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ktv管理制度

ktv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ktv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ktv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要管理一家ktv并不难,要想管理好一家ktv,便要其社会高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即管理科学制度化,服务规范优质化经营品牌效益化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做为管理者就在认识客观实际的前面下,执行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等管理职能,使ktv场所形成最大的接待能力,保证场所的双重效益。本人结合所学的管理知识和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拟定如下经营管理方案,以供参考。

ktv场所的管理要管理在内部的特定环境,即内部的实际情况这个客观前提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机构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完上善,服务质量的管理,现场营运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等。

一、组织建设和管理。

做为一个企业,必需对其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ktv做为服务性行业,其特点是业务多而杂,物资繁多等,为了确保营运工作的有序的进行。我们更有必要对组织内各管理层次和业务层次的职责、权限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形成ktv场所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的管理体制。即设置ktv组织机构,岗位的设立和确立岗位职责,各岗位的业务和权限的划分、班组的编排、管理人员的配备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设置,使现场的大小事情有人做,有人管;配备的人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超越自己的范围,人员不致于闲置;其二,合理而有效的组合和调配ktv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ktv的营运不可能一尘不变的,它会随着季节、气候、外部竞争等情况,时好时差,有分为淡季和旺季,这就要求做为管理者掌握ktv的营运规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等因素,对现场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控。使现有资源不致于浪费也不会溃乏,总之,组织的意义是确保现场的业务合理、科学、有序的进行。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为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国家要有规范完善的制度做保证,对场所的组织、服务质量标准、促销方案的制控方式、人事管理、人员培训和素质要求,设备设施,易耗品物质,营业目标等项目应以明文规定的形式进行确认,使人员做事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一方面着眼于细微处,就是制定具体的制度,如业务活动记录制度、考勤与交接班制度、服务质量考评制度、卫生制度、行为规范要求、物品使用制度、物品盘存盘库制度、人事考检制度、财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晋升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福利制度、收银制度等应一一以明文形式规定,制度的制定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各岗位人员之间工作协调一致,使工作规范而公正的进行。

三、现场营运的监督管理

ktv企业在营运必定涉及到现场事务,而现场事务就需要有人去管理,做为管理者每天必须做而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现场营运的监督管理工作。现场工作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班前准备工作主持召开班前会,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分配。检查员工仪容仪表和精神状态是否符合上岗标准;第二:班中的巡场工作,对现场进行巡视去了解客人的需求为,以便为促销准备第一手资料,对员工的操作、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检测,以便进行决策改进随时注意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纠正;第三:班后总结评估工作对当天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方案,总之现场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做为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和智慧,对现场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

何为企业文化?它是指企业在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培植、倡导、塑造而形成的一种为员工共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为什么要那么重要?成功的企业就一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做后盾,如麦当劳的qscv原则(质量、服务、卫生、价值)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而做好企业文化就要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做好管理团队的建设,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塑造与培养,全面提升员工的各方面素质等等,总之,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就应从始至终做好企业文化的培养工作。

五、建立市场调查机制

进行市场定位。ktv市场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的,今天你可能门庭若市,明天就面临关闭,因而有必要、有目的、有系统地收票、记录、整理、分析与总结ktv市场的消费需求及促销活动的信息。ktv市场调查主要从市场环境、消费者消费心理、同行业的竞争情况等方面着手调查,然后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做出趋势预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群体的这定位。

六、确定目标市场

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不同的场所的情况有不同消费人群,主要是商务客人,自助ktv大多消费群,就算同为自助ktv也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如好乐迪白天以学生客群为主,而夜场更偏向于一定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做为一个场所的要知道自己的客人在那里,消费心理及消费习惯等情况非常重要,这就是目标市场一但目标明确,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促消策略。如产品服务创新策略,价格策略,人员推广策略等有利于提升营业业绩促销手断。

七、导入ktv创业形象识别系统,创造品牌

ktv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为加强行业场所的治安管理,维护好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今天,城关派出所召开辖区宾馆、KTV、酒吧、足浴、茶楼、农家乐、出租房、网吧、寄递业等娱乐场所负责人会议,会议议程有两项。

一、请xxx通报今年以来检查行业场所存在的问题。

二、请xxx对各行业场所管理做具体要求。

会上,xxx通报了今年来对宾馆、网吧、等娱乐场所安全管理的查处情况,xxx从对行业场所规范管理进行了解读,并从消防安全管理,打击“黄赌毒”、“扫黑除恶”工作、基础台帐,场所行业内部安全等方面做了再三强调,对下一步加强辖区行业场所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位负责人一定要高度重视、回去后要坚决落实。

一是严格落实“四实”登记制度。要求各网吧负责人必须如实登记并及时上传入住、上网人员信息,发现治安重点人员要及时向派出所报告。

ktv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卡拉OK著作权;维权状况;集体管理组织;有限竞争

1 卡拉OK著作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自2008年起,音集协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许可使用工作在全国各省市陆续展开。以湖北省行政区域内2013年的维权状况为例,加以数据分析,探究其存在的法律问题。湖北省有13个地级单位,根据某知识产权维权机构提供的2013年部分维权名单,共有199家涉案场所。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止,其维权进程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全省各市的维权进展不一,一方面由于音集协工作安排进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地综合情况的差异,即便同一个省,其各市区的经济状况、卡拉OK行业发展水平、法院判案惯例与效率、市民知识产权观念都有所不同。因此收费标准要考虑因地适宜。

