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都江堰的故事

都江堰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都江堰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都江堰的故事范文第1篇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像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得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我刚走到一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1、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小孩过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鱼嘴”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说“这个‘石头’会说话的”,猜猜石头说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江堰的故事范文第2篇

——致余秋雨

我们来到都江堰。你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确,自战国时期李冰修建以来,22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前,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都江堰的水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养育了诸葛亮、刘备,造就了李白、杜甫。你说这里的水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水奔放、翻滚,透出的是一种任性。

我们又来到西湖。西湖可以说是一个仙境。西湖,像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在这里居住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没有一个不为这样的美景而倾倒。包括你,包括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把西湖的美景写活了,写绝了,以至于我想着想着,心醉神驰,如进入仙境一般。你说你初识西湖,是在一把劣质的折扇上,你说那幅图上印着“人间天堂”。你说你天天看这幅画,竟烂熟于心,这次来到西湖,如游故地,像是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

我们去了阳关。你说你来阳关,是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阳关的凄凉悲惋,寂寞荒凉,于是成了送别的好地方。去的时候,下雪了,纷纷扬扬的阳关雪,把阳关的一切都覆盖。除了白色还是白色,你说你的眼都睁得痛了。你说这里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随着一阵阵烟尘,都散落远去。

都江堰的故事范文第3篇

她的爱情故事或许普通,却是地震的背后,许许多多我们可能再也不可能知道的,有关爱情中的一段。这故事中有二个人,所以,我分段做了整理。

江安路上的橙色男孩

1.

因为暗恋武屹,我才到的都江堰。

武屹是我高中同桌,和我一直相处得很好。我内向,武屹活跃,但我们之间却有非常多的默契。高中毕业后,武屹当兵去了都江堰,我在西安读大专。我们一直通信,这时的武屹多少有点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什么事都喜欢上纲上线,信也写得特别严肃。

他不再称呼我的名字,总在信里管我叫哥们,经常和我些与生活搭不上边,又深奥的哲学问题。三年来,我们的信里除了探讨人生,就是讲我的学习和他的训练,再没有任何风花雪月的味道。记得有一次,他在信里特别强调,他们的中队指导员说,现在的大好年华要好好学习和训练,既然当兵就不能儿女情长。

我不知道武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许是在暗示着什么,也或许是无心,我猜了很久,没敢下定论。或许没人相信,大专三年,我一直没有交男朋友。我心里装着武屹,很难把别人放进来。所以毕业时,我决定去武屹在的城市。仅管那时,我对都江堰一无所知。

我没有告诉武屹自己的打算,收拾了全部的行李,从西安只身闯到都江堰。那是2006年的冬天,武屹刚好被提为二级士官。

2.

我在江安路西二街的居民区租了房子。二室二厅,我租其中一间小卧,每月200元。走到消防队只有五分钟。安顿妥当,我在消防队门外,给武屹打了一个电话。他又惊又喜,对着电话兴奋地喊,天啊,哥们,你真是太伟大了。我想哭,觉得无论付出什么都值了。哪怕像这次,违了父母心愿,没有留在西安。

后来的日子,我每天上午找工作,中午回江安路,到张砂锅米线吃饭。那家小店在消防队斜对面。我喜欢吃完饭,走到消防队的马路对面。马路上人来人往,车笛声声,坐在路牙上,远远看着消防队车库的一排红色大门。心里特别美,特别幸福。那时,我会猜,武屹现在在做什么,希望这城市永远都没有火灾。总之,我到都江堰的所有生活都围绕着武屹。

午后,大院外也能看得见消防兵们的训练,有时穿绿色军装,有时是橙色消防服。我吃力地搜寻着武屹的身影。在那个几十人的队伍中,相同的服装,相同的动作,从远处看,很难分辨谁是谁。我并不知道自己喜欢消防服,是因它好看,还是因为爱屋及乌。它那种明亮的橙色,配上白色的头盔,确实有种雄纠纠气昂昂的威武。我偷偷给武屹起了一个好听的外号――橙色男孩。

武屹从没到过我的房间,虽然那么近的路程,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我心里,还有这样一个名字,更不知道,我把生活也充满了橙色:毛巾是橙色的,牙刷是橙色的,甚至洗衣粉,我也要汰渍,因为它有橙色包装。女孩一旦用心地爱,就会变得像傻瓜一样。我就是。

3.

但渐渐的,我失望了。即使在同一座城市,武屹也没有向我表白过,我们的见面机会特别少。武屹不能随意外出,每隔一二个月,轮到他外出的时候,才会打电话约我。

每一次的“约会”,他都让我从兴奋到失落。就像去百货大楼的那次,他忽然牵了我的手,把我拖过马路,之后迅速地把我的手扔开。大踏步地朝前走,任由我跟班一样,追着他的脚步。而且,我们在一起的几个小时,内容不是我帮他选书,就是生活用品,没有任何情趣,甚至,聊天的内容还没有信上多。

第二个男人,幸福大道的蓝色痞男

1.

我的工作找得不顺利,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武屹有几次打电话提醒我,哥们,要不要我每月把工资交给你,省得你挨饿。

我怕武屹把我当成靠别人养的寄生虫,抓紧了找工作的速度,但仍然不顺。我到处看招聘广告,终于在报纸上发现一家房产经纪公司的招聘启示。

乔智勇是公司的老板,面试时,他穿一套深蓝色阿迪运动装,戴同色棒球帽。叼着烟,一脸玩世不恭和痞气。他要我分析都江堰的房产中介市场现状。

可我写不出来,我对都江堰一点也不了解。除了和武屹短暂的见面,我每天找工作,吃米线,到消防队外面看训练。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这城市,我一点都没关心过。

他说,你来应聘,难道一点准备都没做?是不尊重我,还是不想尊重你自己?我脸涨得通红,为了挽回点面子,只好说,我可以学。一周我就能拿出五千字的分析报告给你。

就这样,我被录用了。公司业务项目很多,我被分在最基层的,少年宫附近的一家中介门市当接待员,还限令一个月时间,交出一份有一定深度的当地房市分析报告。

一个月后,我郑重地把报告交上,几天后又被退回,报告上多了一行批复,华而不实。

2.

