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上网的利弊作文

上网的利弊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上网的利弊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网的利弊作文范文第1篇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存问题

1.完全应试思维

事实上,写作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但实际上中学生往往是将写作当成任务,并无较多快乐感,归根究底,是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造成学生形成了应试思维,普遍认为写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得高分,这严重不符写作本质。不过就教师和学校方面来说,现阶段还无法完全摒弃应试思维,因为我国教育现状是要接受更好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即升学考试。然而,应试思维完全是为了写作去写作,只会使学生思维僵化,产生厌学等情绪,最终失去写作兴趣。

2.忽略作文评讲

通常情况下,写作教学包括指导、写作、批改、评讲四个环节,即先介绍如何写作,再反馈学生写作情况,给出提高意见。相对而言,写作教学中最需要的环节即批改、评讲,只有反馈及时恰当,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有效改进写作弊端。但从教学中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批改评讲方面尚有不足,特别是评讲方面。由于写作教学属于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语法、布局等各个方面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同时工作量较大,不易找到合适的着手点。因此,部分教师为避免耗费时间精力,往往会省去评讲环节。

除此之外,将过多时间用于写作前指导,在批改中投入大量精力,却忽略评讲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有效反馈。比如,作文质量高低如何?什么地方需要提高?该如何提高?作文中有无思想闪光点?等等。还有的教师尽管已经意识到评讲的重要作用,不过由于评讲方法缺乏目的性、系统性,较为单一笼统,仅仅是朗读两篇质量稍好的文章,让其他学生多加学习即可。诸如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制约初中作文教学效率提高。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1.适当放宽,张扬个性

对于相同事物,学生的感受思维不同,且观点态度存在差异。针对此,教师安排作文任务时,要适当放宽写作话题,给予其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空间,进而使其产生想写、愿意写的情绪。比如众所皆知的事物――互联网,学生对其均有了解,但他们却有不同的用途和利用程度,若要学生讨论上网问题必定是相当激烈。因此,教师可给出写作主题“关于上网的三两事”,让学生立足于自身经验,阐述对上网的感想,如:上网有害学习,容易降低学习成绩;或上网不仅能开阔眼界,更能结交朋友,益处极大;或上网是双刃剑,利弊由其自身决定等。针对相同问题不同学生必然见解不同,这也是其思维成长的表现,故教师要引导其表达个人感受,以降低写作难度。

2.加强评讲,提高质量

作文评讲必须明确主题目标,比如作文首尾技法、审题训练等内容,要立足于细微之处,不断攻破。同时还要通过朗读实现作文提升,包括班级竞赛、小组朗诵,并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使其获得共同提高,而教师也要积极指导评价,以增强学生朗诵能力。最关键的是合理组织交流讨论,创建班级作文展示基地,借助激烈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其在展示中进行自我加强与反思。此外,则要注意其再创造、朗读倾听等能力培养,进而全面提高其语文能力。

例如,某次期中考试作文主题为《我的校园生活》的记叙文,作文满分为50分,但批改完考试试卷后,一名平常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获得了45分的高分,这名同学是以之前作文评讲课中,奶奶到校接她回家的片段为基础,写出的这篇高分作文。并且,在之前的评讲课上,针对该同学的作文,全班学生均有给出修改建议,也让她将作文修改得越来越优秀,被班内其他学生所借鉴。通过这一事例可知,作文评讲并非教师的一言堂,更要为学生创造交流机会,采取朗诵等形式鼓励全班学生参与其中,以实现教师指导、生生交流的目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及时创新作文评讲方法,先告知学生大致流程激发其兴趣。比如,以“围绕中心选材”为朗诵主题,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组内作文朗诵,再讨论作文选材有无围绕中心,且提出合理修改建议。紧接着,组织作文朗诵竞赛,由各组代表朗诵组内已修文章,这里需与修改前的做对比,阐述修改效果及目标等。然后,邀请学生干部担纲活动主持与筹划者,且由学生参与评分,明确本次活动主题“忆往昔之班内作文朗诵大赛”。

上网的利弊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话题作文是一种崭新的作文形式,它是用一个“话题”来引出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自己创见,带有自己思想与情感特点的作文。话题作文给学生以很大的写作空间,但这绝不意味写作时没有限制,能否紧扣话题,是话题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面对话题,我们又应该如何入手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给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归纳。

一、看导语

考生要想准确审题,顺利写作,一定要认真阅读导语(提示语)中的材料,读懂它们。这对确定合适的切入口非常重要,是构思的关键。导语不仅在内容上有提示,往往对写作角度也有暗示。如,2002年山西太原中考试题的引文“世事公平不公平,衡量的砝码是人心。我们曾经历过公平与不公平,我们也曾公平或不公平地对待过别人……”题目要求同学们用“公平”为话题作文,不少同学不假思索,大都写的是自己经历不公平遭遇。少数细心的考生则审题仔细,抓住“不公平地对待别人”这一句子,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角度。同等情况下,这类文章评分往往偏高。

