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学教学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数字故事;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3201
在数学学习中,动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喜欢数学时,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很容易得到提高;若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那就没有学习数学的动机,成绩是不理想的。同时,研究表明:数字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数字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数学,是因为那些重复的计算使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再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教师合理应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既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数字故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增加课堂的活力
当前的数学课堂普遍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教学方式总是一成不变,如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知识,然后指导学生做练习。这样的数学课堂没有师生的交流互动,没有学生的合作探究,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很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在数学课堂中利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二、数字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数字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导入环节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笛Э翁弥校教师如果能设计好的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果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课伊始,教师可以给学生创编一个《趣谈西游记之分饼》的故事:“唐僧得到三块一样大小的圆饼,先将饼平均分成四份、八份、十二份,然后分别让孙悟空、八戒、沙僧三个人拿其中的三份、六份、九份。同时,唐僧问:‘你们觉得我的分配公平吗?’”当教师给学生讲完这个小故事后,学生就会被故事中的有趣情节所吸引,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唐僧要把饼分成不同的份数?”于是,教师趁势导入这节课学习的主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集中注意力听课。
2.演绎数字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课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述数字故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演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如可以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选几个学生进行故事演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中隐藏的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演绎故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加深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可以说,这种故事演绎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讲解数字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自编小故事制造“悬念”,创设情景
与数学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往往缺少现成的,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编写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小故事,制造一种悬念,让悬念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学习新知。如在上《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时,我自编了小故事《才智过人的小聪》来创设情境:
“古时候有个人叫小聪,他从小才智过人,8岁的时候, 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个客人正在设计这样的一个园林绿化问题:以五边形的各顶点为圆心,1 米为半径,画五个等圆,阴影区域铺上小草,问需要多少面积的小草?小聪脱口而出,让在场的所有人惊叹不已,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
图1
“一个8岁小孩,一口说出答案”,他是怎么知道的?本身就是悬念,自然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心中燃起了探究之火。
二、让小故事讲出“惊奇”,创设情景
意外和惊奇可以激发人的兴趣,引起注意力。情景创设时,如果小故事的结尾出乎常理或学生的意料之外,会起到一石激起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教有理数乘方(1)一节课时,我曾尝试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我告诉大家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有(20+21+22+23……264-1)粒米,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学生们都“哇”的一声惊叫起来,“惊喜、意外”催促学生纷纷翻开课本阅读。就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处于高昂的状态,自主学习的愿望更加迫切。
三、让小故事讲出“新鲜”,创设情景
新授课之前,教师讲述一些独具魅力的“新鲜”小故事,出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范围之外,让故事的“新鲜”吸引学生,诱发学习动机,活跃学习气氛。如,在教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节时,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来创设情境:
公元三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刁番都的墓志铭是由希腊学者麦罗尔用方程的形式写出来:“过路人,这里埋着刁番都的遗骨。下面的数目可以告诉你,他一生究竟活了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时代。又活了十二分之一,颊上长细细的胡须。刁番都结婚了,可是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5年,他有了一个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从他儿子死后,刁番都在极度的悲痛中只活了4年就死了”。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刁番都他一生究竟活了几岁呢?墓志铭一般都是介绍墓主生平,歌颂墓主丰功伟绩的,像这种用数学分数来划分人生几个阶段,以及墓主的功绩的写法,着实少见,新鲜奇特,隐藏玄机,引人注意;加之,一句“到底他活了几岁了呢”问话,就强烈地刺激同学们兴趣高昂都急得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角色。
四、让小故事讲出人物“超群”,创设情景
学生对英雄有种崇拜趋向,对有些技艺超群的民间“奇人”的绝技感到惊奇羡慕。教学时,抓住这一心里特征,讲述一些奇人奇事,让学生产生一种探究、运用这种方法的愿望,达到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效果。如,在教“相似三角形”一章时,讲述了一下故事来创设情境:
在19世纪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位德国数学家旅行到了埃及金字塔脚下,开始参观欣赏附近的十几座金字塔,从与村民的谈话中他得知,村里教堂的神父出了这样一则悬赏告示:能测算出法老胡夫金字塔(最大的一座)的塔高的人将得到神父的重赏,当地人没能算出。这位数学家略一思索,马上胸有成竹地表示能迅速得到答案。他叫人找来一根竹竿,一根皮尺,把竹竿竖直插在地面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竹竿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他用皮尺量出了竿长和影长,然后又量出金字塔的影长,不一会,他说准确地报出了金字塔的高度,终于得到了神父的重赏。(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学生们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
接着,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位数学家为何量出了竿长和影长就测算出金字塔的高度?”就在学生们想弄明白又茫然无措的情况下向他们指出:“我们通过本章的学习,就会彻底明白上述问题了。”显然,一颗颗探究的心灵已在萌动。
五、让小故事讲出“情趣”,创设情景
