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故事

文化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文化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故事范文第1篇

刚到春节,我就得到了压岁钱。我看着300元压岁钱,我就盘算着怎么用呢?突然,我想起了家里经济困难,正好拿去缴收学费,不过多下来的钱又怎么用呢?我低声问自己。我想了一会儿,想到过节了,楼道 上只有小孩子们玩耍的杂闹声,大人产议论春节的事,到处也光秃秃的,没有一点装饰品,一点也不好看。我想,就给楼道买点花装饰一个,使没有节日气氛的楼道美丽一些。

我把这个我认为美好的想法告诉家里人们,大家听了我的想法都非常赞同,还夸我有公德心。可是我不知道在哪儿买花?买什么花?所以就只好请爸爸帮我买两盆,爸爸起初还不肯答应,因为他上下班很忙,没有空的时间,我不肯罢休,还是恳求道,爸爸终于被我的诚恳感动了,答应实现我这个美好的想法。

第二天,我把100元压岁钱给了爸爸。下午,爸爸把花买回来了。我看着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来的两盆身穿绿色“外衣”,全身长满了坚硬的刺的仙人球,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我悄悄把花放在最高的花台上,就悄悄地走了。

后来,我听大家议论纷纷,我高兴极了,因为他们在夸奖这个捐花的人——我。看样子,他们也想做点什么贡献。

我听大家的夸奖声,自己长大后长一次捐的花——两盆仙人球,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因为我美化了们的楼道的环境,还要动员大家去美化,绿化和净化周围的环境,使祖国壮丽的河山更加美丽,周围的环境更加卫生,空气不被污染,而是清新,便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有益的保护。我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样来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河山。

文化故事范文第2篇

广州历史文化故事

很久以前,广州发生过一次,人们已经几天没米下锅了。可是做官的老爷却象强盗一样,照旧向老百姓要粮食。那时候,城里的坡山脚下住着父子二人,因为交不出粮食,父亲被抓走了,官老爷让儿子三天之内把粮食交齐,不然就要他父亲的命。

这少年十分孝顺,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能救父亲,他急得痛哭失声。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他的哭声感动了天上的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羊,拿着谷穗,来到了少年的家里。他们把谷穗交给少年,让他赶快把谷粒种进土里,明天天亮时,就能收获很多的稻谷。他们还告诉少年,以后如果遇到了困难,就到坡山脚下找他们,说完仙人就不见了。少年按照仙人的吩咐种下了谷粒,第二天果然收获了几大筐稻谷。

少年把稻谷如数交给了官府。官老爷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感到很奇怪,就板起面孔追问这稻谷的来历。少年毕竟是个孩子,在他威逼之下,只好如实相告。官老爷听后心中暗自盘算:如果把五个仙人抓到手,不就可以发大财了吗?于是,他释放了少年和他的父亲,马上命令差役去坡山脚下捉拿仙人。

少年感到事情不妙,急忙跑到坡山脚下,告诉仙人们快快离开。仙人们点点头,感谢少年的关照,然后告诉少年,快把剩下的谷种撒到地里,这样官府就抢不走了,老百姓就可以有吃的了。说话间,差役们到了,五位仙人腾空而起,差役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仙人带来的五只羊留在了草地上,差役们刚要去抓,五只羊簇拥在一起,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文化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 中西寓言故事 翻译

1、引论

1.1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寓言是富于启发性的故事形式,篇幅短小精悍,常常以人、动物或其他非生物作为主角,寓意深刻。寓言是各种精神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展示各民族文化特征的橱窗。

目前国内学者中西方寓言故事的研究,有不少是研究各自的体裁、文化内涵、写作手法及艺术特点的,如宋苗(2003)的硕士论文“先秦寓言的文化内涵”、吴秋林(1985)的“论寓言的本质”;也有进行中西寓言比研究的,如曹文心(2001)的“伊索寓言与中国先秦寓言的民族特色比研究、蓝开祥(1985)的“东西辉映的先秦寓言与伊索寓言”。将寓言与翻译相结合的研究,特别是中西寓言之间的翻译研究相较少,有周燕、向晓红(2002)的“寓言与翻译”。从文化翻译观进行中西寓言翻译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因为寓言有着深刻内涵的文化载体,所有在将中西方寓言互译时,就不能光考虑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还要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不能单单停留在语篇层面;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有利于将各自的文化因素通过翻译带给其目标读者,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指导下,进行中西寓言故事的比与翻译研究,分析探究中西寓言故事翻译中文化因素,找出合理的翻译策略和手段,使得翻译的寓言故事在各自的目标读者中产生和源语目标读者同样的效果,以此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1.2 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研究旨在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指导下,进行中西寓言故事的比与翻译研究。首先比较中西寓言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包括题材、形式、特点、传统、主人公角色以及带有各自深刻文化内涵的因素。此部分会分别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如《庄子》、《韩非子》等和西方寓言故事中的《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中挑选经典的寓言故事进行比分析。接着探讨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的内涵和理论意义,以及其寓言翻译的指导作用。然后探究中西寓言故事翻译中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历史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传统、价值观及审美观以及地域环境等,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进行分析。在翻译寓言故事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了解语篇中中西民族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原文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分析隐含在原文背后的文化因素,做精准有效的翻译。最后,根据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探讨具体翻译中西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翻译标准、可以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的运用会分别得到详细的解说。另外其他一些翻译原则如等值原则、替换原则、直译原则、意译原则会得到具体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辅以具体的寓言故事翻译例子。总之,研究目标是找出合理的翻译策略和手段,使得翻译的寓言故事在各自的目标读者中产生和源语目标读者同样的效果,以此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该研究要从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着手,找到中西寓言故事比与翻译的切人点,结合具体而经典的寓言故事的翻译及其分析,探讨出影响寓言故事翻译的各种文化因素,使目标读者读译文时达到和源语读者读原文时的同样效果,从而通过分析和翻译中西寓言故事,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1.3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以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作为指导,进行中西寓言故事的比与翻译研究。首先比较中西寓言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接着探讨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的内涵和理论意义,以及其寓言翻译的指导作用。然后探究中西寓言故事翻译中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历史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传统、价值观及审美观以及地域环境等。最后根据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观,探讨具体翻译中西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翻译标准、可以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手段。

