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读完之后,浮想联翩。自己从教多年,随着知识的固化,思维的守旧,是不是也已经变得像坐井底观天的青蛙一样了呢?面对送来新型知识和打破守旧思维的小鸟,该如何取舍呢?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改的大潮中,继续成长?如何让“应试语文课”回归“本我”,真正成为让学生心驰神往的语文课呢?

一、“明师”,教师腾飞的起点

从“明师”到“名师”看似一字之差,但有着天壤之别,“明师”是教师成长的初级阶段,“名师”是教师成长的终极目标。

“明师”顾名思义“明明白白”的教师,做为新手,必须明确自己在做什么,自身的优势是什么,自己所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符合教学规律等等。只有明白了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充分做到“知己”,才知道自己在以后的成长路上需要“补什么”。

二、利用好“备课资源”,健康成长

新教师初期,教育教学经验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此时你是被“庸庸碌碌”的老师所同化,还是被“勤奋进取”的老师所感染,选择权当然在自己。要知道生命要有多长,教育就有多长,如果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你很快就成为一个老气横秋的“青年的老教师”。我们只有以青年的积极的心态,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以名师为努力方向,才能不断进步,终有所成。

三、教学相长,相互提高

教师成长的道路上,学生是不可缺少的方面。什么样的学生铸就什么样的老师,如果学生碌碌无为,那么教师前进的动力就会减小。相反,学生智力水平高,积极上进,学习动力足,那么对老师的要求就会相应的高,教师的业务提升就会快一些。可见学生的水平的高低,对教师的成长是有一定关系的。

1.教育是慢的艺术,生命有多长,教育就有多长。

对学生的改变和转化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要分析学生产生“倦怠”“空转”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原因之外,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爱”得明明白白,才能赢得学生的“心”。

一味的说教不是对所有学生都起作用,只有对学生真正“爱”起来,本着对他们成长负责的态度,去分析、解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问题,不是老师,不是父母,也是老师,也是父母,用心去交流,用心去帮助,相信定能有所收获。

3.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贴着标签看待学生。

班级是很多学生个体的集合,他们之中有先进,也有后进,存在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优秀学生,每个老师都愿意平时多看他们一眼,往往是老师的“掌中宝”,可是后进生,往往是上课的“盲点”,自习的“重点”,对于他们,教师如果在心里给他们“贴上标签”,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相信只会使他们“愈滑愈远”。

4.用赏识与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作为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更他们得到充分的表现。作为班级内那些课下“活泼”,课上“沉默”的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更应该“多看他们一眼”,可以从简单问题出发,让他们在班内得到认可,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变“后进”为“变通”“先进”的目的。

四、人因思而变,要学会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一、走过场的统计和评价

案例一:教学人教版第7册《巨人的花园》一课,上课伊始,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12个生字,你们认识多少?

生1:我认识11个。

生2:我认识9个。

生3:我认识10个。

生4:我认识12个。

……(答案不一)

师:课文中的生字,能认到一半以上的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老师清点人数)

师:不错,有这么多学生能认识课文中的大部分生字,真了不起!

师:课文的生字,能全部认识的举手。

(有三五几个人举手,老师清点人数)

师:你们太聪明了,老师还没有教课文,你们能全部认识了。

……

【反思】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方法很多,用统计的方法来检查预习情况,重视了结果,忽视了过程,可能造成了检查上的走过场。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认识了多少,光用统计的方法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我认为此时,教师应该拿出具体的检测方法来,如根据学生的层次,抽几个学生亲自认一认,如实地检测一下,不什么情况都出来了吗?用表面上一问一答来统计,有多少真实性?

二、贴标签式的朗读指导

案例二:如教学人教版第五册《掌声》时,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师:你朗读得特别认真,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了,只是没有读出感情来。请你用高兴的心情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你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了。

师:你来,用委屈和伤心的心情读下一句。

(学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你把委屈和伤心的心情读出来了。

师:你用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一读。

(学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自豪,看到了骄傲。

……

【反思】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朗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朗读指导,要从课文整体上把握,教师光指出用什么语气读,用什么心情读,是不够的,有时候,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具体的指导,必要时教师可以作示范或教读等。

三、暗示性的提问答问

案例三:有位教师上《草原》一文,课前先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录像,让学生欣赏后,提问:

师:“同学们,草原的景色美吗?”