小故事本身来源于生活,具有浅显易懂、生活味浓、充满情趣,它可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功效。如,在讲授“加法的交换律”一节时,我讲述《搬家》的故事:有一个人,他家的左边住着一个铁匠,右边住着一个磨豆腐的,他每天凌晨总是被两户人家发出来的噪声吵醒,终于有一天他受不了了,于是他就找两个邻居商量,和他们谈好条件让他们搬家,他的两个邻居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很高兴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然而第二天,他还是被同样的声音吵醒,他很生气,冲出门去,一看就傻眼了,原来:住在左边的铁匠家搬到了右边,而住在右边的磨豆腐家搬到了左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应用:探析
教育的新理念推出后,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故事的引入就是新型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性和数学性是数学学科具有的主要特点,将故事引入数学的教学中,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教学的作用
1.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到少年的时期,好奇、好动及活泼等是其主要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二、三年级左右的低年级学生。所以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采用教学方法及各种教学手段,展开小学生数学教学。由于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所以采用故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而且如果教师的故事讲得有趣生动且精彩,可以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由此可知,讲故事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相符合。
2.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解数学问题时,教室可以适当的融入故事,可以将数学问题中有些深奥难懂的简单化,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采用故事教学,学生能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下,很快找到解题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讲故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的教学中,故事对学生有较大的魅力,特别是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将数学的问题与故事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使学生产生深刻地记忆,对于学生思考、回想及探究数学问题非常有利,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得到提高。
4.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小学数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故事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不仅在故事中让学生学到有关的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对于故事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寓意有所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了解人生价值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二、小学数学中故事教学的应用措施
1.合理选择故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故事引入,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是在选择故事时,应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保证故事与小学生的年龄征及心理特点相符,还要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利。例如,学习数字时,《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这类的故事中都含有数字,教师可以将这类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这样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特殊心理相符,还有利于小学生明确善恶美丑,对小学生健康成长非常有利,为小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融入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讲故事教学方法,教师要考虑到如何将故事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能。例如,一年级的加减法(15以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只是简单的描述“6+5=11”或者“13-5=8”,要求学生一定要记住,而该方法学生理解不了,也很难记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在故事中将这些数字融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以便于学生深刻地记忆。
3.注意故事讲述的时机
将故事引入到教学中,虽然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应用,故事讲述的时机,教师要把握好。故事引入数学教学中,要与数学课程的进度相结合,对讲故事的时机适当地进行选择,不能将整节课或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讲故事,避免学生对于故事太过于关注,而忽略学习。
4.加强故事的创新性
采用故事教学,还应加强故事的创新性,应选择一些学生未听过的故事,而且对于一些冗长深奥的故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改编或整理,使其变得简短而精湛,使小学生容易理解。另外教师若未选择合理的教学故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创编,进而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故事教学。
总而言之,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故事具重要的意义和措施,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展开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的作用以及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婉如.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
【关键词】数学专业 情境教学法 应用策略 学习兴趣
引言: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素质教育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将其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与此同时,通过创设情境,也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以及能力。所以,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而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当前数学教学效率差的主要原因
数学作为一项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不仅可以有效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尽管老师以及学生都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学生在学习时总会感觉力不从心,整个数学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这通常是由于以下因素导致的:
1、数学教材内容陈旧
在信息化时代,数学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而它的技术价值以及人文价值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所以,数学教材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以期能跟上时展步伐。然而在多年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中专院校选用的数学教材从内容上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课程内容将很难实现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目标。
2、教学模式单一