本研究拟采用定性分析和比分析的方法,以“文化翻译观”作为理论指导,以具体的翻译个案作为研究象,从而找到切实可行而有效的翻译中西寓言故事的策略和方法。

2、寓言的特性

历史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传统、价值观及审美观以及地域环境等,在中西寓言故事的翻译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翻译寓言应注意它的三种属性和五个特点。

2.1 寓言的属性

寓言的三种属性是:

2.1.1 语言属性(以连贯的语言信息为其结构)

2.1.2 逻辑属性(归纳事实,构成判定)

2.1.3 文艺属性(文艺小品)

2.2 寓言的特点

寓言有五个特点:群众性、判断性、教诲性、精炼性和形象性。

2.2.1 群众性:寓言主要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一部分是传统的民间故事(如:“愚公移山”、“铁杵磨针”);另一部分才是历代哲学家、统治者、文人、学者或其他有识之士所总结出来的(如“孔子劝学”、“伯乐教人”)。

2.2.2 判断性:寓言传说总是明确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并通过这一事实阐明一个真理,说明一种认识或得出一条经验。如“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之类。

2.2.3 教诲性:教诲性应当说是寓言最本质的特点,它客观现象、人情事理进行深入剖析,以此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学习什么,防范什么,应当做什么和坚决不做什么。有的寓言是消极的警告,有的是积极的教诲。该类型寓言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倡导类:提倡积极努力学习(如“无钱之市”),业精于勤(如“学以砺身”),实事求是(如“鲁侯养鸟”)、讲求效率(如“宋人刻楮”)。与此同时亦告诫人们:戒主观片面(如“宋人燕石”),戒自不量力(如“夸父逐1日”)、戒贪婪(如“鳏鱼贪食”)、戒轻信人言(如“燕人还国”)、戒目光短浅(如“反裘负刍”)等。

(2)辨证真理类:如“楚人矛盾”(Self contradiction):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A spear-maker of Chu, conculrenfly an armorer,whilepraising the invulnerability of his armor,declared that

there was nothing that his spears could not pierce,Butwhen he was asked,“What if your spears were used a-gainst your own armor?”He could not 8nswe广invulnerable armor and allpiercing spear cannat stand together。

(3)政治、经济、信息与致富类:如“以鱼喻君”(Thesovereign analogous to a fish),提倡民主思想:

孔子谓子夏日:“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Shang”,said Confucius to Zi Xia, “Can you tell mehow the sovereign of a state is a sovereign?”“The fish outof water must perish。”replied the disciple,“Where as thewater without the fish continues to be the same element。”(孙贵定译《中国寓言》)

(4)精炼性:由寓言而生成的成语,一般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在极其简练的文字里,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寓言的文字简练精辟,也体现了便于记忆、使用、流传的客观需求。如“屠龙之技”,它的整个寓言只有25个字,而其短小精悍的寓意却指明了学习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性,反浪费光明和金钱的重大意义。

朱浮漫学屠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5)形象性:寓言并不以理论形式表达思想,而是通过事物的形象和具体特征、行为或话把若干含义描绘、烘托出来。寓言具有十多种修辞手段,诸如:明喻、暗喻、拟人、夸张、反语、警句、双方、照、影射、弦外有音及幽默讽刺等等,从而形成并具备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3、翻译寓言的原则

在英汉寓言的翻译中,不论它源于历史典故或传统故事等等,大体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等值原则(套用):汉语成语和外语成语的深层、修辞层和表层完全吻合,也就是二者的内容和形式都相等,如:

知足常乐:Content is happiness。

人孰无过:To error is human。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As you sow,so you reap

3.2 替换原则(借用):深层吻合,修辞层和表层不吻合,也就是二者内容相等。形式不等,此时借用义同形异的成语译成,如:

