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科教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不仅兼顾到了学科特点及地域教学实际,还是集专家教育教学思想与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之大成。其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分解建议,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索,捕捉并充分利用错误资源的建议颇具现实意义。其对教师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目标引路《学科教学建议》提出

“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教学设计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不论教学环节多与少、精与泛,都得融目标于其中。可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目标的重要性。(一)正确解读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拟定各环节的目标。第一,合理分解目标要以《课程标准》对目标的“描述”为基础,从关键词中了解目标的归属。如以“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动词描述关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以“经历、体验、探索”等目标动词描述过程性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正确理解教学的重难点,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第二,恰当地安排教学环节,为合理分解教学目标提供支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安排“复习—初步认识—应用深化—拓展提高”等环节,以利于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进行目标分解时必须依据教学环节的结构特点设置相应目标。如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理解—掌握—运用;过程方法目标:初步感受—深入体验—积极探索,这一教学环节不可随意倒置,任意错开。从整体结构来看,一般是先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再结合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实过程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二)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教学。第一,要正确分析和理解材料的意图。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其提供的材料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设计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教材,合理分析材料中所承载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等目标信息,深入挖掘、活用教材,解读其丰富内涵,仔细品味落实目标。第二,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合理、科学地“补充、修改、调换、删减”,形成较完善的、具有个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倒数》时,笔者在“算一算,有什么发现?”的材料中补充了“0.5×2=(),145×59=(),2.5×25=()”等内容,意在让学生对“倒数”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领会“倒数”的本质是“积为1”两个数的关系,而不是只停留在“分子分母位置调换”的表象认识中。

二、关于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思考:让学生走在前面《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倡导先试后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试”,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发挥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后“讲”,是为学生陈述自己的思考提供平台,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显性呈现,如果缺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试”,“讲”也就无从讲起[1]。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表达”和教师的“提炼与总结”。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模型可以有效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可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培养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要重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逐渐唤起学生的归纳意识,养成勤于总结的习惯。

三、结语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彩课堂;学生;个性张扬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12-01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接受的容器,而应看作有待点燃的火把。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大胆地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1 充满激情的导语让学生信心倍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精彩的开端,再拉开课堂教学的帷幕,让学生带着兴趣,充满激情地进入课堂,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我校教师王新平老师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入王老师的课堂,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大屏幕上的激励语:“你争我辩,争辩课堂精彩,你说我论,论说课堂真谛。”开课前,她让学生充满激情地齐读课堂激励语,鼓励学生人人争做课堂的小主人。

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人人激情满怀,个个跃跃欲试,以最佳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中。为掌握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生动活泼的“合作”使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教学是一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让今天比昨天教得更好!学生应该追求:让今天比昨天更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在思索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进入新课学习,王老师通过“温故互查”让学生发现下列算式中被乘数、乘数与积之间的关系特征。

23x32= (1) 811x118= (1) 79x97= (1) 65x56= (1)

2 x 12= (1) 110x 10 = (1) 7 x17= (1) 15x 5= (1)

当学生通过合作互查,发现乘积是1的算式,被乘数和乘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互相颠倒了位置这个特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给这些算式的“被乘数”和“乘数”起个名字,各小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A组汇报:我们是这样想的,凡是乘积是1的算式,它们被乘数和乘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我们组给它们起名叫“倒数”。教师赞扬:有创意!接着,让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不能说被乘数、乘数是倒数?大家回答:好像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比较准确呢?