中专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而老师为了确保学生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常常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法,整堂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负责将老师所讲内容机械的记忆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老师无法了解到学生掌握数学的程度,同时由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被动性,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极其沉闷,渐渐地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动力以及兴趣。
3、注重理论而忽略实际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很多知识点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对借助数学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得不够充分,很多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总会感觉数学就像“空中楼阁”一样难以捉摸,并由此产生畏惧甚至是抵触心理。这就与开展数学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应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可以发现,书本上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生活中真实体现,并且从某种程度上看,书本上总结的数学知识又可以回归生活并指导生活。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要充分意R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正确联系,把握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的连接点,以此作为切入点去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实践中探求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探索数学的兴趣。比如说,像近年来人们关注的贷款买房问题、公民纳税问题以及出租车分段计费问题等,将这些探究性问题作为情境创设的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使他们自然而然的进入角色,并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另外,老师在讲解到“异面直线”这一概念时,可以为学生列举相关例子,比如立交桥、河流以及河流上方的桥梁等,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这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更深入的探索以及理解。
2、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接触和了解到很多寓言童话故事,而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童年,同时其蕴含的深意还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数学教学中,这些寓言童话故事也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比如说,老师在讲授概率等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田忌赛马这一故事。具体如下:首先,请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描述田忌赛马的具体内容,之后适时的向学生发问,如果田忌随机派出自己的马,而齐王则根据马的等级来安排出场顺序,那么田忌的马获得胜利的概率是多少?由于这个故事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因此很容易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疑问进行认真分析,将田忌可能出马的顺序一一列举出来,以此来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可以利用上述寓言童话故事之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自主进行故事情境的创设。但是不管采取哪种途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在教学中有所收获,进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问题情境蕴含着丰富的挑战性,这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为他们创造和提供一个相互合作以及自主学习的平台。兴趣是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同时也是促使学生去了解以及探究问题真理的关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老师在讲解到随机事件概率教学时,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合理的分为几个小组,之后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或负责抛硬币,或负责记录抛硬币的次数,或负责记录硬币反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发现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差异以及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以及分析生活中平常的小事,并通过理性思考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教学;科学教学;语言教
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5—0056—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能闭门造车,应将数学教学渗透到其他各科活动中去,既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数学的能力,又激发幼儿其他方面的潜力。
一、数学教学要注重与科学教学活动的整合
幼儿学习数学与学习科学的特点较为一致,都有需要与客观事物真实地接触、需要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需要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及其关系的需求。数学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充满数学。幼儿通过操作、观察、探索、思考、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之间的科学活动,都会接触到数,感知到数及数量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用数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光与影子”的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找影子、画影子、量影子、比影子的活动,不仅探索了光与影子的关系,而且也学习了测量,学会了比较长短,并学会了运用测量比较的结果解析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二者有机地融合,体现了数学活动与科学活动整合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和有用,而且还感知体验到了光与影子的关系,并获得了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教学要注重与语言教学活动的整合
儿歌、古诗、故事和图画书最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共鸣,而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就有许多内容与数学有关,其中蕴涵着很多的数学概念,这是教师将数学教学与语言教学整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可以挖掘和利用。
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收集整理有关数学的故事、儿歌、游戏等,以供幼儿在生活或活动的过渡环节欣赏使用。例如,在比较同一物体大小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故事《三只羊》,本故事讲述的是大羊、中羊和小羊怎样对付大灰狼的。幼儿可以通过欣赏形象、逼真的故事清楚地感知到同一物体的大、中、小概念。又如幼儿可通过欣赏数学儿歌《数字歌》《拍手歌》来学习唱数和点数,用手比划出大小、左右、高矮、薄厚的关系等。还有,如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为让幼儿感知分针与时针的关系,教师可把故事《龟兔赛跑》引入进来,可把时针和分针分别赋予角色,让分针扮演小兔、时针扮演乌龟,让幼儿观察并理解哪一个跑得快、哪一个跑得慢,这样,幼儿不仅从中感知了时针与分针的关系,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数学教学要注重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整合
幼儿是比较好奇的,很喜欢通过自己的摸索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更喜欢运动。因此,注重将数学教学与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感知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一是教师可把现有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后与数学教学相整合。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教师可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拍一下”、“拍许多下”的要求,让幼儿加深对“1”和“许多”的理解。又如,在“网小鱼”的游戏里学习里、外以及10以内的点数;在“跳房子”的游戏里认读10以内的数、学习相邻的数等等。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情感教学缺失的原因分析
