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数除法课件

分数除法课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分数除法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分数除法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少小学生对分数除法的实质及运用理解不透,导致数学学习困难,拉大了数学成绩的差距。如何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以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分月饼的教学为例,分析设计教学步骤和内容,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

分数与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较难为学生所理解的一个教学难点,这部分内容承接了之前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内涵,并能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真正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后,能够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通过实际教学道具操作,使学生理解3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3的与1的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及具体难点解析

1.从简入难地引入问题

利用课件出示一块饼,提问:把这一个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引导学生说出每份是四分之一块,板书出1÷4和,并让学生重点了解除法算式和分数表示的区别。继续提问:这里的是把谁看作了那个整体1?小组讨论,分析,回答问题。让大家观察板书,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明白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具体的数量。

2.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如果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月饼的四分之一,每一份是多少块?提问,板书出算式:3÷4。拿出圆形纸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四张,让学生亲自剪一剪,再拼到一起看一看,看看结果到底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提问:几种分法,每个人能分多少?学生回答并用纸板演示过程。第一种分法:按照3个月饼,均分4份,每人一份,把每个圆形纸板各分为4等份,然后每个纸板拿其中的一份,三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是完整纸板的。第二种分法:把三张圆形纸板叠放到一起,同时剪成4等份,拿出其中重叠的一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占完整纸板的。对两种方法做出比较,将两种方法下的纸板拼接好,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发现是一样大的,都是整块纸板的,也就是说,每人能分到个饼。

3.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按照两种不同的分法,3个月饼的就是个饼,而1个月饼的也是个饼,即:3的与1的相等。使学生体会到分数的表示具体数量的含义。

4.课堂内容结束时进行总结,巩固练习,课后拓展和延伸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分数和除法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多个具体问题的分析计算。课堂内容结束后,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巩固练习,并鼓励大家思考一个数除以分数,如果这个数是分数而不是整数怎样计算。

三、教学心得体会

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认真进行备课及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多地增加直观演示,利用各种教学道具,课件、图片等直观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在进行新知识内容的讲解时,要合理地提出疑问,巧妙地进行引导,结束讲解时,要及时全面地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同时,还应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习不单单是对已有知识的熟练掌握,更是发现新问题并努力解决的过程,所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关键。例如,在上面的实例中,我们不但要为学生讲清楚课本知识的内涵,更要鼓励大家积极地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并进行发散思维,思考学习内容中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怿玮.如何活化小学数学学习活动[J].东方青年:教师,2011(12):79-80.

分数除法课件范文第2篇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准确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小学数学领域中,百分数的应用是一块重要的阵地,这部分知识不仅重要,而且做题时非常容易出错,因此,这节课我们就来专门研究百分数的应用。(边说边板题)

二、基础知识复习

1.练习找单位“1”。师:同学们还记得解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吗?生答:找单位“1”。师:请看大屏幕:(演示多媒体课件)。比一比谁的眼力好:(找单位“1”)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0%。②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二成。

2.师生小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0%”是和的中间的“女生人数”是单位“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二成”比和增加中间的“去年”是单位“1”。

3.巩固练习(大屏幕出示):找准单位“1”。①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②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33%。③用水量比上个月节约了15%。④《少儿百科全书》九五折出售。

三、复习解题技巧

师:单位“1”我们能准确找出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还要会利用它(演示屏幕)。简单应用你知道吗?生:①求百分率,用除法,单位“1”作除数。②单位“1”已知,用乘法。③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

四、实践操作

1.简单应用(一步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只列式、不计算)演示大屏幕出示下列习题:①养殖厂有白兔500只,黑兔300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百分之几?(500÷300)②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有40人,航模兴趣小组的人数是音乐小组的90%,航模兴趣小组有多少人?(40×90%)③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有54人,是参加球类比赛的人数的50%。参加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54÷50%)

2.进一步探索两步计算的题目(学生先独立试做再全班交流),演示屏幕出示下列习题。你能解决难题吗?①养殖厂有母鸡1500只,公鸡300只,公鸡的只数比母鸡少百分之几?(1500-300)÷1500

②张大伯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普水稻,产量是1200千克。今年改种新品种水稻,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1200×(1+20%)③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有54人,比参加球类比赛的人数少50%。参加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54÷(1-50%)

3.总结百分数应用题的三种类型。师:经过刚才的考验,相信同学们对百分数的题目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归纳一下它们的特点。(师生边总结边演示课件。)

