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港口机械设备 维修管理 措施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货物的吞吐量也在日益增加。港口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港口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提出了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质量的相关措施。

1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港口贸易的交易额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相关方面起步较晚,现阶段在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方面主要采用外国相关的管理经验。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很多方面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在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缺乏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港口管理制度一直都在使用国外的港口设备管理模式,无论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后勤工程学还是全员生产维修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依然没有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现阶段,很多港口普遍面临着设备完好、利用率低,缺乏总体性的安排,维修、保养不及时等诸多困扰。很多港口没有系统的考虑设备构成、选型和比例问题,也没有科学的从改善设备构成,港口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研究港口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出长远规划。因此探索出符合自身国情的一套设备管理制度和规范,对我国港口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性。

1.2 注重使用忽视保养

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再加上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只重视机械设备的使用却忽视了设备保养工作,并且保养技术相对落后。很多设备零件超负荷运转,甚至有的设备带故障作业,这导致设备故障的增加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很多配件不能够及时供应。港口机械设备的种类多,型号杂并且相关的审批手续比较复杂,再加上配件供货周期比较长等诸多因素,导致故障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

1.3 设备维修保养技术落后

现阶段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手段落后,无法满足港口现代化的需求。港口设备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并且对设备保养的要求相对较高。港口机械设备受到生产任务和机具的限值,如果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一般要进行原地进行维修。但是由于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不能保持零件的清洁,并且容易加剧设备的非正常磨损,降低设备完好率,缩短机械设备的寿命。

1.4 相关维修人才缺乏

一些港口企业为了降低港口经营成本,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只有比较少的设备维修和保养人员。另外,由于港口的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缺乏足够培训和奖惩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工作积极性低,并且缺乏大量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工程师。相关维修保养人员专业技术素养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2 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质量的措施

在我国港口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企业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质量水平,保障港口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2.1 建立量身定做的管理制度

港口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科学的管理制度。港口企业要针对全球化、信息化等诸多发展趋势,建立健全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比如制定机械设备的检测保养规范、技术操作流程和司机交接制度等高效的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要区分对待制定相应的周检、月检、专项检查等计划,并且确定相应的检查标准和检测方法。另外,从总体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机械维修计划,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检测、维修、验收、维护保养等一系列专业流程标准。

2.2 做好港口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维护保养能够很好的提高港口机械设备利用率、完好率,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应坚持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切实落实各项维护保养制度。针对具体环境和机械设备存在的不足,有重点地进行维护,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采取对应措施,保证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进行修复。

2.3 采用先进的维修保养技术

采用先进的维修保养技术能够很好的保证相关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的事故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特定设备要采用专门的维修制度,建立专业的维修制度,采用先进的维修工具嗯好维修技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缩短维修周期。对于落后的维修保养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更换淘汰,对于有升级空间的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保证维修保养设备的先进性。

2.4培养高素质的维修队伍

随着先进港口机械设备的不断引进,进而对相关的维修队伍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为了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维修队伍的目的,可以从原来的维修队伍中选择优秀的人员到高校中进行深造培养。同时港口企业要注重加深与高校的合作,聘请高校教授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帮助解决出现的维修难题。另外,要提高相关维修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对工作突出的维修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激发维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 结语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对保证设备工作的可靠性,保证港口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努力提高维修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维修管理机制,注重设备的保养工作同时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郁君平.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田鑫,徐振奇,张永宽等.港口轨道机械设备行走制动检测保护装置的开发和应用[J].起重运输机械,2013,(6):98-100.

[3]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常建娥,蒋太丽.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18(6):10-11.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 维修现状 策略

高端的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标识之一,其配置水平直接关系着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以及医院社会形象塑造情况。大型医疗设备长期在高强度使用状态下难免发生故障,如若排查不及时,很可能干扰医疗工作实施过程,甚至出现医疗风险,诱发医患纠纷。因此,应明确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升设备的开机率、完好率,对临床各项医疗活动顺利推进起助推作用。

1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现状目前,医疗设备市场竞争激进化,部分设备厂商为谋得更多经济利润,针对医院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仅为医院提供少量的使用说明,不提供维修技术服务,以致设备维修工作开展阶段遇到诸多阻碍。同时,一些厂商将设备售后视为利润的新增长点,通过保修、售卖配件获得更多经济利润,以致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明显增加,部分设备的维修费用明显超出采购成本[1]。此外,医院维修方面存在不足,很多医院通过引进大量大型医疗设备壮大发展,而没有重视对设备维修人员的培养,导致设备维修队伍整体水平偏低,外加设备厂商在维修技术方面形成的“垄断”,造成很多维修人员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有效技术开展设备维修工作,而只能依靠不断归纳与摸索维修经验进行维修。

2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的问题2.1 定期维修保养意识不足

对于大型医疗设备而言,不仅要在其出现故障后进行维修处理,也要做好定期维修保养工作,进而及时发现隐患,早期消除,将对设备性能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减少设备维修成本。但目前医院投入使用的常规设备类型、数目繁多,维修人员工作繁重,很容易顾此失彼,针对大型医疗设备,难以确保维修保养工作定期开展;同时,部分医院针对大型医疗设备长期秉持“重使用,轻维修”的观念,未从思想上给予定期维修工作足够的重视,且未完善与大型医疗设备定期维修相关的体制,从而增加了设备故障率,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