因噎废食:The scalded dog fears cold water

得不偿失:Give a lark to catch a kite

曲突徙薪: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

3.3 直译原则:将汉语、寓言、成语译成外语一般词语,不仅符合原意,而且切近原始形象,并推敲出道德结论,增译于后,使之尽可能接近外语成语的形式,易于大家接受,如:

舌存齿亡:flexible tongues and hard(firm)teeth havedifferent lasting

3.4 意译原则:即解释性意译,如果勉强直译将会有损原意时,可将汉语寓言成语译成一般的外语词语或词组,如:

齐人捉金:A man may be belinded by the lust of goldand turned into a thief

亡铁疑邻:Groundless suspicion often cofirms itself towrong an innocent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还可用加词、减词、省略、改动、引申、倒反(将肯定译为否定)、加注、推演等方法灵活处理。

4、结语

文化故事范文第4篇

一、理念先行,培育班级“故事文化”的“强力磁场”

刘铁芳教授说:“人总是以拥有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语言把人引领人世界之中。”然而,我从多年从事语文教育并不成功的教训中得到了启示,要焕发出语文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彰显语文教育的生机和魅力,仅仅依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材之外,那么多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作品,才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天然宝藏。《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材只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绝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资源”,而课外的阅读材料才是儿童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只有在理念上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教学时才能实现由“教教材”向“教语文”和“教语文课程”转变。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做“两手准备”,时刻兼顾“两个战场”。于是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要求孩子们除了每天必带的语文课本外,手头上每天都带着一本课外书,而课外书根据容量一至两周一换,没有读完不允许换。与好书为伴,在我们班蔚然成风,各种各样的故事书,班级四周张贴的作家作品海报,黑板报中的名家名篇推介,成了吸引孩子们的“强力磁场”。

二、制度保证。培植班级“故事文化”的“有机土壤”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已经成为许多语文教师和广大家长的共识,但要让每一个孩子真正做到“好读书,读好书”并不容易。许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买了许多书,都不读。阅读要成为一种习惯,首先需要制度的保证,让阅读成自然。为了引导孩子们迅速走上快乐阅读的康庄大道,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会为孩子们量身挑选一些浅近有趣的故事,以时间、地点为制度保证,让孩子们感受到故事的魅力。我利用当班主任得天独厚的条件,谋了许多“私利”,比如,我从每周五次的展会时间拿出三个作为我们班的“天天故事会”,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安排了“故事大王打擂台”板块,在每天中午的自修时间,也安排了一刻钟的自由阅读。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还不够多,而读一些带拼音的材料又费时又吃力,为此,我多方收集了许多经典故事的录音,解放孩子们的眼睛,让孩子们用耳朵享受阅读。而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也是我的首选,《小猪变形记》《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犟龟》等许多故事,成了孩子们精神的栖息地。必要的制度,保证了孩子有书读,有时间读,催生出了培植班级“故事文化”的“有机土壤”。

三、内外互补,培养班级“故事文化”的“魅力书场”

如何处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面对现实的压力,语文课本是必须要“精耕细作”的。既然教学精细化,必然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那课外时间从哪里来?其实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绝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叶圣陶早就说过“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必须教会少年读书,并且使他们在阅读中认识自己,教会他们用书来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生活在书的海洋中”。因为只有无数的“涓涓细流才能汇成知识的海洋”,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试图把课内与课外沟通起来。就像《师恩难忘》中的田老师,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把孩子们领进语文的世界中,让学生在故事的学习中不知不觉走进生机勃勃的语文世界。

我们学校在打造“书香校园”的理念指引下,低年级课表中每周安排两节课作为校本课程,用以指导学生阅读,在每学期举办的艺术节和读书节活动中,专门设置了低年级儿童讲故事的板块,并在艺术节和读书节中评选校级“故事大王”和读故事“小书迷”。一系列的举措,提高了孩子们读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多元共建,培护班级“故事文化”的“绿色工厂”

文化故事范文第5篇

随着投资规模、嘉宾阵容、舞美设计等方面的跨越和提升,跨年晚会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彰显特色和实力的主战场之一。

不拼大咖、不讲排场,天津卫视结合地缘特色,辟蹊径,延续一贯服务大众的理念,以“笑礼相迎”相声跨年为主题,通过众多影视明星跨界说相声,在为观众送上一份欢乐的新年礼物的同时,旨在用传统文化奉上一场“精神盛宴”。

原创相声讲述中国故事

为何选择相声跨年,晚会总导演刘洋表示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核心;第二,天津是曲艺之乡,相声跨年不仅有特色,更是与其他卫视差异化的地方;第三,笑礼相迎是一个品牌的延续,春节、重点假日的特别节目我们都以这个作为品牌。”

讲好中国故事、打造自有品牌,是天津卫视一以贯之的准则和目标。今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通知》就加强自主创新、引进模式管理、920时段编排、总局扶持政策等做了进一步明确,天津卫视在此基础上加强了自主创新策略和规划。