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情感,也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小学数学情感教学的缺失,主要受以下几点问题的影响:
(一)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传授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只重视数学课堂中所讲解内容的准确性与清晰性,这就使得数学教学的情感性内容以及趣味性特点被忽视,在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跟随教师进行学习,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发挥。只有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只重视知识不重视情感,没有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加工,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情感体验的丰富。
(二)数学学科文化得不到挖掘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有所优化。当前的小学数学课木中,有“数学天地”“数学乐园”等模块。这些模块存在的意义就是向学生介绍数学文化,学习数学定理之外的知识。但大多数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没有意识到这些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很少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文化知识。了解数学文化,是学生研究数学知识的前提。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忽略,影响了学生数学文化意识的形成。
(三)学生主体性被忽略
在考试的高压之下,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名,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为了成绩而学习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功利化程度。在15分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用30分钟讲解知识,用巧分钟组织学生做练习题,学生俨然成为学习的机器,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彰显个人积极情感。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与应用情感教学模式的方法
利用情感教学模式更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谓势在必行,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在需求,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感,落实情感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落实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能够应用于生活之中。借助生活情境的力量,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与时代气息,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能够促进小学生自主接受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加法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小学生制作一些小学生能力范围内的购物清单,利用这些购物清单,让小学生意识到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处,促进小学生生活化学习意识的形成,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创设落实情感教学。故事情境往往较为生活、有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听到故事,会让小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像在讲解“分一分与除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编制一个与除法相关的故事,引导小学生思考问题。中国古代“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引出除法概念的好工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动物编故事,像“小狗江江与小猫瞄瞄是好朋友,今天是瞄瞄的生日,它邀请了汪汪和其它4位朋友,在切蛋糕时,瞄瞄犯了难。你能帮助瞄瞄分一分生日蛋糕吗?”可爱的动物故事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促进小学生积极而对数学问题。
(二)彰显数学学科之美,落实情感教学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数学之美。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内容十分丰富。数学中的数字、图形知识,都具有数学美学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热情。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认识的角、长方形、止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引导学生拼图,使学生将自己认识的图形随机拼到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小学生深入发现数学学科之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数学知识,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小学数学课木中的许多数学概念都是奇迹的见证。千变万化的数学知识,让数学学科变得神秘且有趣。同样在认识图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模型,通过拉扯长方形的边与角,让其转变成为平行四边形。在此之前,小学生认为_者是不相关的两个图形,在观察这一现象后,其求知欲望变得强烈起来,从而成为了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三)优化数学教学方式,落实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加强师生互动。比如在讲解“倍数与因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小学生自主去总结倍数与因数概念,举出对应例子。更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出题比拼,活跃课堂氛围。
一、介绍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是构成情境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故事的选取必须注意其生活化与现实参照性的特点,即将现实生活加以艺术化和逻辑化,抽象成一个具有生活气息和理论意义的故事。在具体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故事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故事情境中应包含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现一定的数学道理和数学思维。第二,故事情境中所包含的矛盾和冲突应当能够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加以解答,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知识储备。第三,蕴含在故事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必须和实际生活相关联,这是故事情境设计的重点所在,也是教师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同时直接决定了故事情境创建的效果。此外,故事情境设计可以以某一单元的数学知识作为依据,也可以将若干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加以综合,该种情况下,故事情境的复杂性加大,也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一大挑战。
二、呈现故事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在对情境进行介绍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动,因此,教师应该在此时呈现故事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即将故事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告知学生,该数学问题可以是由故事主人公所提出的,也可以是由故事本身所引出的。教师在呈现故事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问题呈现;其次,数学问题的呈现应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从故事情境的不同角度出发来思考,鼓励用多种方式进行解答;最后,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层层递进式的呈现方式,一般来说,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是较为恰当的处理方式,也是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