2.2 维修技术落后

近年来,国内医疗设备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些医院在实践中改进了设备的维修技术,但效果不显著,与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维护标准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维修工具、检测手段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这可能与医院主观上不愿意在设备维修方面做出较大投入存在相关性[2]。

2.3 维修机构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各级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医疗设备维修机构演变成医院管理的盲区,针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很多医院未建设内容周密的管理制度或制度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即便部分医院建设了医疗设备维修机构管理制度,但并未明确规定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量的比例、学历要求、准入资质等,且制度实施阶段内容修订、补充缺乏时效性,与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归其原因为,医院在制定规划与发展战略时,针对医疗设备维修机构未设定确切的建设和管理标准,不利于有关管理体制的建设。

3 维修策略3.1 加强定期维修保养

针对大型医疗设备,医院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方面上,认真落实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以提升设备维修质量。在实践中,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维修、养护工作应分开进行,推行预防性维修、风险调控及定期保养方案。有实践表明,预防性维修是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完好率与利用率的基础措施之一,应将其看成是设备使用管理实践中的一项基础性、全员参与的工作;针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其技术状态,确保其长期能处于最优良的运行状态中[3];此外,应定期开展保养工作,及时修复与调换磨损的零部件,尽快恢复设备的功能,并组织专人定期检测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以减少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年限。因此,一定要认真落实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计划,确保日常维护全面、季度维护及时、年度维护与技术性能检测达标。例如,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这一大型医疗设备,明确要求电源三相负荷务必处于均衡状态,但临床实践中可能由于零线接触不良而破坏电源三相负荷的平衡状态,即使负荷不均衡状态维持时间极为短暂,也可能烧损主机设备,因此,应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工作,早期解除运行阶段滋生的安全隐患。

3.2 提高维修技术

首先,要求医院设备科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维修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自觉参与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的相关业务学习活动,加强技术经验的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实现自我提升,也可以参加培训活动、技术交流会议、定期或不定期的外出进修等,以上培训形式基本以实践为主,理论结合更具针对性,便于积累经验。其次,医院在投用大型医疗设备前期,应向设备厂商提出开展专门的设备操作与维修培训活动,协助维修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与处理简单故障的方法,并加大维修技术开发力度,如针对大型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较高的部门加强改造,协同临床科研创设课题等,基于技术开发与科研活动,整体提升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4]。此外,发展医工交流平台,将本区域医学工程学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加强区域与院间协作,促进智力资源共享和业务素养提升过程,在技术层面上鼓励维修人员与厂商维修工程师加强沟通,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维修人员的工作素养。最后,医院应创设专门的设备维修资金库,购置大量的新型维修工具,为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工作顺利推进奠定重要基础。例如,在安装X线机时,若地线断路,很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在不明因素作用下,可能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屏幕图像形成不同程度干扰,面对以上情况,应重点彻查电源地线的接触状况及机房周围环境,特别是理疗科、口腔科常用高频仪器是否对其形成不良影响等,进而更快速地探查到问题的始源,及时解除故障。

3.3 设置维修机构

(1)维修计划室:由设备科主任直接领导,指派1名主管人员组织并负责执行,督导全体维修人员参与设备维修计划实施过程;在预防性维修、故障维修及日常维护等活动推进阶段,均要拟编周密性的规划;特殊情况下,可以结合维修规划预算经费,及时上报经济管理科审批[5]。(2)档案资料室:全面采集、认真记录大型医疗设备结构、运作原理、正确操作与维修方法等信息,科学分类,加强管理,保证维修活动有档案可查找,维修行为有凭据可依靠,维修方法恰当,调换部件精确。(3)维修操作室:通常有精密仪器、电子设备及其他类专用设备维修室等。

4 小结近年来,现代医学科技快速发展进步,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是医院硬件系统建设的必然趋向,也是提升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大型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发展中被不断重视,但维修工作推进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应从加强定期维修保养、提高维修技术及设置维修机构等诸多方面着手,确保设备使用状态安全,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更优质、可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罗代毅.浅析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J].健康必读,2018(28):229.

[2]周德海,田锋,赵运立,等.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中电离辐射的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7):138-140.

[3]李增强.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医疗装备,2018,31(8):80-81.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常见故障;保养维修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产生的推动作用下,医疗卫生领域对于新型医疗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多,为病患的诊治提供了更多的辅助手段,使得诊治更加便捷、高效、精准。医院医疗设备的完善程度,可直接体现医院的医疗水平,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在日常使用时,会出现负担过重的情况,进而有一些故障产生,影响病患的诊断。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的保养维修是医院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实际经验,分析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

1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保养的意义

医疗事业发展与国民健康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医疗器械的使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的正常应用,与医疗设备的价值发挥有直接关联,更是诊断患者的依据,产生的价值不可替代。医疗器械电子设备日常保养维修工作的开展,不但能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对医疗诊断以及治疗的有序运转给予维持,尤其是大型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不但可以对临床工作顺利进行给予保障,还能够减少维修成本。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是医疗检查有序运转的保障,同时,还能够对医患关系给予缓解,帮助患者快速查询身体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效果,此外,也影响着医院的未来和长期发展[1]。

