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邓稼先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傅樱的人生履历,明显透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脉络——科研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作为科研工作者,她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的得力弟子,退休前从事了38年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工作,名副其实的“两弹”专家;为了成为法律工作者,她不顾高龄历经八次司法考试后终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74岁开始实现律师梦想。
很难想象,从理工类的科学研究到人文类的法律工作,都集于这位老太太一身;然而,近距离走近她,却能感受到这种跨越式人生背后的风雨兼程和辛酸苦辣。
“两弹专家”
1936年,傅樱出生于湖南长沙。16岁那一年,傅樱考上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后来在院系调整中被并入北京航空学院。
原本,傅樱的理想是做一名飞机设计师。毕业那一年,恰逢中国决定自行研制原子弹,邓稼先到学校挑选学生,傅樱有幸被挑选进了核工业部某科研所。
“邓稼先先生当时找我谈话,说这个单位保密性很高,对家人、同学、朋友都不能透露,要有当‘无名英雄’的思想准备。” 傅樱对记者回忆,“我考虑一整晚,还不能争取家人意见,想着大学期间的学费、伙食费都是国家支出,自己能成为大学生,都是国家培养的,应该报效国家、服从安排。”
至此,傅樱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科研里程。傅樱要去报到的科研所位于北京市北太平庄花园路,在地理位置上,和自己所读的北航就是相邻平行的两条街,非常近——“公共汽车两站路,步行10来分钟”。
有趣的是,到单位报到的当天却颇费“周折”,因有保密性要求,怕同学送行发现工作地点,单位不允许傅樱直接过来报到,傅樱绕着北京城坐了好久的车,甩开所有人后,再独自前往单位报到。
“创业艰难。”傅樱回忆说,当时连科研场地都没有,国家仅给了一幢旧宿舍楼,邓稼先领着一帮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学子打地基、盖房子,自建办公楼。
“那是个大冬天,晚上睡觉没有暖气,我们去医院找了一些空吊瓶,灌上开水塞进被窝,当热水袋用;白天的时候,搭了几个大棚,请了几个伙夫做饭,天空下着雪,雪花飘进饭碗,我们相互开着玩笑,把雪花当成味精。” 回忆工作之初,傅樱很是感慨。
办公楼建好后,傅樱和同事们开始了忘我的学习和工作。一周五天半看书、学习,一天劳动,半天洗衣服;晚上十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吃在食堂、住在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形成了极强的规律……
艰苦的条件磨练出了傅樱克服困难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天下午3点,傅樱和同事得到了消息,想着自己多年来的理论研究工作实践成功,傅樱的心情难以言喻。
下午5点的时候,人民日报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出了号外,傅樱和同事们在大街上疯狂地抢着号外,相互表达着喜悦的心情。
退休后的茫然
相比工作上的辉煌,傅樱的个人生活充满了艰辛和不幸。
“也许是因为我太过投入国家的工作,我没有把家庭打理好。”说到此,傅樱的语调缓沉了下来,眼睛开始红润。
傅樱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爱人是中学同学,一名军人,一年仅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傅樱工作特别忙,晚上搞科研经常12点后回家,没有时间陪爱人,双方聚少离多,感情慢慢淡化后,双方最终和平离婚。
父亲和哥哥去世得早,工作以后,傅樱把母亲一直带在身边,母女相依为命。1990年,母亲摔了一跤后,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这让傅樱的生活雪上加霜。
1992年下半年,母亲去世后,傅樱几乎失去了精神支柱,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
1995年,60岁的傅樱正式退休。之前,事业一直填满了个人的生活空间,退休后,再也没有课题和任务,整个人一下都空虚下来了,傅樱突然感觉国家已经不再需要自己了。
“起早盼天黑,那时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 傅樱告诉记者,她曾经做过一件“无聊”的事情——坐着公共汽车逛北京,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
傅樱无儿无女,母亲离世那一年,一朋友从新疆给她带回一条小狗。傅樱给小狗取名叫“凯西”,即“开心”意思,想让自己过得开心些,这条小狗陪伴了傅樱16年,傅樱把“凯西”当女儿养。如今,陪伴傅樱的,是“凯西”的女儿,傅樱将这条小狗取名为“娜娜”。
退休后,傅樱在生活上感到茫然。1996年,她南下深圳探望侄子(哥哥的儿子),侄子是深圳一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
到了深圳,老人家也没有闲着,在侄子的律所,傅樱的头衔是“行政助理”,负责整理档案和案卷归档。偶尔跟着律师出去办案的时候,傅樱负责做一些笔录,她感觉律师办案这项工作非常有趣,之前没有接触过,像“看电影”、“听故事”一样。
“以前的生活,非常单纯,家和单位,两点一线,常年从事纯科学研究,和社会基本上少有接触;豁然接触律师行业,感觉像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傅樱这样回顾。
侄子有一个朋友叫王玉梅,就是现在北京王玉梅律师事务所主任,在侄子的介绍下,傅樱和王玉梅成为了好朋友,这为傅樱日后从事律师工作埋下了伏笔。
一次闲聊中,王玉梅讲起自己如何为一个因正当防卫而被冤枉的“杀人犯”洗去罪名,如何让一个上市公司为800元的电视机败在老百姓的手里……王玉梅的办案故事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傅樱。傅樱鼓起勇气问了一句,“我能当律师吗?”
