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船借箭笔记

草船借箭笔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草船借箭笔记范文第1篇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名叫“花落谁家”。

游戏规则是:以老师的铅笔袋为“花”,呈“S”形传递,如果传到谁那里,谁就要到前面用歇后语造一个句子,病并拍手当裁判,拍手一停止,“花”在谁手上,谁就到前面。传递过程中不可以扔,不可以不接。

这时,游戏开始了,我立刻翻开笔记本,用闪电般的速度在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句子,突然,我接过“花”。这时,拍手停止了,我心里想:好吧,看来我要豁出去了。我大步流星地上前说:“小明今天得了……”接着,我当裁判拍起手来,“啪啪啪……”突然我说:“停。”“花”落在刘静怡手中,但刘静怡没接。刘静怡只好走了上去造句当裁判。拍手声又传入耳中,我飞速传给吴宇彤,又是十分激烈,“花”在大家手中飞速地传递着,掌声一停,“花”传到了陈斯璐手里。她说:“他考上了研究生,但却当了一名小学教师,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她一拍手当裁判,大家又紧张起来了。最后,我把“花”传给了吴宇彤,游戏结束了。

今天,玩“花落谁家”的游戏,不但十分有趣,而且我也收获了语言积累和写作题材,真是“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呀!

北京丰台区南苑一小五年级:陶梦诗

草船借箭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课外阅读;有效性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足见广泛阅读的益处。《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还要求小学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可见课外阅读,受到空前的重视。那么,作为学校、教师,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然而,课外书远不如电视剧、网络游戏那么让人迷恋,对大部分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来说还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如果没有兴趣,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义务甚至是一种负担,阅读时就会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难于有什么收效。所以,激发兴趣是引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的关键。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在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学生作品;通道、围墙上设置宣传栏均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各班教室黑板上有每日一句、每周一诗等,教室布置围绕读书活动显示班级个性,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学校、班级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小百家讲坛”“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知识讲述给大家听;让学生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举行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

3.表彰评比,激发兴趣

定期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比赛,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阅读之星”、“故事大王”“书香班级”等,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创设条件,让学生有书读

学生有了读书的欲望后,学校、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大量书籍让学生有书可读。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倡导每个学生每学期购买两本以上课外必读书籍,在家设立“书香小屋”,在班级建立了“图书交换站”,学校图书室也添置了大量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杂志,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语文阅读室,供以读物。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语文阅读室的资源优势。语文教师根据学校藏书情况,根据课标要求,帮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为学生提供阅读信息,并作简要介绍,避免学生在选择课外书时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书。实现了人人有书读,个个读好书,以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做到课内外的贯通融合,适时的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介绍安徒生童话让学生读。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就让学生读笛福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学习课文《争吵》后,为学生推荐《爱的教育》;教《草船借箭》之前,引导学生去读诸葛亮或《三国演义》等有关书籍,了解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和诸葛亮其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方法。叶圣陶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的;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的;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能够综观大意的;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可谓道出了阅读的真谛,即阅读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比如对一些离我们的生活相对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可以粗读、浏览、领略大概就可以了。对主要的文章,则要精读,要学会感受、理解、赏析和评价。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加深印象和理解积累素材,可以采用摘录、批注、列提纲、做概要、评论及仿写等方法。根据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汇报,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写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果。

四、培养习惯,让学生读好书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学生每天晨读20分钟;在家里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欢的阅读材料,并引导每个学生每天课外阅读30——60分钟,让家长督促检查,使之成为习惯。这样可以放宽孩子阅读范围,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发挥阅读天性,从而爱上阅读。

2.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我们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适合小学生使用的读书笔记。学生把书中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以及自己的感受体会记录在笔记上,以丰富写作素材,提高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教师每周进行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

3.阅读时应多动脑,培养“心到、眼到、口到”的习惯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读物多动脑分析、比较,进而去吟咏、体会。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4.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就会扫除阅读道路上的障碍,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教师、家长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学生养成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贾谊语)。”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用毅力坚持一生读更多的书,就会从阅读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获取无穷无尽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草船借箭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质疑;科学的阅读方法

2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让我对语文这一学科有了很清楚的认识,要教好语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打开阅读之门呢?我觉得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应将课文分析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利用讲课文的机会尽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课文时,可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每人提出几个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回答,这样布置后学生就会主动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去思考课文,提出问题。如,教《草船借箭》时,教师要求学生提问后,学生分别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鲁肃不帮诸葛亮的忙怎么办?如果鲁肃到周瑜处泄密怎么办?如果三天后没有大雾,诸葛亮借不到箭怎么办?然后再叫其他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在这样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又如,在练习课外阅读《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时,我让学生看一两遍文章后,先思考再提出问题。有些同学就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方式有何好处?然后就有学生很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在这种利用课文分析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了学生如何去学懂文章。

