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理数的乘法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可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应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而后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通过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难点:分清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中,幂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单项式?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
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先来学最简单的整式乘法,即单项式之间的乘法运算(给出标题).
新课看下面的例子:计算
(1)2x2y·3xy2;(2)4a2x2·(-3a3bx).
同学们按以下提问,回答问题:
(1)2x2y·3xy2
①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2x2y·3xy2=(2·x2·y)·(3·x·y2)
②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2x2y·3xy2=2·x2·y·3·x·y2
③根据乘法交换律变更因式的位置
2x2y·3xy2=2·3·x2·x·y·y2
④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3)·(x2·x)·(y·y2)
⑤根据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2x2y·3xy2=6x3y3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的计算步骤:
(2)4a2x2·(-3a3bx)
=4a2x2·(-3)a3bx
=[4·(-3)]·(a2·a3)·(x2·x)·b
=(-12)·a5·x3·b
=-12a5bx3.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步骤是:
①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②相同字母因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积仍是一个单项式;
⑤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
利用法则计算以下各题.
例1计算以下各题:
(1)4n2·5n3;
(2)(-5a2b3)·(-3a);
(3)(-5an+1b)·(-2a);
(4)(4×105)·(5×106)·(3×104).
解:(1)4n2·5n3
=(4·5)·(n2·n3)
=20n5;
(2)(-5a2b3)·(-3a)
=[(-5)·(-3)]·(a2·a)·b3
=15a3b3;
(3)(-5an+1b)·(-2a)
=[(-5)·(-2)]·(an+1·a)b
=10an+2b;
(4)(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
=6·1016.
例2计算以下各题(让学生回答):
(3)(-5amb)·(-2b2);
(4)(-3ab)(-a2c)·6ab2.
=3x3y3;
(3)(-5amb)·(-2b2);
=[(-5)·(-2)]·am·(b·b2)
=10amb3,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4)(-3ab)·(-a2c)·6ab2
=[(-3)·(-1)·6]·(aa2a)·(bb2)·c
=18a4b3c.
一、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新教材的弹性很大,其选择的材料是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的,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方法和目的,但是教师怎样设计数学情境,学生应形成怎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对此只作了简短的说明。但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确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把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精心设计到教案中去。例如初一代数第一册(上)的核心是“字母表示数”,正是因为有了字母表示数,我们才总结出了一般公式和用字母表示定律,才形成了代数学科。这册教材以字母表示数为主线贯穿始终,列代数式是用字母表示已知数,列方程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同时本章通过求代数式的值渗透了对应的思想,用数轴把数和形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数形结合来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及绝对值、研究有理数加、减法和乘法的意义等;通过有理数、整式概念的教学,渗透了分类思想。只有这样去把握教材的思想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注重在知识介绍与展示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数学结论的导出过程,不是简单的再现,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尝试、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类比、假设、检验等方式自我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引导学生透过问题表面理解问题本质,总结出教学思想方法上的一些规律性的内容。例如: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时,首先从数的运算特例中,抽象概括出幂的一般运算性质。先让学生计算10×10、2×2,底数一般化:aa;指数再一般化:aa;由此得法则:aa=a。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较好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再如:学习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时,用数的运算性质去探索式的同类运算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实现数―式的转化,也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关系。
三、点滴孕伏,不断再现,逐渐强化。
数学思想、方法不可能经历一次就能正确认识并迁移,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点点滴滴地孕伏,断断续续地再现,若隐若明地引导,日积月累地强化,使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例如学习因式分解时可给出下列题目:(1)x-11x+24;(2)x-11x+24;(3)(x+y)-11(x+y)+24;(4)(x+2x)-11(x+2x)+24;(5)(x+2x-3)(x+2x-8)+36;(6)(x-1)(x-2)(x+3)(x+4)-36。由(1)题过渡到(2)(3)(4)渗透了换元的思想,(5)(6)渗透了化归思想。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学生的转化认识、消元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日趋成熟。再如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行类比,学生了解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学会了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二学分式及其运算时,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由分数的性质和运算可以自主展开对分式的研究。
四、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融于一体。
教师在课堂中要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技能融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悟到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运用思想方法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技能。这样,思想方法有载体,知识、技能有灵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证明勾股定理或乘法公式时,经常由图形面积的等积变形来实现,这是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来解决的典型例子。与此相反,证明两直线垂直时,可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证明或由角的数量关系来证明,这是把图形关系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的典型例子。通过这两种转化方法的不断训练,学生才能不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精妙之处,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融于一体,才能真正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上好思想方法训练课。