在天津卫视看来,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是关系文化建设的战略性问题,只有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创新节目,才能更好地承载中国梦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基于此,《笑礼相迎》天津卫视2017相声跨年晚会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以创新视角让大众在娱乐中感受文化魅力。影视演员于毅、李成儒,相声演员李菁、喜剧演员孙涛、陈汉典等纷纷加盟,以跨界加混搭的形式组成相声搭档,演绎《说学逗唱》《学手机》《新编绕口令》等作品。以相声形式跨年,参与明星表示,晚会在形式上更加轻松,内涵上意义深远,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通过自身力量尽到文化传承的责任。

为了让整台晚会更具亮点和特色,相声跨年晚会从立意到主题,选跨界嘉宾到撰稿,以及以春晚规格为标准的服化道,前后共筹备三个多月的时间。刘洋表示,“这次跨年特别节目特色是跨界演绎,通过明星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嘉宾方面,我们也是尽量选择近期有人气的演员,如于毅,他演的网剧最近就很火。通过他们说相声,我们希望把喜爱他们的观众拉入传统文化的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入学重要讲话精神后,天津卫视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意识,不断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中华文化特色、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传播正能量的优质节目,并将此作为节目创新和节目制作的一项制度来遵守,从策划到制作再到最后的播出阶段都有专人严格把关,务必保证每档节目导向正确、引导有力。

目前,自主创新已成为天津卫视的原生动力,映射到跨年晚会上便是,整场晚会由六段相声组成,全部都是原创作品,除了专业相声演员表演的《友情买卖》《相亲奇遇记》《王子复仇记》之外,还有跨界明星李成儒与孙涛的《新编绕口令》、于毅和李菁的《说学逗唱》、从从和陈汉典的《学手机》。

“所有跨界演员的作品都是编剧团队从零开始创作。《新编绕口令》《说学逗唱》《学手机》这三个段子,我们反复推敲了两个多月,改了不下几十稿。我觉得相声可以传递一定的价值观,比如《学手机》就是告诉大家把手机放下多陪陪家人,像现在很多人坐一块吃饭都是低头族,这样不好。”刘洋表示。

每一个作品都精打细磨

众所周知,包括相声在内的喜剧节目,对参演嘉宾及制作团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和门槛。如何让观众会心一笑,并在笑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成为晚会制作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培养自有团队是天津卫视多年来一直传承下来的工作机制,今年更是加大了在频道内开展节目方案征集筛选、派出团队驻组学习等工作。为提升平台竞争力,天津卫视还专门成立了节目研发部,研究吸取优秀节目的创作思路,寻找符合本频道特色的创意点。也正是依托这些经验丰富的制作团队,天津卫视2017相声跨年晚会才能看起来更具精品“范”儿。

“笑礼相迎”在一曲融合快板、武术的《龙韵》舞蹈秀中拉开帷幕。在《打狗棍》《灵魂摆渡》等多部电视剧中有过出色表演的于毅,搭档李菁打头阵,演绎自创相声作品《说学逗唱》。对于两人的初次合作,于毅称,“我认为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演员,我觉得相声太难了。真的要感谢李菁老师,为了呈现最好的作品,在我拍戏时,他和电视台编导特意到怀柔的拍摄地来找我。现在呈献给大家的就是他们的作品,我在舞台上非常享受,感谢天津卫视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体验了一把说相声的感觉。”

文化故事范文第6篇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不但风光秀美,也有一则则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对东北民间故事进行英译不但能吸引外国游客,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传播区域文化,还能发挥教育作用,净化游客的心灵。

[关键词]

东北民间故事;英译;旅游文化发展

一、引言

伴随休闲时代的悄然而至,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白天看神庙,晚上睡大觉”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在旅游中感受别样的风光与风俗。正因如此,东北旅游业蓬勃发展。东北地区风光俊奇幽秀,大自然匠心独运,为这里创造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观。境内诸如五大连池、长白山、镜泊湖、鸭绿江等旅游景点更是以旖旎的山容水态吸引着中外游客。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景点在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努力,争取为游客提供最佳的旅游条件。然而,景点能够吸引游客的绝不仅仅是那一片青山,一涓细流,还有这山水背后流传于民间的一则则或欢喜,或忧伤,抑或神秘的民间故事。正是有了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化注入到旅游活动中,才会让游客在眼观美景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上有更大的收获。据预测,截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每年来中国旅游、参观的外国游客将达到1.37亿人次。让外国游客在欣赏东北地区绝美景色的同时感受到各个景点背后独具东北特色的民间故事及故事中蕴含的地方风俗文化,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是目前东北地区旅游文化发展的缺失。本文将探讨东北旅游业精神文化之一———东北民间故事的英译对东北地区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

二、东北民间故事英译在东北旅游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一)吸引外国游客,提升旅游景点知名度

