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P64-65

例1、例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利用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悟“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活动兴趣;学习习惯:操作习惯

;学业成果:简单应用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平行四边形纸片、平行四边形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复习导入

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说一说下面各是哪些图形?

2.我们最近研究的是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4.

揭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能有针对性、清晰有效地运用相关的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

二、探究新知

利用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经历面积的推导过程,具有一定的猜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悟“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获得成功体验。

(一)猜测

1、首先我们通过数格子来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并在课堂练习本上记录。

2、还是通过数格子来看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也做好记录。

3、比较两次记录结果,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4、比较这两个图形,你还发现了什么?(长和底,宽和高相等)

4、根据这个发现,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二)推导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对应边上的高求面积的方法是正确的,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呢?现在做个实验: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不想试一试?

1.(学生操作后)提问:

①你是沿着哪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的?

②剪开后,你是怎样拼成长方形的?(边回答边演示)

2.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

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形成完整的板书)

长方形面积

=

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

(三)应用

1.根据公式,说说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填表

2.判断题

(1)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

(2)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和高不一定相等。

(

)

3.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正确明白操作要求,能够主动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操作,并且边操作边认真记录。

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亲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解决问题有充足信心,能主动思考、积极作答。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并且正确率高。

三、巩固练习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悟“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获得成功体验。

1、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地,面积是24平方米,底是6米,求这块地底边上的高是多少米?

2、选择合适的条件计算面积。

合作学习的意愿强烈,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在学习过程遇到困难,能积极寻求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S=ah

=5×2.5

=12.5(㎡)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是12.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S

=

a

h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转化

书面作业设计

校本练习册

教学反思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P65

试一试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初步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有关数据。

3、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高),正确地求高(底)。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经历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学习过程,寻找必要条件计算相应数据。

5、初步形成仔细观察图形、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灵活仔细地整理数据计算面积以及对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分析理解。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活动兴趣;学习习惯:操作习惯

;学业成果:简单应用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平行四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基本练习

能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高),正确地求高(底)。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

(1)

(2)

(3)

师:逐题统计做对的人数,第(3)题,你为什么要用20×10来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形外高是10CM,对应的边是20厘米,所以我用20×10求情形四边形的面积(两三人说)

2、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50厘米,比底长10厘米,求他的面积

(3)

第65页的第3题

师:第(1)题要注意什么,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生:第(1)要注意把8厘米化为0.8分米,他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

师:第(2)题的底是几厘米,他的面积是多少?

生:第(2)题的底是40厘米,他的面积是2000平方厘米。

生:我先算草坪的面积,再算铺平共需多少元,算式是24×31×47(两三人说)

师:逐题统计做对的人数

小结: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经历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学习过程,寻找必要条件计算相应数据。

二、变式练习

初步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有关数据。

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高)正确地求高(底)

经历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学习过程,寻找必要条件计算相应数据。

师:大家把书翻到65页,做第2题

1、师:展示学生练习,全对的举手,在平行四边形中,怎样求高,怎样求底的长度

生:底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

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两三人说)

小结:在平行四边形中:S=ah

h=S÷a

a=S÷h大家要熟记三个数量关系。

2、用平行四边形的是指解决下面的问题,

(1)S平50CM2

求C平

(2)C平=70CM,求S

师:第(1)题要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相等的

师:已经知道了一条边是25厘米,要先求什么,才能求他的周长?

生:先求他的另一条边长才能求他的周长

师:大家做这两题

解:500÷20=30CM(底)

解:70÷2-25=10CM(底)

(30+25)×2=110CM(周长)

10×20=200CM2(面积)

师:第(1)题做对的举手,第(2)题做对的举手

小结:我们要运用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问题,既发展了我们的思维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独立练习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他的底是2.5分米,高是几分米?

