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运输管理

物流运输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物流运输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流运输管理范文第1篇

物流运输作为当前经济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它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相反经济社会的發展也势必会为物流运输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可以说,物流运输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因此,为了有效应对和解决当前物流运输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结合以往经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提出的相关研究,摸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运输管理道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我国物流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我国的物流运输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大宗商品运输,并且要依靠公路、铁路、航运等途径来完成运输任务。从整体上看,这就是一个单向运输过程。因此,这一模式下的管理工作相对简单。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针对个人用户的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不断涌现,同时有些企业还会承接生产与销售企业的物流外包工作,使整个物流运输业更趋向行业化,且管理工作也从原来的运输安全、运输时间扩展到运输成本、运输效率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暴露出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第一,整个行业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在近几十年间,我国的物流运输行业虽然实现了大跨步式的发展,但是在物流运输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纵观当前各大高校的课程设置不难发现,与物流运输管理相关的专业及配套课程十分稀缺,这就很难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第二,对于物流运输行业我国还没有制定和实行一个健全而又严谨的法律制度,同时也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作为参照,使当前物流运输管理工作中总是漏洞百出,出现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妥善处理,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以及信誉;第三,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运输行业提出了巨大挑战,那就是物流运输企业怎样正确处理和解决商品运输过程中的时间耗费以及空间距离导致的消耗等;第四,目前,物流运输管理过程中,还会面临着因行业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行业服务质量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我国物流运输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新时期有效提升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的策略 

1.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以往传统的物流运输管理模式已逐渐被现代物流运输所取代。而为了切实提高物流运输管理水平以及效率,各物流运输企业就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举例来说,在物流运输管理中,企业可以将GPS技术与物理运输相结合,实现对运输车辆、司机、货物的实时监控、定位,避免出现车辆空载、闲置等现象。与此同时,在运输车辆行驶前,我们也可以通过GPS预先对车辆的行驶轨迹、预计到达时间以及经过区域等进行设置,并在车辆行驶中对其进行统一指挥与调度。这种方法还可以对驾驶员的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以确保司机始终处于安全行驶、文明行驶中。另外,GPS技术的使用,还能为企业、客户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客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的车辆信息,而出现问题时与企业的沟通也能更加有理有据,从而在无形中敦促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2.加强对物流运输行业的政策扶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一直都饱受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压力,而如果想要在这一形势下生存发展,企业就必须要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来适应市场变化以及世界经济环境。与此同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很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外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的人口就业压力,但是也给国内众多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于物流运输行业更是如此。但是物流运输在我国还属于一项新兴产业,很难与那些装备、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外企业竞争,这就需要政府要不断的加大对国内物流运输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对物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过路费或者过桥费等进行减免,加大对物流运输过程中一切乱收费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等,以此来确保我国的物流运输行业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3.积极培养物流运输管理专业人才 

不管是哪一行业,人才始终是决定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物流运输行业更是如此。针对当前物流运输管理中人才缺乏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缓解由人才紧缺带来的各种问题:第一,针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深造。目前,为了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展开,面对已经在岗人员专业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组织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补充以及巩固,以此来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物流运输管理人才;第二,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企业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让企业中优秀的管理人才进校,来提高在校学生的物流管理水平,使他在毕业后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物流运输管理工作,保证企业效益。 

四、结语 

总之,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物流运输在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相关企业需要提高对物流运输管理的正确认识,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对物流运输行业的政策扶持,培养物流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在保证我国物流运输行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为人民谋求福祉。 

参考文献: 

[1]宗彤彤. 物流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天津大学, 2015. 

物流运输管理范文第2篇

 

运输是指利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活动。一般来说,运输有两个基本功能:物品空间位置转移及短时间的产品存放,它是物流系统的基础功能之一,物流系统是通过运输来完对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的空间位置移动,有效的运输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关键。因此,做好物流的运输管理对物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运输管理在物流活动中的重要性

 

物流作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备受各行业特别是运输业的重视。现代物流是从企业物流演变而来的,经历了产品配送、物流管理及综合物流管理三个阶段。从早期以产品配送为核心到现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以供应链服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阶段,都把运输作为实现物流必不可少的手段。

 

