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明的故事

小明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明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明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一、精心创编故事,增强预设的故事性

增强课堂预设的故事性,精心创编生动的故事,能够用丰富、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想象,触发学生思考,触动学生情感,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使学生在感悟故事中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创编故事要注意:第一,精心设置一些清晰简洁、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具有情感冲击力的小标题。第二,精心锤炼故事内容,做到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永不懈怠。要在故事的价值引导上、在贴近学生实际上、在故事的开放性上狠下工夫,使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合理、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故意给故事“留白”。把故事叙述得十分圆满并非理想的境界,故意不把故事叙述完整,把增补和完善故事的机会留给学生,这种“留白”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空间,不但使故事的吸引力更强,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本课在合作探究环节精心创编了故事《小明交友记》:

1.不妥之处

小明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学习很好,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调位时,班主任让他和学习较差、家庭经济困难的小华同位。他很不情愿,有时还欺负小华。一天,小明正在学习,小华问他问题,他不耐烦地说:“自己想去!没看到我正在忙着吗!”回头对另一个同学说:“小四眼怎么那么笨?我才不告诉他呢!”一次,小华不小心碰掉了他的铅笔盒,小华向他道歉,他大声地对小华发脾气:“你没长眼睛吗?太不小心了!”还有一次,小明假意答应小华周六早八点到科技馆,小华苦等了一上午,也没等来小明。

讨论:(1)说说看,小明的行为有哪些不妥之处?(2)你准备怎样劝说小明改正错误?

2.差点挨揍

小华越想越生气,觉得小明太过分了,应该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一天放学后,小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小军和小强,他要求他们帮助自己把小明揍一顿。小军和小强一听,认为朋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便爽快地答应了。幸亏被老师发现得早,制止了错误行为的发生。通过老师的教育,小华以及小军和小强都提高了对友情的认识。小明也开始反思自己差点挨揍的原因。

思考:(1)你觉得小华在交往品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他应该怎样做?(2)请你评价小军和小强的做法。(3)如果小明挨揍了会有什么后果?

3.态度转变

一天早晨,小明来到学校不久,突然感到肚子剧痛,小华连忙扶着小明去医务室,接着又陪着小明去了医院。原来是急性阑尾炎,必须做手术。在住院期间,小华多次去医院看望,还给小明端水、服药,嘘寒问暖,使小明很受感动,改变了对小华的态度。出院以后,小明不但补上了自己落下的功课,还帮助小华补习功课,使小华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好伙伴,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思考:(1)小明和小华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2)讲讲自己的友情故事,与大家分享你的感动吧!

该故事前后连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生动性、生活性。借助故事,让学生思考“怎样劝说小明改正错误”,“评价小军和小强的做法”,推测“小明挨揍了会有什么后果”,以及“讲讲自己的友情故事”等问题的设置,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对于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交友的主动性、自觉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学生在感悟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

二、精心选取情感材料,增强预设的情感性

增强预设的情感性,精心选取激发学生情感的各种材料,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更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思想品德课具有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特殊重要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增强预设的情感性,有助于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提高学生的情意能力,让学生的心智变得更健全、心灵更纯洁、情感更丰富、意志更坚强、人格更完整、精神更崇高,在情感提升中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精心选取情感材料要注意:第一,精选真情事例。现实生活中具有众多感人的真实事例,教师应该善于发掘真情事例所蕴含的有价值的情感因素,将其生成情感教育的资源。第二,精选名言诗歌。人类几千年所积累的文质兼美的名言和诗歌,是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无疑也是情感教育很有价值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情感丰富的名言诗歌,会使学生的情感丰富而细腻起来;用这些饱含真情的名言诗歌情感材料来教育学生,能够收到情感教育的奇效。

例如,本课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入了富兰克林的名言:“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还引入了诗歌:“天空宽容了云朵,才拥有了彩霞。江河宽容了小溪,才拥有了浩瀚。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丰收。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成功。”“在我困难的时候,您伸出过无私的手。在我痛苦的时候,你奉献过真诚的心。在我孤独的时候,您伴我同行。感谢你给予我真诚的友情。”

上述名言、诗歌都是教师精心选取的情感材料。学生欣赏名言和诗歌的过程,就是感悟友情、激发学生情感的过程,也是情感提升的过程。

小明的故事范文第2篇

1.故事教学法的概念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把整节课或者局部的内容整理融入某个创设性的故事背景下,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通过故事情境中引发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故事教学法的优点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其实,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故事教学法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教师设计的故事情境能让学生以更轻松自主的姿态融入整个课堂学习,故事情境让学生兴趣得以激发,思维得以启发,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第一、初中生物生活气息较浓,比较容易和生活现象相互联系,整合成学生容易接受的、趣味性强的故事情境。第二、故事教学法本身应用到生物教学中,能加深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思维。