根据图1,约有1/3的涉案场所无工商信息或已关闭,即意味着维权终止;约有1/3的涉案场所处于调解或取证阶段,尚未进入诉讼程序,另有1/3的涉案场所进入诉讼阶段;仅有约1/5的涉案场所能在一年的周期内结案,而判决后还可能进入强制执行阶段。说明诉讼维权费时费力,周期过长,且由于严格的司法程序,无法无工商信息的经营场所,这部分使用者便成为版权费的真空地带。

根据图2,在诉讼过程中,协商调解的可能性非常大,且上诉率低。这是因为此类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被告涉案场所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唯有尽早协商调解。说明着重构建行业调解机制具有其可能性与必要性。

总体来看,音集协的维权规模在扩大,每年收到的版权费也不断增加,但争议与质疑声从未停止,其制度运行仍存在问题,这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与剖析。

2 卡拉OK著作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版权收费乱象遭行业抵制

2.1.1 收费标准问题

如何收费是卡拉OK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从近几年音集协公布的卡拉OK著作权使用费收取标准来看,各省有所差异,最高的诸如上海、北京,为11元/房间/天,最低的诸如四川、新疆、贵州等地,为8元/房间/天。虽然比2006年国家版权局公布的全国统一12元/房间/天的收费标准有所进步,但仍存在较大问题。

首先,以房间和天数为单位制定收费标准,欠缺科学性,不能准确记录卡拉OK的使用次数,“一刀切”地打包收费可能带来利益分配不均等弊端。卡拉OK经营者在辩称中纷纷表示,音集协维权动机不纯,名为维护著作权,实则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音集协于2013年4月公告要发放“卡拉OK正版曲库”,是由音像著作权人独家授权音集协制作、应用于卡拉OK营业场所的、唯一的正版曲库。建立统一曲库虽然便利了版权费的收取,但是这种做法存在诸多疑问。不利于推出新歌、造成全国万人唱“同一首歌”的局面,[2]长远看不利于行业发展。

2.1.2 版权费分配问题

版权费支出问题是著作权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3]卡拉OK经营者支付的版权费最终有多少能到音像制品著作权人的手中。

以湖北省为例,音集协与某知识产权维权机构的合作协议是这样规定的:“凡未达成和解的……甲方以执行到位的全部金额……为限先行补偿丙方垫付的全部诉讼成本,再提取余额之60%向丙方支付法律服务费,其余40%作为侵权赔偿由甲方分配给涉案权利人。”换言之,卡拉OK经营者的支付金额中扣除诉讼成本后只有40%是版权使用费。而音集协还有权从收取的使用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协会运作的管理费。那么权利人获得的用其智力成果换来的使用费所剩无几,此种分配制度有违知识产权和集体管理制度的初衷。

2.2 民事陷阱取证存在争议

某知识产权维权机构的收费工作通常采取“边打边谈”的策略,在取证程序上,由其委托人和公证人员伪装成普通消费者到涉案卡拉OK场所,使用包房内的歌曲点播机进行操作,点播由音集协出版的标注了权利人的《流行歌曲经典》歌单上的歌曲,并对歌曲播放过程进行摄像。事后,公证人员将所摄内容刻录为光盘,即为侵权行为的证据。这一过程亦被称为“钓鱼诉讼”。

从我国目前现行立法以及司法解释来看,均没有对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作出规定,因此,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并没有为法律所明确禁止。[5]但对于其合法性,学界仍存在争议。而在涉及卡拉OK著作权纠纷的案件中,法院通常认定此类证据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直接使得被告涉案场所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此使原告权利人尝到了甜头,多头卡拉OK经营场所。甚至出现许多以此作为生财之道的公司和个人,到处进行“钓鱼诉讼”提出高额赔偿,引起卡拉OK经营者的不满,危及到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2.3 缺乏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条例》没有明确在对使用费标准产生争议后如何解决。实际中,音集协委托天合文化集团及其设立在各省的服务机构收取卡拉OK使用费,各KTV经营者向各地天合分公司交纳版权费。通常情况下协商过程中经营者会将使用费压低,当天合公司无法正常收取版权费时,就采取取证进而诉讼的方式。进入诉讼阶段,由于此类案件事实清楚、前期经过公证的证据确实充分,涉案场所通常败诉,判决后再申请强制执行。整个维权过程都是天合公司与卡拉OK经营场所沟通,天合公司只需每周定期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音集协汇报维权洽谈进展情况。

这种“唯诉至上”的争议解决方式存在诸多疑问。无法查不到工商信息的经营场所,这些接场所便“逃过一劫”不用支付版权费。诉讼本身就是费时费力的持久战,版权费要经过长时间才能到达权利人。缺乏监管的天合公司在各地一方为大,很可能与其他权利人合作以其他权利人名义针对该行政区域内侵权KTV采取维权诉讼。而高昂的赔偿金额也使得一些由下岗人员创办的中小型卡拉OK经营场所无法负担濒临倒闭,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3 卡拉OK著作权保护的完善

3.1 规范音集协收费服务体系

卡拉OK著作权保护首先面对的难题就是如何收取和发放作品的使用费,健全的收费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音像节目权利人和使用者的利益。合理高效、公平公正的音集协收费服务体系应当包含科学的版权费制定方式以及全面的相关配套服务。