我想,如果武屹知道我做什么都这么差劲,一定会笑话我。我不但要保住饭碗,还得做出点成绩才行。我开始看很多的房产专业书,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就看书。看武屹的训练,走五分钟的路去吃米线,都成了奢侈。

一天中午,我照常到少年宫后面的婆媳面馆吃面,竟然遇上了乔智勇。其实我只见过他一次,还是他先认出我的。他说,听说你现在很努力。还问我,都江堰有没有亲戚?

我说没有。他恍然大悟,哦,男朋友在这儿?我说也不是。他就再没问。很快,我就被调回了公司办公室,公司在都江堰大道的写字楼里。

中午时,我吃叶子面,几次遇到乔智勇。他说,你好像特别爱吃面。我说,我还爱吃米线呢。就跟他说张砂锅的米线臊子如何香,野山椒如何好吃。渐渐地,我们聊得多起来。但在办公室里,仍然保持着最基本的上下级的礼貌。他在总办,我格子间给企划员当助理,他是我的老板,我努力为他工作。

乔智勇是女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传奇人物。28前,还是个业务员,后来白手起家。现在33岁,公司在业界已小有名气。他喜欢穿阿迪,浑身的名牌,却喜欢吃路边摊,甚至有人见过,他在五桂桥一家烂铺子里吃一元一份的春卷……和乔智勇聊天时,我没办法把这么有“传奇”色彩的乔总和眼前没一点架子的“乔大哥”联系起来。乔大哥是他让我叫的,他说出了办公室,我们就是朋友了,你要是叫不惯名字,就叫大哥吧。

3.

有一天,王姐很神秘地问我,说乔总是不是打算真的娶我?我愣了,不知这是哪传出来的谣言。王姐说,你年轻,可别被耍了,有钱的好男人有几个?

我开始有意疏远乔智勇,并不因为我对他心存戒心,因为我们原本就没什么。我是怕交往太多,又被同事说闲话,影响他的形象和威信。很长时间,我都没去吃叶子面。我不知道乔智勇是不是发现了我的变化。有一回,我们刚巧在洗手间门外的走廊遇到,我客气地喊乔总,他也客气地点头。一切如常。

那天傍晚,我刚走出写字楼,他给我打电话,问我张砂锅米线的地址。后来,他干脆说,要不,你带我去吧。从那以后,我又时不时和乔智勇在米线店遇见。我也不再刻意回避。我觉得乔智勇说得对,公司里总有些人喜欢说三道四。这就是社会,要是刻意回避,反而让人觉得有什么问题。

再后来,我甚至偶尔和乔智勇开玩笑,他也问我比较私人的问题,关于男朋友,关于武屹。他说,用现在的社会眼光看,你就是个傻瓜。不过,这样挺好。他要是不喜欢你,我就收拾他。

不过,武屹不喜欢乔智勇,每次我和他说起,武屹都嗤之以鼻,说他葫芦里一定有药,让我小心。

二个男人的遭遇

07年底,房价拐点的言论出来。谁都知道,这将对我们的生意造成很大影响。那段时间,乔智勇脸色不太好看。我想,既然是朋友,帮不上什么忙,至少应该表达一下安慰。但始终没有付诸行动。好几个月过去,形势越来越不乐观。乔智勇开始特别地忙。经常在办公室里泡方便面,或者出差,一二周才回来。

周六,是武屹的外出日。很久没有看到的乔智勇,突然在周五打电话求我,说他的儿子豆豆要吃德克士,他没有时间,让我帮忙。我觉得不应推辞,就接了豆豆,在德克士与武屹碰头。

刚点好东西,乔智勇竟然来了。武屹神色尴尬,把咖喱鸡饭往桌子上一推,说归队时间到了,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想,我和武屹可能彻底完了,他一定把我当成傍有钱男人的女孩。或者没有头脑,掉进了坏男人的陷阱。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乔智勇一个劲安慰我,还让他儿子做鬼脸逗我开心,但无济无事。

我给武屹打了几次电话,他的声音都很冷淡。那个月,我一直心不在焉,身体也差了,时常发烧。五一时,我得了腮腺炎。只好请假,每天浑浑噩噩地,在诊所打点滴。有时简单地吃一点东西,多数在家里睡觉,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那时,我特别想见武屹,可每次拿起手机,还是放下了。

二个暗恋的结局

5月12号中午左右,乔智勇来看我,带了水果和零食。听说我还没吃饭,他跑去给我买了米线,然后坐在椅子上给我剥芒果。

突然,桌子和碗都晃了起来,我以为自己眼花,后来发现整个房间都在动。我以为一会就没事了,但房子动得越来越大,碗从桌子上摔下来,屋子里的东西乱成一团。乔智勇疯了一样把我塞进餐桌底下,把零食也塞了进来。我听见餐桌上飘浮着巨大的轰隆隆的声响,乔智勇好像喊着什么。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再醒来时,我的眼前一片黑暗。乔智勇不停地喊我的名字,声音微弱。他在我附近,我能摸到他的腿,腿上流了很多很多血。我说,武屹一定会来救我们的,放心吧。

乔智勇说他快不行了,让我坚持。我哭了,求他一定要活着。乔智勇说,他就算去了天堂,也还是我的乔大哥,会保佑我的,希望我出去了,替他照顾豆豆,就知足了。

我们在废墟下,聊了很多。他的声音越来越弱,后来,他终于说,他喜欢我,但不敢说。他有案底,年轻气盛时因为斗殴把人打伤,在监狱里呆了三年,老婆也离了婚。所以,他配不上一张白纸又年轻的我。只是,他后悔没早点说,如果那样,说不定还有机会,可现在,一切都晚了。

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少次,心如刀绞。我希望他活着,做我的好大哥,却无能为力,只有眼睁睁听见他最后的告别。我突然明白,武屹为什么会对乔智勇那样介意,因为,他是爱我的。他像乔智勇一样,和我一样,我们都是有爱不敢说的胆小鬼。

二天后,我被都江堰的消防员救了出来,看到橙色的消防服,心里一下子踏实了。我知道武屹就在我身边,虽然我看不到他,但我知道,他正在救人。半个月后,我和武屹终于联系上了,我说,我要和你结婚。武屹哭了,他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采访后记:

都江堰的故事范文第4篇

每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题为探究题,探究文本某一方面的问题。从赋分上来看,这些探究题赋分都为6分,表明了高考对考生的探究能力的关注。侧重于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四道探究题强调多角度地深刻地个性化地理解,但不是无限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它都或明示或暗示要“结合全文探究”。考生必须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再针对题目的探究要求,进行个性思考,发挥创造。

二、探究题的高考准备

(一)审明探究任务

从江苏的探究题来看,出题大致种形式是先引出某个主题,再提出探究的任务。如江苏卷必考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侯银匠》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题目首先就提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侯银匠”,接着说“但写侯菊的文字多”,前后两句看似矛盾,出题者就此提出“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结合全文看,作者这样安排显然是不矛盾的,而是巧妙地使用表现手法之后达到的效果。至此,学生明确了此题的探究任务,就可以从小说人物形象的突现,小说情节的巧妙安排,小说的内容,小说的主题,审美情趣等方面入手,探究小说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探究题中给出的思考,不是出题者有意为难学生,而是提示疑点,使得学生就疑遂生思,因思而深究。能先找到探究的问题,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

(二)联系知识储备探究

从高考探究题探究的任务来看,主要集中在探究作品的形象,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作品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等几个方面。答题时应迅速地搜索相关的知识,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知识方面的支持和依据。因此,在备考时要充分地储备知识,并进行梳理,如复习文章的谋篇布局,鉴赏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实用类文本选材的特色,作品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还要熟知常见的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如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表现方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化用典故、联想想象、比兴象征、等)。这样,在考场碰到实际的探究问题,才能自如地调动平时的积累,进行探究。如2011年的《“这是你的战争”》第14题探究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有:1、表现自然环境景物的特征,渲染某种气氛;2、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3、烘托人物形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心理,暗示人物命运;4、为后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学生可以结合文本,从以上角度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因此,这道题可以这样答:深刻寓意:1、雪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2、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质。表现人物:1、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2、肖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纷,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3、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因此,学生面对探究任务,需要调动平时积累的知识资源,自主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理解领悟,分析概括,才能进行较深、较广的探究。

(三)依托文本探究

探究能力最主要的表现是发现和创新。因此,学生在答探究题时,应尽量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和挖掘答题点。但是,任何阅读都要有文本意识,不能够跳离文本。学生面对的探究题是针对文本中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方面提出探究任务,那么在探究时不能完全个性化解读,也不能脱离文本架空分析。学生探究得来的观点来源文本,用于支撑观点的论据同样来自文本。如2009年《上善若水》第14题,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学生答题前先要抓住文本写了以下内容:都江堰防洪灌溉、滋养了天府之国的子民;李冰和李冰的后任修建、疏浚、修缮都江堰,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后人有情,瞻仰这些官员。进而从三个层面得出答案:1、(都江堰)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2、(修建维护者)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3、(后人)我们要向前人学习,要做上善之人,要做上善之事。探究既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因此,无论是形成观点见解还是运用知识分析,都要紧扣文本内容,理清写了哪些人、事、景、物,进行合情合理地探究阅读。

(四)多角度探究

探究文学作品的意蕴要透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将其虚化到所有人类的高度,挖掘作品人文、历史、哲学的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通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追求、维护和关切,对优秀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探究时需要关照个体价值的实现,关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能“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探究作者的情感,首先要理清文章写了哪些人物、事情、景色、物品,他们哪些体现了真善美,哪些属于假丑恶,对于真善美的内容予以赞美、歌颂、崇敬、怀念,对于假丑恶的现象表达厌恶、愤慨、讽刺,对走向假丑恶的现象表达担忧,对弱小者同情怜悯。如2010年《溜索》第14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在领队的带领下,驮队熟练地渡过峡谷,原本畏惧害怕的“我”和牛也度过了渡过了峡谷。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回答: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从人与人的关系考虑,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领队与驮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的人际关系;另一个就是。“我”与领队的关系: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可以写表达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都江堰的故事范文第5篇

译 | 岳玉庆

站在五层高的秦堰楼上,我终于明白了李冰的成就有多么伟大。都江堰灌溉工程把岷江一分为二,其中的一支分流灌溉四川盆地,已经浇灌了2250年。

我正在考察的中国西南水利系统,其规模和影响比我在佩特拉、罗马和伊斯坦布尔看到的任何东西都让人感到震撼。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公元前256年李冰设计修建的,比佩特拉的第一个国王阿雷塔斯一世的统治差不多早了一个世纪,比瓦伦斯水道桥的竣工早了500多年,不同的是,都江堰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从未停止过。我在都江堰完全分不清天然水道和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的分界线。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城市供水、运河运输和工商业生产,有人说它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超过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今天站在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相信这种说法。

大禹和治水思想

从最早的聚落时期开始,中国就需要控制水流:在能控制水流之前,狩猎、采集者遇到洪水时,只能从居住地搬走。在四大水系(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与相间其中的山脉周围,中国历代王朝上演着从兴起走向昌盛的历史。

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地势低洼的平原,因此自古以来这一流域特别容易遭受洪灾。洪水带来大量的沉积淤泥,据说过去每年会带来超过10亿吨的淤泥。因此,至少2000年来,黄河两岸都筑起堤坝,防止农田和聚落被淹没。多年来,黄河的河水频频溢出堤坝,甚至直接冲毁堤坝,摧毁附近的聚落。

与黄河相比,长江携带的泥沙少很多;它穿过陡峭的峡谷之后,便进入平原,最终汇入大海。这些平原也容易洪水泛滥,但是受到威胁的面积比黄河小得多。

中国的治水历史应该是从夏朝开始。许多古代文明的神话和传说中都有关于大洪水的故事,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它的故事既跌宕起伏又非常迷人。其中一个故事发生在传说中的尧帝时代,有些人认为他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当时田野被大洪水淹没,尧便命令鲧防洪抗洪。在随后的九年中,鲧试图通过修筑土坝抗洪,但是土坝不断坍塌或者被水冲走。鲧治水失败后,尧先驱逐了鲧,然后把他碎尸万段。

