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空城计读后感

空城计读后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空城计读后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空城计读后感范文第1篇

《三国演义》里就塑造了诸多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崇敬的就是诸葛亮了。

他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并作为智慧、忠诚、勤俭的化身而广为传颂,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廉洁、忠诚、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和诸葛亮有关,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其传奇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的非凡之智、济世人才、忠诚之心、报国之情,为世人所仰慕,为后人所赞颂,成为人民心中的偶像。正如闪烁着他的才华和智慧的不朽遗作《出师表》,是出自肺腑的深情篇章,一直在历史的狂风中不停的奏鸣,在思想的时空久久回荡。千百年来,以至于历代,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市井百姓,都对他一番深情,赋予了无数动人的传说,作下了无数赞美的诗篇。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千古传诵。他还是一个心忧天下的人,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

空城计读后感范文第2篇

看过三国的都会觉得热血沸腾,在那个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时代,是男人的梦想,在这里,我为您提供本文,希望你能喜欢!

三国终归晋”……这个周末,我第五次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三国演义里有好多的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气深重的关羽,勇武过人的赵云,奸诈阴险的曹操,仁义爱民的刘备,……无不叫人称奇.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为他领蜀军打过很多胜仗.其中最让人称奇的就是空城计.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听说司马懿领雄兵十五万向西城杀来,但是诸葛亮却泰然自若,在城上抚琴,司马懿不敢前进,撤退.

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刘备兵败时,是他说服了孙权: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洲赤收众江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愿将军量力饿而处之!同时指出在这紧要关头孙权"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孙权立刻反唇相讥:"苟如君言,刘豫洲何不事曹乎?"对孙权有意的讽刺,孔明采用激将法:"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洲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人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世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谈吐之间就说服了孙权联刘抗曹.

空城计读后感范文第3篇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五(3)班 余湝悦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空城计读后感范文第4篇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描绘了许多英雄豪杰,人物形象个个描绘得栩栩如生,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故事,让人心惊胆战,历历在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1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于是写下这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2当我读完《三国演义》时,心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那一幕幕的画面还在脑海中回放,就仿佛过了一个世纪。千军万马,势不可挡,而在我心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绝非是这些,而是被称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

一开始,我只是听人说曹操并非善类,但当我真正读完这本书时,才发现我错了。鲁迅说过,曹操是个大英雄,至少是个英雄,顺应了历史潮流,统一了北方,为三国乱世结束奠定了基础。虽然有人说他是奸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统一天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他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勇气,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皇帝的名号,去指挥诸侯;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我们学过的很多诗都出自他手,例如《观沧海》,《龟虽寿》等等。

曹操一生有许多战役,其中“赤壁之战”最著名,虽然曹操失败了,但并不能说明曹操的军事才能不好,失败原因的其中之一是曹操是北方人,他的军队也是。他们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这样会使战斗力大大下降;他们也不识水性,接受了庞统的连环计,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但即使这样,曹操还是这乱世的领导者,没有人能改变他。还有一场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这一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一战胜利的原因是曹操奇袭乌巢的正确抉择,再加上袁绍的轻敌,才让曹军三四万人打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不得不说曹操过人的军事才能,当我看到这的时候,我不禁说了两个字:漂亮!

可是,有才能的人总是离世的早。曹操身上有一种叫“头风病”的病,本来是可以医治得好的,但曹操的疑心实在太重了,华佗说要开脑壳动手术,曹操身经百战,经历了太多事情,他谁都不敢太过于信任,心中总是怀疑有人要害他。哎!无奈一代乱世枭雄,就死于对他人的不信任。曹操离世时才六十五岁啊!

三国,如果没有曹操,战争将会继续下去,曹操是应运而生,他所做出的贡献不是一点两点,我只想称他为——乱世枭雄!

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听到这耳熟能详的字句以后,你的脑海中会展开怎样的一幅画卷?画卷上描绘的,是心中物是人非的感叹,是朝代更迭的必然命运,还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其实对我来讲,它展开的则只有四个字,在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四个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产生于元末明初,是由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以及民间流传故事,经过高度熔炼创作而成。故事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开始,直到东吴灭亡,晋朝司马炎统一天下结束,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全面反映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为我们了解封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书中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吕布等形象,家喻户晓。全书气势恢弘,结构庞大,人物众多,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纵横捭阖,是一部享誉古今的史诗性文学名著。

其实在书中,不仅有令人振奋的大获全胜,同样有着发人深省的一败涂地。关羽的骄傲自满,导致了他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悲剧;孙坚的单枪匹马,引来了他万箭穿心,抱恨而亡的伤痛;刘备的自以为是,导致了彝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的惨败。其实,这都是古人留与子孙后代的伤痕、教训和经验。

读完了《三国演义》心中总有一种感触,有对历史的怀念,也有对英杰逝去的惋惜。但是我记住的,还是那个教训,那个哲理——其实,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4我读过很多书,看过的每本书就像许许多多、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花。每当一枝花绽开时,我就会慢慢欣赏。现在请和我一起慢慢欣赏吧!