3.1.1 版权费标准的制定方式

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全国“一刀切”的收费标准到各省有所差异,要不断探求更科学的收费方式。根据互联网领域的特点和我国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水平,有可能实现按照歌曲点击率实施按次收费。采取按照歌曲点播率的方式收取卡拉OK版权费有诸多益处,首先对于著作权人而言,能准确地反映其权利使用状况,进而获得权利收益。其次对于音集协而言,明晰的点播率是其向使用者收取费用并向权利人分配费用的科学依据。同时在公布程序上可借鉴日本相关法律的规定,集体管理组织要将收费标准上报文化厅长官审核,并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审核公布30天之后方可施行,若文化厅长官认为该标准有可能阻碍作品的顺利使用(obstruct the smooth use),可将其推迟到3个月之后施行。此举为确保使用者有充足的准备来适应新的收费标准。

3.1.2 相关配套的服务

卡拉OK经营场所依法支付版权使用费后,可获得音集协颁发的著作权许可使用证书,合法使用由权利人授权音集协管理的音乐电视作品。这是使用者的基本权利,除此之外,音集协还应提供相关服务。例如,在使用者的经营范围内,因使用音集协管理的音乐作品引起的著作权纠纷由音集协负责解决;使用者有权享受音集协适时推出的提供正版曲库内容的服务;在媒体上对先行交费的KTV经营场所进行宣传,树立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的品牌形象,等等。完整的服务体系能有效调动卡拉OK经营者交纳版权费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保护著作权的目的。

3.2 寻求恰当的监管模式

3.2.1 音集协的自身定位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形成受到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经济水平、加入的国际条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当前的制度选择是赋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相应的市场垄断地位,以及行政上的支持,但自主的竞争关系才是市场规律的根本所在。因此从长远的发展需求来看,政府将逐渐退出,集体组织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其性质应为社会团体法人,并不是某一个政府机构。

3.2.2 监督管理模式

关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条例》中规定的对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主体是国务院,方式主要有检查业务活动、会计账簿以及列席会员大会等。而第45条规定的行政监管者监督不力应承担法律责任,被西方学者称作“奇怪的条款”。责任越大意味着影响越大,我国的集体管理组织还具有较浓的行政化色彩,而在欧美国家先进的集体管理制度里,管理组织已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行政监督机关只是中立的立场。

现阶段对音集协的监管,第一个主体是目前起主要作用的国家版权局等相关民政部门,这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第二个主体是音像节目的著作权人,著作权人的利益与音集协的活动直接相关,特别是版权费分配以及管理费使用问题,权利人作为协会会员可从内部进行监督。第三个主体是使用者或行业协会,使用者是付费主体,对于音集协的收费情况和维权工作最为了解,包括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或者恶意诉讼的现象。由此,监督主体并非行政机构一家独大,三者相互配合,以期更好的监督效果。

3.3 构建行业调解机制

卡拉OK版权费诉讼案件的调解率非常高,这说明只要双方协商好收费数额,并非要走到诉讼这一步,关键是合理有效的调解机制。

在设置有关著作权仲裁机构上,德国的规定是,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机关组建仲裁机构,成员须具有德国法官法规定的法官职务能力。仲裁机构必须力求友好解决,应当向当事人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建议。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中,由于音集协与国家版权局关系密切,为避免卡拉OK经营者在仲裁调解中处于弱势地位,还应当加强音集协与卡拉OK行业协会的合作。地区行业协会集中反映行业的整体情况,有利于制定出更合理、使用者更能接受的版权费。在收费标准是否适当的评判上,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予以考虑。首先在主观方面,是否经过听证或被相关大多数主体接受;其次在客观方面,是否符合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3.4 转变集体管理组织模式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不与已经依法登记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业务范围交叉、重合。”但这条文本身便有不足之处,因为根据条文,我们可以推断出,各个发起设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在其设立范围内产生了垄断,而垄断本身就有很多负面影响。因此,转变集体管理组织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逐步改变该管理组织的垄断地位,转向有限竞争,逐渐转变在每个权利领域里只能存在一个集体管理组织的模式的现状。适度转变在每个权利领域里只能存在一个集体管理组织的模式。

从个案来看,不是向音集协交了使用费,就可以毫无顾虑地使用他人音乐作品,音集协的垄断地位已遭到冲击。影响集体管理组织有效运行的因素之一,是是否采取了控制其潜在反竞争行为的措施引入有限竞争机制,适当减少行政的干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设立与经营要按照市场规律以保持市场的相对竞争性。但为了能实现“集体管理”的功能,从“集体管理”的实质来看,它本应建立在集中尽量多的资源和一定数量的著作权的基础之上,倘若存在多家相关团体,则会限制其授权规模和减弱其保护力度。因此,折中的考虑便是进行数量限定。在卡拉OK版权保护领域,可以对集体管理组织的设立规定一定数量,先申请作为原则。如果符合法定要件的组织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规定,其他组织便不能成立了。当其中一个或数个管理组织因某些原因而解散、破产时,就可以有新的组织进入了。有限竞争迫使集体组织尽力维护其会员的权益、避免滥用其垄断地位;而数量上的限制,又可以避免集体管理组织间的无序恶性竞争,保持集体管理组织实行管理所必需的垄断。[1]

虽然集体管理组织模式的转变只是初步且极不完善的想法,尚待研究与论证,但它传达出的是对现有集体管理组织垄断体制的反思,对集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体现私权自治的民事立法精神。

参考文献:

[1]罗向京.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与变异[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2]王军华.卡拉OK版权收费问题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

[3]王冬冬.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收费中的几个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3).