尧的继任者舜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没有修建堤坝改变河道,而是疏浚河道,让水流入大海,从而防止洪水泛滥。这一任务绝非轻而易举,据说禹花了13年的时间才完成,其中三次路过家门,但都因为专心治水而没有进去看望妻子和孩子。禹废寝忘食地工作,结果双手磨起了老茧,脚趾甲也因为长时间泡在水中掉光了。但是,他成功地治理了洪水,被尊称为“大禹”,并取代舜的儿子成为下一任皇帝,据说他建立了夏朝。

李约瑟认为,治水的故事非常有趣,因为这里对比了两种治水思想,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鲧治水符合了儒家的理念:他筑高堤坝,希望能限制、压制和控制水的自然流动,从总体上违背了自然规律。因此,这个方法失败了,鲧受到了惩罚。与此相反,禹却是把河道挖深,加大水流量,这种方法顺应大自然规律,这符合道家的理念,李约瑟认为,对于中国早期的科技发展而言,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深淘滩,低作堰”

都江堰灌溉工程从公元前250年左右开始修建,直到今天仍然让人为之惊叹。当时,广袤的成都平原缺少水源,土地干燥,无法从事农业生产。附近只有一条岷江,它发源于北部的山脉,紧靠着成都平原西部丘陵流淌,最后汇入长江。到了夏天降雨季节,特别是山上冰川融化后,岷江就会洪水泛滥,冲毁村庄和农田;到了冬天干旱季节,它会变成一条小河,不足以灌溉庄稼。另外,岷江的河道每年都会改变,因此无法用于灌溉。

在这种情况下,李冰出现了。他被秦国任命为蜀郡的第一任郡守。有资料显示,秦国命令他把蜀发展成秦国未来扩张的战略基地。这不仅需要一个产粮更多的农业基地,还需要一条供船只航行的河。李冰创造了一个工程奇迹,实现了这两个目标,可谓一箭双雕。

李冰抵达蜀郡之后,马上就看到了岷江的重要性。但是,该怎么修建工程呢?据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他绕着岷江走完了一圈,然后才想出修建都江堰的对策。

他首先计划修建一座人工岛,把岷江一分为二。他招募了10000名劳工,让他们把巨石拖到江中,结果一下子就被水冲跑了。于是,李冰雇佣工匠编织大型竹笼,里面填满岩石,然后放到水中。这些竹笼太大了,江水无法将其冲走,于是,人工岛就在一个竹笼压着一个竹笼的基础上建成了。据推测,这个任务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

人工岛把岷江分成了两条水流,岛的一个尖头朝向水流的下方,被称为“鱼嘴”,这样李冰就解决了一个更大的难题。他想让其中的一条河道,即所谓的外江,仍然充当岷江的河道,把另一条河道,即内江,引到成都平原腹地,作为灌溉水源。不幸的是,有一座山,至少是山的矮坡,挡住了河道。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李冰唯一的选择就是使用铁锤和凿子从岩石中挖出一条河道。据估计,即使他的劳动大军尽职尽责,也需要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显然超出了秦国要求的期限。

据说,李冰在盯着小火炉的火焰时找到了解决办法。他命令劳工用草和木头盖住岩石表面,将找到的任何缝隙都堵上,然后放火用高温加热岩石。之后,他把内江冰冷的水浇在高温的岩石上,导致岩石爆裂破碎,工人再拿着锤子和凿子砸碎。没有记载说明这个过程重复了多少次;但是,据说在山坡上挖一条20米宽的河道仍然需要11年。这样,水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从这个狭窄的河道流过,人们把它称为朝向成都平原的“宝瓶口”。

但是,宝瓶口仍面临着被泥沙堵塞的危险。李冰在人工岛上开凿了两条溢洪道,在外江靠近宝瓶口的地方把内江和外江连在一起。这样一来,如果夏季岷江出现洪流,水就会通过溢洪道从内江流入外江,再流向长江;溢过去的水会把大部分泥沙带走,避免在宝瓶口内聚积。相反,到了冬天,水量减少,水面会在溢洪道以下,这样大部分河水都会留在内江,流向成都平原。通过这种方法,灌溉水渠的水量常年保持稳定,减少了破坏庄稼和民居的危险。

宝瓶口被堵塞和成都平原新耕地的沉积淤泥的风险消除了,但是溢洪道以上外江和内江的淤泥聚积问题还没有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每年清理一次淤泥,这只能依靠人工挖掘。为了保证挖出足够多的淤泥,李冰在河床没有淤泥时埋下卧铁。卧铁是一种标记,每年工人挖淤泥时必须挖到卧铁为止。今天,这些卧铁在都江堰公园仍然可以看到。

李冰的成就不仅仅限于把成都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成为延续至今的稻米之乡。水流也被用作动力来源,一块石碑记录说:“一年四季,运河沿岸都建有数万个水车,给水稻脱壳,把大米磨成面粉,用来开动纺车和织布机。”新出现的水路也成为运输旅客和货物的重要方式。木材可以顺河而下,漂到成都用作建造战舰。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粮食供应得到保障,秦国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最终统一全国。

为城市供水

提供干净用水、排除废水、防御洪灾是中国古代城市面临的挑战,在规划和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不仅要维持日益增多的人口,还要修建园林和水景建筑,供上层阶级欣赏,特别是供皇帝赏玩。

14世纪明朝统治之前,西安一直叫长安,意思是“长治久安”。它在750年(唐朝)左右到达鼎盛时期,人口接近100万,足以跟君士坦丁堡竞争世界最大城市。

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都长安后,这里很快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到了公元前7世纪,长安的人口数量已非常庞大,因此需要新的水源。于是,人们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库昆明池,蓄水来自附近的交水。据估计,水库可以容纳大约35000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今天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交水流入水库的水由堰坝控制,保证水库和外流的水渠在降雨季节不会溢出。从昆明池引出来的两条水渠,一条为水运河道供水,另一条提供饮用、洗浴和园林用水。第二条水渠途经第二座水库,然后又分成两条水渠,一条为皇宫供水,另一条为城市居民区供水。凭借这一工程,到东汉末年,长安人口已增加到30万左右。

