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人之美的故事

成人之美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成人之美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人之美的故事范文第1篇

在这个优美的故事中,小女孩心中很想拥有这条黄纱巾,但因为家里经济非常困难,没有买纱巾的闲钱,所以她最终没有向父母开口要钱。而卖东西的中年人看出了小女孩的心思,好心的他坚持要把黄纱巾送给小女孩,但小女孩谢绝了他的好意,觉得“不能白收人家的东西”。最后,中年人为了能使小女孩天天能看见这条黄纱巾,就挂上了“永不出售”这块醒目的牌子。

仅仅是一条普通的黄纱巾,却充分折射出了两个人心里美好的光芒。从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腼腆的小姑娘的懂事、温柔、善良、体贴和不占别人便宜的品质和心灵。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具有同情心的中年店主关心别人、真实、美好、成人之美的善良之举。一滴小小的、亮闪闪、晶莹剔透的水珠,就能折射出整个巨大的太阳的五光十色;而一条细细长长的、柔软的纱巾,也能反映出人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如果我们在某些方面都像小女孩和店主那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会为家人、为别人着想,当自己的心愿和现实发生矛盾时,就应该放下心愿,不能强求;但当自己的心愿和别人的心愿发生碰撞时,要能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爱和美。

成人之美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人性 人情

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式。《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造就了他小说独特的风格。在《边城》中,他通过对边地茶峒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在那青山绿水,秀丽的自然风光里,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翠翠和她年老的外公,每天都守着渡船,为来往的过渡人摆渡,又是那样的热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民之间的那种和谐,人性的美和古朴的风土人情的有机结合并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一幅乡村世界的和谐画面,充分体现出湘西边地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边城》的人性美、人情美,首先体现在翠翠身上。在美学上极有见地的沈从文,对“翠翠”形象的刻画,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作品着重表现的是翠翠的品性美、童贞美和爱情美。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她在隔绝的“边城”里,从模模糊糊的状态下,逐渐经历爱情,也慢慢懂得爱情,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苦恋并执著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清纯可爱的翠翠,她浓缩了人性最纯美的形态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彰显了作家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爱。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以人性的善良与纯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翠翠天真善良、善解人意、温婉多情。她的身上凝聚着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特定内涵:保守着人的勤劳、朴素、善良、热情,她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实际上就是作者的精神寄托,她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生长的外界美,而且体现在她那种顽强的生存能力,而旺盛执著的生命力是她的灵魂。这种女性形象,自然率真,又不乏传统,是美的象征。她继承着传统的衣钵,同时又面对现实的挑战走向新生活。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胧的爱情,以及恬淡自足的生活,都灌注了作者美好的怀旧、想象与企盼,也隐伏着悲剧感。

《边城》处处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同样体现在外公和天保、傩送身上。外公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一辈子尽忠职守、轻利重义、宽厚仁慈、豁达爽直。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他爱护、疼惜孙女,为孙女的亲事担忧,操劳和奔波,但最终未能如愿,带着深深地忧虑、遗憾在雷雨交加之夜溘然逝去。

大老、二老两兄弟,勤劳能干,性情豪爽、慷慨。大老爱翠翠,糊里糊涂地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他感到希望破灭,爱愿难成,只能孤独地外出闯滩最后不幸而亡。二老也爱翠翠,他为追求爱情,和哥哥“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远下桃源。作品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们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在他们心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他们慎重选择爱人,但在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沈从文用优美古朴而又略带忧伤苍凉的笔调,倾诉着一个个普通平凡的小故事,构建成他独特的“湘西世界”,而《边城》正是这个世界的核心之作。这正是作品清新的故事中蕴藏的热情,朴实的文字中隐伏的悲痛。时而含隐深沉,诉说着人世的悲凉与不平;时而慷慨欢悦,歌唱着生命和人性、风俗和人情,最终共同交织成理想的独具一格的乐章。边地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而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间的亲爱,人民相互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人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

成人之美的故事范文第3篇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国王膝下无儿,只有三个女儿。大公主爱打扮,讲穿戴,一天要换12套衣裙,梳12次头,换12双鞋,被称为妖艳公主。二公主爱富贵,讲享受,每顿饭要吃12个不同样的菜,下顿的菜不能与上顿的重复,剩下的全部扔掉,被称为富贵公主。三公主文静端庄,衣着朴素,饮食清淡,对人和蔼,对父母孝顺,人们称她好公主。

有一天,国王突然生了恶疮,遍请名医,治疗无效,疼得呼天抢地,昼夜不眠。一天,宫外来了一个和尚(释迦牟尼化身),自称能治好国王的恶疮。王后急忙将他召进王宫,问他:“有何良方治好国王的病?”和尚说:“贫僧这药方需要国王亲骨肉的一只眼和一只手做药引子,否则,国王性命难保。”

王后将三个女儿叫来商量。大公主不肯流血,二公主不肯残废,唯独三公主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只眼和一只手。

药到病除,国王要重赏和尚,问他要官还是要金银珠宝,和尚说:“贫僧一不要官,二不要财宝,只要一个人,不知陛下愿给否?”国王说:“朕宫里侍卫、宫女成千上万,任你挑选,不知你要谁?”和尚说:“贫僧要陛下的三公主,她是世界上心肠最好的人,我要传给她灵方妙术,让她为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治病消灾。”国王虽然舍不得,但是由于已经许下诺言,不好断然拒绝,只好说:“问三公主自已是否愿意。”三公主一口答应,说“愿意为老百姓做好事”。和尚说:“你为尽孝,失去一手一眼,我还你千手千眼。”话音刚落,三公主手眼失而复得,还从身后长出千只手,每只手掌中都长着一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和尚把拂尘一挥,脚下生起一片祥云,和三公主一起向天空飞去。

“千手观音”只是一个佛教故事,但人们在欣赏故事和表演艺术的同时,不能不思考它给我们提出的重要的人生课题――善与恶的问题。“善恶”,与“真假”、“美丑”一样,每个人都要在它们面前做出选择,无法回避。善有益于多数人的幸福。有益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有益于个人的幸福与健康,恶则相反,抑恶扬善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准则。

抑恶扬善不仅是佛教教义,也是儒家人生哲学的精髓。“唯善以为宝。”《礼记》“善莫可失,恶莫可长。”《左传》“功莫大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新书》“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幼学琼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晶的警世名言。

