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由作家日记

自由作家日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由作家日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由作家日记范文第1篇

上个月,我获得了班级“日记大赛”一等奖,老师给我颁发了盖有“大眼睛瞳瞳”红印的日记本和一支漂亮的钢笔。这段时间,老师一直没有举办班级“日记大赛”,也没发奖品,可我依然坚持一周写六篇日记。我爱写作,觉得很有乐趣。

为了鼓励大家写日记,老师把我当做好的典型,在班里连续表扬我几次。老师对大家讲:“我们班于越的日记写得很好,每篇都在用心写,而且能坚持。”第二天,又跟大家讲:“于越写的作文有好几篇已经在《小学生优秀作文库》上刊登了,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看一看。另外,大家如果愿意,可以借于越的日记本看看,学学于越怎样写日记。”老师这样看重我,表扬我,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写的东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认可。其中有几篇老师还给我写了评语。其实,我坚持写日记并不是为了拿奖品和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坦白地说,写日记确实挺累的,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要想自由自在,多一些玩的时间,也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可是,我有人生奋斗目标,我得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天才在于积累”,我不是天才,所以就要好好积累知识,使自己变成天才。

我爱写作,我想当作家

自由作家日记范文第2篇

《安妮日记》这个故事人人皆知。因为它饱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传奇,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安妮,你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做一个像安妮一样乐观的人。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1安妮,她用了25个月去躲藏,却还是没能逃开被盖世太保抓进集中营的命运。安妮她不过13岁,却要放弃属于小孩子的天真和自由这些权利,转而背负起千万种不幸和对命运的恐惧。而这一切都只因为安妮是犹太人。

在书中,安妮写道:“纸比人更有耐心”。在那漫长的25个月中,她用她的笔,她用她的梦想,刻录下了她在密室躲藏时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安妮是不幸的,而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她的愿望——我希望我死后仍会活着。她才如此幸运。

安妮13岁开始写日记,到她死于集中营还不到16岁。安妮从上帝那得来了写作的天赋,她有着她自己的梦想——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她一直在坚持写日记。在日记中,她记下了她自己的孤独,对战争的恐惧,对生的追求和热爱,以及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她写下了原来不属于她这个年龄所应经历的命运。

如果安妮没有遭难,如果她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那么,她长大以后,或许不用长大以后,她就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但这一切,谁又知道呢?

安妮在密室里呆了25个月,她在密室错过了原本属于她豆蔻年华的自由和快乐。

安妮在密室里能认识的人是那么有限,安妮是一个正在成长期的少女,这样的她,正是爱结交,好动,对世界,生活充满了憧憬的年龄。在她所能活动的狭小空间里,而她几乎是没有同龄人相伴,也享受不到同龄人的乐趣。

那愚蠢的战争犹如一个沉重的桎梏,把我们幸苦建设的家园就这样囚禁于硝烟炮火中,毁于一旦。那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剥夺了不计其数的人的自由。

野蛮的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摧毁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我仿佛看见了安妮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安妮一直在用着她的善良去看待这个世界,带着她对生的渴望。

安妮的愿望实现了,用令一种方式。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2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3我是一个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女孩,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中曾特写过战争,而我暑假读完的第二本书——《安妮日记》也是有关战争的。

它是由一名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写的。这本书记载着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7月21日之间的66件事,从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便收到了盖世太保给玛戈特(安妮姐姐)的传票,这使安妮一家不得不开始密室生活……安妮曾多次在日记中提到她渴望的蓝图:“很久都没看到这么明媚的阳光了,湛蓝色的天空是那么宁静,迎面吹来的微风是多么凉爽宜人,就连窗台前的小树也努力地伸展着枝丫……”和“我渴望放学后迎着风,在草地上飞快地骑车;我渴望舞池里有灵活优雅的舞步,每个人都陶醉的表情;我渴望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安妮一家为了生存在密室里生活,躲避战争。现在地球上许多地区仍弥漫着硝烟的战争,子弹这不速之客仍催毁着人类的家园。我渴望世界能和平,希望战争一去不复返,盼望战火中的孩子能像和谐地区的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感受和平与爱,也希望在这个文明社会中不存着对某一种族特有的限制。与此同时,我希望无论是山区还是城市的孩子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教育,快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行使祖国的花朵欣然怒放,使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美好、充实的童年!国家应该重视起山村教育,例如让山村儿童有信息课上,让大山里的孩子了解电脑,了解科技,了解现代社会。让他们通过电脑,通过网络走出大山,认识外面雄伟的大楼、豪华的公寓、好玩的游乐设施以及他们梦中全新的世界。让山村的儿童有一间间雪白的,坚固的教室,给他们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专心学习。再如要让孩子们上音乐课,使他们在闷闷不乐时能用音乐来陶冶情操,让孩子们沉浸在美妙音乐的旋律中细细咀嚼音乐之美,用音乐去滋润一个个稚嫩的心扉,使他们能像花儿喝露似的吮吸着音乐甘甜的蜜露。又如让他们拥有一个宽大的操场,好让他们飞似地奔跑,踢动着欢乐的足球,用手挥动着球拍,拍出第一个飞向太阳的羽毛球,也许它飞得并不远……

