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徽高考作文

安徽高考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安徽高考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徽高考作文范文第1篇

每年高考语文一结束,吐槽作文题就注定是媒体的头条。今年的槽点,除了安徽卷“丝瓜藤和肉豆须”、新疆卷“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等“奇葩作文题”外,更普遍的话题恐怕是对高考作文“心灵鸡汤化”的非议。有好事者把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和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试题以及法国等国外考题进行了一番对比后得出结论: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当代外国,高考作文题都重视与现实的关联,而当下的高考作文则是一锅鸡汤。

我并不认为如今的高考作文考试设计得很完善,部分地区的考题甚至有点脑残。但对心灵鸡汤的贬斥我还是不认同。首先,那种对比本身就不靠谱。不错,科举考试是很重视国是议论,后来还专门有一项考题叫策论。但科考的目的是取士,既是为了选拔官员,题目当然就要与政治挂钩,要考察考生对于时务的了解和认知。就考试目的而言,和今天的高考完全不是一回事。至于法国高考作文题偏向于哲学和政治,那是因为人家考的本来就是“哲学”而不是“语文”,科目设置存在根本差别。而且法国人的思辨传统人所共知,就连他们的好基友英国人也受不了这种考察法。

我们当然希望学生知识结构全面、综合素养高,但现实而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下的教育制度设计,或至少从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基本还是应试教育的搞法,那么作为十二年教育的终极目标――高考的命题宗旨,也就得与制度设计相匹配,否则学生和老师都会无所适从。就高考作文来说,还是应该以考察学生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写作基本功为主要目的。至于像新疆作文题那样考察学生道德水准、法律素养的使命,还是交给政治科目好了――理科生虽然高考不考政治,但人人都要参加的会考中政治必考;何况,高考制度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

心灵鸡汤现在快被黑出翔了,但于中学生作文而言,恐怕并非那么可笑、可悲。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应试教育背景下被圈养的孩子,他们对时务能有多少了解和认识?即便某些考生有所见地,但如何把握“尺度”也会让他们犹疑,因为“时事评说”这一功课老师通常是不怎么教、也不主张涉足的。而心灵鸡汤,大抵是与人生有关。一个考生,无论你将来身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总会是相伴终生的。从一个人漫长的一生来看,“先做人,再做事”庶几是不易真理。那么,从学生时代起就培养为人之道,再用高考作文题来检验一下十二载学习和修为的效果,又有什么不妥呢?

如此看来,这碗心灵鸡汤,非但不是那么弱智可笑,而且还带有“讲政治”的意味,得继续熬下去。

安徽高考作文范文第2篇

蒋方舟(作家) :看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都是没什么意思的道德文章。只有广州的“最好的时代”好些,有视野,有纵深,有思辩。

雾满拦江(作家): 国外高考作文题:法国:对于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英国: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美国:出名的人抱怨说名声是负担,你认为是出名的人幸福,还是不出名的人幸福?美国:改变自己的态度比改变环境更有利吗?德国:对Barock(巴洛克)文体类型的诗进行比较和分析。

朱亚文(演员):回想十年之前,针对高考,有故事的学生总是不被看好,因为叛逆与厌学是他们身上常年的标签,今日回想,高考确实是一次挑战,但不是唯一的挑战,或者说不是我钟情的挑战,走过之后才明了,寻找自己热爱的未来更加重要,为此忘情一搏,别人眼中的结局又算得了什么呢?

潘长江(艺人):清水还是浊水: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亦如此,我们一成不变的环境中生活越久,就越难分辨环境的好与坏。所以我们应该尝试去更多不同的地方,认识更多的人,以见闻来丰富自己的认知,以免做了浅薄的井底之蛙而不自知。

陈少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解读广东高考作文,两则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理想,立足当下,各有侧重,不论是选择生活,还是被生活选择,都有涉及有理想,关注现实,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每个考生对此都会有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样的材料作文是合适的。

包小柏(艺人):这个观点(人应隐藏于音乐背后)太过极端了,为什么人要隐藏于音乐的背后?人要是需要隐于音乐的背后,何必还需要登台演出?直接出CD就好了嘛!这都是偏执观点。音乐可以代表一个人,但绝不能代替一个人。

索木东(媒体主编):高考作文的根本问题是:我们的高考作文,要求和命题初衷、批判标准,都是和数学公式一样的命题作文,一样的有标准答案。而不是和文学有关的创作!——说到底,教写作的老师,有几个自己搞写作的?!评卷的老师,有几个涉猎文学的?!