有善良之心的人,他以善待人,尊重人,理解人,同情人,体凉人,帮助人,不会骗人、坑人、整人、害人;他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助人为乐,成人之美,能为同事的“行时”而高兴,为朋友的“倒霉’’而施助,不会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这正是善良的引导。占今中外,“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事例,屡见不鲜。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为善者”由于“大公无私”,以做好事为乐,他活得踏实、从容,“心底无私天地宽”,为“仁者寿”是也。与人为善,为已积福,播种善良的种子,收获的是成功和幸福。对陈嘉庚、李嘉诚、比尔.盖茨等成功者进行深入地研究,就会发现“善良之心”的重大作用,这叫得道多助,还会发现成功后,“善良之心”使他们能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善良成为许多人所追求的做人的境界。人生因具有一颗善良之心而改变。这种改变不带有一丝功利色彩,它让人心灵纯净平和,让社会变得和谐。

但是,积善成福并非为善者“行善”的目的,真善者是施恩不用报的,而善行的最直接最现实的结果是奉献和牺牲,“由善得福”既不能像投资那样“现得利”,又不带有绝对必然性,有时可能“好心不得好报”。所以,不是谁都能成为“善人”的,这需要高素质、高境界,心甘情愿地为亲人、为朋友、为民众、为腮,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正因为如此,社会上有善人的同时,也有恶人的存在。善良的品德应该成为人性中最自然的一种流露,成为人性中最不可缺少的支柱。你也许只是一个普通人,你也许有些不洁的思想,但你还算不上一个恶人,而当你与善良亲近,你的身心将得到净化,成为一个纯粹而善良的人。你的善念善心善言善行,将为他人带来美好,同时为自己的人生增色。

成人之美的故事范文第4篇

一、理念引导在前,营造精神家园,构筑快乐天地

我们畅想,学校应该是这样一幅情景:校园里,师生共同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欢乐和成功,师生结伴成长,大家对自己的学校充满感激、眷恋之情,校园真正成了大家的精神家园。怎样让这种理想变为现实呢?

1.理念引导

我们在全校进行了一场办学理念的大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具体如下。

我们的愿望:幸福而有为。

我们的生活:发展并快乐。

我们的关系:同心、同行、同乐。

我们确信:在我们的集体里,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良好愿望。

我们追求:在我们的校园里,让人人都享受一份爱,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享有机会,人人都有所追求,人人都获得成功。

为体现理念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1)让理念看得见

①建设校园环境。让理念通过标语、书画、橱窗等形式尽可能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表达出来。努力让墙壁“说话”、树木“吐情”。

②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的作用。在广播、电视、校园网站与报刊中不断宣传、渗透理念,让人文的理念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里。

③不断地搜集、整理并大力宣传体现以上理念的人文案例。通过教育的事实将理念展现在师生面前。

(2)让理念处于发展中

①多些孩子的声音。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建构一种机制,让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的声音。让化和儿童文化同生共长,相互融合。

②多些对话的平台。孩子的声音如何才能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我们努力打通师生心灵对话的渠道,让人与人之间少些障碍,多些理解与交流。

2.形象塑造

通过理想形象的树立,唤起师生心中积极追求的意识。我们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我校教师与学生应有的形象标准。

加强师生形象宣传,不断地发现老师和同学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把师生形象结合起来,在学校树立榜样。不求全面,只要有一方面突出,就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激励。

3.制度创新

树立形象,引导认识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吗?这就需要反思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我们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制度,努力地让教育制度体现人文性,不断地实现我们的理想追求。

(1)制度诞生于学生。激发学生当家作主的意识与积极性,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和自主评价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校园心灵对话的平台。

(2)改变教师角色。我们提倡校长和老师要从评判者变为鼓励者,从冰冷的打分者变为热情的加油呐喊者。倡导在我们这个集体里,让人人都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过失,用期待的心情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人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人的每一点成功。

(3)强化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推进学生、家长对教师以及教师对管理者进行评价的机制。

(4)让竞争更具有合作性。既鼓励个体的竞争,更鼓励和强化集体之间的竞争,通过竞争来促进合作与交流。

二、丰富人文底蕴,震撼学生心智,焕发生命活力

如何促进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加强人文知识的积淀?怎样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真善美有敏锐的感觉和积极的体验?怎样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表达、创造和追求?

1.在浓郁的书香中成长

好书是精神生活的源泉。要努力地让好书成为学生的朋友,让读书成为师生的重要生活内容,让书籍像心爱的音乐旋律一样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1)学生应读什么样的书?一方面,我们以成人的经验为学生精选一些阅读书目,并依照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推荐书籍,九年一贯。另一方面,我们尊重学生的选择,浏览孩子们的流行书籍,寻找其有价值的元素。这两方面的结合点是师与生对书籍的交流,以教师的情感唤起学生对书籍的渴望。让那些能震撼学生理智与心灵,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书籍,成为学生的首爱。

(2)学生愿意读书吗?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这需要激励,需要引导,也需要机制。

①氛围的创设,利用校园环境的布置,校园电视广播的“读书时空”等视听手段,让书香弥漫在整个校园。

②阅览室的建设,学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了舒适的阅读场所。我们努力地使阅览室、图书馆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地方,成为师生的“思想之室”。

③研究学生喜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通过阅读记录册使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进行阅读的检查与评价,让阅读从形式规定走向内在需求,从而变成学生的品质。

④大阅读课的有效组织与深入实施,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程。

(3)通过研究学生阅读的动力因素,促进学生阅读行为的强化。动力因素可以是一些外在的激励形式,如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家长赠书、读书心得交流会、评比小小藏书员等等,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进行各种奖励,评比小组读书明星、班内阅读大王、学校书友会荣誉成员等,让学生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中,获得阅读成就感。

2.在丰富的课程中体验

(1)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提出,判断一节课好坏的首要前提,是要看这节课上学生的心灵处于何种状态。我们特别关注:①教育民主的问题。教师的民主,怎样才能发自内心呢?教师和孩子怎样交流,才能与学生达成心灵上的共振呢?教师怎样组织,才能有效地促进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合作交流呢?这些都是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②学习方式的问题。我们大力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机制,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索中主动学习,把学习的过程变成追求真知和享受生活的过程。