3.故事教学法的可行性

故事教学法本身门槛不高,只需要老师用心挖掘教材中的整合点。如某个科学人物,某项科学发明等都十分容易包装整合成一个科学故事。其次,初中生物知识本身框架性较强,知识点间的联系较紧密,容易整合形成问题链条,进而构建完整的故事背景。第三、故事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能实现"超越教材、用活教材"。

4.故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4.1抓住教材中的科学人物,围绕其事迹或某个实验发明进行故事创设。如《细菌》一节,教材中的知识描述是以发现、形态结构、生殖等为主线的,本身的趣味性不强,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笔者针对教材知识呈现较易整合为故事情境的特点,设计了关于细菌的几个小故事贯穿全课教学,如《列文虎克如何当上皇家学会会员》、《斯巴兰扎尼实验的不足》、在故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4.1抓住教材中的问题,将几个孤立的问题联系起来,整合成整个问题脉络,进而根据问题脉络包装成故事情境。如《眼和视觉》一节,教材中包含了几个知识点,"眼球的结构"、"眼球各部分的功能"、"视觉形成的通路"等,以初中学生的视野来看,知识点本身比较零散,若抓住知识点的联系,写故事,就系统而形象了。如《小明小刚参加全球爱眼日竞赛》: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去年的"全国爱眼日"时,小明参加"知识问答"比赛获得二等奖。他的奖品是一个盒子和一张图纸!

我们把小明和盒子拆开来看,是一个眼球仪模型。刚好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眼睛的结构,小明对这个眼球模型非常熟悉,能熟练的拆装并标出各部分的结构,他的最快速度是2分钟,同学们,你们能破他的记录吗?

小明参加"全国爱眼日"知识问答时有道题目是填完《咏眼诗》,他得了满分,你能填得跟他一样准吗?

眼睛小小零件多,XX透明在最前,XX有孔可调节,XXX双凸能弹缩,固定作用XX体,感光刺激XX膜,营养遮光XX膜,保护眼球是X膜,心灵窗户神奇多,三要四不莫蹉跎。

小明去年的知识竞赛有道题不会,因此屈居二等奖。你们能帮他解惑吗?"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和,并经过等的折射,最终落到上,形成一个物像。这个物像是像。(正/倒)

去年的全国爱眼日"知识问答"比赛,小明的同学小刚也参加了,他获得了一等奖,他的最后一道考题跟一副"找茬图"有关。(蜡烛透镜成像实验:A图凸透镜凸度小,白板上呈像;B图凸透镜凸度大,相同情况下白板不呈像)

小刚一等奖的奖品是一个胶卷照相机。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学了这一课,你知道照相机的结构分别相当于人眼球的哪些结构吗?

获一等奖的小刚虽然勤奋聪明,但由于用眼不当,在初三的时候检查出近视了。同学们,预防近视眼,你有什么妙招吗?

一个小故事情景片段,把教材中的孤立问题脉络化,一下子把抽象的问题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以主人公的姿态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融入到探究中,学习效果当然比较理想。课后,学生回忆本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回忆故事情境,解析了故事中的疑问,自然明了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4.3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迁移成某个生活现象或问题,变抽象为生动,进而包装成故事情境。如《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一节,"有机物和无机物"、"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化器"这些都是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很费力,如果把它们迁移成形象的生活现象,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这同样可以用故事情境来做到。如《小明的一天》:

小明一早起床,喝了瓶豆奶,他看见豆奶包装上写着:由大豆制成,富含蛋白质。喝完豆奶,他想起妈妈说今天吃饺子,于是他到厨房帮她准备饺子馅。他先切白菜,发现切着切着本来干燥的砧板上有许多水;接着,他又去洗猪肉,发现洗猪肉的水里慢慢漂浮起一层油。弄好馅料,他吃了个梨,发现梨好甜啊!突然闻到一股味道,打开窗户一看,是楼下的清洁阿姨在焚烧堆积的落叶。他发现,落叶可以燃烧,烧到一定时候都变成了灰烬,再也不能燃烧了。小明很好奇,豆类、白菜、猪肉等这些物体的细胞里到底含有什么物质呢?

关上窗户,帮妈妈弄好饺子的馅料后,小明开始洗海带煮海带汤。突然想起生物课上说过海带富含碘,那为什么海带长期浸泡在海水里,海带中的碘不会跑到海水中呢?海带细胞的什么结构控制了碘的进出?他于是上网查找资料,有了发现!