二、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这些年,我在组织预习或讲解课文时,都努力启发学生质疑。对质疑多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久而久之,就有较多学生敢于质疑,甚至能提出有相当深度的问题了。例如,我在教学《囚绿记》一文时,我先要求学生读课文然后思考,大胆地质疑,之后有不少学生都踊跃举手提问:“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恢复了自由?作者写本文目的是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提出疑问后,我再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答,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质疑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知识点和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默读和速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精读和评析的方法。

草船借箭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指导课外阅读途径;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可阅读的书少,阅读面狭窄

在农村,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合适他们阅读的藏书。

(二)看书前没有计划,随意性极强

家长基本上无暇顾及孩子阅读哪类课外书,放任自流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三)没有时间读

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老师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这些占去了学生大量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四)被动阅读,阅读效率低

阅读前没有老师或家长的指导,阅读时没有目的性,只是停留在了解情节和一般内容上,缺乏深层次理解、归纳;看书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看书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收集和整理。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一)让学生有兴趣读

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1.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模仿性强,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对读书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如每天晨读,教师率先阅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产生“阅读情感场”,学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便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

2.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4.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十万个为什么》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5.创设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老师可利用班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小品或童话剧的形式表演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举办讲故事比赛,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等。

(二)让学生有机会阅读课外书

1.温“故”知“新”,重读“老”课文。语文教材的选文大都文质兼美,易于诵读,但有些内容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经过一两年之后,如果让学生重读,温故知新,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者,农村很少学生有适合自己的高质量的课外读物进行扩展性阅读。在贫困的农村学生家中,除去学生书包中的教材和教辅书籍外,很难找到一本课外读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根据教学所需,提前阅读“新”课文。“新”课文不仅是指本册没有学过的课文,还指高一个年段的课文。农村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电脑,很多资料无法上网查询阅览,很难找到有关的学习资料,教师不防让学生阅读相关或相近的“新”课文。如教学《隆中对》,由于时代原因,学生对诸葛亮不大熟悉,认为诸葛亮待人傲慢,刘备没有必要如此待他。如果让学生借阅六年级的语文课本读《草船借箭》,走进诸葛亮,体会到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之后再读《隆中对》,教学效果高得多。

3.展示优秀习作,相互交流。教师可利用学习园地阅读栏,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或学生阅读后写出自我感受,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主动贴在学习园地的阅读栏与大家交流。

4.建立班级图书角。农村学生课外书很少,教师可发挥集体的力量,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发动学生把自个的课外书借给班集体,或是大家集资去购买,在教室建立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5.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草船借箭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抓住 三多 提高 课外阅读能力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多”入手。

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化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我们有必要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好书。如学完了《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除故事外还可推荐传记、传奇、惊险小说、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如:中年级孩子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儿童科幻小说》、《上下五千年》等,并从中选择一些首简明易记的供学生课外诵读。

3.推荐与时空结构相关的文章。在实践中,老师可将报纸、杂志、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阅读教材内容;还可结合一些特殊的节日、事件、纪念日等拓展课外阅读渠道,让生活中处处有阅读。

二.课外阅读方法多样化

学生掌握有效阅读方法,也有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主要有:①浏览。浏览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大致了解全书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②精读。读文章重点、文章精彩处,感受最深处记忆批注勾画。③跳读。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必要或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④摘记。对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摘抄在本子上,必要时,熟读成诵。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等。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评价多层化

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

1、用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不能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也不能一刀切。对此,笔者借鉴书法考级制度制定定量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如:我定出这样一个古诗考级制度,课外进行阅读古诗,背出10首古诗为背诵一级,20首为背诵二级,以此类推,100首为背诵十级,110首为背诵特一级,以此类推。由于激发了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积极性,学生甚至可以背诵更难的古文。

2、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读书要读有所悟,读有所思。因此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学生读书的定性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可设计阅读反馈表,即让学生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3.在读书交流中进行总结评价。也就是在读书交流会中进行评价,即: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内容简介或谈阅读感受的交流活动。在评价中,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多从该生身上挖掘优点,提出一些不是很高的建议;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则重点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提建议时要求高一些,促使各层次学生精益求精。这样评价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让学生互相了解了很多新书,为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可谓一举两得。

草船借箭笔记范文第6篇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使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益处

1、课前预习可以为上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起到提高课上效率的积极作用。2、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讲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课前预习时不见得能把教材全部看懂,总会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等待上课时解决。预习后再来听讲,可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能使听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3、课前预习可以克服记课堂笔记的盲目性。

通过预习,听课时可以对老师的板书、讲课的内容,迅速做出判断:哪些是出自课本,哪些是补充的内容。这样可以抓住重点,决定取舍,进行记录,从而在课堂上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盲目地抄录老师的板书,只能浪费很多思考问题的时间。

