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罗米修斯教学

普罗米修斯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第1篇

如何借用这篇教材最终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呢?我与教材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对话。我觉得语文教学就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位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正如《普罗米修斯》一课,如果学生能抓住重点段落,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那么其中的人文熏陶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孩子们心中潜滋暗长,从而实现文道统一。

一、走近神话,引发阅读期待

课前交流时,让学生自由讨论说说火的用处,初步了解火在人类生活中作用很大。然后顺势导入:“在古希腊神话中,传说有一位神把火种从天上带到了人间。”接着出示普罗米修斯的图像,最后师生共同呼唤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走进神话,引导阅读感悟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神话,我引领学生经历“初读神话,初识神的形象;品读语言,感悟神的形象;拓展升华,丰满神的形象”这样一个阅读过程。

1.初读感知,以词串文,初识神的形象

学生初读课文后,我逐一出示了“悲惨、驱寒取暖、气急败坏、惩罚”四个词语,这简单的四个词语承载着三项学习任务:(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驱寒取暖”一词,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构词特点,加以理解;“气急败坏”一词,让学生结合语境想象表演,加深感悟。(2)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对作文内容有所了解。例如:课文一开始介绍人类没有火时的痛苦情景,就是借助“悲惨”一词让学生得到体会。(3)梳理课文脉络,借助这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巧妙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环节简单,却扎实到位,让学生习得了方法,提高了能力。

2.抓住主线,层层感悟,内化神的形象

(1)抓住“敬佩”这条主线,层层感悟

初读,引导学生产生敬佩之情;再读,感受普罗米修斯的痛苦。学生读时,自己抓住关键词语,如“死死地”“风吹雨淋”,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如“啄食”一词,则是教师激情渲染,使学生被普罗米修斯的献身精神所震撼。三读,引领学生走进普罗米修斯的内心世界,感受普罗米修斯的情感领域和精神内涵。

(2)注重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的范读、语言的渲染、想象的拓展都是在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入于其内、徜徉其中,亩使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有血有肉地扎根在学生心中。

3.一咏三叹,叩击文本,丰满神的形象

文中普罗米修斯这样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是他内心世界的集中体现,是他勇敢、坚强、无私的动力和源泉。教学中,让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读这句话,回旋反复地叩击文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磁场,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充分感受到普罗米修斯对人类博大、无私的爱。

三、走出神话,引领阅读超越

通过对语言文字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无论是普罗米修斯的神的形象,还是文章撼动人心的语言文字都已深入学生的心里,学生的情感积淀已蓄势待发。此时,我出示了诗人雪莱写的《普罗米修斯赞歌》,伴着抒情的音乐,学生齐声诵读。情与景的交融,诗与文的结合,心与心的碰撞,学生的满腔激情借着这首诗歌得到了充分释放,整个课堂激情飞扬,荡气回肠。

最后,我告诉大家:“《普罗米修斯》只是一把打开古希腊神话大门的钥匙。在古希腊神话中,还有许多的神,他们的故事也很吸引人。请同学们课外读读《古希腊神话故事》,你会感受到古希腊神话那无穷的魅力。”这样,学生已走出这个神话故事,走向更广阔的神话世界,阅读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引领学生实现了阅读超越。

《普罗米修斯》的教学,使我感悟颇多,其中有收获、有心得,但更多的是对教学的反思。

1.教师上课时要时时刻刻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处理好教学细节,使其做精、做细,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于学生说错的或者是说得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引导,给予指正。

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第2篇

现代学者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疑,一般自己多读几遍也可解决,但,形式之疑,往往被学生遗漏,或置之不理。这时,教师就该因势利导,顺学而行,让学生对形式“疑”之。

这几天,听了徒弟上的《普罗米修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1课)二次试教,感触颇深。

第一次在感知课文、了解大意后,他出示了一个问题:“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你认为宙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有感悟,圈出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进行交流。

生:我从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看出宙斯的凶恶,惩罚的严厉。

生:我从普罗米修斯既不能动,也不能睡觉,还要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看出宙斯的恶毒。

生:我从又派凶恶的鹫鹰,每天用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看出宙斯真是太狠心了。

生:我从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看出宙斯的狠心。

……

师:宙斯真够狠心恶毒的了,请同学们用朗读表现出来!

