舞蹈学习中,这对帮助孩子在舞蹈方面进行提升有着积极性的意义。

三、幼儿园亲子舞蹈实施策略

(一)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舞蹈育儿价值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早期舞蹈教育对于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但在家庭中,有的家长较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和技能培训,花了不少时间让幼儿学习各种特长,却剥夺了幼儿与家长互动和交流的时间;有的家长虽然重视幼儿的舞蹈培养,但是缺乏有意义的指导。从家庭成员参与幼儿教育的情况来看,呈现出妈妈参与较多,爸爸参与不足,或者祖辈参与较多,父母参与不足的不均衡状态。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不但要严格按照《纲要》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还应该担负起责任,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家长一起研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方法。家长的舞蹈价值观对幼儿舞蹈参与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相关研究说明,当代儿童父母舞蹈育儿价值观由三个维度组成,分别是育心取向、育体取向和育技取向。儿童父母舞蹈育儿价值观是指儿童父母对儿童参与舞蹈学习、锻炼、培训等的意见和看法,它是当代儿童父母育儿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儿童父母鼓励和支持子女从事和参与舞蹈的意愿。儿童的心智特征决定了儿童在早期自我选择中的父母依赖性。因此亲子舞蹈的实现取决于家长自身的态度和舞蹈育儿教育理念(舞蹈育儿价值观)。作者认为,亲子舞蹈育儿价值观重在“育体”与“育心”,而不能单一重视“育技”。因为幼儿时期各方面都处在萌芽时期,对于正处于身体慢慢发育的幼儿来说,身体素质的培养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我们应该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加以自然的引导,我们只需要多关心他们身体是否发展的健全,更重要的是不要强迫他去做自己不愿做的活动,而是要在身心两方面对他引导,他的身体就会变得像精神一样,能以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她年幼的心灵花朵会向着光明,向着美和永恒的爱而纵情开放。在进行亲子舞蹈实践时,作者经常以“学舞蹈优雅举止,美化生活;爱舞蹈锤炼品格,成就人生”与孩子家长共勉,这对于家长的舞蹈育儿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家长的亲身体验和参与后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孩子在舞蹈教育中所表现的思想的成长和进步以及身体体质的增强等,这些都深化了家长良好的舞蹈育儿价值观。

(二)加强孩子与家长的舞蹈基础训练

为加强亲子舞蹈的推广和进行,可以由各地、市(县)、区教育局幼教直属领导机构组织开展亲子舞蹈展演活动,以推广亲子舞蹈文化与精神,促进亲子舞蹈的发展,为家园共育开辟新的途径。同时,幼儿园可建立亲子舞蹈训练营,每周做一次亲子舞蹈培训。第一,进行形体练习。主要通过一般的形体动作练习,如舞蹈基本方位、站姿、坐姿、芭蕾手位、脚位练习等,培养练习者美的意识,使练习者体态挺拔端庄,姿态稳健优美,动作轻盈协调,气质优雅大方。第二,进行身体基本素质训练。通过专门的基本动作训练,使孩子和家长初步具备亲子舞蹈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与能力。如腿部的柔韧性、身体的协调性以及肩臂部、腰腹部的控制力等。第三,加强亲子舞蹈常用配合动作之托举小技巧学习。如:躺地托举、坐姿托举、站姿托举以及托举旋转等。在亲子舞蹈中常用的一些托举小技巧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引人入胜。

(三)提高幼儿园教师亲子舞蹈创编与教学能力

首先,舞蹈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要求老师具有组织幼儿园舞蹈活动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幼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但是,目前很多幼儿老师在创编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与提高。在进行幼儿亲子舞蹈创编时首先要选择符合幼儿生活实际的题材与内容,同时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用童心追求童趣,是幼儿舞蹈创作的归宿。童趣就是欢快和开心,天真和活泼,幻想与渴望。因此,创编幼儿舞蹈动作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力求动作简练、舒展、活泼、欢快。笔者在创编亲子舞蹈《快乐的节奏》时,不仅把握其动作的童心与童趣性,还能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特征,身体各部位正处于生长阶段,平衡能力、控制能力、节奏感都比较差。所以设计了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动作,并利用家长的“力量”特点,安排了适当的托举技巧,使舞蹈的表现充满艺术美感,令人赞口不绝。其次,舞蹈创编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丰富知识,遵循舞蹈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外,幼儿亲子舞蹈创作一定要立足于幼儿生活的实践,并按照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来进行编排,使舞蹈体现出童心、童趣与童真。作者在2013年编写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就有亲子舞蹈内容《我和妈妈谁漂亮》,充分表达了孩子爱美、喜欢和妈妈比美的心理特征,以及爱妈妈的情感。这样的舞蹈真正反映出幼儿的生活特点,受到广大幼师、家长及孩子的喜爱。而且,亲子舞蹈的内容力求目的明确,形式多样,以达到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多方位教育。还有一点很重要:幼儿亲子舞蹈的创编必须体现时代的精神和风貌。近年很红火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家喻户晓,作者创编了亲子舞蹈《爸爸去哪儿》,运用拉杆行李箱作为道具,新颖有趣,使舞蹈更接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深受孩子和爸爸们的喜爱,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因为时代精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灵魂,没有时代精神的灌注,作品就没有生命力,只有塑造出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舞蹈形象,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四)合理安排好亲子舞蹈训练时间