(2)让学科知识充溢人文的色彩。我们关注和重视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背后的人文意义。加强学科整合,在“横跨”和“透视”上下功夫,“透视”是从纵向上找到知识的人文意义,“横跨”是把这种意义推广到其他领域进行比较,找到基础教育各学科的“精神底色”――人文精神。

(3)让校本课程奏出情感的乐章。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向,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非客观知识。它们分别是徜徉心灵花园的陶冶课、与现代社会对话的信息课、关注自由时间的休闲课、提升交流与表达的辩论课、研究和探索社会现象的实践课。面对这些校本课程,我们正在做整合与提升的工作。

3.在美的生活中享受

要让学生去追求那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学校就要不断地让学生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生活中发展和享受。

(1)艺术之美。我们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的作用。更多地以诗歌、乐曲和图画等优秀艺术作品启示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在艺术的美中感受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挚。同时努力处理好“成人之美”与“儿童之美”的关系以及基础规范与自由表达的关系。

(2)自然之美。我们鼓励教师和学生以不同方式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触及美妙的大自然,在内心中滋生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3)心灵之美。我们大力开展以弘扬真善美为主题的活动。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以小见大。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追求理想的热情。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运用一些生命教育的真实事件,触动学生的灵魂,唤醒与提升他们心中的良知。

三、发掘社区资源,引领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学校教育必须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一定的途径,运用社区的资源,并对社区施加一定的积极的教育影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校在社区文化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们提出了“学校要引领社区文化”的口号。

1.有什么

我们充分发掘社区的人文资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感悟和总结其中的人文内涵。

(1)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考察的积极性,搜集地方上的人文史料,探求他们的发展轨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真情故事。让他们在体验社区文化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的真善美。

(3)大力开展“我爱我家”的活动。发动每位家长,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不定形式和时间地来校为学生作一次贡献。

2.缺什么

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反思、研究家乡的一些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

(1)在全校开辟“我为家乡谋发展”的交流阵地。

(2)组织学生给镇长、村长写信和采访等活动。

(3)在教育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组织讨论和交流。

(4)在校园中模拟社会角色,走向社会去体验社会角色。

3.做什么

(1)发动学生和家长,在各自的家中开展“家庭教育角”的活动。通过孩子的影响来弘扬家庭美德,同时又反过来促进孩子的发展。

(2)创办了《家庭教育》刊物,为家长们交流教子经验提供了一块阵地,构建了一种两代人对话的平台。办刊几年中,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3)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保护环境、到公共场所参加义务劳动等,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责任、培养爱心。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做一个义务交警、义务消防员、卫生监督员,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我们正在思考与探索以下两个问题:怎样淡化这种有组织的形式,而强化一种学生自主、自愿的小组合作或个体独立的公益活动呢?怎样让学生在公益活动中体验人性的真善美呢?

成人之美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陈彦;《留下真情》;秦腔艺术;传统曲艺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4-0056-02

传统曲艺的复兴是扬弃传统又着眼现实的艰辛艺术创造过程。近年来,剧作家陈彦创作的《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系列秦腔剧成功上演,说明传统曲艺只有扎根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精神,并汲取传统艺术精华、借鉴现代艺术形式,才能将其精神血脉与当代精神诉求融会贯通,在当代大众的精神时空中绽放青春华彩。

一、平凡的题材绽放不平凡的主题

秦腔《留下真情》以金哥、叶子及企业家刘姐三人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现了他们为追求人生真爱的曲折情感历程,为名利滔滔的当代生活写下撼人心魂的真情故事和爱情神话。该剧讲述:金哥、叶子苦恋八年,却因无力赡养病父老母而分手;金哥来刘姐鸡场打工;叶子听信金哥上门为婿的谣传,与刘姐激烈冲突,金哥决定南下闯荡。但蛋鸡催肥试验惨败,金哥只得在鸡场“打工做人质”,面对刘姐真情、眼见心血成书,其心灵被两人撕裂着;叶子婚前与金哥再会望郎山,叶子痴心不改、欲献胴体,金哥感恨无限、两情难割。目睹两人相拥难舍的场景,刘姐大病终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不可强求。在激烈内心斗争后,她忍泪含悲为二人“终成眷属架起一座幸福桥”。

令人洗心饰视、脱胎换骨的是,他们对待爱情严肃认真的态度、两全其美的理想。这不仅超越世俗“三角恋爱”的困局,而且升华为一种不图回报、成人之美的真情大爱。虽然剧作富于深沛的道德内蕴、崇高的道德维度,但道德感应的激发、道德力量的实现有赖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融一。因为剧作艺术效果的达成、现实影响的发生,就是让演员立足舞台面对现实表演发言,如此才能有效地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否则,将沦为干瘪的道德说教。所以,一个成功剧作家不仅要解决好表现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充分发掘戏剧的综合特质、自然高妙地解决怎样表现的问题。就这两方面而言,陈彦先生是一位下足功夫且所获不菲的剧作家。

二、兼容并包的艺术襟怀与借古开新的艺术追求

剧作最让人身心震撼、精神升华的场景有两处:一是叶子、金哥再会望郎山而后将劳燕分飞;二是刘姐身心摧折彻悟情缘分定、不狠手报复反为他衷心祝福。这两处精彩片段,表明剧作家对戏剧本质的深心玄解、对各门艺术技法的吸纳融会,展现了剧作家点铁成金的创造功力。深刻的艺术见解和高超的创造精神之融合,不仅使司空见惯的爱情题材卓然不群、独放异彩,而且使秦腔艺术青春焕发、前途光明。为凸显执着真爱的神圣高洁及令人心仪的纯美境界,剧作家充分发掘秦腔的综合特质,吸纳各门艺术表现升华爱情的独特形式:二人欢会的望郎山被诗化为滋育期待爱情的青山脉脉、绿水悠悠的花好月圆之境,借取《红楼梦・葬花吟》舒缓深情、伤感凄美的意境神韵,设置芳姿翩跹、桃红阵阵、情语哀哀、劳燕欲飞等摄人魂魄的凄艳场景,唱响“桃花红桃花艳,桃花烈烈似火燃。燃尽最后一簇鲜,留给春风作笑谈”的爱情赞歌,萦荡素朴深情、典雅悲切、情缘难了的“望郎情歌”。二人的真爱挚情、难分难舍被烘托到了极致。聆听两人的深情唱腔,观众心底不觉涌起汩汩滔滔的真爱清泉。

叶子唱:

命运把咱情掐断,纵是花好月难圆!

