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趣;生成;参与

一、导入生趣,有创意,有人气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索真理和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要善于激趣、引趣,让学生感觉到上思品课时一件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课的导入我剪切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中这样个片段:羊村众羊在村长慢羊羊的指挥下修理过山车,准备离开游乐场,摆脱虎威太岁的控制。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红太狼抱着小灰灰请求村长将小灰灰带走,众羊反对,说她有阴谋。随即红太狼跪下恳求,说:“我自己并没有打算要离开,只是不想儿子继续留在这儿受苦。做妈妈的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安……”最后,众羊被同意了她的请求。看完视频,我就提出问题:村长最后让红太狼母子坐上过山车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不难答出是因为被红太狼的“母爱”所打动,才让他们坐上过山车的。由此引申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导入本课的第一个部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学生看视频的时候,心情比较放松,因为这毕竟比放段新闻视频来导入课题轻松得多。当看完视频要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说的是否切合主题,但大家都能对情节进行简要的分析,学生站起来没话说或者回答不知道的情况不再出现。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导入,激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学习。

二、知识生成,有收获,有条理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作为一名中学思品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认识知识能力、生成知识能力、创造知识能力,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生成知识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课第二部分是“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这个环节中我又播放了剪切的片段:沸羊羊看见野猪欺负小塘鹅,敢于挺身而出,将野猪赶走。与此同时,村长却因为同样的原因被灰太狼抓走了。同样是见义勇为,一个正义得到伸张,另一个却因此自己受害。看完视频,我就请学生开始评论两者的行为。

生A:沸羊羊具有见义勇为的美德。

生B:慢洋洋也有见义勇为的美德,但是没有能力。

生C:他们的做法都是对的。

生D:我们要学习沸羊羊,但不要学习慢羊羊。

学生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当学生D说完以后,我马上追问:“刚才有同学说慢羊羊也是见义勇为,那你为什么又不学习他呢?”生D:“就像B同学所说的那样,他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他连自己也保护不了,还要去保护别人。”我鼓励道:“分析的很不错,谁来告诉老师慢羊羊的教训启示我们中学生什么道理呢?”

生E:“我们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生F:“我们见义勇为时要见义智为。”

其实见义勇为时要见义智为就是这个环节的难点,现在很自然的由学生分析得出了。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主体的双边互动,教师的主体在于站在教育智慧的高度,把握、调控好每一个生成性教学细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有效参与,有路径,有根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有效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课第三部分是“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在这个环节我剪切了该动画片中《一诺千金》那集的一个片段:“刀羊前辈凭借智慧花的强大力量行侠仗义,并且声称只要有动物找到他,他定能帮助解决困难。可是正当有动物向他求助打败灰太狼时,他的智慧花却枯萎了。”放到这里,我暂停了播放。请学生们小组讨论:“刀羊前辈该怎么做呢?”只见学生们小组讨论激烈,参与很充分,就连平时很少上课发言的同学都开始为刀羊想办法。

学生G:他应该将实情告诉其它动物,相信他们会理解他的。

学生H:答应别人的事情应该尽量办到。

学生I:看来我们不应该随便许诺。不然遇到刀羊这样的麻烦事就讨厌了。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后,我又继续播放视频:刀羊向喜羊羊等众羊说明情况,请他们帮助一起兑现刀羊对动物们的承诺。最后喜羊羊用他聪明的头脑相出了办法不负刀羊所托。放完视频,我就由此引出诚实守信对于个人的重要作用,是个人的立身之本。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美德教育

1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

以下几方面。

1.1崇尚伦理道德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求形成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说自己该说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

1.2注重人文理性

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实体存在,重视人的精神存在,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人被看作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1.3强调和谐观念

即一种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过无不及的行事原则。而这当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天人合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例如《黄帝内经》论述问题的一大特色就是把天、地、人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考察。它无形中让人形成了从联系中和整体中看待问题、强调整体、强调和谐的思维方式。

1.4倡导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们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面对现实的状况所产生的一种理性思考,是以沉毅的思想面对显示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理智富于远见的精神状态,是充满了辨证思维和中和思维的理性精神,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几千年来就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正、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在今天的中国,需要用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当前社会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

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巩固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同时,发动家长,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抗非典时;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四川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是未来的主人,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第3篇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用传统美德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当代社会,我们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_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其次,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多的了解中华民族大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得到,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合格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

再次,我们还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既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又把学生在家庭和社区内的道德行为列入矫正和测评的范围。同时,发动家长,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德育教育实现实效性、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从而巩固我们的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她原有的智慧发掘出来,继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务于当代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盛开的更加鲜艳!