江岷钦(台湾实践大学教授):今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比后现代还后现代,与传统明显有别。据白化文先生所载,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另附陈寅恪先生所出对对子小题,上联“孙行者”,求对句。当时全场仅一人对出,所对为“之”。作对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燕荪先生。

胡海泉(歌手):艺术呈现方式没有绝对,所以也不应该分对错。材料中这位音乐家的观点,正是体现了她对这门艺术的尊重,但绝对不能代表所有音乐人、艺术家的观点。穿着朴素也许是为了烘托某一类型音乐的呈现,而华丽的装扮也有可能是为了与音乐本身的气质相匹配。

安徽高考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二元思辨 辨证关系 交点

2015年,高考作文在若干年的发展中明确了守成出新的命题方向。守成是因为作文命题依然紧扣时代和学情;出新是因为作文命题更侧重于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通观2014、2015两年的多道高考作文题,思辨是考查的主要方向,其中二元思辨更是高考命题的宠儿,如,2014年浙江卷作文题“门与路”,2014年安徽卷作文题“剧本是否需要修改”。

与这种出题方向相离的是,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比较重视形象思维,诚然,这形象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是对学生全面培养所需要的。但是,思辨和成熟的理性才是我们的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完成的能力培养。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指出:“中国须要创建一种课程以及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思维的能力。”这里的独立思维能力恰是一种理性分析力,是思辨性,要有逻辑性。

二元思辨作文题富有思辨性,思维含量高。作为高考作文试题,应当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种难度不能是偏题、怪题,只能在审题上添加一两个砝码。二元思辨型作文要求考生辩证地、立体地分析二者关系,找出二者的有机联系,提升了高考作文检测的思维含量,恰到好处地为审题添加了难度,适应了作文试题加大区分度的需要。

那么,面对如此有难度的作文命题,中学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完成二元思辨作文的写作呢?笔者认为,审清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能够看清看透材料中的二元关系,能够明确写作对象的关系,本身也就是作文立意行文的过程。

首先,学生需要厘明二元思辨的概念。二元思辨,顾名思义,就是在思维的过程中对事物相关的两面进行辨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地分析和理解。这个理解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现象和本质、理性和感性诸多方面的关系。

以2014年浙江作文题“门与路”为例。材料第一层,是门和路的关系,学生要分清主次。材料侧重在于门对路的影响,门会“挡住前进的脚步”,门也有“走向世界”的作用;或者说,有门不一定有路。第二层,涉及大学的门和路的关系。进入大学之门之后,应该如何走大学之路?材料告诉我们,在大学应该“学习、探索、创新”,“从过去到未来”。第三层,走大学之路实际情况不尽如意,“有的很浅,有的很深”,我们当然要走“深”的大学之路,但如何走,又值得思考。

在对整个二元对象“门”和“路”的分析中,材料展示了三个纵深层次的分析,而在这样的抽丝剥茧地分析中我们的学生才可能真正走近命题者。

所以,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如果遇到二元思辨作文,我们要紧扣两者关系,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推陈出新地分析二元对象。由浅入深,才能有思维的品质;由此及彼,才能看到思维的广度;推陈出新,才能体现思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元思辨的对象,在一定条件下会有一个“交点”,而这个交点就是我们需要去努力寻找的。

二元对象之间的关系有多种,有的是因果关系,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有的是并列关系,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的是选择关系,如“材与非材”;“明镜与昏镜”。分析材料,分析二元对象,把二元对象隐含的交汇点找准了,审题才能准确,行文才能深刻。

以2015年安徽省名校冲刺高考最后一卷作文为例。

小蚌壳里有所有的颜色;整一条虹藏在里面。绚彩的存在是他的秘密,外面没有夕阳,

也不见雨点。

安徽高考作文范文第4篇

环球网校课程: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冲刺班,不能错过的得分秘籍!!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2016年安徽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考生可登陆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或点击以下链接进行打印,尽请关注!