B组汇报: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应该说被乘数是乘数的“倒数”,乘数也是被乘数的“倒数”。教师表扬这个同学的说法比较完整。接着鼓励学生,谁能回答的更简练、更准确!学生开始互相交流。

C组汇报:我们想,能不能说,被乘数和乘数“互相”是倒数?老师赞扬这位同学了不起!回答的既简练,又比较准确。进而,教师让学生思考:“互相”是什么意思?一个数能说互相吗?通过同桌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互相”是对两个数而言的,意思就是:你是我的“倒数”,我也是你的“倒数”。老师再次启发学生思考:可不可以说你为我的“倒数”,我为你的“倒数”?同学们都认为这样说更确切。教师不失时机地说:我们把“互相”换成什么更确切一点?几个同学抢着说:把“互相”换成“互为”更确切。老师让同学们完整地回答一遍:“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老师赞叹:同学们真棒!我们听课教师都为之震撼!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完整准确地总结出了“倒数的意义”。继而,通过合作讨论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

“合作”的课堂,让师生、生生,心与心交流、思维与思维碰撞、智慧与智慧启迪,快乐与快乐传递。让学生充满激情,让课堂充满活力。

3 机智巧妙的“空白”设计绽放异彩

荷兰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讲满讲足,要恰当地留出知识“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畅春兰老师在学生对倒数有了初步认识,但对“1”和“0”的倒数还没学习时,她先请同学们大胆猜测“1”和“0”这两个数的倒数是几?再与本组的小伙伴们进行交流,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做汇报。

第一小组:我们是这样想的:因为1=11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还是11所以,1的倒数是1。

第二小组:我们的思路是这样,因为1x1=1,所以,1的倒数是1。

师:他们的答案正确吗?为什么?

生A:他们的答案很正确。因为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1x11=1、1x1=1

师:了不起!你们猜想的都很对,“1”的倒数就是1。(板书:1的倒数是1)那么“0”呢?

生甲:我想“0”可能没有倒数,因为0= 0/1,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变成 1/0 ,“0”不能做分母,“0”好像不会有倒数。

生乙:我这样认为,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而不等于1,所以“0”肯定没有倒数。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0”确实没有倒数。(板书:0没有倒数)

师:“1的倒数”、“0的倒数”老师没有教,你们通过自己探索找出了答案。棒极了!老师佩服你们!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所谓联系,是指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相联系的。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准确地掌握教学起点,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方面整体出发,更多的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价值的情境,以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构建。例如“倒数的认识”新课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开学至今已一个多月了,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接触,老师和大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相互成了――朋友(师生齐说)。谁来解释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相互成了朋友’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有着相互关系的现象,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父女关系,他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儿子;师生关系,你是我的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数学中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样存在,我们也研究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12是4的倍数,4是12的约数,倍数与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数学中的这种相互的两个数之间的新关系(出示几组互为倒数的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互为朋友关系”入手,既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又抓住了倒数概念的关键。学生借助对朋友关系以及父女、母子、师生关系的理解,并联系数学中学习过的约数和倍数关系,从感性上进一步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义,为主动建构倒数的意义作了有效铺垫。

二、富有“挑战”的教学素材

挑战是指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使学生感到学习不仅充实,而且收获颇丰。例如教学“工程问题”后,教师出示这么一题:一袋面粉,可以做40个包子或16个馒头,现在用这袋面粉做了15个包子后,剩下的面粉还能做多少个馒头?你能想到几种解法?结果令人惊讶,归纳一下共有七种解法:

方法一:假设这袋页数有1600克,那么每个包子用面粉1600÷40=40(克),每个馒头用面粉1600÷16=100(克),即剩下的面粉还能做的馒头个数为(1600-40×15)÷100=10(个)

方法二:(40-15)÷(40÷16)=10(个)

方法三:16-15÷(40÷16)=10(个)

方法四:40:16=5:2,40-15=25,25÷5×2=10(个)

方法五:(40-15)÷40×16=10(个)

方法六:(1-15÷40)×16=10(个)

方法七:(1- ×15)÷=10(个)