《三国演义》描写了四十多次战役,数量多,场面大,在世界文学中都是十分罕见的。更可贵的是,对这四十多次战役的描写,很少出现雷同的现象。在描写每一次战役时,作者或通过一些独特的战争场面,或通过一些与众不同的计谋,或通过人物的一些典型表现,或通过特异的交战将每次战役描写得精彩生动,又显得每次战役与众不同。比如,赤壁之战,长坂坡之战,草船借箭,曹操败退等,表现战争的多样性。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有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特征。最让我敬佩的是关羽和诸葛亮。先来说说关羽,他英勇刚烈,气概超凡,这些人物中他是最勇敢的。有一次,刘备命他去取樊城,守城之将曹仁坚守不住关羽的进攻,就派人在城墙上安排了好几百弓箭手。关羽来到城下叫阵,不料被射中一只毒箭。华佗来为关羽疗伤,用尖刀挖出有毒的肉,他却一边下棋,一边喝酒,谈笑自如。我被他的这种勇敢精神深深地感动!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我和阿良到对面楼去拿牛奶,那时正好下了一阵倾盆大雨,我们没拿伞只好小跑过去。因为地滑,我重重的摔了一跤。“啊”!我疼得叫了起来,一看手臂流血了。那豆大的泪珠不争气的滚出来,都想把牛奶扔在一旁。这时我想起关羽,他受了那么重的伤,却可以谈笑自如,我怎么能为这点小伤流眼泪呢?于是擦干了眼泪又跟阿良提牛奶去了。

我最崇拜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是智慧的化身。还有张飞、曹操、刘备等等他们的勇敢、顽强的精神都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这本书,现在回想起来,里面人物的一张张鲜活的面容还浮现在我眼前。他们的故事让多少代人读了又读,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永远传承下去。我觉得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我相信我以后做事不能轻易放弃,不能半途而废。还要努力学习,以后像诸葛亮一样做个足智多谋的人!

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最近我又读了一遍《三国演义》,发现我以前只看见了诸葛亮心胸开阔,雄才大略,动忽略了另一个真正的高手。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陆逊火烧连营》。东吴攻打荆州时,关羽战死了。刘备对这位生死兄弟的死悲愤不已,要招集所有军队攻打东吴,为兄弟报仇雪恨。诸葛亮看刘备太大意了,再三劝阻,刘备却被报仇冲昏了头脑,没有听。几天后,刘备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南下,势如破竹,无人能敌。孙权眼看老家都要被端了,急得不得了。这时一位年青的文官站了出来,说刘备的账蓬是用绳子连着的,用火攻必可大破敌军。结果不用说,蜀军被烧得屁滚尿流,完败。

陆逊确实很聪明,但他比不过那个真正的高手——司马懿。

司马懿,大家应该知道他是个奸诈狡猾的老狐狸,用卑鄙的手段得了天下。仔细注意一下,他其实既没有赵子龙那样一身是胆,也没有关羽那样有勇有谋,更没有诸葛亮那样雄才大略。那他是如何成功的?只要仔细地看一下书就能找到答案:能把握时机,谨慎。让这个平凡的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的答案,就是这几个字。

空城计读后感范文第5篇

一、利用课堂教学,布置阅读内容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课堂是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主阵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我在教《月球之谜》一课前,我先描绘一下月球如何神秘,给学生设疑:月亮上是什么样呢?月亮上有过人类吗?有嫦娥吗等等,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带着自己的好奇去阅读相关资料。课堂上每个人的手中都带着自己的一份收获。有的查找了有关月球上的一些未解之谜,有的查了描写月亮的诗句,有的找了一些人类登月的视频和资料,还有的找了关于月亮的传说等。我看到后非常兴奋,觉得利用课堂教学来指导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有效。久而久之,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留守儿童很大程度上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造成了兴趣的一定缺失,只要教师悉心指导他们课外阅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后,对课外阅读就会感到轻松,越读越爱读,越探索越爱探索,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和自信,让课外阅读给留守儿童带来快乐,生活也会变得多姿多彩。