589年隋朝建立后,长安城搬迁到了东南方向3公里处,仍然作为首都。新首都可以利用河、交水、水的水源。外墙长约10公里,宽8公里有余,布局呈长方形网格状,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把城内划分成108个长方形的坊,每个坊都有围墙。还设有东西两个市场。大街两旁都是果树,非常宽阔,可以作为防火隔离带。皇城在长安的北部,有两个主要的宫殿,即太极宫和大明宫,大明宫从城墙突出城外。

通过连接河流的水渠和坊内的水井,水被供给城市使用。富人使用私人水井,大多数市民和作坊都使用公共水井。三条水渠用于洗浴、排污和皇宫供水。龙首渠建于519年,从河引水,穿过东城墙后,进入皇城,流进太极宫内的人造池塘“东海池”。龙首渠的一个分支从城墙外向北流,进入大明宫的禁苑。永安渠从交水向西市输水。清明渠则把水从水引到皇城。有人曾经对这条水渠进行过考古研究,证明它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有10米宽,3米深。它保存得非常好,渠底有些地方覆盖着一层细沙,可以加速水的流动。

漕渠建于742年,主要功能是运输,它把水和西市连接在了一起,最终流入一座大水池。766年,漕渠向东延伸,然后向北,进入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到达皇城。然后,第五条水渠――黄渠修建完成,专门为花园和城内其他景点供水,最终流入东南角的曲江池。

另外,还有多条辅渠和地下排水沟。水渠、水井和水沟在城内构成一个复杂的水网,用于供水、运输、排水和防火,也用作装饰皇家园林和水景。

运河、水力和中华文明的经济基础

但是正如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许多水利工程的主要动机仅仅是为了提供远距离运输。军阀和皇帝渴望权力,所以也渴望交通:他们获得权力靠的是运输税粮,给征战的军队运送给养,输送战舰去战斗。

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运河是鸿沟,意思是“大雁渠”,也被称为“大沟”。它把黄河和淮河连在了一起,这样中国北部和中东部这两个重要经济区之间便可以通行驳船了。将鸿沟称为一条“运河”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这是一个人工水道综合体,长达几百英里,现在无法重述其具体的地理情况。

灵渠是另一条早期修建的运河,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盘山运河”,而修建它的动机毫无疑问就是为了战争。据《史记》记载,灵渠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修建的,目的是为南下攻打越国的军队提供补给品。灵渠很短,只有大约6公里,但是它连接两大水系,把湘江和漓江连接了起来。漓江上游有30多公里必须改造成运河才能使驳船通过,而在另一端,也必须像控制都江堰的岷江那样控制湘江。人们使用了一个类似的方法――修建了一条与河流平行的运河,通过溢洪道保持水流平稳,让驳船通行。

7世纪隋朝时期,修建运河达到了顶点。人们完成了一条连续不中断的运河,南起长江下游,即今天的杭州,北到当时的首都洛阳。运河长度1794公里左右,到13世纪北京成为首都后,又扩建了数百公里。这是最长的人工水路,相当于从纽约到佛罗里达的距离。而且,它的名字起得恰到好处,就叫“京杭大运河”。当时,来自草原的游牧骑兵威胁着帝国的安全,因此隋朝在北方派重兵把守;修建大运河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把丰饶多产的长江流域的粮食运送到这些军队手中。 尽管也许不够准确,但是历史文献表明,为了完成大运河的第一段,605年中央政府共动用了不少于500万的劳力。河道深达10米,宽30米,共修建了60座渡槽和24个船闸。

大运河在中国东部催生了一个经济市场,历史学家史蒂文・所罗门是这样描述的:“河道内商船云集,形状不同,大小各异,或以帆为动力,或靠木桨划行,或靠桨轮前行……满载大米的驳船在大型粮仓之间来回穿梭。政府在沿途关键地带设置这些粮仓,旨在为国家安全提供粮食命脉。”

都江堰的故事范文第6篇

1

5月12日下午大地震发生时,丁凯的父亲丁顺良还在草坡水电站工作,地震后与家人立即失去联系。丁凯得知后,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从都江堰步行出发,前往汶川草坡镇寻找父亲。

丁凯今年21岁,很普通,和父母一起居住在距离地震中心汶川县映秀镇仅10公里的草坡乡。

5月12日下午大地震之时,丁凯正好在都江堰办事。侥幸从一幢坍塌的楼房前逃生后,他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打通妈妈的电话,得知“妈妈在自贡舅舅家很平安”后放心了。但是,妈妈却带着哭腔告诉丁凯:“你爸爸丁顺良还留在草坡水电站工作,现在已经无法联系。”

在都江堰停留两个多小时后,丁凯做出了一个令全家人都无法想像的决定:“妈妈,你留在自贡舅舅家不要走,我去找爸爸。”

没有班车,没有通讯工具,惟一的手机也因为没充电而无法使用。丁凯步行从都江堰出发,前往汶川草坡镇,全程90多公里,不知道要步行多久。

草坡水电站是阿坝州自筹资金兴建的第一座中型水电站,电站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沈川县章坡乡境内的草坡河与岷江汇合处,是章坡河下游的最后一座梯级电站,其地理位置在成都西北117公里,上距汶川县城29公里。公路本身也不大好走,如今道路全毁,就必得翻山越岭,大费周折。

自从丁凯出发后,妈妈一直期望得到儿子和丈夫的消息。但直到5月13日,只接到儿子打回来的一个电话,说已经步行加上搭车前进到了麻溪乡。这位“80后”男孩告诉母亲:“我一定会找到爸爸,把他平安带出地震区。”

我们至今没有丁凯和他父亲丁顺良的进一步消息,祝愿他们父子团聚。

2

作家李西闽这次赶上了大地震。他在地震的第一时间,就被埋在位于龙门山镇九峰村十组的鑫海山庄的废墟中。李西闽的战友易延端得知后,四处找人,想向外界呼救。但除了余震让摇摇欲坠的废墟发出的吱吱嘎嘎声,四周死寂一片。