今夜月圆花也好,愿与你月作媒证、崖作洞 房,了却八年生死缘!

金哥唱:

听罢一言浑身颤,真情似火把胸燃!

想刘姐待我心地善,淳朴厚道人品贤,

既然答应把她伴,又怎好推这旧波澜?

叶子唱:

若不愿请你将我手儿牵,含笑把妹送下山!

若情愿请折桃花作项链,让我艳过一春随风残!

金哥唱:

八年未要一针线,八年只求山野一花环!

叶子呀哥哥我亏你情一片,面对桃花泪如泉!

(二人对泣、背靠、挽手。同时手持花环的女郎翩跹入场,唱响圣洁爱情的赞歌,悲壮的爱情葬礼即将开场。)

桃花红桃花艳,桃花烈烈似火燃。燃尽最后一簇鲜,留给春风作笑谈!

(金哥欲为叶子郑重戴上花环,却转身挥洒花飞满天。二人相拥痛哭伏地。刘姐目睹此景眩晕绝倒。“望郎情歌”唱响。)

望郎山陡望郎山高,望见远处人来了。

走近一看不是郎,人家的郎君回家了,再望天黑了!

高天厚地之下,神圣纯美的爱情如日月高悬、如五岳耸峙。置身此境,鄙薄庸夫、浮世名利只能相形见绌、望而却步,哪敢觊觎妄求、冒昧唐突?两情相悦、携手前途令人倾慕不已;而不可已已、天各一方必使人感彻肺腑。这种撼人力量和峻美境界,正源于剧作家成功开掘并吸纳了秦腔融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特质。

刚听完金哥旦旦信誓,又目睹二人忘情相拥,刘姐五雷轰顶、一病不起,陷入爱情角力、思想挣扎而身心几近崩溃。在剧烈的内心冲突中,她看透纵然洒尽一腔真情也无法获得渴慕已久、两情相悦的情感硕果。至此,她意识到自己与金哥今生只能“同是历尽磨难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精神恋人,遂有“同情泪为他挥洒为我抛,摧垮他我又得到啥回报”的谅解宽容。几经痛彻的思想斗争,她彻悟人世情缘超尘脱俗、各有分定莫自强求!艳羡他人爱情花开,而她只能独咀涩果、静待来日!何哉?因为真正痛彻肺腑、至纯至坚的爱情,不仅超跨名利而且只为两人世界独尊专有。若她还倾慕金哥的满腹才华、独立人格,便只有超越自我将生来呼吸自由空气的鱼儿放归真情瀚海。场外传来让人警回视听的歌声:

真情是心声在倾诉,真情是灵魂在燃烧,

真情是付出不求回报,真情是获得再融消。

刘姐唱:

含悲忍泪吞恨恼,为他们终成眷属架一桥。

刘姐白:

我既然能为村里修一条致富路,也就能为他们架一座幸福的桥。

刘姐一阵凛然谴责质问后,金哥终于愧道实情:“对你我非常崇敬,就像一个弟弟面对可亲可敬的大姐。可我总是找不到爱的感觉。”刘姐恨意悠悠唱道:

总算掏出真心话,句句真话把心扎。

耳旁听惯了虚和假,真话如雨把尘刷。

这杯苦酒强咽下,忍痛为他开锁枷!

金哥愧悔无地、自我谴责道:

你为何不用手打,你为何不用刀剐,

你为何不不把我摧垮,你为何不不给我戴锁枷?

片片真情都留下,叫我怎样来报答!

既经反复摧折爱情已然无望、爱情真谛明了,既然金哥已道出实情、真心忏悔,那么为此桩情缘再作挣扎、再加纠缠、狠手报复又意义何在?此情此境,刘姐只能对金哥的才华人格心存敬仰,对其真爱情缘深心祝福,以大姐身份语重心长劝导小弟,以豁达气度放手过去、面向前途。

刘姐正以自己的诚笃行动印证着爱情真谛:“真情是心声在倾诉,真情是灵魂在燃烧,真情是付出不求回报,真情是获得再融消!”这是她用半生摧折、一腔热血绽放的大爱光华,是她以热血生命为当代生活开拓的纯美真爱领地。在为他人祝福、对小弟劝爱中,她的胸襟得到骤然拓展、人格得到瞬间升华。

紧接着场中骤现感人一幕:淑女成行、手持玫瑰、芳姿翩跹、花飞满天。这是对刘姐高情大义的崇高赞歌、对叶子终成眷属的理想放歌。于是,她的豁达胸襟、高风亮节轰然凸显。至此,剧作完成刘姐形象由旧我向新我、由追求有限爱情向实现豁达友情的惊人一跃。全剧主题也在情理撞击、屡经摧折后,超越浮世名利、鄙庸算计,以及二人世界卿卿我我,成为让人肃然起敬、洗心仰视的真情大爱。全剧高扬纯正爱情、推崇真挚友情的道德本色遂得烈烈绽放。

此外,剧作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如对两女主角失恋后落寞苦闷的细腻表现:一者巧借《红楼梦・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的情境意韵,一者引入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婉词风。这种虚心借取、大胆融会,使剧作既以情节引人又以意境动人,从而具有鲜明浓郁的唯美主义色彩。

成人之美的故事范文第6篇

张德勤先生,现为中国雕刻艺术珍藏有限公司董事、大胜庄雕刻艺术鉴赏中心创办人,福建福州十邑同乡会副会长、深圳福建商会副会长。他所创办的大胜庄雕刻艺术鉴赏中心,是一家集产、购、销一体的玉石、寿山石艺术推广公司,经营近二十五年来,以客为主,真、精、诚待客,是一处海内外玉石爱好者欣赏鉴玩玉石的好去处,也是目前香港最具规模的一家玉石、寿山石专门店。

香港,除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美食天堂”等美誉之外,也是全球的“玉石聚宝盆”,在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糅合的上环及中环地带,是一片全球闻名的古董文物集中地,也聚集了一大批专门研究及出售玉石的专家。毫无疑问,雕刻家张德勤先生身居其中,他所打造的位於上环的大胜庄雕刻艺术鉴赏中心,以十二分品质的玉石藏品及十二分真诚的营商服务,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喜爱玉石文化的玩家,在爱玉石、惜玉石的过程中,开创了一片美玉佳石的宝地!