[4]叶青,韩东成.民事陷阱取证之再探析[J].政治与法律,2007(5).

[5]陈学权.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J].中国律师,2002(10).

[6]周福希,万睿.从“卡拉OK版权收费”透视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ktv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火灾特点 分析原因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75-02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公众聚集场所存在大量的火灾隐患,一些公众聚集场所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划,大多数集中在繁华地区、人员活动相对集中地段,也是人们家庭聚会的场所,如购物广场、集贸市场等购物中心;歌舞娱乐场所、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活动中心;大型商务宾馆、餐饮、休闲会所等旅客住宿中心以及客运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中心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人员伤亡大。例如:2000年河南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309人中毒窒息死亡就是典型的事例。二是经济损失大。例如:2006年广州颐达大型纺织厂失火,200多人逃生,8h烧掉3亿;三是政治影响大。人们记忆犹新的中央电视台新址两起重大有影响的火灾事故,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对此次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态度,在消防史上我国此类事故是不常见的,这说明火灾造成的后果影响和严重性。

1 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1.1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公众聚集场所管理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行为规范和制约。在明火作业、自检自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岗前培训、自动设施维修保养、隐患整改、火灾疏散演练、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单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也有的单位虽然建立和完善了一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这些基本不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内容与实际不符,更不具体、不全面,没有依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去完善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不符合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如某市一农贸市场2001年1月22日发生的火灾,就是因为当时张某吸烟将烟头丢掉地面引燃可燃锯末,结果烧毁了85个摊位,经济损失达201.1万元。

1.2 单位消防管理者意识差

由于部分经营者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防火安全,指是把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挂在嘴巴上说说就行了的心态,造成这些单位和场所消防管理混乱的关键问题是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职责不明确,从单位消防安全主要责任人到员工对消防职责分工不了解,缺乏工作责任心。日常安全工作无人想无人过问,对本单位存在的消防火灾隐患视而不见,得过且过。尤其是设置在其他一些建筑物内的公众聚集场所以及大型商贸、餐饮、娱乐、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楼,由于使用功能不同,经营内容不一致,导致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相互扯皮,责任不明确,不协调不统一。加之对消防安全投入少,注重灾后的保险理赔,轻视日常的火灾预防。

1.3 缺乏法律意识,无视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

有些公众聚娱乐集场所无视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监管,不遵守法律、法规,把迎接监督检查工作做为一项临时性任务来做,从而导致火灾隐患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新改、扩建的建筑,该建筑内部装修之前,未按照法律规定及时报装修消防设计审核,在工程竣工时未经消防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擅自投入使用,或者经消防审、验、检查不合格,仍违反规定施工、投入使用和擅自开业。二是一些单位对公安消防机构检查发现提出的火灾隐患,单位采取各种理由回避隐患整改问题,比如:采取拖延时间、资金不到位、欺骗等手段进行应付了事。

1.4 历史遗留隐患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之前一些配套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公众聚集场所在进行室内外装修时采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对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未能执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擅自改变建筑出口标准和数量,埋压圈占室内、外消火栓,堵塞疏散通道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级别,提升了发生火灾的几率,从而导致了消防设施的使用。尤其是现在的KTV、舞厅等场所利用可燃物质做成各种装饰物,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势必猛烈燃烧、迅速蔓延。一些大火案例证明,违章装修是大火隐患中突出的问题。

2 防止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发生、减少灾害损失的管理对策。

2.1 加强日常消防监督管理

一是要建立和健全各项消防管理规章制度,成立组织机构和义务组织等消防安全组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逐级落实防火责任,真正做到防火工作事事有人抓、有人问、有人管。二是加强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自检自查,提高消防安全检查的工作质量。应该采取日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巡查与自查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检查,注重检查质量和检查技术含量,提升检查效果。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力度,采取通过新闻媒体、现场操作、开展宣传讲座、开辟宣传栏等形式,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从防火安全责任意识和责任落实,应急疏散演练,逃生自救常识、如何报警、组织人员疏散、如何提升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消防设施器材使用以及法律、法规掌握情况等,切实提高社会各成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2.2 要加大对新、改扩建工程的管理力度

一是要从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管理作为重点,要有符合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系统,在发生火灾事故情况下对人员疏散、物资抢救以及灭火战斗的展开都有提升战斗力的作用,也是衡量能否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唯一标准。公众聚集场所的主要特点是人员流动量大,人员比较集中,安全疏散条件能否满足实战需要,这也是衡量一个公众聚集场所是否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重要依据。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设置位置和数量、疏散通道的指示标志与应急照明、消防避难层的设置、防烟或封闭楼梯间的结构形势等必须满足现有规范的要求。二是要有完备的建筑消防设施系统。消防设施主要有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这些设施是实现防火防烟分区、预防火势蔓延的重要手段。三是要设置有效的建筑消防设施,从而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置补救初起火灾事故的能力。四是从近几年所发生的火灾案例分析,一些单位大量使用可燃材料装修,发生火灾后火灾蔓延时间长、财产损失大、人员伤亡惨重,教训深刻,因此内部装修设计效果与实际使用的安全矛盾应该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装修的过程中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性的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火灾过程中容易造成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的易燃可燃材料,按防火规范要求,对允许使用的可燃材料应当对其进行防火阻燃处理。