这都是我的一个个梦,一个个中国梦,一个个值得大家关心的中国梦!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4最近读了一本书,《安妮日记》,它是一本世界名着。虽然作者只是和我年纪差不了多少的女孩,但我读过之后,思绪万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让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们都表现出畏惧的情感。而她,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书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是最好的状态。啊,我们真的应该效仿她思想。

想一想,被困在灰暗、狭窄的小屋里,看不到光明、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能做到安妮那样吗?

1944年8月,因为有人告密,隐匿的8个人被捕并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费兰克一人得以还生。为此,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费兰克先生曾经十分消沉。后在周围友人的帮助下,他最终鼓起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他后半生致力于宣传安妮的日记,希望能完成女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对世界作出贡献的人”的愿望。也就是现在我看到的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战争的残酷,它简直是一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我们的成长。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5《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世界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私人日记,真实记录了安妮与家人等八个人躲避

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岁生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44年8月,他们的密室被德国卫军查抄。不久,这个不满十六岁的女孩便被伤寒

夺去了生命。这本日记成为人们对那场残酷的战争进行深刻

自由作家日记范文第3篇

一、注重学生语言词汇的运用能力,积累作文素材,促进作文能力的成长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是不断坚持训练积累的结果。通过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成长,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1、指导留心观察生活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生活是日记的源泉,很多学生在写日记时,觉得无事可写,因而觉得写日记是一种负担。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留心观察生活,遇事没有自己的见解或反思所造成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长心眼,多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美好而有趣的事物。

2、教会学生选择日记素材

在学生日记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记流水帐,从早上起床写到晚上睡觉,面面俱到。作为日记,可能谈不上好与坏,因为日记就是要求学生自由表达。但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功能来看,显然是不好的,时间一长,学生都会感到索然无味,进而影响日记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明确,记日记要有重点地记录下一天当中记忆如新、感受深刻的事,最好要达到事事新颖,天天精彩。

通过写日记,帮助学生记忆,对平时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在写日记的实践,无疑能强化学生语言词汇的运用能力,积累生活经验和作文素材。

二、反思学习生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情操

日记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在日记中,很多学生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对某事某物发表见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日记是学生思想感情的一面镜子,学生在不断反思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思想情操会不断地得到陶冶、升华。另外,坚持天天记日记,可以锻炼学生意志力,从小培养坚持不懈,善始善终的品质。有人说,写日记是“道德长跑”运动。要求学生写日记不难,但要求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写好日记就难了。因此,要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要让学生明白,日记虽然没有正规作文那样严格,但它是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自己自由发表思想见解的私人天地,一定要坚持写下来。为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教师要通过日记比赛、日记评比、日记展览、日记推荐发表等方式,促使学生在日记中找到乐趣,在持之以恒的日记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三、对话日记,打开学生心灵

学生心中遇到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不会向老师、长辈倾诉,压抑在心里,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不敢发表的见解、无法宣泄的不开心事,他们通过日记,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从而得到情绪的迁移,保证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学生日记的字里行间,跳动着学生热切的目光,闪现着学生思维的火花,折射着学生的情绪体验。于是日记就在我和学生之间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

