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田径训练计划

田径训练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田径训练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1篇

 

 

星 期

 

内       容

强度时间

身体素质练习。跳高和跳远的技术改进。

一.     准备活动:1.慢跑800米2.行进间压腿3.小步跑+快速跑4.高抬腿+快速跑5.后蹬跑(以上项目各五组).

二.     1、并足跳、单足跳20米*5  2、跨步跳80*5  3、助跑2—3步起跳60米*3

4、杠上模仿放腿 5助跑4—6步腾空步20次 6、中程助跑起跳放腿10—15次 7、负重提踵10*8    7、长跑3000米变速跑。

三、放松活动:慢跑800米或静力拉伸。(雨天另行安排)

1.5

小时

一、准备活动:1.慢跑800米2.行进间压腿3.小步跑+快速跑4.高抬腿+快速跑5.后踢跑+快速跑6、后蹬跑(以上项目各五组).

二、1、快挺10*6  2、并腿跳10*6  3、弓箭步跳10*6  4、蹲跳10*5  5、全蹲10*3

6、负重转腰10*6    7、做以上动作每次都要高抬腿+快速跑

三、放松活动:慢跑2000米

1.5

小时

 

一、准备活动:1.慢跑800米2.行进间压腿3.小步跑+快速跑4.高抬腿+快速跑5.后踢跑+快速跑6、后蹬跑7、60米—80米(以上项目各五组).

二、1、转髋跑30米*6  2、栏上提拉腿10*6  3、绕栏10*6  4、单足叫换跳40米*6    5、跨栏(侧面)15*6    6、80米快+80米慢*6  7、900米 、800米、600米记时跑。

三、放松活动:垫上柔韧性练习

1.5

小时

 

一、准备活动:1.慢跑800米2.行进间压腿3.小步跑+快速跑4.高抬腿+快速跑5.后踢跑+快速跑6、后蹬跑7、30米加速跑*8(以上项目各五组)

二、跳高:1、垫上桥弓10*5 2、2—3步起跳*8  3、中程节奏跑*10  4、中程过杠*20  5、改自己技术10 跳远:1、模仿动作练习*6    2、全程节奏跑*5     3、助跑起跳*10    长跑:1、200米*6    2、400米*3

三、放松活动:慢跑1000米

1.5

小时

 

一、准备活动:1.慢跑1600米2.行进间压腿3.小步跑+快速跑4.高抬腿+快速跑5.后蹬跑(以上项目各五组).

二、并腿跳10*6  2蹲跳10*6  3、全蹲6*6  4、蹲起10*6  5、加速跑50*5  6、单足跳30*4  7、放跑120米(80%)或长跑300米

三、放松活动:慢跑800米跑

1.5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2篇

一、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思想,科学选材

学校田径课余训练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田径训练中,必须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思想,一切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来实施教学与训练。切不可为训练而训练,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比赛成绩和名次。如果这样,即使运动员取得一定运动成绩,那也往往是昙花一现,到高一年级阶段,就很难取得进步了。此外,实施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必须重视科学选材,要广泛发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在此基础上建立班、年级代表队,从中再选出一些比较突出的苗子进一步培养,最后确定校代表队的名单。

二、认真制订学校田径课余训练计划

田径课余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训练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训练的质量和运动员训练水平。教师在实施训练之前,必须制订好完整的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保证训练的质量。

三、建立好运动员训练档案

要了解运动员训练情况及训练水平是否提高,必须建立运动员训练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及训练成绩记载。

四、合理训练,遵循训练原则

教师要认真钻研一些训练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结合实际实施科学训练。训练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训练原则,如系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等。

五、注重课余训练医务监督

田径课余训练要注重医务监督。这是因为,训练中有一些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如脚踝关节扭伤,大腿肌肉拉伤等,如不及时处理,会延缓恢复的时间。对此,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此外,教师在训练中还应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如训练中运动员脸色苍白,无精打采等,应及时停止训练,询问其情况,采取一定措施缓解其症状。

六、处理好学生课余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很多基层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要训练了,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到场训练,甚至不来训练,导致教师训练计划不能很好地完成,影响了训练的质量。究其原因,往往是学生在教室里做作业或者是老师在讲试卷不让其出来。对此,教师不应责怪学生,而应争取校领导的支持,主动和班主任老师、各科任课老师沟通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注重家访

田径课余训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状况,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的目的,帮助其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一般讲来,学生对田径课余训练还是比较有兴趣和信心的,顾虑主要存在于家长的思想中。许多家长不让学生训练的原因往往有两点:一是不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认为参加田径训练会“伤身体”;二是怕自己的孩子参加田径课余训练,学习时间变少,影响文化成绩。对此,教师应及时进行家访,主动和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忧虑。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业余时间,教练员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中学业余体育训练更是整个国家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一,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从学校里培养、选拔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竞技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众所周知,中学在我国的业余训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学阶段的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应该是国家选拔、输送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简称:卧龙中学)是沂南县政府与山东大学联合创办的股份制学校,学校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下设初中部、高中部、艺术部、体育部(沂南县体育竞技学校)、国际部。现有246个教学班,教职工1000余人,学生18000余人,总投资3亿余元。该校设有三个分校区,其中一分校和二分校设有高中部,一分校学生以走读生为主,二分校学以住宿生为主。目前,卧龙中学的业余田径队共有250人。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分校的近200名业余田径队队员与20名教练进行调查,有效地提高本文研究质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和分析了大量有关中学业务训练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访问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向卧龙中学业余田径队队员及教练发放,问卷,男女各100份,共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对卧龙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的现状进行调查。