运输是物流的重要构成要素,没有运输物质资料就不能完成其自身的移动。运输也是物流作业中最为直观的要素之一,它与物流活动中的其他要素关系密切,能直接影响其他功能要素的实现。在运输与包装的关系中,物流活动中物品的包装材料、规格及方法的选择都要受运输的影响,在进行包装时要考虑包装与运输的衔接;在运输与装卸搬运的关系中,装卸是运输的影子,运输活动中必然会发生装卸搬运活动,运输的方式将影响装卸搬运的工具及其方式的选择;在运输与存储的关系中,运输的条件是确定存储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运输是解决库存积压的有效方式。所以说,运输在物流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要想发展企业的物流活动,就必需做好其运输的管理工作。

 

二、物流企业运输概况

 

1、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物流业相对落后

 

国内物流运输的起步比较晚,目前许多物流企业还处在传统模式的管理之下,其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有关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地方运输系统之间的枢纽建设和有关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不完善。物流运输业的发展要配备必需的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物流运输基地,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相对缺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物流运输业的协调发展。

 

2、观念落后

 

部分物流企业对物流运输业存在许多不足的认识。许多企业对物流运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他们仅仅认为“运输+仓储”就是物流运输业的核心。忽视了物流运输业最重要的服务职能。提高物流运输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是发展物流运输的关键。完善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服务平台,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是现代物流运输业的基本要求。

 

三、完善物流运输管理的措施

 

1、集中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当前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这无形中牵制了物流公司的发展。一是分割了管理部门,缺乏整体的规划,市场发展滞后;二是不少企业仍采用自营物流的方式,形成了较大的设施存储量。在此情况下,由政府干预实施集中管理,集中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集中,实现信息的集中监控,达到物流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改革物流企业的运输模式,其中政府应对市场进行干预,依据现代企业的规章制度,整合物流产业链。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信息管理软件,组建集中管理机构,从而提高物流产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把物流企业的运输做大做强。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物流中心

 

落后的基础设施也是阻碍物流运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企业应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力度,改良基础设备,从而提升物流效率;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对一些有实力的物流公司进行扶持,让其加强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经营企业要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进行管理控制的目的;这样,就有资金对综合物流中心进行构建。

 

3、注重人才培养,加快信息化建设

 

成功的物流企业,不但要有好的业绩,更应该要有精通业务、认真负责的员工。针对吉林省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中专业人员缺乏,观念、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政府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引导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物流行业,应与相关科学研究机构通力合作,激励企业实施民办教学,并培养各个不同层次的专业化人才,在学校里进行专题讲座,为物流企业运送复合型人才;积极探寻,使企业实现信息一体化。当代物流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一体化,公司可以通过信息的一体化增强竞争力,从而提升物流的运输效率,特别是在物流的每个环节,运用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

 

4、发展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发展物流运输

 

物流企业要摆脱现有的经营误区,应适时地同提供货物的商家、储存和运输商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样既能完善企业间的供应链条关系,又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互利互惠。将小规模的运输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物流网络,要建立与核心运输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另外,在促进各企业间紧密合作的同时,政府还要提出相应的政策降低物流运输的门槛,给予一定的方便政策,通过物流运输产业的崛起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同时放眼世界,努力构建全球化的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进入国际化的竞争之中。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物流运输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研究物流的运输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不仅可以降低对物流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创造经济效益,还能促进社会的经济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企业要从细节抓起,全面做好物流运输的管理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的办法。

物流运输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物流运输 教学 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37-01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物流专业知识体系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该课程的课内实训中,探讨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实践操作技能的方式方法。物流业是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综合服务产业。其中运输服务是物流中的单项服务,从物流行业发展史来看,运输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行业,各种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与管理发展都有成熟的体系,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形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旨在为运输型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结合该课程内容和性质,摸索出一条操作性较强的课内模拟实训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课程的整体模式,实施项目教学

该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要从横向入手,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把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模块:物流运输管理认知、基本运输方式、运输作业管理。设计十三个项目(即工作过程):1,物流运输管理基础 2,物流运输合理化 3,运输合同 4,公路运输 5,铁路运输 6,水路运输 7,航空运输 8,管道运输 9,整车运输 10,零担运输 11,特种运输 12,集装箱运输 13,联合运输。每个项目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项目设计出若干工作任务,共设计工作任务七十四个。采用项目化教学,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的技能训练融合到一起,融“教、学、做”于一体。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每个项目采用相同的教学思路,分别从各个运输方式的概述部分展开基本理论内容的讲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快进入角色,掌握规律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基本知识传授牢固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运输方式实务的讲解,采用对比法和启发式讲解模式,使学生掌握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实务操作的异同,对于学生巩固旧知识提供较好平台,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势,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用以提高学生的初学积极性。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每个项目的引导案例和案例分析,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分项目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管理实务,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结合自身就业条件,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实务,以便有的放矢、明确目标,更好的指导专业实践。