一片痴心在玉石

一份对艺术的热爱,引领张德勤先生与玉石结缘,一份对生活的追求,他开设大胜庄雕刻艺术鉴赏中心,与众人共享玉石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路,不知不觉已几十年,至今仍旧是一片痴心。

张德勤先生的家乡福建,“在福州市北面一个叫“寿山”的小山村出产‘寿山石’,其质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备受篆刻家们的赏识,寿山石分三大类,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其中以田黄最优,素有‘软宝石’之称。”目前,专注於田黄和白玉的他,对此的历史极为熟悉。

“田黄,在明清已被作为贡品,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又被尊称为‘石中之皇’,身份无与伦比,而且现在原材料已被挖掘殆尽,是不可再生性的宝石,现在的市场行情,稍好的田黄已卖到一克三万港币以上。”1994、1995年间,张德勤先生以数百万港元先後售出的两件分别重764克及1208克大田黄作品,一时成了业界的美谈,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众所周知,玉石之美除了自身之美,更在於其携带的中华文化元素,传承着中华悠久的玉文化,身为雕刻家的张德勤先生深黯此道,“玉石是大自然创造的神奇之物,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雕刻造型多选取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蕴藏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在经过玉石雕刻者的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般的雕琢之事,赋予其更深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让它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且在玉石市场上,工艺精湛,材质优越,题材富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的玉石,更易於被玩家收藏。

“以田黄来说质地较软(硬度在摩氏2-3度),有很强的可塑性,有些只雕刻表面(薄意),有些是雕刻四面(圆雕),每一块都依照其不同的纹理、颜色、形象所创作雕刻,因此每一块都有其唯一性。”有时候,张德勤先生将买回的原材料交予他人雕刻,若有不满意的地方,自己再进行打磨加工。在他的店铺内,摆放着众多神仙人物、鸟兽动物、星云山水、树木花草等玉石藏品,富有中华文化底蕴,如悠閒自得的水洞玛瑙“老子出关”,白善伯洞“弥勒童”、福建石雕“十八罗汉”、巧色马背“天山行”、三树圆“夜渡”、芙蓉“节节报喜”、巧色高山“读圣贤书”等,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品位和民族气质,给玩家别一番体验。

除了田黄,白玉亦是张德勤先生爱不释手之物。“有时候心情不好时,我便喜欢静静地去欣赏白玉藏品,它们那些清晰的纹理、天然的色泽、精緻的刀法等,不得不说是混然天成,顿时会让我心情舒畅。所以,我开心的时候会去欣赏,不开心的时候也会去欣赏。”爱玉石的感情如此,恐怕是大多真正玩家所能体会到的。在张德勤先生的藏品中,有一尊他犹为喜爱、十分精美的芙蓉观音,“这尊明朝芙蓉观音,质地细腻滋润,雕刻手法鬼斧神功,是现在雕刻水平难以企及的珍品中的珍品,而且我对它已有深厚的感情,现在无论是谁,无论开多高的价,都不会也不捨得出让。”痴爱如此,足见其珍贵。

从而,带着对玉石的痴爱,使张德勤先生踏入了玉石行业。在年轻的时候,从家乡福建来到香港的他,一边打工一边惦记着那美丽的石头。为了卻心中的愿望,他托朋友从家乡带来寿山石,在工餘时候背着几块寿山石,一家一家店铺去推销,从而艰辛起步……

十二分真诚待客

时光的荏苒,造就了历史沧桑,也沉淀了岁月精华。每一个行业都经历大浪淘沙,存留下来的皆是行中标杆、业界精英。

位於中环的大胜庄雕刻艺术鉴赏中心,是一家集产、购、销一身的玉石、寿山石艺术推广公司,拥有上千件玉品、寿山石展品,是目前香港最具规模的一家玉石、寿山石专门店之一。在近二十五年风雨打磨之下,它成为了海内外玉石爱好者乐於前往的欣赏鉴玩场所,被众玩家视为心目中的“聚宝地、藏宝阁”,这都归功於张德勤先生多年的辛苦经营,以及其“真、精、诚”、 让惠於客的服务原则。

多年来,大胜庄都坚持着这样一条规定,“凡大胜庄所出售的藏品,三天以内,不究原因,均可原价退货、换货。”这不单是张德勤先生对自己专业的自信,更是在业界的大度与气量。

一次,一位初次与张德勤先生打交道的客人看中了店内一件藏品,但他本身又无法鉴定其真假与否,便与张德勤先生商议将此藏品从香港带到北京让朋友鉴定,如果真的买下来,如果假则退还。得知客人的意图之後,张德勤先生二话不说,立马答应,並且在未付款、未签下任何字据的情况之下,让客人将藏品带走。“最後,客人经鉴定後,确定此藏品为真,立即把钱付了,还高兴地说,我给的价格是现值价的四分之一。”在此,也从中看出他讲究诚信的经商之道。

除了能於三日之内退货、换货,张德勤先生还应允,只要是以前在该中心购去的藏品,现今愿以高价再卖回。“在这赎回与不卖之间,也体现出他在玉石鉴定方面的高深功力,真正是炉火纯青,火眼金睛!也体现出其藏品,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与收藏价值。

同时,以玉石结友的张德勤先生,待人真执随和,更有忍痛割爱之宽襟。以前,喜欢研究一些宗教文化的他,觅得一串天珠(产於喜马拉雅山域的稀有宝石),欣喜不已,日日戴在手腕上,不曾想,这串天珠也被一位老客户兼老朋友看中,数次请求其取下来细细欣赏,见对方如此热爱,张德勤先生只有割爱让予他,分文未收。“很多东西都是讲究缘份,既然我能成人之美,不亦乐乎。”

如今近二十五年过去了,大胜庄雕刻艺术鉴赏中心座落於上环,连创办之初的电话号码都从未换过,愈来愈受到众玩家的信任,许多玩家信任之餘,也视张德勤先生为朋友,纷纷将各自的藏品拿到此处,让张德勤先生帮忙鉴定,对此,他亦毫无怨言,欣然相助。目前,除去香港的店铺,他在内地还设有两家店,位於福州和北京。

