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四光的小故事

李四光的小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李四光的小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四光的小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生 好奇心 创新意识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新时代。面对信息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强烈,现代社会必然将对人才智能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本着求新、求活、求实、求精的原则,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儿童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欲望

好奇心是发现新事物的“眼睛”。它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与推动力,是创新的基础和源头活水。针对少年儿童对新鲜事物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多问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作为老师既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要及时地将这种好奇心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上,使好奇心升华为强烈的求知欲。俗话说,好奇心可以害死一只猫,但可以造就一个科学家。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正是出于对雷电的好奇心,从而引发他强烈的研究兴趣,最终揭开雷电之谜的。好奇心在于积累,也在于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多媒体辅助教学、讲小故事、猜谜语、音乐欣赏、实物展示、小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活动。强烈的好奇心是创新型人才重点的个性品质和素养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无论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离奇,都要给予鼓励和劝导,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甚至搞“破坏”,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有了好奇心,有了求知欲,他就会去思索、去探索、去发明、去创造。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因素。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兴趣是成功者的导师。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都是因在对所研究的问题浓厚兴趣的情况下,而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1.利用多媒体引趣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实物投影、录音、电脑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通过光、电、声、像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容易让学生入目入耳。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先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钢琴演奏曲《月光曲》,再让学生根据曲子展开合理的想象,看看在自己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引入,容易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理解教材,激发学生求知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欲望。

2.巧设导语引趣

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我在教学文言文《矛与盾》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同学们是毕业班学生了,即将离开小学,升上初中。想到六年的师生感情,我将会想念你们的。想到往届毕业班的学生送礼物给我,令我感动不已。不过,今年老师要改变这一传统,老师今年不收礼,收礼只收笔记本。我话一说完,同学们大叫着:“前后矛盾了”“自相矛盾了”。于是,我趁机引入:“怎么自相矛盾了?谁和谁矛盾了?说明了什么道理?”通过这种导语引趣,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从而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去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潜滋暗长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创新成就的喜悦。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疑是思之始,进之曲;疑就是矛盾,就是问题;疑表现了一种求知欲,包含着智慧的火花;疑是一种探索精神,疑孕育着创新。”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没有疑问就不能启动思维,没有矛盾就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敢提问题”“想提问题”“善提问题”。

四、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培养学生创新个性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而不能压抑。科学史表明,创造的开始往往都是因为思维的求异,伽利略由于对老师讲的“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求异,就有了天文望眼镜的诞生。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求异,于是就有了大庆油田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被制成千人一面的模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身心自由的空间,学生原本和谐的天赋秉性与潜能,必然能够得到健康、自然地发展。

五、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传统技能,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理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对流。独立去获取知识、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的职能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教学法,重视“参与式”教学,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客观要求。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指导.

[2]刘道玉.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的培养.

[3]朱培松,张爱秀.课堂,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

[4]小学语文教师.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