王玉梅的鼓励和肯定让傅樱萌发了报考司法考试的念头。
八次司考之路
1998年,是傅樱人生的分水岭。这一年,国家取消了司法考试年龄的限制,62岁的傅樱在深圳第一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昨日,学校组织去看了故事片《天赐》。它是威海导演孙宪和他的团队历经7年拍摄的一部关于一只黑尾鸥成长的故事片。讲述了一只黑尾鸥由出生到长大的艰难历程,期间父亲被鱼钩钩住,就消失了、大哥被毒蛇咬死、二哥掉下悬崖、母亲在翅膀折断后跳下悬崖。它是孤儿,经历过生与死,但他又是幸运的,几次都逃走了,最后成长成一只能经历风雨的海鸥。在观看过程中我在想,为什么上天对它如此的不公,将所有的磨难都强加于这个幼小的生命上,但等到小鸥翱翔于大海蓝天中时,我终于明白,原来生活经历的磨难才是上天赐予我们飞向成功的一双隐形的翅膀。
邓稼先曾说过:“当困难来临的时候,如果你惧怕它,它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如果你奋勇前进,困难就会被你踩在脚下。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面前,一切生命显得很渺小,但在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险恶的社会环境的不懈抗争过程中,生命又是那么的伟大。
记得小时候,我学荡秋千,刚坐在上面就摔了一跤,我就不敢学了,决定放弃,妈妈鼓励我不要放弃,我又重新有了信心,一次又一次,我都不知道从上面摔下来多少次了,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后来终于学会了。现在,每当我看见秋千,我都会想起那时学秋千的时候。不要惧怕困难,要勇敢面对它。
初一:me不乖
一、学习内容要有目标
这是开放性学习的前提和目的。开放性学习,并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每节课都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为此,教师首先要读透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然后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换句话来说,不管学习内容怎样开放,都要有学习目标且不能偏离学习目标,要不然开放就会变成杂乱无章,语文课就会变成杂烩课、拼盘课了。因此,学习要有针对性,要有目标。
二、学习内容要丰富多样
1.基础知识学习的丰富多样性
语文最基础的知识就是字词。那么字词的学习,怎样才能丰富多样,让学生有兴趣去记,而且记得牢呢?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寻找规律,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有这样一句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句诗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木兰的英姿飒爽,又写出战事紧急,是文中的重点语句,在测试中经常以默写题的形式出现。可学生经常写错“戎”和“度”这两个字。“度”字写成“渡”字比较好纠正,提醒学生这句诗写“过山”不是“过水”,所以“度”不加“氵”,强调几次后学生就不再弄错了。但还是经常将“戎”误写成“戍”。“戍”指军队驻守边关,而“戎”指军队军事。采用相近字形识别法来记,“戎”是“绒”的声旁,把“厂”看成鸡鸭的表皮,而“、”看成它们的绒毛,一半在皮肤里,一半在外,所以“、”在边上,一边讲解一边书写。另外,我还把“戊”和“戌”这两个相近的字拿来一起比较,最后归纳成简单的一句话: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这样,学生就把这几个容易混淆字的字形、字音很清楚地区别开来。
2.课文内容理解的丰富多样性
语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人认为“生活即语文”。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课文内容。还是以《木兰诗》一文为例,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时,并不局限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一句,而是让学生联系全文和生活经验,说说木兰代父从军的其他原因。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他们一边从书上找答案,一边小声议论,最后各抒己见。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有的说因为木兰父亲太老了,有的说因为木兰弟弟年纪还小,有的说因为木兰的姐姐出嫁了,还有的说他们家重男轻女,怕弟弟去了绝后,等等。对学生的这些丰富想法,我都一一作出肯定,然后引导他们归纳出木兰善良、孝顺的优秀品质。又如,在教学《邓稼先》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讲解文中的“吊古战场”时,我穿插讲一些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1980年探险罗布泊失踪,以及中国探险队寻找他的尸体的故事。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作业布置和批改要多样性