2016年安徽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

热门推荐:2016年成人高考作文范文大全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专题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专题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专题

安徽高考作文范文第5篇

置换法。如果给的话题或标题的中心词比较虚,这时不妨用较为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叫置换法。如江苏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天空”可够虚的,这不要紧,根据对所给材料的把握置换一下即可。

“天空”可以是父母无边的爱,可以是老师博大的胸怀,可以是同学长久的帮助,还可以是远大的理想,等等。总而言之,其特点是明净、辽阔、深邃,引人遐思,令人神往。通过置换,“天空”也就具体了,自然也就能够以此为点继续扩展开去联想,寻找到更丰富的内容,以便于行文时所用。

再如上海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坎”是什么?显然,这里是比喻,喻指障碍、困难、逆境、不幸、考验等。比如高考,对有的考生来说是一道不得不过的坎。高考是带有共性的坎,带有个性的坎也不少,比如遭遇疾病、遭遇他人的诬陷,等等,也都可以写,只要真正体验过,有深刻的感悟。一句话,用本体置换了喻体,也就打开了思路,这样,自然也就能够写出富有个性的感情充沛的好文章来了。

补充法。有时,命题人有意识地将标题或话题中相关词语的定语或宾语给省略了,其目的是为了给考生留下发挥的空间,这时,可以把其省略的定语或宾语给补出来。只要补出了定语或宾语,作文思路也就打开了。这种打开思路方法的,叫补充法。如山东高考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命题人把“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中“时间”、“记忆”的定语给省略了。

考生可以试着补出来。先给“记忆”补定语。是什么样的记忆呢?应该是能给人以启迪的,或给人以鞭策的,或给人以警醒的,一句话,就是有助于个人或民族、国家走向进步的记忆。比如2007年是祖国十周年,关于十年前的记忆;比如自己多年前身处逆境时老师、同学或朋友、家人给自己的帮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眼神,等等。

再给“时间”补定语。可以把“时间”置换为“日子”,再补。这样,就有了在歌舞升平的日子里,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在艰苦奋斗的日子里,在寂寞难耐的日子里,在春风得意的日子里,等等。试着给“时间”、“记忆”补定语,就会知道命题人确实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题“季节”,写什么呢?可以写春夏秋冬四季,与这四季有关的故事该有多少啊!如果感觉这么写太俗了,那么也可空灵一些,这就是把季节看成一个比喻的喻体,如此,考生知道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春季,还有人正处在丰收的秋季,还有人已经步入人生的冬季。明白了这些,再构思与季节有关的故事,或者是确定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议论,都可以。

“季节”就两个字,且是一个名词。可以尝试着给其添补定语,比如丰收的季节、希望的季节、美好的季节、痛苦的季节、悲哀的季节,等等。有了定语,也就具体了许多,写什么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

扩展法。有时,命题人在材料中用了省略号,或在标题或话题中使用了具有多义的词语,这时,就可以将省略的内容在材料的提示下通过扩展加以补充,将多义的词语在基本义的基础上扩展补出其比喻义、引申义等,从而打开作文思路,这种方法叫扩展法。如广东高考作文题“传递”,“传递”是一动词,考生可以把其所带的宾语补出来。看所给材料,知道“传递”的宾语可以是技艺、经验、思想、感情等。“传递”有了宾语,题目也就具体了,再写也就容易了。只要考生在写作时把重点放在“传递”上即可。

在所给材料中,命题人用了省略号,可以沿着命题人的思路展开联想,通过扩展的方法将省略的内容补出来,以进一步打开思路。一补,就知道可以是理想、信念、传统,等等。瞬间,“传递”就有了这么多的宾语,考生总该有熟悉的、能够把握的,这样,写好“传递”这个话题又有何难?