二、析话题

话题作文的内容虽是相当宽松的,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并非是没有限制的,并非不要审题。实际上《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要求作文要“符合题意”,也就是符合“有关材料” “话题” “注意”三个部分的要求。那种置材料不顾,另立话题,节外生枝的做法,肯定被视为“跑题”,作文肯定得不到高分。

如何寻找、确立合适的切入口则是关键,我们首先要认真地研读和分析有关文字材料,调动思维,适当地将话题限制,使之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如:200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的话题是“压力”,对“压力”通过限制,可以分解出若干个“小话题”:(1)学习的压力(2)父母、亲友、老师、社会的压力(3)新世纪给我的压力(4)生活中的压力(5)动物之间生存竞争的压力(6)新科技带来的压力(7)欢迎压力(8)拒绝压力(9)压力变动力(10)压力利弊谈……这些“小话题”的产生过程,既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对我们在作文审题方面是否具有敏捷性、变通性、准确性、深刻性的检验。这一步实际上是针对话题作文宽泛的特点,要求考生采取化大为小,大题小作的切入技巧,不至于行文时空洞无物或“隔靴搔痒”了。

三、定文体

考试要求,作文问题不限,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确定文章体裁也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方面,不限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确定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根据所选素材和表达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

四、选形式

话题作文中,形式是否新颖,对作文取高分也起一定的作用。在作文中 ,可以写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书信、日记、寓言、童话、相声、戏剧小品等。说明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较为生动;记叙文可以采用小标题;议论文可以从一种较新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话题作文一般不限制体裁,这样就为同学们选取更为恰切的文章形式提供了方便,所以在写文章时,我们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文章的选材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

五、拟标题

俗话说 “看文先看题”“题好一半文”,可见题好是何等重要。自拟标题其实也是对学生拟题能力的一种考查,有的考生将“话题”作为标题,实乃下策。作文拟题一般有几种方法呢?

(1)在话题前、后或同时加上适当的词。

如《我第一次上网》《“网”事如风》

(2)不用话题中的词语,但是拟题与话题有深刻的联系。

如《救救孩子》(反映中学生沉迷网吧的现状)

《月光下,一只孤独的老虎》(反映环境保护的重要)

(3)巧用电影电视、名文名著、古诗古词、歌曲等为题名。

如《因为有了你》《一往情深》《不能没有你》《同桌的你》

《对我,你是最危险的存在》( 台湾杜国清诗名)就可以当作话题“朋友”的题目。

如《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你在他乡还好吗?》《我祈祷》《好人一生平安》《只要你过的比我好》之类来给“祝福”为题。你若借助这些“名题”至善发挥,那么你的文章将会蓬荜生辉,光芒四射。

俗语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牢扣话题,拟好标题,这对于增强全文的魅力,突出全文的主旨和线索都有很大作用。总而言之,体现凝练、新、美特色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对你的文章一见钟情的。

六、立主旨

话题作文运思到此,就无异于命题作文了。多向思维,大胆创新,展示个性就可以写好话题作文。新,是见解新颖、深刻、走出平庸。它有两个含义:

(1)角度新,从别人未涉及或少涉及的领域去写。

上网的利弊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手机 变堵为疏 暂代保管

在信息化、网络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校已无力拒阻手机洪流涌入校园。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13年1月份,我国手机用户达11.22亿户。在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的作用下,以及手机普及的智能化、低端化的刺激下,大量高中生甚至小学生都加入手机一族,即使在苏北农村高中,随机抽样一个班的调查显示,拥有手机者已达70%。如何对高中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已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前校园手机的普遍现象入手对高中生手机的用途和有效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一、高中生配备手机的用途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也丰富了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

1.携带手机方便与家长、老师联系。

家长普遍认为,给孩子配备手机一是方便联系,二是心理上有安全感。现代社会较为复杂,孩子出门在外万一遇到什么特殊情况怎么办?给孩子配个手机,感觉就像护身符似的,家长心里觉得安慰踏实。

2.利用手机学习。

部分学生认为,许多学习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手机中供学习使用。例如电子词典、计算器和各科电子版的学习资料等,都可以为高中学习提供帮助。

3.利用手机交流和扩大交际圈。

现在高中生活压力很大,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同龄人通过手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释放压力,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和老师沟通的苦恼,维护心理卫生,同时能在狭窄的地理空间内获得较广阔的交际空间。另外,智能手机具备浏览网页的功能,学生能更广泛地接触社会、掌握社会信息。

4.利用手机走进网吧。

随着电信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无需上网吧就可以直接在学校里随时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在线游戏、看电子小说、下载视频,甚至查阅不良信息等。

5.利用手机谈情说爱。

现在高中生早恋现象非常普遍,手机成了他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工具和最好媒介。通过手机传情、谈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一切时间、一切地点的谈情说爱。特别是通过短信的方式,更隐秘,且更加方便表达无法当面启齿的话语。