生:(学生齐声回答)“美!”

不要说录像中草原景色美,即使录像中的草原景色不美,学生也会闭着眼睛说“美”的。因为这个提问本身就有一定的导向性,学生肯定会迎合着说美的。课堂上也常常听到“对不对?”“是不是?”“美不美?”“好不好?”“漂不漂亮?”等之类的提问,可答案都是一致的。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一个极具导向的问题来牵引学生,用一个齐声的“美”来掩盖其他个性的感受,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吗?不如改成:“看了这段录像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自由回答后,再进行一些引导。我想,学生的感受一定会精彩的,不会只是一个“美”字。再说,你的录像片风景很美,学生的感受大多也是会围绕“美”来的,不用担心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四、画蛇添足的课堂结尾

案例四:如教学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一课的结尾:

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才全面,不要像青蛙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生:(大声回答)明白。

师:那么,这篇课文,你们学懂了吗?

生:学懂了。

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没有。

【反思】这是教学结尾中的对话,表面上看还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尊重了学生,可仔细一思考,就会发现这种对话流于形式,显得多余,有画蛇添足之嫌。学生学懂没学懂,老师应该清楚,用不着用口号式来回应。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外国美食探秘》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热情不够、兴趣不足

《外国美食探秘》应该是一门比较轻松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程略显枯燥乏味,很多教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普遍低下。

2.形式化,坐井观天式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常常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了解外国的美食特色,自以为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就能充分了解外国美食。其实,那种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坐井观天,学生并没有真实看到或亲自品尝,对所了解到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有些甚至是扭曲的人云亦云的东西。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呈现效果不佳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小组成果,但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有序、互动地呈现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教师的总结反馈也无法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综合实践的支撑优势分析

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到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能对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整合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其次,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工具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是影响电子交互设备教学应用层级的关键要素,教师应用与设计的好坏决定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教学带来的影响程度。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支撑优势具体如下。

1.图文丰富,加深理解

在讲授内容时,教师可以呈现丰富多彩的图片,向学生充分展示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所展示的图片直观且形象,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资源丰富,随意放缩

教师和学生在展示中可以放大或缩小图片,以加强展示效果,使细节内容清晰可见。另外,交互式电子白板还能调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传统PPT所不能比拟的。大量的仿真实验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3.激发兴趣,加强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刮奖刷”功能预先将答案遮挡,待讲授之后,再利用“刮奖刷”将答案公布。这个功能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外国美食探秘》是校本课程小学四年级第三单元《从饮食看世界》中的实践活动交流课。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外国美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教师以智慧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以任务为主线,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让学生主动认同,会思考,会创造,慢慢聪明、智慧起来。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年龄一般是9~11岁,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由于学生的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所以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此时,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其自身心理和能力的发展也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因此,正确的教学方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孩子一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整理社会实践活动获取的信息资料,交流社会实践的主要收获和心得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外国饮食文化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交流实践活动的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调查方法运用情况、电子设备使用情况、小组分工合作情况、社会交往综合表现等,重c关注常见调查方法的运用情况和小组研究问题的解决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交流、分享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验,乐于总结和反思,对小组合作、社会交往有正确认识,进一步激发问题意识和实践热情。

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步骤:①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师生共同回顾前段单元学习的主要流程,突出“社会实践活动”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环节。②师生结合各组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简要回顾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聆听讲解、参观体验、互动访谈、品尝美食等),激发反馈交流的兴趣。③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后,可以和同学交流、分享些什么?