查完资料,他玩起爸爸送的生日礼物――太阳能小汽车,他发现好神奇,汽车在有强光的时候就能行走,没光的时候自然停下来,他想知道为什么它见光能自动行走。一个短短的故事,呈现了"有机物种类"、"物质进出""能量转换"等现象,这实际上是教材知识点的迁移,正因为有了这个故事背景,学生对进一步的教材剖析也就水到渠成。

5.关于故事教学的反思

小明的故事范文第3篇

【三级】  紫桥小学 陈书婉

一天中午,小亮抱着足球蹦蹦跳跳的来到了小明家,对小明说:“我们一起去踢足球好吗?”小明摇了摇手说:“今天不行啊,我妈妈病了,我要陪她,改天再和你去踢足球吧。”小亮想了想说:“拿我去找明明去踢了,你在家好好照顾照顾你妈妈,我走了。”

小明看着小亮走远了,想起小亮说的话,要他好好照顾自己的妈妈。于是,小明端了一杯热水小心翼翼的递给了妈妈,对妈妈说:“妈妈您放心吧,我不会离开您的。”妈妈听了流下了开心的泪。

妈妈一边喝着热水一边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小明看着妈妈喝完可热水,又给妈妈拿来了一个香蕉,帮妈妈把香蕉皮掰开递给了妈妈。又拿来了一本故事书,给妈妈讲起故事来。

小明的故事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 这是针对三年级学生设计的一次作文训练。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要用自己灵敏的耳朵去倾听。

2、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组织方法,培养学生将语言与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游戏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老师等一会拍手时你要认真听出单双数。如果我拍的是单数你就起立,如果我拍的是双数呢,你就坐正,好吗?就要开始了,准备好了吗?

二、感知交流

1、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多少熟悉的声音,就有多少我们熟悉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来仔细聆听各种声音并好好感受声音带给我们的美妙情趣吧!

2、师(用课件播放小狗的叫声):请大家,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脑海里想象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3、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想象真丰富!大自然的声音可真奇妙,你们还想听吗?用课件播放咳嗽):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

谁在咳嗽呢?他为什么咳嗽呢?他在哪里咳嗽呢?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不但在用耳朵仔细听,还在用脑认真想。你们还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凭借想象,观察和体会到生活的一个个画面。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三、综合体会

1、师:刚才同学们由一种声音联想到了一个画面,一个场面,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刚才都是听的单个的声音,其实生活中的声音是很丰富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感受一组生活中的声音。

师(用课件播放风雨声):这是什么声音?

仔细听听,雨下得大吗,下得久吗?

师(用课件播放敲门声):再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

师(用课件播放笑声):这又会是是什么声音呢?

你觉得是谁在笑,又为什么笑呢?

2、大家听得可真仔细,这三个声音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不过了。把这三种声音联系起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和故事呢?

3、根据这三个声音,老师编了一个故事,想不想听,那好,请大家仔细听,看老师是怎样根据声音发挥想象编故事的。(点一名学生朗读呈现在银幕上的教师下水作文)

雨中友情

星期五的下午,下起了大雨,风一阵阵地刮着,雨一阵阵地下着。小明发愁了,这可怎么回家啊!

“小明,忘记拿伞了吧!来,跟我一起走吧,我把你送回去。”同学张扬一边笑眯眯地对小明说着,一边拉起小明向家里走去。两个好朋友在雨中有说有笑地走着。不一会儿,小明到家了。张扬走了,小明心里感觉到朋友带来的温暖。

“当当”有人敲门。啊!原来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哇,爸爸被淋成了“落汤鸡”,原来爸爸出差回来正好赶上了大雨,看着爸爸的样子,小明和爸爸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小明告诉爸爸今天张扬送自己回家的事,爸爸告诉小明:一定要珍惜这份友情,学会关心别人!

4、师:老师编得怎么样?请大家指教!(学生笑,议,后一致鼓掌叫好。)师:你们认为老师编得好,好在哪儿呢?

5、师:刚才老师编的故事对你们有什么启示呢?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众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将大家的几点共识板书到了黑板上:

A.听辨声音。

B.展开联想。

C.叙述条理。

四、尝试下水

1、师:现在我们继续听几个声音,请大家仔细分辨,听的时候不要议论,声音一停,再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好吗?

(师播放声音。学生边听边说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有鸡叫声、狗叫声、门铃声、救护车的声音……)

2、师: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个声音组合在一起,紧扣声音展开合理、大胆想象。你还可以形象地描绘你所听到的声音。现在先请大家独立思考,相信你一定会编出一个很棒的音响故事。

(学生积极地构思自己的故事,老师巡视,不时与生探讨、交流。大约五分钟后,指名学生扼要讲述自己的创编思路,但不要求详细描述故事内容。)

生1:我选择的是救护车的声音、脚步声,编的是一个名叫小松的孩子,热心帮助一位被车撞伤的大姐姐的故事。我想赞扬小松助人为乐的美德。

生2:我的故事中穿插有水声、鸟叫声、老虎长啸声,故事的名字叫《动物森林聚会》。主要讲的是动物王国臣民在国王老虎召集下开了一个有关人类乱砍滥伐,日益危害它们生存环境的紧急会议,动物们为自己的未来担心。故事是在提醒人类要注意环境保护,注意生态平衡。

3、师:通过精心的构思,刚才很多同学都编出了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中,主人公有的是人类,有的是动物,甚至有的是外星人。但不管如何编,这些故事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关,都想告诉我们某个道理。我想说,你们真不简单!我相信大家编的音响故事一定都很棒!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也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再交流一下,重点看看你的故事合不合理。