2.3 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

一是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应实行市场运作。应由中介机构组织实施,行业监管部门具体监督实施,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提升了工程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建筑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从设计到安装的工程质量,规范了市场行为,加强廉政建设很有必要,也是促进公安消防工作社会化的一个主要课题。二是建筑消防设施应由专人负责。在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使用及维护管理应做到有专人负责,落实责任,而且必须经专业技术部门的培训,熟悉、熟练掌握必要的操作程序以及使用、维修、管理等方法,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要经常与定期相结合组织义务消防队人员及本单位全体员工开展消防设施操作培训,让单位员工熟练掌握使用的方法,在扑救初期火灾怎样才能发挥作用。三是定期开展对消防设施进行维修保养,每年进行一次检测,特别是建筑消防设施,要实行责任终身制。坚持以建筑消防设施由设计、施工、监理和维修保养单位必须对其质量负终身责任,施工单位必须与建设单位签订长期的维保合同,以确保建筑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2.4 充分发挥政府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领导,切实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要重点掌握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要定期与不定期及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要根据火灾发生的规律开展专项治理检查,从源头消除火灾隐患,防患未然。更要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加强消防监督力度,坚持以法防火工作原则。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据法律法规的程序实施监督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一时难以解决火灾隐患要及时由公安机关上报政府加以解决,保证消防监督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实施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在法制轨道上运行,使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得到解决,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几个方面的分析了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成因和管理对策,公众聚集场所之所以发生率高、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其根本问题就是这些场所的法人、管理者、主要责任人以及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差。值得提示的是,无论多大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若做好消防安全,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火灾隐患都要及时得到整改。应该警醒的提示各位,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把教训变成经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学谦,岳庚吉.建筑消防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ktv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生;周末管理;班主任;途径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调整,中等职业学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也日益规范、科学。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管理经验和调研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发生的各种安全事件、人身伤亡事故、违纪违法现象大都与周末管理不到位有关,周末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的“敏感日”。

1中职生周末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职生周末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沉迷网络,夜不归寝或夜不归家;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如溜冰场、KTV,安全隐患较大;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现象严重;铺张浪费;不请假便离校,拒绝与班主任和家长联系。

分析原因如下:

(1)环境因素。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多数办在县市级城市。学校周边的网吧、歌舞厅对学生吸引力很大,学生极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

(2)生源因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农村户口的比重大,住校生多,生源一般不是来自一个城市。对于农村生、外地生来说,这个城市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每到周末,他们就会想着到处走一走、看一看,这本无可非议,但由于中职生年龄偏小、自制能力差、防范意识不强,出问题的概率就比较高。

(3)管理因素。学生在校内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有老师的教育和监督,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一到周末,没有学校的约束,自律性很差。

(4)父母责任感不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又长期不在子女身边,对子女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

2加强班级周末管理的有效途径

(1)重视周末教育,形成长效机制。每个周末都要对学生不厌其烦地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周末时间,要求学生注意个人交通、行为、财务和人身安全,按时回校或者返家。充分利用现实社会发生的各种学生周末安全事故,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意识到周末应更严格要求自己。

(2)科学制定措施,加强制度建设。班主任在学校各项管理规定和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周末管理措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①周末管理制度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将周末管理写入班规,形成制度,特别是针对不请假离校、周末不按时返校、夜不归寝等方面单独进行说明,并对违背者进行严肃处理。②规范请假制度。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对学生请假进行核实和控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家长要求对学生周末请假实施区别对待。③制定周末抽查制度。班主任在周五或者周六晚上对本班寝室进行抽查。通过这样的不定期抽查,利用班主任的权威可以使学生加强自我约束和紧迫感,减少甚至避免学生夜不归寝。④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学校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教育责任书》,明确监护人职责,配合学校严格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

(3)家校共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班主任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及时向学生家长进行反馈,并要求学生家长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要求家长控制学生的生活费标准,降低学生周末进行各项娱乐活动的可能性。周末期间,学生家长应与学生本人进行电话沟通交流,向学生了解各种情况,形成班主任和家长共管的模式,确保学生周末安全。

(4)畅通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当今社会信息无限畅通,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掌控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特别是QQ、微信、微博等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络软件,很多学生在QQ上建立了“班级群”,几乎每个能上网的同学都加入该“群”,每到双休日,“群”内火爆异常,但是如果班主任对这一问题不重视,缺乏引导,可能会使错误的舆论导向占据主流,所以班主任可以用自己的QQ建立“班级群”,吸引学生加入,班主任以网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以聊天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掌控,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特别是周末期间可以及时提醒学生返校、返家,不要沉溺网络游戏等。

周末学生管理是每位班主任都必须面对和重视的教育管理部分,只有措施到位、方法科学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周末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ktv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问题;探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198-01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公共娱乐场所大批涌现,如:KTV,舞厅,酒吧,桑拿浴室等。然而大多娱乐场所安全管理严重滞后,有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2005 年6 月10日,广东汕头华南宾馆发生特大火灾,死亡31 人,重伤3 人;2005 年12月25 日,广东中山老虎酒吧发生特大火灾,死亡26 人,伤11 人;2008年9月20日,深圳龙岗俱乐部大火,死亡44人。2009年1 月31 日福建长乐 “拉丁”酒吧发生重大火灾,15 人死亡,22 人受伤。全国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本人在以下方面对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探究进行了探究。