但是,在玉石行业的参与人群中,各人目的不一,有人投机取巧望大发一笔而损失严重,也有人因单纯的热爱喜欢购得希世之宝,几家欢喜几多愁,姿态各異。面对此现况,作为玉石界的资深行家,张德勤先生提醒到,“不管是玩玉还是玩石,都应带着一种品的平常心,要对玉石有认识,有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喜欢,而不能纯粹以一种投资的角度去投入,那样一来,便失去了‘玩’的真谛与本质。”

玉石品质传佳话

玉石,乃天地精气的结晶,其“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以及“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在中华文化中常与君子高尚的品行联繫在一起,中华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象徵,亦是爱玉之人在道德上的追随方向和指引灯。

或许,是玉石文化的长年熏陶,使得人的人生境界得以升华,或许是人本身内心的驱使,心怀感恩与仁慈,更懂得关注和回馈社会。在玉石行业颇有成就的张德勤先生,由於业务关係,常往来於家乡福建及香港之间,也常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做出努力,“在从事玉石生意中,我了解到许多相关的经典的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比如说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有时候,做人不一定完全达到‘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目的,但是只要在允许的条件之下,应该多付出,多帮助他人。”

2012年,张德勤先生在回乡参加闽侯县侨联的相关会议时,得知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在如此高龄还要每日去菜市场摆难卖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一边照顾其因车祸瘫痪18年的儿子,一边还要供其成绩优秀、考取了四川大学的孙女,生活极为艰难不易。听到此消息以後,张德勤先生心头一热,想起当年自己的生活也是艰难,绝不能让下一辈的年轻人失去宝贵的深造机会。随後,他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之下,找到了这位老太太,一见面,他便快声应允负责其孙女四年的大学费用。见他这麽一说,老太太欣然淚下,立马要下跪向他致谢。他扶住老太太说:“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

回想起这一幕,张德勤先生仍是历历在目,至今他心生感慨,“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家庭很多,特别是不能让学生失学,也希望有更多的大企业作一种长远的考虑,能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挺身出来,力所能及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积少成多,积沙成河,长久下来能使更多人受益。而且,受益的人群亦会心生感恩之情,会继续将这份奉献的行为薪火相传,最後汇聚成一片爱的海洋,温暖整个世界!”

成人之美的故事范文第7篇

它用豁达、张扬、时尚的品性书写了自身的成长史,其成人之美的包容度令其在世界各地拥有无数拥趸。在多元文化的熔铸之下,这里所承载的精英理想也在慢慢升腾。它在向世人诉说过往的同时,也在讲述当下发生的一切。毋庸置疑,这里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自然充当了故事的主角。

与Julien Defrance的邂逅是在2009年的北京家乐福春季葡萄酒节上。黑色立领衬衫、棱角分明的脸庞、略显深沉的眼神,职业的敏感使我瞬即对这个来自异域的男人产生了莫名的好奇。展台后面,他不时地摆弄着调酒器具,并乐在其中,而他的沉稳就这样于不经意间流露。简短的交谈之后,我记住了这位来自法国的调酒师。身居香港的他无疑为那个城市带去了更多的故事。

“在我的眼中,酒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你在创作、雕琢它的同时,也可以享用它的美味。”或许,连Julien自己都搞不清楚“酒”在他的生活中究竟占去了多大的分量。当品尝美酒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某种习惯时,他已不再单纯地将品酒作为一项谋生的职业了。由曾经的酒吧招待成长为如今法国顶级甜酒柑曼怡(Grand Marnier)驻南亚区的大使,Julien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天分。

Julien与酒的缘分出自偶然,如果用“日久生情”来概括他对“酒”所怀有的情愫,是最恰切不过的了。大学期间,为了支付学费,他做过酒吧招待。逐渐地,他发觉自己不仅爱上了酒,更爱上了调制鸡尾酒的创作过程。 “我觉得每一款酒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并且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别样的感觉令我十分陶醉。”从此,他便决定将自己的兴趣作为一项事业来经营。

作为调酒师,Julien每天都要品尝大量的酒品。他乐此不疲,像个孩童,沉浸在“酒”的艺术世界中无可自拔。“酒”是他的创作素材,更是他的忠实玩伴。“在调制鸡尾酒方面,我可以算作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即便是我在跟朋友一起去参加私人派对的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品尝所有的饮品,然后试图将这些液体调制在一起。”在Julien看来,调酒师就好比是一名花匠,他必须倾注精力进行创作。于是,在他的字典中,“插花”成为“调酒”的同义语。他认为,要成为一名专业的调酒师,首先要对酒品怀有挚爱的情致,唯有如此,才能调制出精美的鸡尾酒。对于品酒,Julien自谦地说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同旁人一样也会关注酒的色泽、香气以及口感。他说,他觉得酒文化十分神秘,必须涉猎大量的东西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它,而现在的他只是接触到了皮毛。

两年以前,Julien在巴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直到今天,他还依稀记得由他所开具的第一份收据。“那天,我在公司里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客人。当时,我的内心非常忐忑。我卖给他10个调酒器,然后,他很细心地看到我的收据上写着‘001’,他怀着善意的微笑,告诉我说他很荣幸成为我的第一名顾客。即便我现在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但是我会将他的微笑铭记在心。”Julien是幸运的,他并没有过多地经历事业起步期的跌宕。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为法国最为重要的鸡尾酒供应商之一,而由其承办的鸡尾酒盛会在巴黎也是颇受瞩目。

Julien坦言,他很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身兼数职并没有让他感到分身乏术。身为法国柑曼怡的推广大使,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试图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款自1880年便诞生人间的经典佳酿,但他知道,等待他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人在旅途

“小时候的我生活在意大利,每天晚上我都会梦到爬上家乡的埃菲尔铁塔。”Julien出生在巴黎,在他的脑海中,那里的记忆是鲜活的。5岁的时候,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他们举家迁往意大利,并在那里生活了10年之久。之后的岁月里,他如愿回到了巴黎,回到了这个曾经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Julien不喜欢用“漂泊”去界定自己的生活,即便他用“Traveling Family(意为旅行中的家庭)”来指称自己的家庭。对于刚过而立之年的Julien来说,“居无定所”的生活为他带来了无尽的新鲜感。2009年4月,他来到了香港。在这个号称“自由之港”的城市中,他找寻到了新的归属,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之所系。“每当我走进一家香港的餐厅,我都会不自觉地点一款法国酒,继而我会静静地思索它的产地以及调制它的酿酒师,仿佛在梦中便回到了故乡。”