新课标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容教学上,也体现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上。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差别,所以无论是简单的字词抄写、听写,还是背诵、默写,或是作文,都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分层次对待,千万不可为了省事图方便而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布置作业可分为必做、选做和附加作业这几种形式,并落实到个人,避免能力较强的学生偷懒,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作业产生厌恶或恐惧心理。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是一个为了梦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对于某种现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凡事都有两面,这仿佛是大自然的规律。
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秉着决不放弃的信念最终到达了自己梦想的彼岸,虽死而无憾,可见它的恒心如高山一般伟岸,如奔流的海洋一般势不可挡。虽然最终的代价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它无疑是成功的,信念的力量是死亡不可阻挡的,梦想无价,成功无价!并非只有安逸地活着才是作为一条鱼或者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真理的灯塔永远散发着不灭的光辉,指引着人们摆脱黑暗走向光明。然而真理是无数先辈不畏艰险在经历了无数次实践后得来的,真理光辉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血泪人生,有无数追求真理的先辈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对真理绝对忠诚的态度,没有不畏艰险的顽强毅力,是不会走完这条探求之路的,是不会成功的!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核工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邓稼先。他没有在死亡面前选择放弃,没有在当时恶劣的情况下选择畏缩不前,所以才有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他是我们无数奋斗之路上的人应该学习的榜样和骄傲。
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耳边响起,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旋律,更应该听到乐曲中所进发的强烈的生命力,以及贝多芬对于生命和音乐的无限热情。贝多芬用他的顽强毅力和无限热情,向世界奏出了震撼人心的最强音。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就可以踏上永恒之旅。
出生日期:1976年5月27日
身高:176公分
体重: 65公斤
血型:A型
代表作品:《美人天下》、
《隋唐英雄传》、《君子好逑》、《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醉》等。
郑国霖的名字听起来可能会有点陌生,而在银幕上面的郑国霖更是让人十分眼熟,却又说不出名字。跟很多男演员一样,郑国霖打磨了许多年。最近凭借《美人天下》里面的精彩演出,厚积而薄发,让观众记住了这位经常出现在荧幕上的熟面孔。
这次郑国霖在《美人天下》里面饰演皇帝李治,这位腹黑的皇帝时常游走在正邪之间,这对一位演员的演技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反复无常的李治,倒是十分有着帝王心术,外在是老好人,但心中的算计从未显露出来。其实作为一位帝王,他腹黑一面让人会觉得他很有心计,很决绝,似乎心中根本不存在任何情感。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善良和细腻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为了百姓。这样角色的反差也让他整个人物变得很特别,一面是正义的化身,一面又有着邪恶的行为,令人印象深刻。
《凤凰生活》:当初怎么会想踏入入影艺圈?
郑国霖:一开始是纯粹的兴趣,觉得当演员很好玩,都是大明星,帅哥美女什么的。后来得知TVB全国招生,上万人报考,只招十几个,上海地区也有,当时就去报名了。我刚开始觉得很好玩,因为那时候我比较好动,觉得可以演一些挑战性的东西,或者很新奇的东西,我喜欢这些,做演员很好玩,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我觉得很好玩。所以我就会踏入到这个行业,但是慢慢的我就觉得原来这一行是很辛苦的,但是能学到多,能赋予你的东西真是很多,自己可以在实践中不停地学到东西,而且你会碰到不同的对手,不同的环境。
《凤凰生活》:年青男演员比较难出名,这么多年打磨你是这个感觉么?