(学生相互交流,师生共同评议,使所编故事情节更合理,更吸引人。)

4、师:同学们都能仔细听,大胆想,编出的音响故事真精彩。下面请大家用文字记录下这美妙、有趣的故事,让你丰富的想象融入到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去。

小明的故事范文第5篇

故事一

孩子别哭,妈妈给你买玩具

小米是一个特别心软的妈妈,每当儿子嘟嘟哭闹或者生气时,她总是赶紧拿出嘟嘟喜欢的电动汽车或是零食哄他。

一眨眼儿,嘟嘟4岁了,小米想锻炼他单独睡觉。但嘟嘟很害怕,站在自己的卧室门口又哭又闹,怎么也不愿进去。小米好说歹说都没用,最后她使出了“杀手锏”,拿出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汽车和小人书,对他说:“宝贝,别哭了,妈妈陪你玩玩具,给你讲故事好不好?”可嘟嘟依然哭个不停。急性子的小米蹲下身来,搂着儿子说:“心肝啊,祖宗啊,你到底怎么样才不哭?妈妈给你买奥特曼?再买一辆电动车?”嘟嘟的哭声渐渐小了,他歪着头想了想,说:“妈妈,你能给我买上次看到的飞机模型吗?”小米连忙点头:“没问题!儿子,只要乖乖睡觉,你要什么妈妈都答应。”在小米的一再保证下,嘟嘟终于忐忑不安地走进了自己的卧室。可他还是害怕极了,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很久才睡着。

专家点评:

在这个故事中,妈妈为了息事宁人,对孩子的哭闹不管青红皂白,简单地采取迎合的态度,一味地满足孩子,使其停止表达负面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像小米这样的家长有很多。他们认为负面的情绪有害,只关注孩子如何才能停止这种情绪,因此当孩子伤心、生气、难过时,他们会尽量找东西转换孩子的情绪。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的注意力离开了这些负面情绪,就能摆脱它们,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了解和慰藉。

家长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无法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就像故事中的嘟嘟,对于独自睡觉的恐惧感并没有因为停止哭泣而消除),孩子反而将利用情绪来控制家长,对于情绪的看法和处理将走入误区。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妈妈如此急迫地想让我不哭、不生气,是不是说明我的反应是不对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迷茫、怀疑自己,从而自信不足,在情绪和生活上容易产生压力。

EQ支招

针对嘟嘟不愿意独自睡觉的情况,妈妈要关注他内心的恐惧感而不是让他马上停止哭泣。妈妈首先要引导他感受内心的情绪,比如问:“嘟嘟是不是怕黑?是不是觉得害怕?”当明白嘟嘟为何哭泣时,再进行安慰和有效的劝导。妈妈可以先陪着孩子讲故事,把嘟嘟的玩具摆放在屋里,让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减缓内心的恐惧,从而较为轻松地入睡。

如果嘟嘟是在利用哭闹的方式寻求物质满足,妈妈必须先衡量需求的合理性,如果在合理范围,则给予相应的满足;如果不合理,就要明确地让孩子知道他不能得到这些东西的理由。最为关键的是,面对孩子要挟式的哭闹,妈妈必须坚持立场,让孩子了解妈妈的原则,从而放弃将情绪作为控制父母手段的想法。

故事二

别哭了,再哭就不许吃饭

小明今天很难过。下午,他邀请阿虎到家里玩,原本两人玩得很开心,最后却打了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阿虎看中了小明的变形金刚,想让小明借给他玩。小明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这个变形金刚是奶奶送给他的。小明刚上幼儿园时,因为父母工作忙,奶奶便照看了他一年。后来,奶奶身体不好要回老家。小明十分舍不得奶奶,一直哭着不让她走。奶奶也泪眼婆娑,为了安慰小明,特意去商场买了一个变形金刚。她对小明说:“小明乖,以后你看到变形金刚,就像看见奶奶一样。”

后来,小明想奶奶时就抱着变形金刚玩,他觉得就像奶奶在自己身边一样。现在,阿虎要把变形金刚带回家,小明当然不愿意了。阿虎也不高兴了,一边说小明是小气鬼,一边抢变形金刚。小明拽着玩具不放手,两人拉拉扯扯的,变形金刚被拉坏了。小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把阿虎推得摔了一跤。阿虎也哭了。

两个孩子的哭声惊动了大人,小明的父母把阿虎送回了家。回到家,小明还抱着变形金刚哭呢。小明的爸爸皱着眉头说:“还哭,还哭!把玩具借给小朋友怎么了?你打了小朋友还哭,像话吗?”小明哽咽着说:“他抢我的玩具,那是奶奶买给我的。”爸爸不耐烦地说:“不就一玩具吗?就算他抢你的玩具,你也不能打人。自己做了错事,还敢哭,你是不是找打?”看见儿子还是哭泣不止,爸爸火气上来了,说:“你现在连我的话也不听了是不是?再哭今晚不许吃饭!”小明不敢再哭了,心里的伤心和委屈却不断蔓延……