6.利用手机考试作弊。

有了手机后,一些学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玩手机上,一到考试就一筹莫展。部分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发短信求答案,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和作文范文,这样不仅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破坏了正常考试竞争的公平性,而且对学生的品德造成了冲击和腐蚀,从而影响了学风,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7.利用手机调外援。

在农村中学携带手机增加了学生与社会不良青年的往来概率,可能造成学生上当受骗。个别学生在学校和同学一有矛盾,就联系对方“帮忙”,造成学生间产生纠纷甚至打架斗殴,给校园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高中生携带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弊端,现实状况表明弊大于利,因而要最大限度地消除手机给高中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高度重视对学生手机有效管理的探索。

二、手机有效管理策略

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合情(获得高中生的认可和配合)、合法(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确保管理到位效果显著,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研究发现,学校对高中生的手机管理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明确制度,宣讲贯彻。

科学的管理制度利于学校的管理,学校需合理制定校规。为了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良性运转,有必要明确制度,规范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师的认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学期初或必要的时段利用班会、校园活动等进行大力宣讲和引导,让学生知道手机的利弊,解除学生的思想症结,营造人人监督、文明使用的良好氛围。

2.提供通讯服务,家校联合。

学生在某些时刻需要和外界正常联系,学校应完善通讯设施,保障学生正常的通讯需求,并且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可在学期初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讨论学校处理手机的依据和做法,取得一致的看法,从而减轻学校工作的压力与阻力。

3.细化师德建设,以身作则。

教育学生要从教师做起,要细化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能使用手机,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应规范使用手机,做好学生的表率,上课期间不玩手机、不带手机或调至静音状态。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手机行为,利于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和纪律观念的形成。

4.引导教育,变堵为疏。

作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不能阻止高科技给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革。对手机这种新生事物,应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它,辩证看待手机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要在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时,强化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让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5.班会辩论,增强免疫。

班会是德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可以有计划地举行一系列有关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利弊、手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辩论,增强学生对手机的免疫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处理好手机问题。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发短信。短信内容要健康,对象要适当。发短信要掌握“度”,不要过度沉溺于短信,以免影响学习和健康。

6.夜间检查,个别教育。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主要在晚上利用手机上网QQ、玩游戏、看小说、发短信、谈情说爱等。现在学校宿舍安排教师值班,教师可加强夜间检查,减少学生晚上使用手机,使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提高学习效率。对晚就寝后仍然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列举实例进行教育。例如跟他们谈谈睡眠不足的危害,有的学生晚上玩手机使睡眠不足而出现头晕等症状,甚至有的学生晕倒死亡。这样使一部分熬夜玩手机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症状,产生畏惧感,减少手机的使用。

7.信息干扰,失去功能。

调查发现,学生主要在宿舍和考场使用手机,学校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对这些场所开启手机信号屏蔽仪,使手机不能使用,手机没有用武之地后,有的学生可能不带手机,有的学生可能减少甚至不用手机。

8.暂代保管,程序公正。

有律师分析认为,学校出于管理的需要,可以限制学生带手机,但是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不能没收,更不能摔毁。高中生虽然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只要学生取得手机的途径合法,学校就没有权力剥夺学生的合法财产权。尤其要把SIM卡还给学生,因为SIM卡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通讯消费等。

总之,学校应该有效地对手机进行管理,多与学生交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健康、积极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上网的利弊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语言;利与弊

随着网络的普及,它的衍生物――网络语言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言语交流。很多人对网络语言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中国的汉语语言的规范与发展,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文字的表达、书写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一种现象的产生与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它的存在?下面我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网络语言的出现这一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优势

1、标新立异 、耳目一新。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通过把字母、数字、文字重组、强拆而达到令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前者如 “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 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

2、简单明快,拒绝规范。在日常的书写表达,我们通常都需要用很多的词语才能把我们的意思表达清楚,而网络语言就克服了这个毛病,毕竟在网上聊天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费用,时间。所以网民们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特殊字符表情达意,以人脸为轮廓,象形的创造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正视、侧视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如:“^_^”(微笑)、“*_^”(挤眉弄眼)、“(@@)”(童心未泯)、“:―”(高兴)等等。这些可爱又生动的字符组合给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的生气和实在感。

3、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网络使用者呈现低龄化、高学历化。这样的人群就决定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的特。网络语言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其独特的语言体式和风格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词语、数字、字母图形、音韵和中外语言的内涵延展、脱义和综合转换运用上,表现在句式的简短、倒装、创新和省略上。像“GG”“MM”代替了“哥哥”“妹妹”;把“去”说成了“克”;“冲浪”被赋予“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活动”的新义;“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因其形态丑陋而被借用来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

4、幽默诙谐、 形象生动。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谐音超越了单一语言或方言的界限,只要语言的语音相同或是相近,就可以进行谐音替代,如:“斑竹――版主”,“ICU――I see you”,“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也可以用一连窜的数字来表达,如:“886――再见”,“065――原谅我”,“200――爱你哦”。这些另类的词语,很符合中国当代青年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