教师抽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读出这种感情。

……

课后,针对这个教学片段我们进行了反思,觉得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向内容,文体特点不明,从理解课文角度解构文本,学生只了解了一个凶恶的宙斯,而对作者的描写如何匠心独运,遣词造句如何精确传神,学生却体会不到,学习语言的运用不够。关键在哪里出错了呢?就是教师的提问角度。

《学记》 中对提问有精辟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

是否换个角度提问呢?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从普罗米修斯入手呢?第二次试教时,教师出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边读边画,想象画面,作者是如何写出普罗米修斯受了严厉的惩罚的?从哪几点写出了惩罚的严厉?”

学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进行交流。

生:从地势上看,惩罚严厉,在高加索山上,而且是在高高的悬崖上。

(教师出示补充资料,了解高加索山悬崖的情况)

生:从天气上看,惩罚严厉,每天风吹雨淋。

生:从酷刑看,惩罚严厉,双手双脚戴着铁环,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生:从时间上看,许多年,一直锁在可怕的悬崖上。(插入:三万年)

生:从程度上看,狠心的宙斯又派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用尖利的嘴巴啄肝脏。

……

师:是啊!作者就是从这多方面写出了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凶恶的惩罚,让我们结合体会,读出情感。

师:但,普罗米修斯屈服了吗?读文――

生: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接着,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语言展开想象,普罗米修斯在各种天气下、在一年四季中、在长年累月中遭受惩罚,让学生活化语言,灵活运用。

之后,教师再抛出一问:“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惩罚普罗米修斯写得如此详细呢?让人感到惨不忍睹,是不是可以写得简单一些?”

这样,学生经过讨论,明白了作者构思之巧妙:惩罚越严厉,普罗米修斯的信念越坚定;痛苦越严重,普罗米修斯的决心越坚强;宙斯越凶恶,普罗米修斯的人格越伟大。

这种反衬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领悟,似春风化雨,在具体语言实例中将课文知识在“活的语境”呈现出来,变“静态描述”为“动态运用”。

面对同样的文本,只是提问换了个角度,但效果却大不相同,为何?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思维心理学还告诉我们:思维是从研究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质量,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显然,第二次试教教师抓住了神话文本的特点以及文本个性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展开想象,关注作者的写作技能技巧,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结构布局的巧妙,借此领悟文本的表达方法,达到语文课程价值目标。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更要找准教材中语用的亮点,定准学生的教学起点,在学生“愤”“悱”之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要讲时就得讲,该要问时还要问!

换了一个提问角度,语文味就浓了,语用就加强了,课堂就高效了!

课后,笔者还另有收获。

在和徒弟一起解读文本之时,笔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首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为了突出梅花的香如故,作者写了多少层的不幸,“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花即是人,景即是情,梅花就是陆游。

《普罗米修斯》一文中“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的惩罚和普罗米修斯对惩罚的态度”的写法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啊!这真是――

高山悬崖边,手脚铁环苦。酷刑死锁日夜逼,更着风和雨。

凶鹫嘴尖啄,肝生更啄复。万载千年惩罚恶,只信道如故。

这首山寨版的《卜算子・咏普罗米修斯》,就是我听课的意外收获。

语文教师就得多读美文,多读唐诗宋词……

手上书香浸,读破语言神;