安徽高考作文范文第6篇

江苏卷:《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片段: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谁出的题啊?现在的星空还灿烂吗?怎么不改成美丽的太湖水呢?这个比较有现实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对于这些小孩子才会感兴趣的东西没有激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闲话少说,还是要写作文,现在来论证怎么能够看见头上灿烂的星空:拿一大棒子,狠狠地打在头上!

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片段:一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这个题目有问题。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行走和消逝,那个谁谁谁,站出来走给我看?鲁迅说过:这里有一棵枣树,那里也有棵枣树,说孔乙己大概或许已经死了,那鲁迅是大家,人家那可是高深的手法。在这里我不是鄙视出题老师,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做学问要非常认真,不要把学问当儿戏,我们为了这次高考可是下了很多功夫的。你们这样草率,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等着,我的私人律师待会儿会给你们打电话!

湖南卷:《诗意的生活》

片段:诗意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创造。可惜我不是赵丽华。老师,我觉得你的生活很诗意,因为你的学问和那个什么什么的差不多。不说这些了,还是写作文要紧,写些什么呢?我们就从唐诗说起。说到唐诗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伟大的诗人坡,这个唐朝最伟大的诗人……

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片段:提篮春光看妈妈?第一眼,以为老眼昏花,没有想到还居然就是这个题目。关于这个内容,该怎么写呢?首先,用竹篮子怎么装春光呢?没有听说过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吗?水尚且如此,何况春光乎?其次,看妈妈为什么要提篮春光呢?为什么不提什么脑白金啊、黄金搭档呢?再次,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一篮春光能够代表我们的爱吗?本人认为题目还不如改成烛光里的妈妈要好得多。

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杜甫说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流行;事了拂衣去,不留声与名。杜甫的这个理论,是从唯物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生和步伐的关系。但是他的规定太死板了,为什么十步才能够杀人?而不是九步呢?

安徽高考作文范文第7篇

【作文真题】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2年的安徽高考作文将两种做法放在一起比较,其结果差异明显,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非常明晰,那就是“梯子不用请横放”的条幅,与“请注意安全”条幅相比,前者将事情“落到了实处”,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究其原因,可从“角度”、“细节”入手。可2013年的作文,两个方面的比较就不那么简单了。虽有差异,但不能简单判断谁好谁差。

“千古文章立意高”,这个“高”也透着一个“难”字。怎样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去引爆思维,找出核心立意是作文分析的关键。

一、层层追问 拨云见日

我们先来比较这两种情况,看看所给材料包括的要素,这些要素有何差异。前面一种情况,是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是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前面对已发生的事,有疑惑,于是进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后面对从未发生的事有梦想,为什么不能这样?前者是疑问,后者是追问,且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句。前者是被动的思考,是现实的逼迫:后者是主动思考,是对未来的预期。从中可以看出这二者的差异是:一个是对现实的思考。一个是对未来的追问。

我们接着分析材料的前面一种情况。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我们逃避不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中所发生的一切,并对现实中发生的一切进行思考和探究,要问“怎么会这样?”只有对其发生的原因有疑问,才能找出应对的方法,矫正不当的行为。所以对已然的事,我们要学会思考。有了疑惑与思考,就有了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可能。所以这种“疑问”是值得肯定的。

但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现实的层面,我们必须前瞻未来,梦想未来。对个人来说,勇于梦想未来,就有了一个理想,有了一个希冀,就有了前进的目标,若加个“有机会”、“有奋斗”,这个目标实现就有可能。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有一个梦想,就为人民画了一个蓝图,也即有了一个信仰。若人民抓住现有的大好时机,坚持改革开放,为梦想而奋斗,“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而恰恰对未来的思考是我们所缺乏的。

二、立意定位

多维拓展

“比较式”材料作文最忌将两者割裂开来考虑。所以我们要将两者联系起来,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它们。那就是我们“不仅要立足现实思考”,“而且也要思考未来”。我们“虽然已经立足现实思考”,但我们更要“思考未来”。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但一定要怀揣梦想。从“现实”与“未来”或“梦想”着手,并以递进式、转折式的多向度思考,就基本掌握其核心立意了。围绕这核心立意,可以谈“让梦想照进现实”、“守成与改革创新”,谈“治与防”,谈“被动与主动”等。即使你以后面一种类型去“单边”拟题,但在行文时,也要辩证地论述“前后两种类型”的关系。用递进式或转折式结构,如不仅要重视“治”,更要重视“防”:不但要“治”,而且要“防”……但不能对两者平均用力,否则文章太过平坦,少了动感,也就少了一点深度。