2、按项目设计模拟实训工作任务,进行课内实践教学

根据设计十三个项目(即工作过程),每个项目(即工作过程)设计若干个课内模拟实训工作任务,以教室或实训室为实训场所,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实践教学。以公路和水路运输项目为例:①.公路运输项目实训的重点放在线路优化及运力整合,提前制定运输任务(把不同科目的课本作为不同类型的模拟运输物资,把教室里不同小组的位置作为不同的运输地点),安排班内全体学生进行平均分组作为模拟运输公司,小组长做好组内人员各岗位工作分配。在实训过程中分小组填写公路货运单证、模拟运送物资、完成既定运输任务,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团队协作、逻辑思维,以及人际沟通的能力。②.水路运输项目实训重点应放在填制海运单证上,海运单证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下的单证填写较为复杂,熟悉海运单证是水路运输项目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学会海运单证填制可帮助学生熟悉海运业务流程,识别专业英文名词,明确填制单证要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海运实务的能力。通过按项目模拟实训设计,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管理实务,提高了实践技能,增强了专业从业的信心与兴趣,减少从事专业知识过程中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时间,帮助从事运输工作的学生直接顶岗工作。

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训教目标,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任务完成质量、团队精神等进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都有一个完成该项目的成绩,所有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课程的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考核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占30%。

3、实施课内实训实践效果

3.1 扩充专业相关实践知识

每个项目制定的实训工作任务,都会通过特定的考察方式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公路运输项目实训为例,按各小组填单的准确性以及线路整合的优化程度作为评判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标尺,并分等级评定记入平日成绩。充分搜集各模块教学实训中涉及到的专业资料,已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阅学习。例如,搜集各式各样的交通地图、各式单证样本,方便学生积累业务实践资料。

3.2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课内实训模式是融知识、能力与兴趣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学习气氛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每位学生都想努力表现得最好,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做大量的充分的准备,真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查找资料,因此,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积极。

3.3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内实训,是学生完成每个项目中的实训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多种能力的运用。学生在完成每个实训工作任务中,得到了实践锻炼,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4 学生对职业素质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种课内实训模式是用实训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在“做中学”,能够实现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提升,使学生不仅会“做事”,更会“做人”,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把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中”的特色.

4.结语

通过《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内模拟实训,探索该课程的改革,形成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但是,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且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它实际上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严格来说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如既往去探索更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淑梅: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大庆职业学院教学用书,2013.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戴士弘 毕蓉: 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芳.刘万韬 :《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改革探讨[J]潍坊教育学报 2010(05).

[5] 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物流运输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运输施工企业 预算管理 重要性 成本管理 具体加强措施

物流运输工程项目施工的预算管理工作是物流运输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与控制,才能提高项目预算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一、物流运输工程施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物流运输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实施计划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与技术管理的基础,是协调施工过程各项工作流程的关键。它是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企业监督施工成本使用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企业资金整合与安排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物流运输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才能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利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也只有通过科学的物流运输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才能调动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现代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促进作用,以施工预算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中必须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才能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成本控制是企业预算控制的核心内容。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与控制,必须以成本预算为重点,注重把握好以两个环节:

1.必须坚持预算控制的刚性要求。预算管理的实质,是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围绕企业目标而展开。因此,预算方案一旦形成就应当具有最高的约束力,不经过一定程序,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变更预算方案,各部门、各环节都必须服从预算。只有紧紧围绕预算方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有序进行,企业目标才能按期兑现。同时,预算一旦形成,责任也就形成,责任预算是实行部门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企业对项目部,要挂钩责任预算落实情况,实行量化考核,与项目部费用清算紧密挂钩;项目部对各岗位,也要挂钩各岗位责任成本执行情况,与员工个人分配紧密挂钩。通过两级考核,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跟踪的预算管理与控制体系。