(2)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分米,是高的2.5倍,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

平行四边形两条相邻的边分别是30米和20米,在它的四周每隔5米种1棵树,共要种几棵树

(4)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60厘米,底是20厘米,另一条边上的高是15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第(1)题做多的举手,第(2)题做对的举手用10÷2.5=4,先求出高,

师:第(3)题先求周长,再求种几棵树,做对的举手

师:第(4)看图,先要用60÷2-20=10求出另一条边的长度,再用20×10求出他的面积

做对的举手。

对解决问题有充足信心,能主动思考、积极作答。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并且正确率高。

合作学习的意愿强烈,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在学习过程遇到困难,能积极寻求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三、总结

初步形成仔细观察图形、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拓展:

比较平行线间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我们知道了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对解决问题有充足信心,能主动思考、乐于探究、积极作答。

平行四边形面积

S=ah,

a=S÷h

h=S÷a

周长=邻边长度的和×2

边长=周长÷2-另一条边长

书面作业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猜想和推断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探究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经历探索的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让我真正体验到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活动空间有多重要。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新课开始我出示一个长方形,面积计算是长乘以宽,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大胆猜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猜想出了两个计算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邻边相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到底哪个对?你支持哪一种猜想,你就量一量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按着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完全相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6 cm×5 cm=30 cm2,6 cm×4 cm=24 cm2,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到底哪个对呢?怎么办?让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自己找到答案,是24 cm2。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6 cm×4 cm=24 cm2。那么这个计算公式到底对不对?继续验证,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用手中的学具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我没有草草收场,而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小组讨论就用了几分钟,然后开始操作:通过折、剪、割补、拼补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成功转化成长方形,小组讨论汇报后二十分钟过去,学生是真的在探究、在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于是我再提出要求:小组进行学习。提纲:(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组内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是怎样推倒出来的?试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给出充分时间让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强调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底和高。在这一环节,并对平行四边形对角进行拉伸操作,感受面积变化。

课后反思:《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能力提高了,当一张张稚气的小脸蛋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时,这无疑是整堂课中一道最亮、最美的风景。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的,这正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启迪 思维 本质

【教材分析】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促进其思维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应追寻的价值取向。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十九,是一节W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的专项练习课。教材中除了紧接新授课安排的一些简单计算和解决问题(1~5题)之外,有一半以上的篇幅(6~11题)涉及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进一步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其中第6、7、8三道题(如图2~图4)主要涉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决定要素――底和高;而第5题(如图1),更像把平行四边形放在了一个坐标系中进行研究。细细分析这些题目,它们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面积的计算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其高和底的相关性,发展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

怎样有效地利用这些题目,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在认知和思维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笔者抓住问题本质,以学生存在疑问的点为切入口,将题目进行有机整合,以便关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本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在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高”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主要是通过割补法来得出,而学生在新授课时容易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定位在“底×邻边”上。因此,“高”是决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其中一个因素,必须进一步加以理解。

课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基本练习之后,笔者抓住:“根据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把它进行拉动,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的拉动过程,并将其中两个平行四边形作为研究对象,辅之以网格图(如图5),在引导学生作出判断并用自己的方法加以证明。很快,有的学生通过“整体剪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得出长方形的长相等、宽不同,因此面积不同;有的学生则通过计算,得出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8cm2,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2cm2,两者面积不同;有的学生则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发,发现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同,高不同,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大。

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图6两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之间的面积大小。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大,因为它们底和高一样。随后,把图6中右边的平行四边形移动到与左边图形的底重合(如图7),接着再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8),进一步明确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和高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重要元素,决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当然,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这一点学生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了更深的体会。之所以将这两个问题进行整合,是因为它们之中一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另一组是等底但不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在处理教材时,我们需看到它们的不同之处,更应看到它们背后的本质问题,即在底相等的情况下,高决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

二、在动静结合中,进一步理解“同底”条件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笔者继续利用刚才的素材进行提问:第一组的平行四边形拉动时,什么时候面积最大?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很快发现在底不变的情况下,高最大时面积也最大。当拉成长方形时,高也就是长方形的宽是最大的,此时,平行四边形就是长方形,面积最大。笔者继续追问:有没有面积最小的时候?学生自然顺着前面的思路回答:有,当高为0的时候,平行四边形面积最小。笔者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问:再想想,如果高为0,这个平行四边形会怎样?此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生1:当高是0时,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一条线段,它的面积最小。