对于旅游景点知名度的提升来说,了解游客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至关重要。对来华外国游客的调查研究显示,他们获得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为指南手册(Guidebooks),其次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或采纳亲友的建议,少数来华外国游客从旅行社获得旅游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或杂志获得信息的游客占比最小。然而无论是上述何种旅游信息获得渠道,都只包含对旅游景点的笼统介绍。以在国外出版的《中国旅游手册》(ChinaTravelGuide)为例,书中简单介绍了旅游景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主要景点、风土人情等信息,让外国游客对景点有了基本认识,但若要达到吸引游客,使其心生向往,决定动身一看的目的,恐怕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其实,就东北地区而言,诸多的旅游景点背后蕴藏着动人的民间故事,关于长白山、五大连池、镜泊湖的民间故事彰显着东北地区的旅游价值和人文精神。将这些民间文学宝卷进行英译并适当体现在旅游信息中,将自然之景与文学之美完美结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让外国游客在阅读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民间故事后,产生强烈的观赏心理,从而慕名而来,会大大提升东北地区的旅游知名度,让东北地区的旅游产业更具区域特色与文化特色。

(二)传播地区特色文化,助力旅游业发展

今天的外国游客对来华旅游的期待已不仅仅是饱览自然风光,他们更多的是想要身体和灵魂共同行走在路上,通过旅游了解历史、文化、民俗、饮食等方方面面,而民间故事无疑是这些信息的重要载体。当游客用眼睛去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景色背后动人的民间故事让游客们大饱耳福。这些故事以它们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特点传播着东北地区特有的地方文化,而将这些故事进行英译,无疑为外国游客了解东北文化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式。想必来东北进行民俗旅游的外国游客都欣赏过东北民间文艺的一枝花———大秧歌。这种文艺形式以其颠浪的乐曲、夸张的造型、诙谐的舞蹈动作引得一波波外国游客观看甚至参与其中。据民间故事记载,东北在古代为满目荒凉之地,人烟稀少,远离朝廷,生活环境恶劣,生活方式单调。历代的统治者都把这里定为发配犯人的“远恶军州”。根据当时制度规定,有的官员一人犯罪甚至牵涉家族数百人。这些人在如此荒凉贫瘠的土地上生活艰辛,困苦难熬,加之苦役劳累,娱乐生活极其单调。渐渐的,有人便根据舞蹈动作,创造出一种边唱边跳的舞蹈形式———唱秧歌,缓解远离家乡和艰苦服役带来的身心上的疲惫。然而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即便通过观看和亲身参与,他们也无法理解秧歌中传递的民俗文化。因此,将关于秧歌起源的民间故事进行英译,让外国游客从历史的角度感受起源,在现实的空间体味艺术,必将带给他们更饱满的民俗旅游体验,进而达到传播东北地区特色文化,助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三)实现道德教化,丰富外国游客精神生活

民间故事之所以被认为是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因为这种大众化,甚至不流传于纸面的文学形式承载着民族精神、道德传统、审美观念等等。它们总是以最朴素、最真诚的故事传递着善良、勇敢、勤劳、对抗邪恶的正能量。吉林省境内的长白山以其“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不少外国游客,然而那则关于长白山起源的民间故事,他们鲜有耳闻。很久以前,长白山树木丛生,景色绮丽。有一年,突然来了一个吃火的恶魔,火被吃了,长白山变冷了,山上的各种生命不复存在。人们想尽各种办法,都没能压制住火魔。一个17岁的日吉纳姑娘,为了除掉火魔,救自己的民族,飞去天庭请求天帝的帮助。天帝告诉她,火魔张开大口喷火时,她要带着冰块钻进火魔的肚子,把它的心冻僵,这样它就不能喷火了。日吉纳姑娘丝毫没有犹豫,回到长白山就按照天帝的指示钻进了火魔的肚子,火魔被困住了,长白山恢复了往日的丽峰秀景。只是16峰顶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池子,水影清澈,这便是长白山天池。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这则关于长白山的美丽的民间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中传递了民众挑战邪恶、果敢坚毅、勇于自我牺牲的正能量。将承载着这样道德观念的民间故事进行英译,生动地呈现在游览长白山的外国游客面前,那么留给他们的,将不仅仅是眼前的白色浮石、千年雪松、湛蓝天池,也有这背后深刻的道德教化和对于东北人民良好品德的感叹。

三、结语

东北民间故事是一种庞大而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东北地区的区域特色、民众的道德情操,在这些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为游客的旅途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民俗感、神秘感、新鲜感。而将这些民间故事进行英译,会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旅途中,他们将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感受更宽广的旅游文化外延,东北旅游业也会向国际市场进一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李昌善.长白山神话传说的文化解读[J].东疆学刊,2003(7).

[2]王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吉林卷[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3]赵现红.旅华外国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桂林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7(1).

[4].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5]肖振宇.东北秧歌起源辨析[J].戏曲文艺,2014(4).