2.必须形成有效的动态运行机制。从预算角度讲,企业的内设机构分两类:一类是预算管理机构,一类是预算执行机构。作为预算管理机构,财务、审计部门应当根据预算方案,加强跟踪管理。重点围绕资金运用和成本管理,及时掌握和监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控制超预算开支等现象,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和纪律。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好监管职能,确保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作为预算执行机构,项目部应当按照企业预算的具体要求,以月度或者季度为周期,编制滚动预算,建立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每季经济活动分析会等例会制度。同时,项目部也要与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及时对接,通过资金集中调度等方式,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三、责任成本也在物流运输项目施工预算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责任成本是责任者可以控制住的那部分成本,可控成本具有三个特点:可以预计。在任何一个责任中心,可控成本必须是能够预先可知的。如物流运输工程的隧道衬砌工序,根据需要,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是必然要发生的,这几项费用属于承担该工序的责任中心可以预计的费用,不可预见的成本费用不能由该责任中心承担和控制;可以控制。在前述隧道衬砌工序中,人工费的支出可以通过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加以控制。材料费可以通过加强采购和领用环节进行控制和降低。机械费可以通过提高衬砌台车的使用效率进行控制和降低;可以计量。在前述隧道衬砌工序中,当期实际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可以通过事先确定的工日责任单价、材料单价和机械台班单价与实际耗用的工日、材料数量和台班数量分别计算得出。责任成本方法是通过明确每个职工的可控责任成本目标而达到对每项生产要素进行成本控制以最终导致项目总成本得以控制的方法。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团队应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项目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质量保证措施的履行情况、现场文明施工情况、环水保措施的执行情况、机械设备、材料物资管理情况,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提供管理建议,纠正偏差,并及时反馈。

四、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中加强工程预算管理的具体策略分析

随着物流运输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企业大多已经采取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建筑工程预决算控制方法。

1.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同一个工程项目,相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不同参与主体而言。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一定区别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实践证明,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单纯片面地强调某一参与主体的利益不利于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因此,物流运输施工企业应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改变以往不同参与主体的孤立性、对立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将限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及成本降低有机地结合起来。

2.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工程预算定额体系。针对物流运输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套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的问题。

五、结语

预算管理可以全面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基础。因此,做为物流运输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管理与控制的力度,坚持管理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紧紧依靠广大员工,实行面向全员、全过程的有效预算管理,才能有效地规范企业建设施工中的活动,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才能确保企业沿着有序可控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物流运输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化课程改革 方法

前言

高等教育体系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助于提升、有助于发展,其根本职责就是就是管理行业、服务行业、建设行业、生产行业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同时必须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课程的安排。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它所需要的人才不论是在专业知识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技能方面,其要求均是非常之高的。高职院校只有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当前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物流产业迅速发展之间的落差、更好解决市场需求和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衔接。积极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有利于达成上述目标,并将高职教育特色和目标融入到课程改革过程中,优化调整现有的学科课程结构,坚持将技能培训作为改革价格取向,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突出能力培养、重视技能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

1.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概述

1.1突出“工作过程”这一核心理念

在企业里,职员为了完成一项特定任务或者指定任务并取得相应成果而进行一系列的完整活动,这便是工作过程。在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工作过程”这一核心理念,有利于拉近学生和企业的熟悉感,通过这种日常的仿真让学生在真正进入到企业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要领。对于一项工作而言,完成它的基本前提条件便是你能够知道它的工作过程是什么,并依照工作过程的指引来按部就班的完成该项工作,体现出工作的条理性,避免因为不熟悉工作流程而导致工作时的手忙脚乱或者工作失误。突出“工作过程”这一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时候,必须要彻底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职业情景作为日常教学的基本情境和学生学习、培训的基本情境。这种教与学的情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各种“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这些学习任务应该囊括了课程所有的知识要点和重点,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借助于教师精简的讲解和适时地点拨,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和生动起来,慢慢可以构建起比较完整的、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方面必须要花费较多的心思,不仅要考虑物流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还要考虑高职教育的目标、市场的需求、企业的要求等综合性因素,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方法、有机融合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在课程的教学方面,教师应该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指导,共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项目的完成过程必须要高度仿真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便于管理,建议教师将学生换分为若干小组,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不同的小组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也可以完成相同的任务,要求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分别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而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任务完成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将任务分解之后由小组内部的成员同时分步完成。在仿真的工作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工作流程,还培养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灵活处理同事关系。

1.2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独特优势

因为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方法、有机融合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使得此种改革模式具备了非常显著的优势,推广应用之后必然能够在下述几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学生工作之后的持续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项目化课程改革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学习、学生被动应付学习的尴尬局面,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为了不输于其他的学习小组、为了能够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果”,学生通常都会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尝试各种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如果不积极主动学习,便完不成任务,便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工作能力,便有可能在日后的工作被领导辞退,因此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在无形中被培养了起来。此外,学生在一次次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之后,学生的“工作经验”便会慢慢积累起来,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和操作各种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奠定有益基础。