巧问文本秘,妙练智慧真。

其实,教师如何向学生发问,提问的角度如何,提问的时机如何,与教师的语文素养有着密切联系。

笔者常常把摘抄的三段话,送给教师们,一起共勉――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从来不爱文学、不看美文散文,不读唐诗宋词、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解读的语文教师,能够让他的学生爱语文、爱读书。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从来都懒于动笔的语文教师,能极其自如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我们更无法想象成天只在试卷、教本、教参之间周旋的语文教师,会是一个有足够的思想引领学生、有足够的精彩征服学生、有足够的才情震撼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诠释文字魅力的教师。

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神话故事 课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71-02

1 感受“神奇”,浸润人物形象

每一个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性或几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这些形象都是正义化身,有着顽强不屈、坚忍不拔、充满智慧和勇气的精神品格。如普罗米修斯的英勇顽强、不畏邪恶、坚持正义的品格;夸父向往光明、勇往直前的忘我牺牲和奉献精神;女娲不畏艰险,一心造福人类的美丽心灵。

1.1 创设情境,促走进人物

例:苏教版第七册12课《开天辟地》。

师:同学们,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读这样的课文,我们要边读边在大脑里想象,把一段一段的n文想象成一幅一幅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天地还是一片混沌的时代。

教师范读“很久很久以前……猛劈过去”。

这个细节从表面上看,是在品味“抡”这个词语,事实上,是在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如果学生脑海里没有出现“抡斧”的图像,就不可能准确地做出“抡”的动作,教师用文字引发学生的好奇、探求之心,感受的神力。

1.2 品读语言,促人物丰满

神话故事都是口口相传的,意思非常明白,无需多讲学生都能读懂。教师的作用是调动学生读的热情和兴趣。

例:《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教学中紧扣“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师:尽管普罗米修斯经受着烈日暴雨的折磨,备受煎熬,但他仍不后悔,引读――回扣:“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师:就是这样,宙斯善罢甘休了吗?

生:他还派了一只凶残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师:听完他的朗读,哪个词深深刺痛了你的心?

生1:(啄)普罗米修斯非常痛苦,因为鹰的嘴巴非常尖,被刺一下就会很疼,更何况是肝脏。

师:每个日子都是生不如死的苦,每个时刻又都是撕心裂肺的痛,他屈服了吗?(没有)引读――回扣:“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师:普罗米修斯不仅在身体上受到了无尽的折磨,老师还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一书中读到了他内心的折磨。

师:普罗米修斯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孤独,一起读(引读)――回扣:“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神话中的人物大都是英雄,他们在学生心中是伟大的、神勇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潜入文本,在诵读中想象、感悟、升华,通过回环反复引读重点句,使人物形象越来越高大。

1.3 讲述故事,促人物立体

例:苏教版第七册14课《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复习导入。

师:先复习一下词语,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些词吗?

决心盗火 小心翼翼 忍受痛苦 毫不屈服 重获自由

大发雷霆 狠狠惩罚 悬崖绝壁 烈日暴雨 啄食肝脏

师:这两组词语,一组是形容普罗米修斯的,一组是形容宙斯的。你能选用上面的部分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学习一个神话故事,起码要说得出来“故事讲了怎样一件事”,这是一个概括能力的训练。对于这一点,我发现一般教师都有这一环节的安排,但都不扎实――叫一二个学生说说就过去了,没有概括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明确要求。比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都是以“谁干什么”的主谓结构形式命题的,像这样的故事概括主要内容只需要扩充题目就行了,教师的帮助指导则体现在启发学生怎样去充实(如交代原因,稍稍展开过程,揭示结果等)。

2 领悟“神奇”,激发丰富想象

学习神话,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体会神话的“神奇”,带领学生驶入想象的时空隧道,尽情的陶醉其中、融入其中。

例:《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中的三次想象说话练习。

第一处:出示第1小节内容。

师:那么你说,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

生:因为人类生活非常困苦。

师:当时人们究竟过着怎样困苦的生活呢?