文化故事范文第7篇

首先,美国有文化。数千年前,在北美大陆就生活着很多印第安人部落,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白人的到来使印第安人找到大量的屠杀,印第安人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但印第安文化并没有因此而消灭,而是伴随着印第安人居住地的建立而保存下来,并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当然,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主流文化是传承欧洲基督文化,但与之并存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移民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并没有因受到强势文化的侵袭而改变或融合。而是以原生态的形式存在于美国各种民族之中。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文化的主要特征。

美国文化中的普世主义是对欧洲普世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欧洲宗教改革和美国历史的直接产物。它不仅影响着美国人的世界观,也影响着美国政府对外文化战略的制定。美国普世主义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本体,一个先验的、超时空的、一元的普遍价值体系;而这个普遍价值体系的中心就是美国。正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其第一任就职演说中说到:“美国自由民主的观念好比种子,随风落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它将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宣扬美国赖以立国的价值观。”

美国“天定命运”的文化观念起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清教主义传统。当时从欧洲到北美寻求新生活的清教徒们认为他们就是基督教义里所说的“上帝的选民”。他们欲在北美大陆建立一个伊甸园式的国度,并使它成为一座照亮世界的“山巅之城”。这种源于基督教义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影响着北美殖民地的人们。建国后,美国人至始至终认为他们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负有拯救世界于苦难的责任。纵观美国历史,美国历届总统都强调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的民主国家,要承担领导并保卫自由世界的责任,要在全世界推进和增强民主价值观。

美国文化是一个大熔炉。美国熔炉的融化力是巨大的, 它本身就包含了一种对外来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和消融能力。而犹太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便是它的中介融合意识。这种具有一定实用主义色彩的兼容精神与美国文化的特点类似, 这使得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影响成为可能。二战后,美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 主流社会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少数族裔也表现出了少有的宽容, 整个社会处于乐观之中, 犹太移民的美国梦想也随之高度膨胀,同时也加速了他们的同化进程: 其中一些人走出了狭隘的犹太社区而融入了更为广阔的美国社会。昔日引以为荣的犹太传统无法再给予他们以动力,很多犹太后裔为了梦想的顺利实现, 开始主动隐藏自己的身份。结果, 美国犹太后裔的犹太性逐渐内敛了, 他们面临的问题已经变成了犹太的延续性。特别是对那些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后期犹太移民而言, 他们身上往往承载着几代犹太移民的梦想和期待, 面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冲击, 特别是当美国梦中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因素与自身传统文化产生激烈冲突时, 初始的恐惧和敌意逐渐淡化, 本来就善于妥协的他们在矛盾与焦虑中接受了这种异质文化的侵入。这种对异质文化侵入的默认必然给他们传统身份的文化属性带来某种程度的文化变迁。面对具有巨大文化侵蚀力的美国主流社会, 在表现出本能的传统坚守时, 随着对美国主流社会的逐渐深入, 他们对美国主流文化之于犹太传统的侵蚀问 题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妥协和容忍, 自身犹太性呈现出了逐渐弱化的一面。

文化故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文化倾向;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1-0004-06

课程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课程的出现缘于文化传承的需要,没有文化便没有课程。幼儿园课程自然也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课程文化的差异、课程文化的形态和课程文化的倾向都会在幼儿园课程中得到反映。

事实上,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课程反映的文化也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该能使幼儿感到亲切,易被幼儿理解,并与幼儿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幼儿园课程的功能则是使幼儿习得某一社会的基本文化规范。同时对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进行调适或统整。使幼儿继承上一代的文化精髓。“文化上的差异与儿童的学习背景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紧密相联的。为儿童编制的课程是不可能脱离这些文化背景的……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文化中,我开始逐渐地感悟‘个性’‘创造’‘主动’‘自主’‘探索’等一些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理念并不是一些中性的、完全客观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它们有不同的涵义,对它们的价值追求也不尽相同;脱离了文化背景,这些所谓的‘先进理念’只是‘乌托邦’……在发展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价值的多元性和文化的适宜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发展出具有中国特点的幼儿园课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西方人的价值,借用西方的课程。”

本文通过对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的故事材料的调查和抽样统计。分析了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倾向。并对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以及在幼儿园课程文本编制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感性的事物,而故事恰好能使抽象的文化观念直观化,因此,故事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故事中蕴含的浅显哲理常常成为幼儿行为规范的指南。同时,在幼儿园课程文本中使用的故事又能很好地反映课程编制者的价值取向。折射出社会文化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选定了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的故事材料,排除教案设计以及教师价值观等因素对幼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只关注幼儿园课程文本中故事材料蕴含的文化因素所反映的文化倾向性以及这种文化倾向可能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以此作为分析幼儿园课程文化倾向的切入点。

笔者随机抽取我国五省市(分别为沿海F省、Z省,内地B市、S省和G省)通过其教材编写组审核认定的幼儿园课程文本(分大、中、小班,均为主题式幼儿园课程),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这些课程文本中的故事材料蕴含的价值观及文化倾向。