当问及他对法国的印象时,Julien用“熔炉(melting pot)”来形容这个国度带给他的感受。“法国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的范畴,它的文化包罗万象,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都融会其中。”他将对故乡的挚爱之情深埋于心,因为那里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不得不四处奔波,但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他将每一次工作都当成生命中的一次旅途,他到过英国、美国、西班牙、摩洛哥等地,犹如一个过客,来去匆匆,但他却在这样的生活中寻觅到了新的乐趣。

Julien告诉我,自孩提时代起,他便经常穿梭于从巴黎到罗马的“旅途”中。“旅行至少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当你清早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仍在火车上。这个时候,你可以喝杯咖啡,并且欣赏沿途的美景。”在旅行中,Julien发现了生活的意义,他会即兴拍下路边的建筑,然后驻足凝思。在他看来,乘坐火车或者巴士是了解一个地方的最好途径。“当你乘坐火车进行游览的时候,你可以整天都在欣赏车窗外的风景,并且能够身临其境地设想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当然,飞机很便捷,从遥远的巴黎飞到北京只需要短短12个钟头的时间。但是,它却消解了想象的空间,缺乏诗意。”

就在几天以前,他刚从泰国回来。接下来,他的目的地将是越南和马来西亚。他说,他最想去的地方是中国北部,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的部分。在他的心目中,那片圣土似乎远离了尘嚣,告别了俗世的纷扰。Julien庆幸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消遣方式。“当我在巴黎待的时间太长并且怀恋旅行的时候,我就会走进这个城市的小巷,闭上眼睛,这时候我会感觉置身于疾驰的火车之上,它将会载我去某个地方。”

背上行囊,不甘寂寞的他或许又要开始新的旅途。

生活与哲学

“哲学帮助我懂得人类交往的礼仪,同时它也使我领会到人性中存在的希望。”很难想象,眼前的这名调酒师竟然是学哲学出身。大学时代的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他说,那是一个储备知识的过程。哲学无疑令他对生活本身有了更深的思索,他希望能够更好地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对自己原初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在法国,如果你学习哲学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你大学毕业之后只能成为一名哲学教师,我不愿遵照如此这般的人生路数。我始终认为,哲学是私人化的体验,我们并不能指望通过教育的途径来使他人获知哲学的真谛。”Julien试图体验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最终,他选择成为一名调酒师。“在做出这个决断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家人的理解。起初,我的父母对于我的选择表示了怀疑。但是,他们很快便发现工作带给我的乐趣。因此,他们默许了我的选择。”

就这样,从哲学跨到美酒,没有经历太多的周折,Julien很自然地便完成了这一转变。他将哲学比作生命中的一次“奇遇”。的确,哲学给了他更多的感悟让他去思量生存的意义。那些大部头的哲学著作对于他而言,恰如一种享受。他对尼采的作品情有独钟,那种张狂的大无畏态度是他所欣赏的风范。而他的这种喜好也使得他对生活抱有洒脱的态度,他将“努力地工作,尽情地享受(Work Hard,Play Hard)”奉作生活中的座右铭。不难看出,即便哲学已经属于过往,但它对Julien的影响却根深蒂固。

生活中的Julien是个行动主义者。他坚信,生活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我们应该满怀期待地享受每一天,”这便是他的观点。“我喜欢工作带给我的忙碌与充实,同时也会适当地进行放松,因为我懂得劳逸结合的道理。”闲暇的时候,除了旅行,他还会选择其他的消遣方式。“我发现上海的按摩很棒,来中国以前,我从来没有尝试过。但是,现在每周我都必须要去做一次,这样我才能感到身心放松。”Julien是个乐于享受生活的人。在爱好方面,他可能与大多数人一样。他喜欢运动,尤其偏爱网球跟游泳。他认为,游泳最好能在清澈通透的大海中进行,这样更加接近自然。因为在他的眼中,游泳池太过“人工(artificial)”。而在音乐方面,他则显得比较博爱,不同类型的音乐他都会加以体验。“我欣赏歌剧中散发的高雅气息,同时亦能接受摇滚乐所进发出的能量。”Julien说,他无法对现在的生活下一个定论。但是,有一点确信无疑,那就是他对于生活的满足。

“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若从外溢的酒杯里豪饮,难免洒落许多佳酿,故不要怀疑酒的质量”。

成人之美的故事范文第8篇

苏悦是位喜欢读书的女孩,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把自己隐身在图书馆不起眼的角落。这吸引了另一位同样也爱好读书的男孩孙凯。不久,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毕业那年,在两人的订婚喜宴上,当亲朋好友们得知,竟然是书做了二人的月老,都羡慕不已。这时,苏悦常年生活在美国西雅图的表妹站起来,幽默地打趣道:“表姐,表姐夫,你们浪漫的爱情史恰好应和了美国西雅图的一家‘爱情图书馆’的主旨呢,记得要给你们母校的图书馆缴纳‘月老’费哦。”

苏悦对目前自己的营销专员职业并不满意,一直在寻找出路。表妹的一句玩笑话,启发了苏悦。那天客人散去后,苏悦便上网百度了“爱情图书馆”,并喊来孙凯,让他帮着参谋一下。

孙凯想得深远:开家“爱情图书馆”,现在婚介所这么多,会有人稀罕吗?当个公益事业来做,成人之美还可以,想用它来赚钱,会有收益吗?

孙凯的疑问让苏悦顿时像只泄气的皮球,稍微平息了一下心情后,苏悦灵感再次来袭,她向未婚夫建议:“我们先把它当成兼职,小规模化来做,反正家里就有很多现成的爱情方面的书,也不用再花多少钱添购书籍。”

2011年9月,在未婚夫的帮助下,苏悦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租了一小间门面。一番别具匠心的装修后,苏悦在里面排了几排书架,放上《红楼梦》、《简爱》、《安娜・卡列宁娜》等爱情经典书籍,还摆放了六对舒适的座椅。两对椅子间相隔一段距离,以便于一男一女窃窃私语。

一个环境古典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又不失浪漫风情的“爱情图书馆”试营业了。

开业那天,除了苏悦和孙凯的那些学哥学妹们来捧场,并没有其他人光顾。其中有位学哥在“爱情图书馆”转了一圈后说:“我怎么觉得和咱们大学里的图书馆没什么区别啊,就是环境高雅一些,书籍上档次一些,看不出和爱情有关的特色。”

苏悦想:难道是自己考虑的过于简单了?