记得有一次,打开郭新千同学的日记,看到这样一段话:今天,爸妈就要回天津了,我好舍不得,我就祈求上帝,再让爸妈多呆一天吧,天显灵了,“下雨了!下雨了!”我欣喜若狂嚷道。可是爸妈还是走了,我垂头丧气的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当我看见别的孩子牵着爸妈的手那快乐的样子,我的眼泪刷刷的流了下来。看完这则日记,我仿佛感受到孩子那幼小的心灵所受的巨大的煎熬,如何安慰孩子那颗受伤的心呢?于是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新千,要学会坚强,爸妈到天津打工,是为了你们全家更幸福的生活,你要学会长大,。”一次次坦诚的交流,缩短了我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也让他们更加愿意在日记中表达他们的心声。

四、交流评价,共享精彩

自由作家日记范文第4篇

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此来确定两者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我们称之为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鉴别,有分析、有鉴别才能有发展、有创新;比较分析中易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鉴别能力。所谓一切的价值都是在比较中看出来。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比较分析这种方法,让学生区别不同作品的异同之处,发现不同的作家作品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在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要对作家作品的分析和讲解有意识地渗透和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将同一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即使作家的创作理念相同,由于个性的差异,也会对文学创作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曹巫所言的文以气为主。如教学中,将闻一多与徐志摩的创作进行比较。闻一多与徐志摩同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都是新格律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但由于不同的个人气质、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使得两位诗人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爱是闻一多和徐志摩诗歌创作的主题,但闻一多表达的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成为贯穿他的诗集《红烛》和《死水》的一条红线;而徐志摩传达的爱是自由,是恋情,他的诗作《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歌咏的主要对象是爱情,表达恋爱的喜悦、悲伤和痛苦。闻一多把生命融人了祖国的怀抱;徐志摩把生命局限在自我的天地。当然,徐志摩也有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作,如《先生,先生》《盖上几张油纸》,但他的同情仅停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层面上,与闻一多忧国忧民的襟怀迥然不同;同样,闻一多也有写爱情的诗作,如《红豆》,其中表达的是真真切切的相思,与徐志摩空灵缥缈的理想也有差异。这就是刘耙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所言的情性所栋,陶染所凝。

再如同样是21世纪21年代问题小说的女性代表作家冰心和庐隐,作品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对母亲的爱、对儿童的爱是冰心作品表达的主题,她一直试图用母爱、童心来帮助读者认识世界、化解矛盾,进而消除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而同样的现实世界,在身世坎坷的庐隐笔下却是一个只有恨,没有爱的人间。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会认识到生活经历和个性性格对一个作家成长的重要性。

2.将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创作进行比较分析。如茅盾的《春蚕》、叶紫的《丰收》和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都是反映丰收成灾主题的小说,三部小说表现的主题相同、选取的时代背景相同,但它们选择的描写角度却不尽相同,可以放在一起让学生作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会发现,《春蚕》和《丰收》是以人物的遭遇、命运为线索,叙述了农民从萌生希望到希望破灭的过程,是以纵剖面的形式展开的。这其中农民的喜悦、焦虑和悲痛欲绝交融在一起,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多收了三五斗》则是把最生动也是概括性最强的果米场景展示在读者面前,截取的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横断面,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当时的广大农民因失望而产生的愤f心情。比较中,我们还会注意到,同样以纵剖面形式叙述情节的《春蚕》和《丰收》,在描写的形象上也不尽相同。《春蚕》中的主人公老通宝是一个正在走向破产的中农;而《丰收》中的主要人物云普叔,则是一个毫无产业的贫农。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感受不同作家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再如分析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时,可以与俞平伯的同题散文作比较。尽管是同题之作,两篇散文却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朱自清的散文描述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真切,像一幅工笔的山水画,细腻生动;而俞平伯的文章则描述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缥缈,大笔的写意勾勒,尽显朦胧之美。两篇作品同为情景交融之作,但描写上却各尽其妙。朱自清偏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的是对现实的一种正视;而俞平伯则重在描述主观的感受,透露出的是一种虚无。就语言而论,朱自清的语言典雅自然,俞平伯的语言清秀跳跃。而恰恰是审美认识和文学素养的差异,使得两位作家面对一样的情景,写出了这样观察视角不同,感情体验也不同的两篇文章。比较分析中,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的差异显而易见。