百分数应用题分为三种类型: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用除法)。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③已知一个数的百分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引领学生多读几遍,加深理解。

五、面对挑战

1.师:我们刚才解决的都是这部分知识中的典型问题,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变化了的题型,需要我们变换一下思路才能够顺利解决。(演示屏幕)(同学们独立试做,不会的题可以问问身边你信赖的人。)

你能准确说出算式吗:①某商品原价40元,现价32元,这是打几折出售?32÷40②某地原有鱼类约280种,由于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现在约剩下270种,比原来大约减少了近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280-270)÷280③检查某种产品500件,合格495件,产品的出错率是多少?(500-495)÷500④春蕾小学去年毕业的学生有160人,今年毕业的学生比去年增加15%,今年毕业的学生有多少人?160×(1+15%)

2.师:如果把刚才的题称为牛刀小试的话,下面的题可就要看你的真本事了。(演示屏幕)(可以自己做,也可以找人合作,算出结果后验算一下对不对。)

考考你:①兴趣小组在收集图片,收集的名山图片占60%,河流图片占30%,名山图片比河流图片多30张,一共收集了多少张图片?30÷(60%-30%。)②一桶油,第一次取出全部的2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取出5千克,这时桶里还剩7千克,这桶油有多少千克?(7+5)÷(1-20%-20%)③某车间甲、乙两个工人共做零件180个,已知甲比乙多做40%,那么甲、乙两个工人各做零件多少个?乙:180÷(1+1+40%);甲:乙×(1+40%)

六、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对百分数的问题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谈收获或者提问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用除法)。

分数除法课件范文第3篇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意义》第五节课《分数基本性质》。

二、设计思路

《分数基本性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基本性质之后的内容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由此可见本节课的重要地位。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有着密切联系,以往的教科书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单纯从数的角度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本册教材改变了过去的做法,从几何直观的角度,通过折纸、涂色等具体操作认识等值分数(大小相等而形式不同),从而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求任何一个分数的等值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方法与途径:通过折纸、涂色等具体操作,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情感与评价: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折纸涂色和课件结合,认识等值分数,理解分数基本性质。难点: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

40÷20=2 60÷20=3

(40×2)÷(20× )=2 (60÷2)÷(20÷ )=3

2.被除数和除数( )乘或除以( )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二)学习新知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 ( ) ( )

[导学]根据上面的过程,请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2.利用手中的长方形或圆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再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3.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导学]分别观察课件中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每组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交流,你能再举出一组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汇报时补充板书:

通过学生汇报,引导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同时质疑,“0”可以吗?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或( )一个( )的分数,分数的大小( )。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通过设置梯度联系考查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分数除法课件范文第4篇

发生式教学法的基础是数学史,是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一种方式。它要求教师要了解所教主题的历史,把握该主题历史进化的关键步骤,在现代情境下重构推动进化的关键思想或问题,使之在教学上适合介绍新的概念、方法或理论。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笔者谈谈如何用发生式教学法引入分数这个新概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好朋友来给军军过生日,你能帮他们分一分东西吗?(课件依次出示)

(1)56个座位,分成8排,每排摆几个?56÷8=7。

(2)15面彩旗,分给3队,平均每队插几面?15÷3=5。

(3)8个苹果,分成4盘,平均每盘放几个?8÷

4=2。

(4)2张卡片,分给2人,平均每人发几张?2÷2=1。

师:同学们用除法计算,分得都很公平。下面的题你还能用除法解决吗?

(5)1块蛋糕,要分给军军和明明2个人,平均每人分几块?

生:1÷2。

师:1÷2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

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从除法入手,自然进入主题。

二、发明

1.动手操作,感知一半

师:这是一个被除数比除数小的除法,也就是一块蛋糕不够2人分。你想想应该怎么分?