专家点评:

在这个故事中,爸爸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你打了小朋友还哭,像话吗”、“就算他抢你的玩具,你也不能打人”,这些观念完全符合社会规范,在他看来,小明的行为违背了这些规范,所以不应该哭,否则就该受到惩罚。

像小明爸爸这样的家长,对于负面情绪有强烈的反感,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发泄情绪的行为上,而不尝试了解孩子情绪的原因。他们会认为,如果不责骂或者惩罚孩子的负面情绪表现,将会失去对孩子的控制(比如小明爸爸说的:“你现在连我的话也不听了”);或者担心孩子会被宠出坏脾气。也有些家长想通过责骂或者处罚,让孩子“变得坚强”。

在这种情绪处理下长大的孩子,会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的感受是毫无根据、不适当的。比起其他孩子,他们在集中注意力、与同龄孩子相处上,会出现更多的麻烦。历次的经验告诉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和痛苦。所以,他们憎恨负面情绪而又感到无可奈何,他们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会显示出能力不足。

在这个故事中,爸爸只看到了小明哭泣这一情绪宣泄的行为表现,却没有试着了解小明内心的感受和情绪的缘由。爸爸不知道,在小明看来,这个变形金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玩具,而是小明对奶奶情感寄托的替代物。要知道,阿虎拉坏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变形金刚,而是拉动了小明对奶奶的思念,甚至有“奶奶被攻击”的内心体验。因此,小明本能地做出了推倒阿虎的情绪反应。

EQ支招

爸爸在责骂之前,要先弄清小明为什么不愿意借玩具。当小明说出自己的感受后,爸爸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恼怒阿虎拉坏了你的玩具,但你不应该打阿虎。”让小明意识到,他感到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处理情绪的方式,即打人却是不可取的行为,因为这会伤害阿虎,而且不能解决问题。然后,爸爸可以引导小明:如果事情重来,如何处理会更好?同时,爸爸可以帮助小明把变形金刚修好,或者给奶奶打电话,让小明对变形金刚投射的情感能够得到回应,从而减轻伤心和愤怒。这种情绪处理方式,不仅会让小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还会从控制情绪的行为中学到处理、调整情绪的技巧,这对小明而言,无疑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故事三

不高兴?那等你高兴时再说吧

“这么一首简单的曲子你都弹不好?”陈红的眉毛拧了起来,抄起曲谱“啪”地摔在了钢琴上。8岁的康康坐在琴凳上,停留在键盘上的手指轻轻颤抖。

“你自己说吧,还想学不想学了?”陈红的语气忽然平静了下来。

康康的手指胡乱弹着,键盘上的音符仿佛也感染了紧张的气氛,曲不成调。她心不在焉地说:“妈妈,今天我不想弹琴,我没情绪,我不高兴。”

陈红把康康的手拍了下来,把琴盖盖上:“不高兴?你不会是故意逃避作业吧?你先回屋里,等自己想清楚了再说。”

康康站在原地不动,她直直地看过去,刚好看见妈妈交叉在胸前的双手,手指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胳膊。

“去吧,自己慢慢想去,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不难受了,什么时候算。”

陈红的语调从始至终都那么平静,但康康却觉得那么寒冷。就好像和爸爸妈妈去划船的时候,康康因为怕水吓得哇哇大哭,非要回去,可妈妈不管她,只是让她哭。

想到这儿,康康觉得委屈起来,抽泣着。

“哭什么啊,自己想清楚了跟我好好说话。你怎么老爱哭?好了,你要是难过,就自己回屋里哭去,哭够了再出来。”陈红说完,转身去了厨房。

康康站在客厅中间。她不想待在这里,但她也不想回自己屋里。她站在原地,好像还没来得及想什么,眼泪就又出来了。

专家点评:

故事的开头,我们能感受到妈妈强烈的不满,然而,急转直下的却是妈妈突然变得平静了,甚至平静得让孩子紧张、恐慌。这种情感的跌宕起伏,直接威胁着孩子内心世界的安全,以致于令她无所适从。

像陈红这样的家长,通常对孩子的情绪不理睬、觉得无关紧要,对孩子的感受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并且对孩子缺乏耐心,期望孩子的负面情绪能快速消失。他们认为让孩子自己找办法宣泄或者冷静下来,家长的责任便已完成。他们不愿或不知道要教导孩子去处理那些负面情绪。最糟糕的是,他们与孩子之间很少有情感表达。

在这种缺乏情感沟通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往往会显得紧张、焦虑、恐慌和不安。家长的行为也会纵容孩子不适当或无约束地处理情绪。比如,一个伤心的孩子可能会长时间哭闹,而不知道如何安抚自己;一个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很有侵略性,用言语或行为伤害他人。对孩子而言,这是十分痛苦的,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感到恐慌,像进入了一个情绪黑洞却不知道如何才能逃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恐慌和不安全感会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和自责中,为日后生活蒙上阴影。