师:是啊,传说地球上本没有火种,那时的人类生活非常困苦。

师:仅仅体现这两个方面吗?(不是)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人们困苦生活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同桌讨论一下还有怎样的生活,用上这样的句式。

说话训练:没有火 ,就只好 。

第二处:出示第4小节内容。

师:回忆我们前面说的,在没有火的情况下,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

师:现在,有了火人类可以……

生:用火来……用火来……还用火来……

师:无火、有火形成鲜明的对比,想象一下,在得到火种后,

人们会是什么的心情呢?

生:欣喜若狂、兴高采烈、激动万分。

师:那是怎样的一种欣喜若狂的情景呢?他们又会说些什么?

想象: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有火的激动与巨大欢乐中:

孩子们 ,年轻的人们 ,老人们 ……

第三处:

师:他不仅被锁在悬崖绝壁,还经受着烈日暴雨的折磨,老师这有两幅图,看着图,请你具体说说他在烈日暴雨及其他天气环境下受到了哪些折磨?

①师相机出示:烈日下 ,暴雨中 , 。

师:尽管普罗米修斯经受着烈日暴雨的折磨,备受煎熬,但他仍不后悔,读(引读)――“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每一个神话故事中都有很多略写情节,这些略写或留白的情节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仿照文本语言进行言语实践的好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特点设计补白、续编、扩充等练习,同时关注语言的形式、用词的恰当、构段的巧妙。

3 拓展“神奇”,丰厚文化积淀

神话是早期人民对周围世界的原始解释,真实地记录了各民族在它童年时代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深入追问的方式,引领学生从一个小小的“我”的诞生开始,思考人类乃至宇宙的起源。学生在亲历探寻文明源头的过程中,相遇古人的精神,这也是当下是神话教学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第4篇

一、倾听赏识 师生对话的先导

案例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者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学生们很流畅地用自己的语言或文中的语句讲述诗的意思。)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不过,老师有些疑问, “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西辞”该怎么解释呀?(不少学生都露出为难的表情。)

生:我知道,因为课文中说“您就要顺江东下”,我知道黄鹤楼在扬州的东面,所以说是“西辞”。

师:你可真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真是好样的。

师:老师还有个问题,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交通要道,江上船只来来往往,可为什么诗中却说是“孤帆”,是写错了吗?

生1:不是,因为孟浩然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去扬州,他很孤独,所以作者说是“孤帆”。

师:看来“孤”在诗句里还有“孤独”的意思。

生2:我认为长江上当时肯定不只是一条船,但李白只关心的是好友孟浩然坐的船,其他船对李白来说,就好像没有看见,所以说是“孤帆”。

师:说得可真有道理,原来李白凝视的是孟浩然坐的小船,牵挂着的是船上的故人哪。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好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多么让人感动啊!

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努力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交流中健康成长。

二、协作交流 生生对话的本源

案例二 《最大的麦穗》教学片段

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里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都认真地摘着,可为什么到头来仍是两手空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认为,弟子们之所以没有摘到麦穗,是因为他们摘麦穗时总低着头,眼光不够开阔,而且摘的时候犹犹豫豫,看看这株,觉得不满意,看看那株,觉得还是不满意,就这样,把机会都丢失了。

生2:我们小组认为,他们之所以摘不到麦穗,是因为他们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目标上,总认为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生3:我们小组还想补充,弟子们不懂得珍惜手中比较大的麦穗,随手扔掉了。要是我的话,我一定把麦穗先拿在手中,再与其他麦穗比较,如果真有比它大的,再重新摘下,丢掉原来的,就不会两手空空了。

师:说得真有道理,要是你出生在2400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一定收你为徒,因为你比他的弟子们更聪明。

这样,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其创新意识。

三、引导点拨 生本对话的拓展

案例三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片段

师:学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结合理解谈了对普罗米修斯勇敢、富有同情心、坚强等方面的认识。)

师:那宙斯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说说理由。

生1:我认为宙斯是个凶狠毒辣的神,因为他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还派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

生2:我也认为宙斯是个残忍的神,他用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山上,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让普罗米修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突然有一位学生高高举起了左手,嘴里还说“我不同意”,教者微笑着请他发表意见。)

生3:我不觉得宙斯是个残酷的神。因为天庭里也是有规矩的,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在前,他作为主神,必须对普罗米修斯作出惩罚,不然,他怎么当主神。

师:××同学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足以证明他是个爱动脑的学生。宙斯究竟是个怎样的神?