3、问卷的信度

为了测定问卷设计的可靠性,学生调查问卷先抽20个样本在小范围内进行,再大面积测评,信度系数在0.95以上,对教练员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系数在0.9以上,均符合要求。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分析

毋庸置疑,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既是运动训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又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志者。因此,教练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卧龙中学的田径队由20名体育骨干教师组成教练员队伍,实行总教练负责制。田径队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长和教练员自身专长,把学生运动员分配到短跨组、跳跃组、中长跑组、投掷组四个训练小组,教练员负责本训练小组的训练管理工作。如表1所示:

众所周知,学历不仅代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且也是反映一名体育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多少的标志。运动经历是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训练的年限,它不仅能够反映一名体育教师在运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获得相关体育感性知识的多少,而且是他们带队获得好的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教练员队伍中拥有高学历的比重越大,师资队伍业务基础越好,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发展潜力就越大,有一定比例高学历的师资的加入有助于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围,从而带动教练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训练水平。

从表2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卧龙中学教练员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占30%,中级职称占70%;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0%,专科占40%;年龄在30-39岁年龄段的占75%,40-49岁年龄段的占25%。说明卧龙中学田径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缺少高学历教练员,业余田径队参训人数过多,教练员工作负担沉重,很难保证运动训练过程中每个训练单元的训练质量,从而影响运动训练效果。

一般来说,参训教师作为训练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参训动机如何,决定着参加训练的教师对训练工作认真程度,进而影响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开展。如表3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对田径的爱好与兴趣”占40%,其次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占30%,再次是“培养和输送后备体育人才”占15%。

在对研究对象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主抓训练工作的均是体育教师兼教练员,没有专职的教练员。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训练的教师不仅要教授体育课,而且要抓体育训练工作,此外,他们还要准备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等其他工作。从表4中的统计结果可见,卧龙中学参加训练的教师日常工作量包括平均14节/周体育课,平均3.4节/周课间操和平均2.4次/周课外活动,除此之外的才是业余的田径训练工作。由此可见,参加训练的教师工作量十分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加训练的教师就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带队训练工作中去,当前,也就很难保证业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质量。

(二)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参训学生现状

目前,卧龙中学业余训练的目标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并为其今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运动员是业余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是业余训练的培养对象,因此,通过运动员的状况可以反映卧龙中学的业余训练水平。

如表5所示:卧龙中学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有250名,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10名,男、女生比例适宜。该校田径队初中阶段每个年级设有一个成建制的体育生特长班,现在学生运动员80名,高中阶段特长生没有单独编班,而是插在各教学班中。

调查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现有等级运动员50名,其中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15名,三级运动员30名,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大多数运动员水平不高,尖子运动员仅占极少数。从统计情况看,卧龙中学田径队训练线长面广,缺少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优势项目,“尖子”不尖的特点表现突出。

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抓好运动员文化成绩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也是业余训练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在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从表7的调查结果课余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运动员文化成绩整体不佳,且呈现参加训练年限越长、文化成绩越低的态势。在与学生的面谈中发现很多学生把能上大学作为其参训动机,这本无可厚非,但还要加强学生思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运动员的成长与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动机是激励主体去行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原动力。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决定他们训练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努力的程度,决定着他们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多少,从而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在对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进行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参训学生参训动机总计排序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所占的比例为68%;排在第二位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所占的比例为56%;排在第三位的是“使身体更健康”,所占的比例为57%;排在第四位的是“为学校争荣誉”,所占的比例为43%;排在第五位的是“考大学”,所占的比例为38%。如表8所示:

此表8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参训的动机方面,最看重的是个人特长、爱好和需要,这些所体现的是个人利益和价值。而“为学校争荣誉”体现社会价值和“考大学”体现长远目标的动机不如前三项的动机强烈。从上述指标可以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好的、积极的。从中学培养目标和业余田径训练的目标来看首要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训练行为。

在对参训学生放弃训练的原因进行调查的结果课余看出,参训学生对放弃训练的原因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田径训练特别枯燥、太苦、太累”,占47%;其次是“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占18%;第三位是“教师不热心”,占16%。

从表9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一方面说明参训教师是训练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说明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参训教师不注重训练计划编写和实施;且采用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创新,造成参训学生在训练中感受的只有累、苦和烦,没有体验到快乐,这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高水平的田径竞技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一个优秀运动员,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天赋外,重要的还在于早期选材和后天系统、科学的训练。调查表明,卧龙中学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12次/周,每次90―150分钟,训练时间得到了保证,如表10所示:

从表10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训练内容基本依据田径教学大纲,但整个田径队的系统训练还不够规范,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思想,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标,训练行为具有短期性。调查中发现,教练员基本上没有多年教训计划,有年度训练计划的仅占45%,有完整的课时训练计划者占25%。此外,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经验和感觉训练,繁重的教学与训练任务,使他们难以专心研究和探索相关运动训练理论,知识更新慢,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制约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对卧龙中学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参训教师动力不足,科研运用能力较差,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缓慢等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师的田径课堂教学能力不强;(2)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够完善,投入资金不足,影响了田径运动的广泛开展;(3)学校对田径运动的宣传和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教学中对田径运动不重视;(4)学校由于学校教学和经费原因没有长期的业余训练和计划;(5)受训练条件限制,训练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科学化,几乎没有使用各类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仪器来监视测定训练,评定训练,做定量化的科学指标评定等。

(二)建议

1、转变思想,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对于参加训练的教师来说,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适当提供学生主体活动的天地,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只有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校田径运动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科研立项,加大对田径运动项目的科研投入,确保田径运动科研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方法去指导实践。此外,要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不仅要建立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还要把把中学生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到学校的教务计划中。学校相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作业,听取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相互发展。

2、建立健全田径业余训练体系

卧龙中学要真正建立健全科学的训练体制,学校教练员要在业余田径训练中提高队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切忌拔苗助长。同时,每个教练员必须针对队员过多且年龄段不同、运动能力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和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身体素质训练和运动技术训练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注重运动技术训练。此外,要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医务监督,用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类生理、生化指标对训练进行评定,检测试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保证优秀体育苗子输送渠道畅通,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

3、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管理

在加强运动员管理方面,卧龙中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学生提高认识,意识到我是“体育特长生”而不是“特殊生”,特长生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调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使运动训练对学习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运动员管理制度》、《训练制度》、《奖惩制度》,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严格自律。最后,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严格贯彻落实学校的各种体育法规,学校要积极与体育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完善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构建完善的检查和奖励制度,使学校的业余训练能够有规划、有计划,杜绝突击训练的行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人才。

4、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

笔者认为,组织、培养、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田径师资队伍是促进沂南县业余田径运动开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卧龙中学要重视对田径教师的培训工作,分层次、经常性地举办岗位培训,促进中学田径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建议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教师的专项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从而推动中学业务田径训练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此外,要合理的安排参加训练的教师教学工作量,适当增加对参加训练的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拓宽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大对训练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渐提高训练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阙锦辉.浅议中学体育业余训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52-53.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田径训练;教师;学生;措施

田径训练在提高学生耐力等方面作用和意义重大,并且当前很多的家长都希望学生在体育训练的方面可以有一定的特长,而初中阶段作为体育训练的关键期,抓好该时期的田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非常关键。

一、新疆地区学生田径训练现状分析

(一)田径训练场地及器材现状调研。

在初中田径训练中田径的训练场地是最基本的、最低的保障,如果田径训练的场地不够平整、或者是杂物比较多的话,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就非常的容易受伤出现意外事故,尤其是那些年龄相对较小的初中生,他们的心理及生理尚未成熟,所以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带来不能泯灭的创伤,甚至会对之后的训练产生影响。从当前来看,新疆地区初中的体育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很多初中院校都修建了全新的田径塑胶跑道,并且为田径训练还引进了训练器材,但是这在场地和器材方面当前新疆地区的初中仍旧存在着场地狭小的问题,这就使得很多学校的田径训练无法正常的进行。

(二)田径项目布局现状分析。

从新疆地区初中院校所开展的田径布局情况来看,其中长跑、中长跑项目占到了100%,跳远、跳高项目占到了80%以上,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新疆地区田径项目布局基本上都集中在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一些田径项目当中,实际上这与初中院校的田径场地及器材等不无关系。另外新疆地区的田径项目训练还有着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跨栏及铁饼等项目与其它的田径项目相比就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根据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发现之所以会导致这一原因有场地和器材的原因,同时也有校领导基于安全的顾虑,这就导致出现了当前初中院校田径训练项目布局单一的问题。

(三)田径训练的时间及参与训练的频率分布。

训练员的参训率及训练实践与运动员的运动量直接相关,当前初中院校的田径训练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运动员以充足的训练时间、参训频率作为根本保障。依据有关规定,学校应该保证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每天其参训的时间应该是在2-3小时,而由于大多数的初中田径训练都属于业余训练,所以很难开展系统化的训练,其中大部分的运动员田径训练的时间都在每日1-2小时之间,并且每周的训练时间为3-5天,从这点来看学生的训练频率及参训时间相对还是较为合理的。

二、影响当前新疆地区学生田径训练效果的原因分析

近些年来新疆地区参与体育中考的考生数量有所增加,而在这其中考生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体育娱乐的条件也相应的得到改善,青少年参与锻炼的机会相应的增加。那么根据上述对当前新疆地区田径训练现状的分析,笔者深入的开展调研,发现了影响训练效果的原因主要来自下面几点:

(一)文化课成绩对学生田径训练效果的影响。

从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目的来看,很多学生并不是对田径运动有很大的兴趣,也不是基于爱好而进行的,而是为了中考和高考能进入一个好的学校而参加的训练,但是参与训练之后学生就必然会在日常中更加重视体育训练,而在这些常规训练当中田径训练是最为常见的,所以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就会减短,所以会影响到其文化课成绩。而一旦文化课成绩降低,学生就会有更多学习压力,也就会影响到田径运动时间,在训练当中也会影响到其心理,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的现象。

(二)家长对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支持程度的影响。

为了考试而参加田径训练实际上很多家长对其持的是反对意见,甚至有些家长是明确反对的,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的加重,最后就会对其训练产生影响,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由于承受过多的家庭压力不得不中途放弃田径训练。

对于初中院校来说学校领导更重视的是文化课的教育管理工作,所以不管是在田径训练场地、器材,还是在训练安排等各个方面都不够重视,这就会导致田径运动的基础设施落后等现象及问题的出现,最后使得田径训练效果不理想。

三、提高初中田径训练效果的措施

(一)依据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初中阶段的学生反应比较快、灵活性较高,并且身体处于第二次发育的高峰期,所以该阶段针对初中生的发育来看应该将重点的田径训练放在跑步及力量的训练上,同时该阶段的学生每天都需要进行柔韧度的训练,这就需要依照每个运动员自己的真实情况去制定出田径运动的计划。

(二)做好学生的文化课教育工作,排除学生田径运动的后顾之忧。

初中体育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同时还要兼顾到文化课的成绩,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体育特长生的压力要更大,所以付出也更多,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体育生体育成绩上去了,文化课成绩却非常低,并且这种现象正如本文的调研结果一致,是比较普遍的,那么要想做到二者的兼顾,就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为了体育生能够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端正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目的和态度,要对学生明确体育训练的艰辛,同时需要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和任务。

2.体育训练固然重要,但是现在更高学府招收的体育生不仅仅是体育人才,更应该是全方位的人才,所以每个体育生都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要合理的进行二者时间的安排。

3.体育训练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在训练当中要保证一定的度,不能让学生因为训练而感觉到疲惫,如果学生感觉到疲劳不仅会影响到体育训练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训练后的文化课复习。

(三)不断改善新疆地区初中院校田径训练的基础设施。

首先要改善其训练的场地及训练的器材,这有学校在硬件条件上改善了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初中体育生参与到田径训练当中,其次作为初中的田径训练员则应该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提升自己在田径教学中的水平,因地制宜的去进行训练场地及器材的合理性安排。

总结:

当前初中院校已经修建了田径塑胶跑道并且为田径训练引进了新的器材,而当前初中阶段的田径训练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中,田径运动未能得到均衡性的发展。其中文化课成绩、家长的不认可、学校的不重视等都是影响初中生田径训练效果的因素,而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训练上依据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在处理文化课与训练之间的关系上要做到统筹兼顾、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做到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左茜颖.河南省中学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02).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全世界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当中,田径运动是普及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它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门项目。但是,我国在田径运动方面的训练水平上长期停滞不前。这主要在于对于田径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方面未能合理安排。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田径训练强度 训练量

田径运动既是全世界普及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学校体育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门项目。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其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根据学生特定的身体、心理成长期,调整相关体能训练项目[1]。但是,不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常常把握不好这一点,导致学生的训练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安排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使体育教学能够合理地进行。

一、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

所谓训练量,是指完成运动的距离和时间,而训练强度则是指完成运动的速度。这两者一旦在分量和侧重比上产生变化,则会对训练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比如,若训练强度降低,则训练量会随之增加。例如,一个短跑运动员若训练强度减少30%,则训练量就会增加3倍以上。这就等于说,训练强度减少了,运动员的跑步距离就会增加好几倍。然而对于一些突破性的体育项目来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训练效果打折扣。比如对于长跑运动员,如果将训练量增加而把训练强度降低,那么就有可能造成训练难以取得突破,从而使预期的训练效果难以达到。反之,如果把训练强度加大而将训练量减少,那么受训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会突然间出现紧张,严重时甚至引发疾病。所以,掌握好科学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便是至关重要的了。

二、如何正确的安排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传统的体育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比例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神经系统易疲劳,身体潜能难以发挥出来,不仅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还容易给学生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2]。因此,正确的安排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是进行体育田径训练时必须注意的要点。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的安排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呢?

三、科学地安排田径训练计划

对于体育教师来讲,在制定训练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当做到差异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也要充分地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身心发育特点,来科学地安排田径训练计划,科学地为他们设置训练内容。教师要反复进行钻研,把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最佳比例,制定出具有高度可行性的、适合于开展田径训练的教学模型。

四、在对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安排上要注意“度”

教师要依照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科学比例,来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一方面对于训练的强度和负荷要适当地高要求,另一方面对训练量也要有所保证。此外还要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专项训练,把专项训练的具体内容同训练强度结合起来,按照适度原则进行有机安排。因为专项训练在对学生意志力、速度以及力量的培养上,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进行专项训练时,不要“一刀切”,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在力度和强度方面做出有差异性的安排。