1 公共娱乐场所发生消防安全事故的特点探究

1.1 建筑特点

公共娱乐场所建筑形式多样复杂,内部结构复杂,经常翻修,多改造而成,场内通道窄小。不能满足消防设计的特殊要求。

1.2 人员特点

公共娱乐场所人员错综复杂,流动性大,素质高低不一,管理也混乱。这些场所为了迎合顾客、招揽生意,防火意识和要求不高。娱乐状态下的人们的警觉性普遍较低,防火意识差。

1.3 火灾突发性强

由于公共娱乐场所用电设备多,功率大,连接的电气线路多,火灾隐患也多。一些公共娱乐场所建筑内部装修为了追求豪华绚丽,大量采用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材料,直接导致火灾荷载大幅度增加,这样火势会迅速向四周蔓延,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4 火灾发生后控制性差

1)为了满足场内音响效果和环保要求,公共娱乐场所的门窗一般情况下是关闭的,发生火灾时烟雾不能够及时排出,在室内大量积聚,加上可燃荷载多,如果未能及时通风,那么产生大量的不完全燃烧物而形成浓烟将造成人员窒息,浓烟造成能见度低导致于开展疏散与救人灭火行动困难。

2)人员疏散难,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公共娱乐场所人员随意性大,流动性大,高峰期人员密集。因此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人们惊慌失措,争先逃生,再加上场内环境昏暗复杂,通道狭窄,拥挤,人员大量无序涌出,堵塞出口,造成人员互相拥挤践踏,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伤亡事故。

2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究

2.1 经营者淡薄安全意识,对消防安全管理不重视

1)消防器材设施不足,维护保养不到位。部分公共娱乐场所没有按规定要求设置室内外消防栓给水系统、未安装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场所上下层连通,面积超过防火分区要求而没有采取防火分隔等措施、大量采用木质等可燃构件和材料,致使建筑耐火等级降低、灭火器材严重不足等等。还有部分公共娱乐场所消防栓锈蚀严重、栓口缺失,或者室内消防栓已被遮挡,出现险情时很难使用消防栓;部分灭火装置长期不使用,筒体锈蚀严重,标签模糊不清,要求压力达不到;一些消防通道堆积杂物,发生事故时,消防车辆不能正常进出,人员疏散速度受到严重影响。

2)忽视消防安全整改,未建立自我管理与约束机制。部分场所经营者对消防部门检查、审核不理解不配合,忽视存在的安全隐患,将整改工作挥之脑后。内部防火设计改建扩建不送消防机构审核,一旦达不到规范要求便埋下了先天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娱乐场所用火用电、防火检查、控制室值班、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未建立严格的,内容全面具体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缺乏对从业人员消防知识培训。未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公共娱乐场所大多数从业人员上岗前未经过消防教育和培训,未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及自救逃生知识,不懂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和组织引导顾客疏散。 大多数娱乐场所也未曾组织消防演练导致员工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失去镇静,不会报警,从而使更多人员伤亡。部分娱乐场所在营业时间和营业结束后无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对场所内部进行消防安全巡视检查,对场所内吸烟、使用明火等现象不以制止,让单位始终处于防火的不利局面。

2.2 监管失控,执法不严

1)部分消防监管漏管失控。目前各级公安消防人员少,消防任务比较繁重,对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消防的检查、宣传和管理力度不大,导致部分场所出现了无人管理,无人控制状态。

2)追求利益,以罚代处。部分部门受利益驱使对消防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忽视,未进行规范全方位的审核就允许开业,使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先天带有隐患。有的仅仅以罚代处、以罚代停,并未实施行政处罚和停产停业。有的和一些娱乐场所结成利益之貉让其在没有消防措施保障下经营。因此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未能及时解决的另一主因就是消防执法不严。

3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探究

3.1 把住审批发证“四道关”,消除产生火灾隐患源头

有关机构应加强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设计、审图验收、建设过程、竣工验收等各个关口的监管。公共娱乐场所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审核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部分老式建筑在改造成公共娱乐场所后未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或者扩建,内部装修、用途变更时没有达到消防要求,也不予以使用。公安消防机构和各派出所应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隐患。督促其及时依法报审和整改。在源头上遏制住先天性火灾隐患的滋生。

3.2 各部门联联齐手由“事后管理”向“全程管理”转变

工商、治安、文化等部门应该将消防审查作为公共娱乐场所办理相关证件的前置条件,摒弃以往“重许可、轻监管”的传统做法。政府应针对其存在的火灾隐患协调发动工商、治安、文化

和消防等部门共同进行综合治理。应及时向工商部门通报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而已经取得相关证照的娱乐场所。配套使用法律、法规切实形成整治娱乐场所安全消防问题的合力。

3.3 加强娱乐场所自身消防建设,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公共娱乐场所应建立健全和严格贯彻执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消防检查、值班、巡查制度,消防器材日常维护管理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消防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来规范从业人员、顾客的行为,能有效遏制火灾隐患的形成。还可以建立消防疏散、灭火、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检验场所的自救能力。