小结课、复习课是系统知识,深化知识,使知识内化的最佳课型,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最佳时机,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整理,挖掘提炼解题指导思想,归纳总结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掌握本质,揭示规律。初中数学中有许多体现“分类讨论”思想的知识和技能。如:(1)实数的分类;(2)按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求任意实数的绝对值分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三种情况讨论;(4)把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关系揭示得较为清楚的方法,是把两个三角形分为相似与不相似两大类;……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八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传达,老师充当“传道,解惑”的角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体作用,学生在座位上静心地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起被动作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参与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积极推行立体引学式教学,强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立体引学式教学大大降低了知识的传达,非常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技能的培养。教师也不是解惑的角色,而是搭建了一个师生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增加了师生的互助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以这个为出发点,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和笔者多年的八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下面我就为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改进谈谈自己肤浅的想法。
一、重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不管是代数部分,还是几何部分,为了达到目标,大纲对问题的设计非常新颖,包括图形方面,采取多种方法对新知识的形成进行充分的说理和验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打破以往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而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并与同伴进行合作,并充分地开展交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多提一些具体的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分式这一抽象概念的过程非常重要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时要把握住要求,尽量采用浅显、直观的描述性讲法,启发引导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分数基础上定义分式概念,原来我们小学学过的分数,当B含有字母时——这就是分式哦。这样,学生亲自参加了新知识的这一发现过程,而且心服口服。更进一步清楚了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对新知识的形成不要急于求成。
数学方面有很多概念,概念并不要求我们能够一字不牢地背下来,关键是要理解它的含义并进行有关的运用。而且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有些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达到较深刻地理解,教学时要把握好阶段性,不要超前。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概念,定义为“沿某直线折叠,如果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的,就叫这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学生对这个比较长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重合”,但对“关于某直线对称”不可能有清楚的认识,只能通过后面的画轴对称图形加以补充分析。
(二)不要为本堂课的教学计划未能完成而感到失败。
教学计划本来就是自己根据目前的现状而进行的一个估计,有时候确实会存在你没有料想到的东西。有时你可能会低估学生的水平,也有可能会高估学生的水平,因此,课堂上的45分钟不一定能够按照你的教学计划来按部就班。有时学生可能会对你的问题扩散开来,进入更深一层的讨论,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担心完不成任务而阻止学生展开讨论,以老师的讲演代替学生的探索。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将新知识的探索继续进行下去。
二、重视考查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关注新知识形成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体会知识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否与同伴交流及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否从具体问题抽象概括等。同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猜测,类比,推理。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当然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切合学生实际,可以反映当地的生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设更有趣的问题情景,利用学生动手剪贴两个三角形重合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全等就更有现实情趣了。学生也会在这种乐趣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把握教材的内容定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些知识学生即使学了,但时间长了就遗忘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首先把握教材的内容定位。否则,学生对新旧知识不能衔接过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属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又为下一单元的因式分解学习作了准备。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了有理数乘法计算的经验,但又有点模糊。首先可以展示一下七年级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基本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经历现实生活中的整式乘法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就会很投入地接受新知识。
四、关注课题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莲塘六中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昌县县城—莲塘镇澄湖广场东路,县城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通八达。莲塘六中创立于1984年,经过22年的建设,学校发展成为具有初高中部,占地面积3366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45人的全日制中学,其中,中学高级师126人,中级教师5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者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荣获“陈香梅教育基金奖”1人,省市骨干教师20人,市名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县学科带头人2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严谨,形成了“文明、务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和“认真、勤奋、博学、多做”的学风。我的师傅是我的舅舅罗贤武老师,已经有XX年的初中教学经验,实习期间,我和舅舅天天相处,我受益良多。
实习第一周:教学不是很难的事,是个比较轻松的事。
第一天当我踏进实习学校, 看见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就觉得当老师真好,可以天天和一群孩子们在一起。随后我们先去了数学组办公室,舅舅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他的外甥女,并叮嘱我说以后要多多向其他的老师学习,我笑着点点头,有点小小的口拙,又一次感觉到口才的重要性。上午第二节课,舅舅带我上课,我秉着严肃的态度简单地介绍了下自己就坐到后面听课去了。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说实话,第一节课同学们东张西望,我也东张西望,心里想着这以后三个月的生活,还真什么也没听进去。舅舅当然也看出来了。课后舅舅和我说,他教两个班,让我这星期快点适应当老师的状态,从第二周起我就听一节课,然后去另一个班上同样的一节课。心想,这简单,现学现卖呗。于是整个一周我都怀着轻松的心情听课,做些简单的笔记,期待着第二周的来临。
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C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
如在“有理数乘法”教学时,只要C组学生能初步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A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要巧妙地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的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要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要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垂径定理”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困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本上的习题(选做题和思考题除外)都是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做这类题时中上等学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中下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
2.同一练习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如:教学垂径定理后,做课本第96页第1、2题和第101页第4题时,要求A组学生三道题都完成,要求中等生最少完成1、4两题,要求学困生最少完成第1题。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可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设计一组逐步深化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作业与评价
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