学生面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时,就会以“似曾”的模糊记忆去搜索已“相识”的相关点滴经验,然后经过筛选、整合或改造去“追近”目标。这里学生的思维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多次的“整合”、“重新组合”和“选择性粘贴”。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思考途径、已有经验及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即有属于自己的“数学现实”,他们走向目的地的道路就有可能不同,引发了“条条道路通罗马”的算法多样化。此类问题对学生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挑战性问题并不是完全脱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摸不着边际,而是从一定的旧知出发,走一条自己还未走过的路。怎么走,就需要学生凭着自己的“资本”和“感悟”去走、去尝试、去探索、去创造。这就为学生创设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或擅长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案例中“算法多样”的意外并不意外,它是挑战性问题带来的正常反应,是学生“拼”的结果。

三、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

变化是指教师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的手段。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例如某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时,在创造“野餐活动”的情境中,运用“谈话分数”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在学生通过操作感悟认识分数的环节中,老师先运用“操作实验法”让学生折纸表示长方形的和用阴影涂长方形的,再提出“折法不同,为什么阴影部分都可以用表示”的有价值问题,通过“讨论法”强化对 的认识,最后使用“练习法”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表示。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而且起到了重要的反馈功能,为教师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在读写分数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运用“自学法”自己阅读课本,再用“谈话法”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最后运用“综合法”和“操作实验法”,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写分数。老师充分把握各种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恰当地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发展了数学能力,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富有“魅力”的教师素质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在课程改革已成为主流的今天,我们如何把传统教育上的“教教材”转变成为“用教材教”呢?其实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上不应受教材的束缚,把教材当作“用”的基础,获取自己所需资源,用出自己的灵活性,才能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中倡导师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存在任何特权。我们只有与学生交朋友,真情的付出,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才能让学生们从内心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因为“亲其师则信其道”嘛!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当学生敢问又问得不当,敢说又说得不对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不能嘲笑、指责让同学们歧视他,那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从而变得消极,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表现很出色!”;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你想一想,你一定答得更好!”;对于想答又不敢回答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一个信任的眼神“你能行!”让学生在你的感彩语言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启动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冲动

教学启动是针对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进行的环节。在此环节,我们可以利用问题、演示、实验、视像、言语描述等手段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冲动与欲望,形成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认识倒数”的课堂启动

师:我们来写几个汉字,看谁能把上下变一变,成为其它的字(吴—;杏—)

生:吴—吞,杏—呆

师:你们真能干!看我们中国汉字多么奇妙。

其实在数学中这种现象也存在。如:■、■……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分子分母位置变化了。

生2:分数上下换位了。

师:像这样的两个数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

(学生模仿,争先恐后,这时课堂气氛活跃)。

师:像这样的两个数,在教学上我们称它们互为倒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倒数。

从我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启动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从情感上和认知上都做好了准备。

三、教学情境要具开放性,才能让更多学生感兴趣

教学情境的营造是兴趣的催化剂,我们营造的情境要突破封闭、呈现思维开放,解决过程开放、时间空间的开放、问题结果的开放和评价的开放等等。

例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情境:

玩具店有一架遥控汽车售价65元,小军身上只有10元人民币,问:小军至少要带多少张这样的人民币才能买回这辆玩具车?请说出你的方案。

生甲:带7张,共70元。(理由:足够买下这件玩具)

生乙:带8张,共80元。(理由:一部分用于买车,一部分用于车费)

生丙:带6张,共60元。(理由:可以要求售货员打折)

我对他们的方案都一一做出了肯定,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数学服务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问题是现实、丰富的,不能要求唯一的,最佳的。我们不能设狭隘的情境去僵化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发展。

四、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利用现代化的科技与教学相结合,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美化、形象化、浓缩化,突破常规限制。把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形、声、色、影、生动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冷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55-0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于是,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学生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使得数学课堂极具观赏性,但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随意与浮躁,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一些有普遍性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一、主体取代主导

教学片段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师出示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公园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师: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生A:15-10+1=6;

生B:10-9=1,1+5=6;