(一阵七嘴八舌的议论后,果真有几位学生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

师: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学生认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记号。)

生4:我认为宙斯还是个残酷的神,他这样做完全出于报复,因为课文中说“宙斯还觉得不解恨”,他是为了报复才这样做的。

生5:我也认为宙斯还是个毒辣的神,课文中说他“决定要狠狠惩罚他”,从“狠狠”一词就可以看出他的狠毒。

生6:我还从课文中“沉重的铁链”“悬崖绝壁”“烈日暴雨”等词语中看出宙斯的心狠手辣。

……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读书,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说得可真有道理。宙斯可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神。

从这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还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第5篇

神话,是儿童的神话;儿童,是神话的儿童。正如人类学家泰勒曾经指出的那样:当神话出现,我们才可能确信“我们的童年时代就处于神话王国的门旁”。在苏教版教材中,神话类课文所占的篇幅并不少,像《沉香救母》、《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牛郎织女》、《九色鹿》……这类课文是学生的最爱,成为他们讨论的话题。作为教师,如何通过神话故事的解读和品味,激活存在于儿童生命中的潜意识,使神话类课文与儿童的内心梦想契合,开启儿童梦想之旅呢?

一、顺应童心,激活儿童梦想的自由

儿童的思维充满了幻想,想象是一个主要的途径和载体。在孩子的世界里,万物皆有灵性。在神话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儿童梦想的自由,激活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文本中经历神奇、体验神奇,进入神奇的梦想王国。

如,在教学《开天辟地》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宇宙。想一想,他还会用身体为我们创造什么?”学生认为:他的头发化作草原,头颅化作人类的智慧,血脉化作长江黄河,四肢化作了山陵丘壑……另一方面,我带领着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展开对话,寄托自己对角色的期待:“盘古真的死了吗?你看这风,还有这云,这山峰都在说话呢。想象一下,面对苏醒的盘古和万物,它们会说些什么?”借助丰富的想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风说,是我唤醒了小草;云说,是我给你蒙上美丽的纱巾;山说,是我给你带来了伟岸的高度。”通过对话,儿童在神话情境中,用富有神话的心态创造了一个生机盎然、富于人性、充满人情的美好世界。这样,让儿童的创造力得到提高,在自由的梦想中获得释放。

二、顺应童心,正视儿童内心的真实

在每一个孩子看来,神话能够满足他们内心的意愿,实现与万物的对话。在对话里,他们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在教学中,常常有教师从理性思维入手,破坏儿童内心的真实,使神话教学失去了它的美。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开天辟地》时,就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人们编出来的,神话是虚构的。”显然这样的引导,武断地剥夺了学生对神话这一精神世界的体验,使神话教学的人文意义荡然无存。

在人类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幸福的路上,神话始终寄予着惩恶扬善的真实意愿,因而妖魔鬼怪与邪恶力量一直是如影随形的要素。如《九色鹿》中的调达,《普罗米修斯》中的宙斯,《哪吒闹海》中的东海龙王等,这些不可避免的邪恶怪物,其实就存在于儿童的内心深处,也是其内心的投射。如果闭口不谈,那么它就永远不可能让儿童有所觉察,并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使这些妖魔鬼怪与邪恶力量在童话解读中彰显出来,就可以让儿童正视自己内心的真实,并由此获得精神的成长。

如,在教学《九色鹿》时,对调达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我做了如下引导:“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假如我告密就能够 ____________,就能够____________,还能够 ____________。”