生2:高不能是0,如果高是0,那平行四边形就没有了。

看到学生已经隐约感受到了高的取值范围,笔者表示赞同第二种意见:平行四边形的高无限接近0,因此它的面积也无限接近0,但不会等于0,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平行四边形了。

学生在新授课中通过剪拼等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容易将之它视为孤立的、静态的规则。因此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使静态化计算面积的方法动起来,并进一步体会高的变化引起的面积变化。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适当地体验变量的取值范围,初步渗透极限思想。

三、在图形变化中,进一步理解“底和高”两个维度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紧接着,笔者趁热打铁,先后出示了以下内容(如图9~图10),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中底和高的作用的认识。

学生通过两组图形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由底和高决定的理解。

在观察两组图形时,学生发表了如下意见:

生1:(图9)竖的那一组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在变,面积也在变,它们的面积变大了;横的那一组图形,底在变长,高不变,面积也变大了。

生2:(图10)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在变化,它的面积变化更大了。

教师追问:看来,是谁决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决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

师:那长方形呢?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它们都是朝着横和竖两个方向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面积单位cm2、dm2、m2、km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单位的理解。一开始学生对这些面积单位没有特别的感受,于是,笔者提醒学生应与刚才的发现相结合,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逐渐有所感悟。

生1:这些单位都有平方,单位右上角都有一个“2”。

生2:这些单位表示cm×cm,dm×dm,m×m,km×km。

生3:这些单位表示(图形的)两个方向(维度)相乘。

随后,笔者继续设疑(出示图11),要求计算出三个平行四边形A、B、C的面积,并分析比较底和高的变化与面积变化的关系。

生1:A的面积是6×5=30,B的面积是12×10=120,C的面积是24×20=480。

生2:我发现图形A与图形B之间,底扩大2倍,高扩大2倍,而面积扩大了4倍。

生3:图形B与图形C之间,底扩大2倍,高扩大2倍,面积就扩大了4倍。

生4:图形A与图形C之间,底扩大4倍,高扩大4倍,面积是30和480,面积扩大了16倍。

生5:这些图形的底与高和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是底扩大的倍数乘高扩大的倍数,就是面积U大的倍数。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整合与发展,通过图形之间的整体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面积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迁移、拓展,从整体的视野来加深对两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及其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理解底和高的变化与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认知基础。

从二维的角度去分析面积及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助于帮助学生将图形、面积计算公式、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整体,便于理解。学生对面积的二维性质的理解,也有助于为后续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做准备。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等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在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当教材中出现能够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的素材时,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敏锐的嗅觉,及时捕捉住这些有价值的学习素材。

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与研究,结构上环环相扣,内容上层层深入,紧紧抓住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从底不变、高的变化来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化;再到等底等高面积相等,然后同底条件下研究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什么情况下面积会越来越小;最后研究底和高均发生变化与面积变化之间的联系。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数学基本技能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慢慢从一个维度逐步向两个维度推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有时候,错误所具有的价值远远高于正确,它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创新的可能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以自身的教学经历发现:对错误进行有价值的开发利用可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将学生所犯错误看作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阶段,让学生利用错误资源深化学习,培养相应的学习能力。

一、找出错误,生成有效的资源

要想合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并将其转化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首先就需要找出这些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将其转化成为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资源。

1.在倾听的过程中寻找错误

寻找错误资源首先需要教师从倾听着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之中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反映出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弄明白学生为什么出现错误的思维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教师能慢慢找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

2.从学生的行为中寻找错误

除了从学生的问题之中发现错误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行为之中发现错误。在庞杂的信息之中教师可通过比较、分类还有选择等,找出最有价值的资源,然后进行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快速精准的判断。