2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常见故障

2.1 人为操作故障

如果医疗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不熟练或者操作不规范、不到位,会对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甚至因为操作人员的疏忽以及责任感不强,暴力强制运行设备,并且维护概念较为缺乏,进而导致设备频繁发生故障,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2.2 维修方式陈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医疗器械的科技水平起到了有效的带动效果,同样,电子设备的维修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和优化。但是,当前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方法却比较传统,无论是仪器检测,还是维修手段都比较落后,这对设备的维修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医院对电子器械的维修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保养维修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足,以至于无法保证维修保养质量,造成设备发生故障。

2.3 日常维护不重视

在应用医疗器械电子设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是日常保养。借助保养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电子设备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可避免故障的发生。但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医院并没有终点关注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尽管编制了保养计划,但由于计划内容复杂、程序繁琐,具体执行时没有严格落实,以至于维护时经常有设备遗漏情况发生。

3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日常维修技术

3.1 电路分析法

该项维修技术一般应用在价值高、且大型的医疗器械当中。对维修人员的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需要维修人员能够根据电路原理以及作业框架,对机械的各个层面开展详细检查。其中,要对多用表、示波器等器械熟练使用,从而对故障的类型有所掌握,能够及时找到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开展有针对性的保养维修工作。因为当前很多设备都是进口设备,有着极高的精度要求,因此维修人员还需要有相应的外语能力,能够读懂外文说明书,便于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3.2 观察技术

该项技术在一些简单的小型设备当中更为适用。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借助直接观察的方式,通过测量法便能够明确相应的原因。从外部装置一直到内部电路板,通常情况下故障的表现有:① 磨损故障、错位故障;② 常动开关故障或者继电器损坏;③ 电阻损坏、电容损坏、换能器损坏;④ 连接线路损坏、操作手柄线路损坏。该项方法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维修技术,但需要维修人员有相应的技术和维修经验。

3.2 逆程分析

逆程分析法便是反方向分析。与数学问题当中结合问题探找线索,并根据条件找到已知的原理类似,一般会在中、小型设备当中使用。由于中、小型设备只有工作原理简介以及专用器件简介而无电路图,所以维修人员需要从设备的运行目的开始,对工作所需条件进行查找,逐步向前探寻出需要,进而找出故障点。

3.4 信息技术分析

信息技术维修,属于现代技术针对电子设备故障类型开展分析的有效形式。当前医疗器械技术已经十分先进,对医疗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强的带动效果,可以借助市场中知名品牌的维修设备开展维修工作。例如:麦迪逊探头技术以及西门子探头技术,这些技术会针对设备内部开展探测,从而获取图像信息,之后便可以对故障问题开展分析。此外,设备科还需要构建相应的电子档案系统,详细记载及备份设备故障类型以及采用诊断维修方法,为之后的设备维修提供依据。

4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日常保养对策

4.1 完善强化保养制度

为了延长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医疗器械电子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需要完善电子设备的保养维修管理工作。为保障维修保养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实施,设备科需要加大与使用科室的沟通及协调,共同编制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计划以及相应的保养制度,强化保养工作的开展,并完善各项维修保养记录。此外,维修人员还需要针对使用人员做好相应的指导,对注意事项详细讲解,可以将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降低[2]。

4.2 加大管理力度

首先,需要将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加以完善。从医院的角度来说,加强维修管理,可以保障设备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特别是医院领导层,要高度重视电子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强化维修人员的培训及管理,使其具备更强的技能及素养。此外,医院还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设备维修提供更加充分的基础保障。其次,针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开展,还要有一系列的考核,以规避维修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

4.3 落实与监督维修保养工作

因为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使用非常频繁,因此日常维护以及定期的故障检查工作必不可少,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磨损和故障。此外,还需要做好日常维护,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其中,医院需要对维修和保养工作严格监督,制定相应的监督措施,构建故障维修档案,确保每一项维修工作都能够有效落实,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等工作,为之后的维修检查提供数据基础。维修管理人员还需要对设备工作现状开展等级分析,为分级管理提供便利[3]。

5 结束语

新医改的实施以及蓬勃发展的医疗器械市场,使电子设备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为保障设备的高效应用,相应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必不可少,需要熟悉电子设备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维修以及管理措施,保证医院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宫强.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 (15 ):193-194.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4篇

1.1维修保养不到位目前,对建筑机械设备重用轻养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施工单位负责人认为只要施工机械设备不出故障就可以一直用下去,即使有点小毛病也可以照常使用,根本不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很容易使机械设备的小毛病逐渐变成大故障,最终酿成生产安全事故。

1.2技术力量不雄厚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据分析,大部分的故障和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员工往往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遇到危险情况后,不能正确处置,容易导致事故。大量的施工企业缺乏专业的维修保养人员,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经常不能及时地消除故障。在机械设备难以做到及时维修和保养的情况下,有的单位仍然使设备“带病工作”,导致事故隐患的产生。随着建筑机械设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升,但目前许多施工单位现有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1.3维修配件不充足目前,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械维修和保养工作还十分缺乏专业化和产业化服务,实际现场的设备维修保养基本上处于分散落后状态。此外,由于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经常用于野外作业,现场流动性大,交通条件恶劣,维修所需零配件很难有库存,一旦需要却不能及时购到配件,机械设备只好停工或者加大带病工作的时间,形成事故隐患。