借此引导,学生透过调达邪恶内心的挖掘,在神话故事中宣泄了自己负面的情感,并能够从无意识的层面体验到智慧与善良。这样,通过解决一对善恶的矛盾,传达一种控制恶、发扬善的人文理想。

毫无疑问,教师顺应童心,揭示并彰显神话故事中的反面形象,这不但可以让儿童正视内心的恶,而且可以使其成为有益的反面教材,让儿童学会疏导,获得控制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力量。

三、顺应童心,开发儿童诗性的浪漫

刘小枫曾经指出:诗性的回归,必须要经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神话。神话为人类诗意地栖居提供了可能,并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出口。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顺应童心,让儿童本真浪漫的人性通过诗歌释放出来,展开真诚的心灵对话。这样,在带领学生叩问童真的同时,给予学生一颗诗心,寻求语言的诗意突破。

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知和体验普罗米修斯爱的情怀,我带领学生深入他的内心世界,探究他爱的源泉,并展开诗意的表达:“孩子们,请看大屏幕。(出示普罗米修斯受难的画面,悲怆的音乐起)这就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被鹫鹰啄食着肝脏,生不如死,但他依然无怨无悔,毫不动摇内心的热爱。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想象一下,在普罗米修斯的眼前,将会出现怎样的场景?他在憧憬什么?”

学生借助诗性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仰:“普罗米修斯,你给予我们的何止是火种,更是一颗真诚的爱心!你点燃了世界的光明,点亮了世界的美好,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温暖!你是爱的化身,是力量的源泉!”学生通过诗性的语言,表达了普罗米修斯对光明世界的向往:这里再也没有寒冷,到处都有温暖;这里再也没有无助,到处都有光明和力量。

在情感的激荡下,儿童的诗性被开发出来,并借着幻想和想象,构成了一个属于儿童的诗性王国。此时,学生的表达体现了最初的真实,充满了童真。

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第6篇

一、“错误”引出美丽

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教学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教3+2=5的老师是合格老师,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教3+2=6的老师是优秀老师!”显然,这位教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错误”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它可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自然不失为课堂上可充分挖掘的重要动态生成资源。

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让一位学生起来朗读第二小节。朗读中,学生把“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这句读成了“走进大厅,人们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仅仅一字之差,改变了句子的意思,但没有逃过其他同学的耳朵。于是,其他同学纷纷说道:“读错了,读错了,是‘无不为’。”朗读的那位同学顿时面红耳赤。我一看,随即用手抚摸着他的头说道:“其实啊,这位同学是故意读错的,他是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个双重否定句的表达效果。”窘迫的学生立刻微笑着坐下,同时,我说:“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进一步追问:“那么人们为什么被兵马俑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深深地折服呢?请大家读读课文,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准确、精妙。

二、“差异”展现个性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学生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遭受重重打击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由个体的差异性决定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绚烂的光彩。

三、“异音”呈现独特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思维活跃,经常会有“异言怪举”。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牵着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跑,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顺势挖掘?实是挑战教师的理念与智慧。

我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安排相关想象练习:“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读一读5、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想象练说:当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给人间时大发雷霆,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普罗米修斯经受折磨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等等。学生在获得情境体验后思维被激活了,对文本内容的探究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甲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宙斯严惩他,但是我觉得普罗米修斯并不感到痛苦。”这与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显然是相违背的,但这位同学立即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有其合理成分――普罗米修斯受到折磨,但是他想到自己为人类偷取了火种,受到惩罚,他是甘愿的,他愿意为人类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点痛苦算什么呢?如果教师全盘肯定或不置可否,必然会引起学生价值取向的迷失;但如果断然否定的话,就不仅失去了一个极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意义的机会,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孕育着多元化观点的萌芽无情掐断。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一方面剔出其错误成分――普罗米修斯感觉不到痛苦是不现实的,加以因势利导,一方面淘出从中迸出的“金子”――敢于突破定性思维:将自己所体会的普罗米修斯不畏、坚贞不屈、为人类造福的思维境界,充满了真情实感。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评价人物的思维方式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习精神,并加以细心呵护,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偶然”如此美妙