3.将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如教学中,将巴金写作时间前后相隔十三年的两部重要长篇小说《家》和《寒夜》进行比较分析。在《家》里,突出描绘的是觉慧、觉民、琴等寄托了作者正面理想的充实生命,《寒夜》中则出现了像汪文宣、曾树生这样曾经有过丰富、充实生活的委顿生命,而这个变化正表现了巴金敢于面对现实、随时矫正自己创作方向的可贵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就主题而言,《家》和《寒夜》控诉摧残人、窒息人的社会现实是一致的,但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家》对社会现实的控诉,是通过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具体情节的铺排自然实现的,是直接的;《寒夜》对社会现实的控诉,却是寄寓在整个艺术画面里,是有节制的,含蓄的。也就是说,同样是抒情,《寒夜》比《家》深沉、含蓄,而这也恰恰说明巴金创作风格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已由早期的积极浪漫主义向充分现实主义转化。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一个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创作风格的演变历程。

4.将同一作家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将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和他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进行比较。两部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英国的康桥,但前者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严格遵守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借助优美的意象,表达了一种依依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J睛,语言自然,于平实中透出华美。后者是以康河为中心,描述了在康桥的种种见闻和感受,表达了对康桥的无限柔情。全文写景但又不局限于景,状物而又不拘泥于物,以抒情达意为主,记游状物为辅,寄情于景,寓意于物,语言浓墨重彩,生动活泼。两者相比会发现,诗比散文更凝练,更有意境,抒情味道也更浓;而散文比诗表达得更充分,更洋细,叙述色彩也更强。可以这样讲,诗是散文的浓缩和诗化,散文则成为诗的扩充和注释,两者各尽其妙。这样的比较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作家在不同作品中创作手法的差异,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不同文体的特点。

5.在同一部作品的内部进行比较。如鲁迅的自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却有一个文言文的小序,这样的设置看起来是很矛盾的,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带着这样的疑问,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小序和自话体的日记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作品形式中暗藏的玄机。小序是清醒的我写的,而正文则是狂人写的,旧记记录了狂人的感受,而小序则告诉我们,旧记不过是狂人的疯话,又对旧记予以了否定,具有扭转和颠覆日记叙述的作用。为了突出这样的矛盾对立叙述,特意使用了文言与自话这样相反的叙述语言。小序和日记的这种矛盾对立造成了一种反讽,由此构筑了《狂人日记》整体结构的反讽,使得小说文本具有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130不仅如此,《狂人日记》的这种反讽结构方式还丰富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借助小序和旧记构筑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狂人眼中的正常人世界,一个是正常人眼中的狂人世界,谁醒?谁狂?比较分析中,其中深意自然会清楚。

6.将同一主题、不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教学中,可以将现代作品与古典名作进行比较,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如讲解鲁迅的作品《祝福》时,可以将其与关汉卿的《窦娥冤》进行比较分析。尽管鲁迅和关汉卿生活年代不同、思想境界不同、创作风格也不同,但两部悲剧有一个共同的基调,就是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祥林嫂和窦娥,都是受迫害的下层劳动妇女,生活的艰辛,精神生命的空虚,社会的迫害,造成了她们的悲剧。但同样是悲剧,同样的悲剧女性,带给我们的感受和思考却是不同的。窦娥死后,冤情得以昭雪,我们会在泪水中含笑;祥林嫂死了,鲁四老爷还在骂她,鲁镇的人也照常忙着祝福,《祝福》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欲哭无泪的沉重。两部作品,都对罪恶的社会进行了控诉,但一个侧重于揭示腐败吏治对人的剥削和迫害;一个侧重于从人的尊严和价值这一角度抨击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关汉卿以激愤之笔,将抨击的矛头指向封建政权;鲁迅则以悲悯之心,寻找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他们在各自的历史高度上先后树起了我国悲剧艺术的两面大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戏剧艺术与现代小说悲剧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自由作家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观察;表达;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77-01