3.从学生的作业之中寻找错误

学生的作业也能够有效地体现信息。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而分析出学生犯错的原因。学生在作业上出现的错误也是其自身问题的表现。

二、巧用错误,呈现精彩课堂

1.显示错误,防患未然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成功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必严加防范,应该允许学生有出错的机会。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首先提出问题:猜一猜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较为普遍的想法是:用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相乘或者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高。这是学生在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合情的推理。我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之后让学生按各自的想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与其他学生通过割补方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中,出错的学生就会思考: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不可能有两个答案,用割补的方法计算只是图形的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是不变的,难道用相邻两边相乘的方法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样,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矛盾冲突,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经过比较与思考,学生会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应该;是底乘以高。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对某些问题或思维分析的错误,有时并不必直接告诉其错误所在,而是顺着学生的错误思路将错就错,让学生自行推理,用其错误的方法推导出十分明显的错误的结果,再进一步认识错误产生的原因。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往往认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面积推导的过程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学生只记住了结果,对其产生的过程并没有完全内化。此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分别画一个较小的三角形和一个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并进行比较。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此时三角形的面积并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马上认识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此时,教师问:“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进而再直观演示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记忆深刻,从而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3.利用错误,拓展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计划做360套衣服,已经做了2天,每天60套。照这样计算,再做几天完成任务?学生一般都习惯于这种方法:(360-60×2)÷60,而有的学生会出现360÷60这样的错误。我先不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你觉得你所列算式的基础上,只要怎样处理,就能够解答原先的问题了?启发学生得出另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360÷60-2。通过比较两种算法,学生会得出后一种方法比较简便的结论。在这里利用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视为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4.反思错误,自主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自主反思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学习主体自身主动的建构,在于善于自我反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错误就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正面地示范和反复练习来得以纠正,而必须经历一个“自我否定”过程,不仅是对错误原因进行一般性的分析、矫正,更要对探究思维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进行反省,从中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如,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经常会出现求图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却求成了周长;求图形的周长,有的学生却求成了面积,有时还甚至不知该用什么单位名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学中,我没有对这一典型的错误进行一般性的原因分析与矫正,而是给学生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引导他们自主加以辨析。

(1)摸一摸,感受一下你的课桌面,它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

(2)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

(3)为什么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不同呢?

(4)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5)从刚才的探索中你有什么“误导”的想法需要引以为诫?

这样,在自主反思中,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就会逐渐明晰起来,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修正错误。

参考文献: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转化思想 同课异构课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尤为重要。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指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中数与数之间的转化、数与形之间的转化、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运算形式之间的转化,比比皆是。只有充分运用这些转化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转化意识,明确转化方向和方法,逐渐培养转化习惯和能力,才能实现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结构与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转化思想的渗透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以两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同课异构课为例,分析转化思想渗透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片段一:

用数格子的方法求面积: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填完。(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p87)

(一)案例呈现

教师A的处理:

1.拿出学习单,读一下学习要求。

学习单: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把表填完整。(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汇报:你是怎样数的?(1)数长方形;(2)数平行四边形;(3)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表格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一定联系。表格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有的同学就推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甚至有的同学推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教师B的处理:

1.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么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指名复述过程)下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教师用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画有方格(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图上面,让学生用数方格(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的方法回答问题:

(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它的底是多少厘米?

(3)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4)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高与底有什么关系?

(5)请同学们猜一猜: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分析与思考

1.存在问题:过程意识薄弱,错失培养学生转化意识的好机会。两节课都简单应用了数格子的方法,重在让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脑海里初步得出并轻松理解: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时候它们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让学生通过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高与底有什么关系,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但他们都忽视了数格子的过程,容易让学生止步于学习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的数,未曾关注有规律的、快速而准确地数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与过程,从而错失培养学生寻找图形间内在联系、形成转化意识、初步感受转化魅力的好机会。

2.建议: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就是单位面积度量法。数方格实质是数单位面积,它是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法。这在学习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已经用过。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数?