心理学研究认为,母亲的情绪状态对儿童影响至深。如果母亲紧张、没有耐心,孩子也容易哭闹不休,结果使母亲愈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故事中,妈妈表面上看不出有太大的情绪波动,然而,孩子的感受力是非常强的,康康能感受到妈妈内心强烈的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感会传递给孩子,因此,才会出现故事结尾时康康无所适从的一幕。

EQ支招

妈妈首先要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心理放松、积极起来。等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妈妈要从康康的角度出发,尝试理解她的情绪。妈妈可以问康康:“看得出来,你有些心不在焉,能告诉妈妈发生什么事了吗?”康康所说的原因或许妈妈并不能认同,但妈妈应该表示出尊重和肯定,而不要表现出反感,比如说:“你说的根本不是理由,是不是想逃避练琴故意编的?”

此外,妈妈要尝试着以情感表达的方式来代替冷漠的回应,特别是对于康康这种敏感的孩子,尤其需要身体语言的关爱。妈妈可以轻轻拥抱她,让她感受到妈妈的爱和温暖。然后给康康一些时间表达她的情绪,用引导、陪伴、交流、抚慰的方式帮助康康走出情绪的黑洞。

故事四

别生气,大家都是为你好

期中考试,琪琪的语文考了70分。拿到试卷后,琪琪心里一阵高兴,因为她的语文成绩一向不好,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为了准备这次考试,琪琪拼命复习,好几个晚上学到12点才睡觉。这次成绩虽然不是特别好,可对于琪琪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以前老师也说过,学习得慢慢来,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表扬。

讲评试卷前,老师照例要说一下这次考试的情况。琪琪兴奋地等着老师表扬进步的同学。没想到,老师不仅没表扬她,还说:“这次语文考试,班里平均分是80分。成绩没达到平均分的同学,好好反思一下。”说完,她还盯着琪琪,说:“有些同学分数考得不怎么高,表现得还挺高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不知道自己成绩拖后腿了吗?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

回到家,琪琪气鼓鼓地把书包一扔。妈妈赶紧从厨房出来问她怎么了。琪琪把今天在课堂上的事情跟妈妈说了一遍,末了,她说:“妈,你说老师多可气,她不仅冤枉我,还说话不算话。我这么努力,她还批评我,以后我再也不好好学语文了,反正老师也不喜欢我。”

妈妈一听,着急了,语重心长地说:“琪琪,你怎么能这样?老师也是为你好。妈妈小时候要是考得不好,一定都是检讨自己,你怎么怨别人?再说了,老师说得也没错,你本来就考得不好,受点儿委屈也不要紧,谁不会受委屈呢?”

妈妈还没说完,琪琪更生气了,她大叫道:“行了你别说了,你跟老师都是一伙的。”说完,她把房门关上,不再理妈妈。妈妈还在门口说:“琪琪,你不能这么不懂事,妈妈和老师都是为你好……”琪琪把耳朵捂上,烦躁地把卷子撕了。

专家点评:

这个故事中,妈妈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采用的是喋喋不休的教导方式。她没有关注琪琪生气的原因和内心感受,而是从宏大的道理着手,希望琪琪能懂道理,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从而消除负面的情绪。

这是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情绪时会用到的方法。他们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只是集中注意力去说出他们自己以为对的道理,长篇大论滔滔不绝;他们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自然会消失;他们认为情绪是因为孩子不对才产生,故此,孩子理应承受。比如,琪琪的妈妈便认为,女儿本来就考得不好,受委屈也是应该的。

这样的家长不懂得帮助孩子体验情绪,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需要独自去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不知如何是好。另外,家长的喋喋不休会进一步制造更多的痛苦,孩子会在本有的负面情绪上更添一份不耐烦,甚至愤怒,亲子关系因而会变得更差。

在这个故事中,琪琪把委屈带回家里,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同和安慰。谁知,妈妈居然和老师是一伙的,她心里对妈妈的期待也破灭了。这时,琪琪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和要学好语文的信念完全被击垮了。妈妈原以为通过讲一番道理,让琪琪能够不觉得委屈,没想到琪琪反而更加愤怒,不理妈妈,还把卷子撕了。

EQ支招

在这个故事中,妈妈首先要做的是聆听。琪琪在表述她的愤怒时,妈妈不要过急地作判断,比如:“老师也是为你好,你有什么可生气的?”妈妈可以说:“老师批评了你,你是否觉得委屈?”当琪琪表达完情绪后,妈妈要认同她的感受,可以对琪琪说:“妈妈十分了解你的感受,你受委屈了。”当妈妈表达出和女儿同样的感受时,琪琪自然愿意和妈妈进行下一步的交流。接着,妈妈要对女儿的进步表示鼓励和赞美,使女儿期望被认同的心情得到回应。当琪琪的情绪平静下来后,妈妈再处理琪琪对老师的不满。此时,妈妈可向女儿分析老师的立场和目的,琪琪也会愿意听从妈妈的道理。