教师活动:教师针对课前任务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任务单”,引导学生回顾并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活动:学生以亲身体验为主要线索,打破以往查阅资料的方式去了解外国美食特色。在同一个休息日,学生根据课前感兴趣的国家选择小组,走进不同的餐馆,去品尝外国美食。这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亲身体验美食所带来的乐趣。交流社会实践的主要收获和心得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外国饮食文化的理解。

融合点:用电子白板播放任务单,然后小组成员展示成果,用电子白板呈现照片或视频,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培养学生主动、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设计意图: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2.课中讲授

步骤:①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学习指南,明确交流内容及形式。②指导各小组学生讨论、确定汇报交流的内容和形式。③关注各组汇报交流的亮点内容、多样形式,及时做好记录和指导,确定交流小组;学科教师可以参与协同指导。

教师活动:教师辅助学生汇报任务,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

学生活动:意大利小组在汇报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关于意大利美食的照片以及小组亲身体验美食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法国小组在汇报时,不仅展示了体验美食的照片,还针对法国的红酒文化,用手机录制了一段讲解视频展示给大家,以供交流;在韩国小组汇报时,教师也发现了学生展示的不同之处,他们不仅汇报了美食,还通过对比,呈现了不同美食的照片。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了总结与反馈,并打分。

融合点: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成果,呈现他们的思维过程;利用工具自身的交互功能,方便学生小组之间完成任务;展示教学资源,提供交互。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有序、互动地展示成果,勾勒出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总结反馈及打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提高学生的关切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课后提升

步骤:①通过问卷小调查,检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榈ピ的整体学习提供数据参考。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怎样才能不断加深对外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希望在学校活动中和成果发表时有怎样精彩的表现”等。③组间交流,师生互动,互相评价。组长组织成员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工具发起小组投票。

教师活动:①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利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基础,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课堂模式。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总结评价,并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课堂反思,从而拓展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思考角度。

融合点:①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成果,呈现他们的思维过程。②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教学网址、教学案例、教学成果等,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拓展学习提供支持。

设计意图:本节课除了帮助学生了解外国美食,还希望借此主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计划,去关注,去实践。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能让全班同学得以借鉴,还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路径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探究,利用丰富的资源拓展所学内容。

智慧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作教研;校本教研;优势互补

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校本教研立足于本校,是围绕“本校”的问题进行的,人们对于本土的资源总是易于吸收、易于接受。校本教研兼容性强,是一种适于教师发展的容易成活的教研模式,它能引领教师前进。但长期地拘泥于校本教研又容易出现与外界交流脱节,教师的视野相对狭窄,无法借鉴外界的新鲜事物。由此,校本教研也会停滞不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容易导致形式化、平庸化,甚至出现闭门造车、坐井观天的盲目自信现象。

为了弥补校本教研的不足,跨地校际合作教研便应运而生。跨地校际合作教研是指与不同地区的几所学校之间,为着自身的发展需要,根据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构建起来的民间教研联合体。通过校际之间的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的目的。跨地校际之间“信息差”大,交流势能强,易于激活本土资源。人们只有在比较中才有鉴别,在鉴别中才对自己的优势有更深的认知,对自己的劣势有转变的参照。跨地校际合作教研以不同地区教研中的差别来推动校内教师的进取,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使彼此在良性竞争中获得共赢的局面。此外,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比目的性不强的松散型对外交流更有针对性、明确性和具体性,并给合作体间的教师搭建一个互相展示、交流、探讨的平台,从而加快校内教师的专业成长。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多年的教育体制让我们中的许多人过惯了“等、靠、要”的日子,学校、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推而不动,一味地等待观望。现在教育形势的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用大的教育观去办教育,用科学的手段去管理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作为教师就必须要适应时展的要求,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树立起“争、闯、创”意识,紧跟时代步伐。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教师的主动发展至关重要,而学校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校际协作教研合作体,构建了一个管理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培训者与受训者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诊断、评价与指导。跨地校际合作教研与校本教研并驾齐驱,优势互补,这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赵静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高二语文月考试题之现代文阅读《朦胧的敬慕》。她定的学习目标一是理清思路,把握结构;二是掌握艺术手法。课堂上,她采取的方式是首先给文章每段内容归纳段意(共12段),然后结合试题完成文章设的结构题。第一个目标的达成用去了将近20分钟,事先设的专项训练也没用上,艺术手法更是无暇顾及,可是下课铃声就悄然而至。可以说,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遗憾的课。