“大道至简”,其实生活中的道理也就那么几个,但它们都隐在各种形态之中,我们必须条分缕析,拨开云雾,找出真谛。安徽今年的高考作文若揭开材料的外衣,好像与“脚踏实地与仰望天空”同出一辙。当然有些小区别,那就是今年的高考题,着重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审作文是应该审生活的。联系现实,我们对发生的事,做了哪些思考?当我们成绩出了滑坡,我们会思考“怎么会这样?”当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朋友却怒而相向,我们会思考人性“怎么会这样?”当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只有入围观,没有人扶起,我们不禁问,“怎么会这样?”当江苏某地自从化工厂迁入,就有了一个“癌症村”,我们不禁要问,“怎么会这样?”……

三、辩证分析 鞭辟入里

人类都是在总结经验中发展的,没有现实的质问,就不可能唤醒良知,杜绝伤害,就可能找不出问题的原因,就不可能有对人类生存质量的改善。所以生活中,我们必须敢于质疑,质疑是社会进步的一剂良方,质疑是人类完善自我的初始动力。

但人类不能停留在质疑后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手忙脚乱之中,人类的发展要有前瞻性,要面向未来,要考虑尚未发生的事。就像人不仅活在有形的现实中,而且还要活在无形的精神世界里。只有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做个辩证的统一,才是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所以人类要有梦想,特别要敢于有梦想。没有梦想,人类就如无头苍蝇,嗡嗡着没有方向;没有梦想,人类就如贪婪的动物,只顾眼前的风光。毛毛虫正因为有了梦想,才能孕育出飞上天空的翅膀;俞敏洪因为有梦想,才创造了“新东方”的辉煌;乔布斯因为有梦想,才有了“苹果”品牌的新视窗……

安徽高考作文范文第8篇

一、解读标准

个性特征:试题最终是通过考察学生个性写作,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思维反思来展示考生的才华。题目只是共性的要求,好的题目必然能够让无数的考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命题者意图:命题者有着明确的指向,这种指向是隐含的,隐含在题目的字里行间中,题目一定有暗示,指示的是立意的方向。

审题核心要素:审题关键在审核心字眼,如漫画在细节中的寓意,材料作文材料中的指向,命题作文的题眼。这些都构成核心要素。

立意切入点:考生揣摩最佳立意,立意的切入点在哪里,应该怎样去找最佳切入点,最佳立意必须符合命题者的意图,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前提下,考生应该写出最符合自身水平的文章来。

出彩方式:是按照常规出牌,还是独辟蹊径。考生写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鲜明,有着巨大的正能量。保证最佳立意,还需要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

可操作性:好的作文题目必须具有操作性,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考生的人生阅历。保证基础差的考生都有话可说,优等生有出彩的空间。题材应该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公平性:试题必须公平,考虑到考生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试题的背景知识对所有的考生应该是公平的,尤其是要考虑到落后地区的考生。题目的材料应该是考虑所有考生的情况,而不是只照顾一部分考生,而忽略了其余的考生。

二、综观解读

全国卷I:奖惩之后(适用地区:河北 河南 江西 广东 安徽 湖南 湖北 福建 山西)