2建筑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对策

2.1建立健全建筑机械设备各种配件采购和供应市场随着建筑机械设备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一般企业的维修力度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维修过程中的需要,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已趋于社会化和专业化。在这种情形下,为广大施工单位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维修保养服务网络也应运而生。例如:组建一些专业化的机械施工公司,充分发挥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资源优势,将人机分散管理变为集中和专业化管理。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维护,及时消除故障,恢复生产。另外,也可以倡导专业化的维修保养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协议,在施工单位需要的时,可以提供迅捷专业的维修保养服务,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和安全运行。

2.2建立健全建筑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规章制度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建筑机械设备在使用和维修保养过程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员工遵章守规。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建筑机械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维修保养工作促进很大。维修保养制度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包括规范三级保养(例行保养、定期保养、以清除隐患为目的的专项保养)行为和明确保养工作重点。按照实际使用情况,有计划地进行“预防维修”(它的特点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即根据机械的运行周期,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检查了解机械的技术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缺陷和隐患,有针对性地安排修理计划,以排除这些隐患和缺陷,从而保证机械利用率和完好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应淘汰的落后设备必须立即进行报废处理,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2.3建立健全建筑机械设备现场操作员管理规章制度根据统计,各类安全事故中人为的因素占80%以上。因此,要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运作,人是决定性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一线的生产工人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知识。为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必须加强对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坚持持证上岗,按规操作,坚决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2.4建立健全建筑机械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培训制度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对建筑机械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素质和维修技术水平。企业可以针对维修技术的薄弱环节,选择工作主动、责任心强、有能力的中高级人才参加国家和行业协会主办的高级技术人才培训班,或者是直接参加建筑机械生产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举办的学习班。也可以从建筑机械生产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聘请专家为本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然后由这些人员再负责对企业内部技术人员或具体操作员工培训。企业培训要有组织计划地、系统地补充和更新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要紧密联系实际,采用分阶段逐步提高的办法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能适应现代化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专门人才。

3总结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U67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设备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设备的控制也就趋向电脑化和智能化。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来说,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设备维修工程需要各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协作解决技术问题。而保养则是实现设备更多利用价值的一项必须工作。保养不当是造成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建立完善的保养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防止误保、漏保将是设备机械维修管理中的重中之中,也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工作。

一、设备机械维修的概念

1、维修的定义

设备维修是指通过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使设备保持或恢复其技术性能。为了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没出什么大问题的时候还需要必要的维护,包括检查调校、涂油、清洗擦拭等。而当设备出现问题之后就需要进行修理来恢复设备的功能了,包括故障诊断、故障测试、故障排除、全面翻修以及故障安全测试等。

2、设备的运动状态分析

设备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处于运动状态。包括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使机械产生磨损、疲劳和腐蚀等。还有不断的修理,直至报废的过程。设备价值的运动状态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将设备原有的价值和维持费,通过提取折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从而让设备的净值不断下降。

二、设备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大多数的企业中虽然有机械方面的制度,但是没有专人去负责和落实,也就导致制度成了一纸空话,也让机械设备的完好率降低。很重要的一点是,施工企业在设备使用方面根本就不明白和不重视保养的重要性,相关的操作人员也仅仅只是注重设备的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合理正确的处理。因此,企业的机械维修保养的制度根本无法落实到每一个与机械相关的人员。此外,由于许多的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大多都只是应付差事,这更严重导致设备故障问题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不少施工单位总认为修理单位是专门管理机械运行状况好坏,抱着只要修理单位负责就行了的态度。当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又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而不能及时合理有效的把问题解决。这不仅影响到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对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和价值的损害。

2、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工程项目大多比较分散,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人员的调动就很频繁。管理部门盲目地将其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或精简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这让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严重脱节,致使整个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可能会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混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

3、没有建立合理化维修队伍。

由于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性能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培训新的技术和人员。但就目前施工企业的现状,绝大部分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投入不够。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一般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维修,甚至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培养高素质的维修人员是提高现场设备维修管理的必要条件。

4、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有的施工企业一味的赶工期、抢进度,聘用短期人员,不注重作业方法和施工条件,使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中。此外有些操作人员对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缺乏专业的知识,并且保养意识薄弱,也会导致设备意外损坏,施工质量进度出现问题。这些原因均会导致设备使用时严重受损,甚至出现故障。会花费企业高额费用与较大的精力进行整修,这常常会贻误施工工期。

三、工程机械的维护与保养措施

1、维修方面

(1)、建立和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制定合理的维修及管理制度是做好维修管理的基础工作。维修管理制度是在一定的维修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制定出来的一套规定。实施合理的维修制度有利于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早做好修前准备,适当地进行维修工作,缩短维修停歇时间,满足工艺需要,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

加强培养能准确判断故障,并可以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在培训时,不仅要讲述新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还要普及安全常识,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并且积极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地学习和采取先进的维修技术。恩威并施,有奖有罚,加快人员学习的速度,跟上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可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3)、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

实行有效的监督制。在维修过程中,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需要修理换的主要部件,要及时检查测量核实,并作详细的记录笔记,整理收集好。对非正常使用而损坏的部件要分析其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做出整改预防方案,把隐患消除掉。这样加强监督管理可以让单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非自然规律发生的部件损坏事件发生,同时减少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