课后市专家对她这节堂课进行诊断,并予以深刻剖析,给她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不应花去那么多时间,全篇的内核,解题的关键,应该是本文的主旨。所以要在把握结构的基础上点明主旨,同时一定要分析标题,尤其本文的正副标题有什么价值?还有就是本堂课学生交流得不够充分,学生质疑的环节很少。赵静老师认真聆听专家的点拨指津,把专家的意见建议认真记录在案,同时不时和专家进行交流,以便下次授课中扬长避短。听完专家的引领点拨,教诲指津,赵静老师豁然了,同时她又细心倾听了我组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和组里的前辈王老师、陈老师认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进行深入地斟酌反思,最终让新的导学案定稿。经过深入的二次备课,她把学习目标定位为理思路把握主旨;掌握方法,规范答题。同时她又重新审视课件,以期做得更好。在课上,赵静老师游刃有余,从结构入手,把握文章主旨,并在把握主旨这一环节进行交流研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出问题来。教师适时点拨,引到题目来,最终明确主旨。同时让同学上黑板写试题答案,暴露缺点不足,以便师生解疑。她在课堂上大胆增设质疑答疑环节,让课堂真正成为解惑的地方。一堂课上得有生气,有活力,内容拓宽了,主题突出了。课后专家们的评价是课堂发生了质的飞跃。赵静老师经过专家的引领,同行的合作探究,自己的不懈努力,让二次备课后的课堂趋于完善,臻于完美。

在集体备课会议上,我们组也对赵静老师课前后质的变化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的领导及我校的高二年级赵主任的点拨。行家里手的专家引领指津解决了困惑疑难,使课堂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产生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促使我们不要坐井观天,一定要多学习,学习专家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其次,我们更明白的是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课后要学会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因为教学设计是一个静态的预设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前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策略的科学之道。通过二次备课,经过深刻反思,让我们知道一节好课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众人的智慧凝聚而成;是教师学生交流合作、互动质疑的成果;是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多获;是大容量,高密度的有生机活力的自主高效的大课堂。

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一、形成个性化的阅读形态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教学不应是步调一致的“集体性阅读”,而是一种开放式的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自由阅读吸取,自由思考探索,自由表达交流,自由展示练习,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思想的陶冶、个性的释放、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的阅读,课堂才会成为一种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天地。

1.挑选自己喜欢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自由取舍学习对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文中写秋姑娘给大雁、松鼠、青蛙、小朋友写的四封信,结构相似。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定一个学生最感兴趣的其中一封信进行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封信加以细细体味,最后拓展说话练习:冬去春来,美丽的春姑娘从头上摘下迎春花的花瓣,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这样自选自读,自读自悟,自想自说,主动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2.选择自己合适的。“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由于学习习惯、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的学习方式也有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己选择最佳方式学习。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领略颐和园景色优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选方法,如自读自悟法,交流资料法,读画结合法,导游介绍法,读写结合法,等等。这样变阅读为经历生活,变感受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认知差、情感差、心理差。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角色定位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参与、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张扬,人人都能获得成功。

3.展示自己拿手的。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习题时,也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允许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度,展示自己拿手的作业。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必做题是基本题,每位学生必须完成;选做题可根据学生自身实际而挑选。如教学《北京》一课时,可设计:①画一画,画自己最喜欢北京的一处名胜古迹;②看一看,看有关北京的图片、VCD片;③查一查,查找有关北京名胜古迹的资料;④写一写,宣传北京的广告词。

二、展示个性化的阅读交流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营造自由学习的环境,自由活动的空间,以及自由展示的舞台。

1.给予多元解读的自由。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文章的感情,必然会有不同,带有浓厚的个性化倾向。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认识水平、阅读经历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感受和看法。如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探讨:小鸟和青蛙谁错?在交流汇报中,有的学生说:“青蛙错了,他把天看成井口大。”有的学生说:“小鸟错了,他不该笑青蛙,青蛙住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青蛙说的是真话。”有的学生说:“小鸟错了,他明知青蛙错了,应该帮助青蛙跳出井口。”这样多元解读文本,展示不同体验,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产生良好的交流效应。