1.故事激趣。我给学生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当讲到白雪公主被继母赶出皇宫,并吃下了毒苹果后,又会遇到什么事呢?自己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2.课文引趣。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代表作、有关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了解。如教《草船借箭》时,向学生介绍“桃园结义”“空城计”“刮骨疗毒”等小故事,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读原作”的欲望。

3.榜样激励。平时,多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爱好读书的故事,课堂上多表扬一些喜爱阅读,写作水平提高得快的留守儿童,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选择适宜书籍,发挥阅读作用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教师就得帮助留守儿童选择适合其阅读的课外读物。同时,我们向所有家长推荐适合各年级段学生阅读的书目,建议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时给孩子带回适合其阅读的书籍作为礼物。此外,不断充实学校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动员学生互换读物,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添置的图书力求做到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人人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根据这些要求,我认为要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故事,向中年级学生推荐爱国主义故事、科幻作品,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中外名著、科普作品以及名人的故事等。

四、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得法者如鱼得水,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概括地讲,可以指导学生分三个层次来阅读。第一层次是略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出来;第二层次是细读,运用灵活的方式,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一些方法。阅读时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主要情节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并适当地记一些读后感;第三层次是熟读,要求记忆、背诵精彩片断和好词佳句,并进行仿写。这三个层次,并不是要求学生每看一本书都做到,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书刊、不同的年段、不同的阅读基础来提出要求。

空城计读后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是其语文素养与能力形成的最主要时期,除却课堂教学内容,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宽知识面,形成一定鉴赏能力的重要渠道,优秀的课外读物往往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均有积极向上的影响,其中蕴含的哲理与人文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一生的文化品位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便成为每个初中语文教学者的必修功课。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优秀的课外读物产生兴趣,乐于阅读呢?这需要教学者发挥智慧,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合理指导。

一、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一)找准切入点,适时推荐

推荐课外读物要选取恰当的时机,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意犹未尽之时进行课文补充读物的推荐,如此,可以使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补充,弥补课堂内容少的不足,使课堂内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取得更佳的教学成效。例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空城计》相关内容时,让学生体会到诸葛孔明的智谋胆识后,再向学生介绍其他与诸葛亮相关的三国演义故事:“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让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与人物。新课标要求中,推荐的大多数读物皆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例如《鲁滨孙漂流记》《骆驼祥子》《童年》等等,教学者在进行推荐时,要紧密结合课堂,顺势为之。

(二)制造阅读氛围,创造阅读环境

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篇目指导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同样不可忽视。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者,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与其口头督促学生进行阅读,不视为其创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出自身的能动性,从而主动阅读,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往往比前者好很多。例如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可以举办一次三国文化展示活动,出一期与三国历史知识相关的黑板报,举行一次三国人物分析讨论会等等,让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收这方面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主动阅读。

(三)尊重学生个性,进行个别指导

每个初中语文教学者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每个学生群体中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学者在教育时应当注意的要点。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单独指导,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相互影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二、进行阅读方法教学,注重阅读习惯培养

(一)进行基本阅读方法讲解

古有言“不动笔,不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前期准备。一般有几种方法可供参考:(1)做记号。对读物中优秀的词句进行圈点勾画,以加深优美语句在脑海中的印象。(2)摘抄。对文中好词好句进行摘录,养成作文素材积累的习惯,对学生写作大有裨益。(3)写读后感。这一方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在充分发现自己的思考特点,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4)归纳提纲。此类训练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学作品,对提高学生驾驭一定篇幅的读物能力十分有益。

(二)让兴趣主宰课外阅读

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不仅仅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获益,更会使其受益终身。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内在的文化魅力,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文化魅力并且让他们对这种魅力着迷,是语文教学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教学者主要应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开发,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阅读。定期在课堂上举办读书交流会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由于课外阅读通常时间自由,学生阅读的进度往往不一致,因此让学生之间进行定期交流便十分必要,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换自己阅读的作品,谈论读后的体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与周边的人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兴趣。

三、多种方式并用,加强阅读效果

(一) 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知识能力水平仍有限,有许多长篇名著内涵深刻,内容复杂,完全让学生自己咀嚼理解有困难,在此情况下,教学者应当组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对作品中人物进行剖析,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可以举办“我看三国英雄”的演讲比赛、“三国成语知多少”的分组竞赛、“古今多少事”的故事讲述比赛,等等。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加强其对名著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内涵的感悟,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定的深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将较长篇的名著读完,更能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看法与思想。

(二)读写相佐,互相促进

阅读的过程是吸收,是化为己有,而写作则是将自身的感情思考进行释放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以书面形式开展不定期的读书心得交流,不规定字数、侧重角度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思考,从而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思维能力,形成独立的个体思想。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学者应当及时批改,给予鼓励与支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热情。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对学生情操的陶冶、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者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与阅读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使其能力得到提高,思想深度得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石艳.培养习惯与实施素质教育[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8).