“爱情图书馆”,想说爱你也容易

苏悦是学营销专业的,深知要想推销一件新生事物,对它的包装也很重要。她想到了要给自己的爱情图书馆印刷一幅精美的标签,借它之势打入高级白领阶层。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悦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树叶书签”的制作广告,当即联系了一家专门制作“树叶名片”的广告公司加班印制。一个星期后,上海南京路附近的一些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了这张独具特色的树叶名片。

“拼事业,不要忽略了爱情,它也需要用心拼。有书为缘,拼爱情其实很简单。”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做出口业务的徐小姐,最初就是被苏悦这句优美的广告语所打动。

在爱情图书馆,徐小姐最喜欢《飘》,书中的爱情故事让她唏嘘不已,一直幻想总有一天也会邂逅自己的白马王子。无独有偶,今年已经34岁的“圣斗男”王先生也很钟情这本书。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觉得彼此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便确立了恋爱关系,向苏悦缴纳了1666元的“月老费”。

原来,根据苏悦制定的“爱情图书馆”制度:如果有一男一女喜欢同一本书,苏悦就会安排他们互相坐在对方的对面,一起畅谈书中美丽的爱情情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后,如果两人觉得不但书缘情投意合,还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这时,双方当事人就必须主动向“爱情图书馆”缴纳1666元的“月老费”。

徐小姐和王先生以书结缘,一度被上海白领层传为佳话,普遍认为这种“相亲”方式既没有电视相亲的高调张扬,也没有普通婚姻介绍所的市井俗气,独具品味高雅内敛之美。“爱情图书馆”挑起了一些白领们的向往和好奇,特别是那些年过三十因为工作而无暇谈及感情的“剩男剩女”们。

受“爱情图书馆”面积限制,店内的座椅数量有限,有些心急的顾客便提前打电话预约。最多的一天,苏悦居然接听了20个预约电话。有些工作实在繁忙且又恋爱心急的顾客甚至提出愿意先交付“月老费”,但最终爱情缘分成与不成则随缘,而不会责咎于“爱情图书馆”。顾客们这种急中生智的提议,让苏悦敏锐地看到了“爱情图书馆”的市场潜力。于是,她辞了职,专门打理“爱情图书馆”的生意,根据顾客们的建议,苏悦还重新拟定了一套详细的店内细则。

细则拟定:顾客从进店浏览书籍之时,便应主动缴纳666元的“牵线费”。待顾客在店内找到了让自己心仪的另一位,双方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则需再次缴纳888元的“恋爱费”。下一步,如果这对恋人成功步入婚姻殿堂,则需缴纳999元的“月老费”。作为祝福,爱情图书馆将会赠送这对成功步入婚姻的新人一套他们最心仪的爱情书籍。

这样,一对新人整个恋爱过程下来,花费才不过2000多元,这比起电视相亲和普通婚介所的费用要低得多。几乎所有光临爱情图书馆的顾客都表示愿意接受这个价格。

“爱情图书馆”火在韩国

2012年10月,苏悦去韩国姨妈家。下了飞机,在前往首尔的班车上,苏悦“偷”听到了她前排两位年轻女孩的悄悄话。“最近,父母老是催着相亲,可是见过面的几个,有钱的却脑子里空,脑子里不空的却又手里空。这年头,找个合适的另一半可真难啊!”其中一个女孩抱怨道。

难道韩国也很流行“相亲”?

带着疑问,苏悦忍不住上前用半生不熟地韩语插了一句:

“在中国的上海南京路有个‘爱情图书馆’,你们听说过了吗?听说那里相亲既有品味又情投意合呢。”

面对苏悦的插话,两个女孩都同时茫然地摇摇头,一个女孩用羡慕的口气说:“如果韩国也有一家这样的‘爱情图书馆’,那该多有品味啊。”而另一位看起来比较深沉的女孩语气里却充满了疑惑:“‘爱情图书馆’?现在正规的图书馆受网络冲击都普遍死气沉沉,仅靠加点爱情元素,就能红火?”

苏悦耐心地给两位女孩纠正她们对“爱情图书馆”的偏颇理解,告诉她们“爱情图书馆”不是“图书馆”,而是凭借书籍以“牵线联姻”为主旨的一所“红娘会馆”。一路上,她们热情地帮助苏悦分析韩国的相亲市场和主要集中地,临走时,和苏悦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

意外收获了一笔重要的韩国相亲资料,苏悦动了心:我何不在韩国也开一家‘爱情图书馆’,为韩国那些剩男剩女服务,说不定挣钱会比在国内更容易。

打定主意后,苏悦把上海的“爱情图书馆”暂时委托给孙凯代管,自己则在韩国开办“爱情图书馆”。

2013年5月12日是著名的韩国国际图书博览会。展会那天,苏悦发动在韩国的所有亲戚和自己一起去展会现场散发“树叶名片”。当天,苏悦就接到了五六个咨询电话。但第二天位于首尔的“爱情图书馆”依然门前冷落,就连头一天咨询过的顾客都没有登门。苏悦焦灼不堪,这时常年生活在韩国的姨妈一句话点拨了她:在韩国,相亲一直是传统的婚姻方式,从最初的相亲到结为伴侣,决定权都在父母手上。

苏悦恍然大悟,当即调整了“爱情图书馆”的营销模式,把服务对象更换为韩国那些中老年父母们,通过他们引来他们未婚的儿女们。果然,生意从此打开了可喜的局面。

现在,苏悦在韩国和上海的两家“爱情图书馆”齐驱并进,凭借书为媒已经成功撮合了800多对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正处在热恋期的也有好几百对,那些已经缴纳了“牵线费”,正在寻觅意中人的顾客更是多不胜数。这种婚姻匹配成功率达到了65%以上,远远超过了其它婚姻介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