处理孩子情绪的原则

.站在孩子的立场感受情绪。

站在孩子的立场感受情绪的家长,看到孩子哭泣时,能设身处地想象孩子的处境并感受到孩子的悲伤;看到孩子生气时,能感受孩子的挫败与愤怒。家长接受并与孩子分享这些感受,会使孩子更有信心学习怎么处理面临的问题,因为孩子感到身边有可以信赖的力量支持。当家长不再简单地批评孩子、轻视孩子的情绪,不主观地否定孩子的意向,孩子就会让家长进入他们的世界,家长就能更容易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成长。孩子会感到与家长有共同的立场,肯与家长一同解决问题,也愿意听家长的意见。

2.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包括对情绪的处理。家长首先要学会善待自己的情绪,慢慢不让自己在情绪的控制下慌张失措,这样,家长才有足够的清醒去面对孩子的情绪。孩子在家长这种淡定的情绪影响下,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善待自己的情绪。

家长不要害怕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情绪,伤心时可以流泪,愤怒时可以生气(只要告诉孩子伤心和生气的原因)。家长通过这样的行为告诉孩子,负面情绪是人生的一部分,无需逃避或者隐瞒,并能找出处理的方法。例如,孩子看到父母在争吵后可以很好地解决双方的矛盾,那么他就会学到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及感受到亲密关系的可贵。

3.用平常心看待负面情绪。

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是正常的,因为儿童的神经还没有发育健全,情绪起伏大是常态。因此做父母的,首先要做的是以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孩子一有情绪就惊慌失措,急于扑灭。

家长应鼓励孩子诚实地面对情绪,认识、接受和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怕别人知道。有负面情绪并不表示自己不如别人,每个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区别只不过在于能否成功地处理它们。成功的人,总能找到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懂得运用它们去取得人生里更大的成功和快乐。

4.不要带着情绪教育孩子。

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的处理不能随自己的情绪而波动,有时这样处理,有时那样处理。家长要建立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事情归事情,情绪归情绪。带着情绪教导孩子,只会使孩子感到家长只不过借骂他来消气。斥责孩子,从来都不应为了家长消解内心的怒气和情绪,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因此,家长应待情绪回复稳定时再去教育孩子。

小明的故事范文第6篇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他们喜欢直观形象有趣的学习内容。生字教学对学生而言就显得很抽象,不易理解。陈旧的识字教学往往采用机械、重复的手段,以致学生学习汉字时 ,认为枯燥无味,没什么意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识字效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原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所以识字教学要千方百计的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在比较中识字

经过多年的的教学,我深有体会:平时总有一些学生把“哪”和“那”互相混淆。如在选词填空时,写成“村子里(那)来这么多新房子?”教师可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比较字音:“哪”读nǎ,“那”读nà。然后比较字形:“哪”比“那”多了一个“口”。最后是从字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在句子中表示疑问的用“哪”,指较远的地方或事物用“那”。如:“你从哪儿来?”“我到那边去”。这样学生就会区别“哪”和“那”了。

3编字谜猜生字

学生们对猜字非常感兴趣。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识字教学中把一些字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记住生字。如学习“赢”字,可编成“亡口月贝凡”;学习“闪”,编成“门里面有个人”;学习“雷”,编成“大雨落到田上”;学习“全”,编成“大王头上有个人”;学习“尘”,编成“小小的土”;学习“坐”,编成“两个人坐在土上”……

4听故事巧识字

小明的故事范文第7篇

——题记

孝心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因为尊老爱幼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小明同学正准备骑自行车去上学,在路上,小明一边骑车一边吹着口哨,这时有一位老大爷走了过来,小明一个不留神就撞上了这位老大爷,时值酷暑时节,老大爷当场昏倒在路上,小明惊呆了,但他还有点理智,他马上下车将老人扶起,此时旁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见此状况纷纷上前来帮忙,一位商户马上拿出自家的一直让那个老人躺着,老人的眼睛紧闭着,脸色发青,手上青筋暴起,路人们都在谈论着什么,小明也已经拨打了急救电话,但是救援的人还没到。这时有人问了一声:“谁当过医生?”马上,有一位中年妇女自告奋勇的站出来,她挤过人群站出来说:“以前我在卫生室当过护士,也懂一些皮毛,让我来!”说着,她已经打来一盆水,马上用湿毛巾贴在老人的额头上,说:“老人这是中暑了。”然后她有接来了一杯冰水给老人喝。此时老人的脸色终于好了起来,紧闭着的眼睛也睁开了。这时,路人甲站出来问老人他的家属的电话,只见老人从兜了掏出一个很旧很旧的手机,路人甲马上接过了电话,找到了老人儿子的电话并拨通了电话叫他的儿子赶快过来。不一会儿,老人的儿子来了,他一直不停的道谢,然后把老人带回了家。这时,人群渐渐散开了,小明扶起自行车,边骑边在心里说:一定要把今天的事情记录下来……

孝心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小明的故事范文第8篇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采用了“看漫画,听故事,学物理”的教学方式,例举如下.