日记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引领学生开启写作大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三年级起就要知道学习写简单的观察日记和生活日记,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但凡经历过语文教学的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每到三年级,总会让人感到作文教学特别吃力,这表现在:对写作的恐惧,对写作感到困难,学生对日记内容的虚假,加之学习任务加重,适应新的要求学生要经历很大的一个跨度。这些年,许多教师尝试在一、二年级对学生进行一句话日记训练,以降低难度、缩小跨度。怎样才能抓住最佳时间,合理引导,让日记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愉快的活动呢?对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一年级训练写一句话日记的必要性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一到中高年级,当老师在作文中要求"把你看到,听到,想到的……加上优美的词语写下来"时,面对如此多个看、听、说、想……很多孩子因不是如何在生活中收集材料而显得无从下手。而相比之下,如果我们遵循教育中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则,能在低年级就对孩子在听、说、看……等进行单方面的训练,将这些"作文元素"逐步积累,效果更佳。在一年级我们就可以尝试让孩子们写一句话日记。况且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前人已有经验可借鉴。

在学完拼音以后,我就尝试着问孩子们:"你们心中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好多孩子都举起了手。"日记可以写自己看到的事情。""日记是记自己今天都做过什么事。""日记还可以写高兴的事。"……我惊叹孩子们对日记的了解,可见多数孩子入学对日记就以有所了解,同时对写日记充满了心理期待。美国教学家格雷夫斯从对儿童的调查证明:90%的孩子在开始上学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会写作。而学龄初期的儿童正处于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如听、读、写、算)发展的关键时期,处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初始建立事情。因此,该时期是儿童习作发展的最佳时期之一。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向儿童施加影响,能够使教育比在此前或此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2.让写日记成为充满兴趣的活动

法国教学家卢梭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交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由此,在一年级学写日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激发孩子写作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位教育者明白的道理,如何才能激发孩子日记的愿望,并能让这种愿望持续呢?

2.1上好日记第一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面对6、7岁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一开头就不要感到困难。为了降低这种困难感,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童话等充满了神秘与期待,利用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第一节课,我为他们带来了一位日记老师"迪克猫",它将告诉我们写日记的好方法,而且迪克猫看到小朋友们的日记写得好,它会奖励大家一个小故事……一下子,孩子们对写日记充满了期待。有了这种期待还必须要让孩子放开手大胆的写,记得第一课上,我问孩子们:"日记可以写自己开心高兴的事情,那可不可以写难过的、夥叩摹⑸诵牡氖虑槟兀"多数孩子说"不可以",然后我写了六个字在黑板上:"我的日记我做主",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日记想写什么写什么。

2.2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更好深入地了解学生,敏锐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懂得用赞赏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学生才会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平时,我注意音乐表演的魅力,从不吝惜使用赞赏的话语和关爱的动作、表情。在批阅日记是,我就送给学生一个笑脸,有进步或写得很好的孩子就写上"你快成为小作家了!""你的日记真棒!""你给了老师一个惊喜!""你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等评语。对于孩子们的日记,偶尔读读优秀的日记,偶尔全班同学都来读,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老师的"赏识"的笔迹和符号中,不知不觉学生的日记通顺了,具体了,也丰富了。学生也从老师的赏识中找到写日记的快乐。

3.让日记涂满儿童的色彩--写绘画日记

所谓"绘画日记"就是学生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先画成一幅有趣的图画,然后再围绕这幅画写一句或几句话。这种方式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并不断积累写作和绘画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心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感性认识。作家秦牧也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画和文本来就是共通的。小学生都喜欢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但只用图画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也急于学习写话,乐意学习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完拼音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拼写能力。此时,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绘画日记",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有利时机。

画写是想象的平台,想象是画写的灵魂。在"画写日记"中,学生在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写中展示新世界。学生在写创造性的想象日记中,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能力,这更让学生体验到了画写的快乐!

4.坚持良好的日记习惯

自由作家日记范文第6篇

为什么想写作呢?这是一个不能不问的问题,它关系到能不能写成,写到什么程度。

一、用写作留住逝水年华

有人问我:你是怎样走上写作的路的?我自己回想,我什么时候算走上了呢?我发表作品很晚。不过,我不从发表作品算起,我认为应该从我开始自发地写日记算起。那是读小学的时候,只有八九岁吧,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让每一天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太可惜了。于是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每天到哪儿去玩了,吃了什么好东西等等都记下来,在潜意识里是想留住人生中的一切好滋味。现在我认为,这就是写作意识最早的觉醒。