4、课前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去接触新教材,自己进行阅读和思考,对提高自学能力往往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老师的传授和帮助,可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但这只是学习的一条途径,而不是唯一的途径。实际上,每个同学还要通过学习课本、工具书、报刊书籍等多种渠道来获得大量的知识。也就是说,还要进行大量的自学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因此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是不行的。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像课后复习、整理笔记、做作业、阶段复习、看课外书等,都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让学生知道课前预习的任务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因此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设计预习任务,要注意层次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此,要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中高年级语文预习时,可要求其完成以下任务:

1、掌握文章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理清文章的思路

4、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如写作背景、历史资料、作者资料等

5、做好预习批注:如不认识的字、文章大意、自己认为好的句子、不懂的句子、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感受等都要用不同的符号批注。

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1、读课文 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

2、搜集资料: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查找关于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的资料。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3、关于背景,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金色的鱼钩》《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光碟、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4、理清脉络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从这几方面: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部分? 4)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段意的概括根据文章的写法有这样几种: A、 摘抄法。相关段落如果在写法上采用的是“段首概括”法、“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方式,就可以采用这种概括方式。 B、取主舍次法。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对最重要的一层作为概括段落大意的重点。 C、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 D、合并法。如《桂林山水》

5、做批注 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四、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草船借箭笔记范文第7篇

那么怎样对儿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 要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要使儿童对于书籍发生有爱,并且有恒地阅读下去,能接受其中有益的东西,教师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1.在语文课中培养儿童阅读的能力。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阅读课中培养起来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很好地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能为儿童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也能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语文课上主要要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能力、阅读和默读能力。这是上好阅读课的一般要求。至于有些课文密切联系课外读物而教师有计划地介绍这些读物时,更应该在教学中提出有关课外读物的主要线索,使儿童产生阅读课外书的强烈要求。

2.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根据我个人的实践,下面谈几点做法。

(1)简述书中大意。对于短篇故事,可以简单介绍书中大意;对于较长的故事,在简述大意后再突出介绍其中一二篇,以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提示要点。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书籍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对重要指导的书籍,要提出内容提纲,或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儿童在阅读中,沿着这个提纲进行思考,这样收获更大。

(3)指导阅读的方法,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儿童看书不用心,走马看花,这就要求他们把速度放慢些;有些儿童喜欢读大部头的书,这就要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一本书的真正价值,不要以分量来衡量书籍的如何优劣。如果全班只有几本书,可以分成阅读小组,有阅读能力强的儿童念给大家听;如果书籍多,可以教他们进行独立阅读。并学会做读书笔记。

二、 要为儿童推荐书籍,并给予阅读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鉴赏能力低,不懂得从书海中找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所以当学生阅读兴趣被激起后,如何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进行推荐书籍并指导阅读。近几年,我向学生推荐《院士的故事》、《冰心作品赏读》、《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新地球》等书,不仅推荐而且还要精心指导儿童进行深入仔细的学习,并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写科幻故事,并选送儿童的优秀习作参加全国、全省征文比赛。平时,推荐儿童订阅《快乐语文》,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中国古典诗词曲赏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故事》、《世界科幻名著故事》等书籍。

2.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推荐有关书籍。如教了《蜜蜂》一文,推荐书目《昆虫记》,教了《祖父园子》,推荐书目《呼兰河传》,教了《丑小鸭》,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选集》,教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课文,推荐书目《中国寓言》。这都是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也是儿童乐意看的书。结合课文,介绍有关书籍给儿童阅读,可以加深儿童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收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认识能力、知识面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原本最不爱看书的,现在成了小书迷,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如饥似渴地阅读老师推荐的那些书,连吃饭都要三请四请,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是无价之宝,孩子们爱读书了,他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知识面、写作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参加“海峡·冰心杯”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陈睿同学的《冰心奶奶,你的话我记住了》一文获得一等奖,并收入《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一书中。《恐龙再生》一文获得二等奖并被收入《新地球》一书的首篇。苏宣同学的《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获二等奖。选送的作品在在各种报刊中刊登,如《小学生周报》《三明报》等。孩子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

我让学生在阅读《院士的故事》的基础上,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新世纪的我”为主题,让孩子畅想未来,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了许多令人欣慰的好文章。其中蔡晨尧等同学写的《下任总编该是谁》、《新世纪的我》、《当个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要当卡丁车的总设计师》、四篇作文被刊登在《海峡语文世界》2000年第二期上。编辑特别加上“编辑叔叔的话”,指出他们“写出自己对祖国、对家乡、对科学技术以及对自己未来的美好理想”,这些大大推动、鼓舞了孩子的阅读课外书籍和写作的兴趣。此后,《少年军校日记》、《向你介绍我》等多篇文章见诸报刊。

草船借箭笔记范文第8篇

1. 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对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学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于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要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2. 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尤其是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悟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提高阅读质量

1. 不动笔墨不读书。

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并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2. 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是,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

四、减轻课业负担

1.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 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

2. 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教师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提高读书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