13日下午,他终于见到了一批救援者。这时,来自成都的抗震志愿者林发康(音)得知情况后,决定徒步返回小鱼洞呼救。因为那里是距离龙门山镇最近的地方,可能有手机信号。虽然说从龙门山镇到小鱼洞只有几公里,但桥倒路塌,必须绕道很远,才能通过。长达200余米的小鱼洞大桥是小鱼洞镇、龙门山镇及银厂沟等受灾严重地带群众朝外转移的惟一通道,但在这次大地震中,大桥却被扭成了麻花状并严重坍塌。所以,泅水过河成了惟一办法。

林发康徒步走完这段十几公里的坎坷之路,体力消耗已经很大。现在,他只身又原路返回了。好不容易达到小鱼洞,林发康顺利向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出求救信息后,他决定,自己再徒步追上志愿者队伍……

在这样拼命的奔走中,一种超乎于生命的伟岸力量,总是让我们感动不已。

笔者于16日一早终于打通了林发康的手机,他告诉我,他和救援人员正在往受灾极为严重的银厂沟艰难前进……

3

14日清晨,丝丝细雨笼罩着的成都彭州汽车站,让地震之后聚集在这里的人们倍感压抑。想去什邡的新闻采访车从此路过,因司机不太熟悉路,于是摇下车窗问路。

这时候,一位男青年凑过来,拉着记者的车窗就不放手,说:“老师,你们要去什邡吗?我熟悉路,我带你们去。我要上去救人。”

上车后,小伙子显得十分腼腆,话不多,总是低着头玩自己手上的编织袋。只有听到收音机里播到什邡灾情时,才抬起头来,用力咬着唇,脸色十分难看。

“都说汶川已经是一个孤岛,什邡是不是也成了一片废墟?”听着记者的问话,小伙子的脸色更难看了。

记者一问才知道,小伙子姓邓,家住什邡,前几天刚和父亲带着亲戚到成都去看病,只留了母亲一个人在家。发生地震后,家里电话打不通,妈妈的手机也没信号,于是他一大早就开始出发,步行了将近20公里到了彭州,还打算走去找妈妈,幸好碰上记者才搭了一段顺风车。

“我今天早上5点就出门了,我爸爸和姐姐送我出来的。我不管,就算一路走上去,我也要去找我妈啊!”小邓眼里含着泪。

都江堰的故事范文第7篇

一个人,当告别亲人,朋友,初次置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时,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孤独与寂寞。

这是初秋了,我背上行装,踏上去成都的列车,目的是前往地震灾区一带。

一路上,群山走进我热切的望眼,画者的手笔变得很清新。

列车行至清水河畔,直觉告诉我,我即将告别家乡,踏上川西的土地,悠悠的青山携着碧碧的流水直奔眼帘,此时的心境,平静而舒缓。

我打开画夹,抒画着沿途美景,从未有过的放松,一个人从未有过的远行,伴随自己的是山川、河流,还有手中这支搁置已久的画笔,就这样,我轻轻的远离了家乡。

在通往成都的高速路上,树丛呼啦啦地往后行,车行至长江二桥时减慢了速度,此时,骄阳已偏西,在整个川西大平原上,列车、大桥,落日连同滚滚的江水构成了一线美丽的风景,风景中,有位女孩在桥头远眺落日,手里拿着一个照机,她瘦高的个子,肩上挂着旅行包,微风拂起她幽黑的长发,在落日的霞光中还有她舒展的连衣裙呈现出神话般绝妙的风韵,真想画下这美丽的图景,可我不是画者;总想写下这动人的情怀,而我不是诗人,我只有在双手触不到的记忆里铭记。

(二)迷失的画者

路程很遥远,心的距离却很近。

成都,一个古老的大都市,在清晨阳光的映照下更显出她特有的魅力。现代文明的发展,使这个大都市古老的文明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历史变得更加厚重,就拿郫县的望从祠来说,那里就是祭祀古蜀国开国帝王望帝杜宇、从帝鳖灵的祠庙;还有两千多年前建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世世代代泽被川西;而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筑石室兴学,今故址犹存;汉代司马相如,杨雄出生在成都,如今邛崃的文君井及成都的驷马桥,小船坞墨池尚有历史遗迹;三国蜀主刘备和蜀相诸葛亮等人的纪念地有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衣冠庙;散花楼和杜甫草堂是赁吊诗人李白、杜甫的胜地;锦江南岸望江楼,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地方。成都也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不仅诞生了汉代道学家严君平,大邑县的鹤鸣山,还是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处,青城山是其降魔传道的胜地,佛教传入巴蜀,曾兴盛于汉,唐代的高僧玄藏法师未去西天取经前曾在成都受戒;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禅林久负盛名。成都不仅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众多,而且由于地理条件优越,自然景观也遍布各郊县。文化名城成都,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载于史册,而成都美丽的自然景观,则以其雄奇壮美姿态、闻名中外。

我无意在成都停留。慢步在繁华的大街上,舒展着连日的疲惫,而初秋的阳光,还带着夏日的余味,整个都市像在蒸笼里,走到那里都是热烘烘的不透一点儿风,这对于一个来自高原的游子来说,还真有些不习惯。

然而,整个川西的人们,却不感觉有什么异常,祖祖辈辈几千年的定居延袭,积淀了这座华夏古汉都的文明,这点热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决不会影响他们勤劳的耕耘,更不会滞逅他们向前的发展。

傍晚时分,风依然很静,懒洋洋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我搭上去都江堰市的列车,售票员告诉我,从成都到都江堰市要行一个多小时,沿途要经过郫县,聚源等地。在高速路上,打开车窗,惬意极了。列车行至郫县稍停,上来一名乘客,她幽黑的长发,瘦高的个子灰白的连衣裙,她在我身边的空位上坐下,在与她目光交视的一瞬,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掠过我的脑际,她就是站在长江二桥桥头看落日的那位女孩,与她简短的交谈中得知,她叫舒小宁,来自广西桂林,在广西大学艺术系美术班就读已经三年了,意外的是我们的目的地都一样。谈到美术,我们聊得很投机,犹如久别重逢的好朋友,不再有陌生的感觉。