在全国九套试卷中,全国卷I作文考题关于“教育和分数”的漫画材料,是唯一的漫画试题。作为漫画作文,考生必须读得懂漫画,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决定审题立意的成败。仔细观察漫画的细节,漫画用夸张、讽刺的笔法来批评社会上的不好现象,提炼出漫画的寓意。漫画的寓意是命题者隐含的指向,考生只有领会了漫画的寓意,才有可能把握最佳立意。考生看到分数,立马想到的是考试,想到的是成绩。这道作文题目的核心标致,“100到98”、“55到61”告诉我们是分数和教育;“唇痕”和“掌印”理解为“惩戒教育”和“粗暴教育”,总体定位为家庭教育。这幅漫画反映了追求升学的教育以及培养人才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教育有比分数更为重要的东西。人才评价的标准应该多元化,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父母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家庭教育不要急功近利,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全国卷II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适用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全国Ⅱ卷要求学生讨论如何提升语文素养。考生看到试题必然会大跌眼镜,如何学习语文?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让语文教师来回答这道题还的确有实际意义,可是让学生来做这道题目,很为难学生。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学习心得,总结学习经验。问题就在于,学生要写好这个作文,审题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激发好学生的情感,可是要考生写出情理交融的好文章,绝非易事。

第一眼看上去很突然,仔细想想后才发现,原来高考作文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它考查的就是我们平时所思、所想、所为。这个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身边事。高考比的是学生的底蕴、创意尤其是学生本身的积累。

全国卷III作文:小羽的创业故事(适用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

表面上看是讨论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策略问题,实则要求认识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考生必须看清命题人的意图是在肯定小羽的行为,赞赏小羽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审题的核心就在于此。

本题有时代感和现实的社会意义,涉及到创新、分享、知识产权三大核心概念。人做任何事情要想到的是创新、合作、共赢、分享。

小羽的行为是创新,他有超前的思想,前瞻的眼光。这就需要考生深入思考,这道题目的实质还是在于,市场竞争还是苦练内功,比的是产品的质量,比的是技术含量,用自己的实力去取胜。全国卷Ⅲ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当前热点相关。这道题目考的是学生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创新之后还要用于分享。做大事的人需要合作意识、阔达的胸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京东的许多应用都使用的是阿里的开源技术,正是阿里的无私共享才有了京东的发展。在计算技术领域“开源”思想倍受推崇,的_,分享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反观有些“藏起来”、“守护住”的观念,或者“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想法,格局太小。如果你也在借鉴别人的idea,为什么又选择遮遮掩掩?蔡康永说“只懂一种专业知识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成功者”,所要做的就是打开心胸放开眼界,如饥似渴地去汲取,勇敢share。

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考生从反向论证的角度来写,其难度非常之大。

北京卷:①“老腔”何以令人震撼②神奇的书签

北京作文是全国唯一由微写作亦即小作文和大作文构成。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是由两篇命题作文组成,二选一。北京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微写作,还是大作文,都突出了基础性、开放性。北京的命题规则是全国唯一一个作为二选一的地区,出两个作文题目,考生可以在两个其中选一个来写。今年我们发现它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限定文体。

“老腔”已超越其形式成为一种象征。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创新和发展。书签,自然与阅读有内在而密切的联系。每个题目的考查指向更为明确清晰,通过更为广泛的素材和多样化的题目,引导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知与思考,同时也为不同考生发挥特长优势留有空间。尤其是将诗歌作为微写作的形式纳入考察,这是鲜明的特色,意义重大。诗歌在高考中一直被限制,微作文提出写诗歌,尽管只有10分,这仍然是巨大的进步。

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多元阅读时代,多元化的e时代,有形的阅读,传统的纸媒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的方式多样化。如果是对大自然的阅读,对他人的阅读,那必然将胜人一筹。考生反思自己十几年的阅读经验,引发联想和思考。题目聚焦在“青春”和“阅读方式”上,作文题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考生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多维度地展开写作。文体的选择较为自由,开放有度,可议可叙,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写出精彩的文章。多元的题目视角,阅读什么?可以是阅读人,阅读事;可以写阅读的是书籍,同样可以写看不见的,如父母潜移默化对你成长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考虑,青春阅读,是在你成长过程中一系列有意义的事情,并不只是限制在阅读上,阅读的概念很宽泛。总体上,题目浅显、深刻。考生得基本分容易,但要得高分较难。

上海卷作文:评价他人的生活

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材料贴合生活,网络时代,微信、博客、QQ,互联网及新媒体时代,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多少都会涉及到他人的生活。题目“接地气”,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参与评价他人的生活,怎么评价,就成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人人都有题目所需的素材,但考生并不好驾驭。