2、保养方面

(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强制保养就是指按照机械保养的硬性规定,按时进行保养的工作,不能因为施工紧张的问题,而忽略机械的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如忽视机械技术保养,只顾眼前,直到机械设备不能运转时才停用,则必然会导致设备的早期磨损、寿命缩短,各种材料消耗增加,甚至会危及安全生产。不按照规定保养设备,粗野的使用、愚昧的管理,这与现代化企业的科学管理是背道而驰的。

(2)、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

加强机械保养,确保设备工作状况的良好。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及时科学的进行保养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设备维修工作中尽量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另外, 与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多多与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和联系,确保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进行有关的维修和管理,,以防耽误工期。

(3)、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保养方面的制度,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落实。以“预防为主,养修并重”为方针,严格执行保养方面的有关制度。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 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对保养工作的周期性工作做统一的人员安排和技术方面的划分。同时,按保养规程,各级保养各级负责,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进行。只有把设备的保养做好了,让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工程机械在施工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固定费用,设备的使用寿命与完好率深深的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工程机械设备的完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只有优良的施工机械,才能在现代化施工生产中发挥更大的效益,从而确保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马崇国.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之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8)

【2】王守浪.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探讨[J].科技风,2010,(3).

【3】姚国成. 降低工程机械使用成本的管理思路及措施[J]. 工程机械, 2007,(11)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医疗器械;维修;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1-080-03

Doi:10.11876/mimt201401021

Medical equipment repair and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ZHOU Zhong-jun.(Medical equipment and suppl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00)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在医疗诊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以及精密仪器应用于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先进程度已经成为医院实力的一个象征,医疗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诊断和治疗。现代化的医疗器械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维修管理,医院器械如果经常出现问题,就很难提供科学的诊断数据,精度不可靠,就会影响到医疗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安全。

1 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近些年,随着医疗器械数量的增多,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许多医院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上技术比较落后,没有明确的维修制度,维修手段也需要改进,随着医疗器械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素质以及技术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维修管理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医院设备维修中存在人员、制度、手段等诸多困难。

1.1 医院重视程度不够,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对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许多医院并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大型医院缺乏高端人才,部分小医院维修人员配备不规范,缺乏与现代设备维修相适应的基础,对维修人员准入资质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据相关资料统计,从事医院维修工作的一线人员,学历往往偏低。同时缺乏培训导致工作技能较为单一,思维方式落后,无法快速跟进先进的医学工程技术。没有准入条件,人员随意进入,对医疗器械的维修,无暇认真细致的专研,造成医疗器械故障维修时间延长,给医院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新设备不断推出,在大型设备维修中缺乏主导能力

医疗设备品类和范围不断增多,涉及计算机、机械、电子、光学等多个学科。对维修人员的复合性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大型设备维修,医院维修人员往往缺乏能力,只能依靠厂家。无论是配件价格、维修费用,维修成本控制都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话语权。

1.3 管理不规范,制度配套差,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

目前,很多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相适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来约束。一些医院虽然也编制了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但是都属于形式上的规章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的维修很难得到有效的规范管理。没有相应的管理流程,同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医疗管理考核机制,工作范围也不明确,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一些维修人员虽然什么都能够维修,但是维修质量却很难达到标准,长此以往,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就很难保证,同时,维修质量的不达标也会影响医疗器械诊断的精确度,导致医疗器械故障频发,医疗诊断的可信度就会遭到质疑,不但会影响到医疗诊断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治疗信誉。

1.4 维修技术手段落后,维修培训投入较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的医疗器械不断增加,医疗器械的自动化标准以及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一些医院的维修条件却依然保持在传统的维修条件阶段。落后的维修手段以及缺少精确地检测仪器,面对各种现代化的医疗器械,高精尖的新设备,传统的维修手段很难保证维修质量[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问题,不愿意在维修管理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看不到维修质量提升后,为医院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1.5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日常维修保养不到位

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是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定期维护保养医疗器械是有效使用医疗器械,降低医疗器械故障率的前提条件。如果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的解决,以免医疗器械出现严重故障影响正常的诊断和治疗。繁多的设备,仅靠人工记录,制订保养计划,进行保养统计分析难免疏漏。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定期保养,进而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因为忽略了维护保养,给医疗器械带来故障隐患。

2 医疗器械现代化维修管理对策

2.1 设计适应新需求的管理框架

医院对设备管理已经进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所谓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以单件设备为基础,以设备需求提出设备采购为起始点,包括设备购置、使用、维修、直至设备报废的全过程分析。既包括设备购置费、设备维修材料费、维修人员费用等费用成本分析,也包括使用效益分析,其最终目的是达到设备在其生命周期内费用最少,而综合效益最高的目标。设备的管理囊括了设备招标采购、设备维修、设备质控、设备日常维保等多个环节。设备维修应纳入设备全生命周期视角,作为一个降低综合费用,实现最佳效益的环节。

2.2 利用信息管理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

HIS、LIS、PACS等信息系统早已在医院广泛应用。信息化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医院的网上挂号,门诊预约,直至划价交费,药品管理、诊断设备管理、电子病历等均实现了信息化。