3.4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完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1)提高经营者业主安全责任意识:在营业中自觉提高消防意识,主动消除火灾隐患。

2)加强员工消防培训,合格上岗:培训内容应包括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火灾报警方法、疏散在场群众。

3)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在公共娱乐场所内通过张贴安全消防知识图片、设置消防安全标牌和新型媒体传播的方式,向顾客和员工宣传防火灭火和疏散逃生常识以及发生火灾事故时的逃生指南。

参考文献

[1]苏振华.罗庆华.公共娱乐场所消防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8: 20.

ktv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一、酒类流通现状

目前我市拥有合法酒类生产企业6家,分别分布在我市的区和县境内,其中年产量在30吨以上200吨以下的生产企业有3家,年产量在200吨以上的生产企业3家。另有已登记备案的酒类批发企业183家,零售企业2680家。根据2010年市酒管办收集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我市共消费白酒5620千升,黄酒2870千升,啤酒28468千升,红酒7950千升,累计共消费饮料酒44908千升。进口酒类由于营运成本较高,申请备案登记资料要求严格且市场需求不大,个别经销商虽有兼营行为,但均不愿主动向市酒管办提出许可登记和备案申请,业务往来基本都没有开具酒类随附单,故无法纳入监测统计。由于我市酒类生产企业基本属于中小型传统企业,生产能力低,品牌知名度不高,故我市目前酒类消费仍以外地品牌酒为主导。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流通的国产白酒品种数量有200余种,啤酒种类达到20余种,红酒品种多达40余种以上,价格高、中、低档齐全,其质量也是优劣参半,鱼龙混杂。虽然自开展酒类执法工作以来,市场较以往更规范,制贩卖假酒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扼制,但由于我市推行酒类执法工作起步较晚,执法经验不足及执法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酒类行政执法工作推进速度慢,执法力度不强,执法影响不广,酒类行政执法工作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二、酒类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酒管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经费短缺是导致执法不到位的直接原因。据统计,目前我市拥有合法酒类生产企业共6家,登记备案的酒类批发企业有183家,酒类零售企业2680户。而事实上,6家生产企业除索卡黄酒办理了生产经营许可证外,其余5家都没有办理酒类生产经营许可证,应登未登的酒类批发企业也远远不止183家,酒类零售企业更是多达3260户以上。而目前我市全部酒管人员(含执法人员)不过73人。个别县(市、区)的酒管部门还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经费短缺,酒管从业人员收入低微,相对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来说,商务酒管执法人员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受人员和经费短缺的影响,对偏远乡镇的酒类流通监管执法显得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二)执法主体不明,职能部门协调不畅是导致酒类执法难到位的根本原由。酒类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商务局酒管办,但打击假冒伪劣却归属于市工商局,质量检测又是技术监督局的职责。商务部门对无证经营和没有开具酒类流通随附单的酒类只能就地扣押,不能没收,这无疑削弱了酒类执法的权威。对于涉嫌假冒或者造假的酒类必须依靠工商和质监局的配合,才能执法到位,遇上暴力抗法,除了报警外没有其他有效的行政手段,而事实上是,目前我市部门之间各自为阵,互不协调,仅凭商务酒管部门单打独斗,面对宠大的酒类流通市场,明显势单力薄,事倍功半。

(三)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发动不到位是导致酒类执法不力的重要因素。我市酒管执法正面临着群众不知晓、经营户不理解、不配合的困惑。从我省其他市州酒类执法现状来看,政府重视是关键。我省、、等地市,当地政府在参照《国家食品安全法》和《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都出台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酒类行政执法条例,并且充分利用本地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介资源,大力宣传酒类执法,广而告之,不仅让全市老百姓知道酒管执法是政府行为,同时也给当地的酒管执法部门找到了执法的依据。在培养酒类经营户增强持证经营、守法经营意识同时也从根本上起到了震慑制贩卖假酒违法犯罪的作用。

三、加强酒类行政执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定期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酒类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结合打击经销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违法行为行动,大力宣传酒类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良好的形象对外展示酒管执法队伍,以“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为平台,向酒类消费者和酒类经营者宣传酒类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知识,定期举办酒类流通法律法规培训,同时全方位与有关媒体合作,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平台和全市各项专题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为开展酒类行政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政府支持,建章立制,为酒类执法提供执法依据。参照我省、、等地市的做法,在严格遵循《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及商务部2005第25号令《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按照《省行政程序规定》和《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参照市直相关行政执法单位的经验和文本,制定《市酒类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发文实施,并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布,从而使我市酒管执法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三)职能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酒类管理和行政执法涉及部门多,只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战斗力,将案件执法到位。遵循法律法规关于执法职责划分的规定,与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通报、联合调查、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建立联席联审会议制度,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加强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努力提升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扩大商务综合行政法的影响。