其次,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慢慢积累起来。项目化课程改革之后,因为日常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过程非常接近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工作情境、工作过程,使得学习的完整性能够直接映射出工作的完整性,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慢慢积累起来。由于项目化教学几乎全部模仿了真实企业的活动,使得目前技能培训与日后的工作能力之间形成了连贯性的承接关系,培养企业正式职员的思考模式、行动方式以及逻辑思维角度等,使得学生在自觉的过程中便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会成为学生日后成功就业的重要竞争优势。

再次,学生的工作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项目化课程改革让完成项目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预定计划,必然要改进或者干脆抛弃已有的工作模式,转而寻求的更加优化、更加简化、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借此能够在小组竞争当中取胜。这一过程使得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的任务、完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而后随着经验的增多、知识的丰富,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更强、创新成功率会更高。这些都是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给予学生的,这对学生不仅是一种挑战,对教师同样也是一种挑战。

2.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策略

2.1合理确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

为了确保在整个课程设置的高度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要确保改革之后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企业的要求以及高职教育的特色。本文建议,首先,对专业的物流企业以及不同企业下设的物流职能部门进行认真、详细而且广泛地调研活动,通过调查数据对运输业务的基本工作内容、岗位设置请、工作要求、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作为日后进行典型任务归纳和设定的重要依据;另外,借助于此次调研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每一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具体的工作能力、知识要求和技能水平,为日后合理设定教学情境提供有益参考。

根据笔者的调研活动,发现虽然企业的性质不同、经营规模也有差异,但是工作任务基本上比较类似。例如,在工作岗位方面,比较典型的通常包括运输调度、计划、跟单、客服、统计、提/送货、结算、信息处理、积载配货、理/验货等等;再如,在工作任务方面,比较典型的通常包括设计出运输计划与方案制定、组织整车货物运输、组织零担货物运输、组织集装箱运输、组织特种货物运输、货运事故及纠纷处理等等。在项目的设定方面必须要确保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2.2工作项目设计

为使学生掌握运输管理的岗位技能,“运输管理”教材以物流企业运输业务流程为主线,依据不同货物的运输业务流程进行教学模块和任务设计。教材选择8个教学项目。项目1:物流运输市场调研,任务为物流运输系统调研、物流运输市场调研、运输合理性调研。项目2:选择物流运输方式,任务为熟悉各种运输方式及技术经济特征、熟悉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各种因素、掌握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项目3:确定物流运输企业并签订运输合同,任务为确定物流运输企业、签订运输合同、运输合同管 (下转第270页)

(上接第235页)

理。项目4:货物托运和承运,任务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货物托运、承运。项目5:货物运输组织,任务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货物运输组织。项目6:货物到达交付结算与运输商务管理货物装卸、货物交付与结算、运输商务管理。项目7:特殊货物运输,任务为危险货物运输、超限货物运输、鲜活易腐货物运输。项目8:国际货物运输,任务为落实国际货运公司、确定委托内容,货物交接、缮制票据、签订运输合同,运输方式和航线确定,到达交付。

2.3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是否足够科学化、是否足够企业化也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对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纠错和导引的重要参照系。实行项目化改革之后,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以能力培训为主、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并举的良好局面。相应的在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价方面,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具体而言,需要彻底转变以往过度重视期末考试成绩的现象,转而采用过程考试这一考核与评价模式;同时,在衡量教学成果的分数构成方面,已经采取“期末考试×30%+过程考试×70%”的比例构成方式,力求能够将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实际表现真实地展现在教学考核和评价结果当中。

另外,项目的考核与评价标准的设定也非常重要。本文建议从“任务完成程度、任务完成质量、职业能力、学习态度、团队精神”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而考核的执行主体也由以往的单纯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50%+学生互评×30%+学生自评20%”的比例构成方式,力求整个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公平。一旦一个项目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及时对完成该项目的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依照项目困难容易程度的差异,设定每一个项目的权重,等待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便能够获得每一个学生完成所有的任务的总分数。最后,在期末考试方面,建议将期末考试的内容倾向于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考察的责任则交由过程考试完成;为了突出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技能得分不及格,则整体成绩不及格。