正是因为网络语言有上述所说的各项优点它才可以如此流行。当然,我们也要运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网络语言,它在给人们带来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尤其是它对规范汉语的运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端

1、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网络语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词语意思容易转换,如“菜鸟”这个词最初是指初涉网络的人,后来泛指对于任何领域或活动只有粗浅了解的人;“K”字母原有骂人、扁人的意思,但用在游戏的聊天中也有了让别人动作快点的意思等。由于没有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一些不良人士利用网络制造不健康的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蒙受阴影,特别是影响青少年的文字写作,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能力也强,造成在作文中出现大量的老师家长看不懂的网络语言。而且,网络语言的构词造句又很大的随意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不理解。因为离开了网络,网络语言就如同无水之鱼。

2、网络语言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

不管网络语言有多么的创新,多么的便捷,它始终只限于在网络世界中使用,一旦离开了网络,它就形同无根之木,没有存在依据。但是,现在网络语言被很多中小学生变相的利用,特别是在写作文上,有些网络语言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一旦运用在作文之类的写作上,看不懂的人就觉得牛头不对马嘴了,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没有注重文字结构的严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中国的汉字是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筛选而留下的精华,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庄重而威严,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象征,网络语言与中国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网络语言经不起推敲,因为它没有历史,网络语言一旦纳入汉语的体系,就会乱了语言文化的阵脚,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汉字的发展。

3、粗俗泛滥 ,不利于社会的道德建设。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

上网的利弊作文范文第5篇

针对自身水平和复习阶段选择网络课程

《求学·考研》:目前网络课程种类很多,比如英语就有很多种,“冲刺班”“强化班”“考前高分班”等,考生应该如何选择呢?

甘源:学生应该针对自己的水平和复习阶段来进行选择。各种班型的名字已经对学习阶段进行了提示,基本上是“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模考点题班”的渐进的过程。我建议考生最好是报“全程班”,如“英语全程”“政治全程”“数学全程”等,这些课程既有基础讲解,又配有相应的练习,同时还有最后的押题和点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选择辅导班最重要的是看品牌,就跟选手机一样,买iphone和山寨品牌,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选网络课程也是同样的道理。考研的机会成本很高,如果不能一次考上,那么对考生的影响是难以衡量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慎重。

《求学·考研》:目前各种各样的网校都有网络课程,无论是收费课程还是免费资源,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考生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呢?

黄祯祯:只有自己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自己。现在市面上网络课程特别多,我建议考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机构的资质。了解机构成立的时间、背景、资质,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专不专业,这些非常重要。比如搞中小学辅导的去搞考研,搞英语的去搞专业课,肯定有问题。2.师资。一个课程的好坏,看的是授课的老师,不要光听各个机构宣传这个老师是命题组的,那个又是名师,这个还是阅卷组的。因为现在很多信息不是特别公开,所以很多信息会有一定的包装成分在里面,眼见为实,耳听为真,我建议大家去体验老师的试听课、体验课,包括考研大讲座,考生可以感受一下这个老师的授课方式是不是适合自己,课堂效果是评价老师的关键因素,而不是看各考研机构喊的口号。3.机构的服务。考生在选择课程前,最好当面咨询,看看咨询师是不是专业,程序是不是规范,前期的服务是不是规范,有没有做性格、考研竞争力等测试,只有经过前面一系列环节,咨询师才能给出适合考生的产品。一个机构有没有经过这些专业的环节,都能体现该机构是否专业,是否贴心。由于接下来一年都要在这个机构进行实地学习或者网络学习,他们的服务水平、责任心、专业程度都直接决定了你这一年复习情况的好坏,所以亲自去体验、感受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是网络大发展时代,更多同学愿意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不愿意跟着大部队一周七天东奔西跑地上课,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路上,考生更多选择抱着电脑,以DIY的模式随时随地学习。

“精”胜于“多”,合理利用免费的网络课堂资源

《求学·考研》:现在网上有很多免费的考研资源,考生在使用免费资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甘源:目前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考研资料,考生要注意的是,资料不是越多越好,不要迷信资料战术。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一定要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能够对自己复习有帮助的资料。资料在于精,而不在多,网上一些粗糙的堆砌文字的资料其实对复习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只会扰乱视线,消耗宝贵的复习时间。往往那些的资料比较有逻辑性的网站上的资料会比较好,考生一定要注意甄别。

新东方在线有不少经过整理的资料,很多基础性的资料都是免费的,比如考研词汇是可以免费下载的,已经开发了app、安卓应用等,可以下载到手机上,另外像真题、常考热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总结等都会免费共享,模拟题也会有部分是免费共享的。

类似考研全科入门必读班、择校定向规划课程、考研热点话题这种定时上传的免费视频,讲解比较活泼、精细,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对考研常识及个性化备考方案了然于胸。

《求学·考研》:跨考网校有一个“跨考考研大讲堂”,里面有不少名师的讲课视频是免费的,“大讲堂”是公益性质的吗?会定期举办吗?