2.给予丰富活动的自由。活动是人类生命、能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本源。阅读教学既是认识过程,又是活动过程。因此,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活动因素,拓展活动时空,丰富活动的形式,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愉快的学习活动,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综合化立体大课堂。如教学《搭石》一课时,我组织开展了“我阅读、我发现”的报告活动,有的学生报告:“我发现每当山村的人们上工时,走搭石的情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有的学生报告:“这里的村民很淳朴,处处为别人着想”;有的学生报告:“搭石、春、夏、秋、冬,成了这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还有的学生报告:“山里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教学《威尼斯小艇》、《比尾巴》等课文时,可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时,可开展“诵读比赛”活动;教学《七颗钻石》、《桂林山水》等课文时,可开展“群文阅读”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既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个性飞扬。

三、开放个性化的阅读评价

传统教学中评价往往是老师的特权,学生则很少有自我评价的机会。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把评价过程当做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我。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材 乡土文化 民间知识 时间观 空间观 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1-0079-02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部地区民间乡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研究”(13YJCZH1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鹏(1983―),山东泰安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史。

教科书呈现的是一种法定文化,收录到教材中的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国家的意志和为国家权力所认可与保护的文化??(P.24 )。在学校的知识传授中,强调较多的是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对教材背后所体现的知识缺少思考。以下将从社会学角度对教材中的乡土文化进行深度分析。

一、时间观

(一)时间观体现乡土文化

乡土社会中,日常生活场景周而复始,不断再现,而这些场景则是语文教材常见的主题。如《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她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任何文化都必须为生活创造出某种节奏感,而且通过赋予时间以不同的价值或重要性,很容易地产生出类似于“非常”时间和“平常”时间相互区别的节奏?? (P.143 )。乡土文化对时间的感知是以季节的变更、自然景观的变化以及大量的物候现象为参照的。它对时间的表述和度量,赋予的是一种舒缓的生活节奏,以及具有地方性或地域性的生活周期和时间感觉,比如说四季交替,本身是一种自然节律,但被“文化化”之后则被赋予了某类情感,如春的生机勃发,夏的热情似火,秋的成熟幽怨,冬的肃杀寒冷等。

在关于时间的民俗知识中,涉及岁时节庆、节气立法的部分占很大的比重,这些也是常见的语文教材内容。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文化化”也使“某个时间段”成为一种岁时节庆,相应地也被寄托了某类情感。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在古代,民间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遍插茱萸、观赏、吃重阳糕、饮酒等活动。九九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该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的诗词佳作。但是随着全球化、社会变迁的加剧,许多习俗已不复存在,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也消失殆尽。学生因为缺少相应的实践,有时很难体会到其背后的情感,只能通过教材以及老师的讲述在大脑中构建文化场景。

(二)时间观念对乡土文化的冲击

学校的时间制度是时间观念对乡土文化的冲击最主要的体现。中小学教育体系已经深入到中国各地,学校运行的是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学期制度。伴随着学校教育体制的渗透,对城市里的中小学生来讲,由自然节律与日常的农业生活生计相结合而生成的乡土社会对于季节的感受,已削弱了很多。相反,农村中小学生比起其父辈来,对于“星期制”和国家法定假日的感觉则强烈了很多。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尽力配合学生上学的时间,并为此改变了原先的一些生活习惯。这种改变是以学生生活方式为中心的,其结果可能导致文化的逆向传递,原有的教化者(亲代)与被教化者(子代)关系颠覆,乡土文化的传承受到冲击,为文化的变迁奠定了基础?? (P.109 )。

二、空间观

(一)封闭的空间

乡土文化中,人们生活生计的根本是土地,世代定居,对自己所在的土地“不离不弃”,是一种常态。而迁徙则是由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得已”,是一种变数。因此在语文教材中,会出现很多反映乡土文化封闭空间感的内容。

如寓言“坐井观天”正是乡土文化对其封闭空间的自觉与反思。对青蛙来讲,井就是它的家园,如同乡土文化强调的家园是恒定的,离开家园的迁徙是“迫不得已”的。离开家园的人是“游子”,总是要思乡、思念家人。孟郊的《游子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都是对乡土文化不善迁居、游子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二)差序格局维系私人道德

拘谨的地理空间孕育着稳定静止的社会,给人以安全感,每个人都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社会格局引发的是符合乡土社会的道德观念,“差序格局”中的道德体系是“由己推人”,在与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普通人交往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道德要素,如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 (P.27 )。这些道德情感在语文教材中亦有反映。如《少年闰土》??,课文中的“我”从初识闰土,到回忆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少年时的往事,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三、人际交往