建议家长在孩子离园后回家抽出20-30分钟时间进行亲子舞蹈活动,每周1-2次;在有亲子舞蹈展演活动期间应增加练习时间,特别是集体训练时,先征求家长的意见,确定排练时间,每周不低于2-3次,每次1小时左右。每个家庭要有守时的好习惯,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并做好孩子的表率。以保证亲子活动的顺利进行及良好效果。

四、结束语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亲子瑜伽、幼儿教育、特色课程

        瑜伽(yuga)一词来自梵语,原意是“统一、结合”。它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健身运动,是介于体育与哲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的功能,首先能强身健体,同时又能调适心态,将体育锻炼与精神修养结合在一起,成为当前既古老又时尚,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方式。

        瑜伽的哲学立意是科学的,它强调身体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一系统之内,从精神到肢体,将各个部位器官的生理机能调适到最佳状态,才能有健康的身心。依据这一哲学立意,它参照动物的各种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自我疗养的姿态,创建了一整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在瑜伽术语叫法。

        瑜伽法不单单是一种健身运动,它又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它强调修身养性,厚德载物;强调消除紧张,平静内心,净化心灵;强调生理机能的平衡和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瑜伽练习,它引导人们控制自己的内心,自己驾驭自己,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里面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比如瑜伽的调息法,实质是通过呼吸技巧,来清脑提神,使精神状态变得平静而积极。

        瑜伽运动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将瑜伽引入幼儿教育,对幼儿进行瑜伽体式训练,发展为“亲子瑜伽”,则是一种创新,成为幼儿教育的一门特色课程。它大大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内涵,帮助幼儿自小养成从内心到肢体的高素质,为幼儿培养了一个可以终身受益的兴趣。

        什么是亲子瑜伽?它是指适合与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的瑜伽游戏,它将成人瑜伽的“法”,演变成几百种练习“体式”,很适合2—12岁儿童与家长一起练习,

        第一,亲子瑜伽的起点是“亲情”,在体式练习中,家长与幼儿通过肌肤接触,目光交流,达到相互扶持、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同时又让幼儿一独立个体身份,与家长平等交流,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自立,凝成两代人更强的亲和力,消除所谓的“代沟”。比如放松休息术中的“式放松”,幼儿双手环抱家长,坐在家长怀中,家长则用双手抚摸幼儿背部,双方对视微笑,眼神交流,再加上瑜伽教师平和而温柔的导语引领,家长与幼儿都在亲子瑜伽练习中,敞开心扉,融洽沟通,放松了身体,放松了精神,享受着亲情之爱、亲情之趣和亲情之乐,同时提升了幼儿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处处体现着一个“亲”字。

 第二,亲子瑜伽是游戏,是富有兴趣和情趣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全新手段。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的主导活动就是游戏,如果失去游戏,就等于失去了童年的欢乐,《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活动要“寓教育于生活一,游戏之中”,亲子瑜伽的所有体式,都是以游戏的方式和游戏的口吻来进行,这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幼儿得到的不仅仅是欢乐,同时学会了合作,学得了知识,培养了兴趣;每完成一个体式练习,有满足了好奇心与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思维品质.

        第三.亲子瑜伽当然更是一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健身活动,它立足于幼儿身心的同步发展,创造了几百种训练体式,每个体式,有它的独立功能,也有它的综合功能,由局部而整体,综合起来是强身健体,愉悦心灵,使幼儿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世界.

        比如小蛇体式和小蛇扭转体式,滋养了幼儿的脊椎骨,按摩了腰部,锻炼了颈部,养成良好的体态,使骨骼发达结实,预防脊柱弯曲、驼背,o型腿等不良体态。这种模仿小蛇动作的练习,也引发了幼儿的好奇

.想象力与浓厚的兴趣.