五、在对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安排上要注意结构性

前面说过,在对训练强度的安排上,要结合到每个学生分别的不同情r。因此在对训练计划的安排上,也要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化,训练强度要做到适中。如果训练强度不足,则开展训练的预期目标不容易达到,同时学生也会感到劳累。但如果训练强度超标,则很容易造成学生受伤,甚至给学生留下终身残疾。

所以,注意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结构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不能跟期末考试差距过大。也就是说平时的训练就要按接近于期末考试的标准来进行。此外训练量还要保持稳定,不要变化过大。

六、在在对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安排上要注意分类

对于学生来讲,除了在身体状况方面存在差别之外,还分别在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方面有着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类,这样才能更有的放矢地把握每个学生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类的手段有几种组合与班级组合两种。其中,集中组合是让学生先统一接受田径运动技巧的传授,然后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对其进行分组训练。班级组合则是让不同的班级共同进行田径训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

七、结束语

作为最基础性的体育运动训练科目,田径运动一直是各级学校进行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要想提高田径运动的效果,就要正确地的安排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使学生既保证了充足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又能够在教学环节当中,充分地结合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做到因材施教,使田径训练方案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田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8-0083-04

An Analysis of Restricting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L evel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eam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 le

XIE Yu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 39, Anhui China)

Abstract: as a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sports team in th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an important path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 ire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s statistics, etc. the paper makes comprehensive a nalysis on the negative aspect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sp orts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ome regions of China (six provinces a nd one city). And it takes highlevel sports college teams in Anhui province a s an example in hope of providing some tangibl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 f highlevel sports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institutions or high education; highlevelsports team; restricting factors

学校体育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体育人 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 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1986年原国家教委倡导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以来,普通高等学校 积极响应,招收高水平运动队,使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国家 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招生政 策、学籍管理、运动训练的实施及其就业安排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为普通高等学 校进一步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09年全国有235所普通高校招收高 水平运动队,其中165所普通高校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图1)。其中华东六省一市有73 所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其中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队一共有51个普通高校(图2);安徽 省一共有7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其中只有三所高校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图3)。

由于高水平项目较多,本研究仅选取田径项目来进行研究,试图通过一个项目窥其一斑 ,了解高水平运动队建制过程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安徽省有七所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 动队,其中有三所高校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队(表1)。

安徽省普通高校早在1986年就开始招收高水平田 径运动队,至今已经近二十几个年头,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创了“体教结合” 的先河,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也为安徽省竞技体育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在 安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省份里,发展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 统工程,其发展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就华东六省一市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 队的73所普通高校基本情况与安徽省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和解读制约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 平田径运动队一些制约因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华东六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福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以及安徽省普通高校的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本研究中把华东六省一市(除安徽省)的高校统 称为省外高校。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论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文献资料。文献主要来源于各种书籍、中英文文 献电子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原文库等。

1.2.2 专家访谈法就普通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对专家进行面谈或者电话访谈。拟访谈专家为:教育学专 家3~4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人员6~7人;教练员8~9人;运动员10~11人。

1.2.3 问卷调查法就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制的有关问题设计专家、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管理人员 问卷。对华东六省一市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调查,分别设计教练员问卷200份,运动员问卷400 份,科研及管理人员文件180份,一共780份问卷,收回607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52份。

1.2.4 数理统计及逻辑推理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思维形式,对现有理论和观察到的现象 及所获得的实际资料进行了逻辑处理。对所掌握的数据,利用Spss 13或者Excel2003等统计 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论文的研究提供论据。

2 制约安徽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经费投入较少,场地设施建设相对不足 经调查研究,发现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年投入在2~8万之间,运动员年均费用 800~1 200元/人,而省外高校年均投入主要在4~8万之间,年约费用2 000~3 000元/人 。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 《关于高等学校课余训练试点工作评估方法》 中有关规定,高水 平运动队运动员年均经费投入应为4 000~5 000元/人。按照这个标准,许多省市包括 安徽省 在内的许多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投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由此可见经费投入的问 题严重影响了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从而影响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训练质量难 以保证。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投入主要是依靠学校投入,其他依次为企业赞 助、自筹经费、行业体协拨款以及其他来源(见图4),而事实上主要依靠学校投入,是不 现实的,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学校往往不会在学校体育上投入很多资金,这就导致了 许多学校高水平运动队,难以维系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另外,安徽省50%的普通高校的场地设施只能满足部分田径项目的训练需求,少数高校 竟然没有正规的田径塑胶场地。田径运动项目各子项目较多,对场地与训练设备要求不尽相 同,像一些危险性较大且场地要求较严格的投掷项目如标枪、链球等项目就无法开展,从而 使田径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受到影响,不能均衡发展,一些具有优秀潜质运动员人才难以达 到充分的挖掘。

2.2 培养目标不明确,项目布局不合理,体教结合不紧密运动训练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选材、训练、参赛和管理等要素的整合,不能 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实行封闭式训练,校际间交流非常少,许多资源不 能共享;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的仅仅为了完成学校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只注重眼前利 益,甚至拔苗助长,因此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损害了学生的健康。