生C:因为9+6=15,所以15-9=6

生D:9=5+4,5-5=0,10-4=6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

【思考】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从表面上看,教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个体差异,但是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目前,数学教学中还有一些类似的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切让学生说了算。不管学生如何理解、如何想、如何表达,总是一味地肯定和表扬,或者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想用什么方式学习就用什么方式学习”……,这些做法表面上看是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其自流。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填鸭式”的做法,现在,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又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对一些是非分明的问题,教师应不毫不含糊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生指点迷津。

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教学片段二:《三角形的内角和》

背景:在课前学生已准备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纸板数张。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后。

师:请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

于是乎: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好像非要弄一个明白不可……。一会儿,师示意学生停止了验证、探索,接着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验证……。

【思考】这节课是一节非常好的、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操作、亲身体验的实验课题,但我们看到了不应该出现的怪现象:一、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仍然没有解放,要说合作也是在传统教学观念覆盖下的合作学习。二、没有学生合作后的汇报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没有学生的成果展示,而是教师先入为主、依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试想按这样的教学,先前的合作学习还有什么意义?与其这样不如不合作。目前,数学课堂上像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依旧存在,要么像本案例那样合作走走过场,一会儿就盲目、草率收兵,要么合作学习之后不进行组际交流、似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关系不大,有脱节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一种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习惯。把握好合作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给足学生在探讨时可能需要的时间,不可过多,不可过少,过多浪费时间,少了则是一种表象,流于形式。其次,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组际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记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教学计划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情境创设多,数学问题少

教学片段三:《倒数的认识》

师:(出示汉字吞、呆)你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吗?

生1:“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

生2:“呆”调换部首是“杏”,

师: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请把我说的句子倒过来念。

师:山门天上

生:上天门山

师:家人有处深云白

生:白云深处有人家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P键词:小学数学;优质课堂;营造技巧;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46-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优质课堂营造技巧有过一些思考与尝试,现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优质课堂的前提

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专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之关键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专研教材,研究战略战术。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的枯燥无味,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

二、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采用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促使课堂优质高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同时也存在对老师倚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折一折找圆心的位置,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 倍,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二分之一。在这样的操作与比较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儿童的探究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实现优质课堂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设计,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因此,教学中我惯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只要有问题,学生思维才有方向;有利问题学生思维才有动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先让学生每人写出任意的3位数、4位数、5位数各一个。并分别除以3,计算出商和余数。接着请学生把任意一个数报给我,我都能很快说出是否整除,余数是几。学生非常惊奇,探求的欲望油然而生。再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先取出一盒橡皮泥,底部留下一个小孔,在橡皮泥上放一长方体小木块,用力压下,就从小孔里挤出来一些橡皮泥。这时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把看到的情况总结为:小长方体把橡皮泥挤出来,占据了橡皮泥的位置。还有的学生说小长方体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我不急与总结,继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只是当学生说的恰到好处时给与表扬,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占空间”等。再通过我适当的点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努力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机构来学会新的知识。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前,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我不指明或暗示。让学生在讨论中独立思考中去发现,学会思考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本学期在教学“倒数”时,我一改以往由老师出题让学生求倒数的做法,而是放手让学生根据倒数的定义自己出题。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出的数不仅有真分数、假分数、还有带分数、小数;甚至还有特殊的“1”和“0”,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开动脑筋学习知识,进而不断认识自我发展个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活跃,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的探索状态。

三、要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参与形式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事先准备好力求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又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去感知实物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帮助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张,先叠出形状不同的四分之一,再用涂色把它表示出来,让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涂色部分的形状不相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再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绳子,让他们折出这根绳子的三分之一,并上台展示。我接着问:同学们折出来的都是绳子的三分之一,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寻求答案,明确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除了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如挂图、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我还指导学生自己自制教具,丰富学生的参与形式。

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充分给学生参与的时间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一)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的人和物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5.

(二)使学生了解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掌握5的组成.