在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很多老师将这些偶发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如果换一种视角,把它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就能让课堂柳暗花明。例如:一日下午,语文课上一半时,万里晴空突然乌云密布,天越来越暗。安静上课的学生骚动起来了,眼睛不时瞟向窗外,并传来了窃窃私语声。显然这时如果整顿纪律再讲下去,那么效果肯定不佳,干脆停下来让学生做作业或读课文也不是好办法。这时我不气亦不急,却顺水推舟,停下课与学生欣赏起窗外的景象。我兴致勃勃地一会儿指点学生注意这儿,一会儿提醒学生观察那边。天空一声霹雳惊天动地,许多学生吓得叫起来。我又让学生观察这些同学的神态、动作。一场暴雨哗哗地下,操场、树枝、远山、房屋等都成了观察的对象。暴雨很快过去了,我叫同学站起来讲讲这场暴雨,学生发言热烈,讲得头头是道。一会儿下课了,我不慌不忙地布置作业,结合动态静态描写作文训练的片断练习――《暴雨》。第二天作业交上来,效果出奇好。聪慧地利用偶发教学资源,能让危机化为美妙的教学良机。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我们要善于挖掘广阔的教学空间,精心呵护课堂中不断闪现的生成性资源,巧用、活用、会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会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受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研究,2008,(6).

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第7篇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其根本意义是围绕信息化为中心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这点来说,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应集中在信息化应用上,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把信息化应用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载体与手段开展教学。

(一)教师方面

相比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师在信息化技术上的水平与教学效果将最大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做好这一点,作为小学教师,在信息化应用水平方面,应进行主动学习与研究。而学校要创建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内容供教师进修,教师自身也要善于寻找各种资源自主研究与学习。为了激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学校在这方面可以把信息化能力测评添加进教师的综合素质测评中来,进而掀起教师学习信息化技术,使用信息化教学的风潮。同时,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现状,根据学生的思维倾向,在信息化设计中,多使用形象化设计,多引用图示与直观的表达,让信息化易于接受。

(二)学生方面

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地解放学生自由的天性,自主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教师应提出好问题,设置出问题的层次,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主动自觉地去网络上搜索资源与答案,并对信息进行思考与处理,经过理解与教师的引导最终成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语文单元进行自主阅读,主动提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拓展。当所有的学生都对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时,语文教学已经达到了主动学习的境界,而此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变成PPT供学生答疑解惑。甚至可以进行全校资源共享,让小学语文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使用技巧方面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不相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是写在纸面上,上课时由教师照本宣科,按流程讲解即可。而信息化教学则是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参与。由于信息化设备的优势,平时备课上讲解的问题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而信息化则可以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根据数字化信息显示进行思考,进而自己推理出结论。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其学习兴趣也就越加浓厚。在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使用网络搜索相应的校园资源库去解决问题。作为学校,在相关教学内容上的文本资料、视频与音频资料的支持上应落实到位。而作为教师,要把大量教学方面的资源融会贯通,再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的应用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以日常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

(一)利用信息化,创设乐学情境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小学第七册教材,普罗米修斯作为西方神话中的人物很少为小学生所知,老师在教学之前应先让学生了解西方神话中的相关内容。笔者在课堂导入阶段先根据课文背景内容进行编排,从网络上搜寻了相关的神话动画视频内容让学生观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动漫形式的内容接受力很快,兴趣也很足,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的教学质量,比老师口头讲解效率要高得多。在动画视频最后,老师插入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宙斯是谁?阿波罗是谁?各自负责什么?学生看完动画视频后,一般都能明白,宙斯是主神,属于最高层的天神。而阿波罗则是太阳神,主管太阳。