黄祯祯:考研大讲堂分两类:1.录播,录好传上去。2.直播课堂YY,可以和老师互动,考生感兴趣可以关注。直播互动,每个月会公布课表和具体时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兴趣进入课堂和老师进行交流。

跨考考研大讲座是跨考网校举办的针对百万考研学子的免费的公益活动,定期邀请业界名师录制对考生有帮助的各个阶段的整体的教学课程,比如基础、强化、冲刺、关键环节,比如英语的词汇学习方法、翻译学习方法、语法学习方法、考研常识等,包括心理辅导等考研全程考生所关注的所有的知识点、盲点。我们的微课是免费的,同学们可以关注跨考网校网址的考研大讲堂,课程更新会比较及时,特别是关键阶段,比如大纲解析公布前后,更新频率会特别高,希望这个免费的资源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方向细分,网络课堂针对性越来越强

《求学·考研》:新东方在线为什么会专门开设一门针对艺术类考生的网络课程?

甘源:一般艺术类考生公共课基础会差一些,虽然考研划线时,艺术类的公共课要求会低一些,但是对于艺术类考生来说要达到考研要求的标准还是很不容易,而且艺术类专业的总分一般要求都很高,如果公共课能够取得高一些的分数,就会整体提升总分,对考进理想的院校很有帮助。因此我们针对艺术类考生开设了艺术生辅导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大幅度提高学生公共课的水平。

现在不只是公共课,针对艺术生的专业课也是新东方在线考研辅导的一个亮点,例如音乐学、曲式、和声等内容均由业内最资深的老师主讲,可以彻底解决考生遇到的共性问题。

《求学·考研》:针对不同考生的不同需求开设网络课程,是不是网络课程发展的趋势?

黄祯祯:目前网络课堂越来越细化,针对的人群越来越细化。比如我们主要针对两类考研人群开设网络课程,一类是跨校跨专业的在校考生,这里的跨校跨专业考生既包括跨专业不跨学校的考生、跨学校不跨专业的考生,也包括既跨学校又跨专业的考生,针对他们打造的课程有精英计划课程,包括专业课一对一、封闭集训等,有全程的班主任辅导老师督学,让跨校跨专业的考生和本校本专业的考生站在同一个起点。另一类是在职考生,这个群体大约有20~30万,跨考打造了网校通关版,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畅学,在职考生往往复习时间比较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复习,而网络课程刚好具备不限时间地点的优势。

《求学·考研》:专业课的复习令很多考生感到头疼,而且它比公共课也更细,能不能也通过网络课堂学习?

黄祯祯:可以。事实上,专业课方面的辅导一直是考生的需求,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参加面授课程,所以开设专业课的网络课程尤为重要。统考和非统考专业,热门与冷门专业,都要开设课程,常见的统考专业课如会计、计算机、心理、法硕等,热门专业课如经济学、新闻管理学等都开设了网络课程。

利弊并存,网络课堂是一把双刃剑

《求学·考研》:网络课堂授课老师和授课内容与实地辅导有什么区别?

甘源:内容在一定比例上是一样的,因为都是针对大纲要求、按照考研命题规律来设置的,但形式不一样。一般老师上课的时候多少会言及一些题外话,而网络课程老师授课内容会非常紧凑,基本都是有效信息。而且针对特殊阶段,网络课程会推出不同的直播课程,比如“作文点题10小时”,针对英语作文可能考到的热点,对考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地面上老师一般不可能拿出这么多时间来专门讲作文热点。

《求学·考研》:网络课堂和实地课堂相比有哪些优劣势?

甘源:网络课堂和地面授课相比,优势很多。首先,网络课堂形式更灵活,集听课、答疑、资料下载、社区等于一体,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其次,没有了场地等诸要素的影响,使得课堂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程的价格,对考生来说更加经济实惠。再次,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以打破当地的资源限制,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目前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是北京、江苏、湖北、辽宁、河北、山东、上海等地,有些省份名师的地面辅导课程就很少甚至是没有。好多名师都不可能深入到二、三线城市去实地授课。但是网络课堂就打破了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限制,使不能到资源丰富地区听课的考生有机会听到名师的课程,选择业界最权威的老师的课程。最后,地面辅导往往是一次性的,老师讲过去了,就不可能重复再讲,而考生很难时时刻刻都聚精会神,多少会有遗漏的地方;而网络课堂在课程有效期内是可以反复听的,比如2013年考研的网络课堂的有效期到2013年1月31日,在此之前,考生都可以反复学习。另外网络课程也更精准、更紧凑,有效信息更多,比如英语基础,老师面授可能只讲3天,网课却有115个学时,约90个小时,把词汇、语法、长难句等都详细讲解。再就是,订购了网络课堂,订购的同学不用的时候,可以让其他同学使用,虽然我们不鼓励这种方式,但是它也是学生节省资金的一个方式。