(三)会区分“5个”和“第5个”.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掌握5的组成.

难点:会区分基数和序数.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主题图、点子图、小棒、方块图.

(二)学具:小棒、1~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拨珠数数:

老师拨珠,学生数数.

顺数:1234,

倒数:4321.

2.看卡片口答:

14

43

24

34

32

41

3.口算:

3+1=

2+2=

1+1=

2-1=

3-2=

4-1=

2+1=

1+2=

1+3=

3-2=

4-2=

4-3=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前几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到工厂、农村参观,同学们见到工人在做工,农民在种地.今天,老师又带着同学们到部队参观.你们看,他们看见叔叔在干什么?(出图)

1.教认数5.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

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图上有几位叔叔?

一共有几匹马?几支枪?

师说:你们都数对了.这幅图上有5位叔叔、5匹马、5支枪.这里的个数都是5,我们就用数字5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的认识.板书:5的认识.

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5?老师引导学生说:5角星有5个角、每个人每只手有5个手指,5分钱、5元钱……

(2)摆一摆:

请同学拿出5根小棒,摆在桌子上,然后从左往右数一数:1根、2根……看看是不是5根.

老师拿出5根小棒,在磁铁板上摆出一个五边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摆出和老师一样的图形.

师问:数一数,这个图形一共有几条边?

师说:对,这是一个5边形.是用5根小棒摆成的.

2.教5以内数的顺序.

出示点子图:

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摆的点子图顺序对不对?

指名上前更正过来:

师问:每个点子图下面应写几?

板书:12345.

齐读:顺读,倒读.

师问:

①按照数的顺序,4的后面是几?

②5的前面是几?

③和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每人准备“>”和“<”的卡片.

出示方块图:

师问:左边有几个方块?右边有几个方块?(老师在方块下面分别写4和5)

4和5比较,谁大?谁小?

师指板书问:4和5中间应填什么符号?请把符号举起来.订正后,放下.

老师板书“<”.

指名读:4<5,4小于5.

指名说:表示4比5小.

出示方块图:

师说:我把这两摞方块互相调换了位置,改成这样摆,5和4中间应填什么符号?

学生举符号卡片,老师板书:“>”

齐读:5>4,5大于4.

指名说:表示5比4大.

4.教5的组成.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5根小棒,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边操作、边思考.

指名说出不同的摆法:(学生说,老师板书)

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师说:你们看,4和1组成5,1和4也组成5,这是因为两堆小棒的位置调换了.只要知道4和1组成5,就能想到1和4也组成5,所以记住这一组就可以了.

师问:同样,知道了3和2组成5,就能想到什么?(想到2和3也组成5)

练习5的组成:

看卡片,说组成:

5.区分基数和序数.

指导学生看书上“小朋友赛跑”图.

师问:

①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赛跑?

③穿绿衣服的女孩跑第几?(在中填数)

④穿红衣服的男孩跑第几?(在中填数)

图和数对照着说:“谁跑第几,谁跑第几,谁跑第几……”

两人一组说,指名说.

齐读:第1,第2……

6.指导书写数字5.

师边范写边说:5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在上线中间靠左一点写斜竖,写到中线时开始写右半圆;第二笔在斜竖的靠上方写横.

学生在课桌上练习书空.

在书上练习格里写5.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认识,知道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还记住了5的组成.

(三)巩固反馈

1.请同学们拿出1~5的数字卡片.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做拍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5.

师说;我说1,生说:我说4.

3.两人一组做拍手游戏.

4.做“找朋友”游戏:两人一组,用自己的数字卡片找朋友.(两个数组成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5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1~4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学方法是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教学.

这节课的重点是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和5的组成.在教学方法上和前面几个数的方法基本相同.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会用数学语言来回答问题.

在教5的组成时,不但让学生会摆、会说5的组成,还要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归纳整理,为以后学习6~10各数的组成做准备.同时,这种教法也能体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