同桌拿出学具,按照自己的想法分一分。

师:哪位同学到前面演示一下?(学生如果能够对折,教师引导:这位同学分得多好啊,你看他在分之前先对折了,追问你为什么要对折呀?引出平均分;如果学生没有对折,则引导:你怎么说服大家这两块蛋糕同样多呢?)(板书:平均分)每人分到了多少?(板书:一半)

2.引发冲突,自主探究

师:你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整数表示“一半”吗?不能!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发明一种新数,这种新数和整数不一样。

师:你想来发明吗?动脑想一想,动笔试一试。(学生动笔试)

师:有点难,没头绪。不要紧,这是很正常的。古代埃及人在分猎物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个难题,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人们就尝试发明创造新数。要发明一种新数没那么容易,他们一时也想不出,就在原来的整数上添上一些符号来标记。如:(课件)。

教学中不主张给学生呈现现成的知识,而是鼓励他们通过自由地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自主地发现知识。让学生经历人类长期曲折的探索,经历数学的着眼点是过程,是学生的感觉,经历是尝试性的,非一次完成的,可以允许失败。因此经历数学,进而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

师:后来发现这样标记不是很清楚,他们继续改进。他们觉得这个新数要能表达一些信息:

(1)新数要表示出分开蛋糕,并且是平均分配。

(2)新数要表示出蛋糕被分开成了几份。

(3)新数要表示出每人分到了几份。

3.学生再次尝试,说说发明的理由。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是累积性很强的科学,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生应当有一些较完整的学习经验,从而明白数学产物从无到有,从粗疏变精密的演变过程。在呈现时,通过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件演示: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古代的阿拉伯人很聪明,最先想到画一根横线在中间。

新数的读法在古代中国就有记载:“十牛以上而三分之一死”,“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最后发展成为汉语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几分之几。

师:你会怎么读呢?先读什么,后读什么?为什么?

师:怎么写,有要求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1)先写横线,表示出分开蛋糕,并且是平均分配。

(2)再写横线下面的2,表示出蛋糕被分开成了2份。

(3)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表示出每人分到了1份。

新数书写有一定的顺序,与这个数表达的信息一致。

三、发明

师:如果是小组4人分这个蛋糕,每人分多少?

生:1÷4。

师:1÷4表示什么意思?1÷4=?平均每个人分多少呢?

小组活动:

(1)学具分一分。

(2)每人在你分到的那块蛋糕上标上名字,写出分了多少,再发明一个新数表示。

(3)汇报:新数表达的信息: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 )表示。

师小结:像这样的新数取个名字,叫什么好呢?你有没有领悟到“分数”的“分”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平均分)在拉丁文里,分数一词源于frangere,是打破、断裂的意思,因此分数也曾被人叫做“破碎数”。

分数起源于“分”。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教学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严谨、概括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四、巩固,根据图示发明更多的分数

1.93页第一题,要求说出发明的过程。

说说:把1个(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用( )表示。

2.你还想发明哪些分数,用图或文字解释说明你的发明。

这样不同于传统的设计,不只是依葫芦画瓢模仿写分数,而是给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究的机会,能促使学生更强有力地和更有效地建构与发展。

五、拓展

1.估一估,阴影部分是多少?

2.哪条彩带长一些?说理由。

六、总结

这节课之前我们学的数都是整数,生活中有些问题不能用整数表示,这节课我们像数学家一样发明了分数,把数的范围扩大了。如果以后遇到问题用分数也不能表示了,怎么办?再发明新的数,如小数、负数等,所以学好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分数除法课件范文第5篇

第4单元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主探究,猜测验证。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环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规律,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进行验证,使学生经历“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巧妙点拔,层层深入。

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步步深入,充分发挥教师在关键处的点拨作用,使学生理解化简比的意义,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同时能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经历发现、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学习难点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化,并能熟练地化简整数、分数、小数比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复习。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5.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2)验证猜测的性质是否成立。

①指导学生,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举例、合作验证。

②集体评价学生汇报的验证过程和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4)探讨:为什么0除外?

2.探究化简比的方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50页例1。

引导学生自学,明确要求。

(2)组织学生根据例1(1)列出比,并自主化简比,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汇报板演,师生评价。

(4)出示例1(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化简分数比和小数比。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3.探究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

三、训练深化(9分钟)

1.巩固训练:完成教材第53页第4、5题。(巩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拓展提高:完成教材53页第6题。(化简比)

四、总结收获(4分钟)

分数除法课件范文第6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43-27

5.65+0.54.8÷0.41.25÷100×1%

0.25×402-

二、归纳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2.分组讨论: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x=8:2

4.巩固练习.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8∶2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求比值:4∶

化简比:4∶

2.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巩固练习.

(1)求比值.

45∶72∶3

(2)化简比.