本片段教学中应注意呈现学生数的过程和方法,关注有规律的数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魅力。可以抛出问题“你是怎样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每行几格、几行”等再追问“你是怎样数每一行的”,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把右边的半格平移到左边,转化成小长方形;再把上两行向左平移1格,转化成大长方形。(师边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转化过程与结果。)每行6格,4行24格。学生在解答简单的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加快了数的速度,更培养了转化意识,初步体验到了转化的好处,“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将复杂转化为简单”,为片段二教学进行了铺垫,降低了片段二的难度,与片段二教学一气呵成。

片段二:

(一)案例呈现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p88)

教师A的处理:

1.出示学习导航: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2.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1)学生展台:a.沿着从顶点向底边做的高剪开;b.沿任意一条高剪开;c.在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边上,取两个对应点,分别向底作高,剪开,平移,就得到了长方形。

(2)汇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3)到黑板结合学具讲解剪拼的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4)要求大家同桌互练,指名一生完整地说一遍。

(5)发现共同点,渗透数学思想:我们用不同割补方法最终都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几种方法的共同点是转化,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时,我们可把要探讨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而解决问题。

教师B的处理: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长方形吗?怎样剪呢?剪歪了怎么办?

2.学生动手操作。

3.拼好了摆在桌面给老师看看,请两个同学到前面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生1:先画条高,沿着高剪开,把三角形平移过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在中间剪的,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平移过去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4.观察转化前后的图形,思考下面问题:

(1)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怎么看出来?

(2)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5.教师小结方法,再指名让生叙述。

(二)分析与思考

1.存在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提高学生转化能力。两节课都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简、拼、演示各种转化过程,充分激发学生操作欲望,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并通过观察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水到渠成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两节课都仅止于学生会转化,知道如何转化,而不知为什么要这样转化,不利于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和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9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在学生已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较好,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掌握情况好;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浓厚,课堂积极性高、参与性强,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浓厚。

【教育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观察、割补、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启导学生主动建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经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新知学习成功与愉悦的过程,以及自信能学好数学知识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探究平行四边形计算知识的情趣,以及对平行四形面积从度量到割补转化成长方形,再将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做比较,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科学的认知态度。同时,让学生体验平行四边形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布置任务

1. 什么叫面积?

2. 如何量出如下长方形的面积?

3. 长方形的面积=

4. 预习课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想一想:你如何推导这个图形的面积公式?

[评析:前置学习与新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联系紧密:第一道题回顾什么叫面积,既复习了面积的概念,又为新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认知心理准备,同时也唤起学生对面积问题的认知经验;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是对长方形面积,用单位面的度量与公式计算的回顾以及经验的唤醒,又为新课中从度量平行四边形面积,到割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再到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需要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公式做好心理准备;第四道题在让学生先学中,不仅可以学定教,而且为学生思维的创新拓展打下基础。]

二、课前反馈,确立问题

1. 组内互检,扶帮抒见。

2. 教师引路,小组汇报。

师:哪组派代表说一说什么叫面积?

组1代表发言: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

:其他组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组2代表发言: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组5代表发言: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其他组还有意见吗?你们认为哪个组的代表发言最好?

生:第五组,概括全面,说得透彻!

师:将掌声送给第五组!你们是怎样计算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在小组内议一议。

师深入小组倾听后,学生汇报:

组6:第一种方法,可用单位面积去度量得到;第二种方法,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就可以用长的量数乘以宽的量数,即可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了。

师小结:你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评析:在课前反溃,确立问题环节,教师的步骤清晰,首要的是通过组内互检,落实前置学习,其次是通过互助互帮,扫清一些最基础的问题,使旧知真正成为新知的生长点。然后,由学生熟悉的图形面积入手,先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为学生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三、自主探究,合作分享

1. 故事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用行动告诉老师你们想听。

课件播音: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地主巴依走了过来。他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花毛毯。聪明的阿凡提拿出这样的两块毛毯,并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可如果你选错的话,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地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2. 自主探索

师:巴依认为这块长方形的毛毯大,你们认为呢?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只要把长方形的毛毯和平行四边形的毛毯重叠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哪块大。

(课件演示)

生2:我发现重叠后还是很难判断哪块毛毯大,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度量的方法,即把它们都放在方格子图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就可以知道哪块大。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点非常好。(出示课件)每个同学的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方格纸,请大家来数一数画在方格纸上的两块毛毯的面积,再比大小。

自主探究卡

请你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比一比,有何发现?