在教材中,有不少篇幅在谈论动物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实则隐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东郭先生与狼》??:猎人走远了,越走越远,听不见马蹄的声音了。狼在口袋里说:“先生,可以放我了。”东郭先生就把它放出来。狼伸伸腰,抬起头,凶狠地说:“我饿得很,如果找不到东西吃,一定要饿死。先生,你既然救我,就要救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说着,就朝东郭先生扑去。

东郭先生在与狼的交往中,通过“施恩”来表达自己的“仁”德。按照民间社会的交往规则,“施之以恩,则受之以报”,只有这样做才符合“礼”的道德要求。但狼的回复则是“恩将仇报”“以怨报德”,这类做法不仅是不符合交往规则,而且会遭到民间社会的排斥、唾弃,最终失去在社会上立足的“合法性”。教材中的动物已不再是具有生物意义的动物,而是作为文化符号象征着民间社会对某些事物、事情的认识。

教材中体现出的乡土文化和民间知识,是对过去生活的反映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对乡土文化和民间知识有效阐述,除了可以普及文字知识、语言知识,完成语文教育的认知教育功能和智力教育功能之外,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批判地接受民间知识。

注释:

??刘云杉.教科书中的童话世界――一个社会学视角的解读[J].教育研究,2005,(5).

??语文(一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周星.乡土社会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语文(三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周晓虹.文化反哺与器物文明的代际传承[J].中国社会科学,2011,(6).

??.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 扁平化 以人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随着时代的步伐滚滚而来,冲击着每一所中小学校,它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点和薄弱点,农村初中教育又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提高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管理观念发生变革,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者要在学校管理决策中,要视野开阔、放宽思路,以长远的眼光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果断而科学地决定学校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使学校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

一、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

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国富民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管理理念上的进步也可见一斑。现在国内不少的学校也融合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不少成功的企业为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内部管理基本上采取金字塔式管理模式,管理层级繁多。学校内部组织结构一般要包括:校长——副校长——中层主任——副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这些过多层级设置一定程度上导致责权不明、政令不畅、工作落实重心上移、相互推诿扯皮增多、管理效率降低、效能低下。随着很多中小学校规模的扩大,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的弊端日益凸显,阻碍了发展。现今很多的学校在改革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也在运用着扁平化这个模式。

以我校在实践扁平化管理教学方面为例:

1. 每年级设年级主任,年级主任掌管全年级事务工作,他们拥有对本年级所有教师的考核权、评优推荐,直接对校委会负责;同时他们又接受学校职能处室的指导和监督。

2. 年级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计划报校委会批准后,独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校委会给予监督检查考核。

3. 学校每月组织一次级部工作交流会,汇报年级工作开展情况,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会后上交总结反思,落实改进措施。

4. 各级部建立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级部会议。会议内容不仅仅传达学校工作精神和要求,更主要的是总结反思本年级的教育、教学、教研和教师发展。会议发言不仅有年级主任,更要有年级的教师。会后即向学校上交年级会议纪要。

5. 各级部定期召开班级联席会议,研究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明确每位教师的管理目标。班级管理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

学校在进行扁平化管理改革实践中把原来六个层级压缩到三个层级,将原来集中在上层的管理、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年级这一管理基层,从而实现管理的重心下移,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上下传递,减少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滞和信息失真,达到加快对各种情况和问题的动态反映,达到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之目的。

二、在教学管理中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确保教学管理改革能顺利进行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教师的因素,正确认识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为教师创造最能发挥他们创造性的工作氛围,并为每个教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尊重、理解和信任

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学校领导者的共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遵循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按规律办事。

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人的自我发展的完善,满足其需要是最基本的前提。中学教师作为社会个体他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但从目前教育发展状况和教师职业特征来看,我认为人格尊重、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是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在需要。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并主动渗入丰富的人文元素,给教师以切切实实而又高质量的人本关怀。

(二)善于发现闪光点

每个人都具有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弱势能力,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实践探索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每个教师的闪光点,充分考虑教师之间的个别差异,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创造相应的条件和环境,营造适宜每个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氛围,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进而促进全体教师和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以师徒关系增强教师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