此时的天空,飘洒起了阵阵秋雨,雨伴着风儿钻进了车窗,扑打在脸上、手上,温馨又那么清凉,我不想表达内心的欣慰,这是入秋以来感触的第一场秋雨,它不像夏雨那样暴烈,也不像冬雨那样冰寒,更不像春雨那样轻浮,它带着成熟与厚重,几分浪漫与潇洒。

列车到达都江堰市,天已经黑了,意想中繁华的都江堰市呈现一片冷清,到处都是被地震破坏的建筑。

风停雨住,街上的行人很少。我替小宁背上行包,她给我带着画夹,我们默默地走在街上,迷失与傍惶卷袭着我们的心灵,折叠着层层叹息与忧伤。面临强大的自然灾害,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瞬间,一个个好端端的生命,一幢幢好端端的建筑,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而有的人却还要在短暂的生命中不把生命当回事,为物欲的、名利的相互争夺、残害,走不出自我设置的心狱,这样不满足,那样也不如意,私欲膨胀,牢骚满腹,身心煎受着痛苦,到头来,还不是灰飞烟灭,又能带走些什么?

小宁时不时的停下拍照,我们来到李冰广场,在李冰父子的塑像下稍息一会,无限的敬仰与钦佩,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他们父子的这一伟大举措,殊不知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章。时间是最公平的,它会在历史的书面上最显眼的地方留下自己的痕迹,在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漠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独步千古,永继利用,长盛不哀。

离开李冰广场,我们继续在街上走着,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旅馆住下,这里大部分旅馆都停止了营业,幸好营业的旅馆收费也不怎么贵。

第二天早上起来,天气悠凉悠凉的,没有昨日在成都时那样闷热。小宁来到我住的房间,她告诉我,她要去银行取钱,要我在旅馆等她回来,说着她就出去了。说实在的,昨晚初到都江堰市,看到这儿大部分房子不能住人,一片残败的景象,一个美丽的小城突然变成半个废墟,难以想像,也难以接受。房子倒了还可以重建,家园毁了还可以重修,但是,人的心灵若受到重大的创伤要什么时候才能抚平昵?要如何去抚平?那些失去亲人痛苦的人们,他们的泪水何时才能试干?

小宁去了几个小时还不见回来,我时刻从窗边遥望街上都没有她的身影,我好担心她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中午,我收拾行李,在旅馆外面等小宁,在焦急的等待与期盼中她终于汗水满面的来了,幸好什么事也没发生,于是,我们上了去青城山的公交车。

站在青城山脚仰望,山上林木茂盛,青翠欲滴,从山门入口的建福宫沿着被杜甫称“丹梯”的石级向上攀登,道旁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是“苔深不雨山常湿,林静无风暑自清”的避暑胜地。山上的常道观,天师洞,古银杏、掷笔槽、三皇殿、手诏碑、磨姑池等都充满种种传说。据当地的游人介绍,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张道陵“羽化”山中,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由于历代开拓者颇为上山的人设想,在山路中,每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遇到一座小亭,略事休息。这些小亭,有的建在路旁,有的建在石桥上,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而且越往上,亭距越短,小宁爬得直喘气,我们在一座小亭中坐下来休息,山上的美景让小宁非常开心,在喧嚣的环境中呆久了,置身于幽静的环境,远离了世俗纷争的世界,心情特别的舒缓,安宁。

天空渐渐拉下帷幕,我们沿着来时的石阶山路返回。

(三)情系泯江河畔

泯江的水,没有澎湃的恕涛,偶尔在地势较陡处才卷起雪白的浪花。

我和小宁坐上去映秀镇的车,公路沿着泯江侧岸的山脉蜿蜒向前,从车窗往下看,是浩荡的江水;放眼沿途,一路的凄景破败得不堪入目,路旁有许多救灾账蓬,武警官兵们在抢修公路,有的地段路基全部下陷,就架临时钢桥。小宁想下车徒步,司机告诉我们,余震不断,路上随时都有乱石滚下的危险,山体极易滑坡。我们在车上神经都绷得很紧,的确,公路上随处都有乱石堆积,蹋方的地段很多,车辆只能慢慢的通行。车行至紫坪蒲大坝上方,俯视大坝,非常宽广,湖面上一桥飞架南北,那就是紫坪蒲大桥,南端和北端都是遂道,大桥的中间部分已经被拉断,车辆不能通行,多么壮观的大桥毁于瞬息,无不让人触目惊心。

车继续缓缓前行,路越来越不好行驶,原来平坦的柏油路已变得坎坷不平,车巅簸得使人难受,司机叮嘱我们扶好手柄,马上就要进入漩口,漩口属于震中地段,与映秀镇相邻,而映秀旧有娘子关,许多羌族人都认为过去映秀与漩口都是羌族分布的地方,但目前这两地的居民大多数都是汉族。在漩口的白花山脚,驻扎着的武警官兵和解放军部队,这里是重灾区,他们日夜奋战在第一前线。而从白花山山腰飞架到对面山腰的白花山大桥则是面目全非,车只能绕道行驶,路面虽然不好,但没有大的障碍。

穿过漩口,到达映秀镇的街上,我们下了车。在街上,只有几家用帐蓬搭建起经营生活日用品的小铺,显得特别冷清。而这条街只有一百米来长,不宽,在震后第一时间内铁军赶赴这里,当时正值夜晚,士兵们就躺在这条街上露宿了一夜,尔后人们就管这条街叫铁军大道。

在铁军大道的另一面,已经建了许多套活动板房,映秀小学也是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站在铁军大道上环望,映秀小镇就座落在一个盆地中,泯江从这里穿过,江水比较平缓,周围的山到处都有跨塌的迹象,山脚、江边随处都是乱石堆积,整个小镇的建筑没有一处幸存,残砖断壁一片废墟,从废墟的迹象可以看出震前这是一座美丽的小镇,面对此景,我们的心里只有默默的叹息,就像泯江的水含着无尽的哀愁默默地流淌。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悲恸沉重得使我不敢回头,回头便生怕碰触到那帷幕里没有愈合的伤口。

我和小宁沿着泯江的堤岸思踱着,江水时而泛起回旋的白浪,顿然又匆匆向前,就像恋人欲言又止时的柔情,让对方猜踱她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意韵,而这种意韵是不需要说出来的一种心灵相通的默契。