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小使者;文明走路,文明乘车,争做文明小市民。”近日,长春市南关区“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卫生城”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北大小学举行。这是南关区贯彻落实全市“文明伴我成长”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活动的目的就是从抓未成年人健康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入手,动员组织全区未成年人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文明,并以自己的行动感染带动家人、亲属、朋友,了解“创城”、支持“创城”,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创城”实践中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不断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向深入文明史多方面的,有口头上的文明,也有行动上的和生活方面的文明,今天我就口头上的文明讲“会说话”讲一下。

呵!咋一听,也许有人就经不住有话要说了,哼!我们又不是哑巴,一两岁的小娃娃,咋还不会说话么!我要是认起真来不比罗京差,更何况我两岁的侄儿子都会依依呀呀叫妈妈了,我们难道还不算会说话吗_

呵呵!如果谁这样问,那就只能说是你会错意了,次意非彼意也。其实啊!今天我所讲的“会说话”就是指“说文明话”。在下在此说一句不怕你们多心的话,在座的各位和那许许多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真就还比不上两三绥德娃娃会说话。

不信就随我来分析一下,所谓说文明化,不外乎最基本的三点,第一注重文明用语,第二不说脏话,第三遇到师、长主动问好。

今天有限的时间里,咱们就不文明的现象讲一下。哎!说到这儿,还真是替咱们中华儿女跺一回脚啊!只要大家留意,不管是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电视剧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里,总是紧密的跟电话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不是很雅的语气词,是一个什么字了,请大家说是个什么字,喂!对就是这个字,试着回忆或想象一下,在某年某月某天某时,冲你大喊;喂喂!你当时作何反应了,心情一下子就变得不爽了吧!

现在好多文化人,都不曾注重这个细节,没能做到文明用语,哎!中华之悲哀呀!试问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都到此种地步了,真真令人惋惜啊!我想现在大家因该明白了,开头所讲的,比不上两三岁娃娃会说话的意思了吧!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第4篇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深远的凝聚功能,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强大的整合功能,具有持久的精神激励性与动态的延续、创新功能等独有的特质和优势。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和熔铸的优秀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践行和可操作性,要将其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应重视全面的社会治理,形成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正风正气;应重视家风教化,让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生动“落地”;应注重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和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精神纽带和心理归宿。我们应挖掘好、保护好、弘扬好、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财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目标。

关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着重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些论述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美德的当代价值,2015年11月26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与孔子研究研院专家学者座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作为繁荣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书记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和积极价值,那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 影响,其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推移,时代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文化是否还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应当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这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显著特点,从总体上科学地回答了“传统文 化有何当代价值”的问题。党的十以后,反复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的丰厚滋养。” 在曲阜考察时,他更是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在看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坚定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更重要的还必须坚持和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中华优秀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伟大复兴的需要,这就是我们说的一个观点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中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可以树立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促进人们形成振兴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感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力量。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富贵不能武不能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传统中国文化所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刚直不阿,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仍是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得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需要 1940年初,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日军包围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里,支撑着杨靖宇与日寇顽强战斗的力量就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以超越民族 宗教的界限。产生巨大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思想通^人们价值上的认同情感上的接受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文化繁荣。在2013年10月11日,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的历史大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民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在今天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即是优秀文化的精髓更是增强民族团结文化凝聚力量的源泉。

中华优秀美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邢二平是河南水利职业学院2012级的学生他因三次跳入黄河成功救起了3名落水人员,荣获河南省“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因孝敬父母荣获鹤壁市尊老爱幼特别奖,并获得2015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邢二平的身上体现了中华优秀美德的积极作用。他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自强不息孝敬父母等品德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而且是因为他践行了这些中国传统美德才成就了他乐于助人的品行。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美德和成就 也会对社会今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他更好的成长成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敬业、廉洁自律。

大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不仅可以增强热爱祖国,热心公益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且还可以促进我们道德意识合作意识的增强,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仅如此,良好的道德和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第5篇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珍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正因为如此,中国也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而我们当代学子的任务就是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说到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一个虚空的概念,也有人认为只有“最美……”才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不是那么极端,中华美德处处可见,这些美德处处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其实中华美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等。这些中华美德体现在小事中也体现在我们自身的修养中。我们的自身修养像一棵树,从小时候的一颗种子到长大后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都需要浇水施肥。我重点想说作为学生一要学会谦让,二要学会坦然,三要知错就改。