但是,因为网络课堂是没有人监督的,完全靠学生的自制力来学习,自制力差一点可能就会走神。地面授课老师对学生对有一定的监督作用,有时候还会针对学生的听课反应,临时做出调整,使讲授的内容更适合学生,网络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黄祯祯:网校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专门的高清演播室,用专业的录课设备,请最专业的老师讲授。以前一些机构的网课是对面授课堂的录制,那样可能有噪音、板书不清楚等问题。专门录制的网课就不存在这些问题,画面更清楚,内容更细致,听课效果会更好。面授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网课则不会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对学生来说比较便利,但对老师的要求则会更严格,要求老师讲得更为细致,师资往往也选择考研业界最好的老师。

《求学·考研》:目前在地方院校,常常有一些视频班,很多学生集中在一个大的阶梯教室里,远看以为是哪位名师在讲座,走进去却发现大家都在对着大屏幕看视频,对此,您怎么看?

甘源:这样的课程,往往效果不怎么好,首先是没有老师地面辅导的互动交流,其次也不能像网络课堂一样反复收听,夏天的时候我看到一些课堂上有的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建议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尽量通过网络或者地面辅导的方式来学习。

《求学·考研》:最近有一个调查叫“究竟什么杀掉了你的工作时间”,调查发现人们有64%的宝贵的时间都是耗费在浏览无关网站上,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的时候,会不会也无形中增加了他们浏览其他无关网页的机会?

上网的利弊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合作学习 运用

一、开展合作学习的事前准备工作

合作学习方式要想得到有序的开展,就必须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合作学习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否则,合作学习的开展会在毫无秩序、毫无条理的条件下进行,那么势必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

(一)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分组,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5—6人一组,分组时,要依照“异质”分组原则,一个组内应该融合了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的混合小组,切记不可“同质”分组。如果我们将成绩好的学生分在一组内,那么这个小组与其他小组肯定会产生重大差距,而那些全部都是差等生的小组,会觉得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意思,而且跟其他小组相比,自己显得相距甚远,导致小组成员失去信心。在一个“混合组”中,每个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优等生可以指导差等生学习,差等生可以有所进步,辅助优等生的工作,而中等生亦可以从差等生和优等生身上学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各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小组之间有了公平竞争,各小组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二)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做好了分组工作后,就要明确各组员的分工和职责了。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不明确各组员的职责,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小组成员工作秩序混乱的局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优等生“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自己的观点,差等生却无所事事,一味的依赖于优等生和中等生,自己只想着“坐等其成”,或者是有些差等生想要“开口”,却又没有“开口”的机会,而且他们也觉得自己说的话没有力量,久而久之,就变得不爱发言,不积极发表意见。这样的合作学习毫无意义,完全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为了避免和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要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做好各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各组员的职责,要保证每位成员做到“各司其职、各管其事”。例如,在一个小组中,要设置一位小组长,小组长来安排各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哪位同学负责搜集整理资料、哪位同学负责记录等等。在分工时,可以有意识的改变学生的传统习惯,让他们敢于尝试全新的工作,敢于挑战自我,比如说,那些性格内容、不爱说话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做最后的发言陈述工作,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敢于突破自己。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锻炼了自我,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以挖掘学生潜能为目的,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以讨论为基本形式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哪些内容是值得讨论的,哪些内容是不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在教室的心里,应该有一个“度”,教师要拿捏好这个标准,确定好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合作学习变得有意义,充分发挥起强大的作用。

(一)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所需要交流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对教材知识产生了疑问时,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听取他人的意见,解答自己的疑惑。事实上,初中政治是非常适合合作学习模式的,因为初中政治中,有许多问题是需要学生进行交流的。比如说,“你受到过挫折吗,能说出来让大家听听你是如何度过的呢?”“你获得过赞美吗?能否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喜悦呢?”“你喜欢上网冲浪吗?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生去交流和讨论,与其让学生单独回答这些问题,倒不如开展小组合作讨论,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有大大提高。

(二)涉及评判的内容

初中政治教学,涉及到很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途径可供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具有讨论意义的内容。当学生很难独立作出抉择时,可以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听取他人的建议,从而选择出最优方案。例如,“判断一种行为是否为正当防卫?”“我国现在已经逐渐富强,可是为什么还说我国没有实现全面小康呢?”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小组合作还解决的,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确定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三)值得探讨、质疑的问题

初中政治教学任务重、内容多,但是教学时间是很有限的。要想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要加快教学的步伐,尽量在一节课内教授更多的知识,但是合作学习是需要占用很多课堂时间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话,势必会造成学时不够,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局面。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选取一些值得探讨、学生有所质疑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当学生接触到一个新问题时,会发现这个问题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库产生了思想上的撞击,与自己潜意识里的意见不一致,这种“新问题”就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疑问,对问题有个深入透彻的认识,对这一知识点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非常必要,但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合作必须要突出其必要性,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我们只是针对那些有必要进行合作的问题来开展合作学习;其次,合作学习要突出其实效性,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具有实用意义,合作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

参考文献:

[1]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与开放

上网的利弊作文范文第7篇

一 、学生口语交际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口语的要求是:“口语交际做到语言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使对方理解。”然而在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有以下口语交际方面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金口难开”,害怕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面红耳赤,态度紧张,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有的性格内向,在生活中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一些活动中,缺少沟通、协调能力而影响活动的质量,等等。正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句诗“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远而口不逮”。这种状态影响师生交流信息,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形成学生口语交际状况的原因

(1)应试教育重视读写能力的检查,造成教师教学重读写、轻听说。(2)口语训练的目的不明确,训练的力度和时间不够,基本上停留在教材的口语训练内容,缺乏科学的评估检测。(3)学校所处区域社会环境,方言使用较多,良好的语言习惯不能形成。(4)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5)学生上网时间较多,网络语言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东西不叫东西,叫东东;祝你快乐,叫猪你快乐等等。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2]。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的渗入影响学生语言规范的使用。(6)课外及社会活动较少,口语交流锻炼的平台缺乏。(7)城市化、信息化和网络加快生活节奏,学生接受口语训练受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

三、加强口语训练是时代的要求

首先,口语训练是社会发展和成长的需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在交际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其次,口语训练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达形式,口语训练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口语训练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评估性和批判性。所以强调读写能力的训练而不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是不全面的。著名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在20年代初出版的《新著国语教学法》中的“国语要旨”认为“话法本来比读法重要些,而且要用在读法教学之先”[3]。

所以应清楚认识到口语训练即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智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训练能力是时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四、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

第一、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首先观念要更新,既要使教师深刻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每个学生成才的需要,又要让学生知道将来走向社会离不开口语表达。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做人处事的能力。”[4]“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社会交际表达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实施教学中必须重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与学生达成共识,大力提高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二、加强阅读,拓宽知识

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将随之提高。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

第三、营造环境,提供平台

学校是学生一天活动的主要场所,应积极鼓励学生在校园内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锻炼、展示的舞台。如举行“普通话大赛”、“讲故事比赛”、“演讲赛”、“辩论赛”、“口头作文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不要拘泥于少数的几个人,越是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越是要鼓励其参加。

第四、示范引领,潜移默化

首先,教师规范的语言表达,是培养学生口语的最好示范。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语气、语调,都可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要先说好话,要以身作则,提倡说普通话,促进口头语言的规范化。在课堂教学中力求简明、通达、顺畅。教师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在听说教学中实行合理有序的师生角色转换。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情境口语交际练习,对于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第五、拓展空间,探索形式

语文教材安排了口语训练内容,应立足这些内容的训练,并要认真研究,认真施教,要讲透口语表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发音、重音、停顿、语调等知识,以及一些手势、姿态表情的表达方法。要求做到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自然、连贯、流畅、得体、适度,贴近生活。符合时代潮流话题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如留守现象,成长的烦恼,网络的利弊等话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新闻媒体中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有关减负问题,如何创新问题,西部大开发,甚至是中东形势等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培养责任感,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每册教材一二课时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拓展训练空间。如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找阅读教学与听说活动的结合,探索以听说带读写,以读写促听说的路子。作文教学可采取口头作文的形式,既训练写作,又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课余时间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能起到训练作用,如演讲、辩论等。

第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口语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它需要一个长期坚持并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系列训练说话能力。可以从扩句造句开始,逐步扩展,从简单的句子到复杂的句子,从一段话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复述课文内容到根据课文进一步辩论、讨论;从课内的教材到课外的阅读赏析,逐步扩充内容,加大容量。学生有了较强的表达能力之后,可以参加社会调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社会生活中的词汇非常丰富,是语言的发源地,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使口语表达能力有质的提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摒弃庸俗,不健康的语言及不符合语言习惯的语言,进一步提高分辨能力。

第七、构建机制,激励评价

一是建立阶段性评价,动态地评估检测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情况。二是建立结果性评价,以便及时发现教学上的不足和问题,提供调整、改进的信息,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从教材的读写篇目和学生熟悉的人和事中,选择适合口语交际的内容,拟定话题,将学生分成小组,采用角色朗读、课文演讲、短剧表演、专题演讲、专题辩论等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评,实行等级制,评价检测一方面能检测学生听说能力和听说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对听说教育有引导、激励的作用。

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古梁传》)话虽说得有点绝对,但从中可见说话即“能言”的重要性。总之,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王玲.黎锦熙的“国语要旨”对当下《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上网的利弊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三环节任务驱动法

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谁漠视了信息技术谁就会落伍!在学生已学会信息化生存的时候,教师如果还是固守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显然就不合时宜了,教育教学工作自然应当主动融入其中。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的议事日程。2012年末教育部确立了首批56个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域和350所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单位。我校荣登教育部确定的首批350所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单位行列并承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课题。

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优质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我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教学与管理双轮驱动”策略,大大加快了步伐,稳步推进。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工作的进程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如下。

2005年前,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视机终端与学校主控室连接。建立了校园网及学校网站。4个计算机教室,学生成绩实现计算机统计及评估。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普及性及专题信息技术培训。