3. 总结与反思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工科课程,象经管专业的文科类课程搞项目化课程改革不能简单套用工科类的项目设计模式。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并不象工科类课程可只针对某一个十分具体的操作岗位,同类岗位有很多不同的工作任务。比如物流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种活动的综合性工作,现实中物流服务的岗位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仓储或运输简单作业,现代物流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毕业生要能在物流管理领域游刃有余,就需要能胜任同类岗位的各项任务,并能够较快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要避免把项目化教学当作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不但要在项目化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培养,还要让学生在训练中学到完成此类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体系。高职教育不是就业培训教育,所以笔者认为,项目化教学,应围绕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在本门课程中涉及到的若干知识、技能进行整合,既要有实用性,还要有体系性。在开展项目化的教学改革中,在物流管理专业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项目化教材,当前的所谓项目化教材在内容上基本上是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的改头换面,教材开发是成功实施项目化的关键因素。如原来物流运输管理这门课教材是按知识体系分章节列出,教学主要是根据知识点进行讲解,在开展实训时,难以培养完整技能。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就必须打破原有传统教材的结构体系,把知识整合进实践中的具体业务中,但是又要避免“为业务而业务”,学生在项目化的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其综合能力。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多面手,虽然每个员工都有定岗,但每一岗位实际上都是在处理不同的综合业务,如果缺少综合能力的训练,就难以适应企业的真正需要。作为高职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重点任务,探索项目化教材开发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 李巍巍,武富庆. 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物流学》课程教学中的实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8):102-104.

[2] 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1)158-159.:

[3] 黎志键,黄海滨. 论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J]. 大众科技,2011,(07):225-226.

[4] 冯志刚.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2):256-257

[5] 曹荣.基于专业课程项目教学的关键能力之培养[J]. 职业,2011,(08):256-257.

[6] 王珩.项目教学中的分组实践探索[J]. 职业,2010,(09):199-201.

[7] 马锋,吴茜. 供应链中的零库存管理[J]. 科技资讯,2011,(25):214-215.

[8] 邓建芳,赵丽花.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组网》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11):132-133.

[9] 周世权,杨家军,林萍华,汪春华,严有为.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研究[J]. 科技资讯,2010,(01):136-137.

物流运输管理范文第6篇

1 任务设计阶段

1.1 学生分组

为便于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将学生分组及角色分配。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组长),在任务中模拟部门经理,其它角色分别称为职员A、B、C、D,在不同任务中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小组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人的责任义务。

1.2 任务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的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设计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做到全面覆盖课程的内容,突出重点和热点,处理好重点和热点间的关系。

以“物流运输方式决策”任务为例,该任务是“江苏省对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将一批货物从南京运至上海仓库,再分别运往国外其他城市(德国法兰克福,肯尼亚蒙巴萨 )”。

首先,我们提供一个真实的公司“江苏省对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学生模拟该公司的物流部门。组长的职位是该公司“物流运输部经理”,其他成员的岗位是该物流部的“运输管理员”。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让学生体验身在职场的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在该任务中,物流运输经理负责任务分配、监督、检查、考核;其他运输管理员分别负责运输方式的选择、承运人的选择、完成货物运输的操作流程以及配合财务部完成运输费用的结算工作和配合销售部完成对合作企业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这些任务基本上覆盖了课程的内容,把一个整体的大任务划分为几个具体的小任务,也考虑到了任务的可操作性和任务设计的受益面。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这些小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最后,任务设计要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该任务中学生可用不同的方法,或采取“陆海联运”或采取“铁空联运”,学生采用不同的指标选择不同的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

2 任务完成阶段

一个好的任务设计,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实施来保障最终效果符合设计的初衷。首先,学生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所要达到的训练目标。

其次,“经理”根据对团队成员的能力、兴趣和个性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把大任务中的小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个成员,制定学习计划,结合老师提供的各种任务表格督促和检查小组完成任务的进度和质量。

该阶段工作可在课上或课余时间完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指导、网上学习、向自己身边亲朋好友求教、向物流公司电话咨询实地交流等立体式多元化互动来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经理除了领导、整合小组的工作,还要对小组成员平时的表现和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记录、总结。教师适时地鼓励、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相互争辩,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结构,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方向,培养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3 任务展示阶段

该阶段检查任务完成的质量。每组学生的任务完成后,按照要求形成完整的电子文稿,既包括实施计划、程序和过程,也包括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首先,各组派出代表利用多媒体ppt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和说明小组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为使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任务的实施完成,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好演示讲解的准备。该阶段能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潜在职业能力的培养。