孔融四岁就会让梨,将又大又好的梨分别送给长辈和兄弟,而自己吃比较小的。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谦让的品德,懂得谦让的礼仪。因为这些本是幼年时候就应该懂得的礼仪,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人和事。如果在小事中做一些让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多么有意义啊。学会谦让也一定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其父诸葛瑾因去向诸葛亮索要荆州不得,而在一次宴会上被吴王孙权用驴子侮辱。诸葛恪则用驴子耿直的特点替父化解尴尬,而且从此得到了吴王的赏识。我们也应该像诸葛恪一样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智慧去应对危机,而且更应该学习他面对困难心平气和地去解决问题的坦然态度。坦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就像项羽面对彰邯的几十万大军依然安详入睡。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坦然面对困难挫折,然后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像有的考生那样因一个题不会做,而撕碎考卷愤然离开考场。坦然可以让我们活得更潇洒,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困难,让我们走得更远。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第6篇

为此,我校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站在对国家前途对民族命运着想的高度,开展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学生感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传承一部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

一、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有德育渗透点,尤其是《品德与社会》《语文 》《音乐》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思想和美德教育的内涵,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会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音乐,表情诵读,动作讲解,质疑提高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 ”,让文本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利用主题班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块主阵地,充分发挥班会的作用,尤其是主题班会,如果开得好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开展《我爱我家》《责任伴我行》《做最好的自己》《中国奥运》《我眼中的美》《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演讲、表演、小品剧、快板、讲故事等等进行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准备、参与及亲身感受,来达到对传统美德的正确认知和树立传统美德的意识,从而达到通过活动引导行为的目的。结合教师节、国庆节、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等等,不断开展热爱祖国、尊师颂师、爱生重教、尊老爱老、团结友爱的传统教育,并在学生中评选积极分子,宣传先进,促进后进。

三、利用学校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一年来,我校精心组织并认真实施,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为重点的教育活动。如:去农田实施《颗粒归仓》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灾区人民的募捐活动,生动活泼的趣味体育活动,还有兴趣盎然的读书活动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积极合作的意识,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学生勇于参与,同时品尝到了活动的乐趣,并用写作方式记录了自己的生活感受、思想体验,至今回想起来还兴奋不已。每一次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都力求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美德,行美德,创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传统美德;青少年;德育;思想道德建设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我们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思想道德危机。因此,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加强青少年的美德教育,具有广泛的意义。

一、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一种传统,它积淀在人们的生活中和意识里,成为中华民族群体的行为表现形式,它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每一个中国人,包括青少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美德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存在着继承性的一面的同时,又在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着失落性的一面。并且从青少年整体情况来看,还呈现出某种弱化的趋势。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中华传统美德认知较少,传统情趣淡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其外在表现形式来说,有历史文献、民俗书画、民间谚语等。我们中小学教材中,都有体现传统美德最基本的文字载体。但现在的青少年很少有兴趣主动接触它们,对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较低。

从情趣上说,不少青少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美德持疏远、冷淡的态度,认为那都是一些历史陈迹,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不合时宜。对中国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不感兴趣。相反,他们对异域文化、外国文化则津津乐道。他们对中外两种文化的态度和情趣迥然不同,这种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孝敬长辈行为缺失。

传统美德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孝奉双亲,尊敬长辈。但是不少青少年在认识与行为上是明显脱节的,孝敬长辈行为缺失。很少体谅父母的辛劳而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社会上缺乏敬老公德的行为(如乘车不让坐,甚至与老人争抢坐位)则已司空见惯。

(三)节俭美德淡忘。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今天的中小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出现滑坡现象。在通过各种途径得到钱的情况下,很少青少年想到存入银行、为亲人或他人献爱心等。不少青少年更倾向于购买个性化的消费品,甚至彼此炫耀、相互攀比,这样做仅仅是因为怕遭别人的笑话与白眼。甚至有不少青少年不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校园里则经常可以见到青少年丢弃食物等浪费行为。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的传统美德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都缺少指导,措施不力。当前的德育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也确实存在脱离青少年实际的倾向,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德育常常远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大多空洞说教,很少切实指导。教育内容、要求和措施往往与青少年的日常行为相脱节。

(二)社会文化氛围崇洋媚俗风气弥漫。当前有不少文化传媒有意无意地在社会生活中倡导外来文化,甚至一些庸俗内容也充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导致广大青少年对中国文化和道德的迷盲。上述种种文化现象的泛滥,显然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分有害。

(三)社会和家庭缺少健康有益、情趣高雅的文化活动。在家庭,家长宠爱、娇惯子女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孩子忘却了勤奋节俭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意之中拉开了与传统美德的距离。周围的社会环境在宣传传统美德的时候更趋于形式化,过于空洞,缺乏实质内涵,不能有效触动孩子的美好情感。