高校田径运动的项目布局是指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重点发展的田径子 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合理的规章制度,保证优秀的青少年田径人才能参加一些比赛并能 顺利地进入高校并完成学业。因此要对项目布局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学会取舍,这样才能整 合有限资源,使得高校的田径项目能健康的发展。

安徽省普通高校与省外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平均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图5 ),有些项目的设置比较接近,例如短跑、中长跑、跳远等项目,而有些对场地项目设施以 及技术动作要求比较苛刻的项目如3 000 m障碍、掷铁饼、掷链球以及竞走等项目安徽省就 没 有开展。就安徽省普通高校现状而言,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软硬件设施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布 局,本着适度、可行的原则。把短跑、中长跑、男女400 m栏、女子100 m栏、铅球、跳远、 三级跳远、跳高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在此基础上发展竞走、标枪 、铅球、链球、撑杆跳高 等对场地要求相对较高的项目。

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的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始终是一对矛盾,如果不能解决好,必然 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效果。在解决“体教结合”的问题上,许多省的高校都采取了 一定的措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许多高校降低本科阶段学科的及格标准;另外还有许多 高校采取了降低或者减免学分的措施。这两种措施无可厚非,确实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水 平运动队学生的学习实际困难,但是也不能以降低标准要求学生。从而忽视对学生的专业课 程学习,这不利于学生掌握其专业基础知识,势必会影响其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因此,高校 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安排好高水平运动队大学生 的学习和训练工作,使其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另外,高校之间交流的比赛制 度非公平化,运动员后备人才交流不畅通,各种信息闭塞等因素也制约了高校高水平田径运 动队科学化训练水平。 2.3 教练员、运动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高水平运动队田径运动员生源比较匮乏

教练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知识储备和实践经历等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运动员训练 的科学化水平。目前高校的教练员都是身兼数职,既要上好正常的学校安排的体育教学课程 ,也要对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训练以及参赛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因此教练员的要具有“强 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专 项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适应于运动队的生活”。而运动员是运动队工作的主要对象以及 积极的参与者,因此要具有“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品 质;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以及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制不良思 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年龄结构和职称水平也能反映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训练水平。相对其他省市而言,安徽 省普通高校教练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练员占80%,而一些高水平 运动队训练水平较高的省市田径教练员普遍在32~40岁之间。安徽省普通高校中田径教练员 中没有正高职称,其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的比例是4∶3∶1,而省外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 正 高、副教授、讲师以及助教职称的比例是3∶4∶6∶2。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与职称等级也 是呈 正相关的,是影响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安徽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 平运动队教练员的学历水平也普遍较低,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水平的仅有2人,而具有博士 学位的没有一人;而华东六省一市中的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教练员的学历结构相对较高和 合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的占46.5%,博士研究生的占7.8%,并且相当一部分教 练 员都有高水平运动队的经历,当然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培养人才的政策和激励机制有 关。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大多数能够指导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员本身也具有较高的专 项竞技水平。只有当自己积累大量的训练与比赛经验时,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项目的 本质和制胜规律,更好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从而取得优异的或者满意的成绩。

安徽省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有运动经历的教练员技术水平主要集中在二级水平上,占教练 员总数的61%,三级或无级别的占39%。而省外普通高校仅运动健将就占总人数的19%,一 级人数占53%。安徽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老师主要来自安徽师范大学(65%)和安庆师范学院(14 %)的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运动训练专业培训。

安徽省内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绝大部分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教练员培训班。现 代运动训练是一门以多学科支撑的科学的系统工程,在这种封闭的训练模式和学习环境下, 教练员和运动员很难进行科学化的运动训练。省外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绝大部分教练员 都是毕业于正规的体育学院,有的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经历过系统地专项训练并且参加过高 水平比赛,专项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经验丰富,因此在运动训练实践上,其水平明显高于安 徽省内的教练员。

运动员生源比较匮乏,我国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生源的来源主要有四个基本途径:省 市专业队退役运动员;省市专业队二线队伍中不能往上流动的队员;部分省市在役运动员; 有较高运动能力的高中生。根据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前面三种类型的生源比例远远超过第四类 人员(表2)。一般情况下,退役运动员和省市二线运动员基本上运动寿命快要结束,而 有些在役的省市专业队员仅仅在高校登记注册,不是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因此,大部分高 水平运动队的生源基本上不可能继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田径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生、省市专业队二线运动员 ,而退役运动员没有。这与安徽省的人才引进及其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安徽省普通高校绝大部分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的理 论与实践的能力有待加强。这也是制约安徽省高校乃至整个安徽田径运动的发展的瓶颈。

2.4 训练水平不高,训练效益低下,参赛效果不佳训练计划是训练目标的具体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田径运动训练的各类计划如多 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等,是对田径训练过 程进行有效控制的主要手段与工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练员都能在训练过程中,制定 训练计划,但是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科学、系统地制定规范的训 练计划。一份完整的训练计划应包括起始状态诊断、训练目标的制定、比赛序列的划分、训 练内容与负荷、训练方法和手段、训练后的恢复以及训练效果的评价与监控等几个部分组成 的一个系统。