人生的基本境况是时间性,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精力都会无可避免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最宝贵的是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这些所带来的欢乐和苦恼、心情和感受,才是一个人生命中值得拥有的东西。但是,这一切仍然无可避免地会失去。总得想个办法留住啊,写作就是办法之一。通过写作,我们把易逝的生活变成永存,就可以以某种方式继续拥有它们了。这样写下的东西,你会觉得对于你自己的意义是至上的,发表与否只有很次要的意义。你是非写不可,如果不写,你会觉得所有的生活都白过了。这是写作之成为精神需要的一个方面。

二、用写作超越苦难

人生有快乐,尼采说:“一切快乐都要求永恒。”写作是留住快乐的一种方式,同时,人生中不可避免地有苦难,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写作又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这是写作之成为精神需要的另一个方面。许多伟大作品是由苦难催生的,逆境出文豪,例如司马迁、曹雪芹、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鲁斯特等。史铁生是坐上轮椅后开始写作的,他说他不能用腿走路了,就用笔来走人生之路。

写作何以能够救自己呢?事实上它并不能消除和减轻既有的苦难。但是,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把自己与苦难拉开一个距离,以这种方式超越苦难。写作的时候,我们就好像从正在受苦的那个自我中挣脱了出来,把他所遭受的苦难作为对象,对它进行审视、描述、理解,距离就是这么拉开的。我写《妞妞》时就有这样的体会,好像有一个更清醒也更豁达的我在引导着这个身处苦难中的我。

当然,你们还年轻,没有什么大的苦难。可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总是有的,青春和成长也会有种种烦恼。一个人有了苦难,去跟人诉说是一种排解,但始终这样做的人就会变得肤浅。要学会跟自己诉说,和自己谈心,久而久之,你就渐渐养成了过内心生活的习惯。当你用笔这样做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在写作了,并且这是和你的精神生活合一的最真实的写作。

三、用写作构筑精神世界

总的说来,写作是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内在的精神自我,一个是外在的肉身自我,写作是那个内在的精神自我的活动。

外在自我会有种种经历,其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通过写作,可以把外在自我的经历,不论快乐和痛苦,都转化成了内在自我的财富。有写作习惯的人,会更细致地品味、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外在经历,仿佛在内心中把既有的生活重过一遍,从中会发现更丰富的意义,并储藏起来。

我的体会是,写作能够炼就一种内在视觉,使我留心并善于捕捉住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总是听任好的东西流失,时间一久,以后再有好的东西,你也不会珍惜,日子就会过得浑浑噩噩。写作使人更敏锐也更清醒,对生活更投入也更超脱,既贴近又保持距离。

在写作时,精神自我不只是在摄取,更是在创造。写作不是简单地把外在世界的东西搬到了内在世界中,它更是在创造不同于外在世界的另一个世界。雪莱说:“诗创造了另一种存在,使我们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居民。”这不仅指想象和虚构,凡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都是精神自我为自己创造的一个自由空间,这是写作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为谁写?写什么?这是我们作文时常常困惑的两个问题。其实,明确了为何写,这两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简单地说,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出自内心需要而写作,把写作当作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必然首先是为自己写作的。凡是精神生活,包括宗教、艺术、学术,都首先是为自己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精神上的问题,为了自己精神上的提高。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注重自己的精神修养,为人是做给别人看,当然就不是精神生活,而是功利活动。

所谓为自己写作,主要就是指排除功利的考虑,之所以写,只是因为自己想写、喜欢写。当然不是不给别人读,作品总是需要读者的,但首先是给自己读,要以自己满意为主要标准。只要我自己喜欢,我就写,不要去管别人对我写出的东西如何评价。另一方面,这又是很高的标准,别人再说好,自己不满意仍然不行。一个自己真正想写的作品,就一定要写到让自己真正满意为止。真正的写作者是作品至上主义者,把写出自己满意的好作品看作最大快乐,看作目的本身。

自由作家日记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日记;语文教学

作文,是学生对文字和语言的综合运用的过程,是体现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一个媒介,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学生从接触作文开始便产生恐惧,甚至很多孩子见到作文就头疼,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兴趣中走进作文,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充分发挥日记的作用,让孩子们透过小小一本日记,是他们丰富的语言积累的世界,是他们丰盈的情感世界,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指导,让每个孩子走进对写作的无限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陶行知提倡写日记,认为日记“是学做文章的一个最好方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可以从日记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日记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辅导,从而实现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并坚持学习,最终实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一、以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孩子们日记的珍贵