三、对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问题的一些建议

传统美德能有效的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面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传统美德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尤其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青少年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

进行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青少年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和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提高青少年传统美德的认知问题要以解决青少年的实际认识问题为首要目的,努力做到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加强针对性。通过努力,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水平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重视道德熏陶,激发青少年的道德情感。

提高道德认知的目的,在于催化美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生。因此,培养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如同情心、义务感、羞耻感等,是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要激发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宣传本身就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做到人情入理,声情并茂,使他们易于接受,这样更容易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共鸣。

(三)组织道德实践,磨炼道德意志。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目的,是让青少年学会怎样做人。塑造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除了对他们进行合适的道德教育,培育他们的道德情感,还必须创造适当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身体力行,这就是道德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道德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并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青少年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各种活动中学会关心,懂得同情。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和磨炼,增进对道德认知的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自制力,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

(四)推崇以德为先,德能统一的人生追求。

传统的重德思想表现在道德修养上十分重视“自省”、“自律”,社会的用人之道,也是以道德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的历史进程。因此,不仅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时代要求,也对人的德性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道德领先,德能统一的人生追求,反对重能轻德的思想,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清楚地意识到:成才先成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担负跨世纪伟业建设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而对青少年进行中华的传统美德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传承的美德及有关美德教育的丰富资料是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用这些宝贵财富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青少年一代在拥有智慧的头脑时也拥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进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使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和光大。

参考文献:

[1]、钱西勇,中青少年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河南教育,1997年06期

[2]、王信泉,论对青年的传统美德教育,东南学术,1998年01期

[3]、周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 2004/4/8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历史教学;传统文化;美德教育

一、初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产生的就是新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注入到人们的思想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们的脑海中不断地丢失。纵观现代人的生活,金钱与权力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安逸享乐、相互攀比的现象时有发生,错误与丑恶的思想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一些青年也在不断地受到这些思想的腐蚀,不懂孝顺父母、尊重他人的孩子越来越多。初中学生处在青少年的发展时期,是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与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更高的模仿性,可塑性极大。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他们很可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被错误、丑恶的社会现象所影响,被消极的社会思想腐蚀。加之如今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使得青少年好吃懒做,缺乏孝、礼、勤、诚等传统美德。品德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品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学又是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应该承担起主要责任,注重培养初中学生道德素质,使初中生道德素质不断升华,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改后初中历史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联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以老子、孟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等多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道德品质、优良传统、民族气节等的总和。如今,我国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应努力构建高度的精神文明,为传统美德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求教师注重历史知识文化的传授,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与个人思想道德的教育,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融入到初中历史知识的传授当中去,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三、如何将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当中

(一)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不自觉地通过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主观思想把历史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其实这是传统教育的影响,使教师缺失了创新意识,思想老旧,方式老套,不能把历史文化知识的精髓真正地教给学生,造成学生对历史文化丧失学习兴趣,使之积极性大大下降,对学习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历史课堂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方法,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说,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教学义务,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改变、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好习惯,通过多种自由开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深度挖掘历史教材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包括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等,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面对个性鲜明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拥有足够强大的耐心,通过不断观察,在分析了学生的特点以后,根据历史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把传统美德融入到历史知识中,深度挖掘历史课本中的内涵,引用各种历史典故,如愚公移山、孔融让梨等,向学生讲述传统美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利用榜样的力量,使学生积极学习传统美德。此外,教师可以用理论知识教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启发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例如,当同学之间起了纷争,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来教导学生,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分辨是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三)找准教学切入点

在深度挖掘初中历史教材之后,教师还应该找准切入点,适时、适当地进行传统美德的渗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机智,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这样才能可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战国七雄时,教师可以借此发挥,为学生讲解一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然后借此告诉学生荆轲具有一种忠义、执着、不畏、敢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再如,讲到“郑和下西洋”时,教师刻意强调一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这可以展现出我国明朝初期强盛的综合国力和航海技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热情。

(四)采取合适的手段与方法

在找准切入点,认准恰当的时机之后,教师还要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不断地增强传统美德的渗透效果。

1.史论结合。首先应该注重历史与理论的结合,不能仅仅是单调的说教。教学过程中,教通过某一历史事件反映出哪些问题,用具体、生动的事实说话,以此引出相应的美德或传统,进而渗透到学生的脑中。例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不断尝试新的治水方法,表现出他有舍小家为大家、坚持不懈、舍己为人、敢于打破传统与权威等精神。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到启发学生,有时学生并不是不能理解某一问题,只是缺乏老师的点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启示,引导学生自发地悟出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