笔者首先对五套课程文本中的故事总量进行统计,并将故事分成有明显文化倾向的特殊故事(中国或外国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人物传记等)和无明显文化倾向的一般性故事(除特殊故事之外的故事)两类,统计各类故事数量,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随后,笔者从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的一般性故事中随机抽取200个故事。按情感、品德、审美、认知和其他五个方面将故事分类。统计每类故事的数量,并描述性地分析每类故事的子类特点。例如,笔者依据表1的记分规则,将品德类故事子类“个人修养与意志品质”方面的个人道德类故事按照其强调的品质特征一一对应。分入所属层级并记分。笔者假设理想的幼儿园课程状态是幼儿园课程中所提倡和培养的道德品质没有任何文化倾向,即所有道德类故事均记2分。笔者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个人道德类故事的文化倾向。笔者还依据表2的记分规则,将情感类故事子类友情类故事按照其强调的品质特征一一对应。分人所属层级并记分。笔者同样假设理想的幼儿园课程状态是幼儿园课程中所提倡和培养的友情没有任何文化倾向,即所有友情类故事均记2分。笔者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友情类故事的文化倾向。同时。笔者还从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的所有故事里选取典型故事进行个案分析。从故事立意和故事内容角度出发,分析其是否符合中国文化的规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的故事数量比较

由表3可知。在五省市的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特殊故事的数量并不与各省市课程文本中的故事总量成正比。在五省市的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特殊故事所占比重非常小,均以没有明显文化倾向的一般性故事为主。在特殊故事数量方面,出现了有趣的倒挂现象。按照笔者之前的设想,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思想开放,交流便利,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因此会比内地各省市在文化倾向上更西化。更偏爱选择外国故事。但统计发现。中国类特殊故事数量较多的分别为沿海F省和沿海z省的幼儿园课程文本,外国类特殊故事较多的是内地B市和内地G省的幼儿园课程文本。

总体而言,在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文化倾向明显的中国类特殊故事和外国类特殊故事数量基本持平,且所占比例较小,无明显文化倾向的一般性故事数量较多。因此,单从故事数量上分析,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倾向性并不明显。

2 200个故事分类情况统计

根据王春燕1981年对幼儿园6、7月份中班语言教育内容的调查可知,在15个语言活动中,有关认知性内容的活动有8个(占53.33%)。显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侧重认知,强调幼儿学科知识的获得。而笔者根据对200个故事的分类统计发现,我国现行的幼儿园课程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认知内容的比重明显下降(见图1)。如果说品德类教育一向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的话。那么越来越受重视的情感教育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众所周知,中国人的情感大多是含蓄而内敛的,“爱在心里口难开”是中国人对待情感的态度的真实写照。中国文化一向是重智商超过重情商。而西方文化对待情感的态度向来是大胆和直接的。西方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会自由地表达和接受情感,即使他再聪明;也是一个有缺陷的人。由此可以推断,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中国教育一向重视的方面,而是近几年随着对素质教育的肯定和提倡。从西方引进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3 品德类故事成分分析

由图2可知,在品德类故事中,涉及社会公德的故事有17个,占品德类故事总数的16.67%;涉

及个人修养与意志品质的故事有85个,占品德类故事总数的83.33%。

由于受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国家体制的影响,公民道德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一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集体利益,强调个人的牺牲和奉献,反对和批判极端的个人主义。这种文化特征在道德教育方面就表现为对社会公德和集体主义的大力提倡,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是学校对个人进行评比和奖励的不可或缺的依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幼儿园德育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其重点不再仅仅是为了把幼儿培养成社会的一分子,而且是为了把每个幼儿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因此更加重视对幼儿个人修养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4 情感类故事成分分析

对情感类故事成分的分析发现,我国现行幼儿园课程中对朋友之间情感的强调(友情类故事占情感类故事总数的68.18%)大大超过了对传统的亲情(亲情类故事占情感类故事总数的25%)和师生情感(师生情类故事占情感类故事总数的6.82%)的强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重亲情历来胜过重友情。另外,尊师重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现行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行幼儿园课程更重视友情教育。这种倾向的出现可能与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因为许多独生子女情感冷漠,不会与人相处。所以幼儿园才更强调对幼儿进行友情教育。

此外,在亲情和师生情的培养上,幼儿园课程还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提倡幼儿把对父母、对教师、对长辈的爱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在幼儿园课程中有不少故事都提及幼儿要用“我爱你~我爱你,老师”“妈妈,我好爱你”等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喜爱。这种培养幼儿勇于表达自身情感的教育倾向与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含蓄、内敛的国民性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5 个人道德类故事分析

由表4可知,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85个个人道德类故事的平均分为1.8412,低于假设的理想状态得分。由此可以认为。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个人道德类故事的文化倾向与假设的没有任何文化倾向的理想状态差异显著(t=-2.298,p

从整体来看。在对幼儿个人修养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上,现行幼儿园课程强调的是非常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个人至上主义。传统的集体主义至上的色彩变淡。