小学生由于自己的年龄和经历有限,和他们讲写日记的重要性这种口头的说教意义不大,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日记”带给自己写作的收益时,我将自己从小到大写日记的经历和孩子们分享,那一本本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日记本,孩子们对它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在这样的兴趣中,孩子们真正地体验到了日记的重要性。老师的榜样作用是最好的教材,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指引,有的时候老师的以身示范,胜过千百次的说教。

一本本细数自己一路走过的记忆,我深刻地认识到日记带给我的成长的作用,在那一本本泛黄的日记本上,记载着我的成长,更记载着我的学习之路,而更让我开心的是我以这样的方式告诉了我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够认识到日记对语文、对作文学习的重要性。

二、和孩子们一起记日记,一起分享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写作离不开生活。他看到儿子的信像没有浆水的干橘,指出原因是“生活有些枯燥,意义不甚充足”。陶行知提倡写日记,认为日记“是学做文章的一个最好方法”。因为日记是每天生活的写真,“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够使每天的文字不同。要有活的日记,就要有活的文字记载。进步一定比以前死的‘作文’当然好得多。”坚持写日记,“便自然的产生出活的文章。”因为“厚积”才能“薄发”。“厚积薄发”是历代作家创作的经验之谈。所谓的“积”,一是生活的积累,二是语言的积累。只有生活积累厚实,作文才有素材;只有语言积累丰富,才能文如泉涌。而要解决积累问题,就要像莫泊桑、果戈里一样随时观察、记录,养成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孩子们之所以对作文产生恐惧,而毫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生活和语言的积累,有时感到“无米下炊”,没有东西可写,有时感到眼前晃动着事物的形象、色彩,却写不具体,辞不达意。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体会到,要解决学生作文中遇到的这些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让学生做到和日记一起生活,我坚持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记日记,记我和他们的成长,并在每天上课前的五分钟相互分享,我发现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大家在相互的分享中得到切磋和提升。

在日记的展览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我们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更强烈的写作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我发现学生的观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提高了,而作文也不再是令学生头疼的事了,不少学生爱上了写作,养成了多读、勤思、常动笔的习惯。

三、以生活的经历为源泉激感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设想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写,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是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学生有了“说话”的自由,写作热情才能高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日记写作如果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日记实践活动,那么将会让学生怦然心动而进入欲罢不能的境地。写日记是一种“练笔”活动,应该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让学生充分享受练笔的自由,不宜在字数、内容上做硬性的规定。怎样培养学生日记写作的兴趣呢?

秋游后我为同学们举办了一次日记展,而不是作文展览,名字就是“无锡鼋头渚一日游日记展”,之所以让孩子们兴趣浓厚的是我也是同学们中的一员,我的日记也和他们一起展览,孩子们兴奋极了,开始了自己的日记之旅。

我是以《难忘的雨天》为题展开思路的:“那个蒙蒙细雨的早晨,带着孩子们一路的欢歌,和小家伙们开始了鼋头渚之旅,兴奋的孩子们和兴奋的我就这样走在细雨蒙蒙中。说来奇怪,虽然天公下起了小雨,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苗苗递过来妈妈早晨做的寿司给我当早饭,寿司心形的样子真好看,都不忍心吃呢,但孩子们看着我吃那渴望的样子,我吃下这个幸福的味道……雨一直在下,成了我们今天春游重要的主题,朦胧的细雨中要带着不一样的心情去品尝才有另外的味道,最难忘的一处风景便是我们幸福的合影,孩子们是笑的,我是笑的,最后天公看我们幸福的微笑也笑了……回来的途中太阳已经出来了,我和孩子们合影将永远定格在记忆的深处。”

自由作家日记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求真 日记 写作 能力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尝试着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因为,我深刻地体会到:让学生坚持写日记,通过日记的方式进行师生交流,不仅对学生写作大有益处,而且对陶冶学生的品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求真日记”探索如何“引导写真”,通过实践,重在关注学生对真实事件的交流体验,关注学生真实的情感思想,关注学生对真实生活的准确表达,也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真情表述。