运动员的起始状态诊断以及目标建立是实施有效控制和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对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进行访谈,只有少数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竞 技能力以及训练负荷进行诊断,从而提出相应的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训练负荷 指标。显然在这种前提下,很难进行科学的训练,训练效益极其低下。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相对专业运动员具有其特殊性,在训练之余, 在4~5a(有些医学院学制五年)的学习时间里,必须按照规定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并 取得学业证书,因此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包 括田径项目年度训练安排一般是12~4月份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6~9月份专项提高阶段;1 0~11月份为比赛期。而冬训阶段(一般体能训练阶段),正是学生期末考试阶段,因此合 理安排“学训”矛盾尤为重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安徽省普通高校建制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培养目标不很明确,项目布局没有切合当地的 实际情况,“体教结合”效果不佳,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亦读亦训”; 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投入较少,场地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 教练员、运动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导致科学化训练水平不高,训练效益低下,参加比赛的 成绩不很理想。另外,高水平运动队田径运动员生源问题,也是制约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 展的因素之一。

3.2 建议 1) “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有益补充,因此要正确地树立“体教结合”的指 导思想。2)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选择和布局田径运动项目。

3) 实行开放式管理,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完善人才选拔模式,健全训练体系,拓宽生源 渠道,保证生源质量。4) 改善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培养具有思想、业务素质水平高的优秀 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从而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5) 建立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质量的评估体系和定期评价体系。

6) 积极参加一些高级别的赛事,以赛代练,提高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参赛能力。

7) 加强对运动员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在运动员学习、训练、比赛、管理、医务监督和 营养保障等方面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2]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9.

[3]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 宫本庄.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建立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 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0.

[5] 李庆,等.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对中国传统竞技体育的参与和挑战[J].中国学 校体育,2001(6).

[6] 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协成立10周年论文汇编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C].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

[7] 周济.构筑创新平台 建设优势学科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EB /OL].moe.省略/edoas/website18/79/info6479.htm,2004.6.8.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7篇

1. 前言

田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田径课余训练对及早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田径课余训练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观察了金坛市2007年-2010年近四年的小学生田径比赛情况,归纳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对影响金坛市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全市32所小学田径课余运动训练队。

2.2 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问卷调查研究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影响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质量的因素既有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因素,也有体育教师训练内容安排、训练方法和自身业务水平的因素,又有学生自身身心、意志品质和家庭观念的因素。

3.1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因素

表1: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影响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质量的调查统计表

3.1.1访谈得知约七成的领导不重视体育课余训练,学校没有建立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只有35%的学校训练经费能落实,有的根本就没有训练经费,有31%的科任老师不支持学生参与训练。

3.1.2调查的结果表明本市32所小学中只有20%的学校有长期的训练计划,多数学校只有短期的训练计划,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训练计划。75%的学校田径课余训练都是搞“突击”,大多集中在市田径运动会比赛前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有80%的学校训练时间不固定,大部分的学校没有常年训练且训练时间是不固定的。

3.1.3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乡镇合并等原因,导致学校规模的差异日趋加大,小乡镇学校的学生数不断减少,以城市和中心镇学校为多。因此,在运动员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局限,同场竞技中人数少的学校势必会处于一定劣势。

3.2教练员的训练内容的安排、方式方法及自身业务水平因素

表2:教练员影响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质量的调查统计表

3.2.1忽视理论教学,学生不理解田径运动。调查表明有94%的老师认为理论学习很重要,但上过理论课的只有12%,组织过学生观赏田径比赛录象的只有10%。

3.2.2忽视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63%的学校制定了队纪、队规,制定过队纪、队规的老师表示迟到、缺席的现象很少;但有42%的学生表示训练或比赛中心情不好时教练没及时教育引导。

3.2.3教学内容安排传统、单一,没想学生所想。训练上容易采用“大锅饭”的标准,以提高成绩为前提,对少年儿童没有区别对待,训练科学性不强,甚至出现狠练的方法,盲目追求成绩。没有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往往昙花一现。调查研究表明只有的38%学校有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有72%的学生觉得老师安排的训练内容单一乏味,很少运用各种趣味教学方法。

3.3运动员自身身心、意志品质和家庭观念的因素

表3:运动员影响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质量的调查统计表

3.3.1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因素。访谈结果表明有75%的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反映学校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差,尤其是灵敏协调性差。由于学习的负担过重,课余活动时间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学生锻炼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睡眠是一项重要的保证,不能多睡也不能少睡,一般在10小时左右。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的学生能够达到9小时以上,长此以往对运动员的身心恢复和发展必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3.3.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因素。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明该阶段学生在训练中易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和疲劳现象,容易“偷工减料”。而重复训练法是田径训练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只有34%的学生对训练的态度表示能够乐意接受。调查还显示只有43%的学生是自愿参加田径训练的,大部分学生是教师指定要求参加的,也有少部分学生在开始训练一段时间后,会因为怕苦怕累等原因选择放弃。

3.3.3运动员的家庭观念因素。调查表明只有32%的家长是支持孩子参加田径训练的,而大部分家长都是因为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反对孩子参加训练。