“看漫画,听故事,学物理”一:学习“功”的知识.

《喜羊羊与灰太狼新传》:喜羊羊与灰太狼经过很多的故事之后,冰释前嫌,成为了好朋友,一起来到了一个寺庙里,正好赶上寺庙新建一座新庙,住持方丈让他们俩帮忙,两人非常乐意,接到的任务是:灰太狼在高6 m的三楼提升60 N的重物,喜羊羊在高3 m的二楼提升100 N的重物,大家讨论他们谁做出的贡献大?

例1如图1所示,在整修寺庙过程中,甲和尚将一块重400 N的石头提到2米高的庙墙上,乙和尚把重110 N的瓦片提到6 m高的房檐上.请帮助老和尚比较甲、乙两个和尚的贡献大小.和尚的贡献大(选填“甲”或“乙”),判断的依据是.

解析比较“贡献”的大小转换为比较“做功”的大小,不能直接比较力的大小,也不能直接比较移动的距离大小,而应比较它们的乘积大小.

“看漫画,听故事,学物理”二:学习力学知识.

《会移动的鞋》:小明晚上九点半休息,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发现自己的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你想知道夜晚发生的故事吗?请看下面的漫画:

例2如图2所示,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漫画中发生的现象吗?试试看.

(1)“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一双.”静止在地上的鞋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2)“大老鼠,不偷油;专偷鞋,真叫行!”老鼠用力拉鞋,鞋会运动,不拉鞋,鞋就静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3)“拉走一只鞋,还剩一只鞋.”天亮了,没被老鼠拉走的鞋为什么还能在原来的位置保持不动?

解析从“平衡力”的角度分析鞋静止在地上的原因;从“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角度分析“鞋会运动”的原因;从“惯性”的角度分析“拉走一只鞋,还剩一只鞋”的原因.

“看漫画,听故事,学物理”三:学习“杠杆平衡”的知识.

《小鸟的“力量”》:小兔和大象玩跷跷板的游戏,小兔不管怎样用力总是“跷不过”大象,小兔请朋友小鸟来帮忙,小鸟想了一个办法,就让小兔轻松的“跷过”了大象,你知道其中的物理知识吗?请看下面的漫画.

例3如图3所示,描述的是小兔和大象玩跷跷板的漫画,小兔发现要输给大象,于是向空中的小鸟求助,两只聪明的小鸟帮助小兔赢了大象.这幅漫画展示的物理原理是 .

解析当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就知道小兔“跷过”大象的原因:当大象的重力和大象的位置不变时,小兔除了可以改变重力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位置(力臂的大小)来“跷起”大象.

“看漫画,听故事,学物理”四:学习声学知识.

《小兔乖乖》:“小兔儿乖乖,把门开开!我是外婆!”,“不开不开,就不开”,这样的故事情景相信大家都听过,你知道小兔不开门的原因吗,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物理知识,看了下面的漫画你会有所发现:

例4如图4所示,小兔听出门外不是“外婆”的主要原因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来判断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无法判断

【题例解析】

从声音的特征角度来判断,不同的发音体由于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不同,音色也不同,这是小兔听出门外不是“外婆”的主要原因.

“看漫画,听故事,学物理”五:学习 “平面镜成像”知识.

《解脱孤独》:“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你想不想找个人来陪!”小明在面对孤独时,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观察下面的漫画,你知道其中的物理道理吗?

例5如图5所示,小明在平面镜前走来走去,欣赏他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明一样大

B.小明靠面镜过程中,“身影”远离平面镜

C.小明远离平面镜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析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角度来理解小明的“解脱孤独”,你会发现,这幅漫画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经典示例.

“看漫画,听故事,学物理”六:学习 “光的折射”知识.

《抓不着的鱼》:小猫今天本来很高兴,它准备好了鱼叉去抓鱼,可是抓了很长时间,小猫有些郁闷了,因为它总是抓不着小鱼,观察了下面漫画,你就会有所发现.

例6如图6所示,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解析从“光的折射”角度来分析,小猫看到的“鱼”是小鱼的虚像,是小猫的眼睛上当导致它抓不着小鱼.

“看漫画,听故事,学物理”七:学习电学知识.

《帮姐姐长高》:姐姐这几天很郁闷,总是被邻居嘲笑个子不高,小红想了一个办法“帮姐姐长高了”,你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观察下面的漫画,相信你会有所发现.

例7如图8所示,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解析摩擦起点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看漫画,听故事,学物理”八:学习 “参照物”知识.

《小黑与小白》:小黑与小白同时从桌面的O点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小黑已经到达终点A点,小白却还在向前运动,此时小黑观察桌上的杯子说“杯子是静止的”.而小白却

发出了“杯子在运动”的感慨,小黑与小白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见解,观察下面的漫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例8如图8所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三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在图中是通过第种方法比较小黑与小白运动快慢的.

解析正确的观察漫画,找到其中所对应的物理量,弄清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