        比如小蜜蜂体式,模仿蜜蜂翅膀的振动,通过双肘的一开一合和肩部的上下摆动,增强了幼儿的肺活量,强化了幼儿肺部功能,还能预防感冒.同样,这种练习,也是在高度想象与浓厚兴趣中进行的.

        比如打电话体式,充分活动了幼儿的腕关节,增强其灵活性;双人划船体式,伸拉幼儿大腿的肌肉,增强柔软度,也帮助长高。

        再比如成长体式,风吹树式。主要功能是增强幼儿专注力和平衡能力;战士一式和战士二式,主要功能是认识空间距离,小推车式,跳跃式虎式等体式,主要功能是训练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和自控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体式练习的综合功能,比如冥想体式训练,不仅仅是提高想象力;放松体式练习,也不仅仅是休息和恢复体力,它们还能提高智力、平稳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坚持练习亲子瑜伽,很自然地头脑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振奋,智商和情商得到提高,保证了幼儿的健康.平和.均衡地成长.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舞蹈;基训;游戏

舞蹈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不应该是主观随意的。正如其他学科一样,应该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能力,所要教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初学舞蹈的孩子已从十岁左右提前至五岁左右,因此传统的少儿舞蹈课程已不再适应幼儿群体。近几年来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因此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能被孩子喜欢和接受。同时创造性的开展舞蹈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特别是在枯燥无味并对孩子来说又有些疼痛的基训课程。如何使基训不影响这些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不伤害孩子的肌肉骨骼成长、并在家中得到家长正确的辅导,成为了我教学中的困扰,也是我本次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幼儿舞蹈基训中游戏的重要性

(一)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岁左右的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阶段,注意力时间较短、模仿力差、身体肌肉功能发育还不健全等因素,决定了幼儿在任何活动中游戏将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二)游戏在幼儿舞蹈基训中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相对于枯燥的舞蹈基训课,添加游戏手段将是幼儿舞蹈基训走进幼儿生活的重要条件。如果将成人或少儿的地面训练、把杆训练、把下训练及技巧训练运用到幼儿舞蹈中,专业水平毋庸置疑,但孩子是否能接受?是否会损害孩子的兴趣?这都是身为幼儿舞蹈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途径便是游戏,游戏可以将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教给孩子,让他们所接受。

(三)家庭练习中的基训游戏的必要性

基训课程的内容仅仅靠课上的教学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所以家庭的练习必不可少,家长的配合也是不可或缺。但是对于专业知识不够的家长往往不敢下手,也不知从何处下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与家长一同玩的亲子游戏,将动作的要领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家长易掌握,而且孩子又在亲子交流中快乐的完成舞蹈基训的练习。

二、幼儿舞蹈基训中游戏探索

认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如何编排幼儿舞蹈中的基训游戏就成为教师改良教学的重点。游戏的重点无非是如何将这些动作的要领融入游戏中,以下我们将分课堂教学游戏与家庭轻子游戏两部分,以具体生动的游戏为范例进行探索。

(一)课堂教学游戏

课堂是幼儿掌握动作要领的重要时间,老师的讲解、示范、游戏练习成为构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戏又是占用时间最长的一项,如何让幼儿有效地掌握和练习,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1.选择适合于幼儿的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是幼儿舞蹈游戏氛围的最好营造者,所以孩子们在各个技巧学习中,背景音乐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背景音乐应活泼轻快。节奏过于强烈,不适宜孩子的基训练习,而过于舒缓又提不起孩子的兴趣。其次最好配有琅琅上口的歌词。便于孩子掌握动作的节奏,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幼儿对训练的兴趣。

2.制定生动的主体形象

在每个基训新动作或组合教学前,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生活中的事件或幼儿喜欢的动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制定游戏主体形象或故事的主线。让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掌握新动作或新组合。

3.扩大要领动作的表现

有了故事情节,有了背景音乐,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要领动作,便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游戏创编过程中针对要领的动作教师应给预放大强调。在编排中充分体现这些动作,孩子将会更好的记忆这些动作要领,从而达到教学要求。

(二)家庭亲子游戏

基训课程虽枯燥无味,但它是跳好舞蹈的基础,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单单只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能完成的。所以对于幼儿基训课来说,家庭训练虽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让非专业的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家庭基训练习。

1.创编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有了家长的加入孩子们更是不亦乐乎,妈妈已从指指点点到了身体力行,更让孩子们有了积极性。在亲子游戏中不仅可以加强亲子交流,还可以完成基训练习,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动作训练以孩子为主体