三、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
在教师呈现故事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后,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来组合。小组成员以5~7人为适宜,并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负责组织数学问题的谈论。首先,小组成员依据教师给出的数学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在讨论时,小组成员需要广泛查阅数学教材或有关数学资料获取相关帮助,尽可能讨论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若得出多种结论,小组成员则需要进行投票表决。其次,小组成员在进行表决后,需要对该解决方案进行二次讨论,以此保证方案的民主性和正确性。最后,确定数学问题解决方案。在小组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不仅大大激发了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也使得小组成员的思维方式得到拓宽,有利于班级关系的和谐。此外,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得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并完成任务。
四、小组发表讨论结果
各个小组确定数学问题解决方案后,委派组长上台对本组方案进行解说和演示,演说内容主要包括该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对应、小组讨论的过程及方案的取舍过程、最终确定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思路和办法等。在组长进行介绍时,台下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和有关意见,组长负责解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质疑人员不得对该小组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肆意攻击,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提问,不得混淆视听,影响小组成员的判断。此外,对于组长无法解答的质疑,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调整。在该环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尊重,同时,沟通与表达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五、小组之间进行结果比较和意见交换
在小组发表讨论结果后,各个小组将进行结果的比较和意见的交换,教师并不参与该环节,学生自主进行沟通和交流。沟通内容主要包括小组成员的思考过程及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各个小组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发现本组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在该环节中,学生拓宽了学习思路,丰富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了数学解题的效率。
六、教师讲授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 以人为本
新时代的中国加强了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作为学习启蒙阶段更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小学课改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在数学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问题情境达到的效果大有不同,有效和无效取决于教师的创设,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
1.问题情境的概念和原则
问题情境是一个较为新鲜的概念,同时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较新的方法。问题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原则,下文主要介绍问题情境的概念和问题情境针对性、趣味性、参与性和生活性的原则。
1.1问题情境的概念
问题情境是数学学习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较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将所需教授的问题与相关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较容易地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数学认知构建能力。
1.2问题情境的原则
第一,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和针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小学生较容易地自主解决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为教学服务并起到有效作用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否则一切创设只是虚无。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小学生更为容易接受此种学习方法。
第二,问题情境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逻辑思维,要有新颖生动的表现形式,调动学生的最大积极性。同时,问题情境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要抛弃以往教师教课、学生听讲的固定教课方式,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问题情境具有生活性原则。小学生对数学教学接触甚少,因此问题情境创设要多以“身边的生活”为例子,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对教师来说较容易,但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参与实践,并有效解决问题对教师来说并不简单。下文主要从提高问题情境故事化、活动化、生活化和悬念化四个方面描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
2.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
小学生初入正式学堂,接受正式教育的能力较弱。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是一样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创设具有故事情节的问题情境,小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故事情节的思维发展上,这样容易使小学生参与到问题情境中,从而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小学生身临其境,更能感受到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2把问题情境活动化
任何知识只靠简单想象是不能掌握的,更多的需要不断实践和知识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中要将问题情境活动化。小学生在实践操作问题情境中遇到问题能更为直接地质疑,从而进一步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达到眼、手、脑的完美结合,使实践操作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掌握。如《铺一铺》实践教学中,启发学生在社会中寻找瓷砖铺设的众多美妙的图案,收获数学中有关图形的更多知识。
2.3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恰当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贴合生活。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将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相关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多地体现数学的真正价值。
2.4把问题情境悬念化
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的人生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添加一定具有逻辑性的疑问,使问题情境悬念化。一方面,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迫切参与问题情境,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层层递进的逻辑性疑问得到解决,使学生得到较大成就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3.结语
创设问题情境在近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实际教学中不能盲目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结合问题情境原则,创造有效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活动化、生活化及悬念化,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3):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