天色渐暗,此时,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落脚点,经过寻问,一位叫杨佩玲的女士把我们带到映秀政府办公室,这里,党支部和团支部都在一间帐蓬里办公,而团支部这段时期正招募志愿者,支部给我们作了登记,在这里参加志愿工作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支部除了安置住宿,其它生活上的开支都是志愿者自行解决。

晚上,团支部召开会议,部署近期工作,主要开展调查筹备,统计本镇剩余人口的各种情况,由于我和小宁刚来,对这里地理环境不了解,为了我们的安全,支部安排我们留下专门统计和整理其他志愿者调查反馈的各种数据及情况。

会议结束,杨佩玲带着小宁去休息,我也感觉特别的累,回到安置的床位休息,因为是刚搭建的板房,房间很潮湿,被子也湿润得厉害,加上蚊子的骚扰,晚上余震又不断,我简直一夜都没入眠,要不是亲身体验,怎能让我感触灾区环境条件的恶劣与艰苦。

第二天一早起来,天空灰蒙蒙的一片,没有昨日那样热,洗漱完毕,杨佩玲急匆匆的来到团支部,她说,深圳军区特警官兵们马上就要撤走了,为了给官兵们送行,她为官兵们每人煮了一个鸡蛋,时间紧,要我们去帮忙在鸡蛋上画上开心的符号和写上几个祝福的字。

一切准备完毕,在铁军大道两旁,整齐地立着送行的士兵,这样的送行仪式显得格外庄重,百姓们也聚集在路口,脸上泻满了送别时的依依之情,是失落还是留念,而此时最为可贵真实的东西都在百姓们送别时的眼中深深的流露,他们涌动的热泪充盈着对希望的渴求和对信心的期盼,他们怀着深深的感激帮助我们把鸡蛋一个一个的递给启程的特警官兵,握别的手谁也不愿松开,但特警官兵们终究是要走的,他们已光荣圆满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和使命,几十天如一日的奋战,灾区留下了他们无数辛劳的汗水和脚印,他们的精神会永远留在灾区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精神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鼓舞了灾区人民一定要坚强,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找回了信心。

中午时分,我们把从全国各地捐赠的图书和学习用具搬运到临时搭建的教室内,还有几十封全国各地小朋友们寄给灾区小朋友的信件,信件虽然很薄,但却传来了一颗颗沉甸甸的关爱的心,给灾区小朋友们送来无限的希望和鼓励。小宁说,当灾区小朋友们读到这些信件时,他们一定会感觉身处中国这样一个大家庭的温暖。是啊,中华民族是一家,灾难来临,谁会愿意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在灾难中绝望?手拉手,心连心,欢乐一同分享,苦难共同承担,这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灾难面前,这一美德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一美德已经得以传承。不是吗?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小朋友们手拉手,心连心的关爱正是这一传统美德的真实写照。

时间匆匆,转眼就是一周。明天,我和小宁都要走了,趁着空闲,我提着画夹溜到江边,坐在乱石上,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虽然我不能完美的画下来,但我却能画下此时此刻的心情:留念、沉重、牵挂……

(四)回首的眼眸

当我正沉浸于这些天记忆里的荒凉,黄昏已静静地流淌过来像一条忧郁的河,淹没了都江堰这座城市。

都江堰的故事范文第8篇

所谓震灾无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人民身体力行涌现出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热泪盈眶。

——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5月12日的成都之夜却是个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夜晚。街面上十分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更没有人吵闹。当晚深夜,前来武侯区林荫街献血屋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党和政府各种救灾物资才能到来。”元茨头村,是甘肃重灾区文县境内受破坏最严重的村庄之一。震灾后,村民相互帮助搭起各种临时避难棚;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孩子,都扛着铁锹镢头到村口抢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还是会在政府的帮助下自救,开展生产。”13日中午,面对被巨石砸烂、房顶坍塌的民房,水富县复兴村村民老杨如是说。水富县是云南省受震灾最为严重的县城,乡村道路路基塌方、墙体断裂、涵洞受损、泥石流频发。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平稳有序、从容乐观的精神状态,也看到了他们积极主动自救抗灾、为国分忧为政府解难的拼搏热情。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沉浸于丧亲之痛难以自拔,怕的是饱受苦难之后无法振作,怕的是迷茫于惊吓之中慌乱以对。面对严重的灾情,灾区人民没有被吓跨倒下,没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们正擦干泪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中华民族自强不惜、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这些纯朴、勤劳、勇敢的灾区人民表达敬意呢?

——“以后你要好好报答你爸爸哦,没有他你可能就完了。”12日晚10时左右,都江堰聚源中学学生王克出现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王克父亲当日不顾自己安危,双腿跪地,经过4小时的努力,用双手狠命地从夷为平地的教学楼里挖出了儿子。

——“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地震发生20小时后,谭刚义被武警官兵从废墟中刨了出来。

——“我们会不会死?”“不会。”“我们要尽量活下去。肯定有人来救我们的。”12日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中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一班学生黄月,在黑暗中拉住了同学张杨的手,互相鼓励,两只手紧握在一起,直到下午6点左右被救出来。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深深体会了灾区人民身边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温暖和巨大力量,因为有“情”,我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因为有“情”,我们真心依靠,共度难关;因为有“情”,我们互相勉励,生死相连。毫无华丽辞藻的话语,毫无惊天动地的壮举,一个“情”字却让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由衷地敬佩众多灾区人民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不抛弃、不放弃”,这句曾在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被亿万中国人熟知的经典语录,我们在此刻是否有更深的体会和感触呢?

——“我意识到可能是地震,准备出门看看。”12日下午,家住重庆合川南津街书园的21岁木工刘世伟,在地震发生的七、八分钟之内,主动将楼内近10名退休老职工背下楼逃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13日22时12分,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的遗体从废墟中扒出来,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

——“病人在,我们在!”12日下午2时36分左右,第一波震感过去,川大华西医院第一住院部11楼重症监护室(ICU)病房恢复安宁,该科30多名护士、10多名医生立下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