其次,小组自由质询,生生互动。汇报完毕其他组学生就该组的展示进行自由质询,这个阶段是一个学生再学习的过程。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气氛,要求和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共同探讨。

最后,教师点评。老师可从专业能力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对该任务完成情况做点评和总结。将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交流。老师要肯定大家的努力,提出不足和改进的一些建议,点评既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完成下一个任务的信心,也要让他们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完成其他任务时避免重蹈覆辙。

4 任务评价阶段

考核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和考核应符合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本,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教学任务要求。将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统一起来。

首先,制定科学的分任务评价标准。每个具体任务要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制作分任务评价表。将该表分发、告知学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自我评价,适时修正任务的内容和方向,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

其次,制定科学的综合能力评价标准。评价不仅要有对完成成果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评价。制定总评价表,设定指标权重,通过分析各个小组经理完成任务的记录报告和学生的反思小结,结合老师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位评价。

物流运输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运输成本;客户关系管理;成本控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18 -02

一、物流运输企业成本

(一)运输成本界定

运输成本是指为完成运输活动而发生的一切相关费用,包括支付的运输费用以及与运输行政管理和维护运输工具有关的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营运费用及其他费用。

(二)物流运输企业成本构成

物流运输企业主要以第三方运输业务为主的物流企业,其主要成本集中于运输环节中,但是又不等同于运输成本,还包括车辆调度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及其他成本。

(三)物流运输企业成本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抑制或鼓励某些商品的流动,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正常有序的开展而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达到提高或降低运输成本的目标。

2、市场因素。日益增多的同行业竞争或日渐萎缩的市场份额都会影响物流运输企业重新审视服务计划,变化服务价格。

3、客户关系因素。稳定与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极大地减少物流运输企业的资源闲置时间,提高设备与工具的利用效益,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

二、客户关系管理

(一)客户关系管理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指通过与顾客的持续沟通了解顾客多变的需求,从而不断改进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连续过程。

(二)客户管理的优势

1、充足的信息资源库

客户关系管理过程是信息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与不断利用的阶段。通过日常企业间交易与人员往来,公司可以了解并储存大量信息,表面信息是客户名称、类型及联系人等,而内在信息则是客户发展战略、资源计划及负责人兴趣爱好等,这类信息也称为延伸信息。充足的信息资源库提高公司的决策准确性与效率。

2、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

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以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及物联网等技术都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基础,成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组成部分。信息管理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也为企业的快速市场反应提供了更丰富的方法和手段。

3、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

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应该是速度与灵活性的竞争。实时把握客户需求变化及客户特征信息是企业制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既能为企业保证信息有效畅通、准确传递,又能保障商业机密不外泄,从而提升企业在风云多变的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三、扬州远安物流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扬州远安物流有限公司凭借与中外运、中集通华等大型公司的合作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公司固定资产7500万元,年营业额1.2亿元,是一家以运输业务为主,兼营仓储、包装、装卸等业务的物流服务公司。

(一)企业成本构成

公司运输成本主要由油费、过路费与杂项开支构成。据最新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油费占总运费的38%,过路费占总运费的18%,杂项开支占总运费的6.5%。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能源消耗占有主要份额,尤其在目前汽油、柴油价格长期上涨的情况下,这一因素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成本控制方法

1、以车为统计单位,以车牌为统计对象,以驾驶员为责任人控制成本。每辆车的购置时间不同,保养维护状况不同,乃至驾驶人员技术差异等原因,在统计分析近三年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制定每辆车的折旧、保险及配件养护平均水平,从而估算每位驾驶员的经济效益。

2、以每车保养及调度组为项目考核对象。通过对每辆车的使用频率、行驶里程及载货重量数据统计,公司分析每个项目组的运作效率,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保证运输成本的稳定。

3、引进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有效管理在外作业车辆满负荷、高效率运作,公司已采用现代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通过GPS定位、油量消耗监控及行驶速度等环节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四、客户关系管理带来成本控制的改革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流运输成本管理仅是集中于明显成本支出部分,如能源消耗、过路费及通话费等杂项内容,而忽视了运输过程中的等待、闲置及路线错误带来的变相成本增加。

(一)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减少货到目的地的等待时间

据了解,美国大型货车司机每周都有休息的时间,每天正常工作是8小时,以扬州到上海运输为例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足够。但换成国内运输企业操作,两地的货物运输超过12小时,甚至高达两夜一天时间。当然,这与客户企业的装卸搬运效率有密切关系,但同时,运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无缝对接才更为重要。据统计,由于不能及时进入客户企业仓库区装卸,货车司机60%以上需要等待一天才能离开。