6 友情类故事分析

由表5可知,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30个友情类故事的平均分为1.8000,低于假设的理想-状态得分。由此可以认为,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友情类故事所表现出的文化倾向与假设的没有任何文化倾向的理想状态差异显著(t=2.183,p

从整体来看,在对幼儿进行友情类情感教育方面,现行幼儿园课程提倡幼儿要学会分享友情与表达情感。中国传统教育所提倡的朋友间互相帮助、互相信赖的理念虽然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但数量很有限。由此可见,在友情教育方面,我国现行幼儿园课程的西方文化倾向比较明显。

三、研究结论

1 在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文化倾向明显的中国类特殊故事和外国类特殊故事数量基本持平,数量都比较少。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的故事均以没有明显文化倾向的一般性故事为主。因此,单从故事数量上分析,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倾向性并不明显。

2 在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里随机抽取的200个故事中,品德类故事最多,情感类故事第二,在传统课程中占首位的认知类故事的比重明显下降。在品德类故事中,现行幼儿园课程对社会公德的重视远不如对个人修养和意志品质的重视;在情感类故事中,现行幼儿园课程对亲情和师生情感的重视远不如对友情的重视。特别是在德育方面。“集体主义”这个曾经最具中国特色和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特征的词语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对独立自主的个人意识的强调。西方化倾向明显。

3 对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个人道德类故事的分析发现。现行幼儿园课程西方文化倾向明显,强调西方文化色彩明显的个人至上主义,传统的集体主义至上的色彩变淡。对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友情类故事的分析发现,现行幼儿园课程提倡幼儿要学会分享友情与表达情感。中国传统教育所提倡的朋友间互相帮助、互相信赖的理念已不是主流。这种情感教育方式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含蓄、内敛的国民性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说明我国幼儿园现有的友情类情感教育内容倾向于西方文化所提倡的情感表现方式。

4 对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的一些故事的分析发现,许多故事远离幼儿的生活,加大了幼儿理解故事的难度。特别是一些西方文化色彩明显的故事,不为中国幼儿所熟悉。这种故事的出现有无必要,值得商榷。还有一些故事背离真、善、美的原则,内容要么是猛兽吃掉了小动物,小动物要报复;要么是动物损害了人类的利益,人类消灭了动物;要么是坏人做了坏事,最后下场悲惨,但是人们都不同情他,等等。这些“伪真”“伪善”“伪美”的教育内容,会把幼儿园教育引向何方,这实在值得我们去深思。另外,繁难的故事在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也占一定的比例。各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选取的许多中国传统故事和外国童话都存在故事内容复杂、用词晦涩难懂、大大超出幼儿认知和理解水平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的故事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现行幼儿园课程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倾向。

四、对幼儿园课程改革和课程文本编写的建议

本研究在地域上基本遵循遍及东、南、西、北,

兼顾内地和沿海,考虑民族地区的原则,因此,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幼儿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倾向,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试图对正在进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儿园课程文本的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1 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建议

(1)实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

很多专家认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一直是以西方理论为指导的。从20世纪50、60年代学前苏联。到8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的儿童心理理论、教育理论。到90年代引进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泰勒的课程设计理论、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儿童生态学理论、系统论及相关的游戏理论、情感智商理论等,再到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引进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瑞吉欧教育理念及方案教学等,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一直没有脱离过西方模式的影响。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么多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产生于西方文化和语境中的课程理念被大量移植到中国之后,与中国文化产生了激烈碰撞,导致许多长期浸染于中国文化中的教师和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文化不适应问题。

“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是按照某些西方人的价值取向,去做好他们倡导的事情,而是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人该做些什么。当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人的理论和经验,但立足点应该是中国社会本土的实际情况。”“从宏观的层面思考以后要走的路。也许我们要多去想想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地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而不是没有批判地将一些源于西方文化的思想都当作‘先进理念’。”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幼儿园课程改革只有实现了文化上的转向,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2)加强教师队伍的文化建设

课程改革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教师队伍的文化建设要求。目前,各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改进,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价值观,却忽略了价值观中的文化因素,导致幼儿园整体文化建设滞后。很多园长和教师更多地是从技术理性角度去看待课程改革,孤立地分析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善于从文化层面整体思考问题,不善于从文化层面提升和推进课程建设,相当程度上处于一种文化集体无意识状态。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述状况,首要任务是要引导教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只有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把传承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去实行,才能在文化学视野下对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实践进行深入观察与思考。从而使我国幼儿园课程西方文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文化建设,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培训。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对幼儿园课程文本编写的建议

(1)重视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课程中所占比例,突出地方特色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且地域与地域之间在文化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各地幼儿园课程编写者在编写幼儿园课程文本时应有意识地收集、传播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及当地健康的民俗文化。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文本中所占份额,突出地方特色。

(2)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在对五省市幼儿园课程文本的调查中笔者发现。故事内容偏难、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课程编写者在编写课程文本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取材时要注意分析。选取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课程编写者尤其不能为了追求中国特色或西方特色而舍本逐末。以牺牲幼儿的发展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主观编写意图。

(3)教学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追求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