不少医院已开始研发配套的设备管理系统,根据设备、耗材不同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分类管理。对领用、调拨、转移、使用、维护、回收、报废、赠送等过程统一管理和统一监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益。目前维修管理中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技术,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设备维修管理记录,建立维修档案,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设备状况,及时解决故障问题。维修管理记录要求维修管理人员要详细登记每台设备的工作现状,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按照不同的类别做好维修档案的记录工作[2-4]。在维修保养环节,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将传统的人工记录转换为建立重点设备基本参数数据库,实现日常维保提示,数据记录,在此基础上完成设备质控、性能评价,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3 促进观念更新,提高维修质量

医疗器械维修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并且维修手段比较复杂的工种[5-8],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投入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目前大型设备维修越来越依赖上游厂商,更加导致设备管理部门重要性被削弱。设备管理相关人员应推动医院领导更新观念,加打医疗器械的资金投入,管理手段提升,人员维修水平提高,维修的质量以及效率才能够有效提高。同时,维修水平提高还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维修的准确性以及维修速度,缩短医疗器械故障发生时间,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进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9]。

2.4 健全管理制度,各科室协调配合

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医疗器械故障的发生率,日常维修保养十分重要,有赖于各个设备科室的正确使用和简单开机前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应协助相关科室制订相适应的维修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保养记录。维修人员也要定期检测检查各种医疗器械,清洁、更换和校准相关的容易出问题的设备配件,对于一些特殊医疗器械,应对科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保养维护水平,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经济效益。

2.5 利用维修数据库,实行科学化维修管理

利用信息化基本参数数据库,建立系统化维修档案,详细的维修记录能够为类似的故障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10-11]。同时,通过维修管理记录进行数字化分类管理,并且通过网络与使用者共享信息,以便于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故障的发生率[12-13]。还可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对设备更换配件进行预测预估。

3 小结

随着医疗器械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器械维修管理难度也逐步加大,因此,医院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加大维修管理力度,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以及引进人才等方法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大维修设备的资金投入,改变传统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状态,制定有效的维修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采取信息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现代化的维修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王跃武,宋岩,武百春.对医院设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5):306.

[2] 崔飞易,黄煌镜.探讨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1):60-61+46.

[3] 张旭.医疗器械维修检查及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0):119-120.

[4] 戴捷,苏磊,冯璐琼,等.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2):35-38.

[5] 高峰,李争.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63-65.

[6] 王国华.关于规范我国医疗器械价格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8(11):33-34.

[7] 赵春荷.中药饮片日常监管的难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64-166.

[8] 童音,魏民,梁蔓丽.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对隔离疫区造成的污染与防护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04):391.

[9] 陈,刘珍才,汪兴旺.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02):52-54.

[10] 罗宝文. 浅谈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管理[J]. 医疗装备,2009,22(08):40-41.

[11] 苏斌能,张奕东. 浅析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J].科学之友,2010,(27):100-101.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设备维修方法费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1.设备分类与维修保养

1.1设备的分类

企业设备种类很多,可按不同方式来分类:

按设备用途分类,以本中心为例,主要有试验仪器设备、公用动力设备、房屋附属设备、办公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等大类。

按设备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工艺设备、辅助设备

按设备的重要性来分类,则可分为关键设备、一般设备。

按设备的维修性分类,可分为复杂设备、简单设备。一般来说大型设备、精密设备都属于复杂设备。

本文主要分析本单位的工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1.2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方式的选择

关于维修方式的选择,可根据设备的类别、性质和状态来选择最适合的维修方式。

一般设备、使用频率不高或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设备和有备用的设备,我们可以采用日常保养、巡检和故障维修的方式,发现故障隐患时及时排除、出现故障后及时维修,这样可避免定期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带来的浪费或延误,从而节约维修资金,又不致于影响生产运行。

而对于关键工艺设备即重点设备,除了日常维护保养,还需加强点检和状态监测,甚至引入智能维修技术。通常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状况、定期检测数据、状态监测数据来分析设备的性能状态和维修需求,制定和实施维修维护保养计划,保障设备性能始终能满足使用要求,防止性能劣化,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3日常维护、状态监测与智能维修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状态监测是保障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值得重视,设备使用者应该爱护设备、精心维护。日常维护的主要工作有整理、清洁、、紧固、调整等;状态监测则是运用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来在线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进行故障诊断,发现隐患可及时、准确地处理,有效避免故障的发生和损失的扩大。

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各种计算机程序和机器人来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自动检测、自动诊断,这种高效的智能维修技术得以运用和普及,各种高新技术运用于各类先进设备,可轻松实现对设备的远距离监控与维护,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2. 设备维修项目管理

设备维修项目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任务进度能否如期完成,维修费用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等等,总而言之,维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和发展。