4.结论与建议

4.1学校领导层的管理体制欠佳是影响金坛市田径课余运动训练水平的首要因素

4.1.1体委、教委有关部门应重新修订有关中小学体育重点项目的长远规划,特别对田径这个基础项目重点规划,不能单凭田径运动会比赛成绩论定该学校的田径运动水平。应着重考虑培养优秀苗子,建立输送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苗子为前提的激励机制,重视少年儿童的科学选材。

4.1.2我们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各年级开设体育拓展课,将田径训练纳入到拓展内容,开展田径拓展课,在学校形成良好的田径运动文化氛围。学校领导应重视每年度的校田径运动会,以此促动全校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加大对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的管理力度。体育教师可选出优秀学生加入按年级或水平划分的梯队参加训练。场地器材方面可根据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的情况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改造现有场地和器材。

4.2体育老师训练内容的安排、方式方法及自身业务水平较低是影响全区小学田径课余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的因素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8篇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要】要保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就必须将建立全过程的训练最高目标作为基本着眼点,也就是说要准确定位青少年田径训练实质,保证我国田径事业的健康发展。由此,我国要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技术、素质以及信念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 青少年;田径;训练

作者简介:崔健(1986—),男,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专项理论与方法。

,女,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育。

开展的青少年田径训练不仅能使得青少年的运动潜能得以激发,还能使他们的运动水平得以提升,从而在田径比赛中拔得头筹。教练如果想要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就必须在训练的同时,根据运动员各自的身体素质以及优劣势结合田径运动的特色制定合理的训练规划,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基本特点

从我国田径训练的人员构成来看,青少年是各国培养田径项目运动员的首要选择,在日常训练开展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田径训练的基本特点。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青少年田径训练具备以下要求和特点。

1.1要明确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主要目的

之所以对青少年进行田径训练,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青少年掌握田径运动的步骤,在他们身体机能尚未成型之前提高其心理和身体方面的技能,夯实日后训练的基础。在竞技类比赛项目中,田径训练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要培养起青少年较强的运动技能,就必须不断激发青少年身体机能的成熟和运动素质的提升。

1.2青少年田径训练要正确处理好与文化课的关系

与专业的成人田径训练不同,青少年田径训练有着一定的业余成分,所以青少年在田径训练中要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与田径训练之间的关系。就目前而言,参加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人员年龄集中在6—16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接受学校的文化课教育,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并用丰富的知识储备武装自己的头脑是他们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青少年必须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并将其运用到日常训练中,为日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1.3青少年田径训练要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

青少年田径训练项目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明显不同,所以在开展青少年田径运动项目时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青少年心理生理极不成熟,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所以他们对新技能和新要领的掌握速度都远快于老运动员。据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在6—12岁时,协调能力的提升最快,在13—14岁时,他们的协调能力已基本成熟。由此,在田径训练时,必须从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升其技能,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4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要得当

1.4.1内容方面

对青少年进行田径训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将来的训练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由此,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尽可能帮助运动员掌握较多的训练内容,从整体上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始终保持身体的协调,保证未来运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1.4.2方法方面

运动专家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难以长期将注意力集中在枯燥的运动项目中,要保证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顺利实施,教练必须积极解放思想,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入手,制定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和形式,切实减轻青少年的厌倦和不满情绪,激发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热情和主动性。

1.4.3步骤方面

就训练方式而言,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主要包括两类,即强度较高、训练量较小的训练方式和强度较低、训练量较大的训练方式。比较两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出,当训练方式强度较大时,青少年的自身水平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而且能取得预期成绩,但是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目标出发,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从整体上提升青少年的技能水平和运动素质,将青少年的长期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青少年应该尽可能选择强度较低、训练量较大的训练方式。

2青少年田径训练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2.1训练的根本应该是运动思想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参加田径训练,更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实现竞技和学习的协调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青少年运动员要学会权衡,合理分配时间。但是从我国目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来看,教练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体育训练上,忽视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过程中,教练要切实解放思想,合理安排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育训练的时间,夯实人才基础。

2.2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问题

2.2.1重视运动负荷在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突出作用

青少年运动员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有步骤的增加运动负荷,从而切实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技能,帮助其在比赛中赢得较好成绩。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就必须重视运动负荷的作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的心脏系统也处于发展不成熟阶段。由此,在开展青少年训练活动时,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青少年成长规律和身体变化情况入手,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

2.2.2青少年田径训练运动负荷的制定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运动员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能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的增加频率和节奏,而且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也始终处于增长状态,所以他们有着常人不具备的更多突出优势。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田径训练时,不能单单依靠无限制的增加运动负荷,需要从青少年的性别、训练情况以及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着手,适度的增加运动负荷。

2.2.3正确处理训练与比赛的关系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除了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以外,还要参加比赛赢得较好的名次。在具体的田径训练中,要实现比赛和训练的有机组合,在训练的过程中切实提升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战术和田径技能。所以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制定训练目标和方式,实现运动员自身特点和训练方式的完美统一,从根本上提升训练效果。

3总结

开展青少年田径训练不仅要结合运动员各自的身体素质还要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并与文化课程不冲突,从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达到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陈泷.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7):6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