(1小格代表1平方分米,不满1格的都按半格计算,也可运用技巧算。)

(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度量比较。

(2)指名小组汇报。

组1:我们是这样数的,先数长方形每行有6格,一共有4行,面积就是6×4=24(平方分米);再数平行四边形整格的有20个,半格的有8个。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8÷2=24(平方分米)。我发现了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师:还有没有补成整格后,再数的?

组3: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将平行四边形上面第一行最右边的在边线外的不到半格的用同一行最左边同样的图形填成整格,以下每行依次类推,补成整格,共4行,每行6格,因此,平行四边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一样大,都是6×4=24(平方分米)。

组6:我们组是这样拼成整格的:先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过来,就可以把不满一格的合拼在一起变成整格了。最后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

(课件演示:略)

组7:我们组先从平行四边形上面一条边上任意找一个点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然后把左边的直角梯形平移过来,我发现两个直角梯形拼在一起不满一格的刚好就变成整格了。最后我也发现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课件演示:略)

师:同学们都有独特的见解,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尤其组6与组7的同学想法很巧妙,他们用的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叫割补法。至此,我们可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了。通过上面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一定发现它与一个图形有关(停顿――生: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有关),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可否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呢?各小组可尝试研究与推导。

[评析:这是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前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设计,教师颇具匠心,目的是让学生探索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图形的转化方向这个关键问题。第一个环节,故事激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并提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而要求寻找旧知中的其他方法。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即用旧知中单位面积去度量,即数方格的方法去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从中再抓住计算技巧,即拼成整格数,逼出割补法,从而就有了直角三角形割补与直角梯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要的是暗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图形的主要转化方向,分散了推导公式的难点。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精妙之笔,值得赞赏。]

3. 推导实践

(1)图形转换

师:(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现在老师随意给你们每个小组几个平行四边形,四人小组合作研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②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③剪拼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2)展示成果

师:哪组愿意派代表上讲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成果呢?

组1:通过刚才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我们组想到了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顶底画一条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就能拼成一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师:其他组的想法呢?

组2:我们组的思想和刚才那组一样,但不同的是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的是一个直角梯形,把它向右平移,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我们也发现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我们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师追问: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只有沿高剪,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平移 割补法)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组5:我们也是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我们组发现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生归纳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因为长 方 形 的 面 积= 长 × 宽

所以平 行 四 边 形 的 面 积= 底 × 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

(板书:S=ah)

4. 提问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86-89页,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阅读课本和质疑)

生: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在对角处一拉就能变成长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也就是相邻两边相乘,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不是相邻两边相乘。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他找出是哪里出了问题吗?教师边说边进行实物演示。

[评析:这是自主探索、合作分享后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推导实践。又分为图形转换与展示成果。由于前期做了充分的心理与基础知识的准备,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自然而然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公式去思考。同时,又在自主研究中,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推导实践中,学生容易通过比较平行四边的底等同于长方形的长,高等同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建构的平行四边形由自己探索,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过程的面积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第二个环节,提问质疑。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点燃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课内练习,展示交流

1. 算一算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算一算停车场里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动手算一算,再让学生汇报。)

2. 选一选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要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几个选择,你选哪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五、总结全课,完善新知

师:现在大家看:哪块毛毯的面积大呢?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知道吗?阿凡提在人们心中是智慧的化身。这节课,11岁的我们也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转化的方法,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老师心目中,你们比阿凡提还了不起!老师为大家感到骄傲!