题目涉及考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评价要把握一个尺度,公正客观,辩证地看待。就题目本身来说,两个元素“评论”、“他人”,这是核心。认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系,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是最为重要的。

江苏卷高考作文:话长话短,谈个性与创新

江苏高考作文是道关系型材料作文。通过审读材料,考生可将之转换成命题作文:个性与创新。处理好个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去做?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涉及人、事、物之间的思辨关系,重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分析。关注思维深度。

材料与题目前后逻辑联系并不强,容易产生思维误导。一般考生的审题导向是辩证地看待彰显个性和创新意识,但是彰显个性和提倡创新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对立也不是包含或递进,需要理清彰显个性与创新之间关系再去写作文,这道题目本身还能够考察学生应变能力,特殊的情景之下运用发散性思维和联想能力,这对高中生而言并不好把握。这道题总体立足于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考生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理清关系,找到核心立足点。

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浙江的作文题目,“虚拟与现实”,最为接地气。浙江作文题目比较超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虽然高考作文题应该考虑公平,让来自不同生长环境的考生有发挥的空间,但是在现今形势下,考生只有不断加强对前沿科技的了解,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立论既然容易,那考的就是考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了。

这个题目涉及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辩证关系。浙江题讨论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空间和我们真实的生活空间的关系问题,话题新颖,紧扣社会发展,聚焦热点,有时代感,有讨论的价值,但思辨的难度并不高。

山东卷高考作文:备好的行囊

山东卷作文题有点浪漫气息,题干还有几分诗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行囊”指的是人生道路中需要准备的东西。“行囊”里有个人的“软件”和“硬件”,比如学生拥有的知识,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智,吃苦耐劳的品质,善良的美德……

我们该准备带上什么样的“行囊”才能走向远方呢?怎样去理解“有用”和“无用”之间的关系;“有形”和“无形”的积累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其实质还是在讨论人生哲理,能够展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行囊”。

综上所述,2016年全国九套试卷,10道题目,各具特色,命题人从考生实际出发,考生有话可说。全国卷三套试卷,地域极为明显,综合考虑各地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异。全国卷I相对于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这九个省的教育水平处于前列、漫画考虑到地域教育差异,比其他两套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在立意上要难些。而全国卷II审题立意都没有什么难度,可是要写出佳作来,绝非易事,保守平庸之作居多,作为选拨性的高考作文试题,区分度并不明显。全国卷III作文题与热点联系紧密,小羽创业故事,问题在于考生要领会命题者出题意图,难度相当大,尽管这道试题材料考生不陌生,但考生并不易于驾驭。

直辖市三套,在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之下,有所创新。北京卷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考生的选择空间比较大,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考察学生的思辩,学生需要关注生活,有自己的评价能力。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考生需要有丰富的阅读面,关注自己周边的生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导向积极。

独立命题的三个省,江苏卷一如既往地保持其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多年以来,江苏卷在词语中做文章,今年要求学生阐述创新和保持个性的关系,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小。而浙江卷很接地气,从互联网中取材,不回避热点,考察的角度却有所创新。山东卷高考作文备好的“行囊”,则要求学生自己定义好“行囊”,自己心目中的“行囊”是什么?自己怎么理解好“行囊”的真实涵义,学生有很大的展示空间。

三、备考启示

1.“全国一张卷”正成为改革大趋势。试题具有稳定性、创新性、操作性;平民化和生活化、地域和时代特色越来越鲜明。

2.作文题目越来越接“地气”。作文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扣社会发展、不避热点。鼓励学生P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写真实的学习生活感受和抒发独特的见解。今后作文命题将更贴近现实、更注重传统文化、更注重考查综合能力。

3.阅读是核心。好的题材离开阅读的土壤,学生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吸取营养。引导学生阅读大自然这本书,阅读周围的人和事;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热情,热爱生活。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才会鲜活,考生才有话可说。

4.引导学生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用形象说话,提供学生多种思维的可能,培养学生思辨、想象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