(二)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减少车辆调度的协调时间

目前,绝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不能满足客户单位的发货需求的车辆总数,缺口大约在15%至20%之间。为了达到客户发货及到货及时性的要求,运输企业必然采用配载方式运输额外货物。销售旺季导致的货物流通旺季要求运输调度员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掌握丰富的合作运输单位资源,才能保证不损失的客户利益。因此,客户关系管理成为车辆调度中重要的支持手段。

(三)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成本增加

政府、协会和相关合作单位都是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中的组成部分,及时有效地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可以避免或降低运输途中“意外”产生的费用。相似车况的货运车辆从同一家公司运输货物,起始点为天津,终点都为扬州,但是令管理者意外的是其中一辆车杂费多支出8000元。此外,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对路线规划、联系费用及满载返程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五、物流运输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建设

(一)构建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平台

首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购置或合作开发商务平台,建设客户信息资源库;其次将商务平台、运输管理系统及收支系统融合;最后,年终考核方式也可以体现在系统输出项目中。

(二)转变观念,适合客户需求变化

客户关系管理的根本内涵是知晓客户多样的需求,改进自身而达到满足客户的目的。物流运输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不仅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及运输成本的控制,更应注重客户要求,因为稳定长期的客户才是生存之本,这样才能实现行业联动与产业联动。

(三)员工素质培训

了解客户、欣赏客户及尊重客户等做法建立的前提条件是拥有宽广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员工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影响企业对外形象,影响客户管理各个方面,因此,员工素质的培训与提高是提高客户关系管理境界的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办公室.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40.

[2] 马刚.客户关系管理[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2008:6-10.

[3] 周芳鹃,雷定猷.运输成本的控制分析[J].物流科技,2006(10).

物流运输管理范文第8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is developing forward depth direction, the teaching mode is deepening day by day with project as orient, and professional post demand as support. Therefore,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ability of region and school,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is paper, the logistic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as been carried on the attempt and exploration.

关键词: 运输管理;校本课程;开发设计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school-based curriculum;development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70-02

0 引言

课程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核心,反映着教育的特性和功能,决定了教育目的和价值的实现。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专业技能应用为目标,相对普通高等教育具有特殊性。此外,高职院校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区位特点。因此,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特点、本校教学资源等,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显得尤为必要,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长期任务。

1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确定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传统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地方、学校的实际;没有照顾学习者层次;更没有针对性措施指导教学。而校本课程则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我国当前课改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已成为课改重点。

通过对校本课程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学校为基地,校企合作开发适合学校与行业发展特点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柔性化的课程;更好的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基于此,我们就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管理》进行了探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尝试,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 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物流运输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2.1 课程开发理念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在设计中主要以运输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我校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依据市场对运输岗位群相应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以运输岗位相关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参观、实习,辅以竞赛、网络教学及社会实践,实现教、学、练、做的四者有机结合。

2.2 课程开发流程 依据市场需求,以“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岗位任务为依托”二位一体的来开发设计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和学习型工作任务,并制定课程标准。

2.3 课程内容设计

2.3.1 基本思路 设计过程中,以运输岗位职业行动知识掌握作为构建基础的核心,以运输岗位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作为扩展基础的重心。在课程开发中切实贯彻“学生为本、能力为本、岗位为本”的思想。在课程组织安排上,强化学生对专业能力(掌握技能和知识);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和工作);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和做人)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学生驾驭工作过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其驾驭工作能力。重视提高学生职业应变能力。通过由简至繁、单一至综合的工作任务;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抽象工作过程;应对面向未来的不确定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

2.3.2 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2.3.3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我们主要根据流程、项目、岗位、任务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学习情景三——铁路货运实务,如表2所示。

2.4 课程评价与优化 课程评价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我们在课程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多方参与,且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引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课程开发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质量监控。通过评审、反馈、优化调整,不断的改进和优化课程。

3 结束语

通过对《物流运输管理》的校本课程开发尝试,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而且培养了其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参考文献:

[1]http:///file_post/display/topic_1D.php?TopicCode=

1D0905&CourseID=0.2013年12月7日引自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

[2]http:///link?url=cpFx97FXYTBE0Gwge2cfZA

6sCjgJ1DMu2drfqIUk9NjxrsbSJ0mb37mxUW7plIgG.2013年12月8日引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