郑国霖:我觉得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拍好每一部戏,当下没想那么多。刚出道的时候也还不错,后来有可能种种原因,没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或者没有实现自己的一些追求,那段时间有可能很浮躁,但是现在好的我也经历过,不好的我也经历过,相对来说心态很平稳,我觉得自己现在是成熟了。
《凤凰生活》:近年来你的角色一直很多变,是否在有意识的给自己转型?
郑国霖:其实一直都有多尝试角色的想法,但还是刚才说的那样,需要积累。因为每个角色都有其内涵,比如李,邓等都是有血有肉真实存在的人物。想去演好他们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很难办到的。我在没有达到一定积累的时候不会去碰,不会轻易尝试,所以其实也没有刻意的去转型,只是时候到了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凤凰生活》:最喜欢是那一类的角色?古装、时装还是武装?
郑国霖:相对于形式更在乎细节,希望能演出一些把人物刻画得十分细腻的角色。其实无论古装还是时装,都有过瘾的地方。像古装可以骑马打仗,武装可以体会到不同人物的气节,时装的话能体验到不同的感情。这些演起来都是十分过瘾的。现在选择的机会还是比较多,但是我相信一定有这样的角色让我想,因为我会突然间眼睛一亮,感觉就是他了,有些东西你说不好,不能说一定要规定出来。
《凤凰生活》:那让你感觉印象最深刻角色是哪个?
郑国霖:《隋唐英雄传》里面的李世民,因为从那个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自己有粉丝了,也有人开始关注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个角色印象很深刻。当然其他角色如李明瑞,邓稼先,李治等等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角色。他们都是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像李明瑞是一个敢做敢为,身负民族大义的男人,这类硬汉角色也是我之前没有尝试过的。还有像邓稼先,在他身上有太多的奉献精神,为国为民不负众望。还有李治,这个人的个性非常纠结,很有挑战性。每一个我都很喜欢,不喜欢我不会去演。抛开一切,比如说客串也好,我所有演过的不管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都是喜欢才会去演的,而且我觉得自己开心。
《凤凰生活》:那在李世民、李治之间你更喜欢哪个角色?
郑国霖:如果是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的话,那当然是李世民。但是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李治这个角色更让人觉得精彩。李治是一个极其纠结的人,有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干啥,但同时他的所作所为都十分有目的性。他这人有着两面性,在人前或许他是一个受武则天控制的皇帝,但其实是在企图控制所有人,他十分的腹黑、有主见。
《凤凰生活》:但历史上的李治显得窝囊且妻管严?
郑国霖: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武则天太耀眼,后世人过于关心武则天,让他的光彩被夺去。而李治其实是一个明君,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版图是最大的。这个戏中的李治有可能是颠覆性的,而且他的性格比较明显,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可以为自己的天下牺牲一切,包括爱情。这个东西就是去到一个极致,反倒是更好的一件事。
《凤凰生活》:那你现在对于事业有什么野心呢?获奖?
郑国霖:拿奖的话,如果说不想那是撒谎,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做好的自己,多尝试一些形象,多驾驭一些角色。我既然选择做一名演员,不能说不希望自己到达一个什么位置,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的话怎么会奋斗呢?
新教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德。
我在导学八年级下册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哀》第3目深刻的启示时,设计了这样两个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问题一:若拜占廷帝国皇帝与中国的唐太宗相遇,太宗皇帝会对他说些什么?问题二:若拜占廷帝国皇帝遇到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天皇,他们又会如何进行交谈?