如何引导学生“写真”?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先模仿后创新,读写结合

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学生模仿课文来写日记,是一个好办法。例如,教《小镇的早晨》后,要求学生模仿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写《春天的家乡》。教《松鼠》时,指导学生模仿课文,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随着学生智力的增长,模仿日记不再是课文的临摹与翻版,而是有所变通,有所创新,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善于观察,勤于动笔,记录生活,真实抒情

要求学生把自己一天中想的、看的、做的、玩的,值得写的事记下来,不要拘束形式,要求语句流畅,简明扼要,有重点。并要求他们天天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好习惯。日记来自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与反应。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生活。”“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所撰作。”“思”、“感”则源于生活实践。小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实并不是真的没看见,没听见,只是对所“见”、所“闻”没有去“思”、去“想”。学生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及时地记录下来。因此,指导学生如何体验生活比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显得更为重要。某些小事,发生了也就发生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其实这些小事、琐事恰恰是日记最有话可写的题材。因此,老师应该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去发现、去积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家庭变化日新月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住房变大,装潢翻新,家电变多,在孩子们身边不断发生着。在快乐的同时,孩子们会产生与他人分享的想法。如我班的杨玉萍写的一则日记:

今天中午午睡过后,我们在床上玩“阻击小日本”的游戏,谁当“卖国贼”呢?还是抽签吧,“天灵灵,地灵灵……”哈哈,奶奶是“小日本”,我们给奶奶发了一条pvc管子,先摆好“阵地”。我先把床单扔在地下,把被子叠成小方块当防护罩。先出场的是杨连长(我姐),只见她拿着小步枪“哒哒哒”向奶奶发起进攻。怎么奶奶还没负伤?看来是我方火力不足,我拿出“手雷”(药盒)向奶奶投去,奶奶见了,一骨碌翻身躲了过去,我们的攻势一阵又一阵地败了下来,该我妹妹上场了,“兄弟姐妹们,冲啊,杀死这个老祸害根子。”妹妹喊着,我们跑了过去,把奶奶给“杀”了。大家也许不知道,我妹妹敬军礼的样子,她用左手敬礼而且手心向外,可把我们笑坏了。请大家继续看“阻击小日本2”,下期再见。

虽然这则日记还显得很稚嫩,但是这是小作者的真情流露,令人忍俊不禁。

三、创设写作情境,索取写作素材,调动写作灵感

正如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樊发稼说的:“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知道写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就像小鸟随心所欲地唱自己想唱的歌。”当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应尽量为他们创设写作情境,指导他们搜索写作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有写不尽的材料。如果离开生活,凭空臆造,就成了无源之水。凡是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我都事先告诉学生留心观察,抓住重点,为写日记做准备。同时教师每天要有意识地安排或提醒学生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为他们提供索取多方面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细心寻找和捕捉。

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在一则日记中写道:“今天中午放学回到家,奶奶不在家,我等了一会儿还是不见奶奶回来,就决定自己做饭。我熬了小米稀饭,心里很高兴。奶奶回来后看到我熬的稀饭,夸奖了我。”事情虽平凡又简单,又是真人真事,自己亲身经历的。我要求学生在这几方面记叙详细些:

1.写出我回家后家里的情景。

2.写我等奶奶时的心理活动。

3.写我熬稀饭时的具体动作。

这样充实的日记就有具体内容了。

四、注重品德培养,促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习惯

写日记也是对自己的品质、毅力、恒心与耐性的锻炼,是一种“道德长跑”。教学中,我把勤动手写日记的学生作为具有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的榜样加以宣传,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其他学生。“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在平时的教学和班务工作中,我坚持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持之以恒的巨大作用。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感召下和身边榜样的激励下,学生深深地懂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的道理,在倦怠或想偷懒的情况下会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能尽量坚持写高质量的日记,能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对身边的人和事能用思辨的观点来看待,这样写日记与学生的品德修养相辅相成,成长与写作相依相伴,长大后蓦然回首,就会发现自己稚嫩的笔曾经记载了许多年少的思想和感悟。

为此,我们要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积极地认识生活,记录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在日记教学中,我把自由还给学生,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从自我愿望出发,题目自拟,内容自选,体裁自定,尽量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事,多去大自然中收集素材,多去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受生活,并能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我手写我心”,让日记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