∶0.7∶0.25

(三)比例尺.【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提问: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

(2)什么叫做比例尺?这个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

(3)比例尺除了写成,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2.巩固练习.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在这幅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2.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②出米率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

③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2)木料总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数这三种量

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3)如果=8,和成()比例.

如果=,和成()比例.

(4)在一幅地图上,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问题?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l)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①甲数与乙数的比是().甲数:

②乙数与甲数的比是().乙数:

③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④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2)()24==24∶()=()%.

(3)∶6的比值是().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4)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它的比值是().

(5)与3.6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6)如果a×3=b×5,那么a∶b=()∶().

(7)如果a∶4=0.2∶7,那么a=().

(8)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9)甲数乙数的比是4∶5,甲数就是乙数的().

(10)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两数的比是().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

①1∶99②1∶100③1∶101④100∶101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10天,乙队单独做要8天.甲队和乙队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

①10∶8②5∶4③4、∶5④∶

(3)在下面各比中,与∶能组成比例的是().

①4∶3②3∶4③∶3④∶

(4)有一无,某班的出勤率是90%,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的比是().

①9∶10②10∶9③1∶9④9∶1

(5)在一幅地图上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①1∶5②1∶5000③1∶500000

(6)用3、5、9、15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是().

①15∶3=5∶9②3∶15③15∶9=5∶3④9∶3=5∶15

(7)在比例尺的地图上,2厘米表示().

①0.4千米②4千米③40千米

(8)大小两圆半径的比是3∶2,它们的面积的比是().

①3∶2②6∶4③9∶4

五、布置作业.

1.化简下面各比.

0.12∶56∶

2.写出两个比值都是3的比,并组成比例

分数除法课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模思想 教学演绎 概念 计算 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并具体解释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基本途径”。而“就许多小学数学内容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我们每堂数学课都在建立数学模型”(张奠宙)。这就要求教师能自觉运用建模思想来指导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自主的“意义建模”的过程,从中感悟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智慧的生成与积淀。但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数学建模教学并未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导致模型思想的渗透没有取得尽如人意的效果。

数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在不断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建模”的意义上,才真正走进了数学学习的“腹地”。基于建模视角展开数学教学,教师们首先要善于对熟悉的内容进行“陌生化”审视,用建模思想来观照数学的概念、命题、方法等,发现其中的“模型”因子。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构成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下面,笔者结合有关课例就基于数学建模视角的课堂践行谈谈自己的探索与思考。

一、数学概念教学:前后沟联,寻找原型,达成知识建构的系统性

《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教学片段:

师:联系二年级时认识的乘法和除法,想一想:为什么速度×时间=路程,要用乘法?

生:速度表示一份有多少,时间就是有几份,乘起来表示总共有多少,就得到路程。

师: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为什么用除法呢?

生:因为用除法表示总数除以份数等于每份数,也表示总数除以每份数等于有份数。

课件呈现:×= ÷= ÷=

师:熟悉吧!这“一乘两除”该怎么填空呢?

生:4乘3等于12,12除以4等于3,12除以3等于4。

师:这三个数据里面,哪个数据相当于速度?

生:是4。

师:4表示每份,那3和12又分别相当于什么呢?

生:3是时间,12是路程。

课件呈现: 墙面图

师:这面墙有多长,我们可以只看第一排,其中一块砖的长度就相当于什么?

生:一份,就好比速度。

师:那什么相当于时间呢?

生:这一排有几块。

师:这面墙的长度相当于什么?

生:路程。

师:这样一组数量关系就是我们学过的乘除法的一种情况。还有哪些数量也是“一乘两除”的关系……

教师通过精妙的设问,巧妙地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与已学的乘除法知识勾连起来,为“数量关系”找到了更具统摄性的数学原型,即“一乘两除”,并通过组织细致的类比、抽象等思维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数量关系”就是二年级学习的乘除法之间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其实也是一种数学模型。至此,学生顺利完成了对于“数量关系”的“意义建模”。但教师并未就此罢手,为了让学生对此类模型的感受更深刻,教师又继续呈现生活中的现实素材和已学的习题题材,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与模型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拓展了模型的外延,做到了前引后伸,帮助学生成功寻找到了所学知识在认知结构中的嵌入节点,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块状编码与结构化。

二、计算教学:提出假设,验证猜想,体现法则生成的探究性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片段:

教师创设“一个分数与整数怎么乘才能算出正确得数”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对计算方法提出了三种模型假设,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与推论,从中甄选出合理的假设,即“分数与整数相乘,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由此迈出了算法探究的关键一步,这其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提出合理的假设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验证,再组织全班交流、分享验证的过程和成果,体会验证方法的多样化。学生真正经历了“猜想——验证”的“类科学研究”过程。由于计算方法不是教师直白式的“告诉”,而是学生自主研究的成果,因此,计算方法的模型也就能牢牢地系在认知的锚桩上。同时,学生独立思考钻研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得到了培养和积淀。

三、解决问题教学:变式拓展,丰富内涵,感受策略应用的广泛性

《梯形的面积计算》活动课教学片段:

教师组织学生经过如下图所示的演示,探究出了问题“原先的一面墙共有砖多少块?”的简便列式:(3+8)×6÷2=33(块)。

师:“3”“8”“6”分别指这面墙的什么?为什么还要除以2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最上层块数+最下层块数)×层数÷2。)

师:这样列式,像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梯形。

师:对!堆放的横截面近似梯形,且每两层物体个数的差都相等。这里最上层块数、最下层块数和层数其实就相当于梯形的——

生:上底、下底和高。

课件出示:一只挂钟,一点钟敲一下……十二点钟敲十二下,从一点到十二点共敲了多少下?

师:求钟摆敲的下数,看起来好像有点繁琐呢!

生:我觉得这与墙面用砖块数问题还差不多,(该生走到黑板前边画点演示边继续讲)敲一下画一块砖,敲十二下画十二块砖。

师:真不简单,善于借助图形来转化,把钟摆敲的下数问题一下子就转换成了墙面砖块问题。同学们能算出共敲了多少下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看来,墙面用砖块数的问题换成求钟摆敲的下数的问题,仍然可以“套用”砖块数的列式来计算,归根到底,用砖块数的问题其实就是解答这类问题的一个模型。

在“砖块”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钟面”这个不同情境的变式呈现,使学生强烈感知到“砖块”问题只是一个“模型”。虽然情境在不断变化,但问题的实质,也即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不变的。学生在解读、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关于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建模”的过程也不是“一竿到底”的,而是遵循了“拾级而上”的原则,让学生在“逐级登攀”中运用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渐进地对“模型”的本质与外延有了系统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钟摆”问题进行提炼、转化为“砖块”问题,展现了“数学建模”的过程,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手段和方法也有所体悟。可以确切地说,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一定能从认知仓库中准确清晰地提取出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有效迅速地解决问题。

用“建模”思想指导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模型或数学结论,而是要帮助学生从系统化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效经历自主“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养成自觉地“模型化”处理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与数学观念,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内在魅力,成长为富于数学智慧的人。这,应该就是数学教学的理想状态与至高境界吧!

分数除法课件范文第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78—98页相应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方法。

2.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巩固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4.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小研究。

《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课前小研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第五单元的知识加以整理。

2.通过你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你都学到了什么?(详细写一写)

3.展示自我。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一分钟展示

(一个小组展示,内容为第五单元的规律与方法)

二、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通过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学生能更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知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交流前置性小研究

1.直接交流前置性小研究1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本单元的知识加以整理。让学生到前面板书自己的整理方式,并说一说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预设:允许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知识树、大括号、表格。

2.组内交流前置性小研究2题:通过你对本单元的整理,你都学到了什么?(要求小组长分好工,尽量整理得全面些,为自己组争得分数)

3.全班交流前置性小研究2题。(指派小组到前面展示,其他学生补充。)

预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我们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一步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商的变化规律有三个:

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却缩小几倍;反之,当除数缩小几倍,商却扩大几倍。(0除外)

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随之扩大几倍;当被除数缩小几倍,商也缩小几倍。(0除外)

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商不变。

有关的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五、练习巩固

展示自我。(交流前置性小研究3题)

从学生展示自我的题中选出口算题、判断题、笔算题和解决问题等题,由准备题的同学领做。

1.我会口算(林嘉俊准备的)

120÷30= 360÷90= 180÷30= 420÷60= 420÷58≈ 184÷30≈

2.我会判断(韦玉兰准备的)

(1)如果被除数扩大4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也扩大40倍。( )

(2)试商时,除数与商的积小于被除数,商一定正确。 ( )

(3)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可能有0。( )

3.我会解决问题(叶思彤准备的)

《小学生作文选》每本19元,王老师拿了180元够买几本?还剩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