对于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我们听课老师都很期待,特别想知道同学们会得出怎样的结论来。
学生看了课文和问题后,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的交换意见,气氛慢慢活跃起来。老师也走近学生,有时停下来与学生一起交流。老师看了一下时钟后说,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毫不示弱,一个接一个地各抒己见。我和听课老师后来记录了其中几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同学们就问题一的回答是这样的。甲同学认为:“唐太宗会对拜占廷国皇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国君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乙同学的回答是:“唐太宗会对他讲一个‘水煮青蛙’的故事,然后劝拜占廷国王要有忧患意识。”丙同学讲:“唐太宗也许会对他说君为舟,民为水的典故,作为国君要懂得节约,爱惜民力,把虚心纳谏等治国方略传授给他。”老师归纳说 :同学们的回答很有道理。大家对“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忆犹新,同时也对古老的拜占廷帝国皇帝奢侈享乐生活给予否定,对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原因加深了理解。给同学们掌声。针对问题二有同学这样回答:日本天皇会先吹捧拜占廷国皇帝,对拜占廷帝国的繁荣富裕羡慕不已,拜国皇帝听了很高兴,然后就提出要向拜占廷国学习,派遣使者来拜占廷帝国学习。拜国皇帝也就高兴地接受。老师听了高兴的说,你们都有外交潜能。
无独有偶,我在导学八年级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中第2目“文学的基石”时,首先针对古希腊悲剧做个铺垫,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了课文知识后,又和同学一起简述《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接着老师还补充了同学们熟知的社会热点事件。老师说:同学们,有报道称,广东军人邓益龙救落水者而逝;博罗罗阳一中学生结伴到东江游水,一人落水后,同伴施救,结果5人溺亡。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帮助别人而牺牲自己就叫悲剧吗?同学们对施救行为又有何看法?一女生说:“老师,我认为救人牺牲者是愚蠢的。我觉得有能力才施救,无能力就不要施救。”此观点立即引来几个同学赞同,此时老师并未得出结论,只是微笑着鼓掌。老师接着问:还有何看法?一个男生说:“我认为施救要考虑社会价值,如果救一个老人,而让年轻的人牺牲了就不值了。”老师对大家说,张XX同学的发言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则报道,一个名叫张华的大学生跳进一个粪池救起了一个老农,张华自己却牺牲了。同学们惊讶地“啊”了一声。有的说不值得的,也有说了不起的。老师微笑着问:“这是悲剧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悲剧!”老师接着说:“对生命的价值同学们有自己观点,请同学们放开思路,再讲讲看法。”课堂的讨论更激烈了。李同学接着说:“若按张XX的说话,救一个比自己年轻的生命就认为是有价值,他这是以剩余的生命长短来衡量人生的价值的大小,生命是不可以用长短来衡量的,他的回答是不合常理的。而且,我们还不能确定这年轻的生命以后对社会是有益呢,还是有害的。”同学和老师都笑了,并热烈地鼓掌。老师接下来说:“刚才听了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老师很高兴,老师也受益匪浅,同学们的认识不浅啊!(鼓掌)”老师继续说:“我也想发个言,谈谈我的看法,大家想听吗?”“想。”老师说:“所谓悲剧是人们在与苦难、挫折相拼搏时遭到失败的结局,但人们敢于拼死抗争的精神和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家认为为了别人利益而勇于牺牲自己是悲剧的一种模式。同时也可认为是生命的升华。同学们对生命的认识有不同都很正常。大家认为对施救也要讲策略、技巧、不能盲目施救,要量力而行,防止更大的悲剧的发生,这种看法老师非常认同。而大家对生命价值的讨论,也有不同的见解。我们的社会给了郑益龙们应有的荣誉和评价。再比如像、、邓稼先等等,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和思考,祝愿我们大家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探讨
审美教育也可以简称美育,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并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事物。那么,学生的审美教育从何而来,初中语文教学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名篇,是浩瀚如云的文学星河中璀璨的明星。这些作品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志趣和节操,令人感悟至深,能使读者获得美的教育。那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呢,本文将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运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中的美
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设计精当的导语,更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状态。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笔者就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祖国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让我们领略初春的欣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带领我们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细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去体验一下春的美妙吧!”这样优美的导语,使学生的情感马上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了“欣赏美丽春天”的审美状态中。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触自然界的美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绘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文章,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那样栩栩如生,具有活力。比如写春天的作品,朱自清先生的《春》堪为典范,绘尽了人间的春景。文章通过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赞美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而写冬天的佳作则可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代表,文章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又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爱。既有自然美又有社会美,就更有韵味和感染力。学习这些课文,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作者的文字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为语文老师,在教授这些课文的时候,就要运用幽美的语言语调,生动的教法,可结合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现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自然界的美。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体会社会中的美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以丰富而形象的人和事给学生社会美的享受教育,也启迪学生们去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努力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写尽了邓稼先为祖国“两弹一星”所作的突出贡献,人物的信念理想献身精神一览无余。而高尔基的《海燕》则以物喻人歌颂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坚强斗志。这些感人的形象唤醒了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其实,生活就像个万花筒,真假美丑时刻都在上演。怎样识别真善美?怎样颂扬美和善抑制恶和丑?初中语文教材选择了许多富有教益的作品给学生以启迪。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社会美。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索接收知识,而学生的思索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合到一块去,这就需要借助提问进行引导。但提问不能是乱问,必须有合理而科学的安排。例如《小桔灯》一课,就可根据前述教学目标编出以下导读提纲:(1)课文通过小姑娘的故事描绘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它反映了哪两个方面的社会情况?