2.1 维修计划的编制

由于设备状态具有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制定维修计划前应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与状态,使维修计划尽可能地贴近于实际需要,计划的制定主要侧重于立项和费用预测,在不影响生产运行的前提下制定比较灵活的检修时间,或者视实际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计划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费用额度,力求高效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同时,设备维保频次的制定应该根据设备性质、设备工作时间和设备状态来决定,对于较新的、性能较好的设备,并非一定要每年进行一次例行年度保养。举个例子,家用电视机,使用频率高,也没人每年拿出去做维保,只要使用维护得当,即能保持很低的故障率和正常的使用寿命。当然,试验设备不同于家用电器这样的成熟技术产品,但在坚持好的日常保养和状态监测或定期检查、状态保持正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维保间隔、根据状态的变化适时调整维保频次,做到视情维修保养也是合情合理的。具体的例子:本公司一台C3H60.16.25R/2双悬臂三坐标测量机,属于2010年验收启用的设备,2012年做了外委年度维保计划,内容是清洁保养、精度检测与调校等,厂家报价7万元,由于设备本身使用状态正常,经与厂家沟通,认为可以免除2012年度维保,结果顺利通过省计量局计量检定验收,状态一直保持良好,直至今年8月实施了2013年度维保,其费用比2012年报价还低,成功节约了一次维保费用。

2.2维修类型的选择

目前本公司工艺设备的年度维修保养基本上都是外委厂家来做,每年的维修费用大约是其原值的2%~8%不等,除去备件和易损消耗件费用,用于保养的费用约为原值的1%至3%(就目前较新设备而言),随着设备的使用时间的推移,设备的磨损老化,可能使维护费用将逐年增加。目前,本公司的新设备多,只有少量的设备已过质保期进入收费保养,但明后年起会有大量设备过质保期,届时如果全部采用每年一次的定期外委维护保养,则近年维修费将会膨胀式增长,然后才进入相对稳定期。如新园区2012年设备维修费为50万元,2013年截至8月为150万元。

实际上,对于试验台架、排放设备、NC五轴加工中心及其它检测仪器仪表等较大较复杂先进的设备,本人认为,在其过质保期进入收费保养的前2年,由于中心设备操作及技术人员对设备还不是十分熟悉和了解,视情况选择外委维保是必要的,但是,在这2年的外委维保过程中,我们的设备操作、技术人员应该抓住这个学习的好机会,再加上必要的专门培训学习,逐渐掌握设备维修保养技能,对于一些不需要特殊手段和仪器的设备维保,我们的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完全可以自己来完成,理由如下:其一:他们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又是最熟悉设备状态的人,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维修维护,应该是没有人能比他们更有发言权了,因此这种方法是一定可行的。其二:由于设备系统的维修保养过程本身就必须停止运行,因而不存在额外的工期影响,并且更利于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其三:现在维修厂家提供的维修备件,基本都是要求我们先付款订购以后才开始备货或发货,供货期和我们直接订购是一样的。其四:能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同时操作和技术工程师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能得以锻炼,得到成长,技术素养得以提升,利于今后更好地使用设备、管理设备。其五:可节约维修费用、降低运行成本。

当然,还有些设备维保和故障维修需要特殊仪器或工具以及更多专业化知识、措施和手段,必须选择专业厂家即外委来完成。因此,外委维保和内部维保可结合实际来进行合理选择。

2.3内部维保的实施

实施内部年度维保,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维保计划,根据设备维护手册和检修规程,结合设备状态,确定维保内容、实施方案与验收标准,确保项目进度与质量。同时可通过设立挑战目标,与KPI考核奖励挂钩;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项目,还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进行立项攻关奖励,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及钻研学习技术的热情。主要实施步骤:1. 制定相关管理措施;2. 张贴(或OA网)立项公示;3. 承揽申报与审批;4. 责任状的签订;5. 实施与验收;6. 奖惩兑现;7.经验总结。

通过上述流程,使我们的队伍日益成长与进步。

2.4维修费用的控制

2.4.1维修费用分析

影响维修费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设备本身的先进性及其质量、设备寿命周期阶段、设备复杂系数、启动频率、使用工时、操作者素质、设备故障率、故障性质、故障诊断和维修水平、维修管理等。

设备本身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设计技术是否先进、是否考虑维修性、制造质量是否过硬,是设备维修费用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设备选型是举足轻重的一步。

在寿命初期,存在设备各部件间的磨合、人和设备的磨合、设备和运行任务的磨合等因素,可能发生操作不当而引起设备故障;维护和维修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维修费用的增加。

在设备寿命后期,由于设备老化磨损,故障率增加,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

2.4.2维修费用的控制

权衡技术性与经济性,做好购置选型前的分析论证工作;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通过学习设备操作技能、了解设备性能来提高操作者对设备操作的熟悉程度,避免不当操作导致加速磨损和故障;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实施维护保养和维修;视实际情况与厂家协商延长质保期等,都是控制维修费用的手段。前面提到的年度维保由外委变为内部维保,就是一项节约维修费用的有力措施。

关于外委维保,由于本中心工艺设备大多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专用试验及检测设备且大多为进口设备,受专业技术的制约,目前一般都是选择设备厂家或厂家指定商来进行,除了需要支付对方的差旅费、劳务费、管理费,同时由于缺乏竞争和对比,虽经议价和谈判,但还价的余地较小,甚至往往是一家说了算,费用控制有一定难度,只能是仔细核实,从防止虚报与误报上加以控制。