(二)善用信息化,让学生自主探究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西方中的天神,要拉近学生对于这一位神的理解,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应用研究用信息化必不可少。一位神为何要为人类的生存与幸福去努力,甚至愿意承受痛苦的处罚,普罗米修斯与阿波罗有什么区别。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于老师要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课文资源去充实学生对于课文的多角度理解,这是善用信息化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针对课文细节提出问题后,可以直接播放电影《普罗米修斯》的相关片段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分析两者间的异同,如电影中的盗火情节与课文描写间的区别,普罗米修斯即将遭受惩罚时的心理状态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拓展课文内容,探究课文深意。

(三)巧用信息化,扩大课堂容量

小学语文阅读是有其根本性的目的的,要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涵养,引导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方向为目标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在了解了课文背景,能对中西神话人物有一个基础的概念后,在教学中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的阅读目的。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完课文后,用自己的想法把故事的脉络画出来,如普罗米修斯是怎么盗天火,使用了什么工具,如何没让阿波罗发觉,宙斯是怎么发现天火被盗,又是如何惩罚他的。关于这个盗天火的故事,西方很多油画作品都有此主题,所以在上课时老师一边引出问题,一边利用信息化设备播放这类作品,让学生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把课堂营造成一种西方动作大片的效果,恢弘的背景音乐,冲击力强的作品展示,再加上老师深入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接触了西方油画名作,了解了西方神话,接触到的信息量越多,学生在课后主动去查找的资料就越多。在课堂的最后,为了巩固学生的记忆,笔者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课后去了解一个西方天神的故事,范围不限,只要不重复课堂内容就可以,这样也就达到了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方向的目的。

三、结语

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第8篇

当前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怪现象。比如,整节阅读课充斥着“提问”,把文本弄得支离破碎,内容变成无数个零碎的问题,最终使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最初的感知区。又如,很多老师在表面上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和体验,但是常常让学生在匆忙读完课本后,找出精彩的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悟。这种教学方式会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降低阅读教学的效率。选择最佳的阅读教学切入点,师生就能够沿此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讨论,就能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拓展了文本的内容。最佳切入点让师生的互动有了归依,让阅读教学更有意义。

二、选择阅读教学最佳“切入点”的路径

(一)从学生的兴奋点切入

阅读教学中,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情绪,开发学生的智力,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尽力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实现个性化解读。从而让学生接受阅读课堂,自然地面对阅读文本,愉快地获得知识。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时,有经验的教师并没有按课文给出的叙述顺序来展开教学,而是将故事的部分作为切入点:普罗米修斯被锁在山上遭受残忍的酷刑。学生会对此感到奇怪而愤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谁让普罗米修斯和宙斯分开的?普罗米修斯犯了什么事,要在山上遭受折磨?这样按学生的兴趣来进行切入,学生就会主动到文本中寻找答案,他们就能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脉络,体会普罗米修斯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就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风筝》一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放风筝的情境,当学生们的兴趣被激起时,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做风筝”“放风筝”的愉快,感受到“丢风筝”的伤心与难过。

(二)从教材的疑难点切入

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文本的疑难点产生畏难情绪,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极为不利。因此,教师有必要选择教材中的疑难点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玩出了名堂》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从“名堂”这一疑难点着手,提问学生:生活中所说的“名堂”是指什么?许多学生都会回答是“点子或花样”。教师紧接着追问:这篇课文中的“名堂”又指什么呢?有的学生找出了课文中的句子,说”名堂是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世界”。教师立即追问:他真的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吗?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对文本进行学习,他们就会明白:由于列文虎克爱好观察、思考,才能在“玩耍”中发现奇迹,创造名堂。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又如,《鸟的天堂》这一文的教学难点在于:文章的线索不容易理清。于是,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将文中的人、事、物等串联在一起,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时就会觉得困难。在教学时,如果老师能够抓住文章的线索,就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结构与内容的理解。为此,这篇课文就要以“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几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然后老师在引导学生: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文章是如何对此进行描写的?为何作者两次看到的景象会不相同呢?通过朗读和讨论,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从知识的增长点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