(2)课文怎样从所叙说的社会生活内容中刻画出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由于有这样一个导读提纲,师生就能纽结在一起进入共同的思维空间,并且能使学生在这种思考的反复训练中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运用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中的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一些作品不乏展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表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内容美主要表现为作品的形象美和意境美。形象应具有典型性。所以课文所选都是一些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的美的典型人物形象: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邹忌妻、妾、客的赞美(比城北徐公美)来表现邹忌的外形,用敢于进谏来揭示他的内心。一个内外皆美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中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主要表现为结构美和语言美。通过结构美和语言美展现作品的形象美和意境美。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具体表现:周敦颐的《爱莲说》紧紧围绕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组织材料,论述十分紧凑,通过牡丹与菊的反衬,突出了莲卓尔不群的风格。语言美是中国语文的最大特色,它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如周密的《观潮》一文,短短两百余字,既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又写出了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本领。
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能只会单纯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对于深层次的艺术美体会不到。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和感悟这种艺术美。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讲解,把这些艺术美剖析出来,让学生去体会去品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北宋时期司马光曾这样告诫人们。正所谓: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课题。而语文课堂则是实施德育最佳场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好育人工作呢。下面就教学实践谈一谈体会与感受。
一、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1、体会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籍的文章,他们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山水如画的《三峡》;《与朱元思书》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激情。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阅读、感悟文本,积聚道德正能量。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以自己为中心,缺乏给予与奉献、不懂得感恩、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教材中也不乏这方面的思想内容。如《邓稼先》、综合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就能在无痕中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品格,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怀,坚强的意志。
3、崇尚榜样,进行理想教育。如今身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常常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常胸无大志,理想缺失。例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理想。在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感受古人的远大抱负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理想不是个人贪图享受,而是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为人类谋福利。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鲁迅毅然弃医从文,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救国救民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启发引导,学生增强了理想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在总结归纳中进行德育教育。总结归纳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同时也使思想得到升华。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生字时,总结归纳汉字的形声、会意等构造特点,既可以突出华夏先祖的聪明智慧,又可在无形中增长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感受方块字独一无二的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学习《马说》一课时,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让他们讨论:首先问:“你是否想成为千里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又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千里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问:“如果你无法成为千里马,怎么办?”同学们顿时陷入了沉默,接着一阵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起手,说:“虽然如此,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最佳的状态,积极地学习生活。”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随即总结本文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如何更实际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教学完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后,我结合本单元的课文给学生总结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
5、利用成语故事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典型的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比如我用一个故事教育学生要懂得诚信: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一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故事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般的教诲。
二、在书面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写作不仅能培养写作技巧、文字功夫,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在选择作文题目时,除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我注重选择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文题。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受到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有泪水有欢笑,写得真实感人。例如话题作文《比较》,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在作文批语中我常结合学生文章的中心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对学生进行道德的宣教。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在实践活动我用《我学会了……》为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为了完成这个实践活动,学生需事先动手做,再思考如何介绍,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克服困难的品质,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如让学生出一期手抄小报,当小导游介绍自己游览过的点,大量的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情趣,诱发了创造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感悟、体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塑造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表达一份份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