2005年每个教室就配备了多媒体一体化教学设备,装备了2个语音室,4个网络教室。

2011年9月学校给全校教职工配备联想笔记本电脑。2012年启动了计算机阅卷系统。每个教室配备了多点触控电脑。

2012年底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350所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单位”,并承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课题。

2013年4月包头一中成立“教育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办公室。

2013年11月包头一中录播室投入使用。

2013年10-12月,在高一年级九个学科开展第一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课观摩与研讨。

2014年1月1日学校全面应用数字校园综合平台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014年4月给一线教师配备E人E本手写多功能移动办公系统,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更加方便快捷。

2014年4月,在高二年级开展第二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课观摩与研讨。

二、学习摸索、总结提高,努力探索适合高中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可行之路

为什么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和信息技术有什么关联?又如何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这一系列问题在我们实施课题之前,在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中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或者说没有进行过系统认真深入的思考。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其量停留在使用PPT 的水平上。而对于触控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互联网、微信、微博、QQ群、云技术、几何画板、慕课、翻转课堂等与教学的有效融合考虑甚少,做的更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这个命题真正走入我们的视野是从2012年我们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开始的。我们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了三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课观摩与研讨,教师们深切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魅力。在改变、改革、改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对学生有再认识,和谐了师生关系,同时从多层次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素养及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摸索初见成效。

通过摸索,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的基本方式呈现为:“三环节任务驱动法”。教与学的过程形成一个链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学习,而是把教学看做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有机的过程: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如果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划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因此把它称作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的“三环节任务驱动法”,见图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的基本类型如下。

1.实验探究型

如生物“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老师把演示实验做成微课,课上展演。学生按小组分别利用网络等媒体查阅资料,完成同一知识的不同类型实验。制成课件,课上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拓展。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这是一个相当历练师生的过程,其实也真正体现了学习的魅力与真谛。

2.课题研究型

如数学“统计中回归分析的应用”。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相当长时间里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形成报告,做成课件,课上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拓展。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教师的灌输;多了学生的思考,少了教师的讲解。在这样的充满兴趣的课堂,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把传统一带而过或流于形式的数学应用课,变成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科学思想及锻炼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大舞台。

3.技术应用型

如数学的“利用几何画板研究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的研究“。基本教学流程是师生围绕几何画板这个软件的应用,老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培训,掌握其功能及用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给出不同的研究问题进行研究,做成课件,课上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拓展。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效果好。

4.网络结合型

如语文“人生的境界”、“学做一个人”、“春夜宴桃花园序”。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指导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知识,利用QQ群、博客、说说等同组交流,形成结果或写心得感悟等,再发在QQ群、博客、说说里,课上老师选择其中优秀的同学说说、博文,通过读取(避免直接联网或受网络运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截图等方式与大家分享,播放音视频片段,形成共鸣。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课后拓展、延伸,完成教师任务或自学,发表在QQ群、博客、说说里,继续与师生交流。再如政治“收入与分配”、历史“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地理“自然灾害”。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教师要求,利用网络分工查阅、收集、汇总并整理资料,并初步确立小组研究方向;教师再根据每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确定小组主题;小组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深入论证本小组主题并制作成展示课件;最后课堂呈现小组研究成果。课后拓展延伸。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

改变了教学方式,翻转了课堂,

有力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1.三环节任务驱动法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双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反思。以学生为主体反映在“课前”:就是学生根据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或安排提供的任务,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上”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成果及遇到的问题,师生质疑、释疑,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三环节任务驱动法”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2.“三环节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新课程教学目标及学习原则的达成

“三环节任务驱动法”呈现的课堂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则,高效地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态度三维目标。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师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师只是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除此之外,学生的创新、实践、动手能力、表达交往能力、倾听理解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由此而辐射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班级凝聚力等都有所提高,真正体现联合国提出的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

3.“三环节任务驱动法”的课前预习、准备,课后反思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翻转了课堂

学习的时间、空间、地点、内容、方式等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材、学校、教室、教师的传授,把学习回归到一个理性主动参与体验的状态。让学习形成发散性、辐射性的倍增效应。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生动活泼,体验学习的过程,虽然有点累,但累并快乐着。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体会、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师或学生的空间,师生可以互访,并可以实时交流沟通。如语文网上假期阅读作文博客,就是属于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方面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的几点思考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观念转变比做课重要

众所周知,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网络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与茫然。因此,“融合之道”在变观念,欲变观念必先培训,培训之要在明“技”用。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观念转变要把握几项原则

一是要与新课程接轨;与教师培养结合;与教学改革合拍;

二是要创造条件实现硬件支撑,并总结完善,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本末倒置。不搞表演,不作秀,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如果教学理念不创新、教育方法不改进,只是把电子白板当黑板、把PPT当板书,一会儿上网查询,一会儿小组讨论――如此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不仅参与者索然无味,于教育教学效果而言,可能反倒是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