现在的设备维修,基本上由早期的预先储备各类备件,故障时更换,发展到零库存维修,避免了备件积压,节约了仓储管理成本。

2.5维修合同

为了切实保障各方利益和明确双方责任,外委维修保养必须签订合同(本公司目前规定为费用在一万元以上必须签订)。除了常规的合同内容条款如服务内容、合同价格、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外,主要还需明确质保期与售后服务、质量验收、安全责任、保密责任、发票类型(是否可抵扣)等条款。合同条款协商确认时应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2.6维修技术协议

维修保养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签订相关技术协议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维修过程的指导和验收的依据,技术协议以附件形式作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维修技术协议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1. 服务项目;2. 服务内容;3. 服务地点;4. 技术要求;5. 验收标准;6. 验收方式、验收输出物(验收单、质检报告、检定证书)。7. 质保范围及期限;8. 双方会签。

2.7过程与进度控制

维修保养时间的确定应根据设备性能状态、生产运行任务、使用时长、维修工时等来综合制定,在不影响设备生产运行任务的同时确保维修保养进度。通过合同、技术协议、验收等环节来确保质量。

关于维修备件,应根据设备及其备件信息建立供应商信息库、掌握备件资源共享信息,根据备件重要程度、易损程度、供货周期等指标来适当进行备件订购工作,避免积压和断货。

2.8 项目验收

为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必须按相关标准(如设备出厂标准、行业标准、合同、技术协议等)进行验收。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各项性能、关键技术指标如精度等检测数据是否达标等,都需要通过验收或试运行来进行验证。通过技术人员的验证签字,输出相关验收表单,作为设备档案的重要资料来存档备案。

3. 管理措施

3.1 综合管理表的编制

维修项目的立项审批后,需要编制相关管理表格,以便对项目实施进度、费用、内容等进行登记管理,便于统计分析和存档。

下表是我根据本公司下达的年度维修计划编制的维修项目计划与实施综合统计表:

XXXX年度维修项目 计划与实施 统计表

上述统计表中分列填写示例:

… …

上表“现金流明细”对付款时间及金额作逐笔登记,资金使用情况清晰明了;“进度明细”对项目各要素的完成时间作逐一统计,如定点采购审批表完成时间、议价完成时间、合同审批完成时间、验收完成时间、报销单据送财务时间等,项目进度一目了然。同时可编制相关分表,进一步细化统计相关信息和数据。

3.2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要做到准确掌握设备状况和信息,必须建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将设备一生的信息记录归档,如设备购置前期资料、基本信息、设备运行信息、设备维护保养信息、设备故障及维修信息、设备转移报废信息、处置信息、各期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报表等。

其中运行信息和维护保养、维修信息尤为重要。如设备工作时间的统计可为设备状况、设备寿命、运行经济性的分析提供依据;设备维修计划、费用预算、维修保养费用、故障统计、生成各类报表等,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

随着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各类传统落后的纸质管理台账、档案、卡片、报表等皆可由信息库数据--电子版取而代之,方便又快捷。

3.3 供应商信息库

供应商信息库的建立,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可实现快捷查询,便于进行供应商实力的考察与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备件采购效率、缩短供货周期,在实现备件及时供应的同时实现零库存,节约和免除仓储成本。

结语:企业离不开设备,设备离不开维修与保养,维修保养及其管理的好坏,决定着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经济性,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运行任务是否能如期完成、是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与利润的重要决定因素,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设备维修计划的制定、维修方法的确认、维修费用的控制、维修项目过程的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等,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做好管好。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成本管理

        0前言

当前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在整个公路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公路路面施工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据全部的工程造价约30%,当中的维修保养费用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养好了,故障率低了,维修的成本也就随之减少了。因此,强化工程机械设备在公路施工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的经济效益,是当今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

        1.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因素

(1)认识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成为施工生产中的常见的难题,而机务管理的计划时代已逐步转变为按需进行,这就导致我们的管理者淡忘了机务管理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出现管理松懈、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的状况,对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性能不了解,盲目使用,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制定高效、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致使出现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维修费用超额,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工程机械设备选型盲目追求价格最低化。机械设备选型是指购置机械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由于前面所述现今工程施工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是制约施工常见难题,导致我们的管理者在自有工程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购置或租赁方式以解决施工,而在进行工程机械购置时又不完全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一味的追求只要满足施工要求,价格最低即为最好,忽略了其他要素,形成机械保修期已过,发生故障率高、维修率高、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不及时等现象,造成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直接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更严重的造成工程机械无法在下一个工程施工中满足施工要求,直接淘汰,增加工程成本。

(3)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现今我们诸多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维修、运转的费用,致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性降低。

(4)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企业发展,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到了企业中,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却存在断层,主要原因是新进入企业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好高骛远,对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从思想上存在无前途的概念,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特别是在人员不足时,为了工程施工临时聘用一些技术素质差的操作人员,这就造成由于对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使用知识所知不足,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在项目领导一味追求工期、进度的管理下使工程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从而加速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工程项目结束后盲目退场,机械设备得不到按规定进行的认真保养、维护和修理,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出现故障,又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模式。

这样直接导致恶性循环,在保证机械设备性能上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又付出了高额的修理费用,严重的延误了正常的施工工期。

(5)资金短缺,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工程任务紧,资金短缺已是每个公路施工企业均面临的困扰,这就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慢,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和破旧的工程机械设备仍出现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上继续使用,使得其故障率大大增加,维修成本不断上升,形成“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