[2]吴炳生.试论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09(4).

空城计读后感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5-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课外阅读对高中生来说仍很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而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高中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二、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我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其次是《三国演义》,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但阅读的大多以电视剧为主,进行过原著阅读的少之又少。对于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绝大部分同学的记录是零,只有个别同学读过《基督山伯爵》、《简爱》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许多同学甚至连名字也没听说过。

2.没有时间阅读。高考的压力、各门学科的作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再加上部分老师和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从而限制学生的阅读,难得的假期又会被各种各样的资料和培训班占据。学生真正用来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之又少。

可是现在的高考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内知识,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2000年7月7日上午,全国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刚刚结束,河南郑州《中学生阅读》编辑室的电话铃就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的是一个教师十分激动的声音,他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就取自《中学生阅读》,这则材料他刚刚让学生训练过。学生从考场出来,个个喜笑眼开。这种有趣的现象提醒我们:广泛的阅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应试能力的提高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现在的江苏省高考作文也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如2009年的《品味时尚》,2010年的《绿色生活》。学生如果不关注生活,不多读课外书是很难把作文写好的。

所以,我要再次强调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还不够,教师还应对学生多加指导,以求让高中生课外阅读更有效。

三、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老师要多作引导,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是我们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较差,加之市场上的图书良莠不齐,因此,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需要老师的指导。给学生选择和推荐课外读物,要求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浅适度,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因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渗透课外读物的推荐。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读《红楼梦》;学习《空城计》,让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习鲁迅《药》,让学生读《呐喊》、《彷徨》等等;这样做,不但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地、饶有兴致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高中各阶段的学生在识字、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教师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低年级可以选一些抒情散文、贴近生活的小说来读。中年级可选一些人物传记、自己感兴趣的名著,到高年级可以找一些科技小品文、哲理散文以及有一定深度与难度的名著来读。

3.结合个性特点选择,如果对所读的书很喜欢,那么学生会乐于读,并且越读越有动力。为此,教师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选择书籍。此外还可以结合节日、纪念日、各种活动、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地方文化等选择。但老师的推荐千万不能演绎为专制,应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

四、老师要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要让课外阅读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不是单纯地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否则,他们的读书便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教师要利用课内经常性地、反复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要借助实例(包括:课文和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要做到有层次,逐步深入,整体推进,循序渐进。

1.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和浏览是补充。可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略读和浏览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因为快速阅读可以高效、省时地摄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所以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略读和浏览,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引导学生学会集中精神,跳跃阅读,筛选有用的信息,抓住文章的重点,把非重点的部分一掠而过。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速读习惯,强调速读“四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默读。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一般步骤。由于受文体、篇幅等因素的影响,读书的步骤不尽一致,就一般的读书通常有“通读、熟读、研读、美读”四个步骤。通读是与文章的初晤,接触的是文章的“肌肤”,要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熟读接触的是文章的“灵魂”,要能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内容,以及由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研读就是研究性的读,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表现手法、结构层次等进行赏析和评价,这一步骤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对低中年级不作要求;美读是对文章的“反刍”,即把文章美美地读出来,不仅要读出文章的主旨,而且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个性。当然不是所有文章的阅读一定要有这四个步骤,对于一般的文章通读即可,而对于有重要价值的文章则一步也不能少,甚至还要“不厌百回读”。

3.指导学生学会不同文体的读书方法。建议学生:对于诗歌、散文,一般要品读、诵读,感受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真挚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的音韵美;对于小说要默读,读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于议论文要研读,抓住文章的论点,分析作者用来阐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和过程;而对于古文则需要进行边查字典边读的查读、诵读,领略并学习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华……

4.指导学生学会边读书边做记号。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阅读方法和要求,每个学生都应当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做到每次读书时能够在文章的紧要处、精彩处、颇有感触处或疑难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做上不同的记号。如有疑难的地方画个小问号,精彩的地方画个五角星,好词下面点上小黑点,好句下面画上波浪线等等,同时在文章的行间或空白处写一些随感而发的简短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