六、当堂练习,成效检测

1. 平行四边形土地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 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底是5米,高是2.5米,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你能算出芸芸家这块菜地的面积吗?

4. 想一想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学校里有一块草地,想在草地的一边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下面有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最小?为什么?(先小组讨论,再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思考问题。)

[评析:从课内练习、展示交流与当堂练习、成效检测看,本节练习的层次性是较强的,有本节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的再现性练习,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求平行四边形的综性练习,还有拓展性、思考性较强的发展性练习,能使班内三类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可惜限于时间,有些题目研究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另外,课堂总结要让学生去说,从新学的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学法等全面总结,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与学法的基础,是对新知学习的经验指导与总结,不可小视。]

[总评:本课教学体现如下特点:其一,课时教育目标设计符合教学生态,过程教学,时刻以目标为导向,努力达成目标;其二,对教材能深度把控,所以能做到设计新颖严谨,教学主线清晰、扎实,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其三,教学结构“前置学习,布置任务;课前反馈,确立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课内练习,展示交流;总结全课,完善新知;当堂练习,成效检测。”严谨,符合学校课题研究中所要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时,教学流程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想、看、操作、研讨、争论、概括,顺利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其四,练习设计注意层次性,有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满足上、中、下三类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五,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注意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这是符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的;其六,学科转化的思想方法突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其七,全程根椐学生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激励评价,为全课增添了色彩。总之,这是一节难得的好课。]

附:板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一、剪一剪、拼一拼,动手操作

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应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采用动手操作实验的方式,进行数、剪、拼、摆等等,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然后借助简单几何图形的知识去一步步探索、推导出多边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经历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更加深入、准确和全面。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不可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首先可以启发学生数方格,而后转入提问假设:“我们学校大个花坛砌成平行四边形的,已种满了花,我们能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呢?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接着组织学生动手尝试,要求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仔细地进行看、思、剪、拼、摆的操作活动,教师巡视和个别指导。尔后学生汇报出现的如下两种结果(如下图):

全班汇报交流后,要求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大部分学生发现了:原来,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一样长,而“宽”与它的“高”一样长,其面积公式即可以为“s=ah”。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借助长方形知识,自主获得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丰富了感性认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填一填、议一议,提升认识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应当启发学生设法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进而弄清楚所研究的图形的面积和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求借助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来解答较复杂的图形面积的途径,从而让学生获得“转化”思想方法的启迪,并及时促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规律性认识。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当学生拼完图形后,为了提升学生的认识,笔者给了学生一个“锦囊”既《实验报告单》(如下图):

学生认真地进行填写后,我组织讨论汇报:因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计算方法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这样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学生深入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对二者面积大小计算方法的规律性认识,受到了转化思想的启迪,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说一说、比一比,广开思路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鼓励学生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解决方法,而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某一种固定的方法上,以至于束缚了思维。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由学生动手操作、讨论后汇报,结果发现学生的剪拼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如下图)

第(1)种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倒过来刚好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正好是梯形的“上底+下底”的长度,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来的梯形的“高”又是相同,从中真实地感悟到:原来,每个梯形的面积正好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方法就是如下: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2)种学生把图形剪成两个三角形,第(3)种学生把它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但都不知道如何推导出面积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得出:

(2)梯形的面积=三角形a的面积+三角形b的面积

=梯形的上底×高÷2+梯形的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3)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梯形上底×高+梯形(下底—上底)×高÷2

=梯形上底×高+梯形下底×高÷2—上底×高÷2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学生有这么多不同解题思路。只要学生还有合理推导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目的是要使他们明白,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尔后再引导学生对几种方法比较,说出哪一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以优化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这样就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空间,激发了学生思维多样性的火花。

四、练一练、跳一跳,发展能力

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一些习题来进行。有效的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新课后,应该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如教完《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后,可以出示以下一些习题:

图(1)只画出一个三角形,由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图形的面积。这里没有明确的条件,目的是加强习题的探索性。

图(2)请算出它的面积。这里着重训练学生准确抓住哪条底对应哪条高,目的是增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交互电子白板;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131-02

交互电子白板相当于将传统的黑板变成计算机显示屏幕,通过电子感应笔来进行板书的书写,实际上就是代替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实践证明,交互电子白板是一种合作、交互,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优秀的现代教学工具。

1 利用交互电子白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以“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为例

教材解析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小节“平行四边形”为例,分析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本课主要介绍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整个小学数学几乎都离不开几何图形的学习,而且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认知,再通过这节课进行加深,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地认知到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并会把公式运用在实际的题目中。本课教材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继续深入认识,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由浅入深地教学,使学生深化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以及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迁移。

学习者的研究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基本学习状态,而且因为有了更加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抽象能力有所发展,但是具体形象能力仍然非常明显。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外界强制的监督和干预,同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可是小学生对空间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进一步推理论证时,往往会觉得很有难度。本次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各项感官体验,进而对新知识进行认知,更好地掌握现有知识。

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解析

1)知识与水平目的:充分认识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全面认知,会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并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方法与途径目的:通过实践、讨论、观摩等活动,让学生对整个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面积过程进行充分了解。通过教导学生如何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推理,让学生在整个发现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掌握观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进而形成学生在空间上的意识。

3)感情目的: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具创意地去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学会如何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并可以熟练运用。教学难点:让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可以自如转化,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可以自如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应用情况 在这节课中,教师首先用形象的图片呈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对它们两者的辨析更加直观清楚,继而牢固掌握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以及不同之处。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遮幕功能、拖移功能,运用互问互答的方式,使用拖移功能进行图形的填充,把不规则图形分割后通过移动转化成长方形,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在视觉媒体下可以直观得看到图形的变化,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在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建立联系,为最终的教学任务做下铺垫。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直接在所呈现的图形上进行分割、平移、书写和各种人机交互操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逐渐打破“一个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大大激发师生互动环节。在白板的拖移功能、遮幕功能的辅助下,可以让画面变抽象为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热情。

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样却导致学生忙于抄幻灯片里的内容,忽略了教师讲的重点、难点,甚至也不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扮演一个播撒知识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单向的传输者。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教师讲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后,通过对白板注释和数据同步更新的功能,将更多的练习题放在屏幕上,白板可以及时记下学生的题目答案,教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帮他们进行有效认知。白板系统还能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和教师的批注同时保存下来,在课后需要的时候随时找出想要的任何一张页面。也就是说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把教学情境记录下来,以便日后进行教学反馈、查漏补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在这节课的开始,教师直接用白板资料库里的资源,包括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方格,在课堂上进行调整图形的教学。随后,教师还可对存入白板资源库中的图形进行修改、扩充和剪裁,使学生对图形的转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加有效地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电子白板的功能强大,几乎胜任所有的教学任务,教师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1)原来的教学方法像挂图、模型、展板、教具都不能弃之不用,而且教师的板书还是应该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小学教育,教师的板书依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上,教师不仅用到了现代教学技术,而且把重点的平行四边形公式特意写在黑板上,在保持课堂生动形象的同时,也没有忽略课堂的重点知识,有助于学生梳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如果仅仅让学生对着大屏幕看,和教师没有进行正常交流,师生的交互太少,会让教师在上课时不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所以必须科学了解电子白板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关联,从实际情况出发,让各自的优点尽情显露出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

2)在这节课上有所欠缺的一点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让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进行修改和设计,整节课 用的都是“你问我答”的教学形式,互动形式单一,没有体现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作用。其实,在课堂的图形转换环节,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上台亲自操作屏幕,实践自己的想法。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数学思维理解能力,在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3 结语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实际意义很大,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更加生动。所以,交互式电子平台的长处应该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小学生更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激活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变低效枯燥繁杂的小学数学教学为生动高效活泼的科学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