(四)建立酒类行业协会,用行业标准促行业自律。我市是酒类消费和流通的大市,仅凭酒管执法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尽快成立酒类行业协会,运用行业标准去促进行业自律,从而杜绝或减少制贩卖假酒及倒酒乱市行为的发生,真正保护酒类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提高酒类批发准入门槛。现行酒类批发准入规定对批发企业拥有资金要求不高,一般一个品牌或者其中的某个系列就能申办批发许可证,按照现行的酒类流通管理制度,批发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期间不年审。事实上有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或资金周转问题而被迫提前中止经营,此时容易出现许可证转让或者租借等情况,由于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变更,导致出现监管盲区。提高酒类批发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发展多种经营,既有利于酒管部门加强对酒类流通企业和酒类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又有利于扶持酒类批发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

ktv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刻汲取襄汾“8.29”房屋坍塌重大事故教训,持续扎实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按照“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总体要求和“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开展全县文旅行业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用2—3年时间,彻底消除全县文旅行业房屋安全隐患,坚决遏制房屋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文旅行业房屋安全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行动的组织领导。

成 员: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办公室、安监股、旅游股、文化股、文物股、产业股、珏山办、文化馆、图书馆、曲艺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股,主要负责工作方案的制定,收集、汇总、上报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和总结,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工作目标

立即对全县文旅行业房屋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同步建立和完善行业领域房屋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我县提供可靠数据。

四、时间与范围

(一)时间安排

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

1、重点排查(2020年11月—12月)。

各文旅企业对用作经营的房屋(KTV、网吧、影剧院)和人员密集场所(酒店、旅行社、景区、公共图书馆和阅览室、文化馆、文保单位)的房屋进行安全隐患自查,对排查所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做到立查立改并及时上报,县文旅局分组进行检查,对隐患问题进行汇总。

2、重点整治、全面排查(2020年11月—2021年6月)。

一是在全面完成文旅行业重点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全部完成房屋的安全隐患整治。二是全面完成文旅行业重点房屋(非人员密集场所)的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摸清全县文旅行业房屋基本情况,建立房屋档案。

3、全面整治(2021年1月—2022年12月)。

基本完成全县文旅行业房屋安全隐患整治,进一步完善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建成房屋数据平台,实现全县文旅行业房屋数据化管理,加快推动基于BIM、CIM的智慧城市建设。

五、具体任务

(一)全面开展排查。全面开展文旅行业房屋拉网式、地毯式排查,要聚焦薄弱环节,重点加大对大型文化活动场所、KTV、网吧、歌舞娱乐、星级酒店、景区、文保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违法建筑、危险建筑的排查力度,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1、排查内容。

(1)房屋基本情况。全面排查房屋建造年代、结构类型、建设地点、产权人(使用人)、建造方式、建筑层数及面积、土地性质、房屋用途、农村房屋用能方式等。

(2)违法违规建筑情况。以违法建筑和违法加建、改建、扩建,特别是违法违规改造用于经营出租的房屋为重点,全面排查各类房屋用地、规划、建设、消防、设施设备等相关手续办理和私搭乱建、违规改变房屋用途等情况。

(3)危险建筑情况。房屋结构安全,主要排查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和公益性、经营性的预制板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房屋使用安全,主要排查房屋是否年久失修、改变承重结构装修,各类外装修及外挂保温层、装饰线条、广告牌匾、贴面是否有脱落危险,电梯等特种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消防用电燃气安全,主要排查消防设施是否按要求配置并且能正常使用,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电气、燃气设备安装使用及线路管路敷设维护是否符合要求,餐饮场所是否违规使用瓶装液化气等;房屋选址安全,主要排查房屋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场地周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边坡是否稳定等;建筑材料安全,主要排查房屋是否使用有毒易燃建筑装修材料,是否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等;施工工地安全,主要排查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各类临时用房的场地、消防、用电等方面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违规使用低于A级要求的彩钢板和保温材料等。

2、任务分工。

本次专项行动共分5个检查组,局长李广林负总责。

3、逐步建立房屋档案和数据平台

排查人员逐房填写信息采集表,建立房屋信息档案。房屋信息录入国家管理平台,实行分类编号登记。房屋信息录入“数字房产”平台。

(一)实施精准整治。

排查人员要按照“两个清单、一个台账”,立查立改、压茬推进、分类实施。

1、集中研判。各文旅企业要组织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房屋安全状况进行集中研判,区分安全、一般安全隐患和严重安全隐患。对研判结果为一般安全隐患的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提出鉴定建议。对研判结果为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应当立即依法清人、停用、封房。

2、安全鉴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住房以及无法确定隐患等级的房屋,将根据实际情况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对加建、改建、扩建以及结构形式复杂、6米以上跨度的房屋和钢网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的,全部进行技术复核,存在安全隐患的要进行安全鉴定,提出整治要求;无相应资质单位设计施工的,直接进行安全鉴定。

3、分类整治。根据研判和鉴定结果,列出隐患清单、整治清单、对照清单开展整治,对重点隐患立查立改,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一般安全隐患的房屋,对照清单,按要求限期整治;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按照鉴定提出的整治要求,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无法加固修缮的予以拆除。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以及违法违规加建、改建、扩建造成安全隐患的违建部分,坚决依法予以拆除。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移交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置。

4、整治验收。县文旅局将规范验收程序,实施分级验收,验收合格的予以销号。经营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整治,由县领导小组组织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文旅局将统筹领导全县文旅行业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全面推动相关工作落实,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将文旅行业房屋安全纳入行业监管范畴,强化监管和指导。局属各单位、相关股室要认真贯彻方案要求,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负责对所管辖企业的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并进行全程指导与服务。

各企业要清醒认识到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的极端重要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立即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成立专项行动领导组,制定本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自查内容,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确保本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