亲子游戏并非家长学舞蹈,所以在游戏中,家长虽然参与其中,编排老师应考虑家长的动作难度,将孩子设置为动作练习的主体,家长只是练习中的配角。这样既调动了家长的参与性,同时家长又不会为舞蹈动作的难度所担心,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3.动作要领成为亲子游戏的核心

课程虽然改变,但是训练重点“万变不离其宗”,不可忽视动作的要领。所以要求在编排游戏时要使动作要领成为游戏的重点。以上肢力量训练为例:亲子游戏“推小车”,在练习时,爸爸妈妈拉起孩子的下肢,要求孩子们用上肢行走。从游戏中可以看出,不管游戏是什么,这个游戏还是练习上肢力量的。所以动作要领依然是亲子游戏的核心。

幼儿舞蹈作为幼儿早期教育、智力开发和美育培养的教学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实践证明,幼儿游戏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用幼儿喜欢的方法开展幼儿舞蹈教学不仅美化幼儿形体,增强表演才能,还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增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智力,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在幼儿当中发现人才,给舞蹈专业输送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编.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

[2]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8篇

关键词:转变观念;科学选择;创设环境;拓展内容

一、转变亲子游戏观念,明确亲子游戏价值

卢梭说“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所获得的智能百倍于教育中的正式学习”。因此,游戏是孩子不断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锻炼幼儿的操作技能,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动作发展,也能体验游戏中合作、成功的快乐。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游戏铸造出来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对亲子游戏的观念仍停留在简单陪孩子玩玩具的层面,而幼儿园有引导、协助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优势。作为教师,可以结合节庆日、主题活动等契机,组织多种类型的亲子游戏,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使其在游戏中感受游戏带给孩子的成长和快乐,通过参与和观摩,让家长走出亲子游戏的认识误区,创新构建家长对亲子游戏的价值认知。此外,还可以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循序渐进的开展各类亲子游戏,在游戏中让家长不但感受孩子在认知、情感、语言、动作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而且体验通过亲子游戏培养起来的浓郁的亲子情,用现身说法的形式破除“游戏不是学习”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亲子游戏观念,使他们科学认识亲子游戏及亲子教育,真正重视并参与游戏,提升亲子游戏所蕴藏的教育价值。

二、科学选择游戏材料,不断丰富游戏内容

合适的游戏材料是亲子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儿童游戏的乐趣,提升游戏的价值。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家长认为贵的、新奇的就是好的,因而也造成了一些家长、孩子离开了平板、网络就不知道如何开展亲子游戏。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家长提升游戏材料的教育意义,不求最贵但求最适宜。在开展亲子游戏中要注意游戏材料的多样化、新颖性和多变性,以满足身体游戏、社会性游戏、建构性游戏等幼儿和谐发展的需要,避免一味追求娱乐性,淡化教育性的短板。在提供游戏材料和玩具时,应符合当下孩子的年龄特点并随着孩子年龄、能力的增长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向家长渗透“变废为宝”、“易得、实用”的理念,引导家长和孩子自制玩具、自找玩具,积极挖掘和利用大自然的材料和家用物品的游戏价值,将一些自然物(如太阳、豆子等)和简单的家用物品(如塑料瓶、床单、报纸等)纳为游戏材料。这些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不仅很好的丰富了游戏内容,而且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因为材料信手拈来而使得亲子游戏的开展更加方便。

三、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有效推进游戏进程

游戏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开展亲子游戏时,首先要确保物质环境的安全性和丰富的刺激性,并且教育性与可控性相结合,把教育意图渗透在游戏环境中,创设一个自由自在、充满有趣事物的适宜性游戏环境和游戏舞台。家长在和孩子开展亲子游戏时首先要确保游戏场所和游戏材料的安全性,例如一些跑跳的游戏,尽量安排在户外宽阔的场地进行,对于一些相对安静的游戏,可以在家中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游戏场所,尽量减少因为外来干扰造成游戏中断的现象。其次,家长要努力营造一种温馨、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让孩子轻松、愉悦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也让游戏成为亲子沟通的最佳途径。在温馨的游戏环境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兴趣,不要“越俎代庖”,同时要与孩子结成对等的玩伴关系,以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等方式适宜地参与游戏,通过引发孩子与材料、与角色间的互动,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真正担当起“舞台管理者”和“共同游戏者”的角色。在游戏进程中,家长要充分运用暗示原理,以游戏角色给予隐蔽的间接指导和支持,启发幼儿模仿和思考,避免在游戏中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把游戏变成是由家长陪同的“学习”,削弱孩子对亲子游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